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画风》说课 |
范文 | 《画风》说课(通用12篇) 《画风》说课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教研中心,感谢姜主任给我这样一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画风》。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动手和动脑、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展开的。《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如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本节课也就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识字和朗读。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情 突出重点 顺学而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识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当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陈、赵”等孩子在课前,可能已经认识。在设计中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给按照给生字加拼音、去拼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本课在初读完课文以后,顺学而导,引出带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然后由这句话引出三个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单字来进行反复认读。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生活中识字与课堂复现相结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想想,看哪些生字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就不用老师再多讲。在本课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识字的环节,即: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当中或者你周围的人当中有没有见过?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都争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这样的识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识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学情,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识字。 到了二年级下册以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一堂课上要识的字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难。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最多的是24画家和牧童一课要识17个生字,一堂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认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把要识的字分作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认识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这一环节,一部分放到了具体的语句当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4.识写结合,以写促读。 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识字易,教写字难。难就难在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本课中,我指导书写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忽”和 “显”,让学生先认后写,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难写的“忽”,放手让学生学写“显”,这样由扶到放,识写结合,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教给方法 自主阅读 有效训练 在“践行小学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思考”的讲座中,姜主任指出“导学议练”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 以激励为主” 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那在本节课上如何更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呢?我就反复读教材,查找资料,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课文中分别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他们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了风,有的是画的飘动的旗子,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树等等,但是在句式表达上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赵小艺为切入点,重点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在这里我分了几个层次:①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整段话读通顺。②是找出表现风的词语,就是“飘”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飘字的右边就是一个风,然后读出风。③是体会赵小艺当时画风的心情来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赵小艺画的风,读好表现风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两个小伙伴画的风。随后再通过同桌互读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逐步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通过这样有效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评议结合 发挥想象 拓展说话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在本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处说话练习。第一次在学赵小艺画的风的时候,让学生练习说:风来了,——飘起来了。第二处是指导读画风的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赵小艺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赵小艺——地说;第三处在分角色读完全文以后,让学生拓展说话:你想怎样画风。在练习前,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有风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生生互动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样画风,最后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通过这样三处说话的训练,也促进了“导学议练”模式中“练”的环节的扎实有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导学议练”磨课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讨,同一节课反复试教,研讨、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体会到“导学议练”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课中融合得还不是很彻底,也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画风》说课 篇2一、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说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质疑解难,精读感悟。 1、自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 (重点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老师在学生读书、理解的过程中随机播放课件,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随机指导朗读,特别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小组合作,读懂课文。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大胆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1)三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把你最喜欢的小朋友的话读给同伴听。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画风》说课 篇3[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在一起画风的故事。课文语言简单朴实,情节富有情趣,人物天真活泼而又各具个性。优美的意境,画风的情趣蕴藏于三个小伙伴的互动之中。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说教学法] “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预设流程] 一、“风声”导入,激发兴趣。 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有三个小朋友却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风,这是怎么回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走近文本。 本课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教学时通过“和三个小伙伴打招呼”“字开花”复习再认生字。 二、聚焦“画风”,品读感悟。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落在课文第6-8自然段。教学中先放手让学生自学,分别画出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品评关键词,感受风,读出风。在多种教学方式中,引导学生领会三个小伙伴都是通过表现风和事物的关系巧妙地画出了风。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他们“遇事爱动脑筋、相互合作”的品质。 三、驰骋想象,谈风写风。 除了文中讲到的小伙伴画的“风”,还有很多办法也能画出“风”,这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可以借助音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风向你们吹来了,在风中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让你画风,你会画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谈风、议风。可为学生补充叶圣陶先生的《我们知道》这首诗,将刚才的发言变成有趣的文字,提供写风的平台。 《画风》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教学《画风》一文,我力求把阅读与创作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是底线,真正的目的是在这基础之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挥,进行语言与思维的再创作,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机智与能力。 阅读教学中我抓住重点, “风是怎么画出来的?”,采用导学方式,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读一读。动笔圈一圈从哪儿可以看出风? 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引导学生回答时,我采用填空的方式:“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完全文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写话的训练。我先引导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说说自己将怎样画风,引发孩子之间的思维碰撞。接着,我出示叶圣陶爷爷的回答:风娃娃说:“我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谁能把我画出来?”叶圣陶爷爷摸摸胡须说:“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水波起波纹的时候,我就知道是你来做游戏了。”让学生从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受到启发,最后让学生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写写自己将怎样画风。惊喜于孩子诗一般的语言如火山喷发。生1:风娃娃,虽然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树叶飘落时,我就知道是风娃娃和树叶宝宝捉迷藏了。生2:风娃娃,虽然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海水翻滚时,我就知道是风娃娃在教海水宝宝跳舞了。生3:风娃娃,虽然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风铃响起时,我就知道是风娃娃来弹琴了……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就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学生也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本节课的不足处:1、抓住了重点,忽视了透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风是怎么画出来的?”,我抓住重点词语,采用圈一圈、读一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但是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哪个度没有把握好,让人有一种“蜻蜓点水、走过场”的感觉。2、写话指导忽视了个体差异,放手太快。让孩子多想,多说再动笔写,效果会更好些。 《画风》说课 篇4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 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 《画风》说课 篇5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画风》说课 篇6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美好,以儿童的眼光设计孩子的课文,让那小小画笔倾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我说课的题目是《画风》。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塑造了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才将本课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二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设立了“读——悟——说——画——写”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我采用了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动笔写,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说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写中感受文字魅力。努力创设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趣味识字,做好铺垫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于是,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记住了生字。同时,我还让他们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些字,把识字融入到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去,更进一步地激发了他们识字的热情。比如:生字“宋”,因为是我的姓,所以学生非常熟悉。姓“陈”的学生我们班有12个,所以他们见到这个字非常亲切。 (二)深入理解,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手眼口并用,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又进了一步。 在了解了三幅画后,我问学生:“你们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孩子?为什么?”学生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喜欢宋涛,因为他善于提出问题,是他提出画风的!”有的说:“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善于动脑筋,是她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有的说:“我觉得陈丹也很可爱,虽然开始她说画不出风,害怕难题,但是她善于向别人学习,最后也成功了!”我又问:“这些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学生在领悟了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后,对每段对话也做出了自己不同的处理。通过这一部分的对话,学生体会到了遇到难题要肯动脑筋,朋友之间要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闯难关。 (三)思维发展,口头表达 教学中我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 “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然后我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以“风来了,风 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风来了,风把云朵吹开了,风藏在飘散的云彩里” ;“风来了,风把蒲公英吹走了,风藏在小小的降落伞里” ;“风来了,风把妈妈的头发吹散了,风藏在妈妈的笑脸里”……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的肯定,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棒,越来越敢说。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顿时有了一种成为“小诗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也为最后的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成就感是非凡的。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也在黑板上完成了一幅“画风”图,“原来这无形的风可以用画表现出来,那么,风也可以用文字描绘出来吗?”学生立刻反应过来,是啊,我们除了画,还可以写啊!经过前面层层的铺垫后,学生动笔已不再是难事。在带领学生积累了一些描写风的词语后,我对他们说:“你可以根据老师的画、自己的画、书中的画,来完成一篇看图写话,也可以描写生活中你看到的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内容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敢于动笔了。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良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发挥了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桥梁。我为本课设计的板书图文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特色 我为本课的设计以情感为纽带,以朗读实践贯穿始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课堂教学有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感染力和诱惑力。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促使他们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懂得了求知,懂得了热爱科学,追求创新,以至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画风》说课 篇7一、说教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动脑筋,把无形的风生动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人物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善于合作,多动脑筋,敢于创新。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①会认丹、艺等6个生字②指导学生朗读。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2、创设情景,联系实际3、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其中4、以读为本,加强读本实践。 三、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中,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应“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四、说教学过程: ㈠猜谜揭题㈡初读识字㈢精读感知㈣拓展延伸 ㈠猜谜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它的身子,摸不着它的影子,有时它抖动树枝,有时它推倒房子。谜底是风。2、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15课《画风》3、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猜谜语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质疑课题,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㈡、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老师读后问老师读的怎么样?敢跟老师比一比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老师把这课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吗?4、出示宋、涛、陈、丹、赵、艺、显,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 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和老师赛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本课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问学生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让学生联系实际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㈢精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他们三人是怎么画风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3、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4、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5、(不范读、赛读)想分角色读课文吗?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学生要喜欢阅读,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环节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解决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画出简笔画,这样图文并茂,再加上老师的鼓励,通过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风能以诗的形式吟诵出来吗?大家背的古诗可真不少,如果让你来画风,你打算怎么画?展开想象的翅膀动手画吧!只要大家开动脑筋,敢于创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环节让学生背有关风的诗,让学生画风,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筋、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㈤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图文并茂、直观有趣,让人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级的特点。 宋涛 陈丹 赵艺 《画风》说课 篇8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语言自然朴实。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画画他们并不陌生,而且都很喜欢,但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的风“这样一种抽象概念,我估计他们还不大能明确地、理性地理解和接受。对于画风更是茫然。他们所缺乏的是了解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懂得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事物。所以,我认为课堂上我所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明白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理解这一抽象的客观存在,从而懂得应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遇事勤于动脑。 对于本堂课,基本的设想如下: 一、围绕一个主导性问题展开教学。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中提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课,都存在着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主攻方向,没有重点的教学是低效的。要求我们把不同层次、不同类群的目标在主攻方向的提领下汇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篇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不宜采用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学时,我围绕一个主导性问题"怎么画风"来穿全文。从一开始的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到每个小朋友他们各自是怎么画风的,再到你是怎么画风的,把整一堂课的过程串连起来。同时通过大量的读让学生理解、体验。 二、“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只有读,才能唤起孩子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只有读,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本节课我确定了在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力求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通过读书,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中我也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如在让学生通过默读,划出三个小朋友是怎么来画风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再次对三个小朋友各自画风的方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对赵小艺他们的画学习以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做动作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读的层次来说,有开始的初读理解读到后来的有感情读,品读等,随着学习的深入,也相应的由浅入深。各种各样酣畅淋漓的“读”,相信孩子们不仅能把课文读通顺,也能在感受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自主中求个性,在合作中求共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这样,阅读课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如在学习了赵小艺的二张画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4、5、8三小节,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描写赵小艺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从眨眨眼睛,想一想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动了脑筋的,他是先想了才画的。从他说的我能中,可以看出赵小艺是很自信等。在对第九小节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小节,并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读,对于好像都动了,还有一张张画更美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我们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在划画风的句子后,让同桌相互交流、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答案。保证划句子的正确。在分角色的朗读中让前后的四个同学进行自主分配角色读一读2-8小节。又如在说画风的这个环节中,我先安排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再让二个学生来说。在写字环节中,也先让学生说一说写字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更多的体现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同学间的合作,共同探究,一起提高的学习方式。 四、让课堂更符合低段的语文教学。 1、重视生字的巩固与写字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识字与写字习惯。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一开始是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巩固,我采用了一方面是读生字卡片,另一方面是把生字放到相应的语境中让学生来进行认读。以及写字时的认读,都为了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也把无意识识字放入了教学中,在进行分角色读时,在小朋友的头饰上,我特意加上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来复现生字,本课里的生字就是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在对写字的指导上。我先是让学生读一读所要写的生字,一是再回想一下,同时也是照顾到一些困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试想一下你在写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要注意的,然后提醒全班的同学。再则是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有针对的进行写字指导。二年级的生字较多,不可能做到都写,我也不是自己来确定一个,而是让学生看一下,以他们的眼光与认知来确定难写的字,体现了写字教学的指导以学生为本的特点。 2、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根据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与学生年龄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在教学中我没计了让学生按照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进行仿说练习。又如对呼呼地转动,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了理解。 3、重视说与写的训练。课文中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画出了风。其实学生读了课文以后早已跃跃欲试。文中的学习小伙伴提出了你想怎么画风。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于是在这里我安排了说话训练,先让学生同桌互说我想怎么画风,然后再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先给了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再请好的同学为大家作好示范。接下来,我安排了让学生把想的内容写下来。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熟练,语句不那么生动,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条理化,同时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话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堂课中,我教学的落实上可能还与设想存在着一些差距。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画风》说课 篇9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教研中心,感谢姜主任给我这样一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画风》。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动手和动脑、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展开的。《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如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本节课也就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识字和朗读。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情 突出重点 顺学而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识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当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陈、赵”等孩子在课前,可能已经认识。在设计中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给按照给生字加拼音、去拼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本课在初读完课文以后,顺学而导,引出带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然后由这句话引出三个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单字来进行反复认读。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生活中识字与课堂复现相结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想想,看哪些生字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就不用老师再多讲。在本课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识字的环节,即: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当中或者你周围的人当中有没有见过?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都争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这样的识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识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学情,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识字。 到了二年级下册以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一堂课上要识的字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难。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最多的是24画家和牧童一课要识17个生字,一堂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认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把要识的字分作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认识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这一环节,一部分放到了具体的语句当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4.识写结合,以写促读。 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识字易,教写字难。难就难在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本课中,我指导书写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忽”和“显”,让学生先认后写,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难写的“忽”,放手让学生学写“显”,这样由扶到放,识写结合,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教给方法 自主阅读 有效训练 在“践行小学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思考”的讲座中,姜主任指出“导学议练”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 以激励为主” 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那在本节课上如何更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呢?我就反复读教材,查找资料,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课文中分别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他们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了风,有的是画的飘动的旗子,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树等等,但是在句式表达上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赵小艺为切入点,重点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在这里我分了几个层次: ①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整段话读通顺。 ②是找出表现风的词语,就是“飘”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飘字的右边就是一个风,然后读出风。 ③是体会赵小艺当时画风的心情来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赵小艺画的风,读好表现风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两个小伙伴画的风。随后再通过同桌互读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逐步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通过这样有效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评议结合 发挥想象 拓展说话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在本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处说话练习。第一次在学赵小艺画的风的时候,让学生练习说:风来了,——飘起来了。第二处是指导读画风的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赵小艺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赵小艺——地说;第三处在分角色读完全文以后,让学生拓展说话:你想怎样画风。在练习前,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有风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生生互动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样画风,最后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通过这样三处说话的训练,也促进了“导学议练”模式中“练”的环节的扎实有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导学议练”磨课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讨,同一节课反复试教,研讨、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体会到“导学议练”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课中融合得还不是很彻底,也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画风》说课 篇10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新选入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很有趣的儿童故事。是一篇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发展,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会认生字,会写生字,会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 引申到课外,让学生用画来表述生字是难点。 四、教材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因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我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悟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的策略及运用的分析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图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更动态化,形象化,更好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 (1)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生动的情景导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引入新课,我采用谜语导入。然后问:谁会唱与风有关的歌?谁会背与风有关的诗?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的声音)通过生动的情景设计,唱、背、听,多角度的感受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相机提出 :风还能画出来吗?很自然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画风。(画风) (2)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是一大重点,必须做好识字、写字这一工作,为以后的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本课认读的7个生字多是姓名用字,写的12个字也有规律的特点,识字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孩子的图片及名字,(课件)让学生喊他们的名字,再开火车读字卡,(宋、涛、陈、丹、赵、艺、显),并口头组词,找朋友,设计不同的识字环节,生动地让学生对认的字进行了很好的掌握。对写的字,抓住有特点的 艺、丝两个字进行重点教学,老师认真示范书写。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掌握四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已经进入二年级的下期,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自主地对剩下的7个生字进行学习,掌握写字的要领。教师及时得给予反馈、评价。 (3)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画字。小画展 请把你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利用动口说,动手画的环节,在说中训练语言,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总结以上设计,我注意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图文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在一、二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识字。如果仅靠死记而没有好的方法,那么对学生来说,识记生字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以上教学片断,教师挖掘了该篇课文中生字的整体特点,把学生引向生活,让学生先在班里小朋友的名字中找生字,再到其他名字中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就识记了生字。由此,我感受到识字教学只要善于思考,乐于发现,会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为乐趣无限的教学氛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真正达到愉快教学的境地。 《画风》说课 篇1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画风筝》,选自黑龙江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是教材第二课时关于画图的喷枪工具的讲解,并且贯穿以后整个画图教学,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地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这样设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l)学会喷枪工具的使用; (2)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雪的形成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感受对利用喷枪工具绘图的操作过程,掌握使用喷枪绘画的基本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掌握用喷枪工具进行涂色的方法。 课堂上恰当的教学和学法的运用,能够使教学重点分步递进,教学难点逐步化解,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区、快乐教学法,并且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学中悟、操作中探究”几个环节走进课堂,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而言,玩是孩子们的爱好,通过创设情景,布置丰富的任务,让孩子感到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枯燥,让他们沉浸在快乐的愉快的玩中,更有益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在玩中启发学生思考,启发他们进行问题的解决,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实践领悟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在学习的探究中进行创新。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新课的导入,这样很容易唤起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获得知识,求得快乐。为此,在新课开始创设了这样一个趣味情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找颜色,学会了使用取色工具,这节课我们学习喷枪工具,看看它什么本领? 2、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幅画,请你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呢?(出示) 3、学生回答。 4、师:嗯,第二幅画里的白云和绿草是用喷枪画的,有了喷枪工具,画面就变得更美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画风筝》里的喷枪工具。 二、 任务驱动,学习新课: (一) 任务驱动,学习喷枪工具的使用: 1、出示一幅图。师:春天来了,同学们又可以放风筝了。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一直喜欢这项游戏。现在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放风筝吧!大家看这幅春天的图片,现在我们来画一画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绿草好不好? 2、师:我们来添画上去,好吗? 3、师示范,用喷枪添上白云和绿草。 4、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画呢?好,现在谁能来为大家画一画。 5、学生操作。 6、师点评。我发现,大家都学会用喷枪工具,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使用喷枪工具的小窍门呢? 7、学生操作讲解 8、师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在激发出他们的“认知冲突”后, 才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这要比单纯的讲解深刻,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地进行动手实践并在操作中探究学习,实现了新旧知识的重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在此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神奇与快乐的引导下走进信息技术课堂,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动参与者。 (二)赏练结合,综合创作。 1、师:有了这么多作画的武器呀,老师相信,我们小画家们的画图本领一定更高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 2、师:冬天气温很低,地面温度低于零度,高空云层温度就更低了。云的水汽直接凝成小冰晶、小雪花。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气流就托不住了,就从云层里掉在地面上来。这就是下雪了,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画幅雪景图吧。 3、师:现在,要把你心中的雪景画出来吧,怎么来打扮?用哪些颜色来打扮是最适合、最美的?请大相互交流。 4、师:谁先来说说? 5、学生练习。 在学生的练习中,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作品,对于其中的一些共性或是突出的问题,一般我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他们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间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高些。而且在此环节的设计中,我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实践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操作中突破难点。 三、评价作品,总结延伸。 1、师:好,我看大家都设计得差不多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暂时停一下,好吗? 2、自评。展示2-3幅学生作品,请你介绍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设计的想法。 3、互评,师: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呢? 通过这样的作品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本课知识点,并通过多维度的作品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在作品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针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风格和不同的设计思路要给以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喷枪工具的使用,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的本领,老师很高兴,老师最高兴的是同学们会自己学习了,还当了一回小画家,画出心中的美景,希望同学们继续好好学习,用学到的本领美化周围环境、美化生活。 《画风》说课 篇1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目是《画风》,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本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所以在教学时要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根据这篇课文内容特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时,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六、说教学流程: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首先,教师出示带有房子、太阳、大树的图画,引起学生兴趣; 接着,课件出示谜语:“动手摸不到,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她点头,小树见她招手。”这是什么?导入新课;这时同学们轻松猜出谜底是:风; 教师接着说: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你知道风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可采用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读、齐读的方法认识生字。)最后让学生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这样的设计: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然后,出示问题“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让学生带问题默读的课文,并在文中画出相应句子,再指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再让学生说说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然后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朗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读出高兴和自信的语气;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带着自豪、兴奋的心情朗读课文;而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时,应指导学生读出宋涛化难为易的心情。) 最后,课件出示句子(开火车读、分组读,比赛读,生齐读)。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课文有代表性的生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师范写,学生跟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最后评议。 【设计意图: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现自我,感受识字的乐趣。】 (六)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我在教学时是从改、想、画、议、说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指名帮老师把风画进这幅画里;并说明理由;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别的画风的方法;然后,配乐学生画画,学生互评。最后,课件出示,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从学生需求出发,多样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的作业,使学生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发挥】 【板书设计】 旗子 飘 画 风车 转 爱观察 风 小树 弯 爱动脑 雨丝 斜 [本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