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瀑布》说课稿 |
范文 | 《瀑布》说课稿(精选8篇) 《瀑布》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四册的第12单元清清的水主体课文,本课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先写了瀑布的声音,后写了瀑布的形态,并且以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的雄伟壮丽。本文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描写生动,是一篇另人赏心悦目的诗歌,有利于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语言。学生初读这首诗,既会被那清新的语言、美妙的意境所吸引,而文中一连串生动巧妙的比喻更会使他们眼前呈现出瀑布栩栩如生的壮观场面,从而引发反复吟诵的兴趣,但学生年龄小、见识少,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可能亲眼见过瀑布,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加以点拨。本课要求学会十个词语、十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教材这样安排,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指导思想,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了字和词、词和句之间的关系和比喻的巨大作用,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2、教学要求: (1)认知要求:学会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会认10个字。 (2)技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独自识字的能力。 (3)情感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设计理念 在本堂课中,我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体现各学科交流,语文的综合性。 图画艺术实践是学生走进图画,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我想听”、“我想画”、“我想读”、 “我是小画家”等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富有激情参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师生互教互学,平等互动,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在本堂课中师生互教互学,采用师生共同绘画,教师创设情境,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改变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为达到这一目的,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画、读、说等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创编,分组合作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加强学科综合,突出个性,拓展视野 新课程提倡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感受”和“综合表现”两个部分,让学生通过读、说、画等多种形式参与,这样一来,把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将音乐、美术、文学相互渗透,强化学生艺术通感,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 三、设计思路 1、自主学习,情境感受 感受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创设优美、宁静的夜空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同时“我想听”、“我想画”、“我想读”这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先开始哪个环节的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2、探究学习,大胆表现 表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表演,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从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3、拓展学习,主动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介绍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来拓展其视野,想像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为太空添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创造意识。 4、个性学习,综合展示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为学生设计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让他们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唱、演、画等来学习,表现音乐,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就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四、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诗句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首先板书:一个“瀑”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瀑”字,它是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字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见过什么样的瀑布?这样使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师生共画瀑布,学生学会了字音,初步认识了字形,理解了字意。教师介绍瀑布是由河床突然陷落或由水从高山峭壁上飞流而下形成的,水流的很快,又叫飞瀑。接着又板书“布”,引导学生说出瀑布像什么一样?(远远看去像一条白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比喻的作用和使用比喻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共同点,使句子更具体生动。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瀑布画面,让学生感知瀑布。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读通课文句,整体感知文。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识字的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渗透字形字义。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有几句话。 然后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课文,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动手圈出本课生字。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才能习得,让学生动手画生字,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渗透了字形字义。最后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字的读,二是全文的朗读情况。 2、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 今天,我准备说在教《瀑布》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重、难点教学的。这一过程主要在我的教学程序第二个环节: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中的第二个阶段: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中进行。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再读这三小节,想象这三小节的意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不懂哪个字或哪个词,在旁边做上记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在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感受。 可能有学生喜欢第一句: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为什么喜欢?学生可能会说出:瀑布的声音很响很大很急。(随机放录象,看瀑布,听瀑布的声音)并告诉学生“叠叠的、阵阵的”是叠音词,比较阵的风和阵阵的风、叠的浪和叠叠的浪的区别,通过诵读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阵阵、叠叠”程度更深。相机指导:第二个“阵”、“叠”读的时候要重一些,应读的急促有力,给人以风急浪涌的感觉,启发学生想象,除了这两个比喻外,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也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第二句“三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画面出示瀑布远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瀑布很白、很雄伟、很壮观。重点是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机会。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来说,这句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到比喻方法的重要作用。这时我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再创设情境:作者怀着对瀑布的向往来看瀑布,先在远处听见瀑布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接着山路忽然一转,瀑布映入眼帘,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瀑布的美让作者没法用语言表达,你觉得他用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来描述瀑布风景画一样的美好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会想象出青山、白银,还会感同身受的说出自己仿佛亲眼看到瀑布一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想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再通过动手绘画瀑布,训练学生的想象与绘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美。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与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引导学生以绘画表达诗的意境,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诗句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可能也有的学生喜欢第三小节,“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小节集中体现了瀑布的美,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联想阳光照射在瀑布上发射的璀璨的光芒,体会作者对瀑布的赞叹之情,相机指导“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应读的缓慢优美、深情,给人无限的遐想。“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句是作者来到瀑布脚下近看瀑布时的感受,通过指名读,全班讨论读法、评读,总结出这句话应读的轻柔、缓慢,好象使人感到站在瀑布旁边,无数小水滴轻轻溅落在脸上,使人精神为之一爽,又使人感到无穷的回味,给整个瀑布增添了朦胧的诗意。接着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通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品读阶段:品读诗文句,培养语情感。 诗是美的,儿童诗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读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直至背诵。 (1)引读。 二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在这里引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读,在想象中去读,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2)美读。 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二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分析讲解,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真正体现了“修正版大纲”的精神: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学生字,巧识字形,乐趣横生,学会生字。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应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汇报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以帮助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同学,实现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识字任务,体现教育面向每个学生。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在巩固识字阶段,我采用了游戏识字的方法,利用书后的生字条,“什么字的前面什么字,什么字的后面什么字?”拍手游戏,师生配合,生生配合,在轻松的气氛中识记生字。激励学生结合字形字义,巧识形声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师再次出示瀑布的画面,去掉声音,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和这节课所积累的语言为画面解说。活化教材,活化课堂,巧妙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理解学习语文的真正价值、意义,从而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瀑布》说课稿 篇2蓉江中学语文组 廖红健 2003/4/14 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 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2、 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3、 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2、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3、 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2、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3、 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 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说 明 多媒体 辅助教 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 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 法 说 明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 1、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 入 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 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 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②中心——生命的永恒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 抓住重要语句: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3、 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4、 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1、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2、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 指导精读,揣摩语句。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2、 讨论: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 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1、 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 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 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1、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 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 整理笔记。2、 熟读课文。3、 课外练笔(见上作文)。 强化重点,温故知新。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具到。让学生课后慢慢去体会。可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做到一学一得。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作文可放在课外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学生边说边多媒体显示)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修辞手法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 精神的宁静和 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 生的喜悦 比喻(2)形:像一条瀑布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主旨:花和人都会遇 一朵接着一朵。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彼此推着挤着。花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对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由臭觉到视觉 通感 《瀑布》说课稿 篇3蓉江中学语文组 廖红健 2003/4/14 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 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2、 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3、 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2、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3、 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2、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3、 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 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说 明 多媒体 辅助教 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 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 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 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 法 说 明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 (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 1、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 入 复习旧课导入 :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 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 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②中心——生命的永恒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 抓住重要语句: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3、 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4、 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1、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2、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 指导精读,揣摩语句。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2、 讨论: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 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1、 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 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 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1、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 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 整理笔记。2、 熟读课文。3、 课外练笔(见上作文)。 强化重点,温故知新。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具到。让学生课后慢慢去体会。可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做到一学一得。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作文可放在课外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 (学生边说边多媒体显示)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修辞手法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 精神的宁静和 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 生的喜悦 比喻(2)形:像一条瀑布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主旨:花和人都会遇 一朵接着一朵。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彼此推着挤着。花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对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由臭觉到视觉 通感 《瀑布》说课稿 篇4蓉江中学语文组 廖红健 2003/4/14 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 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2、 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3、 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2、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3、 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2、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3、 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 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说 明 多媒体 辅助教 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 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 法 说 明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 1、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 入 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 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 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②中心——生命的永恒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 抓住重要语句: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3、 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4、 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1、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2、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 指导精读,揣摩语句。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2、 讨论: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 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1、 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 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 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1、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 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 整理笔记。2、 熟读课文。3、 课外练笔(见上作文)。 强化重点,温故知新。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具到。让学生课后慢慢去体会。可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做到一学一得。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作文可放在课外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学生边说边多媒体显示)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修辞手法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 精神的宁静和 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 生的喜悦 比喻(2)形:像一条瀑布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主旨:花和人都会遇 一朵接着一朵。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彼此推着挤着。花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对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由臭觉到视觉 通感 《瀑布》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音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及应用BBS发帖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平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体会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 3.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生机。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网络的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三.说媒体设计: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宗旨,设计了《黄果树瀑布》专题页,包括课文朗读、聆瀑阁、赏瀑楼、置谷底、霞客介绍、名人赞瀑、名瀑集锦、交流室、字词练习、拓展延伸十个部分,里面安排了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供师生在学习进程中选择使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一)回顾旧知,语言激趣 为了了解学生在上节课中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开始新课学习之前,教师设计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的习题,学生完成之后将答案提交,他们的掌握情况教师就一清二楚了。这既是一个回顾旧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网上交流的过程,在学生应用BBS发帖子这个环节中起到了“热身”的作用。课文第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是新课学习的指挥棒,教师介绍“黄果树瀑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亚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壮观的大瀑布之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黄果树瀑布充满了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情景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所以我安排了聆瀑阁和赏瀑楼两个栏目帮助学生去感受瀑布声响和形态的特点。在这里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听,瀑布声像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涌上岸堤,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逼真的瀑布声让学生似乎亲耳聆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乐章,在这支奏响于天地之间的交响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声响大的特点,心也追随着那由远及近的声音向黄果树瀑布奔去。 看,瀑布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通过录象的播放,学生领略到了黄果树瀑布一泻而下的气势,准确地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为宽幅白练,利于他们了解黄果树瀑布形态宽的特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形象直观的图片,结合图文,学生联想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随风飘扬,最后轻盈洒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情景,教师紧扣学生的想象,抓住“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洒”四个词语进行朗读指导,再配上轻扬的音乐进行指读、赛读、齐读。朗读中,那阵阵银雨不仅洒落在黄果树小镇上,也洒落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洒”字一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水的不同动作,将课后第三题设计为课堂练习。答题、查看方式与选择字义一致。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接触文字,从字里行间去想象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再播放瀑布的声响和录象,让他们深刻感觉到黄果树瀑布或如“微风拂过树梢”或如“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的声响和“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的形态。这样的声响,这样的形态,难怪书上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情由境生,多种形式对黄果树瀑布的深情赞颂为本段学习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选读探究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在教师领着学生聆听过瀑声,欣赏过瀑景之后便进入了谷底内容的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进入专题网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导航: 1、如果你坐在绿潭边,最想做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浏览庐山瀑布和黄果树瀑布的图片,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们各自的美? 3、为什么作者会感到自己的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觉得自己的胸膛就像张开的山谷? 第五自然段,着重让学生结合图文,进入情境,感悟到潭水的清幽和水珠飞溅在脸上的清凉,让人感到这一切舒服极了。 第六、第七自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庐山瀑布的秀美和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进入情境,展开联想,仿佛自己端坐谷底,观赏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瀑布,聆听轰鸣如雷的瀑布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使学生体会到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觉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感悟到黄果树瀑布不愧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在交流第三个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要引导学生领悟游记的写作特点:要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合在一起,才能使读者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写作方法渗透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情感升华 学到这里,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真的很美,使每个来到这里的游人身心都沉浸其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课文中用哪个词语表达出了这种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抓住“沉醉”一词,结合网页上的“霞客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就连游览过无数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都沉醉在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之中,感悟到黄果树的的确确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全文结束在学生沉醉般的朗读之中。 在“名人赞瀑”栏目中,学生欣赏到古今文人对瀑布的赞美,或诗歌或对联,结合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独特感受,让孩子们通过网络在“我要写一写”中发表自己的即兴对联或诗歌。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又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延伸,动手实践 学完这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课外实践作业:一、浏览专题网页上的“名瀑集锦”栏目,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瀑布资料,和黄果树瀑布进行比较,各有何特色。二、搜集瀑布图片,完成一份瀑布相册,与同学分享。 这些课外实践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六)教学小结 《黄果树瀑布》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合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瀑布》说课稿 篇6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温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的(一)知识与能力是 1、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是 将学习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 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能背诵古诗。是这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各咱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导游而学生成和游客。通过列车广播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庐山及庐山的相关情况。这实际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因为要去庐山旅游,这时导游也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庐山有关的字词,通过我会读,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课生字的预习情况,二是通过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本节课要认识的字。这是检查预习部分。 书法比赛,是通过学生读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教师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组长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画笑脸,写的不好的画哭脸等形式让他们学会本节课要会写的字。 欣赏歌曲,让学生在车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适时介绍这首歌的相关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活动朗诵比赛。 朗诵比赛通过录音的讲解及观看图片,让学生大体了解这首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试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掌握本课,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内朗诵比赛,教师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实际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 有奖问答实际是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凭门票参加问答赢取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我会读,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看拼音写词语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第3题是背诵本课,第4题是古诗填空,第5题是运用所学。 最后的古诗文比赛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进行比赛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布置的课后作业。 导入课题和检查预习是3-4-5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延伸部分,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达标测试是课内探究部分,课后作业就是课后提升部分。 《瀑布》说课稿 篇7蓉江中学语文组 廖红健 2003/4/14 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 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2、 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3、 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2、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3、 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2、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3、 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 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说 明 多媒体 辅助教 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 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 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 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 法 说 明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 (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 1、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 入 复习旧课导入 :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 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 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②中心——生命的永恒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 抓住重要语句: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3、 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4、 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1、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2、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 指导精读,揣摩语句。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2、 讨论: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 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1、 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 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 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1、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 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 整理笔记。2、 熟读课文。3、 课外练笔(见上作文)。 强化重点,温故知新。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具到。让学生课后慢慢去体会。可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做到一学一得。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作文可放在课外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 (学生边说边多媒体显示)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修辞手法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 精神的宁静和 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 生的喜悦 比喻(2)形:像一条瀑布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主旨:花和人都会遇 一朵接着一朵。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彼此推着挤着。花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对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由臭觉到视觉 通感 《瀑布》说课稿 篇8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7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古诗教学,要求与高段的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能熟读成诵就行了。因此,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根据古诗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文白对读,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欣赏庐山风景,导入课题,引入庐山,了解庐山,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准备。 一边是外校老师,一边是二年级的孩子们,彼此陌生的双方,怎样才能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以便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进入学习呢?小孩子天性好玩,我抓住这一特征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游山玩水。谁听了“游山玩水”会不开心、兴奋呢?一组组庐山风光图片,迷人的风景配上优美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立刻营造出了一个无比和谐的氛围。而这一组图片由庐山风光到香炉峰景色,最后定格到瀑布。整体领略庐山风情后,把孩子们的视线定焦在庐山瀑布上。这一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庐山之间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好了铺垫。 二、揭题 师生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学习本课要认读的“庐”和“瀑”两个生字,并结合刚才观察的画面,在读准“庐”、“瀑”字音的同时,了解“庐山”和“瀑布”相关的资料。 三、初读导入,自主识字,把古诗读正确.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指导写“炉”字。本诗中出现的生字不多,但出现了庐山的“庐”和香炉的“炉”这两个同音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引导学生重点比较这两个字的字形,理解香炉的意思。指导学生看图片不仅理解了香炉的意思,还知道了香炉峰的由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指导学生书写“炉”字。 通过开展3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的能力和记字的方法。 四、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学生会读了诗句并读正确了,这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因此,第二步读,就要指导孩子们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本教学环节通过画停顿记号范读、指名读、比赛读、小组评议等形式,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以及正确朗诵诗歌的技巧。 五、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为了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枯燥乏味的串讲模式,我别出心裁地出示《望庐山瀑布》的白话版,即把《望庐山瀑布》的诗意以散文的优美语言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来个文白对照,在孩子们多种形式的文白对读中,古诗的意思意境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慢慢开始清晰。这一教学活动与我们常提的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的实质是一样的,但文白对读的方式,诗意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保留了诗歌完整的意境美,避免了把诗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失去诗的意境美和整体感。 六、想象画面,读出韵味 这一教学环节,以“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这一问题统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张扬个性,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为什么喜欢”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既是将文字还原为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更进一步通过想象画面来体验诗句的意境美。由此,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把诗的意境读出来。这一遍朗读,才能读出诗之韵味。 七、熟读成诵,总结学法。 背诵全诗,是本课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经过初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等多个环节,一遍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读之后,大部分同学应该已能背诵。这时,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本诗的方法,授之以渔,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由两大版块组成,目标方法板块和内容板块。目标板块是提炼出的学习本诗几大环节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内容版块是提炼出的瀑布特点和诗歌的写作手法。板书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下来,学生由不会读到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直至熟读成诵,孩子们的变化是巨大的,收获是丰硕的。他们不仅读准了生字,写好了“炉”字,还了解了古诗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孩子们在这层层递进的学习、朗读中体会到了学习古诗的快乐,至始至终他们都是那样的兴致勃勃。我真正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发展, 我感受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丰富多样的激励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大拇指就能让孩子们精神抖擞,读的此起彼伏。“你真聪明、真乖、真有眼力、你太棒了”让孩子们信心十足。 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可以上得更好,我觉得如果在文白对读之前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诗的粗浅的感受并提出不懂的,再让学生自己在文白对读中解决疑问,就更好了!对于李白的生平介绍,我们在备课时也有过讨论,认为这首诗已经是学生学习李白的第三首诗,对于李白,前面的老师已经介绍过了,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对李白的了解。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