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
范文 |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1【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内容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词,句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关键】 学习课文,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 十五分钟。 【教具准备】 图片,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把握结构,初步感知 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课吗?帮我写在黑板上。 昨天读课文了吧,一起读一读课题,我看看他写的课题。我觉得他可能想加强“难忘的”三个字,所以把这三个字突出来写,是吗?咱们也把这三个字突出来读一下。酝酿一下感情,怀着难忘的,怀念的心情,放慢速度读。再读一次,读出你自己的理解。 谁难忘?作者什么身份?哪国人?在哪听的课?知道中国台湾吗?课文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光复以后) 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简单概括一下,有条理的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什么呀?(主要内容) 这课讲什么了,那么难忘(板书)就讲了九个字,就终生难忘了。那我每天给你讲那么多字,你是不是每节课都终生难忘? 二、启发自读,读中感悟 现在你还说服不了我,想说服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读书,用书中的事实加上你的理解来证明,这叫“摆事实以理服人”,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节奏,速度,抓不同重点词来读,用饱含情感的朗读来感动我,这叫“抓情感以情感人”,这样你才能让我真正认为这是难忘的一课,你有信心说服或感动我吗? 开始准备吧,可以两个人讨论,也可以自己准备,搬上凳子到好朋友那去行吗?当然行,学习是自己的事,当然自己说了算。 边读课文边拿一支笔把有感想的句子画下来。(5分钟) 三、变相交流,点拨启导 都准备好了吗?谁要是能说服我或者感动我,我就给谁鞠躬,怎么样?先别急,我要先试探试探你们的水平,你们说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 那你就重点体会这种情感,好吗? 发言的时候,你先说是要感动我还是要说服我,然后读出句子,说说为什么能让人感动,明白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三次。) 第一次出现:你读这一句想说什么? “吃力地写”说明不熟,我明白了,这课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个老师教中文的还不会写中国字,有点可笑。那他为什么“吃力”? “光复”什么意思?光复前什么样呢?(视频,图片) 你们想想,我们的中国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了,他们残酷剥削和镇压中国台湾人民,人民还能安居乐业吗?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水深火热,艰难困苦。哎,那种亡国奴的感觉是无比痛苦的,是中国人却不能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还倒成了违法的了,如今终于光复了,中国台湾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可以骄傲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你说他心情怎么样?火热的真挚的什么心?(爱国之心)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种火热的真诚的没有半点虚假的爱国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写的吃力与心情有关吗?谁能表演一下中国台湾老师是怎么写的。你来表演的时候要注意两点:写得认真,也很吃力。 咱们一起读,给他创设这种情境。带读两遍。(老师坐在学生后面跟着读)可以说,我已被你们感动了百分之五十。 作者在中国台湾光复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看见教师和孩子饱含深情朗读的情景,想起了沉痛的过去,被深深的吸引了,所以他难忘,是吗? 第二次出现: 你读这一句想说什么?“我”和孩子们一起读,是说“我”被感动了,我被什么感动了? (师生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听到这样的课,我的感受比孩子们深吗?是的,我是,在光复之前我的经历和遭遇要比孩子们多多了,感受也比他们深多了,所以我就从后门──(走进教室) 怎么没人回头看我呀?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也爱──-中国,我们的情感是一样的,大家都沉浸在相同的情感当中,心理产生了共鸣,这个时候还在乎我是谁呢? 师生们激起了“我”强烈的爱国情意,所以我难忘,是吗? 我又一次被你感动了。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2【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回到祖国已有整整十年。同时,澳门回归也有八年之久。香港、澳门这两个游子历经沧桑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祖国宝岛台湾至今都未真正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她也在六十年前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统治,实现了“光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中国台湾的那所乡村小学,与他们师生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看看在那个风云年代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进入课文,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忘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 3、读读想想: 你解决了哪些疑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把你问题记录下来。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整理问题: 师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当众朗读。 (简单的当场由学生解决,比较难的留待待会理解课文时解决。) 2、深入阅读: ⑴ 出示思考题: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要求: ① 细读课文,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哪几次? ② 再读,想一想,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③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请同学们自由学习课文,可独立阅读也可合作学习,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你们所提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⑵ 学生读文、讨论(师巡视)。 ⑶ 汇报交流(从全文整体汇报)。 【教学反思】 以上是《难忘的一课》前半段的教学流程。初看起来,这部分设计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当时课堂上所发生的让我记忆犹新。比如课始时让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后,要求他们初读课文解决疑惑,进一步提出问题,并把问题整理。这时的个人阅读和小组交流都达到了最佳状态。学生们一改往日被迫读书的状态,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读书、讨论。而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的几个正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如: 1、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而且是“一笔一画”? 2、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那么严肃认真? 3、我们看到教室里师生在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的读这句话,“我”也情不自禁地坐下来跟着读,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都不意外呢? 被小家伙们提出来之后,教者也不禁喜上眉梢了。然后,教师顺势让学生再深入阅读,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不是比老师抛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要好得多吗?以下的教学如我所料,出奇的顺畅而又成功。其实,让学生把所有的学习行为化作主动的探究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3佚名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作业 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识文意;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总结全文。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4【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内容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词,句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关键】 学习课文,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 四十分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乡愁》,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想听吗?师配乐朗诵《乡愁》。你知道诗人写出了对谁的思念吗?指生回答。 说得真好!这首诗就是表达了中国台湾游子的思念之情。我们今天要学<难忘的一课>,同样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师板书课题。齐读。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打开书,请大家轻轻地读读课文。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二、检查词语 1、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好吗?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点指读等。 (1)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方使用闽南语?师相机评价:你的知识可真丰富。 (2)什么是光复呢?师相机评价:你了解的可真多啊! 2、谁能概括地讲一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评价:说得真简练! 三、分析课文 1、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并贯穿全文,知道是哪一句吗?指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并出示课件。齐读。 2、这句话杂文中出现几次呢?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指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句子。如果让你们写这句话,感觉吃力吗?为什么青年教师写得吃力? (2)是的,中国台湾教师没有忘记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写得很认真。因为每一个字都饱含了他的爱国之情!同学们,祖国的文字最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请大家在本子上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这几个字,把他们永远铭刻在心中!幻灯展示几个写得好的同学的字,进行评价表扬。 3、第二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吧。课件出示句子。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2)是啊,整整五十年!中国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能说自己祖国的语言,多么渴望能学自己祖国的文化!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了,怎能不用心读呢?请再读读这九个字,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谁来读?指名读。谁想读就站去来读。 (3)看着这饱含爱国情意的师生,听着这饱含爱国情意的话语,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假如此时你就站在窗外,你会怎样做? (4)大家同意吗?是的,在那种爱国情意的感染下,我想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被感动、被吸引。我们都是中国人,就让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句话! (5)这几个字,不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它更代表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和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再读。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一名骄傲的中国人!再来! (6)听着如此激情澎湃的朗诵,“我”走进教室里,为什么谁也没有感觉到以外呢?指名说。那就让我们一起更加起劲的、更加充满激情的再读! 4、这个饱含浓浓爱国情意的句子第三次又出现在哪?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 (1)看到这句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我”的心情为什么那样激动?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你了解这些伟人吗?想说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师相机评价:你们的课外知识太丰富了!这些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孔子,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还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伟人在他们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4)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指生答,师板书。 (5)是啊,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此时此刻,没有别的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所有的语言都化为了一句,那就是,生接读。 (6)同学们,这仅仅是作者的心声吗?是的,让我们带着共同的心声,一起说,学生齐说。 四、总结、 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哦不爱自己的祖国!一个中国人,无论生在哪里,总是心系祖国,始终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始终为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配祖国山河的图片。 五、拓展 是的,这个中国印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心向祖国!但是呢,由于一些原因,台湾同胞还无法到大陆来。不过现在两岸终于又通航了!咱们邀请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来做客,好吗?课件出示拓展题。 六、板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我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5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认真教孩子们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这篇处在第七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组,要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了解并作者怎样在叙述内容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制定了以下要求: 1.理解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使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文中反复出现“中国人,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串联内容的主线,又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把理解“中国人,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的重点,又根据的年段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把“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为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中紧紧抓住“祖国文字”、“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和“中国人,爱中国!”这条主线,以读为主,运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手段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的积极性,引导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四、说程序 (一)读课题,明题意。 (二)找主线,理脉络 (三)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主要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感情”等语句让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中国台湾人民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抓住他在中国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能力目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1、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过一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带给人民的又何止这些呢?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由于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从此,中国台湾沦为殖民地,中国台湾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2、交流关于中国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3、同学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台湾人民最盼望的是什么?理解“光复”。这一愿望中国台湾人民盼望了多少年?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光复”的材料。 4、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难忘事 1、下面,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花一分钟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谈理解,师指导。) 2、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题目吧!(读题)这一节课在作者的心里已刻上了一个极深极深的烙印。可到底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来说说吧? 是啊,难忘的是一颗颗深厚的爱国心,一片片对祖国无比赤诚的爱! (再读题。) 三、精读,揣摩难忘心 在令作者难忘的这堂课中,哪句话给作者的印象最深?这句话在文中出现过几次?请同学们边默读边画出来。 1、“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教师是怎样写这句话的?(一笔一画) 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孩子们我们也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是不是认真?那么你吃力吗?为什么中国台湾老师写的却很吃力?50年没有写过汉字为什么刚学会就急着去教孩子? 她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是啊,这位老师不仅仅在用粉笔写这句话,更是用心去写的这句话。)(齐读) 2、“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这那位教师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位老师和孩子们是怎样读这句话的?他们的朗读还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这句话他们读的并不熟练,但为什么却那么富有感情呢? (是的,言为心声。正是源自他们心中对祖国的赤诚的爱,所以尽管这句话他们读的并不熟练,但是却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同学们,我们的台湾同胞们被日本侵略者欺压了整整50年啊,600多个月,1800多个日日夜夜啊!此刻他们所读着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啊,他们同时也正读着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 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50年,整整50年没有这样大声地说这样的话了—— 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中国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神情怎能不严肃?再读——再读—— 3、“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一幕发生在哪里? 礼堂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加上“新画”?如果去掉“自己”可以吗?为什么? 墙上挂的仅仅是画像吗? 面对画像,面对中国台湾教师这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面对这份浓浓的民族之情,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啊,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各自的感情。 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样的一段经历,这样的一堂课我能忘吗? 指着课题读——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7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简说: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大意,体会蕴含在文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炽热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板书: 难忘的一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祖国语言,觉得没有太多感动,而在《难忘的一课》中,作者对一节国语课铭记在心,作者经历了怎样震撼?请大家首先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二、概括文章大意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依次读文章各段。7、8自然段及16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并思考。 师:来说说。 生1:作者在乡村小学听一节国语课。 生2:一位中国台湾的年轻教师领着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 师:介绍一件事,有几点一定要说清楚,这几点是……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些。 师辅助生概括大意: 课文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一节国语课,课后,教师带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作者为师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深深震撼和感动”的事。 板书: 抗战胜利 中国台湾 国语课 小礼堂 感动 震撼 三、品读重点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挚爱国情感 师: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多次,请大家再读课文,划出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出现在怎样的情形下,可以动笔写一写。 学生默读思考并做批注。 师: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 生:三次。 师:找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形,读一读。 指名读一至四段。 师:作者在抗战后,走进一所乡村小学,看见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国语。他正在黑板上写字。文中用了几个词语形容这位教师写字的样子…… 生1:一笔一画。 生2:很认真、很吃力。 师:写字时一笔一划,说明教师…… 生1:很认真,怕写错了。 生2:很敬仰祖国的汉字。 师:这位国语教师,怀着敬仰的心情,端端整整的写下……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下的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得…… 生:很认真、很吃力。 师:一个中国人,写中国字,怎么会“吃力”呢? 生1:他好长时间没写过汉字了。 师:是啊,日本统治下,不许中国台湾民众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永远依恋自己祖国的文化。哪怕是断断续续的说。年轻的教师也是如此,那吃力的一笔一划,代表着他的…… 生:爱国心。 师:他先用…… 生:闽南语。 师:先用家乡话读,然后又用国语…… 生:一遍一遍的读。 生齐:老师和孩子……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那火热而真挚的心吸引了作者…… 生自由读7至12段。 师: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作者坐在教师最后一俳的空位上,和师生一起读…… 生:我是中国热,我爱中国。 师: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怎样在读? 生: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师生们是否发现了作者? 生:发现了。 指名读第9段。 师:很奇怪,孩子们在上课,一个陌生地成年人走进来,还一起读,孩子和老师却反对,不觉得意外? 生1:人们都希望学习汉语和汉字。 生2:日本人不许中国人学习汉字,光复了,中国人可以学习自己的语言了。 生3:每个中国人都渴望学习汉语和汉字。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9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学习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学习过程: 学 案 导 案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本课导读提示,说说让你知道了什么? ——————————————————————————————————-。 2、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知道了课文主要内容讲了( )事。 3、通过阅读我能完成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治( )郊( ) 栽( ) 功( ) 冶( ) 效( ) 载( ) 攻( )忘( ) 复( ) 练( ) 航( ) 望( )夏( )炼( ) 船( ) 二、细读课文 1、找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我来闯关: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情──( )简单──( )熟练──( ) 强烈──( )认真──( )宽敞──( )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10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给下列词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6分) 停泊(bó pō)郊外(jiāo xiāo)熟练(shóu shú) 真挚(zhì zhí)崇高(chóng suì)闽南(mǐn mǐng) 二、小小解说员(解释下列词语)(4分) 真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0分) 轮( ) 泊( ) 墙( ) 崇( ) 统( ) 抡( ) 拍( ) 蔷( ) 祟( ) 梳( ) 校( ) 敞( ) 湿( ) 竟( ) 复( ) 郊( ) 敝( ) 温( ) 意( ) 厦( ) 四、我是调音师(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再组词)(8分) 泊:__( ) 间:__( ) 校:__( ) 强:__( )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8分)年轻──( ) 认真──( ) 严肃──( ) 真挚──( ) 热情──( ) 宽敞──( ) 湿润──( ) 强烈──( )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1、他( )写得认真,( )也很吃力。 2、这是( )强烈的民族精神,( )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3、( )明天天气好,( )我们去游泳。 4、( )我们是中国人,( )更要学好祖国的文字。 七、课文内容我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天空)(10分) 1、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和孩子都显得那么_____,又那么_____。好象每个字、___ _,都_________________。 3、我____握着这位年轻的______的手,__________他刚才 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_______,_______。”还有什么__ ____________呢?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八、词语搭配(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10分) 1、白色的 话语 崇高的 围墙 强烈的 情感 简单的 敬意 2、民族 情意 开展 资源 爱国 精神 开发 活动 抢救 人员 营救 病人 九、学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摘录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佳句赏析台(理解句子,并作答)(20分) 1、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认真”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吃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⑴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改为陈述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句最简单的话”指什么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我”的全部感情指什么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11一、 创设情景,激发热爱之情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想去看吗? 播放风景并解说:中国台湾四面海水环绕,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斧天工把它雕琢得多彩多姿,分外妖娆。 阿里山风光绮丽。早晨,空气清新,云蒸霞蔚。阿里山的云海瞬息万变。云雾时而升腾,似浪花飞溅,时而平静,似白云朵朵。时而聚集成团,如山间堆雾。山峰树林,时隐时现,神秘莫测。 日月潭就像一颗美丽的宝石,镶嵌于翠玉般的碧波之中。柳林成群,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即便是日月潭同一天的早晚,景色也有不同,各具独特的风姿。 中国台湾的风景很多。别具一格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这是晚风吹拂彭湖弯,白浪逐沙滩的膨湖。到了春天,阿里山成了樱花的海洋。中国台湾有许多珍惜的动物,名贵花木。中国台湾是兰花之乡,有100多个兰花品种。中国台湾也是蝴蝶的天地。素有“蝴蝶王国”的美称。这些罕见的蝴蝶色彩斑斓,奇丽壮观。中国台湾生长着许多珍稀树木,巨大的灌木、藤蔓。 2、同学们,欣赏了中国台湾美丽的风景,你想对中国台湾说些什么?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中国台湾的风景,学生既了解了中国台湾,又产生了对中国台湾的热爱之情。) 3、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中国台湾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回家的孩子。中国台湾曾经饱受荷兰的侵略。后来在清政府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占领和统治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想一想,在这50年中,日本人会对中国台湾做些什么? (让学生想象中国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为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谊作铺垫。) 4、总结:是啊,饱受欺凌的中国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难忘的一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谁还能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品读语句,感悟深情厚谊 1、 法国小说家都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感受一下,中国台湾人民是怎样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 2、 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 教师提示: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 4、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交流读书的体会。请看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形。投影出示语段: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和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1) 谁能把老师是怎样写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 你从老师的写字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光复”是指什么?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为什么写字这样吃力呢?还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这位教师是初学会国语的? 3) 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为什么这样急切地把刚学来的这句话教给学生,而不是一幅画、一首歌或者别的什么? 4) 这位年轻的教师虽然是生长在中国台湾的中国人,但他从小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日本人不允许他们讲国语,学国语。不会讲国语因而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位中国台湾教师就把刚学会的还不太熟练的国语教给自己的学生们。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怀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教育孩子们啊。教孩子们爱祖国,教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想象我们就是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转换角色书写神圣汉字,把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熏陶结合起来了。) 5) 老师和学生是怎么读的?你又体会到什么?“真挚”是什么意思?(感情强烈而恳切)“真挚的心”指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6) 老师是一遍一遍的教,孩子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中国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师读三遍,学生跟读) (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中国台湾师生角色,模拟当时读的情景,在浓浓的读中共同升起热爱祖国的深情厚谊,可谓入境动情。) 5、长期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海员,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请同学们看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景。出示语段。 1)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我要坐到教室的后面,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一股暖流涌进了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传达了我与师生共同的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2)如果我们的教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国人,跟着学习,你是什么反映?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象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爱中国,学习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作者与师生心心相通,情感共振。) 6、 请同学们看第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出示语段。 1)我为什么紧紧握住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呢?中国台湾教师领我在小礼堂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吗?他们身上体现着什么样民族精神? 2)“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啊!”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7、回顾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你想说《难忘的一课》中,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回顾全文,学生对“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的问题,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知道了课文说的什么的基础上,还可以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 四、 联系现实,升华爱国情感 岁月老人走过了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这位历史的伟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得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台湾,这位还没有回家的孩子,相信将来也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你也相信吗?为什么?(因为中华儿女同根生,炎黄子孙心连心。) 下面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读一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国台湾》,让我们感受中国台湾的沧桑,中国人渴望中国台湾回归的心情。 中国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让学生关注中国台湾回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音乐和诗歌的熏陶感染下,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峰。) 五、 激情延伸,抒写爱国豪情。 现在请我们听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此时你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请结合以下参考题课后写一写。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月是故乡明》《血浓于水》《我的中国心》《归来吧,中国台湾》 (歌曲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给学生提供参考题,可以及时把他们心中的情感疏导出来。读思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篇12一、 设计思想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学生会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围绕"难忘"一词,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走进课文去学习课文,于是,我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课文为什么说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二、 教材分析 《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开头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我"当时的身份,然后叙述了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先写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再写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最后写作者在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寓意深刻。第一次是在课堂上,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然后和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读得是"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反映了这些刚刚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国台湾师生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课堂上,不同的是,这是作者在师生爱国之情的激励下,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跟着老师一起读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跟这所学校的师生有着共同的爱国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参观了学校里的中国伟人像之后说的,此时,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和感动,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作者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三、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课堂学习很接近,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句子,教师要让学生理解" 我"每一次的感受。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当然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切入口。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本,揭示中心。教师让学生找出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句子时,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重点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2、 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六、 教学策略和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学习《难忘的一课》时,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七、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粢料。 3、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1、揭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的作者也上了一堂难忘的课,(板书课题)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2、简介:课文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台湾的事。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士。1895年,签订发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中国台湾人民连自己的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准画中国伟人像。侵略者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巨大的耻辱,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5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1. 读通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交流: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读词,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3. 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教师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2、学生交流:"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a学习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b学习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c按刚才的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五、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九、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十、 作业设计 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写自己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问题研讨】 1、 学习了课文,学生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含义真正理解了吗? 2、 学生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吗?以上问题我觉得是检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参考资料】 1、着作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81页。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