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练习6》教学设计
范文

《练习6》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2.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3.知道我国主要节日的名称。

  4.朗读并背诵儿歌。

  5.仔细观察图画,能根据图下问题说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水彩笔。

  1.审题。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⑵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生要求。

  2.指导。

  ⑴指导观察。

  A.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B.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⑵指导涂色。

  ⑶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图上田字格分别画了什么?指名说一说。指导看图编故事。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3.练习。

  ⑴分小组看图讲故事。选一人上台讲。

  ⑵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认读:十、牛、丰。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有什么共同之处。观察这3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复习描红,教师范写。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综合性学习。

  1.审题。

  ⑴教师讲解本题要求:

  ⑵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哪几个要求。

  2.辅导。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像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读一读录象上的歌谣。

  四、练习

  1.说说在马路上应该怎样做。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3.说说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练习6》教学设计 篇2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查字典,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二、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

  1、让学生独立查字典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四、照样子,写句子

  1、让学生轻声朗读例句,看看例句中上下两句有什么不同,下一句加了一个修饰词语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一、找出句子中意思重复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二、照样子,按一定的顺序填写。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练习6》教学设计 篇3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填字组成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2、能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给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3、能按课文填空,回答与短文有关的问题,能说段意。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1题

  1、读题,明确目标。

  2、独立练习——反馈订正。

  3、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第2题

  1、自由读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抄写句子。

  三、学习第3题

  1、说说我们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引出在不同的场合,人有不同的身份。如在学校,“我”是学生。

  2、出示小黑板。在其他场合,我们又是什么身份呢?(独立思考填写,交流,修改。)

  3、小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要遵守公德,做文明的小公民。

  四、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读一读,比较异同。

  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反问句有问号,但不表示疑问,而语势更强烈些,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2、出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朗读体会。

  3、完成第(2)题,交流,朗读。

  4、补充练习。

  (1)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枣子熟了,难道会往天上飞吗?)

  (2)将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要重要。)

  (3)自己写一组意思相同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五、学习第5题

  1、出示四个关联词,说说表示的意思。

  2、出示句子

  独立选词填空——同桌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3、补充练习

  (1)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但……而且……

  ( )是掉在地上的红枣,革命战士( )不能吃。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 )没有要求我赔钱,( )还向我表示感谢。

  ( )达丽玛上课走了神,( )乌汉娜老师让她留下来补课。

  ( )处处维护人民利益的军队,(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2)用以上关联词各造一句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6题

  1、学生自由熟读《登山》第15自然段。

  2、尽量不看书,完成填空。

  3、同桌互查,反馈订正。

  4、朗读、比较、体会用上这些词语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7题

  1、阅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李旋帮助钟奶奶做了哪些事?同学们为什么称李旋是钟奶奶的“活拐杖”?(边读边做读书记号:划句,编号等。)

  3、讨论交流思考题。

  4、默读第2段,说说段意。

  (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练习6》教学设计 篇4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准指定的音节;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稀少”、“宽敞”的近义词。

  3、能说出省略号在指定的句子中的用法;会仿照例句改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确定讨论重点

  快速看题目,哪几题有疑问,需要重点讨论?(3.4题)

  二、重点讨论第3题。

  1、学生质疑

  2、集体讨论

  归纳:当一个词的近义词比较多时,可以代入句子,看是否合句意。也可以看搭配是否恰当。

  “稀有”一般是指很少有的,极少见的,往往用来形容事物的珍贵或罕见。“少有”含有“稀有”的意思,但范围要小得多。“很少”可指一切事物数量少。“稀罕”也即“少有”。看句意:“人烟?”排除其他,只能选“很少”。

  3、同理讨论第2题。(宽敞——宽大。)

  4、小结:给句子中的词语选近义词要紧扣句意,注意搭配。

  三、讨论第4题。

  1、说说省略号表示哪几种意思?

  2、读句子,说说在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句:说话因慌张而断断续续,最后一个表示话未说完。第二句:参观的地方很多,不一一例举。)

  3、用省略号的这两个意思分别说一句话。

  四、交流一下你做题的方法。

  你在做题目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或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一下。

  (要多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不盲目做题。)

  第二题“荒芜”“国徽”“商量”不要写错。

  第二课时

  一、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题目。

  二、重点讨论第7题。

  1、审题,确定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围绕课后思考题1自学。

  3、交流分段。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用了什么方法?

  4、指导感情朗读。

  (1)自由选择喜欢的语句练习朗读。

  (2)选择你最有把握的语句朗读。评议提高。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交流方或提醒注意的地方。

  1、仔细,不添字漏字,写完后要连起来读一读。

  2、第6题别忘了加逗号。

  四、完成作业 本上的题目。

《练习6》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 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 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 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 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 熟记8条成语。

  6. 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 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3. 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 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 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 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 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 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 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 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 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3. 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 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练习6》教学设计 篇6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形状相近的6组偏旁并熟记所组成的字:熟练地运用音序、数笔画三种查字法查字;能把不完整的成语补充完整。

  2.能改正句子中不恰当的用词,注意遣词的准确性;能仿照例句,‘运用“只有……才……”“由于”和“既……也……”造句。

  3.初步懂得三条惜时格言的意思并能背诵。

  4.知道短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并能给其中韵经过部分列出简要提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题:

  比一比,写出有下列偏旁的字。

  ①指名学生说说每组部首的名称。(请差生说说,便于掌握情况。)

  ②辨析每组上下偏旁在形体上的细微差别。

  ③指名学生限定(90秒)时间在幻灯片上写出每组偏旁相近的字各5个,并进行核对订正。(除了“冖”“廴”“见”部首以外)。

  第2题:

  按要求查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复习查字典的三种方法。

  ②指名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③让学生独立查字典再根据词的意思进行选择义项。

  ④核对、订正。

  第3题: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第4题:

  划出下面句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并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尝试修改不恰当的词语

  ②比较、讨论,让学生讲清楚原来用的词,为什么不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5题:

  读句子,注意带点词的用法,并用这些词造句。

  ①读句子理解这3个关联词语在句中表示什么关系。

  a“只有……才”……”(条件句) (向莲花瓣走去是保护人民和部队主力的唯一条件)

  b“由于”(课文中是前果后因句)表示原因或理由。

  c“既……也……”(并列句)

  ②进行口头造句、评议、订正。

  ③书面完成作业 。

  第6题:

  读读背背下面的格言。

  ①“格言”含有劝戒意义的话。

  ②读3句格言。(指出这三条格言都是劝戒人们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

  ③体会每一句格言的意思、谈体会。(举些实例来说明。)

  ④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熟读,指导并诵。

  第7题:

  读短文,做练习。

  ①复习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项目和它的方法。

  ②独立(认真)地阅读短文,理解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二读短文按什么顺序安排了哪些材料?重点写什么?

  ④把事情的经过部分按“先……接着……然后……最后”,列一个简要提纲。

《练习6》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1.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和比较,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认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生字、词语。

  3.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偏旁写字和看图说话。

  教学难点 :区分形近的拼音字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巩固汉语拼音,提高拼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汉字、词语。

  教学过程 :

  一、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1、揭示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学习练习6的1——3题。

  2、提要求:学习练习,我们必须搞清每一道习题的要求,开动脑筋,把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复习巩固。

  二、学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一比、二读。

  2、自由轻声读,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母的形状很像)。

  3、用卡片出示每一组字母,让学生认读并区分每一组有什么不同。

  4、复习顺口溜,帮助区分。

  5、开火车认读——指名上来拿老师发音卡片。

  6、音节拼读

  nǔ nǚ mù nián hǔ

  三、学习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卡片出示偏旁,认读复习偏旁的名称,也包括本单元的小字头和目字底。

  3、学生独立写,校对。

  注意“力字旁”错答成“劳”,“劳”是“草字头”。

  4、超额题。竞赛:看谁组字成字速度快。

  卡片出示:口小禾生日大力云

  四、学习第3题

  1、组字开花游戏。

  花蕊内写“果”和“学”,比比哪组的花瓣多。

  2、卡片出示第3题的词语,认读并想想词意。重点说说哪些是水果?

  3、任意挑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4、指导在作业 本上抄写词语。

  重点指导:放、学、看的结构和笔顺。

  5、讲清要求:看一个字再写一个,不要看一笔写一笔。看谁的字写得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2.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4题。

  1、指名读句子,一齐读一读。

  2、两个句子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提示:谁和谁怎么样?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再读句子,分别说说句子中有哪几个词?

  4、补充练习:出示有关插图,用“什么时候,淮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

  5、指导抄写句子:抄写时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以词为单位来抄,标点符号也要抄上。抄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添字漏字。

  二、学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的动物,用“这是……那是……”句式指点着进行说话训练。

  随机出示动物的名称。

  2、中上生指点两种以上动物,进行连贯说话,用上“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

  3、分别说一说羊、狗。鸭、公鸡。母鸡。小鸡是怎么叫的?

  指名后,示范说:羊“miē miē miē”地叫或“miē miē miē”是羊在叫。依次说。

  4、自己拼读旁边的音节,用线连起来。

  5、听动物叫声的录音,说说是什么动物在叫。

  6、把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连起来读一读。

  7、你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叫的吗?

  ◆[2004

《练习6》教学设计 篇8

  一、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指定的字,并据词查出合适的解释;能给指定的多音字按读音组词;能写出“忧郁简单”的反义词。

  2、 能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改出句子中用的不恰当的词语;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3、 能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会联系上下文理理解短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回答有关问题。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1——4题

  第二课时教学5——7题

  三、每题重点难点提示

  1、 第一题

  要求用音序查字发查带点的字,重点训练学生椐词定意的能力。

  2、 第二题多音字组词

  3、 第三题反义词不能用否定形式的组词作为反义词

  4、 第4题先指导看懂例句,说说例句你看了明白了什么在把练习中3个句子所写的说话人的神态或动作表达出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

  5、 第5题知道学生读懂集资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哪个词语用的不恰当,然后思考用上恰当的词语。这题常常是词义混淆而造成用词不当,所以修改后还需要明白这些词语意思上的差别,以防误用。

  6、 第六题题中有“有因缺果”或“有果缺因”的不完整的句子,训练时把他补完整,独立完成。

  7、第7题要求读短文后完成后面3个问题。

  ◆[2004-01-10]

《练习6》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 指名读题。

  2.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 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 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 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 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积累成语。

  2. 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 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 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认读三个生字。

  3. 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 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 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 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 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 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 请代表上台表演。

  4. 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 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

  1、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能区分形近字。能认读由熟字组成的6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通过说和做,养成在学校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1——3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其中“电车”课文中没有出现,需要教师说明。

  2、让学生看图写字。

  3、反馈矫正,写错的改正。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有没有不懂的词。把不懂的词提出来。

  2、重点学习“走来走去”和“来来去去”。“走来走去”可让一位学生演示。“来来去去”可以是人在走,也可以是车辆行驶。看30课的图,图上有许多车辆,有的来,有的去,可以说“来来去去”。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让学生自己认读、比较每组字,看看有什么不同。

  2、指名口头组词。有的可多组几个。

  3、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4——6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4题。

  1、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行拼音,然后在第二行中找到读这个音的字,连起来。

  2、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自己订正。

  二、指导练习第5题。

  1、告诉学生有的字读音相近,我们要分清楚。

  2、对比拼读每组拼音。指名拼读。

  3、学生选择汉字填人相应的括号中,全班学生都做完后,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订正。

  三、指导练习第6题。

  1、说说每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图意是:升国旗时立正敬礼:按时到校不迟到;看见老师问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时和同学一起玩。

  2、想想自己做到了吗。做到的可以在图下画一朵小红花,以后做得更好。还没有做到的,要努力做到,做到了再画上一朵小红花。

  ◆[2004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1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和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因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

  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的知识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2、反馈订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完成书中练习中的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1)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2)招引朋友、同伴。

  四、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活动活动ABAB:

  闪闪亮AAB:

  金亮亮ABB:

  五、修改病句。

  1、小黑板出示:

  缺主语病句修改

  1)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

  1)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2)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3)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关联词语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

  7)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9)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2、出示题目——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因及修改办法——个人修改订正。

  2、独立完成作业 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3、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修改病句的结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完成4——4题。

  2、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听写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吹拂着你。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书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考——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的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

  (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三、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

  之所以……是因为……既……又……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学说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本

  五、补充练习

  1、《教学参考书》63-66页

  2、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2)西北风像。

  3)满天的星星。

  4)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为我们;当我们;当工厂喧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为我们,绿叶你真是。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 复习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 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 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 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 教学第一题。

  参考答案:钢铁铸成;查“

  2 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3 教学第3题

  答案;(1)挽词;(2)将信将疑;;930如释重负;940安然无恙。

  4 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 教学第5 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习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6 教学第6题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7 教学第7题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三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第1~4题

  第2课时:教学第5~7题

  ◆[2004-01-10]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努力写得入体。

  2.读读每组词语,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3.选词填空,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4.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对背一段选自《三字经》的话。

  7.畅谈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8.学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重点: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畅谈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第一课时

  一. 自学自练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完成练习6的第1~4题,并要求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练习。

  二. 反馈.指导

  1. 第一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名读句子,思考本句话出自哪篇课文。(秦兵马俑)

  (3).自由读句子,找出较难写好的字词,教师适当指导。

  (4).学生自己练习,自己纠正。

  (5).同桌互相交流,写得不好的进行矫正。

  (6)集体评论,展开优秀作业,提出更高的希望。

  (7)齐度句子。

  2. 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名分组读词,师生共同纠正其读音。

  (3)了解学生自学词义的情况,并适时表扬。

  参考注释:

  ①a我国著名的军事家。b儿子的儿子。

  ②a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b真正的,纯粹。

  ③a主要的意思。b疏忽,不注意。

  ④a东边和西边或从东到西的距离。b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有时特指人或动物。

  ⑤a指哥哥和弟弟。b指弟弟。

  ⑥a指正确,合适。b指仇敌或对手。

  (4)同桌互相讨论词义,并试着用每组两个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5)指名说词义,并试着用该词说一句话。

  师生评议,并在句子中体会两个词的不同意思。

  (6)齐读词语。

  3. 第三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名读要填的几个词语并板书。

  (3)屏幕出示待填的第1小题。

  (4)指名回答。

  (5)明确答题的方法。(读-比较-读)

  (6)同桌互相检查2-6题。

  (7)指名读答2-6小题,错误的及时订正。

  (8)自选两组词语造句。

  4. 第四题。

  (1)指名读题目的要求。

  (2)自由读句子并了解句意。

  (3)指明读句子。

  (4)同桌互相讨论。

  (5)集体交流,师生点评。

  (6)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表扬和订正。

  (7)齐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 复习本学期所学成语。

  2. 指导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师生评议。

  (3)自由读练。

  (4)齐读。

  4. 指导读懂词义。

  (1)自由读,要求:借助字典初步了解词义,不懂的成语做上记号。

  (2)分组讨论,主要讨论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参考注释: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蓬筚生辉:朋筚为蓬门筚户的略写,就是用草.树枝做成的门户,形容房屋的简陋。

  形容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者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4)再读,说说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4.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六题

  1. 背诵学习的《三字经》。

  2. 指名读准字音。

  (1)自由读,要求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师生评议。

  “削”在这里读“xiao”,不读“xue”

  (3)自由读练。

  (4)齐读。

  3. 指导读懂句意。

  (1)自由读,自学句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对照插图)

  (2)分组交流句意。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4)齐读,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

  (5)指名谈自己的体会。

  4指导读出韵味。

  5指导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学生读题。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2指导

  (1)未来,在我们身边的什么会发生变化?

  (2)指名说,板书(人类的衣食住行、科技、环境……)

  (3)和现在的事物做比较,说说未来的人、未来的科技、未来的衣食住行会有什么变化。

  (4)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指名分板书的三个方面汇报,题材同一时可互相补充。

  3练习。

  (1)观看配套的光盘内容,启发学生,开拓思路。

  (2)教师指点:未来是神奇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就来“畅谈未来”。

  (3)指名上台说。

  (4)四人小组说一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小结。

  鼓励学生今后要多看,多听,更要多讲,使自己口语表达能力不断进步。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 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 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 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 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照样子填空。

  4、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题

  1.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每个字的运笔。

  (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

  3.练习。

  (1)学习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描红时注意每个字的运笔。

  (2)教师作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说-说这-题应怎样练习(先画出错字,再写正确的字)。

  2.指导。

  (1)指名学生渎第-个句子。

  (2)要求学生从第-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词.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个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洋、会与打、棵与颗、废与费)

  (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1)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检查学生完成此题的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招写工整的同学。

  5.课堂作业 。

  组词。

  坐( ) 只( ) 虑( ) 专( )

  座( ) 枝( ) 虚( ) 钻( )

  祥( ) 会( ) 棵( ) 废( )

  洋( ) 汇( ) 颗( ) 费( )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学生认读题目。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子:一(只)小鸟

  (2)用小黑板出示题H,分小组讨沦,引导学生看清量词后而的中心词语,再选择用合适的量词,

  3.练习。

  (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

  (2)指名学生说。

  正确的答案是:

  一(支)粉笔 —(辆)卡个 —(首)好歌

  —(个)故事 一(面)旗帜 一(部)电影

  一(顶)帽子 —(副)眼镜 一(台)电脑

  (3)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4)写好此题的学生可以多读几遍。

  4.反馈:

  全班齐读。

  5.课堂作业 。

  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布 一( )衣服 一( )灯 一( )鞋

  一( )围 一( )水 一( )牛 一( )高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指名学生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可以按什么样的次序来重新排列?(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重新排列。)

  (3)可分组讨论。

  3.练习。

  (1)让学生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序。

  (2)填好之后,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齐读重新排列的句子:

  [正确的序号是:4 1 3 2]

  4.反馈。

  (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

  (2)帮助排列有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活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渎。

  (3)学生自由渎。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人体说出成晤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5)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浯的关系。(构成反义关系)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渎和领读。

  (4)教帅讲解这首诗的大意: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5)指导学生朗渎,注意重音与停顿。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 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6)指名试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指名背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1.审题。

  (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3)教师进-步明确本次口浯交际的要求:①仔细观察图面,了解故事梗概;②围绕题日、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③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

  2.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2)按顺序出示每-幅图,引导学牛按照仔细观察-一分析图意-一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来练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件事的过程。

  (3)指导学生各自练说,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在小组内练说;

  (2)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重点辅导。

  4.反馈,

  (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3)教师作课堂小结。

《练习6》教学设计 篇1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巩固字词,潜移默化地认识拟声词。

  2. 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懂得开旁表示人或动物的发声与口有关。

  3. 把句子补充完整,朗读句子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 出示挂图:小鸡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咕咕咕,齐读词语。

  2.出示挂图:小鸭

  ⑴这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呢?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叽叽叽

  ⑷指读,齐读词语。

  3.出示挂图:小猫

  ⑴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些什么呢?

  ⑵它的叫声是什么?

  ⑶出示?喵喵喵,齐读词语。

  4.出示挂图:青蛙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呱呱呱,齐读词语。

  5.出示:咕咕咕、叽叽叽、喵喵喵、呱呱呱。

  ⑴指读,开火车读。

  ⑵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小结形旁表义。

  ⑶你还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吗?

  6.出示:小鸡一边叫,一边找虫子。

  ⑴谁会填一填?

  ⑵做做书上的其它题。

  ⑶出示:小狗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熟背成语,积累成语。

  2. 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

  1. 审题。

  2. 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 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

  4. 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

  ⑴同座位互说。

  ⑵指名说,评议。

  5. 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

  1. 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 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

  3. 指名读。

  4. 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 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评议。

  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

  1. 审题

  2. 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 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教师范写。

  5.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 揭题。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指名说。

  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

  ⑴指名上来表演。

  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

  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 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习反馈

  1. 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

  2. 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3. 指名说,互相说。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