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
范文 |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花木兰的英雄形象。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学习两个多音字“将”、“燕”,认识新偏旁“疒”,书写生字“病、征、胜、利、将”。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写好铅笔字。培养良好读书写字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著名京剧大师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回故乡探望母亲的大元帅是 )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 1、出示图一:图上这位姑娘,你们认识吗?对,她就是花木兰。 2、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的大将军又是谁呢?对,也是花木兰。 3、质疑:小朋友,这两幅图上的都是花木兰,你看到这儿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板题读题:是呀,一个文静的姑娘怎么变成一个威武的大将军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木兰从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板题,读题。 二、初读指导 1、听录音,看课文动画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边听边看,一会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看课文动画。 (2)学生交流。 2、自读课文 师:小朋友听得认真,收获也真不少,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呢。把书翻到63页,听清要求。(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标出小节号) 3、检查: 生字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课文中的生字娃娃已经来到大屏幕上了,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师: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中有一种读音特别多?(后鼻音) 1、自由读词语 2、读好后鼻音 读好了后鼻音能让我们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请小小组开火车读,哪列小火车先来。 (1)指名读。 (3)齐声读一读 3、去拼音读 师:生字娃娃还想考考你们,他们摘下了拼音帽子,重新排起了队伍,还认识吗? 指导:“赫赫战功”小朋友们,这“赫赫战功”可不是一般的功劳啊,那是很大很大的功劳,谁能读好这个词语。 理解:“女扮男装”是指的男的还是女的? (4)齐读词语 (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了,词语就读得更有味道了,一起读一读。) 重点词语和句子: 读准了生字,还有一些词语和句子呢,有信心读好吗? ★ 【词语】:焦急万分 【句子】: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1、【词语】 (1)指名读 (2)、齐读 2、读句子 (1)指名读 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么多军书上,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见了,多么焦急呀!谁来读这句话。 (2)齐读。 ★【词语】:年老多病 【句子】: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1、【词语】:年老多病 师:这个词语谁来读。生字“病”又是一个后鼻音,谁再来读一读。 (1)指名读 (2)自由读词语,想想意思 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读读这个词语,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谁能读好这个词语。 2、读【句子】: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木兰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了呀,可朝廷还命令他去当兵打仗,木兰怎样想的,谁来读这两句话。 (1)指名读 (2)女生读 (3)齐读 ★【词语】: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词语】: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1)指名读 师:这一组词语谁来读一读。 (2)学习多音字“燕”, 师:这句中的生字你都读准了,其中有一个字读音和以前学到的读法不一样了,有谁发现了? 讲解:以前读什么音?燕的读第四声比较常见。读第一声时用法比较少,一般指地方的名字,国家的名字,还指人的姓。 (3)介绍“燕山”这里“燕山”代表的是地名。“燕山”在我过河北境内,从河北的蓟县一直往东,连绵起伏,长达几百里呢!过燕山容易吗?谁来读好这个词语“过燕山”。 (4)齐读读词串 2、【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奔赴前线,路途遥远,非常辛苦,谁能读这一句话。 (1)指名读 (2)男生读 (3)齐读 ★【词语】:将士们 花将军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1、【词语】:将士们 花将军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师:自己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1)自由读一读 (2)读好多音字“将” 两个词语中的“将”,读音不一样,谁来读一读。 (3)读好: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师:这个词语老师想请一个男生读一读。“文静俊美”这个词语老师想请个女生读一读 (4)齐读词语 2、【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师:词语回到了句子中还能读吗?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 注意句中的停顿 (3)齐读 检查课文: 会读词语和句子了,课文读得怎样呢,老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先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指名逐个小节朗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做好小评委,评比的标准是:字音读准,课文读得通顺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读一读,随机纠正。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心中的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夸花木兰的?请你找出一个词。 1、自由读 交流板书:女英雄 2、理解体会“英雄” (1)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 (2)生交流,师小结:为国为家分忧,为正义的事业,做出贡献,立下功劳的人,都可以称为英雄。 (3)指导朗读 师:英雄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花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想怎样来夸花木兰。 (4)齐读 四、学习生字 师:从哪儿看出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这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按要求归类。 2、指导书写生字: 病 征 胜 利 将 3、“病”认识“病字旁”;识记字;给“病”找找朋友,说说句子。 指导书写: 读帖: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 4、“征 胜 将”左窄右宽;“利”左右宽度相当,重点指导“利”、“将”。 自学“征、胜”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病、征、胜、利、将”,每个写2遍,书写正确美观。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英雄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2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5、跟随2顺从3参加4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是的,弟弟第一个叫了起来:“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现在请你们这些花木兰来说服弟弟。弟弟很懂事,于是他又说:“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的? 木兰的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说呢怎样劝阻呢?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 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 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 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 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伟大的名字——木兰。(板书:木兰)木兰姓花,人们又叫她花木兰。 2. 看,这位就是花木兰,(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的花木兰。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板书:女英雄) 3. 小朋友,说到“英雄”,感觉怎样?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4. 过渡:为什么称木兰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木兰从军说起,(补充板书:从军)齐读课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多读几遍,努力体会一下木兰的心情。 2. 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那你一定能读出焦急来,试试看。 (2)什么情况下,你也曾“焦急万分”过?想象说话。 (3)那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焦急万分的?读出有关的语句。 (4)什么是“紧急征兵的文书”呢?(出示草拟的征兵通告) (5)指导读句(你能带着这份焦急读好这句话吗?) 3. 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木兰焦急万分,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细细品味,看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交流 (1)如果父亲去出征,会怎样?(想象说)再焦急地读这句话。(指读后评读再齐读) (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许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齐读) (3)谁愿意扮演木兰,连起来读读,读出你的担心和焦急。 (4)从这份担心与焦急中,你已经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尊老爱幼) 4. 父亲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说,我们不去当兵行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到“文书”中寻找答案) (敌人侵入,国土不保,人民受尽敌人欺侮,过着痛苦的生活。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5. 呀,真是国难当头!木兰想到这些时,觉得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同学们,这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为国为家 ) 想到这里时,木兰的决心是------(坚定)指名读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从容和坚定)齐读。 6. 读这一节,体会木兰的焦急,感受她为父亲、弟弟着想的表现吧。(分男女生读) 7. 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木兰毅然决定。 出示读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8. 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可是木兰却用诚意说服了家人,假如你就是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两人合作,一人演木兰,一人演其中的一位家人,练习说服。) 9. 课堂表演。 (1)学生展示表演。 (2)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10. 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指板书答:花木兰是英雄,因为她( )。] 11. 过渡:就这样,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漫漫从军之路。从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吗? 三、学习第三节 1. 齐读第三自然段。 2.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看到语言文字,就应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学习方法。 3. 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想象: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时,会一帆风顺吗?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引导交流。 (渴了------饿了------天黑了--------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尽管木兰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5. 是啊,多么不容易呀!再读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她跋山涉水的画面) 6.同学们,此时你觉得木兰怎样?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男子汉的英姿勃勃、潇洒) 7.谁来把木兰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指生读,男女生赛读,集体齐读。) 8. 是呀,木兰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前线。那么,战场上的木兰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和木兰来个近距离的接触。 师述情景:(略) (1)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英勇善战) 9. 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什么是“赫赫战功 ”?在这里“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两个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战功。 (2)谁能读出战功之大? 10. 此时此刻,你能说木兰不是英雄吗? 11. 过渡:木兰从军整整12年,终于胜利回乡了。轻轻捧起书没,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节 1. 战士们看到了什么?表现怎样? 2. 采访: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将士,你会说些什么? 3. 读到这儿,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作为男生的你想说些什么?(是啊,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4. 这是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请小朋友搜集有关女英雄的故事,开展女英雄介绍会。 2.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女英雄 爱国爱家 尊老爱幼 英勇善战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4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生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并说说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木兰的优秀品质。 四、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2、学习课文三自然段,了解木兰从军时的情况。感悟木兰品质。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从木兰着女装感悟木兰品质。 五、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军是军队的意思,那么从是什么意思呢?(参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了解木兰是怎样的人,她有什么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还要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3、预期效果:想要达到这个我学习目标吗?那我们需要过三个关,完成三个学习任务,大家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回想一下课文主要给我们写了什么时候的木兰。相机板书:准备替父从军的木兰、上战场、立战功的木兰、胜利归乡的木兰。那我们先一起进入第一关,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 自主学习:1、第一关的任务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木兰为什么从军?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多读几次。 展示交流: 1、生交流默读思考所得。 2、师在学生交流中借机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后果怎样?(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3、木兰看到征兵文书,想到了什么?想到父亲、弟弟,看出木兰是怎样的人?想到国家,看出木兰的怎样的人? 板书:爱国爱家 4、她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师扮家人,生扮木兰,反复饰演,说服。 5、指导朗读。 6、采用多种形式读,直到背诵。 任务二 任务呈现:了解上前线、立战功的木兰。 第一关完成任务的同学为自己大声喝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第二关关口贴着一幅画,请大家先观察。这是的木兰可以用哪个词形容呢? 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第一幅图。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由几句话组成?每句话写了木兰的什么事? 展示交流: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找出动作的词做好标记。 师引导想象:在过滚滚黄河时木兰会遇到什么危险?在过燕山时又可能会遭遇什么?(历经艰难、遭遇危险)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2、第二句话写了木兰什么? 抓住理解“赫赫战功”,了解木兰。 3、此时的你说对木兰说写什么? 任务三 任务呈现: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他们打败了敌人。胜利归来。我们进入第三关,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自主学习 1、观察第二幅图,找哪一个是木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从中勾画出形容胜利过来后的木兰一个词语。 展示交流: 1、说说找到的是那个词。 2、抓住“脱下心爱的女装”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木兰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才脱下女装,穿上战袍的。 3、当将士们看到穿着女装的木兰时会说些什么? 小结: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我们现在检测大家达到学校目标的情况。 检测: 我会填: 1、木兰是个( )的女英雄。 2、木兰告别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征战中,木兰( )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5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 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跨”→“渡”→“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 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先写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木兰在父老弟幼、国难当头的情势下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她所渴求的还是恢复女装,过上和平生活,与家人聚首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次写将士探望,终于发现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固然表现了将士们的惊讶之情,更重要的是隐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让须眉,尽管多年征战,并肩作战,可是谁也没有发觉她是姑娘家,木兰的勇敢、机智,岂非不言而喻了吗? 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分角色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演《木兰从军》的故事。 3、 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感受花木兰对父母的孝顺、对国家的热爱。 4、 初步了解剧本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 朗读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花木兰》的课件,看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 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她代父从军,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花木兰》。板书课题。 3、 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字 1、 自由读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课文有什么不同? 2、 教师介绍剧本。 3、 请你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4、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5、 分组交流识字方法。 6、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 7、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8、 四人小组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会写字,学生读一读。 2、 给这个8个字说词。 3、 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4、 有哪些字需要帮助。 5、 教师范写。 6、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测读句子。 二、学习新课 1、 自由读课文开头的时间、人物、布景、开幕四个部分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女的从军的,而花木兰为什么还要去呢?请大家尽情的朗读课文,大胆的说说。学生读课文交流。 3、 请小朋友找出花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的句子,再大声的读几遍。 4、 指名读。 敌人侵犯我们的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是啊,情况多么危急,我们应该起来反抗。 5、 当木兰知道父亲接到从军的命令,她心情怎样呢?她是怎么想的呢? 请大家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交流,板书:为国为家 6、 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你们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 木兰是怎样说服他们的? 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 小组表演。 评价,学生再次表演。 7、 小组表演木兰从军这一片段。 8、 教师配乐朗诵:木兰终于说服家人,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历尽千心万苦,到了战场。 9、 观看战场上的片段,你觉得木兰在战场上怎样? 英勇善战英姿飒爽 三、总结 请你们用一句话说说你认识的花木兰。 表演朗读。 作业: 1、 课后搜集女英雄的故事。 2、 和家人表演。 板书设计: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7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木兰从军》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的主角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故事,《木兰从军》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问题? 二、 读文识字 1、就让我们快快的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和他打招呼,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快快和她成为朋友! 学生自由读文 2、出示生词,带生字读词语 3、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4、猜一猜: 一下子抽掉羊脊梁骨“兰” 读一读“成为”“为国”你发现什么?“为”是多音字,你还知道有哪些多音字? “份”“扮”比较一下,又发现了什么? 5、开火车认读生词, 6、变换语境认字 花木兰,武艺精,替父从军去出征, 换下女装穿战袍,英勇善战立大功 战争持续十二年,为家为国一份情, 待到战争结束时,探望士兵都吃惊, 赫赫战功木兰立,女扮男装传美名! 7、这里的词,有哪些你不懂?需要大家帮帮忙? “探望”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这个词? “战袍”看看我们课文中的插图,打仗的时候,和平长穿的衣服一样吗? 三、 读文感悟 1、理解了词语会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预设:赫赫有名:非常有名,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在生活中知道谁赫赫有名? 3、“说服”木兰为什么要说服家人?是怎样说服的?读文,感悟。想象,如果你是木兰会怎样想?会怎样去说服自己的家人? 4、“惊呆”当时是怎样的表情?会说些什么?为什么惊呆?(打扮原因,英勇善战原因) 5、“心爱”的女装,说明了什么?木兰为什么要脱下心爱的女装呢?花木兰为什么会成为英勇善战的将军?她从小是怎么做的?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自己练习朗读最喜欢的一段,想一想怎样读的更好,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四、 语言积累 把你喜欢的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勾下来,多读一读。 五、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能在熟读剧本的同时学习表演。 3. 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学习剧本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学习花木兰自信自强,报效国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学习剧本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学习花木兰自信自强,报效国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 燕山 将军 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五、课后练习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9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 四、引导,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0我说课的题目是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板书:木兰从军)《木兰从军》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我个人认为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但因为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教材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6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进行简单的句式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内化文本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为: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尹始,我首先通过一幅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课文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木兰的飒爽英姿。随即出示课题,理解“从军”一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自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反馈,整体感知。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征兵”、“燕山”、“年龄”、“将士”“将军”等易读错的字词予以关注指导,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自然停顿。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本课有10个生字,这节课上我将指导学生书写五个笔画较少的字,写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字型结构和笔画位置。其中重点板书“弟”,强调书写笔顺。最后预留5—6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具体过程是: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上课尹始,教师以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认读课题,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新词,夯实基础。 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个小节,二、三小节是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学第一小节课文时,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一个“女”字,初步让学生模糊地感受到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然后设下疑问: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木兰怎么会去从军,成为一位女英雄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后,围绕问题“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展开交流。随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并进行朗读的指导。第一句中我将抓住“经常”一词引导学生联想当时北方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的危急情况。从而顺势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紧急”一词。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学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谈谈什么叫做“焦急万分”,木兰为什么焦急万分?理解木兰的想法,弄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板书:替父)从而感受到木兰爱家爱国(板书: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紧接着,我将结合第六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个语言拓展训练:说说木兰的家人会怎样劝阻木兰,木兰又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相机进行合理地指导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句子,读出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的决心。 课文的第三小节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组短语和其中的四个动词“披、跨、渡、过”,让学生读一读,谈谈体会,结合观看一段古代的战争画面,然后再读读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木兰越马横枪、英勇善战威武形象,(板书:英勇善战)并通过想象谈话:木兰在征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进一步体会木兰征战中的艰辛与这“赫赫战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将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的教学中,我将结合课文插图,着重抓住“惊讶”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为什么惊讶,顺势将“英勇善战”和“文静俊美”的花木兰进行比较,此时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学完课文后,我将以一个句式训练:“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将句子补充完整,表达情感,内化文本语言。 最后,让学生情感充沛地朗读全篇课文,我认为也必不可少。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我将通过一个识字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趣味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高。接着指导学生书写剩下来的五个生字“征、病、胜、利、将”,其中重点板书“病”。提醒学生书写病字头时撇画要舒展,点、提要靠在撇画上。最后预留5—6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爱家爱国 木兰从军 (替父) 英勇善战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投影、生字卡、录音。 板书安排: 24.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花木兰花将军 胜利归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口头填空。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病幼男胜利 四.作业 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作业 抄写字词。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2Ⅰ、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3. 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Ⅱ、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Ⅲ、教具安排: 投影、生字卡、录音 Ⅳ、教学时间: 三课时。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病幼男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抄写生字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识字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英雄;学习文中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紧扣“女英雄”,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出示第一段复习。(板书:女英雄。) 3.引导学生看木兰女装图,让学生感知木兰的女子形象。 4.在古代,像这样一位女子,应该足不出户。在家中,种桑养蚕,纺丝织布,绣花刺字。可是,木兰却成了女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形象的? 小结:发现没有,你们心中的英雄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由此可见,木兰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女子了。 二、精读品味 (一)感知爱国爱家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最能体现木兰热爱祖国的句子来吧。 1.生仔细读文后交流。 2.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应该)这句话什么意思? (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担忧愁。) 3.国家有何忧患,家庭又有什么忧愁呢?请你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了,我们来看这段话。(出示第二段) 4.引导学生感悟“国忧家愁”,指导朗读。 1)国忧是什么?(板书:国)指名读。 a.凸显1、2句,积累词语:战事不断 b.北方战事不断,边防将士死伤无数,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再读。 c.此时,国家正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敌人正在烧杀抢掠。假如是你,你怎么办?(我要为国出力……) 对,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是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成员的。没有大家庭的安宁,哪有小家庭的温馨?国家有难,作为一份子,理应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就是人么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齐读) 2)过渡:国忧如此,那家愁又是什么?(板书:家)指名读。 a.凸显4、5句话。 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幼小,家里情况不如人意呀。你再读。 b.凸显“焦急万分”,读好“焦急万分”。 师:面对这国忧家愁,木兰的内心怎么样?(焦急万分)“焦急”换个词怎么说?(十分着急)能理解这种心情吗?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名朗读1234句。 师生评读。 5.木兰焦急过后想到了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怎样去为国为家分忧的?她决定怎么做? 指名读: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引读出坚定的语气。 6.引导说话 1)同学们,透过这句话的字面,你还能发现什么?(家人不同意)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服”就是木兰和家人讲道理,让家人同意她替父从军。 3)铺设说话语境 木兰的家人有哪些? 你是她的弟弟,你同意姐姐离家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你是她的母亲,你同意女儿从军吗?你担心什么? 你是父亲,你同意孩子代替你吗?为什么? 家人都不同意她从军。可是木兰一心想着国家,只好一一说服他们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想不想演演木兰? 4)请你选择一个说服对象,同桌先练一练。 5)说话表演。 师:小木兰们,现在我就是你的家人,你来说服我吧! a.弟弟:姐姐,你为什么去从军呀?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你走了,爸妈怎么办? b.母亲:儿呀,你可不能去呀,你是个女孩子,怎么生活呀? c.父亲:木兰呀,国家有难,爹知道不能不去,文书上是爹的名字,还是让爹去吧。你毕竟是个弱女子呀! 小结:你们的说服让我感受到木兰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板书:爱) 她能够坚定想法,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果真是一位——女英雄。 8.朗读第二段 过渡:你敬佩她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呢! 指名读。你读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你读出了那份焦急,那份坚定。 (二)感知为国立功 引读: 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那威武的样子不亚于男儿。一路上,她---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大家捧起书读一读第三段。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2.我发现你重点读出了这四个字“披、跨、渡、过”,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很快)为什么要快?(战事紧急)真是个爱读爱想的孩子,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你们读出什么感受了?(很勇敢)怎样勇敢?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吧! 4.在木兰心中,国事当头,战事紧急。古文《木兰诗》中是这样描述木兰赶往前线的。(出示古文“旦辞爷娘去……”)师解释“旦”“幕”及大意。艰辛、困难都抛到了脑后。老师也为之感动,我也要读。 5.老师读得如何?你们一定比我读的还好。齐读。 评:你们读出了重点词,读出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勇往直前。让我感觉到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男孩子的气概。 6.战场上,花木兰又如何呢?出示第二句读。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立功了。从哪里看出来?赫赫战功什么意思? 2)多年是多少年,你知道吗?木兰在边疆一蹲就是12年呀,她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的许多次侵略。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齐读词语) 7.想不想看一看这位女英雄?(出示戎装图)指导读。 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用智慧打败了敌人。我们送个词语给他,那就是——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由于她的英勇善战,她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她成了军中英雄,成了大将军。看,军旗上写着大大的花字,多威武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木兰奋勇杀敌的情景吧!。 8. 出示朗诵第三自然段。 9.引导背诵第三段。 老师看到你都会背了,是吗?你怎么记住的?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小结:读到这里,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木兰是名符其实的——女英雄。 (三)体会木兰双面 1.战争胜利了,战功赫赫的女英雄花木兰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来探望她的将士们怎么样呢?默读第四段,画出有关词语。 2.出示女装图交流 师:大家看,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还是那么美。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惊讶。惊讶什么?(板书:文静优美) 3.说话训练:有的将士忍不住说:天哪…… 4.是呀,将士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英勇善战的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怎么也没想到,面前这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就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军中英雄!捧起书,让我们齐读第四段,读出那万分无比的惊讶吧! 5.齐读第四段。 小结:将士们,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她也同样能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英雄啊! 三、总结延伸 1.指着板书小结: 现在,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花木兰:她爱国爱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上,她是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生活中她又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她真不愧是——女英雄。难怪她的故事千古传颂。 2.人们以多种形式传颂着这个故事,我国豫剧《花木兰》就广为流传,课前老师选了一个精彩唱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戏中唱的好: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3.同学们,花木兰只是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里都有许多杰出的女子。如:科学家居里夫人,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阅读。让我们走进课外阅读,搜集她们的故事,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4课题《木兰从军》 主备人:王郁芳 本周习惯养成: 用心倾听,乐于展示 课型:合作展示课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3、我能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课堂学习流程: 激情导课(预设2分钟) 明目标,知方向(预设1分钟) 自主合作,交流预展(预设10分钟) (一)了解花木兰从军的原因,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 1、当时的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提示:从“紧急征兵”这个词语去体会)2、花木兰家里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展开想象: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情景对话: 父亲:女儿啊,征兵文书上写的是为父的名字,我虽然老了,刀枪还是拿得动的,我去,咳咳咳…… 木兰说: 。 弟弟:姐姐,我是男孩,我替父亲去吧,你是女子,军营中是不要女子的,你怎么从军呢? 木兰说: 。 母亲:女儿啊,咱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情况特殊啊,依娘看,国家打仗也不少你一个,我们家就不要去了,还是先顾小家吧。 木兰说: 。 4、小结:木兰就这样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真是一位______的女英雄。 (二)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军时,木兰的哪些表现又让你觉得她是个女英雄? 2、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木兰英勇的故事吗? 拓展填词:在多年征战中,木兰 敌情, 敌计, 敌将,立下了赫赫战功。(感受木兰的智勇双全。) 3、小结:身为女子,木兰果真一点儿不输给男子汉。真是一位______的女英雄。 (三)激发对女英雄的敬佩之情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从“竟”,你能体会到将士怎样的心情? 2、他们会对木兰说些什么? 战士们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预设25分钟) 达标检测(预设2分钟) 1、积累本课的好词。 2、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3、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用几句话写下来。(选择一位家人) 反思总结 今天的课堂,我最满意的是:画 倾听( ) 合作( ) 展示( ) 点评或补充( )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5教学目的: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赫赫战功”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出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 2、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来学习课文第二段。从而带领孩子理解国之忧和家之忧。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的比较理解,认识一个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木兰。 4、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诵读《木兰诗》,给孩子以中华语言文字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运用反复体会诵读的方法,体会花木兰爱国、英勇的特点,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木兰从军》。 1、复习生字词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课的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两遍) 2、出示“理应”(指名读) (1)指名理解词义(可用扩词法) (2)理应的意思就是道理上应该这么做。 (3)今天顾老师又交给大家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把这个词分解了,分别给它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花木兰是个女的,在当时,她应不应该去从军?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问题。 2.花木兰她不应当去从军的理由是什么?(多请几个孩子说不能从军) 3.从当时国家的制度来讲,花木兰是一个女子,她是不能去从军的。从身体条件来说,花木兰是一个女子,比较柔弱,她也不适合去从军。可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去从军了,因为她有一个理由,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那国之忧、家之忧又何在呢? (一)理解国之忧 1、国之忧是什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本句( 2、齐读“紧急”。理解“紧急”的意思。 那么国家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下达这么大的“紧急”征兵文书啊? (快要打败仗了)如果战争失败了,我们失败了,将会有是什么后果?多请两个(国土被侵吞,老百姓流离失所) 3、如果此时此刻,战场上没有我们的士兵在打仗,行不行?等待我们的只有国破家亡啊。同学们,此时此刻,国家正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您能读出当时国家情况的紧急吗?(多请几个)齐读 (二)理解家之忧 1、国之忧是如此,那么家之忧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描写父亲和弟弟情况的句子) 2、父亲年老,弟弟年幼,他们无法承受战场上那么激烈的斗争。可是,国家在此时正处于危难之中,家里又没有人可去打仗。那你们说一说,此时,国忧和家忧加在一起,花木兰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儿的?(紧张,焦急万分) 3、出示“万分焦急” (1)读好,理解“焦”的字形。 (2)读好“家之忧” (3)“国之忧、家之忧”连以来读。 4、总结为国为家分忧(重点突出“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颗保卫国家的忠心,所以,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父亲年老,弟弟年幼,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份保卫家园的责任,所以,他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三)通过扩展其他人物形象,体会木兰的决心 1、于是,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爸爸、妈妈、弟弟都极力地反对,他们怎么忍心让家中唯一的女儿,唯一的姐姐去从军呢? (出示家人的对话)请你跟你的同桌两个人,想一想,说一说。(开始)(出示对话) 2、分别请孩子和父亲、母亲、弟弟对话 3、花木兰就这样女扮男装去了战场,此时此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指名说,勇敢,孝顺,坚强) (四)引入《木兰诗》的描写 同学们,木兰诗中也有几句是描写这段的。(音乐键入)师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哎)。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就这样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让我们一起读读。 比较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穿战袍,骑骏马,过黄河,爬燕山,来到了前线。” 2、你觉得哪句话好?你读出了什么?还是和你的同桌说说,两个人商量商量。 3、谁来说说?(要指名说说)为什么披战袍比穿战袍好?(披讲出了英姿飒爽)跨骏马(一气呵成,动作干练的形象)渡黄河(强调了速度快)“渡黄河”指过黄河的过程很艰难。如此之难,花木兰有没有退缩?为什么是过燕山不是爬?指名读(过燕山) 4、你们看这四个字用得过好啊,面对着滚滚的黄河水,木兰毫不畏惧,面对着巍峨连绵的燕山,木兰勇往直前,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动词,这样能够帮我们更好地树立人物形象。 5、我们再一起去品读品读这句话。 6、在多年征战中,你们知道花木兰征战多少年吗?在这12年里,木兰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什么叫做赫赫战功?什么样的成绩才能被称为赫赫战功? 7、花木兰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啊,而且在战场上,取得了和男子一样,甚至比男子更加了不起的成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那此时此刻你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谁能动情的说一说? 8、引入《木兰诗》 木兰在战场上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着可汗百千强的赏赐,木兰她什么也不要,她只要。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图)大家看,木兰顺利回家以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来看木兰,他们会有什么表情,又会有什么动作,还会说些什么呢?你能学学吗?还是请你在下面和你的同桌练一练。(女孩子当木兰,男孩子当将士) 2、男女生上台表演 3、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4、引入《木兰诗》 你看木兰回乡以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