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范文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精选13篇)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1

  【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

  师:学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师出示写有“朗志万”、“伊琳娜”的词卡,生字标上拼音。)谁来喊喊他们的名字?

  生1:朗志万,伊琳娜。

  生2:朗志万,伊琳娜。

  师:男(女)生读。(男女生分别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他们有关。(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他们究竟有什么故事呢?大家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写了生字词的小黑板)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请2~3名学生上台带读)

  师:对于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换成“氵”,就是洪国华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鳞”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啦!……

  师:把拼音去掉,还能很快地读出生字宝宝?(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师:小火车开得又好又快!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课后反思:生字的呈现应视具体课文而有所不同,本课生字不是很多,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呈现生字,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生字。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

  生:课文有7个自然段。

  师:分别请7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生读完后思考)

  师:听了之后,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生1:我觉得张卓然朗读得好,字音很准,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李怡轩读得很通顺。

  生3:郭梓峰读错了一个字。

  (课后反思: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请学生读课文时可以在一小组开火车读,不必指名读。同时注意评读的指向性:字音是否准、语句是否通顺。)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课文讲了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其他小朋友都没做,只有伊琳娜动手做了做,发现科学家说错了。

  师:你概括得真好!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请2~3名学生读)

  (课后反思:朗志万提的问题学生找到读一遍即可此处不需做朗读指导。)

  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1: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生2: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学生开始只找到了这两个)

  师:文中就是两个小朋友吗?

  生3:不是,还有伊琳娜。她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动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小朋友说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 哪个小朋友来读读他们说的话?(请2生读)

  师: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们想一定是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们想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漫出来。

  (学生回答与预设不符)

  师:给他们提问的是谁?

  生:科学家朗志万。

  师: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会怀疑吗?

  生:不会。

  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认为科学家的话是_____(生补充:对的)。

  师:那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

  生1:觉得他说的就是对的。

  生2:很肯定的。

  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请2~3生读、分角色读)

  (课后反思: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关键词句中获得感悟,这样的朗读指导才能让学生具体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的东西。)

  师: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话,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鱼身上的鳞和水会不会漫出来好像没有关系吧。

  生2:我也觉得他们没说对,可也说不出为什么。

  师:伊琳娜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她会说什么?做什么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

  生:第4、5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请1生读)

  师:当伊琳娜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妈妈时,妈妈怎么说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师顺势出示妈妈说的话)

  师:话中的“光”字,你能换成另一个字吗?

  生:只。

  师:说完整。

  生:不能只想,你要动手做做看。

  师: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有几个学生摇了摇头)

  师:伊琳娜她对科学家的问题想了没有?

  生:想了。

  师:是啊,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先动脑筋想,如果可以的话还应动手去做做看。妈妈当时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自己的孩子说这句话?

  生1:很温柔的。

  生2:面带微笑的。

  师:是啊,妈妈会鼓励伊琳娜去做。谁来当当这位妈妈说说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妈妈的话)

  (课后反思:在课堂上,当我问到:“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时,有一两个学生竟摇了摇头,这让我有些急了,于是皱着眉头再问了一遍。如果换一种问法,就不会有这样的意外:“对于朗志万的问题,伊琳娜思考了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语文教学应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理解课文。)

  师:当伊琳娜把金鱼放进杯子里时,水却_____(生补充:漫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试验结果。(出示挂图)

  生议论:水漫出来了,都流到地下了!

  师:仔细观察,看到这样的结果伊琳娜当时的表情怎样?

  生1:吃惊!

  生2:生气!

  生3:她非常生气。朗志万怎么可以说谎话来哄骗我们!

  师:伊琳娜非常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她怎么问的?

  (本意是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

  生1:老师,我想创造一个问的话:朗志万,您是科学家!您怎么可以说假话来骗我们?

  (学生受到启发,纷纷想创造自己的问题来问朗志万。)

  师:(急于回到课文)谁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读出伊琳娜非常生气的语气。(指名读该句)

  (课后反思:课堂进行到这儿,应该是一个高潮:有很多学生想用自己的话来代替伊琳娜问朗志万,学生能有这样的情感,得益于前面理解的到位,但我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生成的闪光点,而把学生拉回了课本,让学生找书上的句子读,给课堂留下了遗憾。倘若顺着学生的思维往下教学,学生在充分说之后,有助于更好地朗读伊琳娜的问话,进而明白伊琳娜开始非常生气,而后又“高兴地笑了”的情感变化原因。)

  师:听了伊琳娜话,朗志万却_____(生补充:哈哈大笑)

  师:他说了些什么?(请一生读第7自然段)

  师:“哄骗”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骗人的意思。

  生2:就是说谎话。

  师:朗志万到底有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齐:没有。

  生1:朗志万是想考考小朋友。

  生2:他故意出这个问题,让小朋友去动手做。

  师:比较妈妈和朗志万说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有“动手做做看”。

  师:是啊!妈妈和科学家朗志万都鼓励小朋友遇到问题时,多动脑筋想,在适当的条件下动手做做看。

  四、结课留疑,书写生字

  伊琳娜听明白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接下来我们学写两个生字:哄 、骗。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2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3

  本课我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我会写”九个生字,并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四个问题: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科学家郎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3)小朋友对他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反应?

  (4)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因为课后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课堂上,我采用教师范读课文的形式,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课文中找出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穿插学习了生字,这样有机地把课文与生字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思维较差,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明白:科学家的话,也都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我紧紧抓住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置了三个小实验。

  实验一: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石块,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石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二: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木块,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木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三: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条金鱼,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金鱼,观察水位又有何变化?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个步骤。

  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动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时,对课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鱼太小,实验效果不及前两个实验效果明显,其次,学生没能亲手做做这个实验。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知识容量较大,没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朗读课文。

  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后,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4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5

  《动手做做看》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引出了教育专题——“用心思考,勇于创造”,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在学习《动手做做看》时,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6

  《动手做做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题都与“动手、动脑,去发现,去创造”有关。

  其中《动手试试看》这篇文章主要讲科学家郎志万通过哄骗小朋友“装满水的被子放进其他东西会漫出水,但放进金鱼就不会漫出水”来启发小朋友“即使科学家的话也未必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个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这一点的同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能把“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这时她可能会说些什么”的说话内容写下来。

  认字、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几个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顺利地完成。按照识字课“检查预习、读文、写字”这三个步骤进行,因为预习得比较充分,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第二课时在熟读课文,基本上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后,我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即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问题如下:“郎志万是恶意哄骗小朋友还是善意的呢?你怎么知道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来,即文中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这一段后,我问:“伊琳娜非常聪明,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郎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孩子们都能说出“即使科学家的话也未必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点,基本上也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有些孩子的理解就偏差很大,比如“科学家的话都不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等。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想象伊琳娜会说些什么。很多孩子就说:“谢谢你。”或者是:“我以前以为科学家的话都是真的,现在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动笔写的时候,普遍就写了一两句话,有些什么甚至一句话都写不出来。

  我自己想象,觉得伊琳娜当时也不会说很多的话,毕竟是个小孩子,她可能会说:“原来科学家的话也未必是真的!我以后要做个动手、动脑,凡事做做看的人。”但上课时我对大部分学生回答出的相似的答案,感到有点恼火,最后搞得写字的时间也不够了。这是需要提醒自己的地方。但是对于“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并把它写下来”这个知识点,我总觉得是自己引导得不够,但要怎样才算合情合理,自己也有点疑惑。恳请指教。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7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质疑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我在教学中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漫出来”,让学生给“漫出来”找个近义词,再从生活中举例子。语文源于生活,把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有个学生想到“总”,还有想到“只”。

  不足之处:在生字词的教学中复现太少,生字词要采用意义识记方法,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抓。低段语文的生字教学应该放在重要位置。缺少让学生整体感知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给学生提示词。还有就是课时划分不够合理。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8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而后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时,还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在教学时,我比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把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来”,从而让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

  但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显得有所牵强,课堂上还没能实现收放自如。还有,在时间安排上,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状况。看来,以后还要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9

  这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再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教完这篇课文,我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去也做这个实验,看看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什么东西,水不会漫出来。学生对于这项作业非常兴趣,他们写出来的日记特别有意思。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收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收到启发。

  教学难点: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提、题、哄、骗”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收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读过这么一首儿歌,还记得吗?(师领头背诵: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双手和大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动手动脑的故事。(板题:动手做做看)

  二、初读认字

  1、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知道吗?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有颜色:朗志万伊琳娜

  外国人的名字不大好读,我们来读两遍。

  朗,扩词法认字。(朗,那些词里出现过?晴朗朗读)

  伊琳娜名字里的三个字都不太好认,动动脑筋,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3、课文中还出现了这些生字,谁来当小老师领着读一读:

  漫出鱼鳞哎呀哄骗(带拼音读,去拼音再读)

  4、课文中还有两个字长得特别像,看谁的小眼睛最会观察,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题-提)

  ★结构不一样:题——半包围提——左右

  题,问题,题目,题字,都可以在页面上书写,它的部首是页,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先写是,捺要长,长得可以载起里面的页字旁。

  提,提问、提水、提出,表示动作,是提手旁。

  ★意义不一样:题问题题目提表示动作提问提出提水

  请在田字格上写一写。每个字写两次。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填字游戏:

  .“提”与“题”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题);

  (3)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一)奇怪的问题

  1、朗志万像小朋友提出的是什么奇怪的问题呢?快速看书本,把这个问题用“一”画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漫

  什么叫“漫出来”?

  “漫”点击变大。水过满,往外流,叫漫。一起读!我们学过的字中有些字跟“漫”字的字形、字音都特别像,你想到那些字了?(对比教学:慢、馒)

  朗志万提出的奇怪的问题是:——学生读。

  2、是真的嘛?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真的是这样吗?

  快速浏览课文,为你的观点找出相关的句子。

  预设:

  生读第五自然段。

  伊琳娜亲手做了实验,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她的心情会怎样?

  高兴,为什么?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惊讶,科学家居然说错了。你就是那个惊讶得目瞪口呆的伊琳娜了。来读——

  生气,生什么气?请你生气地读——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示句子)

  (二)是“哄骗”吗?

  (出示伊琳娜的话: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哄骗

  点击词语变大。

  什么叫“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你被哄骗过吗?(指名三人答)

  师范写“哄骗”。哄,通常是用语言去哄,哄,是口字旁,要把口字旁写好看啊,要把它写得高一点,小一点。

  “骗”是左右结构,马字变偏旁时横要变成提,右边是个扁字,户字头撇不要太长,右下角是横竖竖,不要多一横了。

  被哄骗后的心情,请你读一读。

  科学家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是”还是“不是”,为什么这么说?请快速浏览课文,为你的观点找找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老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假设一:“是哄骗”

  假设二:“不是哄骗”

  ★因为朗志万是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原来,朗志万是用一个错误的答案,提醒小朋友们,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寻找答案就得——动手做做看。朗志万的话是一种善意的哄骗。

  他目的就是让小朋友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懂得这个道理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伊琳娜自己动手实践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但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这么想,这么做了,故事中另外两位小朋友怎么说的?

  一个小朋友说——

  另一个小朋友说——

  事实证明他们对吗?为什么他们说出来错误的答案呢?

  (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动手实践,才能了解知道事情的真相。板书:思考实践)

  正如科学家朗志万所说的——齐读朗志万的话。

  课文里说过类似的话的还有谁呀?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光”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总,只)

  遇到问题,只是想,不够,还要——动手做做看!

  是妈妈不动吗?知道伊琳娜的妈妈是谁吗?

  居里夫人: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四、说话拓展(名言拓展)

  (不盲从,要实践,这样的道理,不仅科学家朗志万这样说,居里夫人这样说,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也说过这样的话。)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刘向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周恩来

  《动手做做看》这课是在3月25日桂城与罗村片骨干教师教学研究专场上的一个公开课。准备过程比较仓促,周五下午通知,周六日重感冒在晕乎在度过,周四公开。选课时翻遍了教材,最喜欢的一课《丑小鸭》已经上过,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好按教学进度选了这课。试教后发觉这课要上出味道实在难,教材过于浅显,生字不多、语言不优美、道理显而易见。上课那天道是没什么压力,跟平常在教室里上的每一节课一样。如果再上,我会再作以下改动:

  一、写字训练课堂落实。考虑到公开课让学生写会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的原因,最终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字训练,党主任的评课中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硬伤。确实如此,课堂上写印象深刻,事半功倍。

  二、语言可以更精简。试教时还会注意到这点,到真正上课时完全没有了紧张反倒显得随意,过于罗嗦了。另外,普通话还得加强训练。

  过程比较辛苦,不过,还是感激这个机会,让我重拾了年轻时的感觉。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11

  《动手做做看》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旨在培养孩子们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品质。这是我作为实习教师讲的第一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较为流畅的将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下来,也能够较好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小意外”,能够利用这些“小意外”适时的教育引导学生,这一点做得相对较好,也是值得我继续发扬的。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首先,从整堂课来看,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第一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第二课时又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二,指导朗读不到位,二年级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时候,要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案中设计的一些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实现,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主要还是由于对教案把握不够透彻所致。第四,课件中出现多处小错误,且未能及时板书。这些问题都是我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要深入理解课标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12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上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新课《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告诉小朋友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放进一条金鱼却不会。伊琳娜动手一做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朗志万告诉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心听,用心想,懂得动手实践的道理,并感受到动手做的乐趣,明白动手做的意义,唤起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

  我把整个教学分成四步走;                   

  一、了解“哄骗”故事,同步进行生字教学

  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被“哄骗”的经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朗志万”和“伊琳娜”,并且同步进行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生字,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达到轻松识记本课生字的教学目的。然后再结合课文插图,观察伊琳娜当时的表情,引出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得不一样,水漫出来了。”相机理解“漫出”的意思,教学“漫”字,将识字和看图结合起来,视觉性强,“漫”字的意思一目了然。

  二、对比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的反应。

  在这一环节,我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

  三、动手操作、做中体会。

  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不是很难,但要让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明白“动手做做看” 的实际意义,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课上,我先准备了两条金鱼和一个杯子。在读完伊琳娜的疑惑后,带领学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万的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说说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四、感悟“哄骗”真相,突破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思考。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悟中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学生思维还是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基本上达成了

  我的三个教学目标。第一,学生比较轻松地认识了本课的10个生字;第二,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有感情,能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第三,读懂了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了启发,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第一、二个目标,我在第二课时便进行了检测,我比较满意。至于第三个目标,我是根据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日记,得到了反馈信息。孩子们回家动手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有的孩子把冰和糖放进同样多的热水里,得出“冰比糖融化得更快”的结论;有的孩子发现了把一张纸盖住一个装了水的杯子,然后把杯子倒着拿,水不会流出来”的秘密;有的孩子在四百毫升的水里取出一百毫升水,让它结成冰后,再放回原来的杯子里,发现了“水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变化”;有的孩子用磁铁做了试验;还有的孩子用牙膏做了试验……批改着学生们的日记,让我收获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孩子们课后愿意动手去做一做,是对我莫大的鼓励。由此,我更加明白了“教材只是一个引子”,通过教学,教给孩子什么知识,提高孩子什么意识,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考和关注的。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以及留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最后一个环节,当想象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时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时,指名四五孩子想象说话后,我原定是要结合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进行小结,可是却忘了,临时要孩子们当场写话,结果时间又很仓促,感觉是草草收兵;其次是关于实验环节的设置,我把这一环节安排在课中,一是要孩子们明白“动手做做看”的实际意义;二是考虑用实验调节孩子们的学习情趣,因为小学生在每节课的前二十分钟是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因此我想在课中插入一个实验的环节,即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故事意义的领会,又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和注意力有一个调整,以便以更好地状态进入下半节课的学习。但这个实验的环节到底是放在课前,还是课中,亦或是放在课后让孩子们回家去做,这一个问题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机智,是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做得更好。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篇13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

  孩子开始说了,有人说:“朗志万是故意提出这个问题的,他很会教孩子。”“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也可能有错误,我们要动手做做看,看看他说的是不是正确。”“我想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明说的,这孩子真的是看书看多了,语言的感觉特别敏锐。我把他说的这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说说记记。“我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没有动手试试看,小猴子才是动手做做看的。”呵,孩子还会联系旧文,联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发言的泽,说他真会读书,想得真好。小家伙高兴得红了脸蛋。趁热打铁,在孩子的议论中,再让孩子读书。

  了解了朗志万,我开始引导孩子说说伊琳娜,你认为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让孩子说出来,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孩子有的说她是个好问的人。有的说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有的说伊琳娜不随便相信科学家,敢和科学家对质。有的说她是个爱动手做做看,善于实践的人。还有的说她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议论中还是找课文句子读,一次一次的读课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读读课文,读完了,我拿书上合作伙伴的话问孩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唯说:“她会说,朗志万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学家的话,要相信自己亲手做的。”黄阳写说:“她会说,谢谢您,朗志万先生。”王依葵说:“她会说我误会了,对不起,朗志万先生。”……听学生这么说,我知道他们都能够理解课文了,可是课文中主要告诉我们了什么?我问孩子说:“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要动手做做看。”

  这是课文中的,能够延伸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吗?终于我们班的卓正说:“他看百科全书时好象看到书上有错,就和妈妈一起做做看,验证对吗。”这是说,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我们有问题一定要多请教别人,动手实验来判断是不是正确的。施磊说:“她妈妈,她妈妈教她很多知识,可是有时侯妈妈也会有错误,我们应该找实际来说明。”终于听到了,我赶紧接着说是呀,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很会教我们,可是爸爸妈妈说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试着实践来判断。我把话锋一转,“老师也一样,我觉得我虽然教你们,可是也一样会有错误,同学们就经常帮助老师,如果有错误,我们很多同学都曾经帮助过我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对长辈说的话要学会思考,学会用实践来证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后面的道理好象深了点,我有灌输之嫌,可是也只能够这样了。最后留有个问题,朗志万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学家?让孩子回家查找资料。

  我自己找了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来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同样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朗志万,是个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够查出来吗?这个故事对于伊琳娜来说,妈妈和朗志万对事的态度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影响。自己细想,我这堂课上是不是话多了,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问题是就那四个大问题,分在课堂的不同时间,可是沉浸下来让孩子读,品的余地不够?这么说过去,如果孩子没有倾听,真的只是走过场罢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倾听是很重要的,倾听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