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习作7教学设计
范文

习作7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长处、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3、在课间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二、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了自己的长处、本领,瞿云、乔梦杨两个同学也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可他们来不了我们班级,他们把自己的介绍写了下来,等着你们去看呢?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 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

  四、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学生自己完成习作。

  二、 自己修改。

  三、 组内互相修改。

  四、 选同学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

  五、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

习作7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

  1、图文对照,读懂“例文”《打预防针》,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按“习作要点讲座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按照“作业 ”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打油》的故事。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三、教学设计

  (一)看图说话

  1、出示《打预防针》的挂图。

  2、小组学习:看一看,说一说。

  3、小组汇报。

  4、师生点评。

  (二)自悟要求

  1、自由地读例文,找一找、划一划,比一比,说一说,你们刚才说的和文章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自由地表达。

  3、教师总结:想象合理、丰富;表达具体、生动、连贯。

  4、明确要求:要想把看图习作写好,必须是达到以上要求。

  (三)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1、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2、总结:

  (1)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2)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3)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

  (4)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用小黑板出示方法。

  4、出示《打油》挂图,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5、师巡回指导。

  (四)习作指导

  1、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2、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指导如何写具体:

  (1)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引导说出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具体”

  (2)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地点变化,时间变化、心理活动或语言自然过渡。指名说。

  (3)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①小朋友的表情照应。

  ②妈妈的表情照应。

  ③自然环境照应。

  (4)小组练说,师生点评。

  4、教师读下水作。

  (五)成语超市

  毫不犹豫 热火朝天 气喘吁吁 恍然大悟

  一蹦一跳 全力以赴 配合默契 二话没说

  乐不可支 专心致志 一言不发 疑惑不解

  焦急万分 不动声色 万分羞涩 连连称赞

  (六)练写修改

习作7教学设计 篇3

  之二

  太仓市实验小学 张艳萍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实验小学建立了一个网校。学校专门为我们同学开设了一个“习作天地”,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投稿。学校还想培养一批网络管理员来管理这“习作天地”。刚才我们薛教导说要从我们五(3)中挑选一些同学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家有信心当选吗?

  不过光有信心还不行,因为我们同学的习作优劣参差不齐,要当网络管理员首先要学会会修改文章。今天,张老师想先来试试大家有没有能力当一名网络管理员。Are you ready?

  二、明确目的,学习方法

  现在,张老师手中正好有一篇学生来稿,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能刊登吗?(出示《“书大夫”》原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交流:不能。

  3、为什么?

  4、交流:作者写得太简单了,不够具体。

  5、那你觉得哪里需要进行补充的?

  6、交流:*为什么给他起外号叫“书大夫”。

  *书破损的程度。

  *谢大成怎样精心修补书的。

  ……

  7、师小结:大家太了不起了,第一次修改文章就这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章的问题所在。看来网络管理员的位子非你们莫属了。

  8、昨天,有一位同学已经给这篇文章进行了修改,观点和大家基本一致。请大家把这位同学对“为什么给他起外号叫‘书大夫’;书破损的程度;谢大成怎样精心修补书的”等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然后再读一读,想一想这位同学通过什么描写把这些给写具体的?(请一个学生在教案纸上画)

  9、朗读并交流对什么进行补充的。

  10、这位同学通过什么描写把这些给写具体的?(板书:语言动作)

  11、那平时我们除了语言、动作描写外,还有什么描写也可以把任务写生动,写具体?(交流板书:心理、神态)

  12、这样一修改,有什么好处?(使文章生动、中心更明确等)

  13、是啊,将一个故事的梗概扩展开来,能使内容充实、丰满,使文章有血有肉。(出示扩写的定义),这就叫 板书:扩写

  14、扩写是修改文章的一种本领,今天,张老师先考大家的扩写本领。

  15、那扩写到底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例文,并读一读阅读提示第三小节。

  16、交流并板书围绕中心

  把握重点

  展开想象

  进行扩展

  三、学生练习扩写

  刚才有现成的修改的文章给大家参考,现在可要来真格的,有没有哪位同学不敢尝试,想退出?没有,好的。不过也不用太紧张,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修改。

  现在,张老师手里有两篇学生来稿,你可以选定一篇,然后你去找你的伙伴一起修改。(先统计选《风雨中》的人数,先找伙伴,在让选《老鼠吱吱》的同学自由结合)

  1、小组讨论,解决哪里需要进行扩写

  2、交流

  *《风雨中》:苗小刚心里怎样着急的

  刘老师送小刚时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苗小刚的爸爸妈妈怎样感激刘老师的……

  *《老鼠吱吱》:吱吱如何风光的?

  吱吱如何故伎重演的

  3、请每一组选择一部分进行扩写(一人执笔,其余同学讲述)

  4、交流展示并请学生点评

  四、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都写得很不错,不过到底谁能最终当上网络管理员,还得看下节课的表现,继续努力,你会如愿以偿的。

习作7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书信,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了解家乡的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学着向别人介绍。

  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介绍能抓住特点,有条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书信,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能用介绍的口吻来说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书信,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细读范文,学习介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习作要求

  1、谈话:今天,我们要来学写书信。(板书:书信)

  2、书信是应用文的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谁来说说,你对书信了解了多少?

  二、学习书信的格式

  1、阅读习作3,了解书信的正确格式。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书信的组成——称呼、问候的话、正文、祝语、署名和日期。

  书信的格式——

  ①称呼: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称呼长辈时要用敬称,且称呼要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上冒号。

  ②问候的话:简单地对收信人或收信人、收信人的家人表示问候,如:身体、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如果是回信,还要写明来信已收到,并适当回答来信问题。写的时候要另起一行空两个字的位置。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部分,讲明写信人要对收信人讲的话。如写的内容太多,要分段写。

  ④祝语: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写上表示祝愿、勉励或敬意的祝颂语,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等。写“此致敬礼”,“此致”可紧接正文之后,也可换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另起一行顶格写。“祝你健康”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署名,在结尾的下一行的后半行写上自称和名字,如“儿某某”等。要注意,自称一般对长辈写信时才用,对于同辈可不用,如熟悉的人姓名中的姓亦可省略。对于晚辈,一般只写自称不写名字。日期,一般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要写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3、再读范文,从中找出上述五个内容,强化格式。

  4、教师出示书信格式图:(略)

  三、细读书信的正文,学习介绍的方法

  1、自由读正文,思考:作者介绍了家乡的哪些方面?

  2、交流讨论。

  3、教师提出要求:

  介绍时要注重语境、语体色彩、措辞要得体。

  四、提出学生习作要求

  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家乡迷人风光和古老风俗的资料。

  六、学生自由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介绍能抓住特点,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

  1、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书信格式

  2、交流学生中错误的书信格式,相机指导修改,强化正确格式

  二、讲评、指导书信的内容

  1、指名朗读学生习作(好、中、差各一位)

  2、指导修改:

  (1)听了他的作文,你知道他介绍的是家乡的哪一个方面?

  (2)他是怎样介绍的?你认为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有哪些?

  (3)与他类似的这方面,你是怎样介绍的?

  (教师在指名学生回答时,相机纠正学生语言上的一些错误)

  3、小组合作,互改习作。

  三、学生自读自改习作后誊写。

习作7教学设计 篇5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读懂例文《帅鸽》的片断,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写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 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 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要有顺序地去观察动物,观察中要善于捕捉到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练习写好过渡句。

  2、观察和描写要抓住特点,学写过渡句。

  三、教学过程 :

  (一)谈话。

  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

  (二)学习例文,探讨写作方法。

  1、出示书中插图,问:图中画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你是怎样去观察的?你见过鸽子吗?喜欢鸽子的哪些方面?

  2、学生自学例文,讨论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师在学生自学中检查点拨。

  3、了解小作者是怎样写鸽子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定既具体又生动,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自然衔接起来的。

  4、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要有顺序,抓住特点。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

  (3)写好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1、联系实际观察生活,进行习作练习。

  2、通过观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1)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最后一段,领会这次写作的要求和有关内容。

  (2)指名学生简要汇报一政自己的观察笔记后,其余的互相交流。

  (3)学生运用例文中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进行口头描述。

  3、学生按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习作7教学设计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26

  (223800)江苏省宿豫区实验小学   朱秀玲作前辅导:    世上最可敬的是老师,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世上最可亲的是老师,他们哺育花朵,滋润幼苗。当一名老师,是很多同学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学当一回小老师,实现自己的理想,体验其中的滋味。    1、内容要真实。有的同学可能已当过小老师,如教邻居小朋友的“拼音”、“数学”、“画画”等,那就回忆一下过程。如果没有当过,那就试着当一回小老师。可以在学校里纠正小同学不正确的写字姿势、眼保健操动作,可以在家里教小伙伴古诗、做小制作,还可以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你的“学生”,教他们游戏、唱歌等。总之,你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地点”和“教学对象”。只要有了真实的体验,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条理要清楚。这是一篇写事的习作,应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当小老师的经过。可先写在什么情况下当小老师的及当时的心情,然后重点写你是“怎样教”的,把教的过程写清楚。   在写的过程中,参考书上例文,做到仿中有创,并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具体,让习作洋溢自己的童真童趣。例文:我当了一回小老师                        江苏省宿豫区实验小学四(2)班   朱 杰    星期四的下午,朱老师说:“同学们,我跟一年级老师商量好了,请你们到他们班当回小老师,纠正小同学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话音刚落,全班沸腾起来,个个欣喜若狂,都想当回老师,过过瘾。   “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第一组的几个“小老师”兴高采烈地走进一(2)班教室,小组长陆野清了清嗓子说:“各位同学,这节课我们来教大家正确的写字姿势,现在请同学们抄写第15课生字。”说罢,就听见教室里响起“沙沙”的写字声。我们仔细地观察每位同学的姿势。我发现有的胸口紧挨着课桌,有的拿笔姿势不对,还有的写字时用脚踢前面同学的板凳。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拉长声音说:“同学们,写字的时候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还要做到‘三个一’。你们跟我做一遍。”我做了个示范给他们看。这些小同学还真听话,马上做了标准的姿势给我们欣赏。我们高兴地点点头。于是,他们又接着写。这次明显好多了。可好景不长,有的同学又“旧病复发”了。我走到一个小同学跟前说:“你歪着头,趴在桌上写字,这怎么行呢?长此以往,你就成了小‘老头’喽,还会成为‘四只眼’呢!”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那位小同学马上把腰挺直了。二十分钟的写字课结束了,我在回来的路上想:“一年级的同学真淘气,当他们的老师真难啊!不过,我感觉当老师的滋味真爽!”点评:小作者能紧紧围绕习作要求,介绍当小老师的经过。开头先写当小老师的原因及心情,而后按“先观察——全体纠正——学生再写——个别指导”的顺序,具体叙述“怎样教”的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尾抓住了“我”的心理活动来写,流露出做老师“真难”的真切感受和童趣。(荐评教师:朱秀玲)(小灵通:0527—8135236  e-mail:)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

  此文转载

习作7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

  让学生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人,查阅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解主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第二课时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

  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一、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六、佳作欣赏。

习作7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 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板书设计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习作7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重点: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这儿有三个诸葛亮的锦囊,里面写着天机,现在我想把它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给一表现最好的同学)请你先打开白色锦囊,看完后不要说出锦囊内容,先大声说说自己此刻的感受。

  内容:老师要告诉你个好消息,你这次数学测验考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名,上次第一名这次只考了99分,位居第二。

  2、  感受说过了,想告诉大家锦囊的内容吗?乐于说吗?别急,打开第二个红色锦囊再说不迟。

  内容:不过,我又得告诉你个不好的消息。其实,你有一题1.5分判断题数学老师没给你改出来。

  3、  现在你的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吗?你还想大声说出第一个锦囊的内容吗?想大声说说第二个锦囊的内容吗?

  4、  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你愿意和大家说吗?给你思考一下。(征得该生同意后,让他自己说)现在请你说说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内心的变化。

  5、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会感到怎样呢?

  6、  是啊,这件事憋在心里特别难受,时间久了,对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损伤。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与同学相处时受到委屈,做了错事羞于向别人道谦,性格内向想给父母提意见却没有胆量,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却不好意思告诉老师……还有呢?(学生简单举例)

  7、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事。(相机板书:有心事)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我们不方便和当事人直说,心里会一直耿耿于怀,怎么办?打开第三个黄色锦囊,读出妙计。

  内容:用笔“说”(相机板书:用笔“说”) 对啊,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把还有想说的,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是值得信赖的人一吐为快!

  二、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笔“说,”该怎么说呢?有一位赵洁同学就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向她学习学习。(自读例文)

  2、 同学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呢?

  相机示填空:赵洁同学 先说_____________  (开头简单表白自己内心)

  接着说_____________(中间具体说事情的过程及内心活动)

  最后说_____________(结尾一吐为快倾吐现在的感受)

  她这种叙事的结构特清晰,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  在文章中,赵洁详细“说”的是什么?(事情的过程)

  4、  那么,赵洁从“拿到卷子”到“把卷子塞进抽屉”的过程中,内心活动经历了哪些变化?划出她的内心活动。(“心花怒放”--“心怦怦直跳”--“想来想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  赵洁同学用生动的词语具体地写下了当时事情的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活动,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心底想法。使我们感到真切、真诚。表达自己当时具体的内心活动,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6、  这篇文章是述说心里话,所以结尾赵洁又写了什么呢?(再次全面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7、  赵洁同学开头明说,中间细说,结尾总说,真实、细腻地和老师“说”了自己的心事,她内心表白实在振动人心!我想,老师看了,一定会原谅他的。

  三、完成习作

  1、现在同学们可以借鉴赵洁同学的方法,有顺序有条理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以与同桌说,也可以自己闭上眼睛,静静地和自己交流,还可以直接用笔“说”。(学生自主交流)

  2、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笔”,尽情畅谈!(学生完成习作)。 学生修改草稿。 自愿情况下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⒈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⒉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⒉难点:观察要有顺序,叙述要有条理。

  【请前准备】:

  ⒈一件文具及其介绍的范文。

  ⒉好词语表。(表现力强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请若干同学佩戴文具的头饰,兴高采烈地走上台来。

  ⒉师述:同学们,文具宝宝向我们走来了,我们欢迎各位文具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⒊各文具介绍自己的特点和用途。师生同鼓掌。

  ⒋教师摘下学生的文具头饰贴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文具名。(出示好词语)

  二、交流启发,确定对象

  ⒈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文具是什么呢?教师见机板书文具名称。

  ⒉在我们的学习中,每天都离不开文具,这些文具(指板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绘制头饰,准备介绍

  以小小组为单位,请一位同学绘画文具头饰,另外三位同学准备一份文具的自我介绍。

  ⒈你愿意把你喜欢的文具画下来吗?观察你的文具,再模仿书的上插图,可想象画上眼睛,嘴巴等,配上合适的色彩,比比谁画得最漂亮。

  ⒉评议:同学们把这些文具的形状画得很准确,颜色也很鲜艳。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写出来。

  ⒊把你画的文具粘在纸条上,戴在头上,看看你做的头饰是否最适合你自己。

  ⒋同时,请另外三个同学为小组的文具头饰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注意:要介绍清楚它的形状、颜色方面的特点以及它的用途。

  四、出示范文,指导写作

  ⒈学生自读例文《钢笔刨刀》,想一想,铅笔刨刀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外表和用途)

  ⒉指导写文具的外表:(  )的  (  )的  (  )的

  ⒊从外表看,我是(  ),我有(  )、(  )、(  ),看上去(  )啊!

  练习写文具的用途:句式练习。(只要……就……)

  ⒋练说,指名说,评议。

  ⒌合作编写,交流汇报。

  ⒍评议最佳文具头饰奖。

  五、自主创作,互评互改

  ⒈自主命题。教师指导命题方式:

  ⑴直接以事物名称命题。

  ⑵以事物特点命题。如“我爱语文书”“我有一个小书包”等。

  ⒉自主编写。

  ⒊交流评价。同桌之间交换习作,互批互改,教师参与讨论。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10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剪纸人》,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领:讲明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3、弄清习作要求,摹仿例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己做小制作情况的写法。

  二、作前准备

  认真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把材料带进来。

  三、教学设计

  (一)研读例文,感知写法

  1、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手,它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小朋友的巧手创造出了什么。

  2、自读思考:

  (1)例文写了什么?

  (2)为了把情况介绍清楚,抓住了哪些要点?

  3、交流总结:抓住介绍的要点——制作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重点要把制作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交代清楚,动词运用很准确。

  为了使习作生动,可以写进遇到的困难及其克服的过程。

  (二)明确要求,现场制作

  1、师明确要求:

  (1)动手做一做,记住制作过程,以及制作中发生的小插曲。

  (2)虚心听一听,倾听别人的意见。

  (3)详细记一记,记下制作的材料,制作的过程,记下小插曲,以及心情的变化。

  2、生动手制作,师巡回指导。

  3、组织生生之间的互评。

  4、指导大家记一记。

  (三)词语超市

  笨手笨脚  奇思妙想  精雕细琢  画龙点睛

  不听使唤  折折叠叠  妙手巧绘  神来之笔

  笨拙可爱  咬牙切齿  心灰意冷  烦躁不安

  半途而废  有始有终  啧啧称赞  爱不释手

  (四)修改习作

  1、自改。

  2、找朋友互改。

  3、指名读,集体修改。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

  此文转载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

  2、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在条在理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地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着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曲子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来小鸟悦耳的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说今天早上起来后的事情)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教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的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了什么?然后呢?最后又谈了什么呢?(先交代“我去商店买牙膏”;接着介绍阿姨很热情地帮“我”拿牙膏,主要写了两人的对话;最后概括写阿姨热情地为每一位顾客服务,并说了自己的感受——好像每个人她都认识似的)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有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写作文真的很简单,而且很有趣!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东西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呢?

  小小组里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会很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3、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历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1、 学生修改。

  2、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评讲)

  一、 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1、 不知道写什么事,不知道该怎么写好事情的经过,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2、 不知道按序来写,写什么人为主。

  3、 没有章法,错别字特多。

  4、 书写太差。

  二、 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以尤惠颖、陈凯峰、李亚辉等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大家来评。

  四、 师小结。

  五、 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3

  之一

  内蒙古 丛智芳设计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野外采风活动培养收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2、学习状物的写法,写出秋天树叶形状、色彩的变化,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采集秋叶,制作标本、贴画、串链等秋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叶是秋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前天班会课,我们开展了“走进自然看秋叶”的活动,这两天,我们又让大家走进田野,自由采集秋叶,仔细观察,精心制作秋叶的作品,相信大家一定收获很多,把你们的收获拿出来,把你们的发现、思考、感想说出来,我们开展自由的交流。

  二、交流指导

  我们可以交流什么?(秋天树叶的变化,采集到树叶的颜色、形状、气味、触感,由树叶产生的联想,秋叶作品,活动的收获……)

  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全班指名交流,通过追问,点拨,相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细致、描绘生动,见解深刻。

  三、练写片段

  为了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语句更生动,我们要练写一个重点片段,写什么?(我最喜欢的一片秋叶,我的秋叶作品)

  给你一段时间,看谁写得精彩?

  指名朗读几个不同内容的片段,进行指导和评析。

  四、顺序点拨

  给我们这篇作文起个什么题目?

  写的时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完成草稿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万小强

  作文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充满个性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兴趣、需要、基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作文教学的设计,调控作文教学的过程,才能取得作文教学令人满意的实效。

  习作训练《秋天的树叶》选题富有时效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连通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样一个选题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这次习作训练中,我将“走进自然看秋叶”、“动手动脑做作品”、“仔细观察说秋叶”和“用心思考写秋叶”四个环节连为一体,让学生看、采、做、摸、闻、说、想、评、写,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在体验中爱上秋叶,爱上作文,努力呈现出作文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

  一、走进自然,获得亲身经历

  只有学生兴致勃勃地亲身经历的一切,才会使他们津津乐道、印象深刻。课前,我们利用班队课组织了“走进自然看秋叶”活动,带领学生走遍校园、走进田野,寻找秋天树木的变化,观察多彩斑斓的秋叶。我们在一棵树下捡到不同时期落下的秋叶对比观察,我们近观枯焦的芭蕉回忆四季的不同景象,我们远眺渐黄的水杉思考自然的生生不息……学生一路洒满欢笑,叽叽喳喳,好像难得这么开心,这么投入……

  二、动手采制,产生独特体验

  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作品,经历困难挫折,体味成功快乐,这种独特体验是习作中非常宝贵的素材,是教学中展现精彩的源泉。我给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1、到田野采集各种各样的秋叶,查资料、问别人,弄清名称,分好类别;2、用美丽的秋叶做成树叶贴画、标本、书签、串链等作品。学生对两个任务很有兴趣,完成得很出色。我检查了他们的作品,虽说良莠不齐、简单粗糙,但都是用心制作出来的。

  三、交流评说,启迪智慧火花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是一个启迪智慧、共同提高的平台,在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流评说需要研究内容、形式和作用三个方面。我的评说教学设计包括三步:1、探讨交流内容,拓宽视野;2、小组自由评说,多向交流;3、全班重点评说,共享见解。交流评说展示了观察、制作的成果,丰满、提升了练笔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适当的引导、点拨、归纳、总结,使交流评说取得最佳效果。

  四、练写片段,升华思考成果

  片段练笔训练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升华学生的思考成果,为完成整篇习作打好基础。作文教学课堂虽然时间短,任务紧,但不能“重说轻写”、“光说不练”,要把片段练笔训练“挤”进课堂。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练写一个重点片段,适当交流,化解了写的难点,进行了写的指导,必定会帮助学生把这篇习作写得更好。

  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挖掘资源,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性活动,一定会让学生爱上习作,写好习作,使作文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本来面貌!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8: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