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范文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通用12篇)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语气。

  2.理解老马的话,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敢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牛、小马、松鼠贴图,小马头饰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播放《三只小熊》一遍,之后循环播放《两只老虎》。生听到音乐后,便自动跟唱起来。

  师:好听吧!来,会唱的唱起来;(师手势示意学生起立)会跳的跳起来就更棒啦!(师做简单示范动作)

  音乐结束,学生意犹未尽。

  师:好玩儿吧!如果能够放开来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你会觉得更有意思。

  【教后反思:在第一课时中,学生相对拘谨,不爱举手发言,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同时也为了缓解初次面对大型公开课的怯场情绪,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前互动的环节,耳熟能详的旋律,简单有趣的律动让学生们很快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来。】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语,谁给大家读读。

  出示: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麦子小河磨坊

  师:(见小手林立)都想读啊,那好,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小火车大声朗读所示词语。

  师:再小声读读这些词,边读边想像,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领生小声慢读。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大声齐说:小马过河!

  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吗?(师指所示词语)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棒啦!

  两生回答,师引导用所示词语说故事梗概。

  【教后反思:选择故事主人公及故事重要线索,七个词便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关键词,先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精读品悟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小马是听了妈妈的话才试着趟过河的。妈妈的话可真神奇!她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把这句神奇的话找出来。

  1.揭示妈妈的话

  根据生答出示: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神奇的话。(生齐读)

  师:这里的“别人”指谁?(老牛和松鼠)

  贴老牛和松鼠图。

  师:老牛和松鼠是怎样说的呢?

  根据生答出示老牛和松鼠的话:

  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2.理解妈妈的话

  师:为什么光听老牛和松鼠说,还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小马去看个究竟。

  (1)听老牛说

  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第3小节(幻灯出示第3小节全文),其他同学思考:小马在送麦子去磨坊的途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读第3小节,集体为其正音:为难的“为”应读第二声,并用“为”的第四声组词,加以区分。

  师:小马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师:他想到办法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

  师:什么是为难?

  生:为难就是想不到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听出小马不知道怎么办了。

  生1朗读不到位。

  师:想的语气,我们可以读轻一些。

  师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其实你们也能读得这样好,谁再来试试?

  生2模仿读,把小马为难的心情,及渴望妈妈在身边的语气读得像模像样。生又热烈鼓掌。

  【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状况,我将问题设计得比较浅显;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且缺乏朗读技巧的情况下,直接告之人物语言的读法,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在模仿读的过程学习、感悟朗读技巧,体会朗读乐趣。】

  师:可是妈妈在身边吗?(不在)

  师:(为难状)那可怎么办呢?

  生:找老牛帮忙。

  师:他是怎样请教老牛的?

  生1读书中原句: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师:小马叫老牛——

  生齐:牛伯伯

  师:这匹小马可真懂礼貌,谁来做懂礼貌的小马?(师拍怕胸脯,加粗嗓门,做老牛语)我是老牛,问问我!

  生2声音小。

  师:(做老牛语)哎哟,我老牛年纪大喽,耳朵不大好!

  生2连忙加大音量又问了一遍。

  师:(摸生头)哟,多懂礼貌的小马啊!真让人喜欢。

  又指名生3。

  师:(做老牛语)这匹小马的声音可真清脆,听上去还挺着急的,一定急着过河呢,我得帮帮他。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做回小马了,可以吗?

  师:(戴上小马头饰,向四周望望做为难状)可是牛伯伯在哪儿呢?

  师:(跑向一名举手的学生,学着小马的样子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请您告诉我。

  生1大声: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师:哦,这位是牛叔叔,年纪还很轻呢。(生笑)

  师笑问:牛伯伯的话可不好说,得注意什么啊?

  生2:牛伯伯的声音要粗一点。

  生3:牛伯伯的话还可以慢一点。

  师:(指屏幕)我们来看,牛伯伯说“水很——”

  生齐答:浅!

  师:(板书:深)这样浅的水,老牛当然认为能过去,他会担心吗?(不会)所以说话时一定显得——?

  生齐:满不在乎!

  师:(师做小马寻老牛状)说的好!让我看看,牛伯伯到底在哪儿呢?

  生4读得确有进步。

  师:(做小马害怕状)这位牛伯伯,您为什么说得这么平静呀?好像一点都不在乎似的?你看看河水可是在哗哗地流着,我好害怕啊,我不敢过去。

  生4略迟疑,后大声:你放心过去吧,不要紧的。(听课教师皆笑)

  师:(小马状)哦,这样啊,那我得赶紧过河,可别耽误了送麦子。

  师摘下头饰。

  【教后反思:初次接触人物语言的感情读,学生需要模仿,却又不能一味停留在模仿的角度,只有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才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所以这一部分,以角色体验的形式,通过对话去触摸人物内心,学生体会到了,同时也读到位了。】

  过渡:正当小马准备趟过河的时候,谁来了?(松鼠)

  (2)听松鼠说

  师:(出示第4小节)自己放声读一读第4小节,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读好松鼠和小马的话呢?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松鼠的话。

  生1读得平静: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师:想一想,松鼠为什么要突然从树上跳下,拦住小马大叫呢?

  生2:因为松鼠很着急。

  生3:因为不拦住小马,小马就要过河了。

  师:是啊,松鼠认为小马过河是会淹死的,他可不想小马出危险。(指生4)这只小松鼠,小马就要趟过河了,请你赶快拦住他吧。

  生4有明显着急的表情,语气也着急许多。生鼓掌。

  师:这是一只善良的松鼠,因为担心小马,满脸是着急的表情,可是要想把着急的语气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叫得再快一点,第二个“别过河”和“淹死”也可以读得再响亮一点。

  师范读

  生齐读到位。

  师:听了松鼠焦急万分的话,小马是怎样问的?

  生: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师:为什么吃惊?

  生:老牛认为水深,松鼠却说“会淹死你的”。

  师强调语气:是啊!小马很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吃惊地问——

  生加重疑问语气齐说:水很深吗?

  师:(板书:深?)松鼠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1语气平淡: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松鼠,为了让小马一定要相信你,你可以怎样强调你的语气?请再试一试。

  生1再读。

  师:这次,他有两个词读得很好,加重了语气,发现了吗?

  生2:当然啦!

  生3:就是、淹死

  师:对,为了强调我们的语气,有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关键词读重一些。

  齐读体会。

  师:从松鼠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水“深吗?”

  生答:深

  师:(擦去“?”)虽然松鼠没有提到一个深字,但大家却从松鼠的话中读了出来,这就是会读书了。

  【教后反思:学习朗读,不仅要模仿,不仅要体会人物内心,更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此处在体会人物心理的基础上注重抓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重读来强调具体语境】

  (3)懂得“光听不想是不行的,还要勇于试一试。”

  师:那么,怎样才能了解河水的深浅呢?

  (1)要想

  出示:妈妈说:“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我……我没想过。”

  师:小马低下了头,为什么?

  生1:他没把麦子送到磨坊。

  师:没完成任务,小马惭愧了。那他没想过什么?

  生2:他没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的话。

  师:这样行吗?(不对)

  师:是啊,光听不想是不行的,小马意识到自己错了,所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连说话都吞吞吐吐了。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觉到小马知错了。

  生吞吞吐吐读小马的话。

  (2)要试

  师:妈妈不仅告诉小马要仔细想想别人的话;还告诉他(引读)——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3)尝试

  师:试一试,真的就会明白吗?

  (出示第6小节)一生读。

  师:“试着往前趟”是怎样的?谁给我们表演一下?

  请出一名大胆举手的学生。

  师:其他同学,现在你们可就是小导演了,能给小演员提点建议吗?说说表演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让她能表演得更好!

  生沉默。

  师:(对表演的学生说)看来导演们是想考验你呢?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生表演“试着往前趟”

  师:(指着小河的方向,突然大叫)河中央的水流得好快啊!

  生更加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终于过了河。

  师:这匹小马不仅勇敢,而且做事还很谨慎呢!

  (3)深想

  师:虽然“小马试着往前趟”的过程,课文中没写出来,用了一个省略号,但是,我们小朋友把这个省略的过程演得活灵活现,表扬她。

  生由衷掌声。

  【教后反思:通过表演,将小马试着趟过河的过程加以补白,学生懂得省略号的作用,同时渗透做事不仅要有试一试的勇气,在尝试的过程中还要谨慎行事,不能鲁莽的思想。】

  师:(面对表演学生)小马,小马,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河水并不深。

  师:和老牛说的一样浅吗?

  生:不是的,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面对表演学生)这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生:我长得比老牛矮,又比松鼠高。

  师:(师生共同揭示原因,同时板画:小河,板书:不深不浅)老牛长得高大,水刚没小腿,所以觉得水很——(生齐)浅;松鼠长得矮小——(在师板画河水过程时,生齐叫)河水没过松鼠头顶了,所以觉得水——(生齐)深;小马既没有老牛高大,也没有松鼠矮小,所以他觉得——(生齐)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想象

  师:这一次,小马终于(引读)——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完成了任务,小马该多高兴啊!猜一猜,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生1:妈妈,妈妈,我终于把麦子送到磨坊了。

  师:我的小马多能干啊!

  生2:妈妈,妈妈我明白了,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追问:能明白这个道理,多亏了谁啊?

  生2补充:谢谢你妈妈,听了你的话,我去试一试,终于明白了。

  3.记住妈妈的话

  师:妈妈说的话,多有道理啊!小马记住了,让我们也牢牢记住这句话吧!生齐读妈妈的话。

  【教后反思:一千遍的叮咛,不如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这样的思考来自内心,对学生的影响也更长久。】

  三、交流体悟

  师: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你最喜欢谁呢?

  生1:我最喜欢小马,他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小马敢于试一试,顺利过了河,把麦子送到磨坊,这样的小马难怪我们会喜欢?

  生2:我最喜欢老马,多亏她,小马才把麦子送到磨坊的。

  师:妈妈懂的道理真多,她能教导小马,让小马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老马我们怎能不喜欢?

  【教后反思:教完此处,发现孩子们普遍喜欢小马和老马,对松鼠和老牛则反应淡漠。虽说对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读,仁者见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课重点,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说明此课语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及以事实说话的认真劲儿,松鼠的形象应该会逐步丰满起来。】

  四、角色再现

  师:如果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四生分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其他学生和师读旁白。

  师:刚才的对话精彩吗?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读得这样精彩,下课后,找到好朋友一起去试一试,就会知道了。

  【教后反思: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五、古诗拓展

  师: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也同样告诉了我们试一试的重要:

  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后反思:此处,只做渗透,不做讲解。课堂上,教师不必做到事必躬亲,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包揽,留给学生思考,生活的大课堂将交给学生更多。】

  课后:

  师:知道老师会把小马头饰奖给谁吗?

  生一起说:饰小马的孩子。

  师:对啦!因为她敢于试一试,证明了自己能行。

  【教后反思: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让学生知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同样要勇于试一试。】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2

  【课程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程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课程难点】

  领悟两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三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许多童话故事,谁知道?和学生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学生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6、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出示课件1:本课全部生字)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出示课件2)带 挡 拦 亲

  会写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2、练习写字。

  四、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自己练习读课文。

  2、四人一组,采用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3、相互点评,纠正读课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i lǐng dǎng zhù lán xià huǒ bàn qīn rén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老马 一( )麦子 一( )小河

  一( )老牛 一( )松鼠 一( )伙伴

  三、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写在横线上。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 )和( )意思接近。

  参考答案:

  一、带领 挡住 拦下 伙伴 亲人 二、匹 袋 条

  头 只 个

  三、立刻 连忙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3

  一、       周学习内容:学习《特殊的考验》和《小马过河》二、       周学习重难点:1. 生字:认字28个,写字17个。2. 积累:学习默读课文,联系不出声,不指读,继续练习查字典,分析字型。3. 作文: 练习写话,为小动物写评语。三、       周学科融合:表演课本剧,在活动中体会课《小马过河》《特殊的考验》表达的意思。四、       周学情分析:这两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很耐人寻味,要让学生体会到实践出真知,明白在实践中要身体力行学到的东西。 

  特殊的考试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又趣的童话。这个故事围绕着什么样的人能当“小小卫生院”节目主持人展开,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学法教师导法情景导读法,小组合作学生学法分角色朗读表演,分析字形自主识字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体会感悟懂得的道理应该用行动去落实。 2.积累目标:模拟每个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积累“招聘”“录取”“洁净等词语。 3.生字目标:会写13个字,认识8个字。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节,知道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端详字形,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找找生字和课文中哪个字组成一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不懂的画出来。2.细读感悟点:(1)、再读课文,不读错别字,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分组讨论学习:a、动物电视台要招聘主持人,主持什么节目?那些动物来参加应聘?为什么小白兔会被录取?b、看到门口的果皮,小熊、小猴、小狐狸分别怎么做? 小白兔呢?c、为什么小白兔会被录取?(3)、分角色朗读课文。先试试根据每个人物的特点模拟其声音,看谁学得象。(4)、从小白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能力训练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2)表演课本剧。4.拓展延伸点:为课文中的小动物 写评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马过河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寓言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过河,后来亲身拭了拭,了解河的深度,  学法教师导法情景导读学生学法小组合作,表演演课本剧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朗读、表演课文内容,懂得要在实践中学习的道理2.积累目标:练习看上下文猜字 。3.生字目标:把握“没”的读音,注意“死”的写法。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自学生字,分析字形,不写错别字。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反复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3)、出示字卡,检查自学情况。2.细读感悟点:(1)、再读课文,读通顺,不读错别字。用一两句话介绍课文内容。(2)提读第一、二小节,。思考:这两小节主要讲了什么?(3)、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当小马不敢过河时,都谁为他出主意?他们各自出了什么主意?小马接受了谁的主意,渡过了河?(4)、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3.能力训练点: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演课本剧4.拓展延伸点:  续编故事,要求用第一人称。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2."匹、昨、周"容易写错。

  3."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4.第7自然段中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也……"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5.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匹p!、磨m^坊、刚没m^小腿、为w6i难。

  三、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

  1.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看谁能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一匹磨坊刚没小腿为难

  p!m^m^w6i

  3.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不出错。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如:课文中写了小马、小马的妈妈、老牛和松鼠4个小动物。

  (2)想一想,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学生能简要回答出:课文写了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去磨坊,路上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它不知河水是深还是浅,就去问老牛、松鼠,结果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回去问妈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二)第7自然段中小马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通过理解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读一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有一天,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

  如:老马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

  2.同桌同学分角色练习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3.指名分角色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同学读出了小马接受任务时高兴的心情。

  再如:××同学读得很好。一听他的声调就是"一匹老马"在说话,他还读出了老马见小马很愿意做事的高兴的语气。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读一读第3自然段。

  (1)学生阅读该段后可以说出: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得很急,小马为难了。

  (2)想一想什么叫"为难"?

  如:"为难"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结合课文说一说,小马遇到困难后是怎么想的?

  如:

  (1)我能不能过去呢?

  (2)想问妈妈该怎么办。

  (3)它想到可是离家太远了。

  3.谁能把小马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河水流得那么急,又不知深浅,离家已经很远了,小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回答: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老牛在河边吃草,就跑过问老牛自己能不能趟过河去。

  2.阅读并理解老牛说的话"……刚没小腿……"。

  (1)自己读一读,了解句子的意思。

  (2)边读边想,"刚没小腿"是刚没谁的小腿?

  如:这里指老牛很高大,河水刚没过它的小腿。

  3.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小马的话呢?

  学生通过联系上文,体会小马的心情,能用为难、着急的语气来读小马的问话。

  4.分角色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

  如: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2.突然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读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后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后回答:松鼠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因此它不让小马过河。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4.指名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同学读出了小马吃惊的语气。

  再如:××同学在读松鼠的话时,语气再急切点就好了。

  5.(出示插图1)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看图想一想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集体讨论:

  (1)它们说得不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河水对它来说很浅,刚没过它的小腿,这并不能说明水真的很浅;松鼠很矮,河水对它来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但对老牛来说却不算什么。因此,松鼠的话也不可信。

  (2)它们说得对。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材不同,它俩对河水深浅的看法也不一样。它俩的话,对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遇到困难,小马可没有像你们那样开动脑筋,仔细分析老牛和松鼠的话。咱们看看他是有什么表现?请你读读第6自然段。

  2.学生阅读后发现听了松鼠的话,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家问妈妈。

  3.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七)学习第7自然段。

  1.读一读第7自然段,了解大意。

  2.找一找,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了什么?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1)指名读小马的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

  (2)想一想,从她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如:我懂得了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亲自试一试找出正确的答案。

  (3)师:别人的话是不是都不要听呢?

  生:别人说的话对,当然要听。但是当你遇到和小马差不多的情况时,就不能光听别人说,因为那样就不知道听谁的好了,就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试。有时别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对,要认真分析,判断正确和错误。

  3.分角色读这段。

  (八)学习第8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8自然段。

  2.如:小马来到河边,刚抬起前蹄,松鼠又来警告它,可是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3.想一想,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学生结合插图,联系上文可以说出: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对它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九)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二)"匹、昨、周"等字容易写错。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1.请你自己分析下列字。

  匹、蹦、半、麦、如,周、伯、昨、伴、甩、啦

  2.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些字?如:

  (1)"匹、蹦、如、伯、昨、伴、啦、麦"可以用结构方法或加偏旁方法来记。

  (2)"半"可以用加笔画的方法来记。把"十"加上点、撇、横就是半。

  (3)"甩"可以用换一笔方法记。把"用"的竖变成竖弯勾。

  (4)"周"可以用缩短一笔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把"用"的竖,下边不出头,再在下边加上"口",就是周。

  3.说说下面字哪容易写错?

  匹、昨、周

  (1)"匹"的竖弯勾易错写成。

  (2)"昨"左边的日字旁不要写成"目"。

  (3)"周"里边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

  (4)说说匹的笔顺是什么?

  4.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匹"。

  外边的"匚"分别占了上半格、左半格、下半格的一半。的竖写在竖虚线上。请你自己在本上练习写写。

  (2)怎么才能把"甩"字写漂亮?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甩"的第四笔要落在横虚线,起笔在竖虚线上,把上边的托起来。

  (3)观察"蹦"的结构和笔画,谁愿意在黑板上写一写?写后师生评议。

  (二)造句。

  1.用"四周"造句。

  (1)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说说"四周"是什么意思?

  如:"四周"是周围的意思。

  (2)请你仿照书上的句子,自己造句。

  (3)造句举例:

  房屋的四周种满了鲜花。

  站在街心花园向四周望去,你能看到许多晨练的人。

  (三)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相近的词是"立刻"和"连忙"。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短,动作快的意思。

  (四)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5

  《小马过河》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很早就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现存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3课。从小学到现在,我一直在回味这个故事,故事本身浅显而直白,然而带给人的却是不断地思考,是智慧人生的口语化,对现实人生的启迪颇深。随着阅历的增长思想的丰富,重新捧读《小马过河》,在意味隽永的背后,生发着关于做人的种种思考。这则几乎是所有50岁以下的中国人都读过的童话故事,曾影响过几代人的成长历程。

  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它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要它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象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故事告诉人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独有偶,今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就与《小马过河》有密切关系。内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本,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且不说大是大非大歌大写的高考,那是速成的功利性的东西。还是说说个人的体验吧,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的过程就是个性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你所阅读的信息与你储备的思想产生碰撞,思维就会产生灵感火花,感发的深度因人而异。《小马过河》带给我以下四个方面的启迪:

  启迪之一:做一个真的人

  童话中各种动物讲的都是真心话,小马也都听进了真心话,这则童话简直就是为说真话提供了偌大的背景,老牛说的是憨厚的真心话,小松鼠尽管没有设身处地替小马着想,但它在情不自禁地呵护着小马年轻的生命,马妈妈则更是真心地期望着小马快快成长。

  真是人的根基,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底线。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一个人最基本最起码的品质。真是本色的,原始的,朴素的,没有伪装,没有雕饰,自里而外彻头彻尾是透明的清纯的。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一直伴随着对真的向往和追求,自古而来的人类精英们,一直为真理而殚精竭虑舍生忘死,甚至被处以十字架下的绞刑。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真的生活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教育的门槛和目标;鲁迅先生做文章的态度和思想都是至真至诚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李白作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任胸中情感的流淌,没有丝毫的伪装和矫情;陶渊明做人做官做诗都是真诚的,他做官是“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当官场成为他心灵羁绊的时候,他会掷地有声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刻“解印绶去职”,他作诗也直写胸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难怪苏东坡称赞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闲之,贵其真也。”真情毕现,率意而为,兴尽而返,可见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性情中人。

  做一个真的人是做人的第一个准则,一个真人立身处世所作所为,应该是说真话,做真事,抒真情,求真知。然而,我们世界上许多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由于 “伪”的盛行,“假”的充斥,所以真才显得弥足珍贵,商品时代是物质时代,更是利益时代,许多人利欲熏心,真诚和善良被遮蔽,听听《焦点访谈》的暴光,看看身边人的交往,你会觉得真诚的堤坝在崩溃,正因为真诚在不断瓦解,所以虚假和伪善才有流行的市场和生长的空间,什么产品有利可图,什么地方就充满了假冒伪劣;官场上不仅仅要做到脸皮厚心肠黑,还要善于伪装,钱能通神的古训使得买官卖官有了交易的准则,官能够买卖,人就有了变异,异化的结果是,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变成伪人,折磨成丧失人性的非人。中国人好讲面子,这个面子就是伪装人的外衣,是掩盖人们假仁假义假心假肺的假面具,人情之假官场之假市场之假,以至官场中人把假话说得慷慨激昂把假情宣泄得淋漓尽致,市侩中人把虚情假意粉饰得密不透风,言不由衷而又严丝合缝,难怪黎明先生说正人君子是这样一种角色:“皇帝夸你是忠臣、同事赞你是谦谦君子,下级颂扬你礼贤下士,百姓呼你是大大的清官。你是父母面前的孝子,子女面前的严父,妻子面前的贤夫……最后,你是自己面前的空壳。”当丹麦的皇帝穿上“漂亮”的新装在大街上兴致勃勃举行盛大游行的时候,只有天真的儿童将真话脱口而出,而王公大臣们则是一片虚伪的赞叹声。处在伪善盛行的时代,我们的校园还是一片净土吗?我却隐隐觉得虚假伪善的病毒已经开始侵蚀天真而稚嫩的心灵。

  在流行假冒伪劣的时代,你的货真价实何其不值钱!

  在普遍不讲道德的时代,你讲道德何其艰难!

  在普遍不讲真话的时代,你讲真话何其艰难!

  启迪之二:做一个独立的人

  自身独立是生物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生物成长的内在必然要求。然而,成长须经历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的双重转型,小马正处于全面成长的前夜,小马独立做事就是独立做人的前提,对于小马来说,渡过小河就是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和障碍,就是实现彻底独立的前夜,智慧的思考和勇敢的实践,是独立过程中的必修之功夫。

  独立有两种类型,一是物质上的独立,一是精神上的独立,这两种独立都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正象“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须亲口尝一尝”、正象你要学会游泳你必须下水呛几口一样,你必须独自亲历实践。物质上的独立借助于赖以生存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精神上的独立则是个体思想的形成,而世界上许许多多人的独立充其量只是物质上的独立,那只是低层次的独立,即完成自身生老病死的人生轮回而已,他们只知道追逐物质金钱,也就是说物欲既是他们自己身体的需要,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渴求,他们觉得人生在世,无非是谋一个好职业,娶一个好妻子(嫁一个好丈夫),建一所好房子,买一辆好车子,儿子争气,身体健康,幸福生活悠久而绵长,除此之外,别无他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独立才是一个人追求的人格境界。

  中国人缺少的是精神上的独立,缺乏个体独立自由的精神,缺乏思想平等的观念。自古而来的儒家文化重视的是人的伦理性社会性和集团性,而忽略了人的精神的独立性、思想的民主性和地位的平等性,倡导的是共性的规范,抹杀的是个性的特征。诸如一个人,你首先是道德中的人、伦理中的人,重礼而不讲理,你处在什么角色地位就要守什么规矩,你是党派集团中的人,你得党派集团中的章程;在家中,你首先得作为人父人夫人子的存在,作为家庭或家族中抽象的角色存在,然后才是自己本身的存在;官场中迎来送往不仅讲究礼节,更得讲究等级,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决不允许你个性思想的肆意发挥,精神上你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你的级别才是让人刮目的标签,你的官越大你被钳制的越死,精神上丝毫没有独立自由的空间。

  独立和自由是一对孪生姊妹,独立需要民主平等的土壤,独立需要自上而下的氛围。在一个专制和独裁的社会里,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独立公民的。而西方社会讲究民主讲究人权讲究独立,当然它也有自己的渊源,西人信仰基督教,而在教会中,除了上帝耶稣之外,每个信教者不论官大官小都是平等的,直属于宗教团体,破除了家长家族之间隔。梁漱溟先生说“根本上中国是无数家族藉伦理联锁以成之社会,纵然增加武力成分,亦还变不成阶级统治之地缘国家。它藉礼教维系一消极相安之局,就在这一瞬间,一面有几分民主,一面却断送了政治。”东方和西方民主独立之特点都源于各自先天的成分,在各自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积淀而成。

  而不论何种体制,不论何种文化背景,对于一个人来说,独立是他的成长标志,是衡量成熟与否的重要表征,是迈向崇高境界的必由之路。所以,独立与奴性无缘,与流俗无关,独立不是独断,独立不是专横,它更重要的是与精神和思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小马的行为和思考无疑给人留下了关于独立的启示——做一个独立的人。

  启迪之三: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真是独立的前提,独立是有思想的前提,只有人格独立了,才有自己的主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小马面对众说纷纭的建议,行为上不知所措,思想上似是而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马的失误在于没能对各种意见进行深入分析,没有进行换位思考,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后在妈妈的点拨下才豁然开朗。或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者“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小马在非常谨慎的情况下,既没有轻信也没有盲从,从这点上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这是富有哲理的论断,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的道理。

  让思想成为一泓活水,时常激荡在心头,翻涌在脑海。世俗的金钱、名誉、地位都可以没有,却不能没有思想。卑琐匆忙平庸可以绊住人的身体,却不能桎梏思想之泉的流淌,心灵生活没有思想,就好比人的身体没有脊梁骨一样,思想的卑躬屈膝精神的庸俗不堪,这种人充其量只是生物的人。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想可以让你挺起胸膛走路,可以让你厚积而薄发,可以让你的心灵永远年轻,让你的生活永远的鲜活下去。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正是靠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实现了亘古存在的生命,超越时空的界限回荡着遥远的绝响。学者周国平给思想者一个很好的定义,所谓的思想者是指:“第一,拥有既具有根本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第二,拥有既具有哲学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眼光。”第一是宇宙的关怀,第二是哲学的观照,这两点若能在一个人的身上体现,就是不折不扣的思想者。

  而现实中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说话拾人牙慧,写文章抄来抄去,不断的重复别人的思想,惟独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只是随波逐流,很少在生活中掀起浪花创造旋律,呆板的生存平淡的过活,墨守成规而逍遥自在;他们做惯了顺民对叛逆而异常冷眼,坚守习惯程式和秩序,自己没有胆识却反对别人的勇敢。有思想的人,即使处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纷繁世界,却能清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思想的领导能培养善思想的下属,有思想的教师能培养敢思想的学生,有思想的老板则能带动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更新换代。托尔斯泰说“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智慧之光将永远笼罩着你。

  启迪之四:做一个设身处地的人

  设身处地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是换位置思考问题,退后一步天高地阔,退一步并不仅仅是忍让,还有从迷失的零距离中抽出身来,作远距离的静观默想之意,要拨开迷雾,澄清泡沫,不能仅钻自己的牛角尖,还要顾及他人的象牙塔,也就是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象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变换角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说将心比心情同此理是感性体验的话,那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则是理性的分析,感性和理性的浑然融合则是启迪心智获取规律的钥匙。

  老牛和松鼠的错误,在于没有从小马的视角去想问题,虽然它们所说的都是真实的理由,但在别人身上则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小马初初入世涉世经验不足,对世上的纷纭世相看不清说不明,对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论莫衷一是,这也情有可原,小马的失误关键是老牛和松鼠意见的出发点,没有从比较中得出各自“深” “浅”的理由,其实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真相大白,这里就充分体现了设身处地的重要。

  设身处地不仅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涵养,是生活的境界。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己察人是一种胸怀,推己及人是一种境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施加给别人,人家也会象你一样不希罕的;而“己所欲,施与人”也不是文明社会所需求的,你所想要的东西,别人就一定会希罕吗?这种把自己的欲望强加于别人的做法,似乎显得有点强*民意的味道,所以也不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尊重个体选择的权利,营造双向选择的氛围,既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又要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的确,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加于他人头上,时代发展了,人的个性丰富了,评价的标准多元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不要滥施与人,这才是理智的思考,明智的抉择。

  当然,一味把自己放到圈子之外,一心替别人着想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主义,曾一度把人的个性远远拒之门外,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一定要服从于阶级和政权的需要,抹杀了人的具体个性,强调高度统一的人的概念的抽象性,为了政治的某种需求,进行着可怕的心理专政,颠覆着丰富多彩的个性心理,这是对人性的蔑视,剥离了活生生的人,图解成所谓纯粹的人。这种以共性代替个性的做法,与我们所说的设身处地相差甚远,于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相差甚远,只有将个人的精神生活、行为实践与时代要求、社会利益密切结合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莫大愉快,才能砥砺人生到达理想的彼岸。

  做一个设身处地的人吧!你会得到身心的双重快乐。

  安徽省青阳县教育局施麒俊(2004/06/16)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6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选自未来出版社大班上册艺术领域的内容,活动中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进行添画,学习画马的外形。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绘画能力的提高。这符合《纲要》中的要求,在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画马的外形,提高绘画能力。

  情感目标:喜欢画画,体验绘画的我乐趣。

  三、说活动方法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亲自动手的能力,因此活动中我将使用到观察法、发现法、演示法,使幼儿能顺利的理解活动中的内容。幼儿的'天性就喜欢玩耍,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我在活动的末尾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到知识。

  四、说活动准备

  相关活动的卡片若干、游戏道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五、说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主题我会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顺利的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出示图片,初步感知接下来,我将出示有马的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大概了解马的外形。

  然后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画马,在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有必要的指导,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体验游戏,深化理解通过走“独木桥”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小马过河的勇敢精神。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对幼儿讲述一些鼓舞性的话语。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7

  演示·启智·明理

  ------------------------------------------------------------

  [教例]二年级

  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2.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为让学生理解上面三句话,教师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教者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接着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把松鼠整个淹没了。最后把小马(背上画有半口袋麦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里,水刚没小马的大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老牛、松鼠、小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为什么说水“浅”,松鼠为什么说水“深”,小马试了过后为什么说水不深也不浅。由此,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去试一试的道理。

  [评析]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占较大优势。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位教师的直观演示,形象生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忽闪着眼睛,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难点,创设了一个“场景”。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8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可以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由于没有图片,所以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文中各“人物”大小的不同。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词汇:难为情、趟。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丰富有关马、磨坊的知识经验物质准备:老牛、小马、小松鼠图片、动画课件活动过程:

  一、依次出示动物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依次出示老牛、小马、小松鼠,每次出示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儿,运用难点前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老牛、小松鼠对很水深浅的理解)分析: 他们之中谁最高?谁最矮?小马呢?

  过渡语:今天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过程中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请小朋友仔细的听。

  二、 教师完整清讲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分析: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引导幼儿看课件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分析故事内容分析: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

  2、在送麦子去磨坊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牛是怎样说的?小松鼠是怎样说的?小马是怎样做的?

  4、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

  5、小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小伙伴?

  6、老牛和小松鼠说得对吗?(解决难点,理解大与小,深于浅的相对性,无论是老牛还是小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身体站到小河中感受河水的深浅,所以他们两个说的都对。)这说明了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在"小马难为情地说"中断,"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丰富词汇:难为情)妈妈是怎样说的?小马最后过河了吗?"趟"是什么意思丰富词汇:趟四、看动画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7、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听完《小马过河》的故事分析:

  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当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

  1 、营造故事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10

  阮子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适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自练的形式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因此,我设计了\\\"听读说演\\\"四大块教学方案。 

  一、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3、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三、说---说个人看法 

  读,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而说,则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说理。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这是为什么?如果大象和小白兔也要过河,你应该对它们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寓意。 

  四、演----演故事精髓 

  学生通过\\\"听读说\\\"三步,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达到了内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感受乐曲A、B两段鲜明的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听辨“骑马”和“扬鞭”的乐句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游戏中紧张与放松所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安静欣赏乐曲。

  (1)师:有一个小动物藏到了老师的音乐里,你们能帮老师把它找出来吗?

  (2)完整播放乐曲一遍。

  (3)师: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动物在老师的音乐里做游戏?

  二、 师:小马在老师的音乐里做什么游戏你们想知道吗?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教师讲述故事)

  三、完整倾听乐曲(第二遍),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师:这首音乐讲的也是《小马过河》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朋友们骑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过河。(教师随A段音乐做马跑和扬鞭的动作,用伸直手臂做“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表现B段音乐。)

  四、分段欣赏。

  A段音乐:师:请你听听这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做什么?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重点引导幼儿随乐做“扬鞭”动作的同时发出“驾”的声音。)

  五、欣赏B 段音乐:

  (1)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用手臂做独木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感受B段乐曲舒缓平稳的节奏特点。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做独木桥,并随B段音乐表现出来。

  六、请幼儿起立,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完整的做动作,感受全曲。(原地)

  七、游戏:小马过河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小马过河的游戏吧!可是没有独木桥怎么办?看看我们身边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搭独木桥?(启发幼儿用椅子搭建独木桥)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3)组织幼儿讨论过桥的安全。

  师:独木桥很窄,小马过桥的时候要怎样做才不会掉到河里去?(小心翼翼、一个跟着一个……)

  附故事梗概:

  马棚里住着很多匹小马,有一天小马想出去找妈妈了,他们很快乐的跑啊跑!小马们跑着跑着,突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们站在河边真着急啊,河水很深,水流很急,这么才能过河呢?忽然小马们发现河上有一座小独木桥,小马们真高兴,立刻走过去,大家小心翼翼的走过独木桥,过了独木桥以后,小马们继续飞奔,很快就到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课后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小马过河》是我模仿的一节音乐优质课。在活动前,我首先根据本班情况将整个教案修改了一下,让这个音乐活动更加适合幼儿园情况。《小马过河》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欣赏的是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教师根据这首歌曲创编了一个故事,让孩子在音乐中扮演小马,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表演。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很顺利的,在活动中,我尽可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喜欢,并且愿意参加这个活动。首先,我先让孩子安静的倾听这首歌曲,之后我又再次播放音乐,并且在音乐中,我讲述整个故事,让孩子再次感受音乐。之后,我进行了分段讲解,让孩子更加透彻的理解整个歌曲。最后,我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表演小马,在活动中再次表现音乐。

  在整个活动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应该更加放手,让孩子自己感受音乐,而且,我对整个音乐课堂的把握还有地提高。

《小马过河》实录整理 篇12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6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问松鼠问老牛为难连忙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