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练习5》教学设计
范文

《练习5》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练习5》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会用音序查字法;能熟练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赶紧”“称赞”的近义词;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背诵两句格言,并知道他们的意思。

  4、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遥遥领先”和“品学兼优”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

  3、同桌交流、集体核对。

  二、第二题(略)

  三、第三题

  1、理解“同意”的意思就是赞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2、看看“要求、学校、看法、主张”四个词语是不是都是表示意见、看法的,从而排除“学校”一词。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题目。

  四、第四题

  1、尝试练习。用自己认为意思相同的词,代替句中带点的词。

  2、读一读句子。看意思是否有所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二、第六题

  1、分析两句格言的异同。

  2、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前部分:生活常识打比方。后部分:要说明的道理。

  3、说说两句格言的意思,读读,背背。

  三、第七题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独立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习题。

《练习5》教学设计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并加以改正。

  3、读句子,画出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4、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示儿》这首诗。

  7、说话:学会解释。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和标点的位置。

  (3)这些字你认为有哪些在书写时应引起注意?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生”、“之”两个字。“生”字笔顺在这里变成了:,卜个牛生。

  3.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

  (先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行的两个词语,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并用笔把用错的字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把“安”错用成“按”,把“垦”错用成“恳”的?

  (引导学生从音、形、义这三个角度来思考,分析错因,提高辨析能力)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找出第二行的词语中用错的字,并进行正误比较,分析病因。

  3.练习。

  (1)让学生把每个词语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填写在括号里。

  (2)填好之后,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用错的原因。

  4.反馈。

  (1)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每人一行),看他们能否正确地修改出用错的字。

  (2)同桌互相校对。

  (3)指出全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并适当地增加一些改错字训练。

  参考答案:

  笆装机器(安) 开垦荒地(垦)

  刻服困难(克) 欣尝音乐(赏)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本题的要求。

  (一是读句子,弄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二是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选择一个符合句子要求的词,然后画去那个不恰当的词)

  2.指导。

  (1)出示第一句话。

  ①“夸奖”是什么意思?(称赞) ‘‘炫耀’’是什么意思?(夸耀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

  ②“夸奖”与“炫耀”有什么区别?

  ③请把这两个词分别放到句子中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看哪个词比较符合句子的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练习第二、三句话。

  3.练习。

  (1)让学生把每句话中括号里的不恰当的词画去。

  (2)仔细读句子,体会选择的词是否符合句子的要求。

  4.反馈。

  (1)指名逐句回答。

  (2)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3)齐读,完成练习后的三句话。

  参考答案:

  (1)孔雀展开大尾巴,(夸奖炫耀)自己的美丽。

  (2)妈妈对我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无微不至)。

  (3)我一定牢牢地记住老师的谆谆(教导教训)。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出示第(1)小题。

  ①请学生自由读句子,仔细地体会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

  ②想一想,这两个分句之间可以用什么关联词语来连接。

  (这两个分句之间既可以用“无论……都……”又可以用“不管……总……”来连接)

  ③让学生把关联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仔细地读一读,揣摩体会所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2)小题。

  3.练习。

  (1)让学生根据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好后认真地读一读句子,仔细体会所填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4.反馈。

  (1)同桌互相检查填写情况。

  (2)指名逐句回答。

  (3)齐读这两句话。

  (4)指出全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适当增加一些矫正性训练。

  参考答案:

  (1)“无论……都……”或“不管……总……”

  (2) 尽管……还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赴汤蹈火:汤,开水。蹈,踩。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叱咤风云:叱咤,怒喝。一声怒喝就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卓尔不群:卓尔,超出——般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

  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告诉学生,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

  (2) 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4)让学生试说诗的大意。

  (5)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6)指导学生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死去/元知/万事窒,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具体训练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是忍气吞声,还是适当地做些解释呢?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会做解释。

  (2)让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弄清楚做解释要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

  (3)让学生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意选择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的一些问题:

  ①向谁解释?

  ②解释什么?

  ③怎样解释?

  3.练习。

  (1)让学生组织好语言,低声试说。

  (2)让学生同桌互相练说,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指名当众演练。

  (2)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议:

  ①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否得体;②说话是否通顺连贯;③声音是否响亮,速度是否适当)

  (3)让学生根据评议的情况修正完善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

  二、教学第八题(略)

《练习5》教学设计 篇3

  之一

  作者: 百元老人

  教学目标 :

  1、--认识大写字母,学会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图意拼出音节,写出词语;会区别“向”“想”“像”3个音近字。

  2、--会把“谁怎么样”句式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

  4、--初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大写字母,学会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2、--能借助图意拼出音节,写出词语。

  3、--会区别“向”“想”“像”3个音近字。

  教学过程 :

  一、--第1题。

  1、--出示大写、小写字母对照表,学习字母表的读法。

  2、--让学生借助小写字母记住大写字母大书写。

  3、--将字母字形相同的、相近的、有明显区别的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4、--背诵字母表。

  二、--第2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画。

  2、--读拼音,注意读好轻声。

  3、--在括号里,按音节填写词语。

  4、--校对。

  三、--第三题。

  1、--结合看图进行辨析。启发学生;小明家里挂着什么?当学生回答“雷锋叔叔的像”后,教师板书“像”。接着问:小明看着雷锋叔叔的像想些什么?教师板书“想”。当学生回答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时,教师板书“向”。

  2、--指名读短文,要求学生一并读出要填写的字。

  3、--书面填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会把“谁怎么样”句式的句子补充完整。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

  3、初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

  一、--第4题。把句子补充完整。

  1、--让学生读题目中不完整的句子,提问:每个句子中要补充哪一部分?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谁怎么样”的句子,缺少了“谁”。

  2、--口头补充,答案不要求统一,但要符合实际。

  3、--选择一个写下来。

  二、--学习第5题。

  1、--整体看四幅图,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一幅一幅地看图,说图意。

  3、--围绕“一杯开水”这一中心,连贯地说一段话。

  三、--第6题。

  夸夸班上关心别人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关心别人的。

《练习5》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 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认清笔顺,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1) 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 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 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 同桌交流说笔顺。

  3. 指导。

  (1) 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

  (3) 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 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 教师小结。

  4. 练习。

  (1) 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 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 教学“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1) 练读题目。

  (2) 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 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 认读生字。

  (2) 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 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 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 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 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 学生仿影体会。

  4. 指导临写。

  (1) 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 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 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 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 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 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 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 反馈。

  二、 学第二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 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 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 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 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 反馈。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 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 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 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 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 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 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 教师小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 反馈。

  (1)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 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 教师小结。

  7. 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三、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 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 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 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 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 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四、练习

  1. 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练习1》教学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的练习,安排了学用字词句这一环节,这道综合题包括三项内容:认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这是一道字、词、句及标点兼有,读、写、做合一的综合题。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练习读准拼音、练习大声规范说话。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机会来复习巩固拼音。制作课程表时,我先让学生复习自己每天上的课,了解课程表的作用, 然后循序渐进,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并说出今天上的课,接着让学生上黑板上填写,学生会填了,然后再请学生写出其他几天的课程,最后又让学生把课程表画一画,并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引导学生尽可能的把表格画清楚,字写工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最后一题,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在教学时,我充分借助板书,让学生从自己家的住址、家人、父母工作、对家的感情。几方面让学生反复练说,学生说得都比较理想,但一写,就错误百出,不是少加标点,就是表达意思不清楚,写话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练习5》教学设计 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6道题。1、2题是词语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把成语补充完整,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积累成语;给两个表示色彩的词后面上三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组成词组,从增加词语的积累。3、4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填表格把感叹句的意思补充得具体明白;在理解前后分名意义联系的基础上,选取有关关联词填空,画龙点睛确地表情达意。第5、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按日出的过程给文分层,列背诵提纲,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按提纲背诵,给短文分段、写段意,概括全文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会把指定的成语补充完整,并理解它的意思;会给“金灿灿”一表地色彩的词后面填上合适的词组成词语。

  2. 能把感叹句意思补充具体明白,能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3. 能给短文列出提纲,在熟读短文以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4. 能给短文划分段意,写出段落大意,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给短文列提纲,在熟读短文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教学难点: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四、 教学准备

  小卡片、成语词组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答题步骤):①填上合适的字,把成语补充完整;②解所填字的意思③说说整句成语的意思。

  (2) 完成作业。这些成语来自课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难点在于解释点字及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库。

  (3) 交流。帮助作业中有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重点是所填字的意思,出示答案。澜:大波浪鸟语:鸟的叫声乐:愉快危:高千:形容数量多。

  2. 指导练习第2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已知条件是表示色彩的词;要填的词是表示事的名称的词语(什么)。

  (2) 完成作业。先让学生想想哪些事物是金灿灿的,红彤彤然后做书面作业。

  (3) 交流。小黑板出示答案:

  金灿灿的谷子红彤彤 晚霞

  桔子    太阳

  油菜花   炉火

  3、 指导练习第3题。

  (1) 说说要求。这道题是要把句子写得具体。明确要求后,可让学生读读《桂林山水》一文,想想如何写得具体的方法。(有的补充“程度”有的补充打个比方)

  (2) 独立作业,纠正

  4、 指导练习第4题。

  (1) 读题、审题。明确完成作业的关键前后两个分句意义上的关系,然后选用相应的关联词语填入空格。

  (2) 尝试练习(1)题,读题后辨明前后句意义上的关系:漓江的水很静“因为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果,应选“因为”“所以”。

  (3) 完成作业,交流出示答题:(1)(因为)(所以)(2)(不是)(而是)(3)(虽然)(但是)(4)(一)(就)(5)(不但)(而且)(6)(只有)(才)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6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5题。

  (1) 读《日出》看看有几句话。

  (2) 想一想这四句话分几层意思。

  (三层:第1句/第2句、3句/第4句)

  (3) 讨论:为三层意思列提纲。(提出一个问题,帮助思考:太阳么样了?)

  ① 太阳露出小半边脸。

  ② 太阳使劲向上升,跳出海面。

  ③ 太阳放出夺目的光彩。

  (4) 进行背诵:学生试背。

  2、 指导练习

  (1) 细细地自由读课文。同桌间可以轻声议论。然后完成作业第1题。教师指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是:①b ②a ③a

  (2) 再读课文,完成练习(2)。教师巡视时,重点指导第三段大意的语言组织。有一次富尔去做什么?发生了什么情况?受到了什么诏发?

  第2题答案:

  第一段落(第1自然段):富尔顿是美国工程师、发明家。

  第二段落(第2自然段):富尔顿小时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第三段落(第3、4自然段)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小船遇到大风,他从实践中领悟到要学好科学知识。

  第四段(第5自然段):富乐尔顿奋发读书,后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厂。

  第3题答案: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他小时候爱画画,不爱读书。一次去钓鱼,小船遇上大风,从实践中领司到要学好科学知识,从此奋发读书,后来发现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

  (3)三读课文,把各段大意归并起来,完成练习(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把各段大意归并成主要内容时,既要做到表达的完整,又要注意文字的简练。如段意中每段都要提富尔顿这个名字,在连接主要内容时只要提一个,有时可用代词“他”替代,有时可省略。

  (4)交流反馈,纠正错误。

《练习5》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5、写好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出处在哪,同学们一定会很关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些常使用的语言的出处是哪里。

  (2)学生读第一部分。(重点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教师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5)师生共同给出答案。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读题,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

  (2)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4)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5)师生共同评议。

  (6)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回忆:老师说过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生评议。

  (4)拓展。(要求学生在积累名言时注意对意思的理解,并争取知道其出处;多积累,多运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和出处。

  (4)同学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孔子说的,大都出自《论语》)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教学后记: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名读题,进一不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孔子游春》。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繁简相差教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普照、泗水、翩翩”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训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字注意做到一气呵成。

  3、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赶题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得紧凑一些。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练习5》教学设计 篇7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本单元词语,能读拼写汉字,解释带点字在词中的意思

  2、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音字定音,给多义字定意

  3、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教学过程 :

  一、 读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1、 指导书写

  春意盎然 跋山涉水 震耳欲聋 心急如焚

  奋不顾身 身患绝症 迫不及待 赞叹不已

  2、 说说词义

  3、 齐读

  二、 多音字,据词定音

  假jiaˇ(假货) 干gan (饼干)

  jia (假期) gan (干活)凡表事物的主体,能干或做的意思

  调tiao (调皮) 散san (散会)表动作

  diao (调查)表调动分派音调等意 san (松散)表名物状

  三、 一词多意

  1、 出示多意词概念:一词或一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2、 指名读“身”的五种解释,根据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四、 比较句子异同,能按样子写句子

  1、 出示例句,指名读思考:两句话有何不同

  用比喻句更形象、具体、生动

  2、 指导朗读:用上比喻可适当地读快一点、重一些

  3、 尝试练习第一句,独立完成2、3句

  五、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1—4题

  课后小结:习作中的一字多意是比较简单的,可多几个字的练习,提高据词定义的能力;比喻句要写得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在一段话中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能修改病句

  2、复习巩固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 在一段话中,能正确使用关联词

  1、 关联词的意义及常见的类型

  表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表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表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表条件关系:只要……就……如果……就……

  只有……才……无论……都……

  2、 自由读这段话,思考: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一共几句话?

  每句话中前后之间的关系怎样?

  3、 交流,选择

  4、 朗读指导

  二、 修改句子

  1、 复习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符号方法

  病句类型 修改方法 修改符号

  句意不完整 补 └│┘

  意思重复 删

  意思前后矛盾 删 改

  词序颠倒 换

  2、 修改病句

  三、 阅读短文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独立完成问后练习

  四、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 本5—7题

  课后小结:关联词运用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只有……才……,只要……就……

  修改符号需要好好强调

《练习5》教学设计 篇8

  之一

  作者: 百元老人

  教学目标 :

  1、--能读出大写拼音字母,会区分形相似而音不同的大写字母,能写出部分小写字母。

  2、--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3、--知道“趣、递、追、差、屋、发”等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

  4、--能有感情地朗读《海妈妈的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看大写字母写出小写字母。

  2、--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3、--能照样子填上合适的量词。

  教学过程 :

  一、--第1题。写出小写字母。

  1、--背诵字母表。

  2、--看大写字母写出小写字母。

  3、--反馈、校对。

  二、--第2题。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一起查“优”字。

  3、--独立用音序查字法查出下面五个字。

  4、--反馈、校对。

  三、--第3题。

  1、--读题和例子,明确题意。

  2、--填上合适的词。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按笔顺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海妈妈的歌》。

  教学过程 :

  一、--第4题。

  1、--说说“趣、递、追、差、屋、发”的笔顺。

  2、--看田字格,按笔顺写好这几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讲评。

  二、--第5题。朗读诗歌。

  1、--划出带有拼音的字,拼拼读读,读准字音。

  2、--理解内容。诗歌分两部分,说说个部分说了些什么。

  3、--指导朗读,一是掌握速度停顿,二是用赞叹和自豪的语气来读。

  4、--先个别试读,再让全班照样子读。

  三、--第6题。

  1、--看图练习说话。

  2、--把图意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3、--学生做得怎么样,几天后反馈评价,注意学生的平时表现。

《练习5》教学设计 篇9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设计

  1、第一题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

  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

  (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

  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

  (1)阅读全文思考蚂蚁是怎么掉进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鹊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得救的?

  (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

《练习5》教学设计 篇10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体会音节中间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介母“u”音节的字音。

  2、提高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和据词定义的能力。

  3、积累词语和句式,能用“为了”“难道”造句。

  4、能按预定的三项要求读懂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按预习的三项要求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

  教学难点 :读句子,用“为了、难道”分别仿写目的关系的复句和反问句。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读、比,体会有无介母“u”的三拼音字与二拼音字读音的区别。

  2、自由拼读两行字,体会读音的不同。

  3、指名读,并说说带介母“u”的三拼音发音特点。没有读准的,指出原因,正音后读准。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要求。(查字典有三种方法,此题要求用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据词定义,第一行音序查字法,第二行部首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字义写在课本上带点字的下方。

  3、汇报,反馈。

  馥:香 应:应付 乖:听话 莫:不

  微:细小 漫:没有限制 信:相信 举:全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完成作业 。

  3、反馈,评议。

  亲爱的祖国 认真地思考

  亲密的战友 刻苦地锻炼

  亲切的教导 耐心地帮助

  亲热的招呼 辛勤地耕耘

  4、纠正错误后,按正确答案读、记。

  四、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说说6个词语各自的意思,再想一下4个句子中应各自填上哪一个词语?

  3、学生各自读读4个句子。

  五、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与2个句子意思相同语气不同的句子。

  2、在《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各自轻声读一读。

  六、独立完成练习本第4、5题,反馈、评议后获得正确答案用投影仪显示:

  第4题:日新月异 变幻莫测 信心百倍 举世瞩目

  第5题:(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耻辱吗?

  (2)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出示正确答案后,指名读一读。

  第2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为了”、“难道”造句。

  2、读范句,明句意,具体搞清造句要求:(1)“为了”表示目的,第1句是目的关系的句子。“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第2句是反问句。在读句子、体会语感后会用“为了”、“难道”分别造表示目的关系与反问的句子。

  3、用“为了”、“难道”口头造句。

  4、完成《作业 本》第6题,再作反馈、讲评。

  二、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目,按预习的要求阅读短文,说说预习有哪三项要求。(联系文后问题)

  2、学生自学短文,划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懂6个词语。

  3、完成第7题(1)(2)

  4、再读课文,回答第(3)题,先按题目所问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归纳整理,完成第(3)题作业 。

  5、评议后,以投影片显示正确答案:

  第(2)题 酷爱:非常喜爱。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道歉:认错、表示歉意。

  知识渊博:懂得的知识既深又广。 才智超群:才能和智慧超过一般人。

  第(3)题 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他一边读,一边想,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并加批注,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练习5》教学设计 篇1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 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 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

  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练习5》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1. 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读法、用法不同。

  2. 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2.积累8个成语,理解并背诵郑燮的诗,体会竹石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3.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析多音字,积累成语,介绍小制作。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用法不同。

  2.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准备]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辨析多音字

  (一)、练习第一题。

  1.出示四个词语;发人深省丢三落四亲密无间参差不齐

  2.指名读,要求把多音字的字音读正确,不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

  3.齐读,分组读。

  4.简单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

  5.省:是思考、检查的意思;落:是丢失的意思;间:是空隙、隔阂的意思;参差:是高低、大小不一致的意思。)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句子,指名读,读准带点的字在句子中的读音。

  2.一齐读。

  3.试着用带点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4.交流、订正。

  (三)、练习第三题

  1.出示课文中的四句话,思考:句子中先后出现的同一个带点字,它的读音一样吗?

  2.指名读,读准“行、盛、传、好”四个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先后读音。

  3.试着用“行、盛、传、好”的不同读音再组些词语。

  4.交流。

  二、书写钢笔字

  1.出示要练习的三个字,指名读。

  2.说说在进行钢笔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的时候要左高右低)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8个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2.朗读郑燮的诗,体会竹石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准备]查字典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

  1.出示8个成语,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思考:这些成语,你能理解哪个?

  4.交流自学情况

  栉风沐雨:形容在外奔波,历尽艰辛。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5.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同桌互读;齐读)

  6.你知道这几个成语的共同特点吗?

  7.尝试背诵(给学生时间练习背诵)

  二、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知道郑燮是个画家、文学家,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这首诗。

  3.检查诗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正音。

  4.理解古诗,要求:借助插图,小组合作理解。

  5.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竹子扎根在岩石之中,虽然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折磨和打击,但是它依然是如此的坚定与顽强。)

  6.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从这竹子身上还能想到些什么吗?(引导结合课外阅读了解到的身上具有竹子这样精神的人。)

  7.熟读成诵。

  三、课外延伸:在课外搜集郑燮的其他的诗,读读,背背,体会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动手制作一件小制作,把制作的过程讲给同学听。

  2.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二、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1.提示:可以从选择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骤两方面来讲。

  2.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把制作的过程清楚地说下来。

  3.小组中介绍自己的制作。

  4.班级中交流

  5.评选最佳制作与最佳讲解。

《练习5》教学设计 篇13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全部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读字形,读准字音。

  2、复习巩固学过的18种基本笔画和45个汉字,能正确书写。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使学生知道要锻炼身体,爱清洁,讲卫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1——4题。

  教学过程 :

  一、提出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学习了四声和拼音。另外还学了18种基本笔画,45个汉字。我们来复习一下,看谁学得好。

  二、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韵母表,让学生按单韵母、复韵母、前后鼻韵母的类别读,并用卡片认读。

  2、读整体认读音节。

  复习时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可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送信”、“找朋友”等。

  三、指导练习第2题。

  在上一题复习韵母表的基础上,比较形近、音近韵母第一行是形近韵母,看清字母形状,不要读错。第二行是音近韵母,前后鼻音要区分清楚。

  四、指导练习第3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基本笔画。

  2、说说横折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竖弯、横折弯钩、撇点这6种笔画的名称。再想想这笔画在什么字中出现过。如:横折钩(月、地),竖弯钩(地、七),竖弯(四),竖折折钩(马),横折弯钩(九),撇点(女)。

  五、指导练习第4题。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

  2、看音节找汉字或写汉字。

  dì lì qī mǐ tǔ wǔ zhú fù

  地 立 七 米 土 五 竹 父

  mù yī yù nǚ ɡuǒ duō zuò

  木 一 玉 女 果 多 坐

  niú liù jiǔ sì shí rì

  牛 六 九 四 十 日

  3、读读写写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5——7题。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选一个表示图意的字,可先圈起来,再填在作业 本上。

  二、指导练习第6题。

  让学生先认认图中的事物,再拼读音节,把图和音节连起来。答案是:树叶、熊猫、蝴蝶、台灯、手表、喜鹊、水牛。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看图,说说丁丁、冬冬是怎么做的。

  图1,丁丁每天做早操。

  图2,冬冬跳绳,锻炼身体。

  图3,冬冬爱清洁,饭前把手洗干净。

  图4,丁丁也讲卫生,常剪指甲。

  2、你和丁丁、冬冬一个样吗?做到的在图下方打一个√。

  3、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像丁丁、冬冬那样,养成锻炼身体、讲卫生的习惯。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