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练习1》教学设计 |
范文 | 《练习1》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纠正部分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主干)。 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第7题 教学难点 :第5题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目标。 二、练习第1题。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三、练习第2题。 1、查字典,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四、练习第3题。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五、练习第4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六、练习第5题。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 :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练习1》教学设计 篇2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会用音序查字法;能熟练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赶紧”“称赞”的近义词;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背诵两句格言,并知道他们的意思。 4、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遥遥领先”和“品学兼优”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 3、同桌交流、集体核对。 二、第二题(略) 三、第三题 1、理解“同意”的意思就是赞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2、看看“要求、学校、看法、主张”四个词语是不是都是表示意见、看法的,从而排除“学校”一词。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题目。 四、第四题 1、尝试练习。用自己认为意思相同的词,代替句中带点的词。 2、读一读句子。看意思是否有所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二、第六题 1、分析两句格言的异同。 2、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前部分:生活常识打比方。后部分:要说明的道理。 3、说说两句格言的意思,读读,背背。 三、第七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独立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习题。 《练习1》教学设计 篇3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一、习题1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先让学生给多音字独立组词,然后全班交流。 说说词语的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过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体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声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习题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题后尝试练习。 再指名回答,交流、评析,然后做在课本上。 三、习题3 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查字典,联系课文独立练习,指名逐题回答,讨论(答案见《教参》P27) 四、习题4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尝试练习,讨论交流,说说填上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五、习题5 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轻声读,思考:逐题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样改正。(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第二课时 一、习题6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指名读,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更正。 二、习题7 默读短文,简要复述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 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干扰:扰乱。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3.各自准备简要复述。 4.小组内轮流复述。 5.全班交流复述。 三、作业 : 完成《练习本》 《练习1》教学设计 篇4一、设计理念 这是一项富有趣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练习。本教学设计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字词句、运用字词句的效果,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让学生咨询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戏剧脸谱方面的知识;搜集有关人物的故事。 三、教学流程 1、认一认,连一连。 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设计一段精彩的导语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尔后,出示“关羽”、“包公”、“孙悟空”、“秦桧”这些人物的名字让学生认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为了提高识字的效果,可以把其中的一些生字,单独出示让学生认读;这些字词只要认识即可,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学习了字词以后,再出示课本中的5幅戏剧脸谱,让学生结合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资料来认一认,连一连。之后,交流连线的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简要地说说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学习字词是重点。 2、说一说,写一写。 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它的脸谱的颜色和造型是很有讲究的,不同颜色的脸谱就代表着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为了加深学生对戏剧脸谱的认识与了解,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来说说这些脸谱的颜色与所代表的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一写,完成第二项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把引导学生在整合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的交流作为重点。 3、议一议,讲一讲。 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目标。为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围绕“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的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讲讲人物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讲演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讲得最精彩。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议和讲的多边活动中,接受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 四、设计意图 1、目标的综合性。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使这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内容的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教学理念,整合课外学习资源,丰富课内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 3、形式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认、连、说、写、议、讲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过程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每一个教学程序都能够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亲历语文实践的过程,使他们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练习1》教学设计 篇5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设计 1、第一题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 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 (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 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 (1)阅读全文思考蚂蚁是怎么掉进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鹊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得救的? (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 《练习1》教学设计 篇6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能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4、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有关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5、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 教学过程 : 一、第1题。 1、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2、写词语,注意“藏、凳”不要写错。 二、第2题。 1、说说课文里学过的有关词语,再口头组词。 2、选择3个写下来,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第3题。 1、理解例句的意思。 2、说说,并写下来。 四、第4题。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写下来,反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2、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有关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 一、第5题。 学生独立参照例句改写句子,然后相互检查,引导生自己订正。 二、第6题。 告诉学生这几句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很有意思。读读背背。 三、第7题。 明确题意后,读读练习题中的5个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思考5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练习1》教学设计 篇7教学要求: 1、 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 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 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 一、 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3、 对,所以这些字都是古代人写的象形字。 4、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5、 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6、 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 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不光要画得好,还要说得好。学生在下面说,其余三人出谋划策。 8、 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 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 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 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是呀,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2、 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3、 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4、 齐读成语。 5、 (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6、 读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7、 生互相交流。 8、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第一课时作业 设计 一、 写出反义词。 早——里——出——落——深—— 粗——人无虑,必有忧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 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日。像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并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3、生按问题一个一个地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最好的组合。 《练习1》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语文与生活 ①体会《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段的精妙之处,领悟同是写“笑”表达的方式却不同。 ②积累、运用关于笑的词语。 2、诵读与积累 熟读并背诵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3、写好钢笔字 描红《读书要有选择》,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口语交际 漫话三国英雄。 5、写好毛笔字 学写毛笔字“画”“闹”。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段的精妙之处,领悟同是写“笑”表达的方式却不同。 2、积累、运用关于笑的词语。 3、熟读并背诵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体会《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段的精妙之处,领悟同是写“笑”表达的方式却不同。 教学难点:积累、运用关于笑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1、 自由读,想想这段关于笑得描写出自哪里?作者是谁?你了解他的什么? 2、 题目中说这段描写十分精彩,你们知道精彩在哪里吗?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3、完成练习,集体交流。 二、学习“诵读与积累” 1、 学生自由读。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4、你最喜欢哪个词?读给大家听。 5、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6、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毛笔字。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写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写好钢笔字 1、观察字帖 2、交流观察所得 3、教师补充:诗歌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评比书写情况 三、写好毛笔字 1、复习毛笔字书写要点 2、读帖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3、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评讲书写作业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 教学要求:学会在表演时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启发谈话:《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智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巨滑的曹操……同学们可以就自己熟悉的人物来说说。(板书:漫话三国英雄) 2、指名读题 二、指导 1、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最熟知的“三国”人物 2、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生阅读第二部分《三顾茅庐》的一段对话 4、学生分角色自由练说 5、推荐代表上讲台分角色表演,师生评议(重点看角色的性格特点有没有把握) 三、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评议小结 《练习1》教学设计 篇9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 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 读句子,理解语意。 (3) 选词填空。 (4) 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 :《作业 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 :《作业 本》第5题。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0之一 作者: 百元老人 教学目标 : 1、--认识大写字母,学会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图意拼出音节,写出词语;会区别“向”“想”“像”3个音近字。 2、--会把“谁怎么样”句式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 4、--初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大写字母,学会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2、--能借助图意拼出音节,写出词语。 3、--会区别“向”“想”“像”3个音近字。 教学过程 : 一、--第1题。 1、--出示大写、小写字母对照表,学习字母表的读法。 2、--让学生借助小写字母记住大写字母大书写。 3、--将字母字形相同的、相近的、有明显区别的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4、--背诵字母表。 二、--第2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画。 2、--读拼音,注意读好轻声。 3、--在括号里,按音节填写词语。 4、--校对。 三、--第三题。 1、--结合看图进行辨析。启发学生;小明家里挂着什么?当学生回答“雷锋叔叔的像”后,教师板书“像”。接着问:小明看着雷锋叔叔的像想些什么?教师板书“想”。当学生回答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时,教师板书“向”。 2、--指名读短文,要求学生一并读出要填写的字。 3、--书面填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会把“谁怎么样”句式的句子补充完整。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 3、初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 一、--第4题。把句子补充完整。 1、--让学生读题目中不完整的句子,提问:每个句子中要补充哪一部分?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谁怎么样”的句子,缺少了“谁”。 2、--口头补充,答案不要求统一,但要符合实际。 3、--选择一个写下来。 二、--学习第5题。 1、--整体看四幅图,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一幅一幅地看图,说图意。 3、--围绕“一杯开水”这一中心,连贯地说一段话。 三、--第6题。 夸夸班上关心别人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关心别人的。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并能查字典,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能过运用这种方法,预习课文,弄懂不理解的字与词。 2、诵读与积累:熟读并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3、写好钢笔字:描红《学会合作》,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旨在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并能勇敢流畅的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5、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医”“匪”,注意字。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 投影或小黑板。 课前先学: 预习习题,并能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二年级就学会了查字典,向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对于科闻的一些词语我们甚至可以不查字典,直接联系课文内容就可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更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语文与生活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为“鉴往知来”中的“鉴”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引导学生通读这段文字,整体感知着段文字的意思。 ②品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同桌互相讨论,师引导学生理解。 ③引导学生细读课本中“鉴”的解释,联系上面句子的内容理解“鉴”的意思,选择自己所要选的义项,再细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这句话加以品味。 ④交流:指生说出选择,并说明选择该义项的理由。 ⑤师总结,生再读句子理解。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弄懂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款款、徐、拂、隅、鲜。 ①要求学生先默读这几句话,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标出音节,再读一读加以理解。 ②讨论对这句话,这几个字词的理解,并能结合字典中对这个字的多种解释,联系上下文加以选择。 ③交流:师引导学生先读句子,再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④师及时予以补充。 ⑤生齐读句子,进行巩固性理解。 3、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①初读《天游峰的扫路人》,快速地进行字词的质疑。 ②引导学生用上面以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师总结。 三、诵读与欣赏 1、自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并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 2、检查朗读情况,指生读,即时正音。 3、生再读文章,进行讨论文章的意思。 4、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对文章中一些句子的理解,师可适当予以补充,并再次朗读文章。 5、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快速记忆。 6、指导背诵全文,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记忆法。 四、总结 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饿,要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仅通过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经常运用它。 五、布置作业 返老还童(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 “熟”字的意思有(1)果实等完全长成(2)熟练(3)程度深。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意思组词并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前一节课的作业 返老还童(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 “熟”字的意思有(1)果实等完全长成(2)熟练(3)程度深。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意思组词并造句。 2、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学会合作》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4)以“满”,“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 (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三、写好毛笔字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医”“匪”。 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书写作业。 5、学生再次练写。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并布置口语交际的预习。 表扬写的好的同学,鼓励一些写得不够好的同学。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正因为有了奇思妙想,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同学们,面对未来,你们一定有过许多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愿意把你们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指导: 1、教师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步骤: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分组,在小组里讲自己的奇思妙想。 3、每组派代表上台讲。 4、全班同学评议:谁想得奇妙,讲得精彩。 三、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奇思妙想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课后给同学、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奇思妙想。 3、并发出号召,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通过努力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教学后记: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2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 指名读题。 2.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 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 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 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 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积累成语。 2. 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 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 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认读三个生字。 3. 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 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 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 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 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 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 请代表上台表演。 4. 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 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3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句子;能在指定的句子中,正确辨别选用音近字或形近字;能把同类词语进行逻辑归类。 2、能给句子加上顿号、逗号和句号。 3、能照样子把前果后因的句子改为前因后果的句子。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二、课时安排: 第1课时:完成第1~4题。 第2课时:完成第5~6题。 三、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1、拼读音节,写出相应句子。 (1)拼读音节,及时纠正。 (2)填写句子。 2、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填写形近或音近的字。 (1)读懂句子选字填空。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字。 3、同类词归类。 (1)学习例句。 (2)根据例句中事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 4、运用标点。 (1)复习顿号的用法。 (2)独立完成作业 。 第2课时 1、改写句子。 (1)分析例句。 前果后因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原因。 前因后果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结果。但要在中间加上“所以”。 (2)独立完成。 2、阅读短文。 (1)说说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2)独立阅读,完成作业 。 (3)检查,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4一、教学目标: 1、能填字组成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2、能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给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3、能按课文填空,回答与短文有关的问题,能说段意。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1题 1、读题,明确目标。 2、独立练习——反馈订正。 3、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第2题 1、自由读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抄写句子。 三、学习第3题 1、说说我们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引出在不同的场合,人有不同的身份。如在学校,“我”是学生。 2、出示小黑板。在其他场合,我们又是什么身份呢?(独立思考填写,交流,修改。) 3、小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要遵守公德,做文明的小公民。 四、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读一读,比较异同。 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反问句有问号,但不表示疑问,而语势更强烈些,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2、出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朗读体会。 3、完成第(2)题,交流,朗读。 4、补充练习。 (1)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枣子熟了,难道会往天上飞吗?) (2)将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要重要。) (3)自己写一组意思相同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五、学习第5题 1、出示四个关联词,说说表示的意思。 2、出示句子 独立选词填空——同桌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3、补充练习 (1)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但……而且…… ( )是掉在地上的红枣,革命战士( )不能吃。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 )没有要求我赔钱,( )还向我表示感谢。 ( )达丽玛上课走了神,( )乌汉娜老师让她留下来补课。 ( )处处维护人民利益的军队,(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2)用以上关联词各造一句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6题 1、学生自由熟读《登山》第15自然段。 2、尽量不看书,完成填空。 3、同桌互查,反馈订正。 4、朗读、比较、体会用上这些词语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7题 1、阅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李旋帮助钟奶奶做了哪些事?同学们为什么称李旋是钟奶奶的“活拐杖”?(边读边做读书记号:划句,编号等。) 3、讨论交流思考题。 4、默读第2段,说说段意。 (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5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学习写毛笔字。 4、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指导评说喜欢影视栏目的原因及印象深刻的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先学: 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 教学第一部分。 创设情景: (1)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2)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二、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1)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2)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教学第三部分。 学生诵读大风歌。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2)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 四、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2)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 欣赏 (1)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2)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 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a、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 b、为什么喜欢? c、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指导 (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 练习5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原因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6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将6个多音字按不同读音组成12个词语;能正确填字,把词语补充完整;能正确地辨别4个多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并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通过四项训练,培养学生辨析、运用文字的能力。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3、能独立阅读一篇短文,按要求简要复述短文《一封信》的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进行句子训练,改正句意前后矛盾的病句;独立阅读短文,简要复述短文内容。 教学难点 :独立地、简要地复述短文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给6个多音字组词。 1、指名读题,明确练习目标:按6个多音字各自的两个不同读音,各组两个词语。 2、指名学生读准6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教师指出一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意味着它可以组成不同意思的词语。那么你们想想看“喝”的两个读音“he”和“he”,各自可以组成哪一个词语?“喝”(he)是把东西咽下去的意思,喝水、喝茶、喝酒……“喝”(he)是大声叫喊的意思,如喝彩、大喝一声……(教师把这些词语分两行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读一读。) 3、学生独立组词后全班交流,订正。(在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词的意思,出示正确答案后还得读一读。)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填上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2、完成作业 :学生先轻声读一读,再书面完成作业 。 3、反馈交流,纠正错误,正确答案通过投影显示。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指名读题,搞清题意。说说“信、计、道、喝”四个多义词在不同句子(环境)中的不同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说“信”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一封信的“信”是“书信”的意思;失信的的“信”是“信用”的意思。 3、按照上述方法,让学生先自己说说,同桌议议,再大组讨论,搞清意思。要指点学生“读清楚句意,正确理解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纠正同学的错误;要给说错的学生以机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不计其数的“计”是“计算”的意思。 用计的“计”是“计策或计谋”。 怒喝道的“道”是“说”的意思。 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的“道”是“以为或认为”的意思。 大喝一声的“喝”是“大声叫喊”的意思。 八戒捧起酒壶大喝起来的“喝”是“把液体咽下去”的意思。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指名读题,明白要求:把三对关联词经辨析、选择,正确填入括号。 2、学生轻声读句子,体会句意,选词填空,完成书面作业 。 3、根据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正确答案,要求学生说说道理,从实际运用中懂得三对关联词分别表明了选择关系、递进关系和条件关系。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句意,从而了解《西游记》、《三国演义》确是两部闻名中外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 (1)不是……而是…… (2)不但……而且…… (3)不管……总是…… 五、指导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改正前后意思矛盾的四个病句。 2、读句子,试改第(1)句,主学生发言指出“病根”:“基本上”和“全部”意思矛盾;应删去其中一词。 3、按上述方法,先划出句子前后意思矛盾的词语,然后独立地完成书面作业 。 4、反馈,纠错,求得正确答案。学生发言时要说明改的理由,如何改,改的结果。 5、齐读修改正确的句子。 六、指导完成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给下面一段话点标点符号。 2、点标点符号必须明确六种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让学生想想说说“顿号、逗号、冒号、引号、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各人自由轻声读句子,想想该如何点标点符号,然后完成书面作业 。 4、反馈,交流,纠正错误。 5、齐读这一段话。 第2课时 一、回顾单元“学习提示”,读提示,并说说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一练习题,就是要按照提示所指点的方法进行复述。 二、让学生独立阅读短文《一封回信》,自己按要求拟复述提纲,拟时允许前后、左右同学“交头接耳”。教师可对有困难的同学作指点。 三、交流复述提纲。可以选择优秀的以及带有典型性问题的提纲交流,让学生相互帮助,确定相对的最佳复述提纲,在投影上显示。 1、第一种提纲: (1)蝙蝠在冬天怎么会出来飞行? (2)写信去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叔叔阿姨。 (3)中科院来信。 (4)蝙蝠冬天出来飞行有两个原因。 (5)中科院叔叔阿姨赞扬“我”认真观察、细心思考。 2、第二种提纲: (1)“我”写信问中科院的叔叔阿姨,为什么冬天蝙蝠会出来飞行? (2)叔叔阿姨回信告诉“我”,蝙蝠冬天出来飞行有两个原因,还赞扬“我”。 (3)回信中的话令“我”难忘。 四、自己试着按提纲复述短文内容。同桌或左右可以相互说说,评评。 五、指名复述,进行评议。 六、选择两位学生上台复述。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