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8瀑布 |
范文 | 18瀑布(精选12篇) 18瀑布 篇1教学要求 (一)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会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学会有顺序观察事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瀑布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瀑布) (一)参观瀑布图片展,让学生对瀑布有感性的认识。 (二)什么叫瀑布?请同学用语言表达出来。 (从悬崖陡坡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像挂着的白布。)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四、出示下列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叠、涌、滩、阵、喻、丈、伟、屏、烟。 五、检查朗读,订正读音 六、默读课文,思考 (一)作者在哪儿看瀑布?是按什么顺序观察? (在很远的地方看,然后在山路一转的地方看,最后站在瀑布脚下看,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二)作者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瀑布声音,看到瀑布的样子。) (三)哪些语句是讲瀑布的声音?哪些语句是讲瀑布的样子?请同学们用“——”线在文中标画出。 (好像叠叠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是瀑布的声音。“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瀑布的样子。) 七、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思考填空 (一)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 (四)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吹得_____________。 二、理解上述诗句 (一)齐读:瀑布的全身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千丈青山”写出了山的什么? (写出山的高,又写出山的绿。“千丈”并非有一千丈。) 2.“白银”指什么? (白银指瀑布。) 3.瀑布为什么成白色? (瀑布从“千丈”高的青山跌落下来,被阳光一照,显出银白色。所以现出一道白银。) 4.作者把什么和什么用“衬”字联系起来?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感受到瀑布更加壮丽。) 5.读第二节,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看到瀑布时的心情?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无法比喻,一个“啊”字表达了看到瀑布时的惊喜,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 6.指导朗读。(着重两个感叹号的指导。) 7.比喻的“喻”当什么讲?(比方。) (三)齐读:“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 1.“屏”是指什么?(遮挡用的屏风。) 2.什么叫“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风。) 3.把什么比成珍珠的屏?(瀑布。) 4.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瀑布飞泻而下,串串乳白色的水珠,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 5.“好伟大呀”作者说什么伟大? (“伟大”是说瀑布的气势雄伟、壮丽,超乎寻常。) (四)齐读: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如”是什么意思?(好像。) 2.指导朗读,“烟”“雾”“尘”后面都用逗号,因为它是三个短语,并非三个词,实际上是说瀑布分别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所以朗读时停顿略长。 3.为什么作者把瀑布看成烟、雾、尘了呢? (准确表达出作者此时看得入神的心情。) 三、总结全文 (一)指导朗读(用声音读出惊喜,入神的感情。) (二)每节主要讲什么? (第一节讲未见瀑布,先听见瀑布声音,第二节讲远看瀑布样子,第三节讲走近瀑布看到的样子。) (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具体、形象、生动,使读者感受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作者通过描绘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认读词语 涌 叠叠 岸滩 阵阵 比喻 屏 千丈 伟大 如烟 二、分析字形 (一)左右结构的字: 涌 阵 喻 伟 滩 烟 (二)易错字: 叠 屏 丈 (三)指导书写。 三、检查背诵 (一)逐节背诵。 (二)全文背诵。 (孙淑斋) 18瀑布 篇2教学目标:能联系整首诗展开想象,了解诗中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 第 1 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诗中内容,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从《望庐山瀑布》导入课文的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记得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望庐山瀑布》,知道的同学一起吟诵。(师生一起吟诵)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瀑布怎样的气势? 3、今天我们要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写的关于瀑布的一篇文章,在叶老笔下的瀑布又是什么样呢?打开书第九课,自由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全文、把握全文。 1、听老师读思考:作者观察瀑布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在不同的地方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读课文,试着口头填写下表。 三、指导字词的学习。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自主抄写字词。 第 2 课时 教学要求:能联系整首诗展开想象,了解诗中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品读析句,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以师生对读的形式交流。(教师读观察点,学生读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1、通过我们刚才读课文,你觉得瀑布怎么样?(雄伟 壮丽……)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瀑布雄伟 壮丽?再读课文,批 画 勾 注 3、交流,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指导朗读。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1)想象一下,浪涌岸滩,风吹松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把自己的想象读出来 (2)“浪涌岸滩”是怎样的情形呢?谁见过,给大家说一说。“涌”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翻滚 奔腾……) (3)比较着读读下面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好像浪涌上岸滩,又像风吹过松林。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在对比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描摹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声音,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4)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读出不同的感受。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趁着一道白银。 (1)“一道白银”指的是什么呢?(瀑布)为什么把瀑布比喻成一道白银呢? (2)看录象,把诗变成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3)出示句子: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趁着一道白银。读出自己的感受。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1)珍珠的屏指的是什么?(仰望瀑布,看到的瀑布像珍珠的屏) (2)看录象,理解珍珠的屏。 (3)把看到的读出来。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想象“如烟,如雾,如尘”的感觉,把想象到的读出来。 4、朗读全文,感受瀑布的声势磅礴,色彩艳丽,形状奇特的美景。 三、作业 1、摘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18瀑布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瀑布壮观的景象。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件)、录音机、学生自制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录音、课件或挂图。)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欣赏瀑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欣赏了这么美的诗你一定想自己试着读一读吧!请你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①圈出课后的生字宝宝。 ②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2.学情反馈。 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是怎么把一篇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时句子一下子读不通怎么办? 3.师:为了展示你最佳的读书效果,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三、自主识字。 1.学生再读课文,想办法记住圈出的生字。 2.游戏:摘果子(出示贴有生字卡片的果树图)。上台摘果子的同学读准字音后,台下的同学迅速举起卡片跟读。台上的同学将果子贴于树下表示果子熟了。 3.请和你的字卡说说悄悄话,说出自己精彩的发现。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这些生字宝宝把自己的朋友给丢了,请你在课文里帮它们找找。 学习词语:比喻、仰望、伟大。 5.在解决生字的基础上读课文。 四、学习写字。 1.在课文里还藏着几个生字宝宝呢,只要你会写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2.你们能写好吗? (出示会写字)岸、阵、转、望、丈、屏、雾、尘 指名认读。齐读。扩词。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顺。 丑字美容:教师故意将字写得不规范,指名上台纠正。 小结书写要点: “转”字第四笔和第七笔分别是“提”“竖折撇”。 “望”字左上部分不要加“点”。 “尘”字第一笔为“竖”。 3.游戏:“写字接龙”(指名上台写“屏”字,每人写一笔)。 4.学生描红、书写。 5.优秀书写作品展示。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或课件。)上节课,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谁想看着图读给大家听? 2.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你还能读得更好呢。 二、品词析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在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小节?把它画出来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学习诗句。 重点评析: (一)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这句话写了瀑布的什么? 瀑布的声音怎样? (出示课件)欣赏“钱塘江潮”“林海”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浪潮涌上岸的气势,风吹过松林的意境,理解“叠叠”“阵阵”的意思,借此联想瀑布的声音。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什么景象没法比喻,我们来饱饱眼福。(出示课件。)欣赏“瀑布飞泻”的壮观景象。 你看到了什么?大面积发散说话,让学生感受瀑布的美。 (出示句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指名读句子。句子里的“白银”指的是什么?你还觉得瀑布像什么?这句诗中还写了哪些颜色?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瀑布美丽的色彩,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见过屏吗?课文里的这座屏是什么做成的?是不是真的珍珠屏?(让学生知道:阳光照射下的瀑布就像一粒粒珍珠串成的屏。)你认为这座珍珠屏怎么样?作者是怎样形容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四)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①(出示课件)欣赏此段录像。 ②学生闭上眼睛配乐感受意境美。师旁白:当风起的时候,风把这座珍珠的屏吹散了,瀑布被崖壁撞成无数细小的水花,被风一吹,悠悠飞舞,像烟一样轻飘飘,像雾一样白蒙蒙,像尘一样纷纷飘落。多美妙,多轻柔呀! 指导学生跟着感觉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音乐)学生齐读全诗,感受瀑布的美,从诗句中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质疑讨论,加深理解。 1.读课文时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有什么疑问同桌可以互相解答。 2.还有什么需要老师或大家帮助的吗? 指名提问,解答。 师:作者为什么要先写瀑布的声音,后写它的样子?能换过来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写作顺序。 四、朗读比赛,领悟诗情。 举行朗读比赛,争当小小播音员,激发朗读兴趣,从中悟情。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读得真好,好像把我们带到了瀑布跟前。我们也要像叶圣陶爷爷一样走出狭小的天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 六、课后作业: 背诵全诗。 18瀑布 篇4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课前谈话 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呀? 2、组建“水清清旅游团”,师生扮演游客和导游的身份。 3、搜集关于水的古诗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了解瀑布的有关知识 3、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体验感悟 想像创新 第一小节 1、瀑布的声音像什么? 放瀑布声音,谈感受 2、展开想象,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师生合作朗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山路忽然一转,你看到了什么? 2、两句话用了两个“!”,你知道叶圣陶在感叹什么? 3、放图像直观瀑布,谈感受,诗中是怎样描述的,指导朗读。 4、“白银”是什么?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能把它画下来吗/ 第三小节 1、怎样读第三小节,同学们给我一些建议? 2、你最喜欢这一小节中的哪一句?用你的朗读来表现。 播放图像,引导体会:“珍珠的屏”和“如烟如雾如尘”的情境 四、创设情景 背诵课文 师生合作表演,分别背给妈妈、奶奶听。 五、“我是小导游”活动 18瀑布 篇5《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王澳律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 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先背诵曾经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进行情境,为学习本诗做好铺垫。 识字写字在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识字写字的教学,花了半节课的时间扎实地进行识字写字的训练。但由于时间有限,没有进行写字的反馈评价。也正因为认字花了大量时间,在品读诗句时就显得仓促。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我在尝试…… 18瀑布 篇6【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课前准备】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思考。 回到课文中,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看能不能解决你的疑问。 2、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三、直奔重点,体会情感 1、提示学生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根据提示再读课文。 2、概括20世纪80年代大瀑布的状况和人们的态度。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4、汇报几年后的大瀑布的状况: 对比前后两次描写大瀑布景象的不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说说面对大瀑布的悲剧,人们的反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了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⑴交流。 ⑵体会关联词“……而且……再加上……”,并用这个联系词概括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让我们穿越隧道回到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如果你是菲格雷特,你会说些什么? 2、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雄伟壮观 飘飘洒洒 震耳欲聋 大瀑布(对比)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 生命垂危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18瀑布 篇7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平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平。)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习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感银河 落九天 18瀑布 篇8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18瀑布 篇9教学目标 1、 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 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研讨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2、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 3、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二)难点: 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对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的理解)。 教法、学法 1、 教法:互动式,启发式,情感教学 2、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先看彩图,引出课题。 2、 作者与背景简介: (作者原名冯宗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文章写于1982年,简介文化大革命的情形,文革中作者一家受到迫害,十年浩劫刚结束,作者弟弟又患绝症,在这种背景之下写出这篇文章。) 3、 看导语 默读课文。 4、 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路上大体怎么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后板书: 感情变化:从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 感悟: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思路展开:花瀑、花穗、花朵。 过渡语:好,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后呢,我们来研究一些细节的问题。 5、 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字典,——学生读,老师正音。(提醒学生把查到的注音解释都写在课本上,便于复习,另要活学活用,比如练笔,作文。) 6、 朗读训练 先示范读一段,再抽两名学生起来读,然后教师举例指导。 7、 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2)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A、(画坐标轴变迁示意图) B、结合文革中社会与现实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画出相对应的人(祖国)在这十多年中的变迁示意图。弟弟的病重。 两示意图相对照,不难悟出原因。 (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A、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B、表达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3)“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 这种观念在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4)“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18瀑布 篇10【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5、全班展示。 活动二: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组内练习朗读。 3、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展示朗读。 4、全班展示。 5、自我完善。 【检测反馈】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7、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感情朗读,想象。 4、全班展示。 活动二:学习第3、4两段。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展示。 活动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2、组内自学,朗读体会。 3、全班展示。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4、练习感情朗读。 5、全班展示。 活动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你又看到了什么? 2、简介徐霞客。 3、练习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4、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瀑布 篇11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 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 声音) 二、古诗引路,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师过渡:说到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大家是否记起一首写瀑布的古诗来——学生接讲《望庐山瀑布》) 1、指名背诵古诗:谁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2、师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气势磅礴,那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的气势? (2) 指名交流。(重点词:悬挂 宽幅白练 泻下来)(泻:很快地流) 那么你能从这些重点词语中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吗?(不仅宽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黄果树瀑布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3)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 指名读句子。 (5) 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录像,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 (6) 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再一次呈现给大家?愿意的同学就勇敢地站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5、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有所感悟以及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 (2) 交流有所感悟的地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是倾泻而下,速度非常快,撞击岩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么会溅起数百米高的水花?黄果树瀑布的确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3)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5)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 (6)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三、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学生自学。要求:(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 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 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 飘 微风拂过 涌 盖过 喧嚣。) (学生交流感受:水声大)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响足见黄果树瀑布的壮观。 走近了更是了不得,像潮水一般,而且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结合理解词语:人喧马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你觉得在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声音?繁华的大街,刚散场的影院门口。) (2)指名朗读:那我们该怎样把这种变化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呢。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学生交流感受。 (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 (2)指导朗读。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直泻而下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乐声奏鸣 (2)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颗跳动的小水珠,就是一个欢快的音符,让人感觉到了它那无限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刚才的句子中说(引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3)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听得出来,同学们已经和老师一样深深的爱上了黄果树瀑布,已经把自己和黄果树瀑布融合在一起了。那作者有没有我们这样的感受呢?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倾吐胸中之感 1、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触。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五、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1、听全文录音,看瀑布录象,加深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来一边观赏黄果树瀑布一边欣赏课文录音,也沉醉一回。 六、拓展训练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匆匆地,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个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沟通是无限的!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就让我们在悠扬的旋律中,再次体会沟通的温馨吧!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1——4自然段。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 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 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 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 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 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 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 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 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 造句。 3 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教学后记: 教学时我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响及作者的感受,通过让学生找句子,朗读体会,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去理解,达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18瀑布 篇12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 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 ,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 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 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 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 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 已经达到了。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 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 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 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 我不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一(1)班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