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
范文 |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精选12篇)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1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 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查字典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查字典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1)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2)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2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查字典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查字典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 ⑴ 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 ⑵ 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3教学目标 :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头饰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二、亲身实践,探究新知。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无边无际。 生:天,的确很大。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师: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看画面)明白了。这时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生:他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他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讨论后回答: 1、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2、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3、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4、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 5、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很傲慢的语气。 6、我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7、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很有耐心。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四、拓展知识。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它会怎么说?(投影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回答。 五、整体回顾课文。 分角色带头饰朗读。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4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5班级:二年级四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沿”等三个生字,会写“信”等8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成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能运用新学的八个生字组词。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坐井观天”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学习和做事都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 二、教学重点 认识3个字,会写8个字,并组词。 三、教学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若干张。 2、自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3、准备人手一张田字格的书写纸。 4、课前布置学生带字典。 五、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 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并提示课题意思: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学生齐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 (三)、教师指导,认读生字 1、出示“井”的插图,了解“井沿”指得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通过查字典,理解成语“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3、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四)、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巩固认读生字。 (教师提示并板书写好字的五个秘诀:看、描、写、评、改。) 2、让学生看:前六个生字有何共同特点(左右结构)?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3、教师讲解并范写。 1)、写“沿”字,注意右上方与“几”字不同。 2)、写“际”字,左边要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耳朵要写得高而窄;右边是“二、小”。 3)、写“还”字,要注意是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公开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同时指出哪个字没写漂亮。 7、学生仔细修改。 (五)、巩固生字:给八个组词。 (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生字,会写了八个字,并学了八个生字的组词;理解了成语“坐井观天”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七)、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八个生字。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给向家长请教:为什么做人不能坐井观天? 八、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沿、际、信、抬、蛙、错、答、还 井沿、天际、相信、抬头、青蛙、错误、回答、还有 写好字的秘诀:看、描、写、评、改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6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习: (1)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2)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3)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 。” 信息:信息世界 gàibì 井:井盖 井口 井沿 井壁 井水 井底 成语故事: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8开铅化纸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 青蛙图 井口那么大 天有多大 小鸟图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2)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说大话”换词练习。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3)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出示: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苹果,练习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大?谁说得对?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①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②练习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习: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信息世界 井 成语故事 (1)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2)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7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别说弄错 3、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井沿) (五)、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小实验:卷起圆纸筒看屋顶有多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六)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附件1:板书: 13坐井观天 青蛙(有多大?)小鸟 井口那么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8左占华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一)学习“观”字。(教师板书:观guān) 1.“观”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怎样解释? 3.用“观”字组词。 (二)学习“沿”字。 (教师板书:沿yán) 1.“沿”字的声母、韵母各是什么?是第几声? 2.“沿”字是什么意思?“井沿”是指井的哪一部分? (三)学习“别”字。(教师板书:别bié) 1.“别说大话了”,“别”字在本课的意思是表示禁止、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2.怎样记住“别”字的字形? 3.用“别”字组两个词。 (四)学习“际”字。(教师板书:际jì) 1.请同学们数一数,“际”字是由几画写成的? 2.结合课文讲讲“际”字的意思。 3.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五)学习“抬”字。(教师板书:抬tái) 1.说说“抬”字的左边、右边各是什么? 2.请同学们做一做“抬头”的动作。 3.用“抬”字组词。 (六)学习“信”字。(教师板书:信xìn) 1.说说“信”字是怎样写的? 2.“信”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3.用“信”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七)学习“答”字。(教师板书:答dá) 1.“答”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与“答”字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问) 3.用“答”字组词。 (八)学习“百”字。(教师板书:百bāi) 1.仔细看一看,“百”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多一横? 2.“百”字在本课是指数目,除了可以组“一百”这个词以外,还可以组哪些词? (九)学习“弄”字。(教师板书:弄nòng)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弄”字的字形? 2.“弄”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 (一)做猜字游戏。 (二)你能从字形结构上给这课的九个生字归类吗?(观、沿、别、际、抬、信这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答、百、弄这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观、际、答、弄”四个字。(教师在玻璃板上写这四个字,用投影仪映出。) (一)“观”字的左半部是“又”字的变形,“捺”变成“点”。 (二)“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三)“答”字上面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写时,竹字头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四)“弄”字的下半部“廾”,不要写成“开”,第五笔“一”要写得稍长些,还要注意“起笔”在“横中线”下,“收笔”写在“横中线”上。(压在“横中线上”) (五)指导学生写字头(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五、综合练习 (一)读卡片上的生字、口头扩词。 (二)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组一个词。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9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用“一……就”造句。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投影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观看投影片,说一说下面的生字哪里容易写错? “沿” (第五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弄” 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下面是:横、撇、竖。 “错” 左右结构,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渴”与“喝”怎样区分? (“渴”需要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喝”要用嘴,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3、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4、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用“一……就”造句: 1、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片: 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共同点:都用上了“一……就”的句式,表示一有前边的动作出现,必然就会有后边的行为。 2、自己用“一……就”说句子,互评互改。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占格情况。 2、练习描字。 3、在生字本上抄写字头,教师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10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并会书写“则、渴、喝”三个字,利用游戏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导入 1、你学过什么寓言故事吗?(《狐狸和乌鸦》、《兔兄弟和老鹰》……)你们读过什么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两只狮子》……) 2、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叫《坐井观天》。(再板书)。 3、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课题的导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加深了对寓言的认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识它。 2、你遇到了生字是怎么做的?(我是拼读上面的拼音读会的。师:你很会学习,能借助课本上的拼音识字,这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生:我是问的同学。师:不会就问,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咱们课本上有拼音,能通过自己拼读,认识生字会更好。)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点滴的识字经验,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方法仍然有限,差异表现也很明显。“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的小结,更能引导学生掌握省时高效的识字方法。] 三、检查字词,巩固学法。 1、出示带拼音生字。(屏幕出示) (1)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一生读)(读得真准) (2)谁来再试试(一生)(真棒) (3)齐读。 2、魔方游戏识字: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看老师怎么玩?(教师示范:掷魔方后,让学生抢读魔方上面的字。)咱们桌洞里也有。同桌开始游戏。 [“魔方游戏识字”顺应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将学生带入游戏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并把两个识字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在抢读魔方上面的字时,若认不准,学生可随时看屏幕。] 3、检查(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字词) (1)指导学生抢读生字词。 (2)学生齐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很好,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谁想读课文?这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它们的几次对话? 2、读课文要像他们一样读得正确、流利,谁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为了争论天大小的事,进行了几次对话?(你真聪明)第一次对话谁来读给大家听?(一生)用“—”画出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谁读?(一生)用“……”画出。第三次呢?(一生)用“( )”画出。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此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语言,积累语言。] 五、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过渡:哦,青蛙坐在井底,小鸟呢?小鸟在哪里?小鸟落在了井沿上。(相机出示青蛙坐在井底,小鸟飞来的动画。)这样就引起了下面有趣的小故事。 [此环节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为下面讲读课文作了铺垫。] 1、自由读它俩的第1次对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现在感觉怎么样?(疲惫或累、干渴)(或者:它不仅累,还怎么样?)(渴)找一生读不出来,我听不到你又累又渴,又累又渴该怎么读?(师范读:声音嘶哑点)(一生读)我听出来,你现在又累又渴。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读,设身处地的体会小鸟的又累又渴,把学生带入作者预设的情境中] 过渡: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相信吗?(不相信) 2、谁来读读第2次对话。指名读,想:你又知道了什么?什么话是大话?(吹牛的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样子?(天很大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没有头没有边或一眼望不到边)对呀,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无边无际?(大草原是无边无际的,沙漠是……,宇宙是……,大海是……)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它们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生:青蛙坐在井里,它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整天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它们俩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因为这样,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谁能读出它的不相信?(一生)你这是不相信吗?谁能读得比它还不相信?(一生)(加上表情、动作、手比划)(你真是一只固执己见的小青蛙)小鸟怎么劝它的?(一生读)怎么劝?师范读(弄——错了)(急躁)(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高昂)(用大拇指)(一生试试)你真会劝说!同桌两个一人当青蛙,一人当小鸟,加上表情、动作读读。 [通过角色转换,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过渡:它们俩争得那么激烈,后来为什么笑了呢? 3、自由读读第3次对话,想一想。谁说说青蛙笑什么?(它在嘲笑小鸟)(我整天在这里看天,我怎么能错?是你小鸟错了吧!)(别吹牛了,别说大话了,骗我吧!)青蛙的话该怎么读?(一生读)(谁能读得更好?)你能不能加上表情(笑)动作(摇手)(天—天、不一会)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听了青蛙的话,小鸟笑什么?(笑青蛙自己错了,还不相信别人)(一生读),齐读。(是,看一看,要重读) [此环节教师适时适当的评价与引导,抓住重点的词语“天天”、“不会”,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4、瞧!这就是它俩的三次对话。试试,能不能把它们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1)同桌两个人加上动作、表情试试; (2)找一对学生边表演边读。 (3)我看大家都举手了,老师满足你的愿望。男同学当小鸟,女同学当青蛙。男同学你现在是谁?(小鸟)女同学你现在是谁?(青蛙)做好准备,青蛙先开始,青蛙开始! [这一环节的表演读能使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还能更好地再现文本的思想,寓教于乐,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过渡:此时此刻,青蛙一急,后腿一蹬,跳出井口来,它看到什么? 5、谁能把青蛙看到的美丽世界说出来?(天大)仅仅看到天大吗?花、草、树…… 6、它会对小鸟说什么?(对不起,我错了,我向你道歉……我不该和你争……原谅我……到我家喝点水吧!) (1)它对于自己以前的看法会怎么说?(或联系第二次、第二次说过的话会说点什么?)(出示三次对话)(怪我以前只呆在井里,井外的世界什么也不知道,我真傻呀!……) (2)现在呢?(我看到天很大……以后,我不回井里了,永远也不回去了,我要周游世界,玩个痛快,世界那么美好,人类也善待动物……) (此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结:是啊,青蛙原来生活在井底,它知道得很少,现在跳出井口来了,它看到了许多许多,它懂得也就更多了…… 附板书: 井沿 无边无际 井底 井口大 过渡:老师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是双胞胎,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它们辩清楚。瞧!(屏幕打出来) (1)这两个字右边一样,左边一个是氵,一个是口。 (2)怎么记住它?这个字是渴,渴了需要水,所以它有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带口字旁的是喝。 (3)泛写一个渴,(用红彩笔,重点指导右下方的笔画,注意写紧凑) a.师一边说一边写。(撇在横竖中线的交点,“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竖折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不接头。学生注意观察。) b.生写(先描一个,再写2个) [此环节培养学生勤于动眼、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篇12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1)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 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 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在黑板上张贴了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例如,孩子这样自我评价:“我觉得我读‘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读得好,我特别注意读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