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 练习1》教学设计 |
范文 | 《 练习1》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 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 (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 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 (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 (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 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教学重点: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教学难点: 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 教学过程: 说话:学会做解释 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 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 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 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 5、同桌互说。 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2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23个声母、6个单韵母以及10个整体认读音节。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比较及看图拼拼读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提高拼音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11种基本笔画以及9个汉字,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培养按时上学,认真学习,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和爱护同学的良好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1——4题。 教学过程 : 一、 学习第1题。 1、用多种方法读声母表。如领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告诉学生:声母表上zh、ch、sh、r的声母排在z、c、s的前面,这和我们教学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因为我们先学平舌音,再学翘舌音方便些。 2、打乱次序,卡片认读声母和单韵母。 3、卡片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4、按顺序背声母表。 5、打乱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顺序做“送信”游戏。 二、学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比比、读读。 2、指名读,并说出顺口溜。如:“b b b,拉出天线听广播。” 3、同桌互读。 4、卡片认读。 三、学习第3题。 1、自己说、同桌互相说笔画名称。 2、“开火车”,卡片认读笔画并书空。 3、让学生回忆什么字中有这一基本笔画,如:“米”中有撇、捺。 四、学习第4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汉字及词语:竹子、玉米、瓜果…… 2、自己读熟字组成的新词。 “五一”就是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大米”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 3、指导在作业 本上书写。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5——7题。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5题。 1、用卡片认读音节,特别注意读准三拼音音节。 2、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连线,其余小朋友在作业 本上独立做。 3、共同订正。 二、学习第6题。 1、让学生自己看图拼拼读读。 2、指名说图上有什么动物,要求把音节读正确,特别注意方言与普通话差别大的词。如:shé(蛇)、shī zi(狮子)、hú li(狐狸)。 三、学习第7题。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弄懂并说说图意。 2、小红花找朋友。 教师组织学生逐条评议,要求认真而诚实。图意如下: 图1:按时上学不迟到。 图2:上课专心听讲。 图3:爱护同学。 图4:认真完成作业 。 图5:爱护书和笔。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3课题练习四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四课时 本教时为第一 教时教学目 标1 .读准课文中出现的 7 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 .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教 学重 点读准课文中出现的 7 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教 学难 点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教学准 备 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教学第一部分 1 .谈话:通常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同学们,我们平时生病时,都会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呢?(2) 是的,我们的选择是同样的,大部分都选择西医。但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也应好好了解一番。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 2 .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 .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4 . 《 本草纲目 》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 .今天,书上也出现 7 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学生说。 学生说说对中药的了解。 学生读。6 .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 7 种中药。 7 .你知道这 7 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8、你还知道其它中草药名称吗?二、教学第二部分 1 .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 .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 .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 .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 .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 .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 小柴胡冲剂 》 ,你能帮老师看看说明书,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吃?注意什么? 7 .指名说。 学生讨论中药的功效。 学生读。 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 学生表演 学生看说明书,说说怎么吃?注意什么? 课题练习四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四课时 本教时为第 二教时教学目 标1 .联系所学课文 《 永远的白衣战士》 ,学会八个成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字经 》 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 3 .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教 学重 点联系所学课文 《 永远的白衣战士》 ,学会八个成语。教 学难 点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字经 》 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教学准 备 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部分。 1 .自己读读这 8 个成语,读准字音。 2 .你会其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忆曾学过的《 永远的白衣战士 》 ,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3 .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4 .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5 .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二部分。 1 .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它出自哪儿?孔融让梨使我们懂得了从小学会谦让,少年之时应该学习的礼仪。2 .读一读 《 三字经》 的片段。 学生读成语。 学生交流成语的意思。 学生说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学生读。 学生背诵成语。 学生读《三字经》。3 .互相讨论、交流 《三字经 》 这个片段的意思。指名说 《 三字经》 的意思。 4 .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 5 .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朋”。 2 .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 .对,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怎样才能写美观呢? 4 .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总结: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5 .师范写“羽”。 6 .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7 .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再展示写得不好的字,师生共同评析。三、作业:抄写成语。 学生交流意思。 学生读。学生背。 学生读。 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写。 学生作业。 课题练习四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四课时 本教时为第 三教时教学目 标1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班级之情。教 学重 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 学难 点培养学生热爱班级之情。教学准 备 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qing导入。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多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二、审题。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三、指导。1、 回顾班机取得的成绩,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班级公约。2、 请学生做主持人,主持讨论。3、 小组讨论。 学生读要求。 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 4、 全班交流。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5、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6、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7、教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四、拓展。 1、请同学们课后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2、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全班交流。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记录下公约内容。 课题练习四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四课时 本教时为第 四教时教 学目 标学写毛笔字。教 学重 点学会写欠字旁、页字旁。教 学难 点学会写欠字旁、页字旁。教 学准 备 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欠字旁、页字旁。 2、指导 (1)出示范字欠字旁。 欠字旁由哪几笔构成?欠字旁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歌”字。 写左边的“哥”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页”。 “页”做部首,字形有什么变化? (4)小结:“歌”与“领”都呈左右等宽之势。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讨论字的构成。 说说写左边的“哥”有什么要求? 讨论字形变化。 学生练习书写。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4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5、写好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出处在哪,同学们一定会很关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些常使用的语言的出处是哪里。 (2)学生读第一部分。(重点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教师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5)师生共同给出答案。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读题,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 (2)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4)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5)师生共同评议。 (6)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回忆:老师说过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生评议。 (4)拓展。(要求学生在积累名言时注意对意思的理解,并争取知道其出处;多积累,多运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和出处。 (4)同学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孔子说的,大都出自《论语》)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教学后记: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名读题,进一不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孔子游春》。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繁简相差教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普照、泗水、翩翩”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训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字注意做到一气呵成。 3、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赶题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得紧凑一些。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5[教学要求] 1. 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读法、用法不同。 2. 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2.积累8个成语,理解并背诵郑燮的诗,体会竹石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3.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析多音字,积累成语,介绍小制作。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用法不同。 2.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准备]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辨析多音字 (一)、练习第一题。 1.出示四个词语;发人深省丢三落四亲密无间参差不齐 2.指名读,要求把多音字的字音读正确,不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 3.齐读,分组读。 4.简单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 5.省:是思考、检查的意思;落:是丢失的意思;间:是空隙、隔阂的意思;参差:是高低、大小不一致的意思。)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句子,指名读,读准带点的字在句子中的读音。 2.一齐读。 3.试着用带点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4.交流、订正。 (三)、练习第三题 1.出示课文中的四句话,思考:句子中先后出现的同一个带点字,它的读音一样吗? 2.指名读,读准“行、盛、传、好”四个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先后读音。 3.试着用“行、盛、传、好”的不同读音再组些词语。 4.交流。 二、书写钢笔字 1.出示要练习的三个字,指名读。 2.说说在进行钢笔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的时候要左高右低)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8个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2.朗读郑燮的诗,体会竹石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准备]查字典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 1.出示8个成语,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思考:这些成语,你能理解哪个? 4.交流自学情况 栉风沐雨:形容在外奔波,历尽艰辛。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5.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同桌互读;齐读) 6.你知道这几个成语的共同特点吗? 7.尝试背诵(给学生时间练习背诵) 二、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知道郑燮是个画家、文学家,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这首诗。 3.检查诗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正音。 4.理解古诗,要求:借助插图,小组合作理解。 5.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竹子扎根在岩石之中,虽然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折磨和打击,但是它依然是如此的坚定与顽强。) 6.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从这竹子身上还能想到些什么吗?(引导结合课外阅读了解到的身上具有竹子这样精神的人。) 7.熟读成诵。 三、课外延伸:在课外搜集郑燮的其他的诗,读读,背背,体会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动手制作一件小制作,把制作的过程讲给同学听。 2.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二、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1.提示:可以从选择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骤两方面来讲。 2.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把制作的过程清楚地说下来。 3.小组中介绍自己的制作。 4.班级中交流 5.评选最佳制作与最佳讲解。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6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8、7、6加几的计算算理和计算方法。正确应用计算知识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样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学生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题目中数字特点,并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意识。能进一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应用价值,并为后继知识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好铺垫;在观察算式规律和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8、7、6加几的不同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四、教学准备 课件、题纸。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巩固算法 出示练习题目:8+6= 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8+6的和,教师给予肯定,并主要展示凑十的方法,巩固计算算理。 小结:计算这道题,同学们既可以把8拆成4和4,4和6凑十;也可以把6拆成2和4,2和8凑十,共同点:都是凑十法,再计算算式的和。 【设计意图】巩固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趣味练习,深化认知 1.口算练习,体会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师:小羊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不过它有一个小挑战----口算闯关,如果你既会算题目、又会说方法,才能顺利过关,我们一起看一看! 先进行计算,再观察两组的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小结:“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这是重要的规律。同学们能发现这个规律真的了不起。 【设计意图】在口算挑战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意识。 2.解决问题,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 师:看!聪明的小猪也来欢迎你们,它还准备了大苹果。 课件演示: 教师请学生说出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列式解决问题。 预设:学生认真观看课件的演示过程,认真分析题目中知道的信息:左边有7个苹果,右边有4个苹果;以及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问题。 小结:大家能从图中找到条件和问题,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问题。 3.游戏:分苹果,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师:小猪想把这些苹果分成两队,一队是大于13,一队是小于13,苹果上有算式,你能根据算式信息,快速判断这个苹果应该分到哪一队吗? 幻灯演示带有算式的苹果:8+2、8+9、7+7、6+5、7+5,在学生迅速判断的同时,请学生说明判断的方法? 出现算式:6+2+4,学生在判断的同时,请学生说明计算的方法,教师适时追问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出现算式:6+☆,教师说明要求:☆代表一位数,请学生想一想,如果6+☆代表进位加法,当☆代表多少时可以加入大于13这一队?当☆代表多少时可以加入小于13这一队? 4.填数游戏,体会算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师:小动物要进行抱球比赛,小猪队的号码是11,小猪特别需要你们的支持,你能从它给出的这些数中,任意挑选2个数,写一个进位加法算式,得数就是12? 教师出示幻灯: 教师依次呈现学生的算式:9+3=12,8+4=12,7+5=12,6+6=12,5+7=12,4+8=12,3+9=12。 并请学生读一读这一列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加法算式之间,当和没有发生变化时,两个加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可以发现藏在算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计算本领! 【设计意图】开放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三)拓展练习,提升能力 1.想一想pp 出示问题情境:在抱球比赛中,小猪和小羊抱了9个球,小兔和小羊抱了8个球,小羊抱了2个球,你知道小猪和小兔一共抱了几个球吗? (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1:学生可以先分别求出小猪、小兔抱了几个球,小猪:9-2=7,小兔:8-2=6,再求总和7+6=13;方法2:学生可以先计算和9+8=17,因为小羊计算了两次,共重复计算4个球,所以17-4=13。) 2.填一填 师:小猪请聪明的你填一填,在○里分别填上3、4、5、6、7。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 (预设:学生可以从有数字“2”的两条边入手,每条边剩下的两个圆凑10,题目中3和7,4和6都可以凑10,但要注意剩下的5要和7凑12,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3和4填在角上的圆中。) 【设计意图】学生在明确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四)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畅游数学王国,共同对8、7、6加几的计算知识进行了练习巩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用到刚刚学过的“凑十法”,还用到整体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其实,在解决问题中会用到多种知识解决问题。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7教学要求:1、语文与生活,纠正错别字。2、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4、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诵读与背诵、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一、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诵读与积累1、熟记成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这8个成语包含着8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有着警世劝戒的作用,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故事吗?(6)听故事,想一想从每个故事中你能明白了什么?(7)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4.指导。(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周围发生的事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3、指导。(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4)师生评议。二、反馈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2、评议小结。三、总结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8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把用“可是”作转折的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给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习第1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按拼音读准音节, (3)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4)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 二、指导学习第2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改正错别字。) (2)先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去识别错别字,再说说为什么说这些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怎么写,最后写下来。 (3)将错别字与改正确的字组词。 三、指导学习第3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说说可以填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2)矫正后再写下来。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四、指导学习第4题。 (1)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给句子加上冒号和引号。) (2)复习冒号和引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抽查部分学生,交流后矫正。 五、指导学习第5题。 (1)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2)让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并说说理由 六课堂作业 。 (1)完成上述作业 ,写到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一节课的练习情况,提出本堂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习第六题。 (1)自己读这一段话,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独立思考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第几句到第几句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后再写下来。 三、指导学习第7题。 (1)读通短文,了解短文后面的要求。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短文内容。 (3)复述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但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能背讲课文。 四、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按笔顺写好汉字。 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 3、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4、背熟四条成语和诗歌《蜡梅花》。 5、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和妈妈去买菜,并写一写。 6、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讨论,然后说说,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教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第一题,此项分散在各课教学中进行。 教学第二题 1、请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到黑板上用识字8方法拼一拼,再学一组字。 3、同桌相互读新字。 4、简单介绍"虹"。 5、口头扩词,选一个写在黑板上。 6、学习儿歌,了解儿歌的意思。 7、请学生动手为儿歌配上一幅画。 8、把画得好的图画贴到黑板上展示。 教学第三题 1、审题,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认读"另"、"苍"、"家"三个字,说说为什么把这三个字放在一起书写。 3、指导书写"另": (1)出示"另",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2)范写"另"。 (3)学生描红、仿写。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苍"和"家"。写"苍"时要注意最后一笔要写得宽一些;写"家"时最后两笔要分清。 5、练习。注意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作业:仿照识字8,收集一组新字,再带领你的好朋友学一学。 第2课时 教学第四题 1、熟记成语。 (1)揭题。 (2)学生自由读四条成语。 (3)指名读,跟老师读。 (4)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哪几条成语的意思,教师再进行补充指导。 (5)再次自由读,同桌试背。 (6)指名比赛背。 2、诗歌《蜡梅花》。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结合插图理解《蜡梅花》这首诗的意思:蜡梅花是黄色的,没有绿叶,别的花都怕寒冷的冬天,只有蜡梅花迎着风雪开得旺盛。这首诗把蜡梅花当作人来写,既写出了蜡梅花的颜色,又写出了蜡梅写开花后长叶和不怕严寒的特点。 (5)学生自由练读,注意读好儿化韵。 (6)指名读。 (7)练习背诵。指名背、集体背。 教学第五题 1、读题,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事先布置学生跟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并要认真看看有些什么菜,妈妈买了些什么菜。 3、指导。 (1)学生交流,跟妈妈到菜市场看到些什么菜。 (2)学生谈妈妈买了些什么菜。 (3)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4)让学生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4、练习。 (1)指名回答两个问题。 (2)让学生动笔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5、反馈。 (1)表扬说得好、写得好的学生。 (2)请写得好的同学读读自己写的内容。 第3课时 教学第六题 1、谈话导入:说说你的爸爸妈妈的工作。 2、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弄清话题的意思,知道说话时应该针对着话题说。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3、指导。 (1)观察:弄清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少先队员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教师医生科学家(3)指导说话。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你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理想。提供说话的句式:我长大了想当,因为。我长大了要当,因为。 (4)练习。指名练说。(扩大练说的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大胆地说。练习写话。(在充分说的基础上,用两三句话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写的内容。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体会音节中间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介母“u”音节的字音。 2、提高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和据词定义的能力。 3、积累词语和句式,能用“为了”“难道”造句。 4、能按预定的三项要求读懂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按预习的三项要求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难点:读句子,用“为了、难道”分别仿写目的关系的复句和反问句。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读、比,体会有无介母“u”的三拼音字与二拼音字读音的区别。 2、自由拼读两行字,体会读音的不同。 3、指名读,并说说带介母“u”的三拼音发音特点。没有读准的,指出原因,正音后读准。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要求。(查字典有三种方法,此题要求用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据词定义,第一行音序查字法,第二行部首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字义写在课本上带点字的下方。 3、汇报,反馈。 馥:香 应:应付 乖:听话 莫:不 微:细小 漫:没有限制 信:相信 举:全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完成作业。 3、反馈,评议。 亲爱的祖国 认真地思考 亲密的战友 刻苦地锻炼 亲切的教导 耐心地帮助 亲热的招呼 辛勤地耕耘 4、纠正错误后,按正确答案读、记。 四、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说说6个词语各自的意思,再想一下4个句子中应各自填上哪一个词语? 3、学生各自读读4个句子。 五、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与2个句子意思相同语气不同的句子。 2、在《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各自轻声读一读。 六、独立完成练习本第4、5题,反馈、评议后获得正确答案用投影仪显示: 第4题:日新月异 变幻莫测 信心百倍 举世瞩目 第5题:(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耻辱吗? (2)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出示正确答案后,指名读一读。 第2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为了”、“难道”造句。 2、读范句,明句意,具体搞清造句要求:(1)“为了”表示目的,第1句是目的关系的句子。“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第2句是反问句。在读句子、体会语感后会用“为了”、“难道”分别造表示目的关系与反问的句子。 3、用“为了”、“难道”口头造句。 4、完成《作业本》第6题,再作反馈、讲评。 二、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目,按预习的要求阅读短文,说说预习有哪三项要求。(联系文后问题) 2、学生自学短文,划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懂6个词语。 3、完成第7题(1)(2) 4、再读课文,回答第(3)题,先按题目所问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归纳整理,完成第(3)题作业。 5、评议后,以投影片显示正确答案: 第(2)题 酷爱:非常喜爱。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道歉:认错、表示歉意。 知识渊博:懂得的知识既深又广。 才智超群:才能和智慧超过一般人。 第(3)题 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他一边读,一边想,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并加批注,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1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 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 读句子,理解语意。 (3) 选词填空。 (4) 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 :《作业 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 :《作业 本》第5题。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能认读并说出“教、稻、晨、紧、航、夸”等字的笔画和笔顺。会区别“包、泡”“古、姑”“交、校”“发、泼”等字的音形义。,并用这些词组词。 2、能用“有趣”“夸奖”造句。 3、能看图连贯地说几句话,会看图把“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补充完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拼读纯拼音词语。 2、复习本单元生字,说说“教、稻、晨、紧、航、夸”等字的笔画和笔顺,比较形近字并组词。 3、用“有趣、夸奖”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练习第一题。 (1)自由读题,说说这道题中有几个词,每个词有几个音节组成。 (2)指名读这4个词。 (3)说说怎样做才是“尊敬师长”“帮助同学”“认真学习”“热爱集体”,可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4)出示卡片,认读词语。个别读,集体读。 3、练习第二题。 (1)自由读题,说说这道题让我们做几件事? (2)仔细观察这6个字,指名说说每个字的字形难点。 (3)指名说说每个字的笔画笔顺。 (4)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容易写错的字,写出它的笔顺。 (5)同桌互批。 4、练习第三题。 (1)同桌读题,说说下面一行字和上面一行字有什么地方不同? (2)指名说说加上偏旁后字义有什么不同? (3)自行组词,完成作业。 (4)将几个同学的作业投影展示,集体评改。 4、练习第4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义。 (2)读“有趣”的例句。 a 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有趣的。 真有趣。 (3)读“夸奖”的例句。 说说句中谁夸奖谁,为什么夸奖? 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夸奖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了夸奖。 自由用“夸奖”说一句话,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观察图画,根据提示说话。 2、能看图把”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1、复习,听写本单元的部分词语 2、练习第5题。 (1)自由读题,说说第5题让我们做几件事?(观察图画,回答问题,连贯地说几句话) (2)根据问题观察图画。 a.说说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什么事? b.说说第二幅图上画的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什么事? (3)根据图画,展开想象,回答图下的问题。 (4)按问题的顺序,指名连贯地说一段话。师生共同评议。 (5)教育学生要爱护庄稼。 3、练习第6题。 (1)自由读题,明白题意。 (2)读例句,说说表格把这句话分成了几部分?(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 (3)看图2,用“什么时候,谁在那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a.看图,思考图中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指名看图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c. 讲评,特别注意词语搭配是否得当,搭配不当的要及时引导改正。 (4)按上述步骤,看图3、4照例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5)展开想象,用“什么时候,谁在那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6)完成作业本中的练习。 《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3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熟练的拼读音节,正确的书写汉字;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2、能照样子搭配词语;按要求补写句子;会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这样”连句。 3、知道逗号、句号、问号、叹号以及顿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 读题目,明确本题的要求,先读准拼音,再写字。拼音要注意“型、豪、浑”等词的声调,第二声应该读得稍快一点。 二、第二题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中讲的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师生一起完成。 三、第三题 在“齐声”后面跟的是动词,即“干什么”,而且这一种行为或动作会发出声音的,如:“歌唱”“欢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第四题 补写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东西。 二、第五题 首先要帮助学生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这句子中意思。 问:这样是指怎么样的一种做法? 在实际操作中,要先让学生说说、议议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三、第六题 (1)常用标点的形状特点,以利辨认和正确书写。 (2)标点各自的作用以及在语句中的地位,以便正确使用。 (3)掌握标点的方法。 四、第七题 1、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让学生说说这样停顿和这样的语调应该用什么标点。 3、独立尝试做题。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