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
范文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1《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一( )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2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一( )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3一、谈话导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学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学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学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学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学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老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学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学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学生字词。 ③交流对学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学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学生字词 出示下列学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学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学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4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作者:刘爱琴 文章录入:泰兴镇中小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然而,景色虽美,孩子们却苦于对草原很陌生。于是,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大量有关草原的视频材料,编辑成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大家看。当无边的草原由远及近映入学生眼帘时,当雪白的羊群像天边的白云悠然飘来时,当身穿盛装的牧羊姑娘翩翩起舞时,当牧民们扬鞭赶马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彷佛置身其中。此时,腾格尔粗犷嘹亮的歌声缓缓响起,悠扬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更加激动了,有些孩子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来,高高举起了手,似乎在扬鞭驱马。小小的脸蛋上那欣喜的神情让我感觉到,他们已经被美丽的大草原深深吸引了。 这时,再打开书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欣赏作者笔下的草原。通过读书,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5作者:佚名 转贴自: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点击数:77 联系生活,体悟课文------《草原的早晨》片段教学案例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教学片段] (看多媒体:[课文: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师:醒来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原来是说人睡觉醒了。 师:那么草原醒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屏幕。 (多媒体画面:先是宁静的草原,然后出现一片喧闹的景象。) 画外音:草原的夜里静悄悄,随着黎明的临近,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许多牧民跨上骏马。 生:我听到牧民在说话。 生:我听到羊儿在咩咩地叫。 生:我看到许多许多羊儿在跑。 生:我听到马儿在叫,还有人在唱歌。 …… 师: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原本宁静的草原上出现了一片喧闹的景象,所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教学反思]: 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教者从教材中提炼出醒来这个动词,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以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进一步揭示了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更让学生觉得贴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势会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因此,教学中既鼓励了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把理解词语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正像《语言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6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草原的早晨》新课导入 在回顾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之后,引出“大草原”,播放了一段有关草原风景的视频,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惊喜地高呼看到的景物,不时发出赞叹,直到视频结束,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很显然,孩子们被那无边的充满生机的草原和那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等各种动物吸引。正想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yxm提前举手,“老师,看了这么美的草原,我想起了一首诗。”“哦,说来听听。”我饶有兴趣地说。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她刚念出诗名,我就深有同感,暗暗夸赞她丰富的联想,这首诗正是这幅图景最好的诠释,其他学生也都跟着她摇头晃脑地朗诵起来。我立即打住自己的问题,无须多问,只须将视频再次展示,让学生头脑中带上这首诗,在欣赏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大草原的美景也就自然图文并茂地映在学生的脑海。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7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纸、地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 2.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 讲授新课 <一>.看图学词 1. 这无边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挂图(草原一眼看不到头) 出示:无边齐读 2. 冬去春来,草儿重又长出来了,原本枯黄的草原像铺了一张崭新的绿地毯所以我们说草原铺满了(出示:新绿齐读)铺满新绿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图来说说(由近到远) 相机贴字:近处:羊儿牧民骏马 (出示一个读一个,正音;最后齐读词语) <二> 那这么美丽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检查自读: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 蹦跳 歌声 新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牧羊人 (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 响亮的 黎明的 铺满新绿的 打破了 醒来了 羊儿 鞭声 一只只 跨上 追赶 远处 回荡着 草原在 (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正确) 继续看图想想如果你是羊儿你被关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那么你们会怎么跑出羊圈?会怎样奔向草原的?(涌出来蹦跳着齐读)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儿这么蹦跳着涌出来你会做什么事?(跨上骏马追赶羊群齐读)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三>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感叹号表示什么?草原睡着时是静悄悄的,牧人的鞭声叫醒了草原,就像妈妈早晨叫我们起床一样。想想看每天早上妈妈是怎么叫我们起床的?谁能来把它读好?) 2)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指读——哪里停顿——齐读) (自读课文:流利) <四>女生读,男生读,指读。 <五>范读通过读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美)那它究竟美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三. 教学生字 1. 原说结构教部首说你怎么记住它 2. 动说两个字的相同处教“力”字旁 3. 打说怎么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9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2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二 来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10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 朱凤娟 发表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听了许颖凡老师上了这一课,感受颇深。细细品味,觉得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来,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但许老师基本功深,在“导”上激活了学生。 一、利用多媒体,引导感知。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片的形象中无拘无束地感受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画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画面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利用教材,引导表演。 在理解“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蹦向无边的草原。”这句时,许老师引导学生表演出“涌出”、“蹦跳”等词,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体会到了草原上羊儿的欢快。 三、利用音乐,引导感悟。 在讲解“回荡”一词时,许老师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来意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12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纸、地图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1. 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 2.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 讲授新课 <一>.看图学词 1. 这无边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挂图(草原一眼看不到头) 出示:无边齐读 2. 冬去春来,草儿重又长出来了,原本枯黄的草原像铺了一张崭新的绿地毯所以我们说草原铺满了(出示:新绿齐读)铺满新绿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图来说说(由近到远) 相机贴字:近处:羊儿牧民骏马 (出示一个读一个,正音;最后齐读词语) <二> 那这么美丽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检查自读: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 蹦跳 歌声 新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牧羊人 (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 响亮的 黎明的 铺满新绿的 打破了 醒来了 羊儿 鞭声 一只只 跨上 追赶 远处 回荡着 草原在 (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正确) 继续看图想想如果你是羊儿你被关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那么你们会怎么跑出羊圈?会怎样奔向草原的?(涌出来蹦跳着齐读)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儿这么蹦跳着涌出来你会做什么事?(跨上骏马追赶羊群齐读)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三>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感叹号表示什么?草原睡着时是静悄悄的,牧人的鞭声叫醒了草原,就像妈妈早晨叫我们起床一样。想想看每天早上妈妈是怎么叫我们起床的?谁能来把它读好?) 2)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指读——哪里停顿——齐读) (自读课文:流利) <四>女生读,男生读,指读。 <五>范读通过读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美)那它究竟美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三. 教学生字 1. 原说结构教部首说你怎么记住它 2. 动说两个字的相同处教“力”字旁 3. 打说怎么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篇13……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在老师读的时候,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我好象看见草原很大很大,草原上长满了很多嫩绿的草。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羊冲出圈门,奔向草原。 生:我好像看见牧羊人骑着骏马一边放羊,一边唱歌。 师:小朋友听得很仔细,想像真丰富。 生:我想去大草原看看,那儿是不是真的像书上写的一样。 师:老师也很想去大草原看看呢,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去看一看那里的景色。 (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片) 师:小朋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啊? 生:草原真大啊!到处是碧绿碧绿的草。 师:你说得真好。“碧绿碧绿”这个词用得不错。草原是很大,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写草原的大? 生:无边的草原。 师:说对了,草原大的一眼望不到边。所以说草原是——无边的草原 生:我看到草原很美丽。天蓝蓝的,白云在天空中飘动。 师:你说得真精彩。其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草原怎么样? 生:我也觉得草原很美丽。草原上到处都有五颜六色的小花。羊儿很多,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多。 师:你的语言真丰富,还说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蓝天上的白云,真了不起。看来草原不仅大,而且还很----美丽 生:我听见牧羊人在唱着响亮的歌,他们肯定生活得很幸福。 师:你不仅会看,还学会思考了。 …… 反思: 这是我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中的一个片段。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上课时,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老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多媒体的播放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语言正确而富有个性,他们好象融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发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