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范文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一、复习导入 板书:哄骗 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 重点理解“漫” 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②读好妈妈的话。 C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 (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三、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角色读全文 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四、拓展 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哄骗”伊琳娜 科学家敢于质疑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要求学会写9个字,会认10个字,要求孩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趣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 识字游戏: ① 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 小兔开门游戏。 ⑶ 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 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 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带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 “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2、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问题: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她一副惊讶的样子?学完课文你就明白了。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爱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工具书等方式读准字音。) 感知课文内容: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一定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 2.检查初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出你已认识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b.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3.师生总结识字方法: (1)换偏旁识字:慢──漫màn 篇──骗piàn (2)偏旁归类识字:哎ài 哄hǒnɡ 喝hē (3)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lǎnɡ” (4)编字迷识字:士兵的心──志zhì (5)比较识字:题──提tí 4、读课文:指名读(检查生掌握情况)──小组练习读──师生评议。 三、细读思考,梳理疑难。 1.引导学生用默读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4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杯子,金鱼。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通读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读)。伊琳娜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识字,选择恰当的方法记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²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已经记住的生字。 ²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²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²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²还有哪些字记不住? 引导: 做游戏“原来是这样”,激发识字兴趣。如:原来把“慢”的“忄”换成“氵”就是“漫”;原来“琳”、“娜”都是形声字呀…… 学生再次观察难记的字,发现规律。 ²抽读生词,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小结:只要仔细观察,再难的字都能找出记的好方法来。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记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认真听,注意别人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2、指名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这段话,指导读出问话的语气。 3、讨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和身边的伙伴交流。在全班发表意见。 小结: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几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谁的答案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3、指导生字书写。“我教你写” ²你认为哪些生字难写? ²对于同学提出的难写的字,你怎样教大家写好?(发挥学生主动性,在互教生字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规律) 4、书写生字,互评互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回忆课文内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指名答后,出示这段文字,齐读。 过渡:上节课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分组学习,提示步骤: ²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²说说他们的意见,分角色朗读。 ²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意见,朗读体会。 重点引导: ²做实验验证伊琳娜的话。 ²朗读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话,想想她为什么生气。 ²朗读第七自然段朗志万的话,想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理解朗志万的用意,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应动手实践。) 3、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课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引读重点句段,再次强化理解。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生读问题),伊琳娜在妈妈的引导下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结果和朗志万说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气地问朗志万——(生读问话),朗志万听了反而哈哈大笑,说——(生读朗志万的话)。” 2、启发想象:伊琳娜听懂了,也高兴地笑了。想一想,她会说什么?思考后自由发言。 3、练习写话: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父母或伙伴听。 2、与伙伴合作编演课本剧。 (至少选做一项) 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本第一课。 2、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还可将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体的什么有关。 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和伊琳娜 朗志万认为:杯子装满水+别的东西——水漫出 杯子装满水+金鱼——水不会漫出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5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妈的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通过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编谜语等方法识记“骗、朗、志”等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题、提”两个字; 2、运用动作演示、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漫出来、哄骗”等词语的意思。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伊琳娜和朗志万说的话,并能活用第一自然段语言,填补文章空白。 4、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儿歌揭题 1、出示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光要动脑筋想,还要动手做做看。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逐段朗读课文。 同桌再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动手做做看”是谁对谁说的?(妈妈对伊琳娜说的、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那就让我们走进故事里去吧!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划出科学家的提出的问题。3、交流: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 指名读。这个问题很——奇怪。* 动作演示“漫出来”水太满了,向外流,这个动作就叫“漫”。 * 朗读指导,读出奇怪的感觉。(学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读好问句。) (二)学习二——五自然段 1、听了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们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所以……伊琳娜觉得他没有说对)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所以……伊琳娜觉得他也没有说对) 3、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是左思右想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她回到家问妈妈。 出示:她回到家问妈妈:“(妈妈, )?”(引导学生活用第一、二、三自然段语言。)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理解“光”的意思。 4、在妈妈的鼓励下伊琳娜动手做了起来。读第五自然段。想想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 伊琳娜,你发现什么?看图说话:水漫出来了,甚至漫到了桌布上。 * 指导朗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当时的惊奇,再看图,看她当时脸上的表情: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的样子)。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看到水竟然漫出来了,心里想什么?(水明明漫出来了,可朗志万为什么说水不会漫出来呢?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看样子,有些事情不能光想,还要做一做……) 2、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哄骗”就是——欺骗,而“哄”是口字旁,哄骗就是用假话去欺骗别人。 * 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虽然生气但还是很有礼貌) *你能换一种语气说话而意思不变吗?(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朗读此段。 3、朗志万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吗?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点名读——再点名读 *解决“不一定是对的,就是说? *再一起读——师生引读:原来郎志万不是……而是……——伊琳娜听懂了,你听懂了吗?——交流——再读——教师总结 *科学家说的话有的是对的,有的话错的,当我们对别人的话有怀疑时,应该动手做一做。(回扣课题) 小结课文 课文开始的时候说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说得不对,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朗志万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再读儿歌,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板书: 郎志万 (哄骗)装满水的杯子 放金鱼 水不会漫出来 妈妈 伊琳娜 (动手做做看) 水漫出来了 教学反思: 教学中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的手平时用来干嘛的? 2、那脑袋呢? 3、非常好,所以手和脑是我们的两件宝,还记得这首歌吗?我们一起读读看。 4、下面,让我们活动活动大脑,做个思维体操好吗?(演示)如果把这只杯子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有的孩子是猜想的,有的还动手试验过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显得很谨慎。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能让这颗智慧之树挂满红红的智慧果,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与动手做实验有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读诗,让学生懂得手和脑的重要性,加上一个小小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没上课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找找课文主要是讲谁和谁的故事。 2、一起大声地跟他们打打招呼。(加上拼音),现在再来一次。(去掉拼音) 3、同桌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4、(出示我能认一认)谁先来挑战?你们自己先练习一下吧? 生:自己自由读。 5、你能当小老师教教同学们吗?小老师读一次,你们跟着读两次。 6、同桌互相检查,看谁读得准? 7、不要拼音,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赛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让他们能自己更好地读通课文,读熟课文,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通过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教会学生,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学写生字啊 1、(出示我会填我会写)谁来填?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三点水的漫呢? 3、怎么样写呢?哪些地方该提醒同学们的呢? 4、下面看老师写一次。你们在练习纸上写两个。 5、请看第二题。谁来填? 6、下面我们练习写“提”和“题”这两个字,比较一下这两个字,你能发现什么?书写的时候“是”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 7、下面看老师写字,注意观察我是怎么运笔和安排的。请你们各写两遍。 8、请看下面的六个生字宝宝,你觉得哪个字的哪一笔该提醒小朋友的呢?(同桌互相说) 9、请你们在练习纸上写一写。注意坐姿和握笔的姿势。(教师巡查) 10、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在写字时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得出它们的特点,发现它们相同和不同之处,再让学生深入讨论,认为哪一笔难写、哪一笔放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学生教学生、学生提醒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对这个字他们会记得更快更牢。] 四、小结。 朗志万和伊琳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回去好好地读课文,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五、作业。 今天你们学习了哪篇课文,读懂了什么?有三什么收获?请把你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把你的收获告诉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手法,鼓励学生把学会的知识告诉父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谁和谁的故事呢? 2. 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3. 首先我先来考考你们,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生字宝宝你还记得吗? 4. 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5. 哦不错哦,下面拿出练习卡做一做第二第三题,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过关了。 6. 同桌交换,互相改分,全对的举手,哗真的不错哦。 7.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发生的故事,翻开课本58页。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既能训练学生,又能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程度。] 二、 学习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用直线画出来。 2、 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 3、 你找的跟这个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4、 不错哦,都找对了,那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 5、 请你来。他读得怎么样?请你来一次。 6、 谁来评价一下,全班同学练读。 7、 当朗志万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8、 谁来说: 9、 自己先练读一下这两句话。 10.谁来读读?他读得怎么样? 11.同桌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两句话。 12.听了这两个小朋友说,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全班一齐读读四、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3.伊琳娜是怎么想的? 14.她又怎么做的? 15.结果怎样啦? 16.水漫出来了,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此时此刻,伊琳娜的心情怎样?课文是用哪个词说的。 17.我们怎样读好这个词? 18.她做的跟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她是怎样做的? 19.伊琳娜怎么问朗志万的。 20.现在你就是伊琳娜,我是朗志万,你怎么跟我说? 9、谁再读读看,一齐读读。 21.朗志万听了,有什么反映? 22.思考: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 (2)听了朗志万的话,她为什么又笑了? 23.她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4.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 林老师读傍白、女同学读伊琳娜、男同学读朗志万 25.如果你是伊琳娜,你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1)同桌间互相说说 (2)把你想到的写在练习卡上 (3)读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读,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学生读学生评价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但训练学生朗读的水平,还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说话的能力]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呀!希望你们记住这句话。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两句话作总结,让学生回顾朗志万所说的这句话,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板书 13、动 手 做 做 看 朗志万 伊琳娜 ?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8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以特殊的方式启发伊琳娜动手实践找寻答案,并让所有的孩子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时,却发人深省。教师应引领学生围绕朗志万的话和伊琳娜的做法进行深入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2、让学生有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水杯、金鱼、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教读“单元导语”。 教师教读单元导语:“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用斧头砍东西又慢又不整齐,于是人们发明了锯;用扇子扇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2、谈话。 师:同学们,要想将来有所发现和创造,就要学着做个有心人,就要学着遇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判断。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 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4. 将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组词读,再以小老师组词带读全班。 5. 指名检查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6.齐读课文。 提问: a、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课文有哪些人物?主要写了谁吗?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b、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他们身份的不同) c、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d、科学家朗志万跟小姑娘伊琳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三. 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字型。 2. 学生当小老师: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 重点指导:“朗”字,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 比较形近字:“提”和“题”;“漫”和“慢”;“喝”和“渴”;“骗”和“遍”、“篇”;“哄”和“洪”、“拱”等。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组词语。 2、(课件)齐读词语 3.回顾课文:经过初读,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 深入朗读,细致体会。 1. 出示伊琳娜的表情图:伊琳娜开始为什么生气了?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 2. 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学生汇报,板书:表情图1 哄骗 3、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怎样的问题: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引导提问:别的东西指除了什么之外的东西?放进金鱼,水会怎么样? 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怎么样?你们觉得奇怪吗?) 指导读句子 4、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 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从哪看出不同意? (1)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他们”指的是谁? (3)交流: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4)探讨:从中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遇到问题,伊琳娜是怎么做的?(问妈妈) (1)出示句子: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a、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用换词替代法,如“只”、“仅”等) b、反复朗读该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a、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b、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 (3)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a、指导读出“生气”,并体会“哄骗”的意思。(可通过换词感悟) b、你还能换种语气说这句话,使它意思不变吗?(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朗志万真的哄骗了小朋友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4)出示句子: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问: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5. 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板:图2 动手做做看) 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指名说) 6、小练笔:把伊琳娜说的话写一写。 三. 总结课文,发散性练习。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板书: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四、推荐阅读:《小马过河》 板书设计: 13 动手做做看 表情图1 哄骗 表情图2 动手做做看 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9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锯是怎么发明的? 2、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提示,指名读。 3、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齐读),这又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c、去拼音齐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四、师生合作,写好生字。 1、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提、题”,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提、题”中都有“是”字,但“题”是半包围结构,“是”的“小脚丫”伸得长。 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些相应的变动。”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也有义务指导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也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调控艺术,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我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可屡屡均以眼睁睁地看着课堂恣意活跃,开放过度,有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受课文《动手做做看》的启发,我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又一次尝试。课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确立课文重难点,以读代讲,细致洞察,灵活调整的作战方针。作好充分的准备后,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透。 在众多学生的朗读中,我敏锐地捕捉教学契机,直击问题核心。以“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这一句为切入点,适当加以激励,点拨、引导,并立即现场“动手做做看”。这样,不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激情倍增,灵感迸发。重点抓住了,难点突破了,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试牛刀,初见成效,让我尝到教育改革的甜头,看到自己的成绩,更增添了我坚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 可是,反思自己在这次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我由于害怕浪费过多时间,教学难以收拢,引导上有些操之过急。当然,这是教育不够成熟的表现,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决心,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攻下宝垒的。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感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试读。 2.学习小组组长检查成员认字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识字情况和识字方法 小组汇报为主,全班补充评价 4. 开火车读生字。 5.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读词语(齐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等) (二)检查课文 1.课件或录音机范读。。 2.自由模仿读课文 3.组内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4.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男女生赛读。 (三)游戏,巩固字形 出示课件: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的苹果,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你们想和苹果交朋友吗?想和苹果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苹果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 三、教学写字。(课件出示生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四、指导自学 1、学生自学课文,围绕“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标、画、记 2、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课文朗读 二、教师适时点拨提升 1.快速读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抓住“哄骗”等引发争辩) 2.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样理解? 教师相机出示:哄骗 要动手做做 3.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三、补充拓展训练 1、科学家的话,我们尽量去试一试。 2、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科学家的话。 3、当自己怀疑时,一定动手试一试。 4、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态度和思维 四、推荐阅读 读《小马过河》,说说自己的感受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课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读10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自由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⑵ 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自主识字。 ⑶ 通过朗读和实验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⑷ 通过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 3、情感与态度: ⑴ 感受动手做做看的乐趣,认识动手做做的意义。 ⑵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做实验的用具。 课时安排 共两节课,上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生答)。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平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有时,还必须动手做做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儿歌创造情境,导入课文,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阅读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自由读,要求: ⑴ 圈出不认识的字。 ⑵ 标出自然段。 2、识记生字: ⑴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拼音。 ⑵ 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比如: 朗:可联系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组词,如:朗读。 志:士+心。或编字谜。 漫:换偏旁:慢──漫。 鳞:为什么会是鱼字旁。 伊、琳、娜:是形声字。或做加法识记。 哎: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骗:马+扁。 ⑶ 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⑷ 变魔术: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出没有拼音的字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再问学生少了拼音朋友,还认识这些字吗?紧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字。 ⑸ 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课生字时,我注重去启发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另外,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将生字送入课文中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三、默读全文,小组讨论问题 1、贴出伊琳娜生气、高兴的头像,问学生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高兴? 2、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答案。 3、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默课,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与交流的广阔空间,便于发挥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2【教材简析】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小朋友伊琳娜通过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把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漫出来了。科学家朗志万设法通过此例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怪题激趣,引入新课 1、做数学题:船上有9只羊,34头牛,问:船长的年龄多大? 2、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3、组内反思:此题为错题,可有的小朋友却用加、减法做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没动脑筋) 4、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动脑对我们很重要,但动手也同样重要。不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动手做做看》。 5、听老师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读通课文,读中认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自己认认。 2、组内交流:有认不下的字吗?提出来问问组内的小朋友。 3、汇报认字情况:读卡片上的字,并组词。 4、汇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三、读懂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本着互教互学的宗旨,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请善于表演的同学表演课文内容,全班评议。 3、伊琳娜小朋友听懂了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什么? 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1、说说: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2、写写: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五、写字 先自己写,哪儿写不好,提出来,让老师或同学帮帮你。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插图)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4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 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文中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琳”“漫”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朗”“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勇于动手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作为一篇叙事性教材,识字量不大。所以理解课文内容成为本课时重点,体会伊琳娜情感的变化,感受趣味,受到启发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水、杯子,金鱼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引出课题。 1、课前趣味实验。 2、导入揭题:只要我们动手做做看,看似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第13课《动手做做看》。 3、交流讨论:你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吗?你自己动手做过哪些事呢? (设计意图:课前实验既能紧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和本课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为本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2、复习过渡:这个故事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是──郎志万(板书)。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 3、指导写字:写好“朗”“志”两个生字。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第一课时识字掌握情况,在和故事人物再次熟悉的情境中,巧妙地再现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三、深入课文,探究阅读。 1、过渡: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本是什么呢?孩子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2、情境体验,走进伊琳娜。 问题一:疑惑。为什么疑惑? 重点理解: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当伊琳娜疑惑的时候,她向谁请教? 出示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对照课题加深理解。 问题二:生气。为什么生气? 朗读感悟: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惊讶的语气) 过渡: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一定要去问个究竟 指导朗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问题三:高兴。为什么高兴? 揭示原因:让我们来听听科学家的解释,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明白道理: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3、现场实验,验证说法。(这一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整顺序) 4、拓展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设计意图:针对叙事性教材的特点,采取了采用图文结合、情境体验、深入浅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指导朗读让他们获得各自独特的阅读体验。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 四、总结全文,朗读明理。 1、故事当中的三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2、合作朗读全文。(老师引读,学生接读对话) 3、拍手读儿歌:《双手和大脑》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朗读全文,是对文章的一次整体回归,在朗读中和评价中使学生明白道理,受到启发。升华故事的教育价值) 五、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1、知识拓展:科学家的故事。 2、课外实践: 推荐阅读:《小马过河》《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探究实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如果放进一块海绵或是棉花,水又会怎样? (设计理念:丰富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课外阅读和探究的延伸,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使课堂所学能真正的指导学生的行为和认识。)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5【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学生初步懂得“不能迷信别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己动脑筋思考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我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我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想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 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 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 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 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 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学生思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⑸ 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 读好妈妈的话。 ② 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 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 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 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 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⑺ 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⑴ 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 伊琳娜 漫 鱼鳞 哎呀 哄骗 ⑵ 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表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现。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我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识“做生活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己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3、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 【教后感】 1、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开发。如本课中,我让学生猜想: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回答有:水漫出来;水渐渐升高;水满起来了……这说明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我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理解课文。再如当我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又说“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其中有个学生的思维很独特,他说,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这个答案我也没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我认为孩子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所以我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孩子,想得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孩子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甚至是别人不敢想的东西。 2、板书的合理设计,作用很大。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个书写的示范,并可以长久进入学生的视网膜,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利用它概括语言,复述故事,巩固词语的运用,一举多得。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6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初步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科学家的话吗? 2、谈话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平又巩固了识字,读通了故事) 4、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然后读音并组词,并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考试的“考”。 (5)编写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5、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6、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抢摘“丰收果”“夺红旗”“猜字谜”等。 7、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识字效率) 三、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2)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要求:让学生反复读一下“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3、课件出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己读书思考。 (1)、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然后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并说说理由。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读好伊琳娜的话。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围绕郎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课件出示,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示下面几种理解: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 从课外书或者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篇17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qing导入。 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天学习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齐读课题。让我们也把双手动起来和文中的人物一起动手做做看。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集体识字。齐读生字卡片。 3、〈课件,含有本课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 三、朗读感悟。 1、通过刚才读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板书:朗志万 伊琳娜2、默读课文,说说两个人物中更喜欢谁?边读边画,把你喜欢他的语句画下来。 说说默读要注意什么? 3、小组内讨论,两个人物喜欢谁?说说喜欢的原因。 4、生汇报。 (一)学习五段。 1、把鱼放在杯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一起看看。〈课件 动画〉 2、水真的漫出来了,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怎样语气读?(惊讶、生气、奇怪、吃惊)这个“哎呀”表示人张大嘴巴,奇怪吃惊的样子,自愿读,加上动作。 3、〈课件图片水漫出来〉“漫”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二)学习六、七段。 1、此时此刻,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科学家朗志万怎么会哄骗小朋友呢?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呢?学生自由读,体会不同语气。指名读,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 “哄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3、现在我不喜欢科学家朗志万了,你们呢?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其实生活中那些发明家都是动手做做,亲自实践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比如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你还知道其他的故事吗? 5、老师希望大家做个生活中的有心者,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变成!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的话,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男女生练读。 2、师生合作读全文。师引读,生接读。 四、课后延伸。 2、现在你是伊琳娜你想和朗志万说些什么? 3、伊琳娜是个爱动脑,动手的好孩子,老师希望全班同学都动脑、动手做做看,科学家朗志万说的不一定对,那其他名人说的是否对呢? 介绍亚里士多德,出示他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先着地。” 4、大家可以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伊琳娜 哄骗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