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范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倚仗别人的威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欺负弱小的行为是可卑的或可耻的或狐狸很聪明,能想办法,机智巧妙地对付强大的敌人也未尝不可,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地朗读。

  教具准备:动物面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边出示课件边描述)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板书:狐狸、老虎)

  二、 总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8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地方不懂?

  2、指名说: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不懂什么?

  3、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归结为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①、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

  ②、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

  三、 学习第二部分(2---5自然段)

  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

  1、读:现在教师请一位能干的小朋友来读读2---5自然段(板书:读),其他的小朋友想这个问题。

  2、说:谁来说说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板书:说)(想好了吗?想好可再读一读,同桌讨论讨论)

  3、 画

  ①、(板书:画)好,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出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板书:语言。)用“。“点出狐狸和老虎动作词(板书:动作”。“),用”▲“标出狐狸和老虎的神态词(板书:神态”▲“)

  ②自己读一读,同桌讨论,看出狐狸和老虎怎样?谈谈对狐狸和老虎的体会或看法?(板书:狡猾或聪明)

  ③ 、汇报体会:那个词最能体现狐狸的狡猾(看课件)

  4、 指导朗读:

  你觉得该怎样读就怎样读。

  自由练习----指名----评价----范读----学读----齐读

  5、 小结学法:

  指名说是怎样学习2-5自然段的?

  四、 学习6—8自然段。

  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呢?

  请同学们用学习2—5自然段的方法小组自学6—8自然段,注意说时要说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画,除了画狐狸老虎之外,还要画上其他动物的动作和表情,画出后,谈谈体会。

  1、小组讨论自学。

  2、汇报学习。

  ①先看课件。

  ②小组汇报读。

  ③汇报说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

  ④汇报画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

  ⑤谈谈你从这些内容体会到什么?

  ⑥指导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有感情地朗读哪一段?

  着重指导七自然段:

  指名读----看课件狐狸和老虎的表现--------你们能演演吗,指名演。

  五、 提示寓意:

  凶恶的老虎爱骗了,百兽怕的是谁,而不是谁,是谁怎样把百曾吓跑的?

  1、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可用什么词来概括。

  2、你们觉得狐狸聪明还是狡猾?

  3、你们从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4、如果你是被吓跑的小动物,你会对狐狸说什么?

  5、举例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事。

  六、 指导分角色朗读:

  1、分角色朗读,可编成课本剧,加上动作演一演。

  2、小组表演。

  3、评价。

  七、小结全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指名读课题)

  2、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播放故事)

  二、理解题意,指导学法

  1、这个故事还挺长的,但是我说呀,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讲出来了,这句话就在课文里,你们相信吗?

  2、相信的小朋友从课文里找找看,争取说服不信的小朋友。

  3、出示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这句话说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来试试对号入座。“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呢?句中哪个词是“假”的意思?(“借着”)“威”呢?(“威风”)

  5、我们理解了成语,也了解了故事,那这篇课文就学完了,好吧?这篇课文还要怎么学?(出示卡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图片):“这只老虎可真凶猛呀!”看到这样凶猛的老虎,狐狸心惊肉跳,万分紧张。(结合指导读词:“扑过去”、“逮住”)

  3、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

  (学生练读)

  4、男生读,相机评价:有点儿紧张的感觉了。

  (二)精读2~5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出示图片)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结合指导读词、读句)

  (1)“眼珠子骨碌一转”(做个动作)

  (2)“扯着嗓子”(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好让老虎不敢吃它)

  (3)“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

  3、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先是“一愣”,为什么“一愣”?这时它会怎么想?

  (觉得很奇怪。指导读句)

  4、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又为什么松开了爪子?这时它又会怎么想?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唉,肚子再饿也不能吃这个小家伙,它是老天爷派来的,来头可不小。算了,我还是再到别处找东西填肚子吧!)

  5、演读2~5自然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三)精读6~8自然段。

  1、过渡:看到老虎半信半疑的样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引读)”那么,狐狸带着老虎来到森林里以后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小朋友仔细读一读7~8自然段。等一下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事表演一下。

  2、学生自由读书,讨论并找伙伴排练。(出示图片)

  3、请5名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

  4、教师根据表演评议,帮助理解有关词语。(出示卡片)

  理解:摇头摆尾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请当导演的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

  5、(出示图片)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吗?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出示:纳闷)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呀,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的,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它们为什么“撒腿就跑”?(指导读出害怕的语气)

  7、看了表演,相信大家再读课文的时候,肯定能读得特别有感情。(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呢?(板书:受骗)

  2、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老虎)根本就不是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引)

  3、这个成语也比喻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看表面,以免上当受骗。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了狐狸的骗,会怎么样呢?

  五、教学生字。

  1、观察生字结构,交流识字方法。

  2、讲解书写要领,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注意:”狐”的右边不是“爪”、猴的中间没有竖,威字中间不要忘了写一横。指导书写“虎、茂、威、假、鹿”。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

  重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难点:揭示寓意。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zháocháo)霞朝(zháocháo)南

  森(sēnshēn)林深(sēnshēn)处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先生”

  1.揭示文题,设置情境。看了课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先生(课件出示:我是小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完全文。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汇报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的时候,不但让汇报的学生说说理由,还让他带着全班的小朋友读、写,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课前制作好的生字词课件作必要的指导,并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时,学生的发言可以是读书,可以是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是对相关内容的复述。

  二、“我是小导演”

  1.播放展示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在音乐声中,师配着画面上动物的表现绘声绘色讲述故事。

  2.借助故事讲述营造的课堂氛围激趣:小朋友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呢?在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师:想演好故事,就要有好的导演来指导,小朋友,我们都来做一回小导演,来研究一下怎样演好这个故事。

  3.让学生以“小导演”的身份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表演。师提示:比如说,小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板书:语言、动作、表情)。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认为可以表演的内容。

  4.引导学生再次以“小导演”的身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表演内容,研究一下该怎么演。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提醒每组的学习小组长要安排好小导演发言的次序,并让小组成员在讨论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小组。

  5.学生汇报各自研究所得。

  (1)要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的句段:(课件)

  ①“你敢吃我?”(狐狸)“为什么不敢?”(老虎)

  ②“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狐狸)

  ③“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狐狸)

  ④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需借朗读和动作表演引导学生着重领悟的词语:(课件)

  ①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②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

  ③“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④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抓子。

  ⑤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交流过程中,有两处需寓读书方法指导于表演指导之中:

  ①老虎和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时的位置。从研究老虎和狐狸行走的位置入手,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能“读出”两者位置的三个句子。

  ②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看见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走来时相互间会说些什么。启发学生于情境中大胆想像,寓“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指导于学习活动之中。

  ③在交流中,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并借助评价,推进朗读和理解领悟。

  三、“我是小演员”

  1.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相应的头饰表演故事。

  2.请一小组到讲台前汇报演出。演出后,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

  四、“我是故事大王”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学生可以用上自己的语言,并可吸收几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成果,丰富故事的内容。

  五、“我是小裁判”

  1.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狐狸的看法。

  2.在学生对狐狸有了不同的看法后,请学生当一回裁判,发放印好的作业纸,把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写下来。

  3.请2~3名学生带着自己写好的作业纸到讲台前,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展示,同时请写的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意见。

  4.师小结: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小朋友来读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尊重每个小朋友的意见,这只狐狸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呢?课后,同学们与老师、与家长、与同学继续讨论吧。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生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历经一个又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理解、感悟、运用、创新的过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要学第8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 狐    假    威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

  寻找     派      违抗      胆子      爪子      吓跑

  借着     狡猾    窜        骨碌一转      扯着

  野兽     一趟    朝        纳闷 

  学习多音字:朝    假

  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哪一句讲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狐   假   虎   威   寻

  指名读生字,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

  描红,临写生字。

  四、作业

  课堂:读读词语,再抄写。

  课外: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感情。想一想: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 (zhao   chao)霞      朝 (zhao   chao)南

  森 (sen    shen)林      深 (sen    shen)处

  ⒉“狐假虎威”的“假”是        的意思,“威”是         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1、教学第1自然段

  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老虎厉害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2、教学第2——5自然段

  (1)在这关键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呢?

  (2)你觉得狐狸和老虎怎样呢?从哪些词读出来的呢?

  a.狐狸在想什么主意?怎样说才算“扯着嗓子”?有感情地读出狐狸那装腔作势的样子。

  b.老虎被蒙住了,从哪儿可以看出?

  c.这时狐狸越发胆子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它那装着不怕老虎的样子吗?练读,指读。

  过渡:这时,老虎开始上当了。

  3、教学第6——8自然段

  (1)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

  (2)谁来演一演老虎和狐狸。

  (3)师引读第8自然段,这时森林里百兽看到狐狸这样,都很(     ),再往它身后一看,(        )

  (4)这里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

  (5)老虎看到这,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齐读第6——8自然段。

  4、教学第9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再来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教学生字

  出示生字:抗   胆   爪   吓   借

  1、自由记忆字形,同桌交流记忆的方法。

  2、描红临写生字。

  四、作业

  课堂: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外: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指导复述,表演

  1、看看图,想想故事,说一说。

  2、看看老师的板书来记忆,说一说。

  3、组织评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理解: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3、加偏旁组字组词

  瓜____(   )       假____(   )      爪____(   )

  昔____(   )       元____(   )      旦____(   )

  4、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_______________

  ⑵我们的歌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船夫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6

  教学步骤: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由我来给你们上一节语文课,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课堂上你们要保持安静,不要在下面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回答问题要举手。告诉老师,你们能做到吗?

  一、导入激趣:

  师:好!上课!(老师好 、同学们好)。学习课文前,首先给同学们看两组照片:

  1、幻灯出示虎图:看了这三张照片,请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的同学请举手?

  师:哦,看来同学们都 知道它是什么动物,请同学们一起大声的 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生:老虎

  教师随即黑板板书“老虎”

  2、教师继续出示第二副组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组照片是 什么动物?知道 的请举手!

  生:狐狸

  师:不错,同学们也认识它!(随机板书“狐狸”)谁能告诉老师,你对这两种动物有什么看法或者印象?用 你 知道 的词语说 一 说

  3、板书:狡猾、威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文章,写的就是发生在狐狸和老虎身上的寓言故事。

  4、板书:狐假虎威

  齐读课题;师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随机,学生不 问,老师就问(“假”什么意思?多义字板书)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课文:

  1.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再听录音,给每个自然段加序号。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两遍朗读,一定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哪个同学能站起来告诉老师。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名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课件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直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通过题目猜一猜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两个动物之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成语的意思)

  3.你了解狐狸吗?你了解老虎吗?

  4.这个故事中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老虎逮住狐狸图)孩子们猜猜看,狐狸的结果会怎样?(欲擒故纵,为孩子们感受故事情节的出人意料做好心理储备。)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读课文,圈画难读的字。

  2.出示文中生词,以词带字。

  (1)爪子  违抗  走一趟 茂密的森林

  (红字为生字,注意“违”的读音)

  (2)狡猾的狐狸  骨碌一转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指导“骨”的读音,出示字典中骨的两个读音及意思,引导理解:

  gū   指花蕾。如:花骨朵;也形容快速转动的样子,如:骨碌碌。

  gǔ   指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起支撑身体、保护内脏作用的坚硬组织。如:骨头、肋骨等。

  顺势指导“骨碌一转”的意思;用表演的方式引导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引导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词语,促进理解。)

  (3)老虎的威风  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读词语后,指导学生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促进理解。)

  3.归类词语,回归故事内容。

  狡猾的狐狸  骨碌一转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这组词语是描写狐狸的。

  老虎的威风  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这组词语是描写老虎的。

  透过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狐狸的化险为夷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

  4.多么有趣的故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用不同的读书符号标画狐狸和老虎说的话。

  三、抓住对话,感悟故事。

  1.狐狸被老虎抓住了,狐狸是怎么说的?出示狐狸说的话: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1)教师扮演老虎,学生表演狐狸,读出“扯着嗓子问”的感觉。

  (2)教师采访读的投入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扯着嗓子跟老虎说话,你不怕它把你吃掉吗?

  (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感受狐狸的狡猾)

  2.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怎样了?理解“一愣”的意思。

  3.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出示: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1)狐狸用什么来欺骗老虎?“老天爷”是谁?

  (2)如果老虎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吃掉狐狸,会有怎样的结果?

  (3)老虎敢吃掉狐狸吗?

  (4)“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意思是说?(我看你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体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5)此时狐狸的内心一定非常?读出狐狸的镇定与狡猾。(通过一步一步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渐渐走进了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便很容易。)

  4.听了这些话,老虎被?松开了?紧接着狐狸又?出示: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1)狐狸为什么摇了摇尾巴?

  (2)它的内心一定?读出狐狸的骄傲与得意!

  5.老虎跟着狐狸去了吗?谁在前,谁在后?板书: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6.指名读7、8段,学生表演狐狸和老虎的样子,体会狐假虎威的模样。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故事,8《狐假虎威》

  2、板书课题:8狐假虎威

  3、学习课题中生字。

  狐:左边反犬旁,右边瓜

  假:左边单人旁,右边不是段

  威:半包围结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段。板书:眼到手到心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正音。

  zhuǎ shòu chě xún kàng mēng xià jiǎo huá cháo

  爪子、野兽、扯着嗓子、寻找、违抗、蒙住、吓跑、狡猾、朝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师述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生演故事情节。通过动作演示,生理解“窜”为逃跑、乱跑的意思。

  (3)问:听了故事,看了表演,你知道老虎厉害还是狐狸厉害?(老虎厉害)

  老虎为什么要逮住狐狸?(肚子饿了)

  (4)齐读第一段。读出紧张味。板书:狐、虎、逮

  (5)学习词语:寻找

  过渡:饥饿的老虎有没有马上吃掉狐狸,看图二上的狐狸与老虎。

  2、学习第八、九段

  (1) 图上的老虎怎样?狐狸怎样?其他小动物怎样?

  (2) 课文哪一段写的?(第八段)

  (3) 学习第八段。

  a. 问:哪里写狐狸、老虎,百兽找出读一读。

  b. 指导朗读。大摇大摆,读得慢些。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读得快些。

  c. 找出不理解的词,小组讨论

  纳闷、大摇大摆、撒腿就跑,通过读来总结,生跟读。

  d.学习词语:百兽、吓跑

  过渡:百兽怕不怕狐狸?(不怕)百兽不怕,为什么逃走?

  (4) 学习第九段

  a. 读课文。老虎怎样了?(受骗)

  b. 百兽为什么逃走?(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板书:吓跑百兽

  c.学习词语。借助  

  (过渡: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老虎的反应如何?)

  3、学习第二至七段

  (1)请学生自由读文二至七段。

  (2)在学生读文后的基础上自己找。

  (3)请学生在小黑板上将二至七段排列,老虎的反应及狐狸的几次欺骗。

  a.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段、第三段)

  (1)说说老虎说话时的表情(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2)全班试做眼珠子骨碌一转,做的好的示范

  试读扯着嗓子的说话样子,小组试读

  (3)老虎的反应如何?(一愣,为什么不敢)说明什么?(感到奇怪愣住)板书愣敢吃我

  b.理解第二次对话(第四、五段)

  (1)老虎说了什么?(指导朗读:重读:我、老天爷、违抗、多大)

  (2)老虎又作了何种反应(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理解“蒙”(说明由奇怪到胡里胡涂)

  板书:管百兽被蒙、松

  (3)学习词语:派来、违抗、胆子

  c.理解第三次对话(第六、七段)(小组讨论解决)

  (1)狐狸又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老虎的反应如何?为什么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有点相信,有点怀疑)

  板书:走一趟信疑、张、望

  (2)学习词语。爪子

  4、男女生对读狐狸与老虎话

  5、师总结。

  6、学课文之后,你觉得狐狸怎样?(狡猾、会动脑)

  狐狸为什么会狡猾?(为了保护自己)

  7、看课文怎样说,齐读课文

  8、说说你懂了什么道理?

  借别人的力量吓唬别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

  你喜欢狐狸吗?( 喜欢又不喜欢)

  说说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有的人受委曲,让大哥哥来报复。)

  四、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小组内练习复述,派代表复述)

  五、描红指导

  1、看清笔顺,描生字。

  2、重点指导:假、威        

  设计意图:

  一、注重朗读训练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加强读书训练。我在初读时,就提出读书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解了课文意思后,必须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二、理解词语形式多样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一段时,我安排学生演一演,师当“旁白”,找了两个学生当“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与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三、重视语言积累运用

  通过熟读,复述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注意进行转换迁移的练习,使消极词汇不断地转换为积极词汇。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狐假虎威意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再深入分析狐狸的心理行为,发现狐狸其实聪明又机智。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妨也做一回聪明的狐狸。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故事的主人公是狐狸和老虎,狐狸以狡猾闻名,老虎则凶猛无比,两者相遇后发生什么事就很让人期待。故事中的对话性格鲜明,表现力强,词语运用恰当传神,十分有可读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意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并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动物贴图,导入课文。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动物,想认识吗?那就请大声的说出它们的名字吧!(板书:贴动物图)

  2. 我们上个学期也学过一篇有关狐狸的课文,叫什么?还记得吗?那个故事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狡猾,爱说奉承话。)

  3.在你们心目中,老虎又是怎样的呢?(凶猛,厉害,百兽之王……)

  4.当狡猾的狐狸与凶猛的老虎相遇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第八课:狐假虎威。(板书)

  二.复习生字词语。

  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把课文当中的一些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考考大家,看你们会不会读。(指名读,齐读)

  狡 猾      骨 碌一转    扯着   百兽     寻 找        派 来       违  抗  胆 子        爪 子       吓 跑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1——6)自然段。

  1.读读“狐假虎威”这个词语

  2。说说“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吗? 从哪儿知道的?

  (齐读最后一段)板书:借

  3.那狐狸是为什么要借助老虎的威风呢?狐狸和老虎相遇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把你们找到的句子或者是段落画出来。开始吧!

  (谁能把你们画出来的跟大家读读?谁愿意?)

  4.当时是怎样的场景?(窜,逮,扑。)

  狐狸想办法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骨碌一转)

  5.课件出示2段,

  什么是 “骨碌一转”。同学们,相互做做这个动作?

  6.然后狐狸说了一句怎样的话?“你敢吃我?”

  怎么样问的?“扯着嗓子”,什么是扯着?怎样是扯着?

  7.“扯着嗓子”里面还包含一种怎样的感受?(害怕,紧张……)

  8.出示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不敢?”此时,老虎心里想什么?为什么愣住了?

  9.出示第四自然段。在老虎愣的时候,狐狸又想出了一个什么鬼点子?拿什么来吓唬老虎?“老天爷”(指导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这时的老虎怎么样了?(蒙,松开了爪子。)

  11.出示第六自然段。此时的狐狸又有一个什么动作?“摇了摇尾巴。”来,晃晃你们的身子,什么感受?什么滋味?  (高兴了,自由了。)

  此时此刻,你觉得狐狸在想些什么?

  是呀,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下面的话呢?(得意,大胆,威风)指导学生读。

  孩子们,带着你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气,读读这里。(齐读)

  12.师:刚才同学们把老虎和狐狸的话,读得非常有滋味,那么现在谁愿意来分角色朗读?可以带上自己准备的头饰。

  指名读,全班合作读。

  (二)课件休息:唱一首歌《两只老虎》。

  老虎已经跟着狐狸朝大森林里走去了,同学们想不想去?那我们先休息一下,等会儿一起出发。(全班起立,唱歌,跳舞。)

  .        同学们,开心吗?在我们快乐的歌声中,我们来到了森林深处。一起来看看,狐狸有着怎样的表现?老虎又有着怎样的神情?

  (三)学习七、八、九自然段。

  1.赶快找找,第几自然段说了他们的表现?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板书)

  2.通过动作理解词义。

  (此时的老虎又在想着什么呢?)

  3.谁来演一演?

  4.当百兽们看到他们来到森林之后,又是怎样的呢?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百兽们首先是都很怎么样?“纳闷”。为什么会纳闷呢?之后又怎样?(看书上的插图,有哪些小动物啊……) 撒腿就跑

  5.为什么会跑,因为在狐狸后面看到了什么?

  “呀,一只大老虎!”刚来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害怕)害怕的到底是谁?(老虎)

  原来百兽们害怕的并不是狐狸,而是老虎。(板书:利用)

  四.总结全文,联系实际。

  1.师:刚才啊,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智慧读了在这篇课文,那么我想,每一个有思想的孩子都会有话对狐狸和老虎说。那么你想对谁说?说点什么?

  (联系以前学的课文《狐狸和乌鸦》)

  2.师:好了,同学们,刚才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你们的想法。学习一个故事,就应该这样,读懂了,还要明白他的道理。下面请看大屏幕:(课件)

  生活中有的人会借助别人的力量吓人,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本事,我们应该认清他欺人的本质。

  3.(这样的人我们就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狐假虎威”。)所以,直到现在,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还会常常用到这个词语,一起来看个例子:(课件)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jiān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4.这里的“狐假虎威”什么意思?谁借谁的威风?

  (汉奸狗腿子就是那种“狐假虎威”的人)

  5.齐读课文。

  五.课外拓展。(课件)

  (讲故事   快乐阅读   续编故事   学表演)

  同学们,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去做,一定要把它做好,下节课老师再来分享你们的快乐!下课!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导入新课)

  2、浏览课文,检查识字,理解词语。

  茂密 犹豫不决 冷笑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狡猾 东张西望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的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看一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展示

  1、学生质疑

  (1)“狐狸眼珠子一转”这是什么样的神态呢?大家共同表演一下。

  (2)表演动作猜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教师质疑

  (1)看到老虎犹豫不决,这时狐狸会想什么呢?

  (2)看到狐狸后面跟着老虎,小动物们吓得赶紧就跑,实际上他们怕的是谁?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本剧表演

  四、教师总结

  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他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把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说点什么?想对老虎说点什么?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2)说一说在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六、作业布置

  日记:续写《狐假虎威》,看一看狐狸和老虎第二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七、板书设计

  6 狐假虎威

  抓

  老虎——————狐狸

  上当   骗   逃生

  (比喻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1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看你都喜欢哪种小动物?

  那你们能说出带有动物的成语吗?

  2、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两个小动物,大家请看(出示动物图片)

  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老虎呢?

  3、我这里也有一些词语就是形容他俩的,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谁来区分一下,哪些词语是形容狐狸的?哪些词语是形容老虎的?

  (出示区分好的词语,再分组读)

  3、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师板书课题)

  二、动画初步感知

  1、看你们表现的这么好,老师就先请大家欣赏一下这部动画片吧!

  (播放动画)

  2、动画片看过了,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

  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一下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3、想不想亲自读读这个小故事?好,打开第7课,放开声音尽情的朗读课文吧!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师引读

  你认为这只老虎怎么样?(引导生答出凶猛、厉害)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相机引导理解

  “扑”、“一下”、“逮住”,

  “窜”字说明什么?引导体会:为什么不说“跑过”呢?

  (窜比跑速度快)(动作快,心里害怕。)

  2、指导朗读:

  狐狸这么快,还是被老虎逮住了,可见这只老虎多么的凶猛,厉害啊!

  同学们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害怕。

  指名读——分组读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过渡:狐狸可不甘心就这样成为老虎的美餐,他会想到什么注意呢?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2、3、4小节,

  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2、师继续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

  结合句子指导理解,

  ①、出示句子(第二段)

  理解:a、“骨碌碌”是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

  从这个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办法)

  b、“扯着嗓子”中的扯,懂吗?(师做“拉”的动作)

  对,就是把声音拉长。

  想想看,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虚张声势,其实心里很害怕)

  他想干嘛?(蒙,吓唬老虎)

  谁来扯着嗓子读读,蒙蒙老虎。(生练读)

  来让我们一齐扯着嗓子说:   你敢吃我…………          

  生齐读后,师读老虎的话:为什么不敢?(问学生找一人回答)引出第四段

  ②、出示句子(第四段)

  a、师问:这是谁说的话?(狐狸)

  师:这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找生说该怎样读,生练习。)

  b、师生表演

  师:谁来和老师合作一下,我做老虎,你做狐狸

  创设情境,师抓住学生的肩膀,对其说:现在老虎把你逮住了,你如果不能把我给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多找几名生表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蒙蒙老虎,还可以加上动作。(生齐读)

  过渡语:(生齐读后)师说: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呢?你的话我不信?

  生接着说:不信,你就跟着我到……(生若说不出,再出示句子)

  (三)学习六、七段

  1、老虎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6、7段,等一下,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两段演一演。好吗?

  2、师:要想演好,必须先读好他们。(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出示第六段,找一人读,理解词语,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你能用动作、表情体现出来吗?(再让生读)

  ②、现在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动物们,其他的同学做小导演,导演更了不起了,各位小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那小兔子、野猪、梅花鹿在哪?

  ③、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小导演,下面请两位同学读6、7段,这几个同学表演。

  a、生开始表演,一生读第6段,狐狸、老虎上场,

  师采访:狐狸,你怎么这样神气活现的?

  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什么呢?

  b、继续表演第7段小动物们见了狐狸和老虎之后的情形。

  c、表演后,师生评价。

  d、师说:看了表演,同学们再读时一定会特别有感情,大家齐读这两个自然段,生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师问全班学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怕谁呀!可老虎认为怕谁?所以说,老虎受骗了,它不知道……(师引读最后一段)

  师总结,这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师相机完成板书)

  想想看,它还借着谁的威风吓跑了谁?(借老天爷的威风吓跑了老虎)

  这就是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其实,每一个寓言故事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说后再出示,生再齐读)

  2、师:这个成语也比喻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看表面,以免上当受骗。

  四、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我想,每一个有思想的孩子,都有话对狐狸和老虎说,你想对谁说呢?(出示“我想说”)

  2、想一想,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样?几天后,这只老虎又碰到了狐狸……

  五、作业

  续编故事《狐假虎威》后传。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小动物头饰。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小朋友先来读读这个成语

  (多媒体出示带有拼音的成语“狐假虎威”)(学生齐读)

  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读找找。

  找找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读。

  (2)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了吗?找出它哪个自然段呢?

  (3)指名说,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第9自然段)

  (4)狐假虎威的“假”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生:假借)

  就是这一段话中的那个词呢?指名说(生:借)

  (5)学习生字“借”,学生齐读。

  (6)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这节课重点要把课文读懂读好。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课文开始告诉我们老虎在森林里——(生:寻找食物。)

  “寻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老虎为什么找得那样着急呢?读读这个词语。

  3、这时一个狐狸从老虎身边——(生:“窜”过。)

  (1)知道“窜”是什么意思?

  (2)你们从这个“窜”字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指名学生说说。

  (4)学生齐读。

  (5)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读读。(学生齐读)[朗读指导轻松到位]

  (6)出示图片。

  4、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小节

  (1)学生读

  (2)狐狸就要被老虎吃掉了,这时狐狸怎么办的?(学生说,教师课件展示)

  (3)同学们读读这个词语:咕噜一转。(读了两遍)读读,告诉我们什么?

  它在干什么?想了个什么主意啊?

  (4)学生说:是借老天爷的威风来管理百兽。

  (5)狐狸在跟老虎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啊?(学生说:是扯着嗓子说话)多读读几遍这个词语。

  (6)扯着嗓子说话和平时说话一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

  为什么说老虎不敢吃狐狸呢?读读狐狸这段话,你能读懂吗?(学生读)

  (7)指名读

  课件点红:“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这句话可以换一个说法,强调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多请了几个学生

  为什么说它没有这个吃狐狸的胆子呢?

  学生说:因为狐狸说是老天爷派我管理你们百兽……

  这时的狐狸是用谁来吓唬老虎的?(学生说:老天爷)

  你们怎么样通过朗读来让别人相信你的话呢?

  学生自读——指名读

  你知道狐狸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扯着嗓子)

  这时的狐狸为什么还要扯着嗓子和老虎说话呢?(狐狸不想被老虎吃掉, 它想保住自己的小命。)

  指导朗读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知道这只狐狸真“狡猾”

  5、老虎完全相信狐狸了吗?

  (1)相信了,(完全相信了吗?)

  (2)不是相信了,而是“半信半疑”?什么叫半信半疑?(指名交流)

  生: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正好一半吗?再想想

  生:有时候相信,有时候怀疑

  到底怎么说更准确呢?

  生:又相信又怀疑

  为什么说有点相信有点怀疑呢?

  (3)相信——从它松开了爪子看出,又从哪里看出不相信呢?

  (4)老虎被“蒙住了”……(多读两遍)“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5)师生交流这就是“半信半疑”(教师板贴)

  6、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把下面的话接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

  (1)学生读。

  (2)狐狸想出了什么招数?决定怎么做呢?

  学生说:它想了办法骗老虎。(你真会回答问题)

  (3)它又带着老虎——(生:百兽面前走一趟)

  它们是谁在前谁在后?从哪个词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带”、“跟”、“狐狸身后有只大老虎”这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1:从“带”看出来。师:谁带谁。生1:狐狸带着老虎。

  生2:从“跟”看出来。师:谁跟谁。生2:老虎跟着狐狸。

  生3:从“再往狐狸身后一看,是只大老虎”看出来。师:谁在前,谁在后?生3: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4)同学们真了不起。

  7、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

  (1)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摇头摆尾。

  (2)读词“神气活现”,读读

  闭上眼睛想想狐狸的样子,再读读这个词语。

  读词“摇头摆尾”。(板贴,反复读)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两个词连起来读。

  (3)老虎是什么样子呢?生: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什么意思?给大家演示一下,再读读这个词语。(板贴)

  (4)老虎在张什么,望什么呢?

  8、狐狸和老虎往森林里走的时候样子各不相同,你能不能通过表演表达出来。

  (1)狐狸是……(读板贴)

  (2)老虎是……(读板贴)

  (3)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

  (4)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的,不是被狐狸吓跑的?读读下面的文字,就知道答案了。(学说读)

  (5)学生说:森林的野猪……看见狐狸走来……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百兽看见狐狸是什么样子?(纳闷)

  读读,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纳闷就是奇怪)

  奇怪的是什么呢?(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

  往常狐狸是什么样呢?(狐狸以前看见小动物都是坏坏的,看见老虎都是很害怕的。)而今天的狐狸却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跟往常很不一样。

  9.小动物看见老虎——(生:撒腿就跑)

  (1)什么是撒腿就跑?读词

  (2)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吧。

  (3)学生读

  10、课文学到这里,你们对“假”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1)狐狸是借着谁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老虎)

  (2)不仅借着老虎的威风,还借着谁的威风?(生:老天爷的威风)吓跑谁?(吓跑老虎)

  (3)今天我们用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有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狐假虎威”这个小故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狐假虎威的现象呢?感兴趣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多读一些成语小故事交流交流。

  感兴趣的话找找其他成语故事,在活动课上再交流。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