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
范文 |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通用17篇)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杯子,金鱼。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通读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 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读)。伊琳娜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三、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识字,选择恰当的方法记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已经记住的生字。 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 引导: 做游戏“原来是这样”,激发识字兴趣。如:原来把“慢”的“忄”换成“氵”就是“漫”;原来“琳”、“娜”都是形声字呀…… 学生再次观察难记的字,发现规律。 抽读生词,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小结:只要仔细观察,再难的字都能找出记的好方法来。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记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认真听,注意别人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 ”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2、指名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这段话,指导读出问话的语气。 3、讨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和身边的伙伴交流。在全班发表意见。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 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3、 指导生字书写。“我教你写” 你认为哪些生字难写? 对于同学提出的难写的字,你怎样教大家写好?(发挥学生主动性,在互教生字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规律) 4、书写生字,互评互改。 小结: 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几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谁的答案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 回忆课文内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指名答后,出示这段文字,齐读。 过渡:上节课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 分组学习,提示步骤: 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说说他们的意见,分角色朗读。 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2、 交流意见,朗读体会。 重点引导: 做实验验证伊琳娜的话。 朗读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话,想想她为什么生气。 朗读第七自然段朗志万的话,想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理解朗志万的用意,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应动手实践。) 3、 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课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 引读重点句段,再次强化理解。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生读问题),伊琳娜在妈妈的引导下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结果和朗志万说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气地问朗志万——(生读问话),朗志万听了反而哈哈大笑,说——(生读朗志万的话)。” 2、 启发想象:伊琳娜听懂了,也高兴地笑了。想一想,她会说什么?思考后自由发言。 3、 练习写话: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 1、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父母或伙伴听。 2、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还可将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体的什么有关。 3、 与伙伴合作编演课本剧。 (至少选做一项)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2郎志万是什么人?他提的问题奇怪在哪儿? 郎志万是法国的科学家。奇怪在,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后,水就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他们对这个奇怪的问题表示怀疑了吗? 一个说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说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她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请你体会伊琳娜做完实验后的心情,你觉得她都会想些什么?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说:“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她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当是怎样的?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在哄骗我们小朋友。她的语气应当是生气的`。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对郎志万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赞成这句话吗?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填写实验报告。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 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是大的先着地。 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课件《动手做做看:生字学习》,视频《动手做做看》(范读),视频《小马过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3、看视频《动手做做看》,听课文范读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 1、抽读: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 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生答:我是。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 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志气问题提问提水浪漫朗读哄骗起哄喝水骗人 6、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此教学过程可结合动画课件《动手做做看: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四、学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三、学习感悟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四、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看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看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六、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5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复习认识的生字,会写“哄、骗”两个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写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听写:快慢、漫出来、问题、提出 二、理解课文 1、课文里的科学家是谁啊?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学生找到后,读出来。教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找出句子,练习朗读。 3、伊琳娜和别的小朋友想的一样吗? 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体会“光”还能换成什么词? 教师总结 4、请一位小学生做实验。其他孩子观察。提示孩子用上学过的词,解释实验。 5、做完试验后,采访孩子,你做完实验后,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知道朗读,读出伊琳娜的语气。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三、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朗志万和伊琳娜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组内交流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四、知道学生书写“哄骗”两个字。 1、知道学生观察自行,需要注意什么? 2、书写 3、反馈知道。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学生抄写名言,积累知识。 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哄骗? 伊琳娜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读中感受朗志万的“哄骗”,伊琳娜的“动手”,妈妈的“指导”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导入: 1、(板书)阑,问,这个字读什么? 2、我说读“束”的音,对吗? 生:不对 为什么不对啊,我觉得对呀,那现在怎么样才知道对不对呢? 查字典 3、原来读LAN 4.呵呵,原来我们做事情都要学会“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课件出示:朗志万(他是法国的大科学家)伊琳娜(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出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三、写字 过渡: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1.“慢漫”辨析及书写。 ①填空: (1)老爷爷(慢慢)地走; (2)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 (3)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 (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②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2.“提”与“题”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题); (3)小华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如果要把这两个字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如“提”和“题”中都有个“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师生合作,写好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第7段,弄清伊琳娜笑了的原因,理解科学家话里包含的道理。 导:伊琳娜这么生气,可是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 1、出示朗志万说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的,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a、自由读,思考:朗志万是在“哄骗”孩子们吗?你是怎么理解朗志万的话? b、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言,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c、再次齐读朗志万的话。 2、出示课件: 伊琳娜也和同学们一样,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科学家的一片苦心。此时此刻,伊琳娜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3、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指名读,齐读。 4、师小结,课件再次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三、 1、师生合作,写好“另、志”等5个生字。 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3、如“志”和“另”都是上下结构,“志”是上略比下长,“另”是上短下长。) 4、师生评议。 四、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结合课文的学习,请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听懂 高兴——→生气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7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 哄( ) 骗( )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问题( )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说说你的理由。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8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撒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l0n):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h%ng)骗(pi4n):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附:板书: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9《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 孩子开始说了,有人说:“朗志万是故意提出这个问题的,他很会教孩子。”“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也可能有错误,我们要动手做做看,看看他说的是不是正确。”“我想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明说的,这孩子真的是看书看多了,语言的感觉特别敏锐。我把他说的这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说说记记。“我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没有动手试试看,小猴子才是动手做做看的。”呵,孩子还会联系旧文,联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发言的泽,说他真会读书,想得真好。小家伙高兴得红了脸蛋。趁热打铁,在孩子的议论中,再让孩子读书。 了解了朗志万,我开始引导孩子说说伊琳娜,你认为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让孩子说出来,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孩子有的说她是个好问的人。有的说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有的说伊琳娜不随便相信科学家,敢和科学家对质。有的说她是个爱动手做做看,善于实践的人。还有的说她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议论中还是找课文句子读,一次一次的读课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读读课文,读完了,我拿书上合作伙伴的话问孩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唯说:“她会说,朗志万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学家的话,要相信自己亲手做的。”黄阳写说:“她会说,谢谢您,朗志万先生。”王依葵说:“她会说我误会了,对不起,朗志万先生。”……听学生这么说,我知道他们都能够理解课文了,可是课文中主要告诉我们了什么?我问孩子说:“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要动手做做看。” 这是课文中的,能够延伸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吗?终于我们班的卓正说:“他看百科全书时好象看到书上有错,就和妈妈一起做做看,验证对吗。”这是说,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我们有问题一定要多请教别人,动手实验来判断是不是正确的。施磊说:“她妈妈,她妈妈教她很多知识,可是有时侯妈妈也会有错误,我们应该找实际来说明。”终于听到了,我赶紧接着说是呀,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很会教我们,可是爸爸妈妈说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试着实践来判断。我把话锋一转,“老师也一样,我觉得我虽然教你们,可是也一样会有错误,同学们就经常帮助老师,如果有错误,我们很多同学都曾经帮助过我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对长辈说的话要学会思考,学会用实践来证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后面的道理好象深了点,我有灌输之嫌,可是也只能够这样了。最后留有个问题,朗志万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学家?让孩子回家查找资料。 我自己找了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来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同样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朗志万,是个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够查出来吗?这个故事对于伊琳娜来说,妈妈和朗志万对事的态度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影响。自己细想,我这堂课上是不是话多了,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问题是就那四个大问题,分在课堂的不同时间,可是沉浸下来让孩子读,品的余地不够?这么说过去,如果孩子没有倾听,真的只是走过场罢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倾听是很重要的,倾听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0学习目标: 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书写生字: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3、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1、复习 2、导入: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 2)想想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4)老师巡视指导。 5)交流体会: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4、拓展课文内容 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1)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2)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3)老师小结 5、巩固生字 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6、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1《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2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杯子,金鱼。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通读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读)。伊琳娜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识字,选择恰当的方法记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²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已经记住的生字。 ²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²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²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²还有哪些字记不住? 引导: 做游戏“原来是这样”,激发识字兴趣。如:原来把“慢”的“忄”换成“氵”就是“漫”;原来“琳”、“娜”都是形声字呀…… 学生再次观察难记的字,发现规律。 ²抽读生词,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小结:只要仔细观察,再难的字都能找出记的好方法来。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记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认真听,注意别人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2、指名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这段话,指导读出问话的语气。 3、讨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和身边的伙伴交流。在全班发表意见。 小结: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几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谁的答案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3、指导生字书写。“我教你写” ²你认为哪些生字难写? ²对于同学提出的难写的字,你怎样教大家写好?(发挥学生主动性,在互教生字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规律) 4、书写生字,互评互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回忆课文内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指名答后,出示这段文字,齐读。 过渡:上节课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分组学习,提示步骤: ²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²说说他们的意见,分角色朗读。 ²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意见,朗读体会。 重点引导: ²做实验验证伊琳娜的话。 ²朗读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话,想想她为什么生气。 ²朗读第七自然段朗志万的话,想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理解朗志万的用意,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应动手实践。) 3、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课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引读重点句段,再次强化理解。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生读问题),伊琳娜在妈妈的引导下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结果和朗志万说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气地问朗志万——(生读问话),朗志万听了反而哈哈大笑,说——(生读朗志万的话)。” 2、启发想象:伊琳娜听懂了,也高兴地笑了。想一想,她会说什么?思考后自由发言。 3、练习写话: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父母或伙伴听。 2、与伙伴合作编演课本剧。 (至少选做一项) 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本第一课。 2、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还可将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体的什么有关。 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和伊琳娜 朗志万认为:杯子装满水+别的东西——水漫出 杯子装满水+金鱼——水不会漫出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⑴ 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奇怪是什么意思? 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师: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 生:不。 师: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 )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 生:没有。 师: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 师: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 (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 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 师: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 生:不是。同学们以为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⑵ 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 (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 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⑶ 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 (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钟) 1、谜语导入:两棵小树,十个树杈,写字画画,全都靠它。 (双手)猜对了,我们的双手可能干了,有时大脑想不明白的问题,只要动手 做做看,就能找到答案呢。 2、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3、质疑课题:课文的主人公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读了课题,我们不禁产生了些疑问,小 朋友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3分钟)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回答对课题的质疑。板书:朗志万 伊琳娜 3、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明白朗志万是大科学家,伊琳娜是小姑娘。 三、识记生字(10分钟) 1、从主人公身上导入生字:朗、志、伊、琳、娜 我们可得记牢故事的主角啊,来读读他们的名字吧。这里面可藏着不少的生字呢。(课件出示五个生字) 带拼音朗读,去拼音朗读,比比谁的识字方法巧妙易记。 联系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出谜语识字:士兵的心---志 换偏旁识字:笋---伊 熟字加偏旁:林—琳,那---娜 给志找找朋友:志气、志愿、同志、立志、志向、志同道合 2、引出另外五个生字:鳞、哎、哄、骗、漫(课件出示) 除了主人公名字里的生字朋友外,课文里还有五个生字朋友,看谁最快找到他们,在书上用铅笔画起来。 3、刚才我们用了很多巧妙的识字方法,这五个生字的识记一定不在话下吧。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再给他们找到新的朋友就更棒了。 4、学习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给生字组词。 5、检查交流情况。抽读生词。(课件出示) 朗志万、伊琳娜、鱼鳞、哎呀、漫出来、哄骗 老师看见同学们交流得可认真了,基本上全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下面我把他们藏在词语花里,不知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念出来呢? 6、从“哄骗”导入课文内容。 我就知道光读准他们的字音是难不倒你们的,里面每个词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那我再考考你们。“哄骗”是什么意思?(用假话或手段骗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查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查工具书是最快捷、准确的方法。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呢。 注意“骗”的字形。 哎呀,骗字藏起来了,小朋友们能找到真正的骗字吗?(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哄骗,让学生分辨,从而明确正确的写法。) 学生书写“骗”,教师巡视。 四、朗读感悟(18分钟) 1、再读课文,找出朗志万说的话。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哄骗的意思,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是谁哄骗了谁呢?朗志万是怎么哄骗伊琳娜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想知道的话,赶快读课文吧。把朗志万说的话画出来。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他读得好吗?(读出奇怪的味道了。) 朗志万的问题奇怪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朗志万的话。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 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伊琳娜是怎么想的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第5自然段。做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的实验。 伊琳娜怎么做的呢?她动手做了这个实验。结果怎样?指名朗读。我们也来动手做做看吧。 做完实验。问:我来采访一下小伊琳娜,你此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觉得气愤? 8、学习第6、7段。 是啊,你一个堂堂的大科学家怎么可以说假话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太过分 了。要不是我亲手做了这个实验,我还不相信呢。越想越气的伊琳娜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了。谁来读一读伊琳娜和朗志万之间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她读得好不好?把小伊琳娜的一腔委屈和气愤都读出来了。还有谁愿意来试试?请女同学读一遍。 面对小伊琳娜的质问,朗志万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这回我们请男同学来读一读。(伊琳娜的话读出生气的语气,朗志万的话读出鼓励、高兴的语气。) 理解朗志万的话。 出示朗志万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读出了朗志万的宽容和智慧,也读出了他对小伊琳娜的欣赏。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呢?(联系妈妈的话理解)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10、整体感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了。那么有趣的故事老师真想再听一遍,小朋友们讲给我听听吧。想读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全班分五组。 五、小结全文。(8分钟) 1、小练笔。 小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刚才还十分气愤的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呢?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尤其是伊琳娜,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待会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要求) 2、全班交流。 3、是啊。正因为有了敢于质疑权威,肯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主见,不轻信盲从的思维方式,小伊琳娜的妈妈和朗志万才成了科学家,伊琳娜长大后也成为了大科学家呢。颜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也会有了不起的成就。对吗?对!好,下课。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不会 金鱼图 朗志万 →→→ 鼓 漫出 水杯图 励 (伊琳娜生气头像) (伊琳娜头像) (伊琳娜高兴头像) (金鱼放入杯中,水漫出图)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5【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2、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生:(一生站起来回答)伽俐略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 评析: 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后,“两个铁球”的问题是教师设置的又一个悬念,掀起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和前面一样,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能力。 但是,作为语文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是否将这一环节延伸至课外更合理?值得研究。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三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三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3、吸毒对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 反思: 在我的心中,我希望课堂上的我有着那飞扬的神采,广博的文采,灵活的思维,风趣的语言,高超的技艺尽现课堂,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总是不得法,也经常看名师课堂实录,但是,只学了一点皮毛,今天的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没有做好,没有更深层次地挖掘,但我很困惑,我不知道再如何挖掘下去。我想,我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太多了。 附板书: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6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课前我们先聊聊,如果遇到难题你们会怎么办?(8:31上课) 生311:动手试一试。 生242:自己解决。 生431:先动脑再动手。 生141: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再问别人。 师:请教别人也是一种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出现在你们刚才回答的问题里。(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把这两个平舌音读好,再读一遍。(生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郭老师考考大家生字预习的情况,大家大声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 生齐读生字。 师:全班一块儿读当然会了,哪列火车来开开? 第二组开火车读。 2、检查“我会写”的生字预习情况。 师:翻开语文书P61,想想九个生字有哪些生字在书写方面需要提醒大家的。(8:35) 生131:我想提醒大家“骗”右边是先横后竖。 师:全班用手书空。 生齐书空并念笔画笔顺:一笔横折,二笔竖折折钩…… 师:大家很认真,“马”字最后一笔是提。 生271:“朗”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别漏了。 师:“朗”字左边跟以前学过的什么字很像? 生齐答:良。 师板书“良”与“朗”进行比较。 师:拿出笔写一写,“朗”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安排? 全班动笔练习书写。(师提示书写姿势儿歌) 生441:我要说“漫”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读。 生跟读。 生261:“志”的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8:40) 师:“士”上长下短,动笔写一写。 师范写,生动笔写一写。 师: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些生字中出现了一对—— 生齐:同音字“tí”。 师:(亮出卡片)我们怎么区分这两字,老师把这俩兄弟请到黑板上来。(板书:提题) 生31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第二个“题”是页字旁。 生13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说明是一个动作,第二个“题”是页字旁,说明是写在书上的。 师:用“提”组词。 生:提问、提包、提起…… 师:这个“题”呢? 生:问题、题目、难题,题问(订正:提问) 3、检查读课文情况。 师:考考大家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没有。(8:45) 生132、212、222、341、412、432、451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七个小朋友都读完了,谁来说说他们读得怎样? 生集体纠正字音。 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人物? 生172:这篇课文介绍了:朗志万、伊琳娜、妈妈 师板书。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7【说教材】 一、教材出处、内容、地位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⑵ 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情感目标: ⑴ 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⑵ 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标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2、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3、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4、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5、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动手做做看》既是课题,又是文章主题,我便顺水推舟如下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如此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接着,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还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说板书】 本课板书在设计上力求简洁、直观、条理清晰。既概括本课要点,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辅助教序,提高学习效率。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