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
范文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练习1》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再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示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每个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能描,不能有复笔,要使铅笔的笔锋在字的点画中间运行;要按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洁。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强调临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写,写完后认真对照,看临写是否准确、到位。注意保持本面整洁。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示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展示部分学生制的表格,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矫正训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①加标点 2.复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使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②分角色朗读)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这四句话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他俩一个提问,另一个作出相应的回答。想一想,要想问得清楚该怎么读,要想答得明白,又该怎么读,然后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1.投影本节课所学的三道题内容。 2.启发思考讨论:这三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发挥自己精心制作的课程表的作用? 3.指名说,相互补充。 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教师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生答:笑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这些声响混在一起,真像一阵又一阵的响雷从头上滚过,就叫做“欢声雷动”。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人们聚在一起,大声地欢呼着,笑得嘴巴合不拢,眼里流下了泪)这就叫“欣喜若狂”。为了庆祝申奥的成功,人们纵情地欢呼,不停地挥动手中的彩旗,情不自禁地边唱歌边跳起舞,这就叫——(生:载歌载舞)这一天,北京城没有夜晚,所有的灯都亮着,绚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这就叫——(生:灯火辉煌)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一听吗? 2.映示古诗《村居》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①田野风光②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第一句诗。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理解第二句诗。 8.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说话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城花园2号楼305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布厂的工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进行介绍。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2《练习2》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 能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认字光趣和能力。 3. 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面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 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读题。 ⑵春天多美呀!指名读。师生评议,师相机指导。再读一读,谁能读正确、流利。 ⑶指名读,评议。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2. 教学第2小题。 ⑴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鼓掌。 ⑵读题。自己读第2小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⑶生交流,汇报。生在一起找、讨论。 3. 教学第3小题。 ⑴读题。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在什么了解? ⑵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⑶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⑴(出示投影)学生认读。 ⑵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⑶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描红笔笔到位,字字工整。 3. 学生练习。 4. 反馈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 熟记谚语。 3. 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教具:录音带、成语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㈠教学第1题 1. 读题,审题。 2. 现在是什么季节? 3. 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4. 我们学校的花坛多漂亮呀!谁来夸夸花坛? 5. 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多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 6. 是呀,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各种花儿都开放了。 7. 花园里万紫千红,蜜蜂嗡嗡叫,香气扑鼻,多美! 8. 阳光下,小朋友在自由地学习、玩耍,个个都觉得——(出示春光明媚)师领读,生跟读。 9.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是春天的脚步,到处是春的气息,这真是(出不春意盎然)师领读,生跟读。 10(播放歌曲)师生共同唱歌。 11.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㈡教学第2小题。 1. 审题。 2. 指导。 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⑵谚语就是通过简单的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呢?自己读一读。 3. 练习。 4. 练习背诵,反馈。 5. 鼓励学生回去收集。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谁会做贺卡?你能教其他小朋友吗? 3. 老师教做贺卡的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观察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画,练习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教具:挂图 一、审题 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近的顺序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说。 三、指导说话 1. 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 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题,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 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 4. 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 5. 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3练习8 教学要求: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4、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字典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依次认读生字。 (2)教师范写,讲述写字技巧。 (“丽”字的长横要盖住下面部分;“言”字的第一笔要写得平而长,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窄一些。“互”的最后一横略长一些,把这个字托住。) 3、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地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随时纠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5、 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进行评讲,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四人小组读资料《庄稼的保护神》,遇到生字,查字典,在书上注上拼音。 (2)四人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朗读, (3)在学生读资料时,检查“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这一句中两个“中”读音是否准确。(第一个“中”读第一声,表示里面的意思;第二个“中”读第四声,表示逮住了目标。) (4)巩固练习。 小明中一回家就听说爸爸中奖了。 在“警察和小偷”的游戏中,谁中枪了? (5)练习朗读短文。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读。 (6)指导看漫画,说一说这漫画画了什么? (7)指导看漫画,你有什么想法?它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8)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9)把你刚才说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看谁写的语句最通顺,最连贯。 四、作业设计: 1、背诵4条成语。 2、完成写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 水彩笔 白纸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5、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日新月异------)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4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1.复习本单元部分生字新词,指导练习1—2题。 (1)用卡片复习以下词语,读准音,说出带点字及词语意思,对易错的字提示点拨。 迷惑不解 眼花缭乱 争先恐后 畚箕 不可开交 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 硬币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呕心沥血 斥责 坚持不懈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灵感 (2)完成作业 本1、2两题。教师巡视,了解作业 情况。 (3)检查。 ①第1题要求学生逐组口述,说出形近字的读音区别、字形区别,各组成什么词及词的意思。 ②小黑板揭示第2题答案,核对订正。 (坚持不懈无计可施不由自主一事无成) 2.指导练习第5题。 (1)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回顾已学的课文,在课堂讨论基础上归纳:①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②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一句话只有一个主语,讲一个主要意思。③根据短文意思确定加。?!……或。) (2)默读这段话,弄清楚内容,用铅笔在书上断句。(其他标点先不管。)交流。议论理由。 (3)根据意思,确定标点。(在书上加。)检查,核对。有争论的说出理由。 (4)巩固方法,完成作业 本第5题。 3.指导练习第6题。 (1)说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分句间什么关系。(转折。)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评价:①运用是否正确?②句子的内容有无积极意义?) (2)指导运用“只要……总是……”。 ①黑板揭示例句。“只要下定决心,努力改正,缺点总是可以克服的。” ②认识例句表示的关系。克服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通过哪个词表示?(只要。)“总是”连接什么?(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③仿照例句,口头运用“只要……总是”说话。 (3)完成作业 本第6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4题。 (1)指名读题、审题。说出题目有哪几个要求。(①重读课文。②思考各篇课文的写作目的。填空答题。) (2)速读三篇课文,思考各篇课文写作目的。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完成作业 。 参考答案: 《数鸡》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赞扬小姑娘做事认真、实事求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 《才能来自勤奋》说明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指导练习第3题。 (1)审题,明确题意。(要点:①在填空格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②体会填上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即这些词表达出什么。) (2)按课文内容填上动词。交流检查。 (3)指导理解填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读(1)、(2)两句,说说填人的动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描写我怎么数鸡的。) ②怎样的“数”叫横数竖数?请演示动作。 联系句子说话,这个词写出了什么?(由于鸡太多,我反反复复努力数鸡。) ③动作演示“开门”、“放”一只、“数”一只。说明这些动词的作用。(写出了无论如何要把鸡数清楚的态度。) ④运用学到的方法,了解动词描写什么。(想象或演示动作,体会作用o)说说第(3)句动词的作用。(写出了小姑娘用尽力气帮助售货员推车。) (4)小结。说出这道题的训练有什么意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语对句子表达起的作用;写作时要准确用词。) 3.指导阅读短文。(第7题) (1)审题。阅读这篇短文有哪几个要求?(①联系句子,解释多义字“焦”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②领悟〈拔苗助长〉的写作目的。) (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怎样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理解内容,再体会写作目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①划出解释题目的一句话,说出什么叫“拔苗助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帮助它长得快些。) ②那个农夫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是没有长高吗?(是说长得慢,人们发现不了,看上去好像没长高。) “焦急”是什么意思? ③“拔苗助长”的结果怎么样’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的?(违背厂禾苗生长的规律。) (4)完成作业 本习题7。 (5)检查。 A 为什么取③?选项①、②错在什么地方? (选项①、②对中心的理解停留在寓言故事本身的人和事上,选项③指出了寓意,有普遍指导意义。) B.交流“焦”在句子中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焦急:着急。②烧焦:指火力过猛,衣服呈现黄黑色,发脆。③花儿快烤焦:指失去水分、枯萎。(学生答案只需意思接近即可,课后再查字典验证。)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5[教学要求] 1.复习小写字母的写法。 2.初步学习近义词。 3.整理成句子,再给句子加标点。 4.练习写好带偏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朗读并背诵诗歌。 6.熟记4个成语。 7.转述老师通知大家的一段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④说一说“亲爱”一词的近义词(敬爱)。 (3)出示:他使劲把门推了一下。 ①自己读句子。 ②同座位互说句子的意思。 ③说说“使劲”一词的近义词。 3.练习。 根据原词的意思写出近义词。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 (2)出示卡片,巩固近义词。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教师进一步说明题目的两点要求。 2.指导。 (1)朗读复习《标点符号歌》。 (2)出示一组单句。 小鸟在前面带路。 ①读句子。 ②说说这句讲“谁”“干什么”。 ③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应说成是什么? (3)出示题中第一组词语: 月牙一样的小河有一条村子的前面 ①各自小声读词语。 ②找出“什么地方”(村子的前面)“怎么样”(“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③说说整理成的句子。 ④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练习加标点。 (4)出示题中第二组词语: 要盖新的房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①请一学生读词语。 ②找出“谁”(蚕姑娘)“干什么”(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 ③读一读整理成的句子。 ④加上标点。 3.练习。 (1)分组读整理好的句子。 (2)学生“开火车”读,读出陈述语气。 (3)学生练写,把整理好的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 4.反馈。 (1)教师提醒学生打全标点,指出存在问题(如抄错字)。 (2)教师相机展示优秀作业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复习范字,读准字音,练习组词。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 (2)说说“铁、钻、饺”3个字的部首和结构特点。 (3)指导书写金字旁的字:铁一钻。 ①幻灯出示:铁一钻,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把“铁”的“韦”旁写得略窄一些,右半部分宽一些,把“钻”写为左右各半。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铁一钻”。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生字。 ④教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 ⑤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饺”。注意提醒学生“卞”部与右半部等长,这个字是左窄右宽。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凝神练字。 4.反馈。 教师相机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适当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一读二背)。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领悟人和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大家都要爱护美好的大自然。 (5)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注意帮学生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自”是平舌音,“哪”“能”都是鼻音)。 (2)指名朗读(着重读好三个反问句,强调它们都表示肯定的语气)。 (3)“开火车”接读。 (4)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香蕉。 2.教师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一、审题 指出言语交际的话题:我爱吃的水果。同学们,下面我们以香蕉为例,来说一说,写一写。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什么词来说呢?(弯弯的、两头翘) 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呢?(像小船、像月牙、像镰刀……) 香蕉是什么颜色呢? (2)你知道哪些表示黄颜色的词?(橙黄、橘黄、金黄……) (3)你能用哪个词形容你桌上的这支香蕉? (4)句子练习。 我手中的香蕉是——。 我手中的香蕉穿着——色的外衣。 2.指导说话。 (1)说香蕉的形状、颜色: ①谁能把两个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呢? ②你可以先说颜色,也可以先说形状。 ③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香蕉。 (2)说吃香蕉的过程。 ①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你们禁不住都想吃了。 ②指导剥皮:先把顶端掰开,然后撕下香蕉皮。 ③观察练说果肉的颜色和气味。 ④品尝练说香蕉吃到嘴里的感觉。 ⑤将吃香蕉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注意要加上剥香蕉的动作。 三、练习 1.把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内容连起来练说。 2.指导学生说一句赞美香蕉的话。(如:“香蕉真香啊!”“我真喜欢吃香蕉!”) 3.你们能把刚刚说的内容写下来吗?下面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 4.创设情境,练习交际对话。(卖者介绍清楚香蕉的形状、颜色等特点,买者讲说品尝香蕉后的感受) 5.指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6.让学生选自己最爱吃的水果,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6【教材分析】 拼音练习: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读背训练:读出韵味,有感情,并背诵。写字训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m( ) q( ) d( )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7汪燕宏 一、 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有7道题。主要让学和辨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形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以此来巩固生字新词,还让学生巩固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第7题是根据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而设计的。 二、教学目标 1. 能注意辨别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2. 会比较形近,并用形近字组成词语。 3. 能正确选用近义词,用好反义词。 4. 能将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注意分句内容间的因果关系,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5. 知道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主面安排材料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7题。 教学难点 :第6题。 四、教学准备小黑析若干块。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能辨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给形近字组词,正确选用近义和反义词,完成第1-4题。 2. 能把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完成第5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完成第1题。 (1) 读题,审题。 (2) 自由读,读准这8个音节。 (3) 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读准确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并正音。 (4) 独立完成音节、生字的接连。 (5) 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词,并正音。 2. 指导独立完成第2题。 (1) 学生独立完成组词练习。 (2) 以馈时说一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或混淆? (3) 订正。 3. 指导完成第3题。 (1) 自由讨论这三组近义词使用时如何区分? (2) 交流,归纳:“纯洁”与“整洁”,都有洁净的意见,但使用的对象不同。“纯洁”一般形容思想、心情、感情,“整洁”一般用来形容场所、场地。“战斗”与“战役”的意思都是打仗,但使用范围大小。“战役”是一定时间内,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大。“温暖”与“温和”都含有暖和的意思,但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温暖”侧重于“暖”,“温和”侧重于“和”,常用来形容态度、脾气等。 (3) 填空并反馈,矫正,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4. 指导完成等4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反义词。 (3) 交流、反馈、订正。 5. 指导完成第5题。 (1) 审题并读懂例句的改法,即把否定说法改成肯定说法,一般把否定说法句中的“没有……就没有……”改成肯定说法的“有了……才有……”或“有了……才会(才能)……” (2) 学生独立完成改写任务。 (3) 交流反馈并订正,注意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漏词理解或改变了句义。 第2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能在造句中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 能知道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完成第6题。 (1) 读题后明确要求。 (2) 自由读读这3句话,想一想它们前后两个分句哪句写的是原因,哪句表示结果,在书上标出。 (3) 分别照样子,用带点的关联词造句。 (4) 交流:①读句子,说说啊部分表因,哪部分表果。②师生共同评议。③修改句子。 (5) 小结:在写句子、作文的时候,写到因果关系的内容时,要正确、灵活地用好关联词。 2. 指导完成第7题。 (1) 阅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讲什么。 (2) 指名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默读短文。 (3) 交流第①题,教师板书: 蜜蜂 靠眼睛认路回窝 鱼类 季节性定期往返 鸟类 速度快,路程远 (4) 交流②题。(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即短文用蜜蜂、鱼类、鸟类这三类不同的动物来就明它们的远游。)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全部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读字形,读准字音。 2、复习巩固学过的18种基本笔画和45个汉字,能正确书写。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使学生知道要锻炼身体,爱清洁,讲卫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1——4题。 教学过程 : 一、提出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学习了四声和拼音。另外还学了18种基本笔画,45个汉字。我们来复习一下,看谁学得好。 二、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韵母表,让学生按单韵母、复韵母、前后鼻韵母的类别读,并用卡片认读。 2、读整体认读音节。 复习时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可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送信”、“找朋友”等。 三、指导练习第2题。 在上一题复习韵母表的基础上,比较形近、音近韵母第一行是形近韵母,看清字母形状,不要读错。第二行是音近韵母,前后鼻音要区分清楚。 四、指导练习第3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基本笔画。 2、说说横折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竖弯、横折弯钩、撇点这6种笔画的名称。再想想这笔画在什么字中出现过。如:横折钩(月、地),竖弯钩(地、七),竖弯(四),竖折折钩(马),横折弯钩(九),撇点(女)。 五、指导练习第4题。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 2、看音节找汉字或写汉字。 dì lì qī mǐ tǔ wǔ zhú fù 地 立 七 米 土 五 竹 父 mù yī yù nǚ ɡuǒ duō zuò 木 一 玉 女 果 多 坐 niú liù jiǔ sì shí rì 牛 六 九 四 十 日 3、读读写写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5——7题。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选一个表示图意的字,可先圈起来,再填在作业 本上。 二、指导练习第6题。 让学生先认认图中的事物,再拼读音节,把图和音节连起来。答案是:树叶、熊猫、蝴蝶、台灯、手表、喜鹊、水牛。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看图,说说丁丁、冬冬是怎么做的。 图1,丁丁每天做早操。 图2,冬冬跳绳,锻炼身体。 图3,冬冬爱清洁,饭前把手洗干净。 图4,丁丁也讲卫生,常剪指甲。 2、你和丁丁、冬冬一个样吗?做到的在图下方打一个√。 3、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像丁丁、冬冬那样,养成锻炼身体、讲卫生的习惯。 ◆[2004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9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邓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写毛笔字,能写得美观、大方。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5、反馈。 教学后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0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听。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连笔的字“履”、“用”的写法,并复习“生”字改变笔顺的写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口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如同学们都挺熟悉的电(雹)、国(圃)、龙(能)。(出示幻灯片)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该(孩) 书(害) 纸(纸) 烂(煳)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1)读幻灯片上的两句含有繁体字的话。 ①读害使王明榷寅韶巍到自己知巍的不足,今后虑骸多读害。 ②颈鬟已白的寅,舱室王爷爷,热爱晕召、i里劲。每天圃害馆闭门,他就逛去看辗纸,看到地上有纸眼他就主动捡起,酸现室内光线暗,就主勤去阂雹烃。 (2)指名读。 (3)齐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请学生讲清楚题目要求。 2.指导。(1)出示幻灯片:演讲——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参考答案:第一排的三组意思都相同,第二排的三组意思都不同。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可同桌合作思考、讨论,再交流)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参考答案: 改为:“张开泰和汤小泉是好朋友,张开泰经常帮助汤小泉复习功课。”因为原句两个“他”指代不清楚。(3)总结学法:修改病句,一般地先读懂原句所要说的意思, 然后通过语感发现病因,接着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注意有·的要求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改,有的是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下一行)最后读修改后的句子并与原句比较,注意修 改病句一定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参考答案: (2)改为:“我断定她今天生病了了。”因为原句中“断定”和“可能”矛盾。或:“她今天可能生病” (3)改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或:“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因为“人口”和“国家”不能搭配。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司,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参考注释: 首战告捷:第一次作战就取得了胜利。 旗开得胜:军队的旗刚一展开就打了胜仗。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了好成绩。 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继续努力,越来越振奋、勇猛。 直捣黄龙: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后泛指敌巢,意思是直冲向敌人的巢穴。 人多势众:人多势力大。 气贯长虹:形容气势盛旺,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背水一战:汉将韩信领兵攻赵,命士卒背水列阵,汉军前临大敌,后无退路,拼死作战,结果大败赵军,后以“背水一战”谓决一死战。 一决雌雄:决定胜负、高低。 胜券在握:有胜利的把握。 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见风声、鹤声都惧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容极端恐惧,或妄自惊扰。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 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 (2)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3) 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杏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1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纠正部分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主干)。 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第7题 教学难点 :第5题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目标。 二、练习第1题。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三、练习第2题。 1、查字典,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四、练习第3题。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五、练习第4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六、练习第5题。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 :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2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三)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3《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去——回 雨雪——风雷松梢——竹叶 马会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读熟) 4.反馈。 (1)同桌同学互查。 (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增加”。应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不一定要按成语的顺序说,可以由自己挑着说)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 (1)自由练读。 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押于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选择一座世界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 X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 组讨论。 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第七题(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4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教学要求】: 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 2、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熟背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 4、分组讨论“关于春游的建议“,并推荐代表发言。 5、学写毛笔字:笔画“撇折”。 【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现状及教学实际情况机动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各自认真地读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并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点、评议。 (3)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进行指点。 3、练习 (1)同桌相互讨论,试着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读第二篇短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印象中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②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③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色彩的词,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4、反馈 (1)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 (2)发现好的练习,放在屏幕上让大家观摩学习。 (3)请同学完整地读一读短文,体会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给文章带来的美。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老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①指名读题。 ②讨论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 ②老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上能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背诵。 ②指名背诵。 2、背诵古诗《清明》 (1)审题。 ①指名读题目要求。 ②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在清明时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指导。 ①学生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问问同学。 ②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④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会怎么回答呢?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⑤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村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3)练习 ①学生自读、自背。 ②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关于春游的建议) 1、审题 (1)指名读读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师生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题目中的三个问题:这次春游去哪里?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每人在小组里要谈自己的建议。 (3)小组里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3、练习 ①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②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4、反馈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谈话,弄懂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①仔细观察“东”和“会”,这两个字中都有撇折,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东”中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处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处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3、指导书写“东”和“会”。 4、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注意安静,可行当播放一些轻音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5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学习歇后语,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故事。生活中处处留心注意积累,学以致用。 2、诵读与积累,激励学生从小养成观察习惯。 3、写好钢笔字。 4、想想说说,训练学生看图说话能力。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想想说说。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歇后语故事讲给同学听。 (1)自由读5个歇后语。 (2)本题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则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3)交流你所知道的歇后语小故事,思考:从这些小故事中你又明白了什么? (4)再读歇后语,了解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歇后语的特点。 2、学习第二部分,试用歇后语填空。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再读5个歇后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3)仔细读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 (4)交流。 (5)再读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的句子中的作用。 3、学习第三部分。 (1)审题,明确要求。 (2)平时生活与课外学习中,你还见过哪些歇后语,说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吗?师生共同评议。 二、诵读与积累 1、审题,明确要求。 2、自由练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试读,正音。 4、继续练说,这三则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呢? 5、熟读成诵。 6、练习背诵。 7、你能联系具体事例说说你对这三则名人名言的理解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写好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要求。 2、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布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行款与格式,体会字休结构的匀称。 4、重点指导笔画较多的汉字,着重体会它们的提笔,运笔以及结构安排。 5、练习描红仿写,要求一气呵成,不涂不描。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练写偏旁为“四点底”、“心字底”。 2、指导写“四点底”。 “四点底”的四点,第一点为左点,稍向左斜,后三点都为右点,最后一点要长一些,四点之间距离等守则,比上面的部首稍宽,以托住上面的字。 3、指导写“心字底”。 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想想说说,训练学生看图想象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自己读题,观察书上的漫画。 2、指名讲述本次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练习 1、仔细看图并思考: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可以分别给他们取个名字。 2、交流已有三幅画的内容。根据已有的三幅图,可以给这组漫画起个什么名字? 3、思考:这个小男孩拍下了什么镜头,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那个小男孩还笑出了眼泪? 4、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想象的内容。 5、集体交流,要求: (1)想象合情合理。 (2)内容健康向上。 (3)把内容说清楚。 6、练习将四幅图连贯地说给别人听。 7、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6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全部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读字形,读准字音。 2、复习巩固学过的18种基本笔画和45个汉字,能正确书写。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使学生知道要锻炼身体,爱清洁,讲卫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1——4题。 教学过程 : 一、提出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学习了四声和拼音。另外还学了18种基本笔画,45个汉字。我们来复习一下,看谁学得好。 二、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韵母表,让学生按单韵母、复韵母、前后鼻韵母的类别读,并用卡片认读。 2、读整体认读音节。 复习时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可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送信”、“找朋友”等。 三、指导练习第2题。 在上一题复习韵母表的基础上,比较形近、音近韵母第一行是形近韵母,看清字母形状,不要读错。第二行是音近韵母,前后鼻音要区分清楚。 四、指导练习第3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基本笔画。 2、说说横折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竖弯、横折弯钩、撇点这6种笔画的名称。再想想这笔画在什么字中出现过。如:横折钩(月、地),竖弯钩(地、七),竖弯(四),竖折折钩(马),横折弯钩(九),撇点(女)。 五、指导练习第4题。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 2、看音节找汉字或写汉字。 dì lì qī mǐ tǔ wǔ zhú fù 地 立 七 米 土 五 竹 父 mù yī yù nǚ ɡuǒ duō zuò 木 一 玉 女 果 多 坐 niú liù jiǔ sì shí rì 牛 六 九 四 十 日 3、读读写写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5——7题。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选一个表示图意的字,可先圈起来,再填在作业 本上。 二、指导练习第6题。 让学生先认认图中的事物,再拼读音节,把图和音节连起来。答案是:树叶、熊猫、蝴蝶、台灯、手表、喜鹊、水牛。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看图,说说丁丁、冬冬是怎么做的。 图1,丁丁每天做早操。 图2,冬冬跳绳,锻炼身体。 图3,冬冬爱清洁,饭前把手洗干净。 图4,丁丁也讲卫生,常剪指甲。 2、你和丁丁、冬冬一个样吗?做到的在图下方打一个√。 3、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像丁丁、冬冬那样,养成锻炼身体、讲卫生的习惯。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