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最大的书教案 |
范文 | 最大的书教案(精选14篇) 最大的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带竖撇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课前读熟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培根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2、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知道为什么要加引号吗?学生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 (2)生字组词 (3)学习带竖撇的字 课件演示“质”的`笔顺 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在“我会写”中各写一个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三、理解词语,引出问题 1、再读课文,想一想: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读的时候把自己不明白的词画出来, 2、词语释疑 预设一:要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你觉得川川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呢?从文中找出他问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度问题,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1、生读课文,找出川川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 2、交流。 (1)教师随机进行讲解,辅以课件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 3、川川听了叔叔的话,说了些什么呢?老师引读。 预设二:你能猜猜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预设三: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对“刨根问底”的理解。 同学们,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呢,你看,历史的变化,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书”中,这真是太有趣啦!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五.分角色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2、推选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评。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岩石 字 画 用处大 最大的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会写三个字。 2.理解最大的书是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 诵读《弟子规》 二、复习检查,夯实基础 1.开火车领读词语。 地质 勘探队员 岩石 一册书 厚厚的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雨痕 2.多音字练习。 三、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同学们天天都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是地球妈妈用许多许多万年才写成的,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最大的 书(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我们这节课,要完成下面三个目标。 自然界可真奇妙呀!竟然有那么大,那么神奇的书,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 四、充分体验,品读感悟 1、自由读。 2、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快速读一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师:划好问题的小朋友坐直小腰老师就知道了! 3、谁愿意和老师合作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两生合作、分工)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检查你都画对了吗?想想,通过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你学会了什么? 4、爱刨根问底的川川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指名说说画出的问题。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它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5、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 a 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读书,生答:最大的“书”是岩石。) 你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 对,多么奇特的书呀,岩石书上都有什么呢? 师:那岩石书上的字到底是什么呀?(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读出趣味。(师:岩石书上的字真有趣,我们再来读读。) c 师:岩石书上有字,那还有图画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谁来告诉川川? 指名生说或读。 师:岩石书上都画了什么呀?(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d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它能说明什么呢? 师:一块岩石上,又有树叶,又有贝壳,说明什么呢?哪个小组来帮川川解决第三个问题? 出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师:原来这些画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瞧!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地球真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咱们边读边加动作把地球了不起的变化读出来吧。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师:岩石书的作用真大!我也想读读(师边出示句子边读)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可能还告诉我们什么呢?(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 岩石书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大声读读它的作用吧! 6、师:聪明的我们帮川川了解了这本岩石书,川川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表情和语气读读最后一段。 齐读。 师:猜猜川川长大后想做什么?你怎么知道? 五、积累运用,拓展训练 指导书写三个生字。练习运用。 六、回归系统,总结提高 这节课大家学得真主动,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最大的书教案 篇3最大的书(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谈: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的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地壳的变动全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课文还塑造了一个爱思考、爱探索,会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在备课前多次朗读文本,梳理课文的脉络,渐渐把课文内容在知识目标层面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这样两块:1.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书”是什么?它是怎样的?2.最大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有什么用?而这两块内容是通过川川这个爱思考,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和地质勘探队员之间的对话来表达的。因此,考虑在第一教时的设计时,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同时初步体会人物间对话的形式,渗透对川川这个人物爱问、爱思考的品质的体会。 基于二下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我把解决主要问题和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目标,学词、品句、读段、感悟等方法和技能相结合,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目标,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诞生了这堂课的流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学写“岩、册、厚”三个生字。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 学习课文1—8段,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的人物对话。 3.初步了解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1—8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中“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学词、学句,读好反问句,读好对话,懂得通过标点和文字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关于岩石的知识,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大家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大家翻一翻,书里有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文字/图画) 我们读着这样的文字,看着这样的图画,能学到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知识、本领)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来读读“最大的书”(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看了题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概括、引导,肯定学生的质疑能力) 4. 大家真能干,能提那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对我们学习课文还真有不少帮助呢!老师也在想,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紧拿起课文来读一读。 要求:(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找到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划出来,读一读。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这种交谈式的掲题方式,符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方式,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 (二)检查自学,教学字词。 1.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跑到老师的电脑上来了,请你把生字宝宝所在的词语划一划。(学生划找词语,课件随机出现相应的词语。) 出示的词语:地质勘探队员、地质、勘探、岩石、一册、厚厚的、脚印、雨痕、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藏着铁矿 2.学生边交流边检查朗读本课的生词。(指名读,其他学生跟读)随机解决可能不会的词语:地质勘探队员(图文加上教师的解释解决他们是干什么的)、刨根问底(只要求读准字音,词义到第二教时随文解决。)等,可以通过出示图片、讲解等方法解决,刨根问底放到课文学习时去理解。) 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词语。指名领读这一部分的词语。 (设计意图:这里进行了划找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进行相应的点拨。这样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建立初步的词语概念,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培养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细读课文第1-8自然段。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刚才,大家读书可认真了。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不丢字、不加字。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好。(指名朗读课文按课文对话结构叫七个同学读课文) 3.评价读文。(重点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4.现在你知道了吗?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引导学生说完整,教师板书:岩石) 5.你是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的?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教学句子: (1)学生读句子。这个句子中有三个生字,你能把它读准吗?(指名试读句子) (2)注意句子中特别的标点符号,你能读得好听一点吗?(学生再次试读句子) (3)这句话实际上的意思是说,岩石就是什么?(生接:一册厚厚的书)句子的语气非常肯定,但是最后却偏偏用上了问号。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 (4)我们以前有没有碰到过反问句?(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好它?(学生再试读,教师纠正、示范,最后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体现的是学生学句的过程:读对生字,把句子读准确——根据标点读句——理解句义和句型——再读,读好反问句。这样做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读懂句子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迁移和应用。) 6.岩石怎么就像一本书呢?它和书很相吗?(课件展示岩石一层一层的样子) 7.虽然岩石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像书,可是岩石中也有书上这样的文字和图画吗?这些文字和图画也能告诉我们知识吗?它们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1)学生再读课文3分钟,找到有关的句子反馈。 (2)师生进行朗读式问答。 a、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课文第六小节 完成句式:( )、( )、( )就像书上的文字。 教师板书,引导想象: 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然后教师出示图片。 矿物看到过吗?出示项链和图片。 是啊!读了这段话,我们明白了、就像书上的文字。这些文字有趣吗?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b、那岩石上也有图画吗?师生继续朗读式问答。(出示第8小节) 引导说话:( )、( )、( )就像书中的图画。 教师板书,看课件。岩石书中的图画好看吗?这么美的图画他们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化石。化石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去看看课文后面的“我知道”栏目,也可以上网查查资料,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这些化石和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小鱼、树叶、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激发兴趣。)你觉得好玩吗?我们再合作读好这一段。 8.小结:原来这岩石里既有文字,又有图画,而且是一层一层的,怪不得要把它叫做“最大的书”呢?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部分的课文。(师生合作,对话式完成朗读) (设计意图:这里是一个读段的训练,通过朗读式的问答,让学生能充分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接着利用课文的文字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最后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再进行朗读的指导,这样课文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9. 这些文字和图画到底告诉我们怎样的知识,让我们学到怎样的本领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四)指导书写。 1. 大家读得真不错,在这个句子中,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写的三个字,认一认是哪三个?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好,怎么写,教教大家。(教师范写:厚,学生自行书写:岩、册)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二下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点指导书写“厚”字,放手让学生自己仿写。教师要重视写字姿势和评价反馈。) 最大的书教案 篇4一、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二)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培养边读边想、自主读书的能力 1.课题中“书”字为什么加个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快。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最大的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带竖撇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课前读熟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培根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2、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知道为什么要加引号吗?学生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 (2)生字组词 (3)学习带竖撇的字 课件演示“质”的笔顺 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在“我会写”中各写一个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三、理解词语,引出问题 1、再读课文,想一想: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读的时候把自己不明白的词画出来, 2、词语释疑 预设一:要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你觉得川川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呢?从文中找出他问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度问题,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1、生读课文,找出川川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 2、交流。 (1)教师随机进行讲解,辅以课件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 3、川川听了叔叔的话,说了些什么呢?老师引读。 预设二:你能猜猜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五.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预设三: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对“刨根问底”的理解。 同学们,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呢,你看,历史的变化,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书”中,这真是太有趣啦!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六.分角色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2、推选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评。 最大的书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记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 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四、质疑 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 考考大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 三、角色体验,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最大的书教案 篇7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⒈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⒊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教师手拿教科书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⒉板书课题: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师: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⒉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⒊检查识字 ⑴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⑵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⑶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⒋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⒌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⒈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⒉师生释疑。 预设例如: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⑴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⑵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⒈复习生字 ⒉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生质疑,归纳: ⑴“书”中有什么内容? ⑵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⑶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⒈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⑵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①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等)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②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⑶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⒉猜中想: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三、课堂总结 ⒈“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⒉ 通过描绘岩石这本 “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展示了岩石这本 “书”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最大的书教案 篇8《最大的“书”》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课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进行交流,了解到了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文中有10个会认字,12个会写字,以及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笔者就本课的词语以及会认字的教学有一点偶得,与大家交流: 一、“以词解词”内部链接 一提到“以词解词”,大家一定会持反对意见,这不是我们一直所摒弃的吗?但是,依据课文的特点,对于《最大的“书”》一课却是实用而且巧妙的。课文《最大的“书”》中有一个词语肯定是孩子们所陌生的,那就是——地质勘探队员。学生对这一职业是干什么的?一定会有疑惑。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可是如果生硬地将词典里的解释告诉学生,对学生更是晦涩难懂。(地质是地壳的成分和结构,勘探是对已发现的矿床进行勘察探测,以查明矿藏。)这样对学生而言,不啻是“雾里看花”。 经过细读,我发现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为孩子理解地质勘探奠基。如“煤炭 岩石 矿物 宝藏”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原汁原味的语境进行教学。于是,可以这样设计: ●先认读词语:地质勘探队员 ●再认读词语:岩石 煤炭 矿物 宝藏 ●教师讲解:地质勘探队员就是通过对地质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有宝藏,哪些是有价值的矿物……他们能读懂不会说话的关于地质这本大书。科学家可以推测地球发展的年代,地壳的运动情况,各种生物的变化情况。 ●读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细细地琢磨这个环节,不难发现教者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同时更巧妙的是——以词解词。将课文中的词语组块进行教学,这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词语教学的价值。因为用课文中的词语营造了一个思维的训练场。学生可以将这几个零散的、看似不相干的词语,通过“地质勘探队员”这一个词,串联了起来。在这样原汁原味的语境中既反复地认读了生词,又有利于孩子在课文内部找到联系,渗透一种思维——联系着理解,联系着思考,这种思维对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习的'好方法。经常这样的训练,这样的渗透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刨根问底”显见过程 在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刨根问底,怎样引领孩子理解这个词语呢?我们不妨让孩子画一画川川问了叔叔几个问题?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教师可以引导:像川川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想要把问题都弄懂,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觉,用书中的一个词就叫“刨根问底”。你看,“刨”字是“立刀旁”,真有一种一问到底的决心啊! 这样教学,让孩子在划一划,想一想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联前想后的能力,让这一个小小的词语更加有张力! 三、“说文解字”彰显文化 除了这几个词语中的生字之外,课文中还有要求会认的字,“一册、脚印、雨痕、厚厚的书”。其中“册”、“印”的造字很有意思,如果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汉字的字理,在近似“说文解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地对汉字有感性的认知,从而对汉字文化的历久弥香产生兴趣甚至热爱,长此以往,会为孩子的人生启蒙打下精神的底色。 “册”字,我们可以边画字边介绍: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古人就把字写在了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你看,“册”这个字多象呀!要不然人家会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呢! “印”字就更形象了:你看,“印”字的左边就像手印,右边像脚印,手和脚留下的痕迹合起来表示“印”。我们可以组词:手印、脚印…… 最大的书教案 篇9【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设置悬念 1、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及喜欢的生词。 2、和同桌交流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3、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说给桌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交流,把学习的字词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5、同桌间用生字卡片互相抽查。 6、找合作伙伴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7、回报自读,分段轮读,互相纠正。 三、朗读感悟,体会角色 1、自由读: 叔叔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和伙伴合作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再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读中悟: ⑴ 出示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⑵ 进入角色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⑶ 表演读,进行评议。 ⑷ 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提示: ① 熟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② 爸爸在文中一句话也没说,可以给他设计动作。 ⑸ 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四、总结延伸,启发感悟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认为这本最大的书有趣吗?怎样才能和叔叔一样,读懂这本书呢? 五、指导写字 六、巩固练习 我会填。(引导发现规律,适当扩展) 七、实践活动 1、收集当地的一些岩石标本。 2、读《自然百科全书》,把读后的体会说给家长或同学听。 最大的书教案 篇10【教具准备】 一棵大苹果树(能贴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做成的写有生字的10个大苹果(课文中要求认的10个字); 小黑板;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卡12个。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写好笔画竖撇;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2分钟) 1.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开展活动,读文识字 (18分钟) (一)读书展示会 1.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习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3.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二)结苹果、摘苹果 1.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2.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3.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三)送生字回家 最大的书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 学 法:谈话法、朗读感悟法、竞赛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 时: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爱看书,你们都看过哪些书?指名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最大的“书”!师生板题 3、指名读课题,一起读课题 4、你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书”字带了双引号 。 过渡:为什么“书”字会带双引号呢?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把书翻到这一课,(让学生把书拿好)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文会读了吗?(会)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2、出示生字带拼音的句子: (1)、爸爸和川川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自读、指导朗读: 第一句:指名1,评价:字音读的真准确。指名2,评价:句子读的真通顺。指名3,评价:声音真响亮。一起读。 第二句:指名1,评价,书还不够厚。指名2,评价:问号读的真好。谁敢跟他比?指名3,评价:书真厚啊。比赛读吧?男女生比赛。 第三句:指名读,老师也想读,示范读,敢跟老师比吗?自由练习,指名读,一起读,评价:真是人心齐,生接:泰山移。你们都比过老师了。 3、词语从句子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吗? 出示:地质、勘探、岩石、脚印、痕迹、煤炭、宝藏、刨根问底 一册书 厚厚的书 自己先读读,指名2人领读,女生领着男生读,开火车读。 练习:一( )书 厚厚的( ),多音字:藏 4、离开了词语的帮助,你能记住字宝宝的样子吗? 出示生字 :岩:这个字怎样记?指名说 质:你会给质组词吗? 勘:什么结构什么旁?左边什么来帮忙? 册:你在哪里见过册? 宝:你会猜字谜吗? 厚:老师有个字谜,看谁听的最认真。在工厂里过日子。 印:你会给他组词吗?如果能说个句子就更好了。 痕:什么结构什么框?你会换偏旁吗? 刨:为什么用利刀旁?换偏旁 煤:为什么用火字旁? 这么快就记住了字宝宝,男生来当小老师,再把他们读两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让我们把生字送回家吧。再吧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最大的书是什么? 自由读 2、指名说:最大的书是什么?板书:岩石。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书要带双引号了吧! 3、现在我们来分段读课文吧。 南边的孩子读1——4段,中间的孩子读5——8段,北边的孩子读9——12段,最后一段大家一起读。 读完老师评价。 总结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那这本岩石书里到底写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究。现在就来展示我们的写字本领吧! 四、指导写字 出示:印、刨,认读两遍 观察:什么结构?左右两边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老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板书: 19、 最大的“书” 岩石 最大的书教案 篇12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 分组读议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勘探队员一册书厚厚的岩石 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 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3.边利用课件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最大的书教案 篇13【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学习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导语揭题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 2、设疑:“书”,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认真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词语 1、自读生字、词语。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4)、同桌向集体汇报。 3、开火车认读生字并扩词。 4、写字指导。 (1)、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铁、册”,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示范“质”:指导写好“质”的前两撇。 学生书写带有竖撇的字。 (2)、区别“印”和“陆”:“印”的右边是,“陆”的左边是。 学生对照书写。 (3)、学生自己书写其他的字。 四、朗读感悟 1、问中读。 (1)、“书”,为什么加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学生回答。 指导读一至四自然段。特别是问句和感叹句。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指导朗读五至十自然段。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指导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读中学。 (1)、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找出川川的问话和叔叔的回答的句子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在小组中读一读。 展示读。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五、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填好后,开展组词游戏。 2、词语积累。 找出文中喜欢的词语或生字组成的词语写下来。 3、“我知道”。 自由读课后的“我知道”,再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最大的书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视频《最大的书》(课文范读),教学演示课件《最大的“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注:“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先听范读,然后再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子,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干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 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此教学过程利用教学演示课件《最大的“书”》中“学一学”部分辅助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指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a、岩石“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 指名学生读第六段。说说“书”中有哪些字(雨痕、波痕、矿物)。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 指名学生读第八自然段。说说“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d、化石的作用: 指名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e、岩石的作用。 指名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说说: 1)岩石的作用。 2)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瞧,读懂了树木的年轮这本书,你就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根据年轮粗细的不同,你就可以知道什么年月雨水充分,阳光充足。如果你在林中迷了路,读懂了年轮,你还能分辨方向。 读懂了高积云这本书,你就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将会是大雨倾盆,什么时间又会是艳阳高照。 读懂了花钟这本书,看到不同的花开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同学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处不在,书无处不有,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拥有一颗像川川一样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自然界中发现最大的书。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川是好问。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书写指导: 1、教师利用动画课件示范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 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印:右边为“单耳”。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