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范文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精选12篇)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1

  一、 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木兰从军》,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字写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应该这样。

  齐读课题(进行齐读指导。)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木兰是谁?

  生2:木兰去哪里从军?

  生3:木兰为什么去从军?

  ……

  二、 读文识字,理解词义:

  师:好,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师: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你弄明白了吗?

  学生读文后谈自己解决的问题:

  生1:我知道了木兰是谁?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

  生3: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

  生:……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词语认识了吗?

  (学生齐答:认识了。)

  师: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谁会读?

  (指名学生读。)

  师:(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词语。)现在还会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都想读,那我们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吧,每一竖排就是一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先开起来?

  (指一列火车。)

  师:全读对了,“优秀火车队”的称号奖给你们!

  (再开两列。)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生:老师我不知道“一身好武艺”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指名回答)

  生2:“一身好武艺”就是有一身好功夫。

  生3:就是他的功夫特别好。

  师:说的对!现在我们都来读一读含有“一身好武艺”的句子,(学生读)想: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艺呢?

  生:骑马、射箭、摔交……

  生1:老师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

  生2:老师我知道,“战争”就是两个军队在一起打仗。

  师问生1: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生2:点头。

  生:“一份公文”是啥意思?

  师:“一份”懂吗?(懂)现在我们就来突破“公文”。谁知道?

  生1:“公文”就是皇上给木兰家来的一份文件。

  生2:是政府给他家来的一份通知。

  教师给予肯定:你说的对,只不过当时不叫“政府”,而是“官府”。你们想一想这份文件上写的是什么?

  生:就是让木兰的爸爸去打仗。

  生:老师啥叫“代替”呀?

  师:你不知道啥是“代替”,没关系,我们放在课文中理解,都找一找“代替”所在的句子。

  (学生读“代替”所在的句子。)

  生:老师我知道什么是“代替”了,就是应该木兰的爸爸去,现在木兰替爸爸去,这就是“代替”。

  师:对了,还有不懂的吗?

  生:“战袍”我不懂。

  生1:老师我知道,就是打仗时穿的衣裳。

  师:我们看!(出示图片)这就是花木兰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的样子。

  生:“持续”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读一读带有“持续”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师:现在谁知道了?

  生1:“持续”就是从开始打,到结束,一直打了十二年,中间没停过。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对,没听过,那士兵们不吃饭,不睡觉。

  生3:像吃饭、睡觉这肯定得进行,但其他时间就是打仗。

  生4:仗打了十二年,得死多少人啊!

  师:现在“持续”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学生齐答:明白了。)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语,“立了大功”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1:“立了大功”就是打了很多胜仗。

  生2:“立了大功”就是杀死了很多敌人。

  师:说的很好,还有不懂得词语吗?

  生:“探望”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生1:“探望”就是“看望”的意思。

  师:对!古时候,“探”就是“看”的意思。你们还能用它组个词语吗?

  生:侦探、探雷……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2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也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故事情节学生已经了解,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呢?因为故事背景的远久,其实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是不理解什么是从军的,所以我觉得课题中的"从军"是个切入口!于是读了课题后,我要求他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时,结果出现了争议。在引导中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个初步印象。接着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孩子们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木兰怎么能从得了军的呢?"于是就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积极自主的学习了文本,在扣住"紧急""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心爱"等词一次又一次深入体会后,在痛快的读中表达了对木兰的忠心赞叹。最后孩子们都发自内心的称木兰为女英雄!

  12《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在讲解“从军”这个词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结果出现了争议。在引导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向学生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学生们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于是就扣住 “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让学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

  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二段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应征,弟弟年龄又小,够不上当兵,这是家庭的忧。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处在特定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还设计了“赞一赞,唱一唱,讲一讲”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感悟她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

  一、识字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在教学“病”字用一个顺口溜让孩子轻松记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义;教学“男“字时利用字理知识帮助孩子体会决心女扮男装的不易;”“焦急”这两个字虽然不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让孩子抓住下面四点底表示火,和急字的心字底,可帮助孩子理解木兰焦急似火的心情。

  二、发挥想象,促进理解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次,第三小节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木兰奔赴前线路上的情形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再现了这些悲壮的场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也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木兰女扮男装、屡建战功的不易。

  三、抓住中心,爱家爱国

  围绕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结合文本,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体会。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爱家;国家有难紧急征兵,木兰从军为国分忧,说明她爱国;木兰在奔赴前线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依然勇往直前,她驰骋沙场,立下战功,为的是保家卫国。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 by: 金玉珍 ]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简述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能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通过师生进行“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一心想着国家并为国效力的可贵之处:

  师: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弓背咳嗽)父亲:“木兰呀,还是让爹这个老头子去吧。你还年轻可不能去送死呀。”

  生:爹,你年纪那么大了,又一直在生病。你瞧,我的身体多健康呀!

  (伤心地流泪)母亲:“木兰呀,你可不能去呀,战场上都是男子,你怎么抵抗得了他们呢?娘怎么舍得你一个女孩子家上前线去呢?现在,我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生:妈妈,你也知道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还是个孩子,他们都不能去当兵,但是现在我们的国家一直都在打仗,非常需要人去当兵。虽然我不是男人,但是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您就让我去吧!

  弟弟(撒娇):“姐姐,不要去,你去了谁教我念书,谁陪我玩呢?”  

  生:弟弟,你在家要好好听话,等姐姐征战回来,我们就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             

  ……

  教学中我还借助自制课件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引导学生去表演将士们探望身穿女儿装的花木兰的动人一幕,从演中去体会人们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并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多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

  3、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木兰品质,使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并明确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用句话写下来。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木兰是尊老爱幼·热爱和平的人,

  立志做一个象木兰一样的人。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读积累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战场奋勇杀敌和爱国之情的成语呢?

  生:各抒己见

  展示屏幕:

  1、英雄气概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无所畏惧

  勇往直前 百战百胜 英勇善战

  知难而进

  2、爱国之情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舍身为国 为国捐躯 赤心报国

  战死沙场 血洒疆场

  3、老师送礼物:(赞扬人物品质)

  勤劳善良 坚毅勇敢 热爱亲人

  不慕高官 热爱和平 报效国家

  尊老爱幼 孝顺

  生:朗读并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学以致用

  二、木兰简介:

  花木兰是北魏的巾帼英雄。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学生大概了解课文背景内容

  三、板书课题《木兰从军》

  师:同学们读题目后有什么疑问?再观看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用我们积累的词来讲木兰就是(英姿飒爽)

  生:从外貌·动作······来交流,也可以用积累的词来形容······

  四、范读课文

  老师: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文中讲了几个关于木兰的小故事?

  老师:板书故事题目。

  生:听伴奏朗读,思考交流:

  第几自然段

  小故事名称

  第二自然段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第三自然段

  《战场杀敌,战功赫赫》

  第四自然段

  《脱下战袍,穿上女装》

  五、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老师:集体读这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木兰是一位女英雄,下面我们就来观看木兰的第一个片段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指明读第二段。

  朗读指导:注意轻重缓急

  2、画出重读的字词再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3、读一读,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4、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

  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想象: 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5、读,你读到了( 尊老爱幼·孝顺)的花木兰·

  1·学生评价朗读

  2·读词理解内容

  3·思考讨论交流:

  我自幼小就随父亲练习骑马·射箭练就一身武艺。现在国难当头,朝廷征兵父亲您年老多病,弟弟幼小······

  (三)学习第三段

  过度:尊老爱幼·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这种美德。下面我们欣赏第二个故事《战场杀敌,战功赫赫》

  1、指明读第三段

  2、边读边看到了什么?观图(黄河图·燕山图)

  3、“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花木兰是( 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女英雄。

  4.想:当木兰打了胜仗,回到朝廷······

  1·学生评价朗读

  2·想象交流

  3·思考交流(提示天子说······大臣说·····木兰说······你又知道了木兰是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四段

  过度:这位女英雄在战场上无所畏惧,战功赫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从此后他就·居功自傲了吗?

  (不是)下面我们欣赏第三个片段《脱下战袍,穿上女装》片段。

  1、指明读第四段

  2、画出重读的字词再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3、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观图你发现了什么?

  4、你读懂了 花木兰是一位( 不慕名利·文静俊美)的女英雄。

  5、想一想:

  将士们知道了会怎么想?怎么说?你又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你今后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1、学生评价朗读

  2、观图交流:我看到了木兰穿上女装

  (文静俊美),换上男装(英姿飒爽)

  六、总结(见板书)

  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尊老爱幼·孝顺

  战场杀敌,战功赫赫 英勇善战·保家卫国

  脱下战袍,穿上女装 不慕名利·文静俊美

  学生看着板书总结

  七、阅读拓展训练

  列宁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果树园。种着苹果、樱桃和其他果树。

  宁和他的哥哥、姐姐经常在果园里劳动。有一年夏天,母亲指着冷亭(tíng)旁三棵樱桃树说:“孩子们,可以到园子的另一头去吃水果,这几棵树上的果子,在七月二十日以前,别去动它。” 过了一些日子,列宁父亲的一个朋友来做客,他看到长在冷亭旁边的三棵樱桃树,上面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惊奇地问站在身旁的列宁:“你们不爱吃樱桃果子吗?”

  列宁微笑着说:“我们很喜欢吃,但要到七月二十日,父亲过生日的时候再吃。” 这位朋友听了,竖起大拇(mǔ)指嘴里发出啧啧(zé)的赞叹声。

  1、写出短文中三个带点词的近义词。

  惊奇 —( ) 喜欢— ( ) 赞叹 —— ( )

  2、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果子 ( )的赞叹声 ( )起大拇指 ( )的问

  3、这篇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

  4、父亲的朋友竖起大拇指干什么?你想象他会对列宁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5、你能给短文加上小标题吗?《 》

  自由读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6

  一、复习字词导入

  1.检查生字词: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从军,不知道同学们生字词会不会写了,请同学们打开补充习题完成第二题,比一比看谁拼得准,写得好,开始吧。

  写好了吗?好我们来看一看,谁是火眼金睛。写得对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木兰图片:同学们,这就是花木兰,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下她。四个字的词语呢?(文静俊美、如花似玉等)就是这样一位娇弱的女子却要去——从军。

  3.引导质疑: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优秀品质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当时的国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1)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就是常常,常常发生战争会有怎样的后果?知道朝廷为什么下达要紧急征兵的文书。(国难当头,形势紧急)

  (2)朗读体会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

  2、木兰家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在朗读中体会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

  3、此时木兰想的是什么?(为国为家分忧)

  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是什么意思?(应该,应当)“理应”就是“理所应当”木兰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做什么?木兰从军是为国分忧,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为家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1)出示:【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女儿呀,征兵文书上写的是我的名字,应该让我去。】

  学生:不行,你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还是让我去吧!

  父亲:可是战场上的刀枪不长眼,我怎么能放心呢?

  学生:放心吧,(我从小跟你学了一身好武艺)会保护好自己的。

  父亲:你真是我孝顺的好女儿!

  过渡:好不容易说服了父亲,弟弟又出来反对。

  出示弟弟的话:

  【弟弟:姐姐,还是让我去吧!】

  学生:你年纪太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弟弟:我可以说大几岁,冒充大人。

  学生:恐怕连马都跨不上,连刀枪都那不动!(你个子太小,会被看出来杀头的。)

  弟弟:军队里只能是男人,你是女子,怎么能混进去呢?

  学生:我可以女扮男装。

  弟弟:姐姐你真聪明!

  过渡:母亲含着眼泪来到木兰身边。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木兰,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实在离不开你,我们一起去向长官求求情,大家都别去了!】

  学生:不行,如果大家都不去,谁来保家卫国呢?

  7、小结:好一个爱国爱家的木兰!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学完了第二自然段,你能再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花木兰吗?学生填空:(    )的花木兰。  

  8.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在从军的过程中,花木兰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请同学们用小圆点标出这一句里面的动词。

  3.交流:这几个词语可以调换吗?(不可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看图理解:你看,这就是木兰披战袍,跨骏马的样子,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夸夸她?

  指导朗读,读出木兰的“勇敢”和“威风“

  让我们把对木兰夸奖都读出来。齐读。

  (2)体会木兰奔赴前线的艰辛。

  ①出示黄河和燕山的图片,体会木兰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艰险。

  ②在朗读中加深感受木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

  ③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慢一点读出木兰的辛苦,可以快一点,读出木兰奔向前线的急切心情,

  2、在多年的征战中,引读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

  (1) “多年”是多少年?什么叫“赫赫战功”

  小结:木兰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点也不输给男子,正是因为木兰机智勇敢,表现出色,所以当上了将军。

  过渡:战争终于结束了,木兰顺利回乡了。回乡之后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板书总结:          

  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为国为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真不愧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

  五、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人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写成了诗歌。出示《木兰诗》, 听老师读一读,课后自己试着读熟读懂。

  六、布置作业

  1.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请写在作业纸上。

  2.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从军》的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为国为家             女英雄

  赫赫战功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8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2个多音字。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2.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教学难点:想象木兰说服家人 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教学时数:2课时第 1 课时(学期总第   课时,执教时间:          )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 生字卡片,课件,《语文同步拓展阅读》 《木兰诗》 花木兰,武艺精,替父从军去出征, 换下女装穿战袍,英勇善战立大功 战争持续十二年,为家为国一份情, 待到战争结束时,探望将士都吃惊, 赫赫战功木兰立,女扮男装传美名! 预习题单: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拓展阅读》第12课的内容。 教   学   过   程 课前诵读:《木兰诗》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 听老师范读课文。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个性修改               二、 初读指导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 指名读。 2. 口头填空。 花木兰 (        )。 3. 小结。 4. 背诵第一段。 四、学习本课生字 1.投影出示生字,学生观察字形,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2.交流识记方法。 3.师范写“将、病”,提醒笔顺。 4.学生描红、临写。 5.评字。   当堂检测题 《补充习题》 课外巩固拓展题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女英雄              生字:将 病 教后随笔:     注:1.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文字统一用楷体字体,其余为宋体,均为5号字,个性修改用红色突显;2.各学科可以此为样本酌情合理变通。第  2 课时(学期总第   课时,执教时间:          )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巩固理解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课程资源: 多媒体课件 《木兰诗》 预习题单: 1.读课文。 2.收集女英雄的故事。 教   学   过   程 课前诵读:《木兰诗》 一、直接导入复习字词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2课《木兰从军》 (板题、读题) (一)认读词语 名字 征兵 父亲 弟弟 胜利  将军      将士      燕山      燕子     渡黄河   披战袍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替父从军    1.区分多音字。(“将士、将军”和“燕山、燕子”)      2.说说“胜利”的反义词、进义词,并用“胜利”说一句话。 (二)小组合作读课文。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根基。扎扎实实的做好字词教学既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理解、运用字词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读 过渡:通过读我们知道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那花木兰为什么被称为女将军?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一)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并用横线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 1.讨论交流。 原因一: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 此时花木兰是怎样的心情,从文中找出一个词加以概括。 理解“焦急万分”,指导读出花木兰非常着急的心情。 过渡:花木兰为什么这样焦急?她此时又想到了些什么? 原因二: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不到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2.于是他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同学们在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一位女性想上战场为国为家分忧是根本不可能的,可花木兰做到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重点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 4.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从文中哪些可以看出。 5.老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正是通过“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些词语深深地体会到花木兰替父分忧、爱护弟弟、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壮志豪情。 6.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学生读第二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花木兰从军前的心理活动,通过对重点词语“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理解,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你想知道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样子吗? 请男同学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战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干什么去了?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 (1)你能通过这些动词短语想象出此时花木兰的样子吗?听老师读,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 (听后评价老师读的怎样。)  (2)说说你想象中此刻花木兰的样子。 (3)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此时花木兰是一种什么形象?(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3.请同学们试着用读的方式表达出花木兰威风凛凛的形象。(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理解“赫赫战功”这个词的意思。 5.此时你觉得花木兰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6.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7.出示练习一 照样子填合适的词。 (跨)骏马 ( )黄河 ( )燕山 ( )战袍 ( )军装 ( )桌子( )作业       【设计意图:一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想象力极其丰富,我首先借助文中的动词短语,启发学生大胆的去想象花木兰的样子,然后出示第一副插图让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图画两厢对照,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妙,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层次不同的读创设浓郁的战场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去领略女英雄的飒爽英姿、去体会她的优秀品质。练习的设计是对动词的理解应用,仿照作者去体会用词成功后的喜悦。】 (三)学习第四段 1.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是什么样子呢? 请女同学读第四段。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花木兰回乡后的样子?(文静俊美)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吗? 3.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当将士们知道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想的好说的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关于花木兰的豫剧,请大家听一听。 4.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5.讨论交流将士们会怎样想、怎样说? 6、指导朗读:采用对比读的方法读出战场上、家中花木兰形象的不同。(分男女生读、指名读、读后评价、全班齐读) 【此环节通过对比读、说、看、听,让学生更加深了对花木兰的认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豫剧《花木兰》选段的欣赏,为学生拓宽了学习本课的思路,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去猜想将士们当时的所想所说,更好的体现出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情诵读 1.出示练习二 填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老师小结:战场上的花木兰英勇善战英姿飒爽,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的花木兰文静俊美穿上心爱的女装更让将士们刮目相看惊叹不已,你们想记住这位女英雄吗? 请齐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承载着文章的美、情、景,而读者只有通过理解字词句这些语言符号才能领悟文章的内在含义。在学生最后的深情诵读中,能听出他们对花木兰深深的钦佩之情。】 个性修改   当堂检测题       课外巩固拓展题 1.写一写你学习《木兰从军》以后的收获。 2.请将这个故事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享。 3.请同学们继续欣赏豫剧《花木兰》的其他选段,试着学一学自己喜欢的选段。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赫赫战功    尊老爱幼 教后随笔:       注:1.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文字统一用楷体字体,其余为宋体,均为5号字,个性修改用红色突显;2.各学科可以此为样本酌情合理变通。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8

  《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1.选出正确的读音:

  将士(jiāng jiàng) 燕山(yān yàn)

  将军(jiāng jiàng) 燕子(yān yàn)

  华山(huà huá) 中华(huà huá)

  朝阳(zhāo cháo)东升 朝廷(zhāo cháo)

  2.认读词语:

  将士 英雄 朝廷 紧急 征兵 出征

  胜利 惊讶 焦急万分 年老多病 替父从军

  三,解析课题:

  1.给出"从"字三个义项,让学生选择.

  从:①跟随 ②顺从,听从 ③从事,参加

  2.解释课题(木兰参加军队)

  四,精讲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 自由读. b,指名读.

  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

  请大家 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 (老师扮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扮演木兰来说)

  学习第三自然段; 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a, 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 .(动词很多.)

  b,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c,从水的这岸渡到水的另一岸.

  d,"渡"还可以用在哪里

  e,渡江,渡河,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

  f,还真不少呢!因为是水里过.所以"渡"是左边是三点水,知道了吗

  师: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请大家来夸夸她.(自由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热爱祖国,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次感受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

  c, 配乐诵读.

  (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学习第四段 花木兰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说出你的理由来.

  学生读第四段

  师:指导读 (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a,自由读 b,男女生分读

  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五,指导背诵:

  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 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 (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 b,指名背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9

  课题《木兰从军》 主备人:王郁芳 本周习惯养成: 用心倾听,乐于展示 课型:合作展示课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3、我能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课堂学习流程: 激情导课(预设2分钟) 明目标,知方向(预设1分钟) 自主合作,交流预展(预设10分钟) (一)了解花木兰从军的原因,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 1、当时的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提示:从“紧急征兵”这个词语去体会)2、花木兰家里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展开想象: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情景对话: 父亲:女儿啊,征兵文书上写的是为父的名字,我虽然老了,刀枪还是拿得动的,我去,咳咳咳…… 木兰说: 。 弟弟:姐姐,我是男孩,我替父亲去吧,你是女子,军营中是不要女子的,你怎么从军呢? 木兰说: 。 母亲:女儿啊,咱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情况特殊啊,依娘看,国家打仗也不少你一个,我们家就不要去了,还是先顾小家吧。 木兰说: 。 4、小结:木兰就这样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真是一位______的女英雄。 (二)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军时,木兰的哪些表现又让你觉得她是个女英雄? 2、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木兰英勇的故事吗? 拓展填词:在多年征战中,木兰 敌情, 敌计, 敌将,立下了赫赫战功。(感受木兰的智勇双全。) 3、小结:身为女子,木兰果真一点儿不输给男子汉。真是一位______的女英雄。 (三)激发对女英雄的敬佩之情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从“竟”,你能体会到将士怎样的心情? 2、他们会对木兰说些什么? 战士们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预设25分钟) 达标检测(预设2分钟) 1、积累本课的好词。 2、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3、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用几句话写下来。(选择一位家人) 反思总结 今天的课堂,我最满意的是:画 倾听( ) 合作( ) 展示( ) 点评或补充( )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10

  教学目的: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赫赫战功”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出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

  2、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来学习课文第二段。从而带领孩子理解国之忧和家之忧。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的比较理解,认识一个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木兰。

  4、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诵读《木兰诗》,给孩子以中华语言文字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运用反复体会诵读的方法,体会花木兰爱国、英勇的特点,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木兰从军》。

  1、复习生字词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课的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两遍)

  2、出示“理应”(指名读)

  (1)指名理解词义(可用扩词法)

  (2)理应的意思就是道理上应该这么做。

  (3)今天顾老师又交给大家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把这个词分解了,分别给它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花木兰是个女的,在当时,她应不应该去从军?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问题。

  2.花木兰她不应当去从军的理由是什么?(多请几个孩子说不能从军)

  3.从当时国家的制度来讲,花木兰是一个女子,她是不能去从军的。从身体条件来说,花木兰是一个女子,比较柔弱,她也不适合去从军。可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去从军了,因为她有一个理由,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那国之忧、家之忧又何在呢?

  (一)理解国之忧

  1、国之忧是什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本句(

  2、齐读“紧急”。理解“紧急”的意思。

  那么国家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下达这么大的“紧急”征兵文书啊?

  (快要打败仗了)如果战争失败了,我们失败了,将会有是什么后果?多请两个(国土被侵吞,老百姓流离失所)

  3、如果此时此刻,战场上没有我们的士兵在打仗,行不行?等待我们的只有国破家亡啊。同学们,此时此刻,国家正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您能读出当时国家情况的紧急吗?(多请几个)齐读

  (二)理解家之忧

  1、国之忧是如此,那么家之忧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描写父亲和弟弟情况的句子)

  2、父亲年老,弟弟年幼,他们无法承受战场上那么激烈的斗争。可是,国家在此时正处于危难之中,家里又没有人可去打仗。那你们说一说,此时,国忧和家忧加在一起,花木兰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儿的?(紧张,焦急万分)

  3、出示“万分焦急”

  (1)读好,理解“焦”的字形。

  (2)读好“家之忧”

  (3)“国之忧、家之忧”连以来读。

  4、总结为国为家分忧(重点突出“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颗保卫国家的忠心,所以,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父亲年老,弟弟年幼,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份保卫家园的责任,所以,他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三)通过扩展其他人物形象,体会木兰的决心

  1、于是,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爸爸、妈妈、弟弟都极力地反对,他们怎么忍心让家中唯一的女儿,唯一的姐姐去从军呢?

  (出示家人的对话)请你跟你的同桌两个人,想一想,说一说。(开始)(出示对话)

  2、分别请孩子和父亲、母亲、弟弟对话

  3、花木兰就这样女扮男装去了战场,此时此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指名说,勇敢,孝顺,坚强)

  (四)引入《木兰诗》的描写

  同学们,木兰诗中也有几句是描写这段的。(音乐键入)师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哎)。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就这样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让我们一起读读。

  比较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穿战袍,骑骏马,过黄河,爬燕山,来到了前线。”

  2、你觉得哪句话好?你读出了什么?还是和你的同桌说说,两个人商量商量。

  3、谁来说说?(要指名说说)为什么披战袍比穿战袍好?(披讲出了英姿飒爽)跨骏马(一气呵成,动作干练的形象)渡黄河(强调了速度快)“渡黄河”指过黄河的过程很艰难。如此之难,花木兰有没有退缩?为什么是过燕山不是爬?指名读(过燕山)

  4、你们看这四个字用得过好啊,面对着滚滚的黄河水,木兰毫不畏惧,面对着巍峨连绵的燕山,木兰勇往直前,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动词,这样能够帮我们更好地树立人物形象。

  5、我们再一起去品读品读这句话。

  6、在多年征战中,你们知道花木兰征战多少年吗?在这12年里,木兰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什么叫做赫赫战功?什么样的成绩才能被称为赫赫战功?

  7、花木兰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啊,而且在战场上,取得了和男子一样,甚至比男子更加了不起的成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那此时此刻你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谁能动情的说一说?

  8、引入《木兰诗》

  木兰在战场上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着可汗百千强的赏赐,木兰她什么也不要,她只要。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图)大家看,木兰顺利回家以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来看木兰,他们会有什么表情,又会有什么动作,还会说些什么呢?你能学学吗?还是请你在下面和你的同桌练一练。(女孩子当木兰,男孩子当将士)

  2、男女生上台表演

  3、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4、引入《木兰诗》

  你看木兰回乡以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1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5、跟随2顺从3参加4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是的,弟弟第一个叫了起来:“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现在请你们这些花木兰来说服弟弟。弟弟很懂事,于是他又说:“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的?

  木兰的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说呢怎样劝阻呢?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 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

  四、引导,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7: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