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
范文 |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4篇)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1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总引: 一、出示地球图片和中国地图,话说“人间奇迹” 1、出示地球图和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是我们存在的国土。我们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谁能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人间奇迹? 二、在图上标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真聪明。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这是京杭运河。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哪今天,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2、 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 诵读长城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请观看视频) 词语积累: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é dàng)跌宕起伏 (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指导读这四句诗 3、在我眼里,这是一和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怎样表现?(大叫、高歌——) 指导读诗句 4、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6、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 7、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8、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 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 那么我们呢?用我们的诵读公扬这种精神 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一、 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指导读诗句 二、 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出示幻灯) 指导读诗 第三部分:结课 出示地图: 一、 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 听诗 四、 读诗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2苏教版国标版三下的第一课是《长城与运河》。阅读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与运河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学生是一种忘却,是一种感谢,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学生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看运河,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两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学生一种期待。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老师要用这两种期待来引导学生读,引导学生诵,因为学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脑寻找、研究、珍藏祖先的奇迹。 拥有这种期待的凭借就是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比对引导学生与古老的长城对话,他们就能够发现长城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够知道万里长城的“万里”是何意,要述说中,就能够明白祖先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飞上蓝天,看到那美丽的“绸带”,你不想拥有它吗?你不想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学生想了,那肯定就会有着亲切的交流,就会产生那动人的诗篇,理解那人间奇迹。 大声朗读、高声背诵,让学生用心与长城、运河对话,他们就会自动产生一种自豪。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是非常人文性的。它与自然形成的奇迹不同,因为大自然的创造与人的创造那是不同的美。对话之中,其实也是让学生感受这种不同。 这一课还有着写的任务,就是看图写话,把图变文,这也是对话成功与否的反映。 这篇文章只是为学生列出我们祖先创造的两个人间奇迹,其实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非常多,课后的第5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去寻找,去积累,当然也是引导学生续着这首诗写着寻找的灵感。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3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点击数:83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资源出处:凤凰语文论坛三年级备课室 ;star=1&replyid=354416&id=27670&skin=0&page=1 资源提供者:礼貌者 资源名称及内容: 第二课 时 一、复习导入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成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2)比较: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动作的时态。运用动画)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不但说明大运河的长,而且赞美了大运河处处美丽动人)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引导学生从奇迹的历史与特点这两个角度考虑)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第一部分应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4《长城和运河》作为本册书的开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极力颂扬了长城、运河的雄伟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纵观苏教版的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的第一篇课文都是一首现代诗,我认为现代诗的课文,应该通过诵读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再通过仿写掌握诗歌的形式,进而拓展延伸写法。所以在教学《长城和运河》时,我主要采取了这样的形式: 一、多种形式诵读,体会感情 在学生们自由读完课文之后,再请几名代表来读课文,学生们选出了陈浩然和吴梦琪,他们两个都是班级里平时读书最有特色的。这两个学生感情充沛地读完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能体会文中对长城和运河描述的不同了。接下来,我请学生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对于诗歌中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学生们人多,读长城部分,我读运河部分,在读中学生们明白了异中有同。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读过,我通过学生前言搜集到的长城、运河的资料,激发他们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再激情澎湃地朗读了,诗中的感情自然就理解了。 二、发现写作特点,迁移写作 《长城和运河》这首小诗,共分为两小节。每小节的第1、2,两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7、8两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是相同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这一重复的特点。另外,每小节在写法上还都有共同的特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如写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对比这两个用在诗歌中的比喻句,同样是字数相同,形式相近。抓住了诗歌的这些写作特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 课后的练习,我让让学生也来模仿这种形式,自己写一写小诗歌。课堂上学生们还真写出了不少的好句子,这样对句式分析再迁移仿写,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这篇诗歌背诵了,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现代诗歌看似浅显易懂,如果匆匆带过,只是让学生背诵,那蕴藏在诗歌里的感情学生便不易理解,反复诵读再加上迁移仿写,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和感情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5作者: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校陆国杰 袁军辉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2 《长城和运河》的作业设计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校陆国杰 袁军辉 现教传媒网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课前阅读作业:限于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的不足,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在课前布置学生去阅览室或网络上搜集有关“长城”、“运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搜集到的内容有传说方面的、历史方面的、地理位置方面的、建筑方面的、游览方面的,还有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作用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与长城、运河相关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为他们学好《长城和运河》这篇文章构建了和文本对话的平台。 课后综合作业:学完《长城和运河》后,开展了“长城颂”与“运河颂”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和情感发展的平台。有的学生通过朗诵《长城和运河》来赞美古代劳动人民保卫家园、建设祖国的创造力;有的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搜集的关于长城和运河的诗篇短文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写文章或写诗来赞美;也有学生通过画长城、画运河来赞美……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学生的实际,又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改变学生在语文作业中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全体学生一起各尽其职,各展其能,不但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更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6【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是一篇诗歌,全诗尽情呕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长城(运河)风景欣赏、长城(运河)建造史、课文欣赏、祖先创造人间奇迹欣赏(故宫、圆明园等)、网上交流”等内容的长江(运河)信息集锦。从而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多元的信息源,让信息多向流向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但是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本身不能产生教育作用,只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 【课例设计】 板块一:认识长城(运河),为建构新知做准备。 1.点击进入“长城(运河)风景欣赏”。 2.点击进入“长城(运河)建造史”。 板块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交流问题: (1)在作者眼里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 (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3)精读课文,理解对长城的描写 …………… 师:万里长城的奇异具体表现在那里呢? 大屏幕展示万里长城风景图,同时播放歌曲《长城长》(学生观看,相互讨论) 生:很长,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 板块三:读中领悟知识拓展 1.点击进入“课文欣赏”,自由朗读。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从这些词句中悟出了什么? 感情朗读 …………… 表达、交流探究所得:点击进入“网上交流”,在交流区里进行交流。 再次点击进入祖先创造人间奇迹欣赏。 板块四:作业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并在网上交流区里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践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角色、教学过程、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1.板块一让学生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对话,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为学生讨论交流表达奠定信息基础,创设一个特定情境。 2.板块二中,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画面,铿锵有力的歌曲,不仅巧妙地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力地唤起了学生的兴趣,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板块三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互动,同时教师转变了“课程即教材”的观念,走出文本的狭隘视野,应地制宜地建设开发,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让其更好地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凭借,可让学生交流更顺畅,学习更主动。 4.板块四,在此环节中,教师再次让学生与文本相关内容对话,并搭建一个能使学生表达、交流、欣赏的平台,让学生们尽情挥洒个性笔墨,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7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8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劳动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诗的结构方式,学习诗人是怎样运用反复的手法讴歌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两大奇迹的雄伟壮丽和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3、正确区分设问句和反问句,并能正确运用。 三、文本解析 1、题目解读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寓情于文,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对长城、运河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颂扬凝聚在诗文中。 2、文章脉络 本文以作者“航行蓝天,俯瞰大地”为线索,通过对长城和运河的具体描写,极力颂扬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热情讴歌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全诗共2个小节,每个小节共有8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二行交代观察的独特视角,引出奇异的景象,三至六行概述所见之景,突出长城雄伟壮丽的特点;七八行以设问句的形式结束全文,点出奇迹的创造者。第二部一二行与第一部分相同,三至六行概述运河之景,突出运河“柔” “有光泽”的特点;七八行与前面一样,设问句的形式结束全文,点出奇迹的创造者。 每段诗文的结构可以简要图示为:俯瞰 状景 抒情 颂扬。这样的结构,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写作精华 (1)形式优美,韵律和谐。本文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全诗两个自然段,每段八行,有长句(如:“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是谁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有短句(“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整首诗既有节奏感又有旋律美,使诗歌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强烈的艺术美感。 (2)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诗歌的具体描写长城和运河时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凝练形象的进行了刻画,如写长城时运用“巨龙“、“穿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生动的刻画了长城的雄姿,赋予长城生机与活力。一幅栩栩如生的长城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又如写“运河”时用“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突出运河之美的秀丽与灵动。长城是美的,美在雄伟壮观;运河也是美的,美在清秀柔和。这两幅奇异的景象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在祖国的蓝天中看到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项伟大的工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们的思想感情。 5、资料搜索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全长约6700千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四、重点筛选 1、生字(音、形):驾、折、蜒、谱、朽、篇、创、族、绸 2、形近字:驾(架) 、折(拆)、蜒(蜓)、谱(普)、绸(调) 3、词语: 连绵起伏:指山脉接连不断,一高一低。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用不磨灭 4近反义词:(近) 奇异—奇妙 曲折 —弯曲 连绵起伏—绵延不断 (反) 奇异 — 一般 曲折 —笔直 5、多音字:都→( dū)首都;(dōu )都是。 曲→( qū)曲折;(qǔ )歌曲。 6、重点句解析 (1)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句话是“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见,依照逻辑顺序应该是”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然而诗句却一改常式,将“个奇异的景象”放在主语的位置,突出强调所见内容。另外这一句又是下文的领起,诗歌接下去描写“长城”、“运河”的奇异景象,因而诗歌用了“冒号”,领起下文。 (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这两行是一个设问句,是作者俯瞰“长城”、“运河”奇景,惊叹于此而引发的思考。两大奇迹是雄伟壮丽的,然而创造这奇景的中华民族的祖先更伟大,更值得我们敬仰、赞美。问句设置悬念,答句语气强烈,比陈述句来得更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好。强调“长城”、“运河”的创造者,突出全文的中心,点明主旨。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名言诵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4. 生齐读课题.,有感情的读课题,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想知道什么? (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 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又有什么作用?) 4、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读完后解决了哪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出示快乐导航 2、自读课文2—3遍,画出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用“—”画出优美句子,然后查、写、记。 3、小组内合作找出近反义词、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小组内给生字注音,对子之间互读、互考、纠正生字发音 2、小对子之间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找其他小组比赛字词部分的学习情况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分组板演相关内容,剩余同学练读课文 板演要求:速度快,字迹工整,大方美观,用双色粉笔。 练读要求:注意力集中,大声、动作、表情到位。 2、各组带读相关板块,小老师大声,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词语-炒豆子游戏(加深对词语的印象,以便熟练掌握) 4、易错字词提示:“蜿蜒”的“蜒”字要和“蜻蜓”的“蜓|”字区分开, “ 曲折”( qū)不要读成(qǔ )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检测后进生学习情况,不过关小老师课下帮扶。 2、独立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并查自词点解决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小结: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9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教学案例 师:有一道城墙建造了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师: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生:这道城墙的名字叫万里长城 师(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 生:(个个表情严肃,声音洪亮)万里长城! 师: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生:这条河流叫京杭大运河 师:(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 生:(个个精神饱满)京杭大运河 师:(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用直线在文中划出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 生读课文并划句子。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生: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师:(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谁来读? 生读句子 师:在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曲折蜿蜒的山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智慧的双手筑起了这样一道像巨龙一样的万里城墙。 师:板书出示“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师:小朋友一起读这两个词 生读词语 师:(长城的挂图)今天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约一万两千多华里,如果把明代修建的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1米厚、5米高的墙,可以绕地球一周还多呢!如此浩大的工程是由我们的祖先亲手创造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 师:(出示句子)第一、第二小组读 生:(有感情地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师: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像一位诗人在崇山峻岭之间 谱写了永不磨灭的诗篇。第2第3小组读一读。 生:(崇敬地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师:万里长城长又长,万里长城之伟岸,万里长城之妖娆;万里长城啊!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你就是那东方的巨龙! 师:(出示句子)让我也来读一读吧! 师:(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 师:谁也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让我们充满自信地介绍万里长城吧!万里长城—— 生:(动情地背诵课文)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师: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书上的插图。 (出示“万里长城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 ) 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吧! 生:万里长城非常雄伟;京杭大运河非常壮丽。 生: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京杭大运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生:万里长城很长;京杭大运河也很长。(众笑) 生:万里长城上有很多烽火台;京杭大运河上有很多南来北往的船只。 (众频频点头) 师:老师也来介绍一下,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 师:此时此刻,面对着我们祖先亲手创造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你想对我们的祖先说些什么呢? 生:(激动地)祖先啊,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佩服地)祖先啊,你们真是太伟大了! 生:(满怀深情地)祖先啊,你们创造的京杭大运河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们真是应该感谢你们! 生:(惊讶地)祖先啊,我无法想象你们究竟是怎样创造出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 生:(热泪盈眶地)祖先,我们为你们骄傲!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大家再仔细地观察插图,选择长城或者运河,写一段话。 出示资料: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也叫秦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俗称明长城,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并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即大运河,简称运河。我过古代伟大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说明: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要积累就必须多读熟读。课文中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了两大人类奇迹的壮丽景象。“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样的词汇都是诵读、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想象着万里长城化作一条巨龙在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之间穿行,听着老师饱含激情的语言,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后代的无比自豪。当学生在教师的激情感染下,一遍又一遍、反复诵读课文的时候,感情得到了提升,得到了升华,他们读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几句句子,一首诗,而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观察插图,写一段话,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了难度,先说再写,老师出示资料,也照顾到了一些写作上有难度的学生,便于他们完成作业。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老师跟大家玩个猜物游戏,我说出它的几个特征,大家根据特征猜一猜。 (1)它是被宇航员在宇宙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少数地球建筑物之一; (2)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4)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多里,俗称“万里长城”。 2.板书“长城”,视频观看《八达岭长城》。 指名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3.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那么,有什么样的建筑工程能和长城相提并论呢? 4.板书“运河”,观看大运河视频。 5、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课件出示:老师补充: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有6700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龙一般。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6、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驾驶 谱写 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形容词 奇异 奇迹 不朽 ——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 绸带 诗篇 ——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4)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听视频朗读。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长呢?举个例子来说吧!讲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 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它们的奇异景象—— 2、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3、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4、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5、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五、生字指导。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1.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11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 她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现代诗歌。 2、初读感知,自主设疑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引导学生质疑。 3、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如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和运河。 4、正确读文,学会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要求①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②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给生字打上重点号。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 (4)全班交流检查,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词,注意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给生字扩词; (5)指导学生书写 ①教师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蜒”、“篇”、 “谱”的字形; ②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5、熟读诗歌,了解长城和运河。 (1)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或小组读) (2)集体交流问题: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片段练习《长城》,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3、拓展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过程: 1、温故导入: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熟了诗歌,了解了诗歌大意。回忆一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 3、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会向别人介绍长城和运河,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4、自主探究,自读解疑 学生围绕问题边看图边读诗歌,不懂的地方打上“?”。 5、学习第1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观察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6、学习第2节 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引读)(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8、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9、学习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0、质疑、解疑。 11、课堂小结。 1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首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尽情讴歌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诗,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 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展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3、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说出个性,说出心声。 教具准备:长城、运河图。 课时计划:2课时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12今天开始了《长城和运河》第一课的教学,上课前后翻看了很多资料,对长城和运河的知识也更多的认识,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我做了些思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地位在读通课文读流利,完成生字新词的教学。 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了我的教学,今天感到欣慰的是课堂上为了上出文本的体裁——诗歌的味道。 1、孩子们在自由读完课文之后,我请孩子们决定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比较好,孩子们说出要两名同学自然也说出了其中的缘由,课文写了长城和运河两个部分。 这个主意很高,让孩子来决定,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把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化于无形,非常棒! 2、在多人次的朗读之后,我再次让孩子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 3、对于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在读中孩子们明白了异中有同,在长城和运河的介绍中都是先打比方说明特点,然后在说地理位置和赞美之情。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 简单的处理,抓住了诗歌显著的特点!这里,姐姐强调了“初步”。我很想知道,姐姐明天准备怎么来突破难点——两个比喻句的理解、看图写话的处理、资料介绍的处理?一节课两处言语拓展显然有些吃力。不知道姐姐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两大难题? 生字的教学我借鉴了鸿雁版主帖子中的点子,重点指导了“族”、“蜒”和“驾”。对于“族”,这个生字的出现,我是让孩子猜猜我今天隆重推出的是哪个生字,怎么猜呢?我先写了同类的字施肥的“施”,国旗的“旗’,孩子们兴奋得大叫是“族”。顺势讲了“族”这个字,由“旗帜+箭矢”构成,表示同一旗帜之后的用武器保卫自己、猎取猎物的共同体,即氏族、家庭、民族。 对照自己设定的课堂目标,今天的课堂可以说是成功的。呵呵,给自己加油!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比喻句。 4、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发明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 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 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 折 蜒 谱 朽 篇 创 簇 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 左右结构 与“蜓”的区别 创 注意“仓”的写法 驾 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 )蜒( )谱( )拆( ) 驾(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 长城 和 运河( 雄伟而壮丽) 创 驾 ( 惊喜而自豪)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14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