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范文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通用14篇)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1

  数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一)复习导入

  1、做“敲敲门、认一认”的游戏。

  生齐:咚咚咚、咚咚咚,里面是个啥?

  生:1、打开看,回答:里面是个“爷”2、听写生字“不、开、四、五”。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注重停顿。

  2、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读,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2)在读课文中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

  (3)启发想象:冬天的小树穿着暖和的衣裳,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你会说什么?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又会对我们说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质疑:爷爷和小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明白:小树因为有爷爷的关心爱护,才能长得这么粗壮茂盛;因为小树长得茂盛粗壮,所以爷爷能在树下乘凉。)

  (5)朗读全文,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6)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完成课后题“读读说说”。

  ①按四人小组补充完成填空。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③按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并派代表交流。

  (三)扩展活动

  1、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树?

  2、根据课文的内容编课本剧。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教学重、难点:1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法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全课生字,掌握其中3个生字的形和义;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

  6爷(y6)爷和小树(sh))

  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写了什么?(小树)随着

  树”的图片。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全课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1。请学生打开书,自己指读课文一遍,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然后看田字格范字认读生字的音,最后看读课文一遍。

  2。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全课八个生字。

  3。指导学“衣、裳、伞”三个生字的形和义,并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伞”

  ①先指名按部分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再举起一把伞,引导学生利用伞

  ②指名说说伞有什么用?(伞可以挡雨,可以遮挡阳光,到了夏天太阳当头照时,打开伞就凉快多了)。

  ③先指导观察田字格范字,然后照范字写两个“伞”,上宽下略窄;上短下长,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第三、四两笔斜压横中线,最后一笔“丨”压竖中线写。

  (2)出示生词“衣裳”

  ①指名读词,说明“裳”要读轻声。再说说什么是“衣裳”。

  ②指名按笔画记“衣”的形,然后照田字格范字写一个“衣”字,注意第二笔横要比下边的大撇、大捺写得窄。

  ③指导记和写“裳”字的形。先告诉学生“裳”字上边是个新偏旁叫小字头,“小字”作字头,竖钩要变成竖,左点往右下点,右点变成撇。再让学生按部分记“裳”的形。指导写两个“裳”字。“裳”字容易写长,让学生观察田字格范字时,要着重让学生看清横中线上是哪些部

  上。“冖”和“衣”字的撇捺要写得一样宽。

  4。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先指名读,说全课有几个自然段。(3个)再指名3人按自然段读,读后组织学生按声音清楚响亮和正确的要求评议,订正读错的地方。

  ——课中休息——

  (三)指导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句子

  在黑板上出示第一句话: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1)指名读。

  (2)引导理解。

  ①这句话写了谁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爷爷)写了爷爷做什么?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4个偏旁。

  (一)激疑导入

  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重点读准穿、暖、冷、伞、热

  (三)再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认识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轻声词句:爷爷、冬天到了、暖和的衣裳;读准多音字“和”以及“不”的变调:爷爷和小树、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爷爷不热了。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3、齐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四)认记生字

  1、巩固读音,把生字与拼音相连

  2、识记字形

  (1)复习“木、日、纟、穴”4个偏旁。

  (2)指导认识4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爷、给”;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记住“棵、穿”,联系事物识记“伞”;用熟字加笔画来识记“开、不”;用组词的方法识记“暖、冷”。

  (4)口头说出意思相反的词:冷——热,开——关。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生字的笔顺,按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交流、展评生字。

  (六)课外阅读

  阅读《小学语文同步阅读》课文第5课配套短文。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4

  佚名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全课共有三个自然段,两幅插图。

  第一段写的是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让小树暖暖和和过冬。所配插图画面是:爷爷在认真地给小树的树干捆绑稻草。

  第二段写的是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所配插图画面是:夏天,小树枝叶茂盛,爷爷悠闲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树荫下乘凉。

  第三段赞扬爷爷和小树真好。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案

  1.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学3个生字;初读课文;指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5个生字;指导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初读课文,认识全课生字,掌握其中3个生字的形和义;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

  6爷(y6)爷和小树(sh))

  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写了什么?(小树)随着

  树”的图片。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全课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1.请学生打开书,自己指读课文一遍,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然后看田字格范字认读生字的音,最后看读课文一遍。

  2.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全课八个生字。

  3.指导学“衣、裳、伞”三个生字的形和义,并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伞”

  ①先指名按部分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再举起一把伞,引导学生利用伞

  ②指名说说伞有什么用?(伞可以挡雨,可以遮挡阳光,到了夏天太阳当头照时,打开伞就凉快多了)。

  ③先指导观察田字格范字,然后照范字写两个“伞”,上宽下略窄;上短下长,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第三、四两笔斜压横中线,最后一笔“丨”压竖中线写。

  (2)出示生词“衣裳”

  ①指名读词,说明“裳”要读轻声。再说说什么是“衣裳”。

  ②指名按笔画记“衣”的形,然后照田字格范字写一个“衣”字,注意第二笔横要比下边的大撇、大捺写得窄。

  ③指导记和写“裳”字的形。先告诉学生“裳”字上边是个新偏旁叫小字头,“小字”作字头,竖钩要变成竖,左点往右下点,右点变成撇。再让学生按部分记“裳”的形。指导写两个“裳”字。“裳”字容易写长,让学生观察田字格范字时,要着重让学生看清横中线上是哪些部

  上。“冖”和“衣”字的撇捺要写得一样宽。

  4.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先指名读,说全课有几个自然段。(3个)再指名3人按自然段读,读后组织学生按声音清楚响亮和正确的要求评议,订正读错的地方。

  ——课中休息——

  (三)指导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句子

  在黑板上出示第一句话: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1)指名读。

  (2)引导理解。

  ①这句话写了谁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爷爷)写了爷爷做什么?(给小树穿稻草衣裳)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②句子中的“衣裳”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到把词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想知道“衣裳”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认真读句子,在句子中找答案。当学生经过读句思考回答正确后,教师要在句子中把“衣裳”指的是“爷爷给小树穿上的稻草”用线画出来,使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注意了这个联系,就能确切地理解意思。

  ③看插图(1)问稻草是“穿”上去的吗?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认真读句子,想想句中把稻草当作什么,所以才这么说。

  (3)指导读。读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裳,穿什么样的衣裳读清楚。

  小树有了稻草衣裳怎样?在黑板上出示第二个句子:小树不冷了。指名读,要强调“不冷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先自己试背,然后指名背或齐背。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

  (一)过渡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过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以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教师可用动作演示)。

  ②句子中的“绿伞”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读句子想,因为绿伞是小树撑开的,所以它应该是长在树上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即树冠。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看插图加深印象。

  ③枝叶是“撑开”的吗?可课文为什么这么说,请联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④指导读。读的时候把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伞,撑开什么样的伞读清楚。

  (2)理解第二个句子。

  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句子

  “爷爷真好,小树真好”。是本段仅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知道,就要联系全篇课文去想,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理解句子的意思就是要放在课文中去想。请你用这个方法想句子的意思,然后说说。

  3.指导读。要把夸爷爷,夸小树的语气读出来。

  (四)读全文,从整体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

  1.指名读

  2.引导加深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看课题想一想:人和树有什么联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单小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中休息——

  (五)继续学习五个生字的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热”。

  (1)先告诉学生“热”字下边是个新偏旁,叫四点底,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的“丸”不要丢点。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热要写得上大下小,上边左右部分一样高,一样长。下边的四点底,一个点向左,三个点向右,两边点大,中间的两点小,四点要写得和上边部分一样宽。

  2.出示生字“绿”。

  (1)指名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第三笔横要写得长些,右下是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绿”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稍矮;左短右稍长;右边第三、七笔从横中线起笔。

  3.出示生字“真”、“冷”、“好”。

  先指名记字。提示“真”字的里边是三横,“冷”字最后一笔是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范字,各写一个生字。

  4.巩固学过的八个生字。

  (1)认读,重点读“热、绿、裳、真”四个字,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试默八个生字词,不会的字可以看板书写,做出不会写的记号。

  (3)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试默情况,同学们练习刚才不会写的字或错字。

  (4)正式默写全课生字。

  (五)总结

  《爷爷和小树》这课书学完了,同学们学得很好,做到认真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识字,理解词,能放在句子中想意思。理解句子,能放在课文中想意思,这样学语文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真正的读懂课文。

  四、教学提示

  1.本课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句子在课文里的意思。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结合句子想词的意思,结合课文想句子的意思,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把教学重点转移到看图理解词句方面去。

  2.要从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课文的实际出发,妥善安排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光让学生听不行,最好把重点要讲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耳听、眼看,然后模仿练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听懂、学会。

  3.识字要寓于阅读之中,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掌握音形义的过程。本课八个生字要通过试默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难点,让学生针对难点练字,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004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

  2、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2、通过读、写、识记字的音、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教法与学法:

  师:引读法。

  生:交流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一起朗诵。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这么爱护小草,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穿、暖、冷、伞、热”。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语。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

  三、认记生字。

  1、巩固读音,完成课后“我会连”。(拼音与字连线)

  2、识记字形。

  (1)复习“木、日、 、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2)指导认识“ 、 、 、 、 ”5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字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送信”游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讨论第二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习第三段。

  (1)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

  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

  (2)出示“ 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 )。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 )。漂亮的( )。雪白的( )”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弯弯的 可爱的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五、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六、作业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两个。

  —( ) 人—( )

  —( ) 父—( )

  —( )

  2、写出反义词。

  冷—( ) 关 —( )

  3、组词。

  爷( ) 棵( ) 穿( )

  爸( ) 课( ) 窗( )

  四、板书设计

  爷爷和小树

  穿衣服

  爷爷 爱护 小树

  关心

  撑小伞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爷爷和小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五句话,写天冷了,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天热了,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根据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第一课时可通过看、读、演、议进行教学。

  2.《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倡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即要求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主重读中诱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自主发展,在不断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本课教学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强化朗读,引导学生经历内化和表达语言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语感。此课文中孕育着浓浓的情感因素,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是语文学习的任务,教学时还应当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趣逐渐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健康情感。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给树穿缓和的衣服,绿色的小伞等表达方式适合儿童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在已学习拼音后,对认识10个单音节生字,读音难度不大。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认识的10个生字时由于部分生字笔画较多,且伴有新的偏旁出现,在认记上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联系生活实际,形象地感知。

  三、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会写不四。

  2.让学生初步感悟到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两个字。

  2.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五、复习生字

  1.点击课件,出现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去掉声调帽子,复习生字。

  六、学习课文

  同学们生学掌握真不错,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69页,看看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一)1.范读第一自然段,边板书树的简笔画。

  课件出示一棵冬天的树图片,请同学观察图,这棵小树会说些什么?它想要什么呢?

  2.这时谁来帮助了它,出示课文插图一。(板书:爷爷)

  3.爷爷是怎么做的呢?

  4.小树捆上了稻草就像我们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树现在感觉怎么样?(板书:不冷)

  5.爷爷帮助了小树,小树会对爷爷说些什么呢?

  师生交流。

  6.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这幅图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指名答,指名读。

  2.读完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指名交流。

  3.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还有什么是暖和的?指名答。

  4.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巩固练习,达到熟读成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小树脱下了暖和的衣裳,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到,小树在爷爷的帮助下,长出茂盛的叶子。(画夏天的树)

  2.出示课文插图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指名交流。

  3.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

  4.指导读。读完这段,你知道了什么?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呢?哪个是表示动作的词?做一做动作。哪一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你还能用绿色说个词吗?

  5.爷爷在树下乘凉,现在感觉怎么样?(板书:不热)引导学生想象,爷爷现在会说些什么?

  6.出示填空练习。

  (四)小结

  1.如果冬天爷爷不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就会冻死,夏天爷爷也就不能在树下乘凉了。人和树是好朋友,人类爱护树木,树可以为人类带来许多好处。

  2.夸小树。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不四字。

  2.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不的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四的第四笔是竖弯,强调竖要直,弯要圆。

  3.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七、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是第一册第一组课文部分的第5篇课文,前面4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现:第一段是总起,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来体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句式一样,教学时,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观看插图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老师注意到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却未能很好的落到实处。如果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多元化地评价并且适当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的话,应该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带入情境。

  2、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文章,但教师上课时的语言过于成人化,语言还不够生动活泼。

  3、学生朗读存在唱读拖音等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对学生朗读习惯进行严格要求与指导。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力扬长避短,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得以更大提高。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7

  佚名

  预设教学目标 :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1)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竖"变橘黄色。点击鼠标,闪2下。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撇和点"变绿色,点击鼠标,闪2下。

  ③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2)教师指导书写"四"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四"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电脑"竖"变成红色。

  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电脑:竖弯变成绿色,闪2下。?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 ,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 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 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 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 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

  穿衣 不冷

  爷爷 和 小树

  不热 撑伞

  ◆[2004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8

  《爷爷和小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五句话,写天冷了,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天热了,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根据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第一课时可通过“看、读、演、议”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衣裳”、“绿伞”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小字头”和“四点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学难点 :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教学过程 :

  一、看——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出示多媒体课件:

  1.爷爷给小树“穿衣服”的活动画面,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什么。

  2.爷爷在树下摇扇乘凉的活动画面,孙子高兴地在树下边跑边叫。

  边出示图画边指导学生整体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再分别说说图上是什么季节,小树长得怎么样。爷爷在干什么。孙子会问爷爷什么,爷爷怎么说。可同位互说,指名说,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二、读——弄懂课文,培养读书能力。

  课文较短,且通俗易懂,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可这样引起读的兴趣:刚才同学们看得认真,说得更好,书上有没有你说得好呢?

  1.图文对照,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把本课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在文中画出,并多读几遍。

  3.检查读书情况

  (1)利用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检查读书时可指名分段读、同位对读、指读全文。注意纠正平、翘舌音,轻声音节的读法。注意指导长句子的读法。

  4.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5.细读课文,引导自悟。

  (1)说说小树在哪里。

  (2)天冷了,谁帮谁做了什么?“衣裳”指的是什么?小树还可以穿什么“衣裳”过冬?

  指导学生怀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3)图文对照,自学第2自然段。

  天热了,谁帮谁做了什么?

  “绿伞”指的上什么?并用“绿”练习说话。

  朗读提示:图上的爷爷和孙子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4)齐读第3段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指导学生用赞扬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

  6.赛读。

  经教师指导,同学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这时可让同学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再比,可配上轻快的音乐。

  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学生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练习。

  三、演——深化理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只是例子,可以灵活运用,借助文中直观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对话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创设情境:大屏幕展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在黑板上画出大大的房子,并配以合适的音乐。

  让学生3人一组分别扮演爷爷、孙子和小树。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要求在课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例:

  孙子:爷爷,外面这么冷,您在干什么呢?

  爷爷:我们冷,小树也会冷的,我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它就不会冻坏了……

  小树:(微动着树梢,用双手做树梢)谢谢爷爷,我真的不冷了,以后,我也会帮助您的。

  四、议——发散思维,增强环保意识

  1.小树和爷爷的关系怎样?

  2.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小树会怎样?村木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3.你帮树木做过什么?今后打算帮助树木做点什么?

  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总结。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课文内容简短,层次清晰,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内容通俗,文字活泼,富有情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充分阅读文本,体会课文思想内容,并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10 个生字,会写“不、四”两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3.了解“暖和的衣裳”等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积累词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 “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来一幅图画。

  出示图片 ,认真观察图上都有谁?《爷爷和小树》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生字“爷” )爷爷和小树给我们带来什么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课文,像老师这样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宝宝在课文里圈出来,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大家看,(出示课件)这些生字宝宝你能认识多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3.你看,(出示卡片、同时出示课件)这些字没有拼音了,现在你还能读出来吗?自己再读读看,(开火车读,分组读)个别字组词。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还一块把他的好朋友也带来了,一起读读看。(出示词语)

  4.⑴ 引导认识“自然段”:这篇课文和前面的课文不一样,出现了自然段。(另起一行,前面空两格的为一个自然段)

  ⑵ 合作学习,标自然段:大家找找,(出示整篇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小组交流检查。

  5.过渡:大家可真聪明啊!生字朋友都认识了。现在老师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她们吗?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

  想一想: A.图上是什么季节?B.爷爷在干什么?

  生:老爷爷在给小树穿暖和衣裳,给它围上稻草。

  师提示:图上画的是冬天到了,爷爷在做什么呢?谁能看图完整地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听,这时候小树说什么呢?(师模仿小声说:“好暖和、好舒服呀!”)你听见了吗?它说什么呢?

  生:小树在说:“好暖和、好舒服呀!”

  师:小树还会说什么呀?

  生:小树还会说:“老爷爷,你给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让我冬天不冷了,谢谢您,老爷爷!”(师评价)

  6.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指生说、读(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随时把“到、冷”字描红。这里有两个生字“到”和“冷”,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到”是什么偏旁呢?这叫立刀旁,在生活中你还认识有立刀旁的字吗?指生说一说,出示(利、剑)。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7.边读边板书:“冬天到了”

  “暖和的衣裳”

  出示课件:“暖和的衣裳”中“和”跟“爷爷和小树”中的“和”是一个字,分别该怎么读呢?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呀?(包裹在小树身上的稻草,还可以用什么给小树保暖呢?)现在天气冷了,我们大家也都穿上了暖和的衣裳,我们的衣裳跟小树的衣裳一样吗?这里用到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小树写成了人。还有暖和的什么呢?同桌两人想一想并说一说。

  出示课件:暖和的_________(被子、棉裤、棉袄等)

  师:爷爷帮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感觉怎么样了呢,谁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也就是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出示课件:“小树不冷了。”在田字格中板书:“不冷了”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写“不”。(可以用“不”说话)

  8.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不”的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

  9.“冷”是什么偏旁呢?指生说(两点水);像这样两点水的字你知道的有哪些呢?指生说。(凉、冻)

  10.爷爷帮助了小树,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不冷了,小树会很高兴地对爷爷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把小树的高兴劲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不冷了,心里一定特别感激老爷爷,那么他会用什么办法报答老爷爷呢?

  1.出示图片:观察插图,A这是什么季节?B爷爷跟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课件)仔细看看他们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是呀,他们笑眯眯的,怎么好像一点儿也不热呢?快到我们的课本里面去找找答案吧。把你找到的部分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找对了,并且读的也都很棒,这一自然段中哪一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课文中说到绿色的什么?板书:“绿色的小伞” 你还见过“绿色倒霉说”的什么?

  出示课件:绿色的________(树叶、荷叶)

  4.课文中说到的绿色小伞,老师在图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伞究竟在哪儿呢?)指名说。如果你们也讲不清楚,那就在图上指一指,到底绿色的小伞在哪儿?

  5.老师明白了原来小树长着又多又绿的叶子,而且小树散开的树冠和笔直的树干看起来样子像绿色的小伞。所以才说小树是一把“撑开的绿色小伞”,我明白了,谢谢大家。(你能不能读一读这句话呀。)这一句中有个“伞”字也同要求我们认识它的偏旁,它是上下结构“人字头”,谁来给伞找个好朋友?(指生扩词)

  6.大树在什么季节为人们撑开了绿色的小伞?

  板书:夏天到了

  绿色的小伞

  7.爷爷在树下乘凉,现在感觉怎么样?(板书:不热了)板书同时请同学们观察“热”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并组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热的反义词。

  8.读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你是喜欢爷爷呢,还是喜欢小树?或者你既喜欢爷爷又喜欢小树?为什么呀?(冬天爷爷给小树付出了爱,到了夏天小树回报给了爷爷爱,他们互相帮助,在院子里快乐的生活。)

  9.小结课文,积累词语:(出示课件)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夏天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

  师:他们多高兴呀,让我们再来高兴地读一读课文好吗?

  三、指导写字

  今天,老师教同学们认识一个笔画,那就是出现在“四”字里面的“竖弯”,课件演示,教师板书范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四字写法。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不”和“四”。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老爷爷为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使小树能防寒,愉快地度过寒冷的冬天 那么你想为小树做些什么事呢,请大家像你们说的这样回去试着做做。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10

  一、 检查生字: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爷爷和小树》的生字,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好不好?(请出咱们的生字宝宝,齐读,开火车比赛 !你们这么棒呀!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回更出色!给自己鼓鼓劲

  二、 质疑导课

  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呢?(生答)那么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爷爷和小树》。

  三、 课文学习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两人对读,可以表演读)?

  2、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图片)

  3、 生边讲故事老师边问:课文当中是怎样写的呢?(图片出示出现字幕)

  4、 理解第一幅图

  (1) 数数共几句话?读第一句:你知道小树的衣裳是什么吗?(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看到这里,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又要提问题了?(边提边找学生回答)

  (2) 教师点拨:小树为什么要穿衣裳?(冬天;若不穿小树会被冻死)

  (3) 出示。课件:寒雪中的小树 风声)

  (4) 看着这纷飞的雪花,听着这呼呼的风声你的感觉会怎么样——冷,小树和你一样也会感觉很冷,它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谁能表演给大家看呢!

  (5) 老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为了不让小树受冻,给小树穿上了 所以小树就可见老爷爷对小树是多么的爱护呀!

  板书:爱护

  (6) 谁能有感情的读出爷爷对小树的细心爱护(重点放在“冬天、暖和、不冷”)再找学生读。

  引入:如果你是小树老爷爷这么照顾自己你会怎么说?小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它却认真地做了,我们看小树又是怎样感谢爷爷的呢?

  5、 (展示第二幅图)。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先读课文,再互相提问题。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的好。

  6、 小组回答教师点拨:

  (1)、:“绿色的小伞”在这指什么?枝叶茂盛的树冠)

  (2)、爷爷为什么不热了?

  延伸:可见人和树之间应当互爱互助(板书)

  如果你是爷爷,在树阴下乘凉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喜悦)

  请把小树对爷爷的报答之情及爷爷那种满足、喜悦读出来!

  (3)、听录音,感受人和树之间的那种友爱互助的感情

  四、 想象练习

  (爷爷和小树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它们之间永远那么友爱,你能想象一下春天春暖花开的时候,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又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编故事——)

  五、 拓展天地

  1、 孩子们,你们看,不管是新春,还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还是严冬,爷爷和小树都在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此时此刻,你要说些什么吗?(保护树木)

  2、 当然了,在我们周围也有好多热爱环境,保护树木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树木长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吗?(展示树木图片),这些树长得这么高大、这么茂盛,这么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课件:滚动的字幕:爱护树木,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因为树木无时无刻不在回报我们。 (伴有歌声)

  歌声中,齐读字幕内容

  老师结语:(略)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11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保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测,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同学读准"爷爷"。

  3、同学说说自身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同学观察,说说自身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身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和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同学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同学说说自身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同学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身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同学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同学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同学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同学指"冷",另一个同学假如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假如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同学集体猜字。随机请同学说说自身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身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同学自身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同学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同学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同学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平安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纳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同学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同学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同学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1)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

  ②同学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竖"变橘黄色。点击鼠标,闪2下。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撇和点"变绿色,点击鼠标,闪2下。

  ③同学说位置,,教师范写,同学观察。

  ④同学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同学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2)教师指导书写"四"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四"字。

  ②同学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电脑"竖"变成红色。

  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电脑:竖弯变成绿色,闪2下。?

  ③教师范写,同学观察。

  ④同学独立书写

  ⑤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一起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穿衣不冷

  爷爷和小树

  不热撑伞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12

  生字学习,我最棒!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自己一定能读好!

  生字中会认的字:                                       

  经过努力认识的字:                                     

  2.“我会写”的字中容易记住的字:                        

  组词方面有困难的字:                                   

  书写方面有困难(易错)的字:                                   

  3.我还能说一句话呢:                                       。

  朗读课文,收获大!

  1.读了课文,我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知道这篇课文有——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有——句话。

  边读边想,我能行!

  1.“暖和的衣裳”指什么?                      

  爷爷多关心小树呀,小树心里会想什么?                             

  。

  听我大声朗读这一段吧。

  2.“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小树是怎样帮爷爷的?————————————————

  听我大声朗读吧。

  3.读完课文,我明白了一件事情——————————————

  生活探秘,我在行!

  在生活中,我也有关爱他人的事例,请你听一听!             

  今后我会做更多的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关心别人,快乐自己”。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13

  一、教材简说: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三、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教师以抽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本课的生字中“穿”(翘舌音)、“冷”(后鼻音)、“伞”(平舌音)需读正确。“暖和”的“和”读“huo”,不要读成“hé”。

  (2)学习新偏旁之前,可先复习“、日、纟、”四个偏旁,然后让学生到生字条里找找八个偏旁分别在哪些字里。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怎么记住的,以引导交流课外识字途径和识字方法。本课生字有的用熟字换部件、换偏旁可以记住字形,如,爸—爷、课—棵。有的用事物的样子就可以记住字形,如,伞。还可以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记“棵”字(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

  (3)识字的巩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做游戏。部分学生手持偏旁卡片,部分学生手持生字的部件卡片,做“找朋友”游戏,组成本课的生字。

  ②口头说出意思相反的词:冷—热、开—关。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要写的四个字,再说说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不:要注意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

  开:第三笔是“竖撇”。

  四: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第四笔“竖弯”是本课要认识的新笔画,写的时候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五:第二笔是“竖”,行笔略向左斜。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画面为: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树叶。

  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画面:课文第一幅插图。

  说说爷爷在做什么。结合说话朗读课文,理解“暖和的衣裳”。

  3.课件画面:夏天到了,小树长得很茂盛。

  4.课件画面:课文第二幅插图。

  你想夸夸小树吗?

  5.讨论:小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好?

  (四)扩展活动,宣传环保

  1.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

  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

  (五)课后练习

  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的练习。可让学生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左边的例子把短语补充完整。既要积累词语,又要恰当运用。可先同桌或四人小组练说,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笔画“竖弯”和“立刀旁、两点水、四点底、人字头”4个偏旁。了解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并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要爱护它。

  【教学媒体设计】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

  【设计意图:用图上有……这句话来引导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生:图上有一位老爷爷,还有一棵小树,老师引导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图上有一位老爷爷和一棵小树。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并让学生齐读三遍,读得干脆利落。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手指跟着轻声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请学生打开书,老师范读,学生指读,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减少学生学习课文和认读生字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习生字。

  (1)认识自然段并讲解自然段的特征:大屏幕显示,跟学生讲解怎样划分自然段:前面空两格就是一个自然段,大屏幕演示的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标出自然段序号。

  (2)逐段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指导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提出问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师:认识“棵”字,“棵”可以利用偏旁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用“加一加”的方法整体识记,训练量词的使用,如:一棵小树,一张桌子,一头牛。一只山羊。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两句

  在屏幕上出示第一句话: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1)指名读。

  (2)引导理解。

  ①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这句话写了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爷爷)写了爷爷做什么?(给小树穿上衣裳)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②认识生字“到”,认识“利刀旁”;多音字“和”的学习,和”是多音字,有暖和(huo)、hé两个读音,结合本课的两个语境(爷爷和小树、暖和)初步认识多音字。“冷”用两点水表示冰的意思,认识偏旁两点水。

  ③出示图片,问句子中的“衣裳”是什么?(稻草)

  ④看图再问稻草是“穿”上去的吗?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认真读句子,想想句中把小树当作什么,所以才这么说。(把小树当做孩子,怕孩子冻着,所以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和观察图片让学生体会爷爷爱护小树的心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也要保护小树。】

  小树有了稻草衣裳怎样?(这里可以让学生说一下在天气冷的情况下穿上棉衣的感觉)在黑板上出示第二个句子:小树不冷了。指名读,要强调“不冷了”。

  (3)齐读这段课文,体会爷爷的爱树之情。

  (一)过渡谈话

  我们刚学过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保护了小树。那么,小树又为爷爷做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教师可用动作演示)。

  ②句子中的“绿伞”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句子想,因为绿伞是小树撑开的,所以它应该是长在树上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即树冠。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看插图加深印象。

  ③学习“伞、热”字,分析伞的样子,学生说说自己打的伞,认识偏旁“人字头”通过与实物联系来记住生字;“热”字学习偏旁四点底,老师讲解四点底与火有关,有火烤着,让学生识记热字。

  ④体会小树知恩图报,撑开小伞让爷爷乘凉。

  ?⑤体会爷爷在树下乘凉的心情(高兴、开心)再次读课文第三段。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通过反复练读感悟课文蕴涵的情感。】

  (2)理解第二个句子。

  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三)读全文,从整体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

  1、指名读

  2、引导加深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看课题想一想:人和树有什么联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单小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

  (四)继续学习四个生字的形,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1、 “不”注意第三笔在竖中线上。

  2、“开”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是竖撇。

  3、“四”第四笔是竖弯。

  4、“五”第二笔是竖偏左写。

  (低年级学生写字要注意写字姿势的纠正,而且要让学生分清楚字的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以帮助学生写出工整的字。)

  (五)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及评价。

  1、教师将部分同学写字作品用大屏幕展示;

  2、师生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侧重了对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熟读课文以后。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学生表演、朗读、对话等途径进行学习,感悟课文内含,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老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感染,从而养成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三十六个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跃。拼音教学时尤为突出,进入课文教学后,有一段时间课堂上显得较为沉默,但当我教过《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后,我发觉只要遵循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们一样热情洋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师语句充满童趣,将他们带入童话世界

  教《爷爷和小树》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你看图片上有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学生踊跃发言,答案精彩纷呈,童趣十足。像“同学们这时候爷爷感觉怎么样啊?”、同学们抱着身体说:“暖和、不冷了”等等,课堂气氛一下子活了起来。

  2、联系生活,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课文内容

  启发学生了解爷爷为小树穿衣裳,小树为爷爷撑开小伞这件事后,学生自然想到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讨论后知道给小树穿衣裳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捆草绳等,还知道为什么小树不冷了,体会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互相关心的情谊。

  3、反复朗读,情感熏陶,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和感悟

  学生理解后反复读,通过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等方式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帮助。

  4、多种识字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教课文的同时我注重随文识字,同时穿插着“加一加、形旁表义、联系实际生活”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增加了学生学习生字的乐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掌握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挖掘教材以外的知识,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和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相信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乐趣。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