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木兰从军 |
范文 | 木兰从军(通用15篇) 木兰从军 篇112、木兰从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简介花木兰。 3、解题:“从军”指的是参军。 4、学生读题质疑: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自由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圈出生字,再读一读。 边读边标出小节数。 2、检查:认读字卡,齐读。 小组内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齐读课文,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四、学习生字 1、带领学生书空生字笔顺。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精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 1、认读字卡。 2、认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说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女 3、齐读第一小节。 过渡:花木兰是个女的,她为什么要去从军呢? 4、自读第二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5、指名说。 相机引导: “文书”指什么?“焦急万分”是什么意思? 木兰想到的是什么?这说明什么? 她作出了什么决定?她是如何说服家人的?(自由练说,指名说。) 你能读出来吗? 6、齐读第二小节。 7、木兰从军以后怎么样呢?出示63页的图,请仔细观察后说一说。 8、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自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说一说。相机理解“赫赫”。 10、指名读,齐读第三小节。 11、出示图2,说说木兰胜利回乡后情景。将士们看到后是什么表情? 12、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 13、齐读全文。 三、熟读课文,指导背诵。 板书: 12木兰从军 扮 女 男 胜利 从军 回乡 立功 木兰从军 篇2作者:yl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5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 初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难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 自由读 (2) 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 教学2个多音字 a将 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 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 教学生字字形 (6) 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 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 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 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 指名读 3出示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 指名读 (2) 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 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 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 )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四 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 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木兰从军 篇3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将军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五、课后练习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木兰从军 篇4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学习剧本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学习花木兰自信自强,报效国家的优秀品质。 3.能在熟读剧本的同时学习表演。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熟读剧本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木兰从军》。 2.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将各种意见列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内容梗概。 1.小结板书的内容,知道剧本是一幕一幕的,每一幕都应该有时间、人物、布景、开幕等场景介绍。 2.了解这个剧本中的人物:木兰娘、花木兰、木兰爹。 3.了解故事梗概。 这幕剧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生字。 1.认读文中9个生字。 2.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3.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四、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读前老师结合剧本特点进行指导。 剧本中的每句话都是人物的对话,在一些句子中还提示了表演者的语气、动作等。读时要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注意表情、动作。 2.小组合作试着读读剧本。 3.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表演读。其他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4.请另一小组的同学上台表演读。 5.思考: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五、尝试表演。 1.出示课件:放一个《木兰从军》的影片片段。 2.自选角色,练习表演。 3.学生尝试表演。 4.评价表演。 六、课外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课外进行了练习,谁还想来表演一下? 二、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哪些字已经会了,哪些字容易写错,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易写错的字。 “犯”字的右边是“?”不要写成了“巳”。 “武”字不要多一撇。 (2)左右结构的字有:接、犯、保、场、姐。 先让学生去观察字形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再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什么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最后再根据构字方法进行字形的记忆。“接、场、姐”是比较明显的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 (3)上下结构的字有:靠。 (4)独体字:卫。 (5)半包围结构:武。 2.学生练习写字。 3.讲评学生写字作业。 三、自由积累词语。 1.读读课后词语库。 2.说说自己新积累的词语。 四、创作小剧本。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都可以写成剧本,一些有趣的课文、故事也都可以改成剧本。自己找小伙伴合作创编一个小剧本,并排练出来,我们进行一次表演比赛。 木兰从军 篇5教学设计 扬州市育才小学 薛卫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板书/女英雄] 3、谁能说说这位女英雄留给你的印象? 二、精讲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从哪一句知道花木兰是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 ) “理应”是什么意思?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3、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4、(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5、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 6、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 7、请小朋友们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小组交流——指名说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这段话中有许多动词,我们来找一找。 3、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过) 4、哦,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生:不能,渡是用船渡过水) 5、是吗?假如我们这样……(师作泅水的姿势)(生:噢,我懂了,从水里过叫渡,像,渡水。解放军横渡长江。) 6、还有什么“渡”?(生: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 7、还真不少呢!因为是水里过。所以“渡”是左边是三点水,知道了吗? 8、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立下赫赫战功的! 师: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9、好,睁开眼睛,让我们来夸夸她。(齐声诵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四段 1、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中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一位女英雄?(文静俊美)说说理由? 2、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3、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为家分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老师边总结边整理边板书。) 三、复习学法,指导背诵: 1、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2、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配乐):自由背 ——指名背 ——同桌背——齐背 3、过渡:大家的激情这么高,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吗?(出示小黑板:课文重点内容填空) 四、作业: 课堂作业 1、完成《综合练习与评价》p42/ 四、五。 2、完成《补充习题》p28/ 四 。 家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拓展:查阅古今中外杰出女性的故事,并选择两个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木兰从军 篇6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投影、生字卡、录音。 板书安排:24. 女扮男装 花木兰 花将军 胜利归乡 作业 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口头填空。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板书课题。 2. 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 初读指导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 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 指名读。 2. 口头填空。 花木兰 ( )。 3. 小结。 4.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 精读训练 1. 理解第二段。 (1) 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 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 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 指导朗读。 2. 理解第三段。 (1) 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 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读后交流。 (4) 指导读第一句。 (5) 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 指导读第二句。 (7) 指导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 病 幼 男 胜 利 四. 作业 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 复习 1. 认读词语。 2. 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 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 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 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 读后交流。 4. 指导朗读、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 穿 将 勇 四. 作业 抄写字词。 木兰从军 篇7——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木兰从军阅读题和答案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青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 行 数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题答案: 1、D 易(换装) 2、hang (第二声)shu(第四声) 3、a 因 :因为 b 因而 因此 4、a 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花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游黄山记》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胜:尽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类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家人以肩舆相迎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2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B、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4分) (2)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3分) 参考答案: 19.【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逼:接近,走近。【答案】C 20【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B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C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却”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用来”【答案】B 21.【解析】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概括。C“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错误,与僧人的对答是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情。【答案】C 22.【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及采分点】(1)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关键词“手”“羸”翻译正确各1分,“乃耶”句式翻译正确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4分) (2)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省略句“故(树干)能伏匿其中”正确译出1分,关键词“相化”翻译正确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3分) (3)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关键词“镕银”“散绵”翻译正确各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3分) 参考译文: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天下着雨,非常冷,正午还要穿着厚皮衣烤火取暖。云气直扑进屋,像要把房子夺去,一会儿功夫,屋内一片云雾迷蒙,两人对面坐着仅能听到声音,云气散后,步行到立雪台,台上有棵古松,根生长在东面,树干倒向西面,树冠朝着南方,穿进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长出来,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长,树干有十围粗,高度却不到二尺。其他松树像这样的很多,无法一一加以描述。晚上,云气更加稀薄,周围的山峰像儿孙拜见长辈一样俯伏着。第二天,从立雪台左侧转弯走下来,经过百步云梯,路又断了,忽然见一块石头像大鳌鱼,张着巨口,不得已只好走进鱼口中,穿过鱼腹从鱼背上出来,看到的又是一番天地。登上丹台,爬上光明顶,它和莲花、天都两座山峰,像鼎的三条腿一样高高地相互对峙,天风吹得人站立不住。晚上到达狮林寺住宿。趁太阳未落,又登上始信峰。始信峰有三座山峰,远看好像只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近前看才见另一座山峰躲在它们身后。始信峰既高又险,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溪谷。我站在山顶,脚趾都露出二分在悬崖外边。和尚担心,用手拉住我。我笑着说:“掉下去也不要紧。”和尚问道:“为什么?”我说:“溪谷没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没有底,飘飘荡荡谁知道飘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找到活的办法。”和尚笑了起来。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把武器库中的武器仪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约有吃一顿饭的功夫,像有一匹白绢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僧人高兴告诉我说:“这就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油脂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只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区别,不全是一模一样的。初九日,从天柱峰转道下来,过白沙矼,到达云谷,家里的佣人们用轿子迎接我,这次共计步行五十多里路,进山一共七天。 木兰从军 篇8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分角色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演《木兰从军》的故事。 3、 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感受花木兰对父母的孝顺、对国家的热爱。 4、 初步了解剧本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 朗读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花木兰》的课件,看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 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她代父从军,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花木兰》。板书课题。 3、 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字 1、 自由读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课文有什么不同? 2、 教师介绍剧本。 3、 请你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4、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5、 分组交流识字方法。 6、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 7、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8、 四人小组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会写字,学生读一读。 2、 给这个8个字说词。 3、 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4、 有哪些字需要帮助。 5、 教师范写。 6、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测读句子。 二、学习新课 1、 自由读课文开头的时间、人物、布景、开幕四个部分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女的从军的,而花木兰为什么还要去呢?请大家尽情的朗读课文,大胆的说说。学生读课文交流。 3、 请小朋友找出花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的句子,再大声的读几遍。 4、 指名读。 敌人侵犯我们的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是啊,情况多么危急,我们应该起来反抗。 5、 当木兰知道父亲接到从军的命令,她心情怎样呢?她是怎么想的呢? 请大家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交流,板书:为国为家 6、 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你们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 木兰是怎样说服他们的? 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 小组表演。 评价,学生再次表演。 7、 小组表演木兰从军这一片段。 8、 教师配乐朗诵:木兰终于说服家人,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历尽千心万苦,到了战场。 9、 观看战场上的片段,你觉得木兰在战场上怎样? 英勇善战英姿飒爽 三、总结 请你们用一句话说说你认识的花木兰。 表演朗读。 作业: 1、 课后搜集女英雄的故事。 2、 和家人表演。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篇9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以下这篇木兰从军阅读答案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者文言文阅读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翻译句子(4分) ⑴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⑵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用原句回答)(3分) 木兰者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D 2、(1)木兰是古时候一个民间女子。 (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木兰者文言文阅读训练 10、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4分) 益: 市: 值: 数: 11、“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2分)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13、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2分) 木兰者文言文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0、略; 11、C; 12、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13、父亲被点名征召,但又老又病; 14、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木兰从军 篇10【说教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历史传说故事,作者塑造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英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直接介绍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第二自然段讲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了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征程,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第四自然段讲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令将士们惊叹不已。文中有两副插图。第一幅图展示了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第二幅插图描绘了花木兰文静秀美的姑娘形象和将士们前来探望的情景。两幅插图形象鲜明,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花木兰》碟片、vcd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说教法、学法】 一、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贵自得”,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相同,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这些知识经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常常问学生,“你喜欢怎样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二、 利用文中空白,想象说话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木兰说服家人,征途中,战场上……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只要稍一拓展,学生便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际,有思有想,有言有语,从而提高了阅读与表达能力。且通过想象,木兰的机智勇敢,为国为家分忧的英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教师借助电教媒体,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让情景再现,激发想象,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说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历史人物,好吗?(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你认识她吗?(据回答板书:木兰)谁来介绍介绍她?(指名介绍)据介绍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2、是呀,木兰替父当兵,就是文中说的“从军”(板书) 3、在古代,女子一般不能上战场打仗的。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生:(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 4、是呀,让我们打开书本找找原因,好吗? ●身为女子,理应留守家园,可是木兰却要去“从军”。师抓住这对矛盾,创设出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很顺利地导入新课,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 初读感知,熟读课文 1、老师有几个字不认识,(出示:廷、康)查查字典,告诉老师。指名读,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是本学期的重点。利用课上少许时间,不仅认识了生字,更巩固了学生查字典的本领,如果长此以往,相信学生定会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3、出示词语:燕山、将士(读准多音字) 4、学习生字:先小组准备,再指名读。 5、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通过平时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三、 精读课文,想象感悟 1、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联系伊拉克战争谈)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评价——齐读)她会怎样想?(读书上相关句子)如果她不去当兵会怎样?(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朗读感悟。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伊拉克战争,了解战争的紧急与激烈。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国势的危急,面对国家忧患,家中父老弟幼,木兰又岂能袖手旁观呢?于是,一个为国为家的奇女子形象便展现在读者面前,为更好地学习下文进行铺垫。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想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想象再加上表演,学生的情感更是达到了高潮。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动起来了,他们大胆地放飞自己的想象。语言自然也活起来了。 (4)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生接):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木兰会在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呢?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据回答后播放木兰在征战途中的片段。 (2)谁来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自由读——指读——生评、师评——齐读) ●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师、生及时、适当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随之加深了。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观看战场上的片段)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的英勇善战,飒爽英姿)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短短两句话,木兰在征途中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毫不逊于男儿的英雄形象已跃然纸上。但由于学生阅历少,很难体会到其中蕴涵的丰富内涵。教学中,通过想象、朗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用有形、有色、活动的画面再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再去体会。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你想对木兰说些什么? ●前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木兰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便凸现而出。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趁热打铁,让学生谈感想,直接与文本产生对话,表达了对木兰的钦佩,赞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 四、首尾呼应,深化理解 1、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首尾呼应,整篇课文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五、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1、组织学生完整地观看动画片《花木兰》。 2、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女英雄?课后去搜集材料,下堂课讲给大家听。 ●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去学习。这不仅使学生拓展了知识,更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木兰从军 篇11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5、跟随2顺从3参加4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是的,弟弟第一个叫了起来:“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现在请你们这些花木兰来说服弟弟。弟弟很懂事,于是他又说:“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的? 木兰的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说呢怎样劝阻呢?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 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木兰从军 篇12一、复习字词导入 1.检查生字词: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从军,不知道同学们生字词会不会写了,请同学们打开补充习题完成第二题,比一比看谁拼得准,写得好,开始吧。 写好了吗?好我们来看一看,谁是火眼金睛。写得对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木兰图片:同学们,这就是花木兰,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下她。四个字的词语呢?(文静俊美、如花似玉等)就是这样一位娇弱的女子却要去——从军。 3.引导质疑: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优秀品质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当时的国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1)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就是常常,常常发生战争会有怎样的后果?知道朝廷为什么下达要紧急征兵的文书。(国难当头,形势紧急) (2)朗读体会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 2、木兰家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在朗读中体会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 3、此时木兰想的是什么?(为国为家分忧) 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是什么意思?(应该,应当)“理应”就是“理所应当”木兰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做什么?木兰从军是为国分忧,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为家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1)出示:【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女儿呀,征兵文书上写的是我的名字,应该让我去。】 学生:不行,你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还是让我去吧! 父亲:可是战场上的刀枪不长眼,我怎么能放心呢? 学生:放心吧,(我从小跟你学了一身好武艺)会保护好自己的。 父亲:你真是我孝顺的好女儿! 过渡:好不容易说服了父亲,弟弟又出来反对。 出示弟弟的话: 【弟弟:姐姐,还是让我去吧!】 学生:你年纪太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弟弟:我可以说大几岁,冒充大人。 学生:恐怕连马都跨不上,连刀枪都那不动!(你个子太小,会被看出来杀头的。) 弟弟:军队里只能是男人,你是女子,怎么能混进去呢? 学生:我可以女扮男装。 弟弟:姐姐你真聪明! 过渡:母亲含着眼泪来到木兰身边。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木兰,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实在离不开你,我们一起去向长官求求情,大家都别去了!】 学生:不行,如果大家都不去,谁来保家卫国呢? 7、小结:好一个爱国爱家的木兰!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学完了第二自然段,你能再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花木兰吗?学生填空:( )的花木兰。 8.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在从军的过程中,花木兰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请同学们用小圆点标出这一句里面的动词。 3.交流:这几个词语可以调换吗?(不可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看图理解:你看,这就是木兰披战袍,跨骏马的样子,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夸夸她? 指导朗读,读出木兰的“勇敢”和“威风“ 让我们把对木兰夸奖都读出来。齐读。 (2)体会木兰奔赴前线的艰辛。 ①出示黄河和燕山的图片,体会木兰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艰险。 ②在朗读中加深感受木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 ③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慢一点读出木兰的辛苦,可以快一点,读出木兰奔向前线的急切心情, 2、在多年的征战中,引读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 (1) “多年”是多少年?什么叫“赫赫战功” 小结:木兰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点也不输给男子,正是因为木兰机智勇敢,表现出色,所以当上了将军。 过渡:战争终于结束了,木兰顺利回乡了。回乡之后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板书总结: 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为国为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真不愧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 五、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人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写成了诗歌。出示《木兰诗》, 听老师读一读,课后自己试着读熟读懂。 六、布置作业 1.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请写在作业纸上。 2.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从军》的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为国为家 女英雄 赫赫战功 木兰从军 篇13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 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跨”→“渡”→“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 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先写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木兰在父老弟幼、国难当头的情势下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她所渴求的还是恢复女装,过上和平生活,与家人聚首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次写将士探望,终于发现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固然表现了将士们的惊讶之情,更重要的是隐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让须眉,尽管多年征战,并肩作战,可是谁也没有发觉她是姑娘家,木兰的勇敢、机智,岂非不言而喻了吗? 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 木兰从军 篇14《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 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 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1:是木兰着急,她着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让爸爸上战场的话,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会被敌人杀掉,丢了老命回家; 生2: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生3:我还要补充,木兰还为自己着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个女的,而女的规定是不能参军的,所以她很着急; 师:对啊,木兰还真是着急啊,为爸爸着急,为弟弟着急,为自己着急,但虽然如此,她还是很想——出示卡片:为国为家分忧 师: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 反思: 孩子敢于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这节课里,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 木兰从军 篇15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学习用部首检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学习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动词的准确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相关网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故事 小朋友,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立下了赫赫战功,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多媒体播放《木兰从军》片断 指名回答,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木兰从军”的知识。 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说说“从军”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三、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按课文顺序逐段指名读课文。 4、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说说本课生字可以分为哪几类。 1、出示生字“名、父、示”,指名认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导写字,指明说说这些字该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 父、示:要居中安排。 名:第二笔横撇的撇画较长,口要写的扁而宽。 4、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部首检字法查“延、康、起”这三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 1、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理应”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忧”指什么? 木兰做出了什么决定? “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出征”大家想一想,她是怎么说服家人的?自由练说后指名全班说。 齐读第三段。 3、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写木兰从军后情况的语句。 指名读这些句子。 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木兰从军的情况。 指导朗读第三段。 4、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了那两种人的情况? 指名回答。 引导观察文中插图:图上的人各是谁?他们会说些什么话? 齐读第四段。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兵、男、病”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兵、男:都是上下结构,兵上大下小,男上小下大。 病:新笔画“病字头”,横画要略短。 4.学生描红练习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