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范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精选6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篇1

  《练习2》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 能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认字光趣和能力。

  3. 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面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 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读题。

  ⑵春天多美呀!指名读。师生评议,师相机指导。再读一读,谁能读正确、流利。

  ⑶指名读,评议。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2. 教学第2小题。

  ⑴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鼓掌。

  ⑵读题。自己读第2小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⑶生交流,汇报。生在一起找、讨论。

  3. 教学第3小题。

  ⑴读题。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在什么了解?

  ⑵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⑶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⑴(出示投影)学生认读。

  ⑵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⑶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描红笔笔到位,字字工整。

  3. 学生练习。

  4. 反馈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 熟记谚语。

  3. 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教具:录音带、成语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㈠教学第1题

  1. 读题,审题。

  2. 现在是什么季节?

  3. 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4. 我们学校的花坛多漂亮呀!谁来夸夸花坛?

  5. 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多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

  6. 是呀,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各种花儿都开放了。

  7. 花园里万紫千红,蜜蜂嗡嗡叫,香气扑鼻,多美!

  8. 阳光下,小朋友在自由地学习、玩耍,个个都觉得——(出示春光明媚)师领读,生跟读。

  9.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是春天的脚步,到处是春的气息,这真是(出不春意盎然)师领读,生跟读。

  10(播放歌曲)师生共同唱歌。

  11.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㈡教学第2小题。

  1. 审题。

  2. 指导。

  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⑵谚语就是通过简单的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呢?自己读一读。

  3. 练习。

  4. 练习背诵,反馈。

  5. 鼓励学生回去收集。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谁会做贺卡?你能教其他小朋友吗?

  3. 老师教做贺卡的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观察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画,练习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教具:挂图

  一、审题

  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近的顺序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说。

  三、指导说话

  1. 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 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题,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 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

  4. 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

  5. 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篇2

  练习8

  教学要求: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4、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字典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依次认读生字。

  (2)教师范写,讲述写字技巧。

  (“丽”字的长横要盖住下面部分;“言”字的第一笔要写得平而长,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窄一些。“互”的最后一横略长一些,把这个字托住。)

  3、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地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随时纠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5、  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进行评讲,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四人小组读资料《庄稼的保护神》,遇到生字,查字典,在书上注上拼音。

  (2)四人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朗读,

  (3)在学生读资料时,检查“粘住小虫,卷入口中,常常是百发百中”这一句中两个“中”读音是否准确。(第一个“中”读第一声,表示里面的意思;第二个“中”读第四声,表示逮住了目标。)

  (4)巩固练习。

  小明中一回家就听说爸爸中奖了。

  在“警察和小偷”的游戏中,谁中枪了?

  (5)练习朗读短文。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读。

  (6)指导看漫画,说一说这漫画画了什么?

  (7)指导看漫画,你有什么想法?它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8)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9)把你刚才说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看谁写的语句最通顺,最连贯。

  四、作业设计:

  1、背诵4条成语。

  2、完成写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二、教具准备:

  水彩笔  白纸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5、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日新月异------)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篇3

  《练习1》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再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示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每个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能描,不能有复笔,要使铅笔的笔锋在字的点画中间运行;要按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洁。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强调临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写,写完后认真对照,看临写是否准确、到位。注意保持本面整洁。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示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展示部分学生制的表格,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矫正训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①加标点

  2.复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使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②分角色朗读)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这四句话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他俩一个提问,另一个作出相应的回答。想一想,要想问得清楚该怎么读,要想答得明白,又该怎么读,然后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1.投影本节课所学的三道题内容。

  2.启发思考讨论:这三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发挥自己精心制作的课程表的作用?

  3.指名说,相互补充。

  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教师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生答:笑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这些声响混在一起,真像一阵又一阵的响雷从头上滚过,就叫做“欢声雷动”。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人们聚在一起,大声地欢呼着,笑得嘴巴合不拢,眼里流下了泪)这就叫“欣喜若狂”。为了庆祝申奥的成功,人们纵情地欢呼,不停地挥动手中的彩旗,情不自禁地边唱歌边跳起舞,这就叫——(生:载歌载舞)这一天,北京城没有夜晚,所有的灯都亮着,绚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这就叫——(生:灯火辉煌)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一听吗?

  2.映示古诗《村居》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①田野风光②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第一句诗。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理解第二句诗。

  8.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说话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城花园2号楼305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布厂的工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进行介绍。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宇,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 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 像(向) 已(以) 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抄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 ) 执法( )山 ( )( )在后 ( )( )在前

  一( )不( ) 扶( )济( ) 排( )解( ) 见( )勇( )

  ( )义( )言 唯( )是( ) ( )人( )贤 ( )( )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别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思考: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三、练习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3.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呼要符合别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五、教学第七题:学写毛笔字(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3、对,所以这些字都是古代人写的象形字。

  4、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5、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6、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不光要画得好,还要说得好。学生在下面说,其余三人出谋划策。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是呀,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2、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3、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4、齐读成语。

  5、(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6、读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7、生互相交流。

  8、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写出反义词。

  早——里——出——落——深——

  粗——人无虑,必有忧高兴——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篇6

  1、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训练内容:按笔顺写字、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

  2、学习目标3、

  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的汉字。

  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熟记成语儿歌

  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教学重点

  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的汉字。

  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熟记成语儿歌

  5、教学难点

  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认清笔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出示所有生字

  指读,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学生自己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请同桌相互检查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教师随机检查并小结检查结果

  师:四人小组互相提问,检查是否能用正确的笔顺写字

  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数笔画填空

  瓜:第四笔是

  桃:第八笔是

  爷:第三笔是

  奶:第四笔是

  坐:第五笔是

  指名学生填空,集体订正

  出示:按笔顺写字

  成、雷、事、黄、情

  指名学生按笔顺写字,集体评议

  对口令

  游戏规则:(1)生甲:“斗”怎么写?

  生乙:“斗”这样写——

  (2)由学生任意抽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用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读题

  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师:这次字词句学习分三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部分的题目读读。

  师:读了题目之后,我们知道每部分学习都是围绕“丁”和他的伙伴们展开的。

  二、指导

  你们先自己读读,请同学看老师手中的转盘,(手指“丁”字)谁会读这个字?

  请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丁和口字旁交上了朋友)谁会读?

  依次转动字盘,分别让学生说出丁和谁交上了朋友。指读“灯、盯、钉”

  出示词语,认读、理解词义

  指导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干什么?

  看懂图画后,/你们再读读儿歌,想想儿歌的意思,这些词语又是什么。

  指名回答

  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会觉得这些汉字很有趣。

  讨论:“电灯”的“灯”为什么用“火字旁”?

  “盯着”的“盯”为什么用“目字旁”?

  “钉子”的“钉”为什么用“金字旁”?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丁”在这些字里表读音,它和不同的部首组合以后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像这样的有规律的汉字,我们把它称作形声字。

  三、拓展练习

  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出示:

  包子 水泡 饱满 跑步 怀抱

  肚皮 披风 疲劳 山坡 破坏

  少年 沙子 吵闹 炒菜 抄写

  先自己读读,想想每个词的意思

  讨论:它们分别用哪个字作基础字,与不同的部首组合而成?

  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作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读读背背

  学写铅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审题

  (1)指(2)读题目

  (3)说说题目要求

  指导学习成语歌

  (1)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来都是从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3)出示: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4)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5)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的字。

  (6)出示: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学习儿歌

  (4)看图,(5)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6)大声朗读,(7)要求读准字音

  (8)指(9)读,(10)回答:

  “花儿”指什么?(伞,同学们)

  “风雨”指什么?(自然界风雨、困难)

  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练习朗诵,背诵

  4、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读题

  (2)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复(2)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今天,(4)我们学写“同(5)、问、网”3个字,(6)看看这些字有什么书写顺序。

  (7)出示:同(8)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练习

  (1)练习描写“同(2)”3个,(3)仿影1个

  (4)教师巡视指(5)导

  4、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2)学,(3)指(4)出问题

  (5)进行纠正性练习

  (6)其余两个字教法相同(7)。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审题

  指名读题

  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汇报讨论结果

  三、拓展训练

  请三人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组织学生发言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组织学生发言

  师:你会劝说有这种不良习惯的人吗?我来扮演在公共汽车上看书的人,谁主动来劝说我?

  同学互相帮助,劝说有不良看书习惯的人。(学生自由编演)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有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