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范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选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预习:①生字、生词②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

  2.义及其走狗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派的威胁,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谁?明确:闻一多。表现了他怎么样的精神品质?明确: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3.检查预习情况:

  ⑴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师生正音。

  ⑵全体学生解释下列词语:望闻问切、兀兀穷年、迥乎不同、赫然

  ⑶简介臧克家、闻一多。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

  思考㈠根据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几件事?又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读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二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明确:课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写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二部分“作为民主战士(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三件事作为例证。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思考㈡本方是以什么来结构文章的?明确:作者是以议论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三、品味探究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学生思考上下两部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合作学习小组次交流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师生评论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及“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四、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二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明确: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五、作业

  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拓展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思考讨论: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 “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讨问题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四、补充闻一多的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⑴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⑵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⑶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①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②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③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⑴第一、二自然段。

  ⑵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⑶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⑷ “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⑸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⑴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⑵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⑶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⑴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⑵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⑶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① (略)

  ②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③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

  3、拓展延伸:

  ⑴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⑵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⑴ ⑵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匪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 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身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 整体感悟

  1.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 品味探究

  1. 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 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 齐读三、四小节。

  b. 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 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 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 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 评议总结

  1.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 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身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新课导入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能力目标

  1.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情感目标: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重点难点】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2.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3.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让学生发挥想像,从外表上看,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知人知面不知心,单从外貌我们很难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真正领略一下闻先生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所在。

  2.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闻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提倡“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我们海宁的诗人徐志摩曾深受其影响。

  3.臧克家(1905——)。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4.积累词语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呕心沥血  潜心贯注 心凝神会

  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二、整体感悟

  1.从标题看,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文章共写了几件事来反映闻先生的说和做。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他是位什么样的人?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谦逊,默默奉献、成就卓越的学者,是一位言行一致、爱憎分明、视死如归的民主战士。(课后练习一、三)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拓展延伸

  ①有人崇拜叱咤风云的球星;有人仰慕演技高超的影星;也有人追随亮丽纷呈的歌星。像闻先生这样的民族之星是否值得我们去追随?谈谈你的看法。

  ②作为学者的闻先生是“做了不说,做了再说”,而作为革命家的闻先生是“说了就做”。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说和做。

  ③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班上交流)

  三、课堂小结

  1.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同学们,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闻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着——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闻一多。下面让我们为这位勇士齐唱一首英雄的赞歌——《七子之歌》。(投放幻灯片闻一多像,学生行注目礼)

  【课后反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7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育才初中   王国平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欣赏,情感熏陶,行文技巧,指导写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讲述交流搜集的资料,引出闻一多,臧克家。

  二、了解闻一多,臧克家。(课件)

  闻一多(1899-1946)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件)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2区分下列形近字

  霄,宵    炯,迥    赫,赧  

  锲,契,挈    暇,瑕,遐

  四、理清课文   整体感知

  1 放声朗读课文,思考:(均有课件)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4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5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6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 此生别无……讲个痛快﹗”

  “另函寄上……请传观.”

  7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总结提问: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略

  五 作业 布置

  1,读一读,写一写

  2,《作业 本》1-4题

  第二课时

  一  赏析臧克家诗作《有的人》,缅怀闻一多先生导入  

  二  复习上节课延伸提问:(课件)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明确: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原因及共同点: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却是始终的言行一致。

  三  重点研读第一部分,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

  1 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

  2 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3 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

  见课本练习二

  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5 归纳本文语言特点(课件)

  明确: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四.小结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五 课外拓展。

  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风范。

  六 作业 布置

  1《作业 本》阅读理解

  2 课外读《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闻立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民主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习二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自由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自由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小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七、教学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优秀的学者。

  ↘口的巨人

  ↘

  革命家→{说了再做}→大勇的革命家。↗行的高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二、通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主要由学生来完成)

  三、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课外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教后记:这篇文章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学习他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述的重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10

  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面对这样的文章,对初一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通过仿写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2、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

  二、资料读演,资源共享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全班共同交流,互动互学,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表情朗读。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理清文章思路。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

  4、整体感悟,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细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

  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

  四、课堂小结

  阅读文章,理清思路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注意过渡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新中学 刘晓兰

  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而对这样文章对初二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而且本文应是初二下学期的课文,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