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瀑布》教案 |
范文 | 《瀑布》教案(通用14篇) 《瀑布》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课件、录音机。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思》(李白)、搜集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李白《静夜思》和《赠汪伦》。(课件《静夜思》和《赠汪伦》) 导语:这是大诗人李白写的诗,谁会背呢?今天,我们又学习一首李白写瀑布的诗。 2、师引述:我国唐代有个诗人叫李白。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叫《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题、释题。释题后问: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李白作诗时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庐山风景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过渡语: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3、出示生字卡(庐、瀑、炉、疑、银、烟、流)谁会拼?(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同桌互读互查) 4、让学生观察范字(银、烟、流),交流识字写字的经验。 5、有重点地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板书生字)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7、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课件《望庐山瀑布》) 8、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课件注释) 9、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10、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中想像: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 5、感情朗读:(课件《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听录音读、跟读、范读、赛读、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 熟读成诵,情境背诗 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小组背,表演背,齐背(配音古筝,师引述望庐山瀑布) 五、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李白写的古诗,读或背给同桌听。 课件 :早发白帝城 六、 小结 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那磅礴的气势。 七、布置作业 1、抄生字“银、烟、流”每个写一行。 2、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瀑布》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比喻的贴切。 教学准备 教师:卡片、瀑布挂图或瀑布的声像资料。 学生:自主搜集有关瀑布的文字、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小河、长江、大海。小河的水轻轻地 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地奔腾着,大海更是波涛翻滚。有一种水流,不是大海、长江、小河,它从很高的山上一泻而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你知道哪些有名的大瀑布呢?生上台展示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介绍瀑布的文字。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重庆江津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作适当的补充。 教师总结:是啊!我国有那么多著名的大瀑布,今天,我们就跟着叶圣陶爷爷去听一听瀑布的声音,看一看瀑布的样子,领略领略瀑布的神奇与美丽吧!(放瀑布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同时,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新词,同桌讨论交流。重点理解:叠叠、涌、仰望。 2、再次小声读课文,了解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3、请生找出课文中表示听见看见的词,用画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勾出山峰、瀑布和山路的简笔画。 (1)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游客听见望见仰望瀑布分别在什么地方?同桌讨论,抽生上台贴卡片听见望见仰望,并说出这样贴的理由。 (2)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瀑布景色的。 三、品读诗句,感悟瀑布的神奇、壮美 1、品读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讨论,想象朗读,并背诵。 重点理解: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森林。 (3)自由读,背第一小节,边背边想象。 (4)师生合作,齐背第一小节。 2、品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朗读评议,在评议中加深理解。 ①你最喜欢哪一句?(指名读) ②在评议中,重点理解: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啊表示作者非常惊讶) 教师相机引导:一开始,我们只听到瀑布的声音,这下,我们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请同学们看图(课件或挂图),面对如此美丽、壮观的瀑布,你会说些什么?抽生回答。 此时此刻,作者简直惊呆了,这般景象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理解一道白银千丈青山衬各是什么意思? (3)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点评男女生比赛读。 (4)自由背第二节。 (5)齐背第二节。 3、品读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问难。 (3)引导学生讨论释疑,相机指导朗读。 ①为什么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指导学生理解屏,字典上的屏是什么意思?(屏是用来遮挡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你在哪里见过屏?(绣屏、冰雕成的屏,玻璃屏) 这句诗中的屏是什么屏?珍珠的屏指的什么呀?那为什么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仰望瀑布时壮观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当有风吹来的时候,水珠如烟飘飘悠悠 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 教师总结:这是何等的轻柔,何等的美丽呀!能把作者此时的感情用声音表现出来吗?指导 朗读并背诵。 四、总结全文,背诵全诗 1、读全文,思考:三节中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2、背诵全文,你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同桌交流。(询问记忆方法,引出理解记忆的方法根据观察点不同来背诵课文) 3、准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特别提醒尘是会意字,即小小的土粒) 五、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某瀑布景点的小导游,请你为游客作介绍。 2、假如你是刚从某瀑布景点回来的游客,为自己的同学或亲朋好友做介绍。 《瀑布》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喜欢这篇课文,愿意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掌握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如: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旅游吗?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欢旅游,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 [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巧妙的告诉了学生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 二、指导书写: 老师板书时让学生跟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观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3)一次性写好。你有信心写好吗? 4.学生写字。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同时,生字教学的环节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给出学生写好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随文识字 1.过渡:你们写得真认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轻轻把书合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去美丽的大自然看一看。放音乐,老师范读课文。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流畅美妙的音乐,老师动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到了文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喜欢这首小诗吗?快打开书自己读读。 出示学习小建议:(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2)小组学习,同学互相帮助,学会生字。 3.对生字的学习进行反馈。 (1)老师用字卡反馈:认识就大声读,不认识举手。 (2)组词带读。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字能力,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生字。并在小组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1.生字词学会了,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棒了,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了,如果他都做到了,你就夸一夸他。 2.同学们真会学习。听,小丁丁说话呢,他让你们认真听。(板书:听)老师以丁丁的口吻读第一小节,读后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指名发言)能把你听到的读出来,让在座的老师也能听到吗? (1)自由练读(2)指名读 3.瀑布的声音这么吸引人,想不想看看呢?(取下丁丁的图,叮嘱学生:跟紧了,别掉队。)拿着丁丁的图在黑板上绕着山路转过来,把丁丁贴好,然后贴瀑布图,边贴边问: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1)快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此时的感受。 (2)读读第二小节,谈谈你的理解。 (3)能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吗?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 (4)师生配合读。 过渡:远看瀑布是如此的壮观,让我们加快步伐,来到瀑布脚下。(把丁丁贴的离瀑布更近) 4.边贴边和同学配合读:师: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生: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 生: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谁愿意读一读这小节?学生读后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2)谁还想读出自己的感受? (3)齐读这一小节。 5.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首小诗,怎么理解怎么读。 6.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 7.配乐朗诵:学生读,师生配合读。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伟大与壮观。当学生渴望交流的时候又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基础上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8.你们能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写瀑布的古诗吗?全班齐背《望庐山瀑布》。 [注意了课外的延伸,体现了语文的特点。] 五、作业: 你都知道哪些瀑布?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介绍:世界三大瀑布是: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是:安赫尔瀑布。有关瀑布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查资料。 《瀑布》教案 篇4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声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教学设想:通过听声音、猜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头脑中对瀑布的声音形成一定感知,为学习诗歌作铺垫。) 2、对,这就是瀑布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瀑布脚下去看看,感受瀑布的魅力。 二、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指导用“瀑布的声音像。”说话。 3、指导朗读感悟瀑布的声音美。 4、听到这么美的声音,你想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播放瀑布影片。 2、刚才老师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惊喜,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3、指导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感悟瀑布的形态美。 4、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相机指导理解“一道白银”的意思。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瀑布,现在你最想做什么?(生畅所欲言)老师也迫不及待想到瀑布脚下看看,走,一起去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范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2、理解“珍珠的屏”指的意思。 3、指导用“好像一座珍珠的屏。”说话。 4、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瀑布的近旁,一阵风吹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你又有什么感觉? 5、指导朗读诗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诗歌。 2、欣赏瀑布图片,你想对瀑布说什么? 3、我们不仅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瀑布,还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瀑布,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敞开心扉,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吧! 四、课后作业 背诵诗文,积累你最喜欢的优美词句。 《瀑布》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瀑布》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瀑”、“叠”、“喻”、“衬”,理解、积累“千丈青山”、“仰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预习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读中感受瀑布的壮美和如烟如雾如尘的特点,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读诗歌 1、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瀑叠喻衬 指名读生字,齐读,引导学生注意“瀑”、“叠”的字形。 (2)出示词语:瀑布叠叠的浪比喻衬着 组词:叠衬 再次出示词语:岸滩松林景象仰望珍珠千丈青山 学习“仰望”,做做动作,什么叫“仰望”?说说还有那些表示看的词语。 2、自读课文 (1)把生字、词语放到课文里,自己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学会生字、词语,读熟课文,甚至提出问题,这就叫预习课文。(板书:预习课文) 二、学习诗歌,读中体验 (一)比较句子,感受声音之壮 1、通过预习,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作家笔下的瀑布。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壮观、气势雄伟……) 2、出示课文第一节,这一个小节从哪里看出瀑布的壮观?(声音) 这一节中有两个词语写了瀑布的声音,比较句子: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好像浪涌上岸滩,又像风吹过松林。 3、去掉了“叠叠的”和“阵阵的”,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吗? “叠叠的”、“阵阵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为瀑布配音好吗? 真好,一起读,把瀑布的那种气势念出来。再读第一节。 (二)图文结合,体会气势之雄 1、出示第二节。 这一节中哪句话是写瀑布的? 理解“衬”字的意思。出示卡纸,师演示。 2、怎样的景象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拿出笔来,和老师一起来画一画。 出示瀑布的图片,指导朗读:强调带数字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第二节。 (三)声像统一,领悟神韵之美 1、出示第三节,引读: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出示:屏(图片)屏是一种比较讲究的装饰品。 2、风来了,那些珍珠也吹散了,吹成了——烟、雾、尘 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像烟、像雾、像尘。 播放视频。 3、这情景真有些诗情画意呢!谁会读,读出这样的诗情画意呢? 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读读练练 1、读了《瀑布》,就好像跟着作家一起游览了大瀑布,这首小诗的作者叫叶圣陶,他写的这个瀑布是位于我国贵州省的黄果树大瀑布。 2、出示练习: 黄果树大瀑布真壮观啊!我们先听见,;然后站在远处望见,;最后在近处仰望,。 《瀑布》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提出不懂问题。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 读出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4)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随机纠正问题。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解释词语意思。 4、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四、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按照课后提示说出瀑布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瀑布录象、音乐、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引入: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1)思考问题明确: 第1节:瀑布的声音;第2-3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2)质疑问题 教师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读书或查阅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片: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点: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让学生品出读时的惊与喜,品出惊什么,喜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学习方法: A出示瀑布录象 B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指名3人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 (3)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3、布置作业: (1)选词填空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瀑布》教案 篇8一、分析教材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这些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1,作者介绍 梁衡,[1]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二、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见过黄河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词?答:气势雄伟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一泻万丈波澜壮阔气吞山河 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壶口瀑布》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朗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讨论交流这些 句子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句子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答: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了出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句子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答: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句子3: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答:抓住就具体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怨、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师总结:《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它的气势。 壶口瀑布介绍:准备一些图片资料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1、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读出来。 语段1: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体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壮美。反复强调“跌”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语段2: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体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水比成飞毯,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把黄河博大的胸怀,状阔的气势生机勃勃的表现了出来(博大宽厚的精神) 语段3: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体验:运用排比、拟人修辞手法,将壶口瀑布水流的各种情状描绘的生动传神,展现了其柔美的一面 语段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体验:借助议论联想,由黄河的雄壮之美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第二教时: 2、(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答:声音、形态、气势、伟岸等。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是否平均用力呢?想写哪次?为什么?两次有什么不一样? 那么作者写壶口瀑布这么多的特点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5、6两段。 思考:作者想借壶口瀑布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有什么写作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壶口瀑布探寻黄河的性格,从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突破教学难点。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3、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4、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5、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6、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7、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8、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反馈。 1、 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的向同学介绍。要求: 内容: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语言:运用普通话、语言流畅、清晰、语速适中 表现力: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六)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 教学反思: (七)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分工不够细致,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表达的不够到位,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探索的。 《瀑布》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瀑”、“叠”、“喻”、“衬”,理解、积累“千丈青山”、“仰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预习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读中感受瀑布的壮美和如烟如雾如尘的特点,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初读诗歌 1、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 指名读生字,齐读,引导学生注意 “瀑”、“叠”的字形。 (2)出示词语:瀑布 叠叠的浪 比喻 衬着 组词:叠( ) 衬( ) 再次出示词语:岸滩 松林 景象 仰望 珍珠 千丈青山 学习“仰望”,做做动作,什么叫“仰望”?说说还有那些表示看的词语。 2、自读课文 (1)把生字、词语放到课文里,自己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学会生字、词语,读熟课文,甚至提出问题,这就叫预习课文。(板书:预习课文) 二、 学习诗歌,读中体验 (一)比较句子,感受声音之壮 1、通过预习,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作家笔下的瀑布。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壮观、气势雄伟……) 2、出示课文第一节,这一个小节从哪里看出瀑布的壮观?(声音) 这一节中有两个词语写了瀑布的声音,比较句子: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好像浪涌上岸滩,又像风吹过松林。 3、去掉了“叠叠的”和“阵阵的”,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吗? “叠叠的”、“阵阵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为瀑布配音好吗?(引导学生学瀑布的响声。) 真好,一起读,把瀑布的那种气势念出来。再读第一节。 (二)图文结合,体会气势之雄 1、出示第二节。 这一节中哪句话是写瀑布的? 理解“衬”字的意思。出示卡纸,师演示。 2、怎样的景象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拿出笔来,和老师一起来画一画。 出示瀑布的图片,指导朗读:强调带数字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第二节。 (三)声像统一,领悟神韵之美 1、出示第三节,引读: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出示:屏(图片)屏是一种比较讲究的装饰品。 2、风来了,那些珍珠也吹散了,吹成了——烟、雾、尘 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像烟、像雾、像尘。 播放视频。 3、这情景真有些诗情画意呢!谁会读,读出这样的诗情画意呢? 指名读,齐读。 三、 总结全文,读读练练 1、读了《瀑布》,就好像跟着作家一起游览了大瀑布,这首小诗的作者叫叶圣陶,他写的这个瀑布是位于我国贵州省的黄果树大瀑布。 2、出示练习: 黄果树大瀑布真壮观啊!我们先听见 , ;然后站在远处望见 , 最后在近处仰望 。 《瀑布》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法。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二、自学导航 1、学生介绍作者,老师总结。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3、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师生探究】 1、听读课文。 2、查字典,教师正音。 【自学导航】 1、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3、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师生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三、即时训练 1、比较眼前花和记忆中的花有什么不同?(花势,价值,命运) 2、解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瀑布》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觉瀑布雄伟壮丽的画而,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叠 喻 屏;要求会写的字有:瀑 叠 涌 滩 喻 衬 屏;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教学策略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含义.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②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分小节读. ②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收集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造就了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让我们拥有了如诗如画的瀑布. 2,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思考: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瀑布的美呢 (板书:声音 样子) 三,精读感悟,情感诵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诗 1,诗中哪一小节描绘了瀑布的声音 2,指名读第一小节诗,其他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从哪儿感受到的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诗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雄伟. ①"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一定很响. ②"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模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以及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出瀑布声音的雄伟.(随机播放瀑布声音的录音) 4,叶圣陶爷爷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还能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什么 (发散学生思维) (二)学生自学二,三小节诗. 过渡:刚才,我们未见其形,已闻其声了.如果让我们亲眼目睹,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二,三小节诗.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诗,你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 用"___"划出来. ●和同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同位之间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白银)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壮丽.(相机出示瀑布远景图) ②"一座珍珠的屏" a,"屏"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壮丽.(板书:屏) b,你还能把瀑布比作什么 (写法指导,为拓展延伸的"写"做铺垫.) 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电脑播放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引导学生读出又惊又喜的感情. 说明:学生汇报到哪一句,教师就引导理解哪一句,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诗. 6,配乐齐读这两小节诗. 7,总结:听,瀑布的声音很美,望,瀑布的样子更美,真是无处不美.让我们把这如诗如画的瀑布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学生背诵这首诗.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作者用词的精妙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更广阔自然世界,去领略它迷人的风光吧! 电脑出示图片:露珠 大海 雪 小溪 2,电脑出示四首需补充的小诗. 露 珠 太阳还藏着半边脸,草叶上已有了露珠的身影,永远是那么 ,那么 .阳光因你更加 ,空气因你更加 .大海蓝蓝的大海,像 .浪花欢快地涌向岸边,分明是 . 雪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飞舞,片片雪花像 ,又像 .大地仿佛成了 . 小 溪 山间,林间,谷间,溪水一路欢歌,你听,那声音,正如又 像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描述这处景物的小诗补充完整. 3,学生读自己补充的小诗. 五,板书设计 瀑布 声音 浪涌 风吹…… 样子 白银 屏 …… 烟 雾 尘 《瀑布》教案 篇12音乐欣赏: 望庐山瀑布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歌曲舒展的旋律。 2、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来表现歌曲。 3、在演唱钟感受瀑布的秀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小解放军》、《山谷回音真好听》、《秋天美》。 2、律动练习《采茶》、《挤奶》、《苹果丰收》。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理解歌词情境,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庐山瀑布在庐山的香炉峰上,非常美丽。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瀑布美吗?看起来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2)教师:在古代遗物大诗人叫李白,他到我们庐山游玩,看到了美丽的瀑布。于是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出了紫色的烟霞,远远地看过期瀑布就好像是挂在前面的山上一样,瀑布从高空中飞快地流泻下来,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让我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呢! (3)教师引导幼儿朗诵记忆古诗2——3遍。 教师:他把庐山瀑布的景色描写得好漂亮啊,好像庐山瀑布就在我们眼前一样,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2、引导幼儿体会歌曲舒展的旋律,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1)家伙死在钢琴的伴奏下慢速朗诵歌词,引导幼儿完整感知歌词。 教师:这首好听的古诗还可以唱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学一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 (3)教师范唱,提醒幼儿注意每句末都是一个长音要连贯的声音唱满音值。(幼儿学唱) (4)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两遍。 3、通过接龙的游戏,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来表现歌曲。 (1)教师领唱,幼儿齐唱1——2遍。 家伙死:我们来玩一个接龙的游戏,我唱前面半句歌词,你们唱后半句。比如,我唱“日照香炉”你们唱“生紫烟”,看谁接的对。 (2)家伙死和幼儿交换演唱顺序再次演唱。 (3)请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1-2遍。 4、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意境和庐山瀑布的秀美,激发幼儿身为江西人的自豪。 (1)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缓慢) (2)驾驶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秀美。 教师:我们庐山瀑布非常美丽壮观,庐山不仅有神奇多姿的瀑布,还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还有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大自然像一个魔术师把我们江西的庐山打扮得美丽又神奇。效果分析: 《瀑布》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2. 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 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形态与声音,填补学生经验的空白,让学生多感官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 声音) 二. 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1. 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 (多媒体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 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2. 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 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 (2) 指名交流。(师相机在多媒体上点红学生所讲的重点词:悬挂 宽幅白 练 泻下来) (3) 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 指名读句子。(2人) (5)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一段录像,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 (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教师范读句子) (6) 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把飞流 直下的画面呈现给大家? (7) 齐读句子: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边读边想象画面。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 后又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3. 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 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3) 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4) 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真是如烟、如雾、如尘……) (5) 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6) 指名评价。(教师相机点红:腾空而上 随风飘飞 漫天浮游 银雨撒金街)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 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三. 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 学生自学。要求:(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 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 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 飘 微风拂过 涌 盖过 喧嚣。) (2) 指名朗读:请你把这种变化读出来。 (3) 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 学生交流感受。 (2) 指名读出感受。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出:直泻而下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乐声奏鸣 (2)指名朗读,读出气势。多请几个学生朗读,读出感受。 (3) 齐读:愿意读的一起读。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句是写訇然作响的瀑布声给作者的感受。 (2) 练读品味作者的感受。 (3) 指名讲自己的感受。 (4) 指名读。(3-4人朗读体会) (5) 齐读。 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触说一说。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 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五. 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1.齐读全文,加深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读课文,也沉醉一回。 六. 课外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他人,要用上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还要加入自己的感受。 形态 宽、美 板书 黄果树瀑布 大自然的杰作 声音 响、大 《瀑布》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萝花正开得旺,请你说说你对它的印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 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目标内容。 二、学习导航 A、作者简介(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画像):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B、了解紫藤(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藤萝花的画面): “紫藤”简介: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入药医用。 C、学习疑难字词: 注音练习: 迸溅(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 词语解释 ⑴迸溅;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酿;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琼浆;⑼盘虬卧龙。 学生,教师正音,学生认读两遍。 D、诵读欣赏(学生听多媒体课文朗读)。 三、朗读比赛;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朗读指导; 1)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 注意句子的重读; 5)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四、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①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 五、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思考; ①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② 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③ 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⑴颜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⑵外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先写花穗的色彩;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然后写花的形状;“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最后写花的香味; 3、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小组讨论;先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来回答。 (1) 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六、探究赏析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思考; 从这两幅图片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结果; 这是一种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七、拓展迁移(赏图言志、畅所欲言): 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有向日葵、爬山虎、白杨树、牵牛花等) 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且能节约课堂时间;重点词句的理解对文章情感把握很关键,图文对比,丰富学生视野,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学法: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作业: 请先仔细观察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美丽缤纷 忆花-------赞叹生命 思花-------积极向上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