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理论的引领指导,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 通过多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入境、自然悟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①,并能进行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 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 1、教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 (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 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 (1)指名读;(2)齐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伊始,教师若采用那童趣活泼的话语必定能一下子触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虽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相信也定会让其带着一份天真和好奇不知不觉走进去。】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听完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部分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系紧密的,如“长期”、“凉气”等则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 3、小结: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思考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提问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一)、导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 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 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 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 7、师述:有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在其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示范者,又是一名普通的求知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为此,本课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己稍稍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凭借教材,小组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巧破疑难等一系列过程,使其在探讨中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 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 (对个别感觉可再具体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 3、书上的小青蛙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心,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 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 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7、巧解“吸了口凉气”: (1)指名2人上台试吸; (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 (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 (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 2、书上的苍鹰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苍鹰的口气)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齐) 3、师引思:苍鹰有无帮助青蛙(没有)猜青蛙心理?为什么?(指名说) 4、师顺势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失望”) (1)指名读;(2)齐读。 5、角色转换,引申思虑:你会失望、难过吗? 6、总结: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们学课文,还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的;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想办法,好吗? 【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造不同的条件,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能力。因为没有成功的“角色转换”就无所谓真正的“入境悟情”。如本课多处设计让学生充分转换角色去思考,去想象,去感受。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可笑、错误乃至失败的想法亦或是说法,但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讲,还是应该时时鼓励,处处宽容,让这些个性的火苗带着他们激情地跳动!】 四、角色朗读,自然转化。 1、分工(青蛙、苍鹰):自愿加入。 2、采访:准备用怎样的口气来读? 3、正式分角色朗读。 【转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为此,教学中,教师就应竭力运用多种途径去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如此处的分角色朗读以及前面的多处朗读指导,教师就可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悟角色,创设机会让学生倾听语言、感受语言,在形象、生动、自然的对话语境中成功地转换角色,圆满地完成朗读的任务。】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苍、登、善(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 (1)认识新偏旁“登字头”,并自学其笔顺——师板写生书空 (2)自学难字“善”的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大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让学生在实践描红、自主观察探究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让其当小老师上台交流,不失为写字教学“冲锋陷阵”的前奏曲“纸上谈兵”;而后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系列连环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从认识和操作上感受了一番汉字的形体美,并获得进一步的深化。为此,写字教学中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的“三动”方针。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朋友们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五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童话故事《青蛙看海》,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小朋友们的学习效果如何。 2、(多媒体出示新词)复习新词: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这上面的都是课文里的生词,没有拼音,红色的是生字,你会读吗?(会)那我们开开小火车读读吧,读的同学看仔细了,听的同学听认真了,字音要准。全班齐读。 2、谈话:生字的字音大家读得可真准,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前三段,知道了苍鹰对青蛙说想要看到大海必须怎么样?(登上高山)青蛙听了非常失望,因为(学生答:它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办呢?正在这时,来了一只(小松鼠),它来干什么呀?小朋友们,快去读读课文4到11段吧! 二、精读课文4——11自然段 (一)、自读课文4——11自然段 小朋友,把头抬起来,读书前,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出示要求: 读书时,要做到边读边想,出示问题: 1.你觉得小松鼠是来干什么的? 2.你能找到小松鼠和青蛙的话吗?找到以后读一读,想想小松鼠的话该怎么读?青蛙的话呢? (二)、读悟4——9自然段 1.你觉得小松鼠是来干什么的呀? 2.让我们一起做小松鼠来关心一下青蛙吧!出示:你想看海吗?哪只小松鼠来表示你的关心?你真是只有礼貌的小松鼠,一只亲切的小松鼠。 3.师引读:青蛙回答说:……出示话,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4.青蛙一点信心也没有,小松鼠该怎么办呢?它又说了些什么呢… 5.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哪只小松鼠也来告诉它? 6.青蛙觉得怎样?出示:这有什么难的?谁来做青蛙?谁还想做青蛙?大家站起来,一起来做小青蛙。 7.师引读:小松鼠接着说:再跳一下!听了小松鼠的话,青蛙又…… 8.小青蛙连续跳上两个台阶,它会怎么想?(原来登山也不难,我一定能看到大海的。)(你说得好极了,现在青蛙对登山充满了信心)板书:信心(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 9.小松鼠也认为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的,所以它又一次鼓励青蛙:好,你一定能……(出示),哪只小松鼠来鼓励青蛙?请这组的同学当小松鼠来鼓励青蛙! 10.下面,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在小组内用分角色的方式读再现小松鼠鼓励青蛙过程,读读4到10段课文。(请组长分好工,认真练习) 11.小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导。(哪个小组推荐小朋友上来汇报一下) 12、我请女同学做小松鼠,男同学做青蛙,跟老师合作,读读这组对话好吗?注意你可加上些动作,师生分角色读第四到第十段。 (三)、学习10、11自然段 1.课中律动: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这只想看大海的青蛙,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的登上这座高山吧!(学生随着旋律一步一步,接连不断地原地跳。) 2、师不断鼓励:加油!小青蛙不要停,继续跳!离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 3.你感到怎么样?(指名学生说) 4.这么累,我们就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不行)为什么呀?(真是好样的,个个都是有毅力的青蛙,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把我说服了,我听你们的,坚持到底吧!)(板书:坚持) 5、书上的小青蛙累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句子),请你读读找找?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6. 除了累和渴,表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又是怎么克服的的呢? 7.是的,他们遇到困难都没放弃而是,继续往上跳,快看,他们快要到山顶了,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生齐:加油!加油!) 8.师引读:不知不觉,它们已经—— 9.生接读“跳完了石阶,登上了山顶。” 10、师:这时,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板书:成功),此时它们的心情怎样? 11. 让我们一起开心的说吧: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12. 观察一下大海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大海吗?(说得好极了) 13. 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青蛙此时最想说些什么? 14、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各有各的说法。青蛙真是好样的,在朋友的指点帮助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圆了看海梦。 三、总结全文,积累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个故事,学学这只勇敢的青蛙吧! 2、.师:小朋友,学习也得这样啊。老师送句话给你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齐读一遍。 四、指导写字 出示“吸、级、双” 1、认读 2、你发现什么(学生说),学生组词 3、老师写,请你们认真看。 4、学生描红,书写 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6、同桌互相交换一下,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在这个字上送它个笑脸。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晟嘉培训中心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设计理念: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学文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设计流程: 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青蛙看海》.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吗 (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 过渡:上节课,小朋友门提出了许多问题(青蛙为什么要看海 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精读1-3小节 自读1-3小节,看课文写了什么 青蛙为什么要去看海 (板书:渴望) 苍鹰是怎样给青蛙指路的 (出示苍鹰的话) a,要想看到大海有一个什么条件 b,这里用了关联词"只要……就……" 填空: ⑴只要 ,就能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⑵只要 ,就能把字写漂亮. 4,(画高山图)青蛙听了苍蝇的话,再看看这座山,有什么反应 5,"怎么上得去呢 "意思是什么 6,指导朗读. 心中无比向往看海的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心头就像被泼了一盆凉水,此时青蛙对登山看海有信心吗 (没有) 指名读第二小节,读出青蛙信心不足的语气. 7,可是有其他办法吗 苍鹰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8,(出示苍鹰的话)"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是什么意思 9,要想看到大海,必须登上山顶,别无选择,此时的青蛙很――(板书:失望) 10,分角色朗读1-3小节. 精读4-10小节 过渡:正在青很失望时,谁来了 (松鼠) 自由读4-10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找出青蛙和松鼠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 松鼠知不知道青蛙想看海 知不知道青蛙有些失去信心 他的话应该怎样读 (读出启发,诱导,鼓励的语气) 青蛙的话应该怎样读 (失望) 指名读. 第二次对话怎么读 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信的语气. 松鼠接下来的话,怎么读 (读出高兴,鼓励的语气) 在松鼠的鼓励下,现在的青蛙有没有信心 他看到了希望.(板书:希望) 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他们心情的变化. 评议. 松鼠和青蛙登上山顶了吗 他们登上山顶容易吗 请小朋友们边读边画出写他们不怕困难往上跳的语句. 你画了哪些语句 为什么要画这句话 齐读第10小节. 他们登上山顶的确很辛苦,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突出重点词语. 精读第11小节 青蛙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什么样 此时青蛙的心情怎样 (板书:兴奋) (出示课文最后一幅插图)瞧他们高兴的样子,青蛙会说些什么 青蛙认准目标,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终于来到了山顶看到了大海,你们想不想夸夸这只青蛙 谁来夸夸他 (板书: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词语积累. 青蛙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还想到了哪些成语送给青蛙 出示成语齐读. 百折不回 勇往直前 不畏艰辛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孜孜以求 总结全文,分角色朗读. 青蛙一开始渴望看到大海,苍鹰为它指路,听了苍鹰的话,青蛙很失望,后来在松鼠的鼓励下,青蛙有了信心,看到了希望,最后来到山顶,无比兴奋,喜悦.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带头饰,指名分角色朗读. 评议. 拓展延伸 学了寓言故事《青蛙看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课后小朋友们可以通过查书,看碟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下周班会课举行"寓言故事"大赛. 板书:渴望 失望 希望 兴奋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说教材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它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课文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图、青蛙头饰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在黑板上贴图,让学生在表演中再现情境,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感情。感悟语言文字以“情”为后盾,学生学得自主,学得轻松。 二、导读法 “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贯彻课堂的实在。 三、体验感悟法 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和文中的角色同体验,共感悟。 四、想象法 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让学生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说写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五、评价激励法 有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应充满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不管是教师语言、动作还是一个小小的表情,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投入、学得愉快。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青蛙 屏显:青蛙在池塘边。你们认识它吗?(板书:青蛙) 2、谁能说一说青蛙一般生活在哪里?(池塘、湖边) ●青蛙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这样设计,可以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有一天清晨起床,它忽然听到一种声音。 屏显:动画大海 那是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蓝天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荡漾,许多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板书:海) 4、听到海浪声,青蛙就产生了一个愿望,想看看大海。(补齐板书:看) 齐读课题:青蛙看海 5、它能实现愿望,看到大海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就让我们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导读,首先要导之以趣,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由读文。 现在我们来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 2、谁愿意站起来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及难读的句子。 3、检查字词:游戏读词 苍鹰松鼠长期一双台阶 善跑展翅吸气失望喝水 一级一级歇一会儿 ●充分体现低年级识字的重点,真正体现寓识于读、以读促读。通过自由朗读、分节朗读及纠正字音,是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好,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贴图:青蛙、苍鹰、松鼠图 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谁愿意为我们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3自然段) ⑴指名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⑵读后交流: a、青蛙对登上高山有没有信心(信心不足),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b、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吸了口凉气”说明什么?(被困难吓住了) (相机贴图:高山、大海) c、“怎么上得去呢?”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 ●通过变换句式和语气,是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句意。了解青蛙要实现愿望就必须付出艰辛,努力登上山顶,除此之外,是没有捷径的。 ▲相机出示: 这是外在的客观困难。 这是青蛙自身条件的局限。 ▲相机指导朗读 d、这山能不能不过呢?为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苍鹰的话。 (3)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男女生分角色读) ●学生对语文教材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2、学习第二部分内容。(4—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相机出示 天哪,这么高的山! a、让学生体会到青蛙的自信。 b、体会松鼠的话语中蕴涵的关心、启发诱导及激励。以及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2)指名分角色朗读,再次深入体会青蛙在松鼠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3、学习第11自然段。 ①课中律动: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过渡语:同学们,青蛙跟着松鼠开始登山了,你们想不想也来登山呀?好,让我们也来跟它们一起跳。 (播放登山时的旋律,请三—四名学生戴头饰扮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停往前跳,其他学生青蛙叫) ②学生谈感受,在体验中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结合课文有感情地读) ●课堂上,学生扮演青蛙,将文中的形象和实际感觉联系已积累的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内心体验,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种毫无拘束的学习氛围中充分体验角色的内在情感。抓住课堂上的最佳时机来指导朗读、感悟,体现教师一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深华。 4、学习第12自然段。 (1)经过千辛万苦,它们终于跳到山顶,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多媒体出示大海的画面。) 你们看,蓝天下,沧海茫茫,无边无际,烟波浩淼,摇漾着那一种翠绿色,那种翠色美得让人目眩神驰,澄澈得又无以复加,映射着一片翠蓝色的天,美丽如画。整个海面如一块巨大的翡翠,直连到天边。 (2)你们觉得大海怎么样?(指名说) 你能读好最后一句话吗? (3)想象练说:青蛙看到此情此景太高兴了,它会对松鼠会说些什么?松鼠会对青蛙说什么呢?苍鹰飞过来会说什么呢? ●教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教师还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五、总结全文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学生说)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 2、合作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上为赛课教学内容★ 六、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4、交流书写注意点。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在教学生字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字型,记忆笔顺,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及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七、巩固练习 1、扩词。 善展 级苍 2、比一比,再组词。 喝吸夫苍 渴级失枪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运用生字,丰富词汇。 八、拓展积累 1、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指名说) 2、课后排练课本剧或收集有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在全班交流。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九、板书设计 9 青蛙看海 想看海→努力登山→看到海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4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1小节,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哪些人曾经看到过大海?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老师可没有看过大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跟着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一起去看海去,好不好? 师:老师在今天会请一些表现好的同学扮演我们书中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并且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根据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招聘“课本剧”的小演员。刚刚这个同学表现就很好,我们就可以先把他作为“小青蛙”这个角色的后备演员,我们先请他在课堂中扮演一下小青蛙。(亲热的和该同学站在一起)我们整天生活在湖里的小青蛙,看到的东西十分有限,别人会叫我们“井底之蛙”,看样子,要想看到大海,还得请求别人的帮助呢?课本中有几个朋友帮助了我们?(面向同学) 【在上课之始,教师就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比赛激励的形式,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快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文本中去。不过教师要注意保持情境创设的一致性。】 生:…… 你们谁愿意先扮演苍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先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学习1-3小节。 1、自由读1-3节,思考: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a、师:课文的第一句既不是苍鹰说的,也不是青蛙和松鼠说的,而是作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介绍的,我们叫它旁白。旁白也很重要的,而且内容也很多,谁想读?(学生纷纷举手)不过,不是谁想读,就能读的,要能够读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呢!(指名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青蛙十分渴望见到大海的心情。) b、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指名读苍鹰的话。 3、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a、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呢?播放画有高山的课件或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座高山?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山的高?(高耸入云、高不可攀) b、青蛙知道要爬这座高山时,是怎么说的?怎样的一个表现呢?请这个小青蛙给我们表演一下。指名朗读,评读,引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吃惊和不自信。 c、必须要爬过这座高山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读出苍鹰的坚定的语气,读好反问句。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得好的同学作为课本剧的后备演员,教师给他戴上小动物的头饰。 5、如果我们就是那只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师:你这只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你是怎么想的?(生:……) 书中哪个词是来说他的这种心情的?(失望) 三、学习4-11小节。(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小伙伴帮助了他,是谁呢?(小松鼠) 1、分小节朗读4-10节,思考:青蛙在小松鼠的帮助下,心里有了什么变化? (小松鼠一开始很失望,后来在松鼠的鼓励下渐渐地有了一些信心) 2、有感情朗读。 a、自由朗读。读出小青蛙由失望到逐步树立信心,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 b、分角色朗读。评读。 【4-11小节内容很多,但都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进行训练的点,我们的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读,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和青蛙的逐渐自信就可以了。】 师:跳一两级台阶很容易,跳十级,跳一百级台阶呢?昨天,老师叫同学们在家练习蛙跳100次,你能说说跳完后的感受吗? 生:…… 师:这样的高山,说不定连一万级台阶都不止呢?这时,小青蛙会是怎样跳的呢? 3、学习第11小节。 出示课文11小节,指名读。 a、为什么青蛙只是“歇一会儿”?累了,歇着不走行不行? b、我们班同学有没有爬山成功的?你能说说,爬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c、有感情朗读11节,读出爬山的艰辛和青蛙的坚持不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青蛙爬山的辛苦和坚持不懈,要比单纯从语言文字入手,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展示大海的景象。 2、我们和小青蛙一起看到了大海,这时小青蛙会说些什么? 五、拓展,揭示主题。 青蛙看完大海回来后,小蚂蚁也想去看大海,可是也觉得这山太高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直接让学生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远远没有这种通过在情境中编一编主人公的对话,揭示主题来得更为巧妙了。】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9 《青蛙看海》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几种不同的说话格式。 2、认识一个新偏旁“登字头”,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办法记住生字“登、善、展”。 2、认识不同的说话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苍鹰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海吗?蓝蓝的大海一望无边,不光我们喜欢,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青蛙看海 二、初读课文。 1、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打开书,边看书边听录音。 2、自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有几个小节?做记号。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指导重点段落和句子。 (1)“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怎么上得去呢?” a、认识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说话格式。 b、青蛙说的话较长,指名多人读。 (2)“是啊,……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认识这种提示语在后面的说话格式。 (3)知道第5小节、第8小节的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4)出示第11小节,指名多人练习读。 三、学习生字。 1、小朋友,青蛙看到大海了吗?青蛙真不简单啊,瞧,这山多高啊,一朵朵白云在山腰间飘荡。白云姐姐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呢?想看吗? 指名学生翻开白云图片,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2、小青蛙能登上高山,你们能吗?这些生字离开了拼音你还能认识吗?师逐个翻开“高山”上的词语卡片,齐读。 3、如果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就能登上高山了。 (1)回忆我们学过的记生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儿歌、猜谜语”等。 (2)自由识记生字,并说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识字方法。 (1)“喝”与“渴”编顺口溜: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2)猜谜语:小羊藏着两块糖,一口全部吃光光。 (3)“级、极、吸”比较,组词语。 (4)登:学习“登字头”,书空。 (5)展:分部件识记,出示苍鹰的图片:多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啊!看图在桌上练习写写这个字。 5、巩固练习:找朋友的游戏。 级 极 年( ) 好( )了 上( ) 高( )南( ) 升( ) 一( ) ( )小 北( ) 忙( )了 (每位学生都要准备卡片 “级 极”)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登:关键要写好哪两笔?手势提醒学生上面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2、善:横画比较多,横与横之间要紧凑,间距差不多。 3、展:里面的一部分要冲出包围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画(山、白云、乌龟、苍鹰)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看海》这个故事。 二、学习1-3小节。 1、(贴青蛙图片)看,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猜猜看,它在想什么? 2、是啊,青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大海啊!这时一只苍鹰飞来,为青蛙指明了方向。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认真读一读(1、2、3)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儿。 学生自由练习读。 3、他们说了些什么?我想请两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谁来读苍鹰的话?青蛙的话谁想读?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呢? 学生读。 4、指名回答: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呢?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师随机在黑板上简笔画。 现在老师就是青蛙,你是苍鹰,请你将那座山指给我看看。指导、评议。 5、青蛙看了看这座山,忍不住——引说:吸了口凉气。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节: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 (用红色显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1)小朋友,“吸了口凉气”是什么样儿?学生表演,请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做给大家看看。 (2) 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啊? 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高山、白云”:小朋友看,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几十倍呢。瞧,这座山已经冲入了云层,就连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老师不由得想到了首诗----引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登这么高的山,对于青蛙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难怪它要——(引说)吸了口凉气呢! (3)那青蛙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小朋友,青蛙能不能不登上这座山去看海?我们来听听,苍鹰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三、学习4-12小节。 1、过渡:青蛙一心想要去看海,可是这座山又高又陡,青蛙既没有一双——(引说)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哎,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了,青蛙是多么——指名回答。是啊,它非常伤心、难受、失望,都快要哭了! 2、就在这时,一只小松鼠跳出来(贴小松鼠的图片),帮助、鼓励它,和它一起登上了山顶,看(播放课件)。 3、青蛙登上山顶的过程,课文的4-11小节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我们刚才看到的情景,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习读。 4、指名分角色读: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的呢?这次我想请三个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 (1)读“你想看海吗?”时,师:呀,这只松鼠真热情,你再说一次。 (2)“是啊,……我上不去。”师:青蛙,你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再试试。 (3)“这有什么难的!”师:青蛙,你还像刚才那样失望吗?现在怎么样?学生一起来说说。 5、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吗?同桌练习读。 6、现在我就是松鼠,(老师戴上头饰),哪只小青蛙想上来? (1)指名一人跟老师配合表演,一直演到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这时老师说:小朋友们,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配乐,师: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 (2)音乐停,老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小朋友,我们在平地上才跳了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青蛙登这么高的山,(手势)会怎么样? (3)是啊,青蛙就更累,更辛苦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出示句子: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①指名读。 ②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渴成什么样儿了?累成什么样儿了? 老师用动作和语言提示学生想象练说:跳啊跳啊,它口干了,喉咙口就像有一把火在燃烧,它……跳了几级,它的腿又酸又疼,它……跳啊跳啊,它的手脚磨破了皮,鲜血直往下流,它……忽然它一不小心跌倒了……跳啊跳啊,它累得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它…… ③我相信有了刚才的体会,这句话你们会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7、小朋友,既然青蛙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就劝劝它,回去吧,不爬高山了,不去看大海了,回去吧? 为什么呀? 8、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去看大海吧,快看(老师演示),青蛙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 ⑥让我们一起来开心地宣布(出示句子,学生读): 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同时黑板画大海) 7、小青蛙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延伸。 1、提升:小朋友们,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终于成功地到达了山顶看见了大海,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这真是——(指名说)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练习3里面学过了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延伸:有一只乌龟,长期生活在小河边,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非常羡慕,也想去看看,可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小青蛙们,请你想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它,好吗? 3、总结:小朋友们,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也会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希望你们也能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要写得正确、美观。 2、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听写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看拼音写词语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卡片,组词语。 2、指名书空“登、善、展”。 三、书写生字。 1、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吸、级----右边都是先写横折折撇 双----双胞胎差不多,左边是点右边是捺 喝----右下竖折的竖要伸展到框外 2、指导学生观察“苍、失”的字形特点,自由练写。 四、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苍( ) 夫( ) 喝( ) 极( ) 枪( ) 失( ) 渴( ) 级( ) 2、看拼音写词语。 苍天 苍老 白发苍苍 登山 登高远望 一双手 善良 善于 双目失明 消失 大吃大喝 开展 展现 呼吸 能歌善舞 伸展 一级台阶 阶级 草丛 凉气 不知不觉 失望 举世无双 善跑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师:老师带来一个可爱的朋友,他是── 生:青蛙 师:他还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是 生:看海 生跟老师书空板课题,读课题 师:声音真响亮,不出声音听老师读故事,想想故事中有谁? 生:青蛙 生:苍蝇、小松鼠、青蛙 师:拿出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师:脸上带表情,很好的读书方法,课文有几个自然 生: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 师:课文中的前鼻音、后鼻音读得很好,谁来带读 指名站起来读 齐读生词 师: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自由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 生:只有到山顶才能看到大海 师:板书简笔画 这就是他要登的那座山,登上去容易吗?谁来读读2-3自然段 师:为什么不容易? 生:山很高 师:看插图,边看边想想山的高,再练读这句话 师指名读 师:还有谁能读得更高兴? 师:青蛙边说边做什么动作? 师范读 生练读 师:除了山高还有其它原因吗?青蛙接着说了什么话? 生:…… 师:这是青蛙自身的原因,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读 师:正在他为难时,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听了苍蝇的话,小青蛙怎样?板书:失望 师:这时候青蛙该怎样做呢?看动画片(课件出示青蛙和松鼠的对话) 师:同坐合作分角色读青蛙和松鼠的对话 师:请这两位同学表演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评议评 生:我觉得第二句读得好 师:小青蛙说这句话时是失望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齐读 生:“这有什么难的”读得好,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有信心 师:再读读 生:“能跳下去吗”读的好 师:这是一只鼓励青蛙的小松鼠,我们也来试着读读, 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松鼠 再试着读一遍,可以加上动作 师:在松鼠朋友的鼓励下,小青蛙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生:有信心 师:默读课文12自然段,把青蛙登山不容易的词语画出来 生汇报找到的词语 师:出示卡片“喝水” 生:换偏旁,渴的三点水换口字旁 师:小青蛙为什么会累了、渴了? 生:台阶多 师:谁能把台阶多的词找出来、 生:读书体会读11自然段,体会小青蛙的辛苦 师:累了吗?不累 师:小青蛙就是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终于登上了山顶,(出示动画)这时小青蛙心情怎么样? 生:激动 看到了大海 生:舒畅 , 生:高兴 师:用高兴得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以自然段 师:看到了大海,小青蛙会说些什么 生:我爱大海 师:恭喜小青蛙,愿望实现了,他会对小松鼠说什么 生: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是看不到大海的 师:青蛙的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但关键是他的坚持,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登”字? 生:我编了一个绕口令:一个凳子掉进锅里,盖上一个大锅盖 师:真好,老师叫你们一个偏旁:登字头 师板书示范,生书空 生练习书写,写完后互相检查 师总结故事。 (小语论坛阿远、湘江风景、丑奴儿太原现场整理)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像。 二、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出示大海图) 2.看,大海的海水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那么的一望无边。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 3.不仅我们喜欢大海,一只住在湖边的小青蛙也很想去看大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0课《青蛙看海》。(揭题,板书。) 一起来听听,青蛙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它看到海了吗?(学贵有疑,有疑亦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同时自然而然把教学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整体感知。 听故事。 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生答,师出示小动物头像。) (通过听,让学生感知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又激发了学生自读的强烈欲望。) (三)、精读感悟。 1.哦,原来青蛙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呢!接下来,我们细细地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1~3自然段) ⑴自由读1~3自然段。 ⑵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 ⑶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板书) ⑷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 ⑸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 (6)如果你是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又会怎样呢? (我设计这个换位训练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在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2.学习第4~11自然段。 ⑴首先让学生合作朗读第4~9自然段。 ⑵通过朗读,你知道又有谁出现啦? ⑶松鼠说了什么呢?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⑷教师参与朗读活动,与学生共同体会。(因为我认为教师的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朗读表演的积极性) 3.学习第10自然段。(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注意到了“扶”中有“放”) (1)齐读第10自然段。 (2)课中律动:(播放旋律,全体学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断,不停地原地跳,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3)引导学生讨论想象:上山过程中青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4)它又会怎样克服呢?(集体讨论讨论,为它想想办法。) (5)品读第10自然段。 过渡:青蛙登上了山顶,结果呢? 4.学习第11自然段。 ⑴出示大海的画面。 ⑵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会想说什么呢?(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松鼠又会说什么呢?(这是借松鼠的嘴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⑶带着这种欢畅的情绪来练读第11自然段。 (四)小练笔: 青蛙看到大海会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把他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 ,亲热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 (完善课题) 2、齐读课题。 练习美美地读课题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复习 1、认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第二教时的开始认真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习第一——三段。 1、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青蛙、大海图)这是什么?谁能用青蛙、大海这两种事物根据这三个段的内容说一句话? 2)(贴苍鹰图),指导书写“苍”。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三种事物说一句话?指导书写“登”。 3、苍鹰说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高山)你觉得这山怎样,说来说一说?指导读“天哪,这么高的山!” 4、青蛙接着又说了什么呢?把自己变成青蛙,带着青蛙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读。 5、那有没有可能不登山就看到大海呢?谁来当苍鹰把这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青蛙。 四、学习第四——十段 1、教师激情:难怪青蛙这么失望,怎么办呢?(多媒体跳出一只小松鼠)谁来了?(生:小松鼠)小松鼠来帮忙了,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读4-10自然段。 2、课件出示它们的三次对话,再读读,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刚才的动画片没有声音,咱们来当播音员来给它配上音吧。咱们只要把刚才的感受读出来就行了,快练练吧! 4、请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四、学习第十一段 1、这是山脚下的小青蛙(每人事先发一个青蛙图样),到了山顶后的小青蛙会变成什么样呢,简单地画一画。 2、为什么要这样画? 3、那你能通过读,把青蛙一路上的艰辛读出来吗?指导读11自然段。 五、学习第十二段 1、(课件出示到达山顶图)它们看到了什么?这时它们心情是怎样的呢? 2、指导读12自然段。 3、出示第二段,青蛙,你先前不是失望了吗?现在你会怎么说呢? 4、小结:是啊,勇敢的小青蛙,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怕困难,一定能成功! 六、读课文,总结、扩展。 1、指导朗读课文。 2、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也想去看看,请你想一句话,送给它们。生练说。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2、生自由练说。 巧妙地将学生由文外人变为文,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的空间,发展了思维,情感和思维能力也能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理解。很好的体现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童话故事《青 蛙 看 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帮助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故事寓意深刻,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本课的情节用人物的对话展开,因此,有感情地朗读,积累相应的语言形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 3、在品读、想读、演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童话故事,在童话故事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个,能模仿它的动作、声音吗?让大家猜猜它是谁?(学生游戏) 一、情境导入 二、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小青蛙生活在湖边,它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是谁给小青蛙指路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指名读,比赛读。评价 ②小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山吗?指读第二自然段。 ③小青蛙的话说明当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男女生读。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 口语训练:回想一下,你在什么情况下也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④要想看到大海,还有其他办法吗?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导朗读。范读。小组比赛读。 ⑤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小黑板出示指路图及句子。比赛读,分角色读。 2、细读第二部分 过渡:小青蛙能看到大海吗?它放弃了吗? ①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小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并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②小组自学。 ③检查自学情况: 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 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 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 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 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 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 过渡:小青蛙跳几下是不难的,但要“一级一级”地坚持不懈地跳上连苍鹰都认为“太高了”的山是很不容易的。 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课件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分角色朗读,评价。 再次有感情分角色齐读。 三、 思维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指名说。 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学分析: 《青蛙看海》是一篇二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言近旨远的童话故事。我在执教这堂课时,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阅读特点,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应该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内化的潜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淀,在表演中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一、读中感悟,入境悟情。 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在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又以思促读。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中入境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如在教学“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一只苍鹰飞来,对青蛙说了一番话”这段内容时,指导朗读,是用询问的口气问道:“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呢?”学生正是因为明白了苍鹰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飞上山顶是轻而易举的事,才能如此有感情地读出味来。又如当小青蛙看到这座大山时,教师引导学生读青蛙的话,问道:“他(一位学生)刚刚的朗读,有没有让你感到山非常高、高耸入云呢?”这样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悟,入境悟情,让学生更真切地贴近文本,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创设情境,体验过程。 孩子们喜欢在充满形象、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才能实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课文情境。如在教学青蛙和松鼠对话这一部分时,现场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松鼠和青蛙。接着,又带领小朋友跟着小青蛙一起跳石阶,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我觉得此环节正是本堂课的亮点所在。在老师带领着小青蛙一起攀登山峰的过程中,教师富有激励性的引导语能够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体验感受的欲望。教师鼓励道:“跟着老师一起跳,继续跳,坚持跳。小青蛙们,加油啊,快要到半山腰啦!再坚持不懈用力地跳,我们马上就可以到达山顶了!”孩子们在教师的激励与鼓舞下,奋力不停地向上跳,终于达到了山顶。此时,孩子们个个都气喘吁吁的。在此紧抓这个难得的教学契机,随即问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啊?”说:“爬山实在是太累了!”“我腰酸背疼,不想再跳了。” 通过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的道理。现在我们提倡“体验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自身未曾体验过的事情,走进文本的情境中。 三、展开想象,抒发感受。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文本的后半部分我设计了两个说话环节,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第一、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跟着小青蛙跳台阶,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在这一路上,小青蛙和小松鼠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学生的回答独特、各不相同。有的担心山石会滚下来,砸伤小松鼠小青蛙,有的担忧老鹰、蛇及凶猛的野兽会袭击它们。 第二、最后他们终于看到了大海。在此立即出示挂图,运用自己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大海的辽阔浩瀚,感受阵阵的浪涛声。学生们顿时瞪大了双眼,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师问:“小松鼠和小青蛙会说些什么呢?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回答道:“蔚蓝的大海真美啊!”“谢谢你,小松鼠,没有你,我就看不到大海了。”“我还看到大海上飞着海鸥呢!”更有个小朋友说:“这是我们两个人齐心协力到达山顶的。”“我实现了愿望,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正是因为小青蛙勇敢、坚强,永不言弃、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达到山顶,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作者:通州小学 邱燕 转贴自:江苏省通州小学 点击数:69 通州小学 邱燕 组内上教研课,我执教《青蛙看海》。有一个片段自我感觉良好,故与大家交流商讨: 教学片段 师: 来,同学们,和它们一起跳! (音乐) 师: 加油! 同学们,继续跳,不要停! 看,离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 (大约过了三四分钟,音乐骤停,学生实在是累了,都喘着气停了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感觉怎样? 生:太渴了,能喝点水那该多好啊! 生:累死了,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师:太辛苦了! 我们就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 生:(大声)不行! 师: 为什么呀?(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生: 回去? 那不是离山顶更远了吗?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 生: 回去的话,就是半途而废,就永远也看不到大海了。 生: 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大海。怎能无功而返! 生: 就像我跑400米,跑到一半时,累极了,很想休息一下。可又想,一休息后面的同学不就会超过我了吗,于是我坚持着拼命往前跑,最后得了第一名。 师: 你能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思考问题,真棒! 师: 请读读这句话,把你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显示句子: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练读,指名读。) 生:我觉得郑雅雯把“一级一级”读得太快了点,变成“一级级”了,没有体现出登山的辛苦。 生:我觉得他这样读也很好啊! 因为我听出了他想早点看到大海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师:你的观点和感受就是与众不同,大家一起表扬他。 师:好,让我们一起为它们加油! (在黑板上演示:青蛙和松鼠继续跳台阶。) 生:(齐)加油! 加油! 加油! 师:(引读)不知不觉,它们已经——— 生:(接读)“跳完了石阶,登上了山顶。噎—— ! ” 师:这时,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出示:青蛙( )说:“——— ”),青蛙此时最想说什么? 生:青蛙高兴地说:“我终于看到大海啦!” 生:青蛙兴奋地说:“大海真美呀!” 生:青蛙激动地说:“松鼠老弟,真是太感谢你了。” 生:青蛙愉快地说:“我们就住下吧,以后我们的孩子不用这么累就能看到大海了。”(笑声)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各有各的说法。青蛙真是好样的,在朋友的指点帮助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圆了看海梦。同学们,学习也得这样啊! 解读: 1、活动体验“艰辛”。如何让孩子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体验“登山真辛苦”这样的感觉呢!我设计了“蛙跳”这一孩子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里尽力地跳,不停地跳,从开始的个个喜形于色、兴致勃勃到最后的气喘吁吁、叫苦连天。这一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经历,孩子们身心系统被充分激活,孩子们精神的水面啊,漾起了涟漪,荡起了波浪。正是在这充满兴趣的无拘无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了独特的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调、语气来表达这种感受。读“累、渴、一级一级”等词语时,才会如此情真意切。活动真正把孩子们的身心激活,孩子与青蛙同呼吸共命运。 2、朗读张扬“个性”。《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孩子们虽然都已体验到了“辛苦”,但表达起来有别,各具特色。有的重音轻读,有的略带气息读,还有的气喘吁吁读。反正,他们把自己的感受都表达了出来。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一千个阅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郑雅雯的朗读就是和大伙儿不一样,而学生的不同评价让我再次深切地体会到: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人。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以课改精神为指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他们在言语世界里沉潜往复,并为他们显扬潜能创造机会,他们的生命之河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长期 展翅 一级一级 善跑 一双 失望 吸气 台阶 喝水 累了 歇一会儿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 2、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3、读了这两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4~11段 1、学习第4~9自然段 (1)同桌合作读4~9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他们说话语气的不同。 (3)师添问引读,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松鼠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4)指名分角色朗读,再次深入体会。 2、学习第10自然段 (1)课中律动:学生做青蛙往前跳的动作,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2)在体验中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同时启发想象上山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3)品读第10自然段,体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在句子中的意思。 2、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大海的画面,说说看到的景象。 (2)感情练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心情的欢畅。 (3)想象练说: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积累 1、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 2、总结出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等形式,并创设一定的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读、演、说、悟”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通过学习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小青蛙和相关图片,并在黑板上画山。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复习词语、整体感知 3、点击失望,揭登山难 4、演读结合,体会道理 5、激发想象,升华主题 6、迁移拓展,实践明理 7、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揭示课题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他有个梦想,特别 想见到大海!那我们今天就和小青蛙一起去实现它看海的梦想。 板书:青蛙看海 生书空。 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谁还记得它们? 出示词语:青蛙 登山 看大海 苍鹰 指路 展翅飞翔 松鼠 善于 跳石阶 1)指名读词串 2)加快速度读 3)拍打节奏读 刚才我们一起开心地复习完了词语,那小青蛙到底是怎么看到大海的呢?相信你一定会在这个动画中找到答案的,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仔细听,爱学习的小朋友一定是最认真的。点击动画 动画片看完了,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他的梦想是?师贴图:青蛙;板画:大海 问题一:青蛙是怎么见到大海的? 问题二:谁帮助了他?(苍鹰、松鼠) 老师板画:一座山。 三、 点击失望,揭示登山之难 学习(1·3)自然段 过渡:通过你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要想看到大海必须要登上这座山。小青蛙想去看大海,苍鹰说了什么? 学生活动:指名读苍鹰的话。 ★你认为飞行高手苍鹰登上山顶容易吗? 指名读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让我们一起来告诉青蛙,齐读。 ★那青蛙是不是也很容易就上去了? 你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 指导朗读 ★那这么高的山,你能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一下吗? 引导学生说《东方明珠》天顶蓝天,脚踩大地,比巨人还要大,还要高。老师也送两个词:高耸入云 直插云霄 等 这山这么高,怪不得青蛙说——齐读“天啊,这么高的山!”读之前最好加上动作“吸了口凉气”。 (这个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山非常高,并感受到青蛙此刻胆怯的心里。可以从学生朗读时的表情来感受、可以从孩子朗读的语气来感受,可以从孩子朗读时的动作来感受) ★那青蛙还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登上山呢? 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1、谁有有力的翅膀? 2、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呢? 指导朗读 ★那能不能不登这座山,有没有别的路可以去看海呢? 指名读苍鹰说的话。 问:苍鹰的意思就是——出示:如果不登上山顶,就( )。 引导学生直接说:不能看到大海。 所以青蛙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让我们一起来来告诉小青蛙:——如果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 此时小青蛙是什么心情?板书(失望) 那就让老师来当那只指路的苍鹰,你们来当那只失望的没有信心的小青蛙,来读一读她们的对话。 出示苍鹰和小青蛙的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就在小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时候,谁来了?小松鼠是怎么帮助它的呢? 四、演读结合,体会道理 (一)学习4·10自然段。 1、请同座位一人当小松鼠,一人当小青蛙,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就是我们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4·10) 指名一组同座读。 那我来当小松鼠,谁来做小青蛙?我们俩来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重点指导: “这有什么难的!” 2、原来小青蛙以为很难,现在为什么不难了呢? 小结:是啊,山是那么的高,对小青蛙来说,一下子到山顶当然很难;而这石阶不高,一下就跳上去了,所以不难。小青蛙你们现在有点信心了吗? 重点指导朗读: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谁来当小松鼠,鼓励鼓励小青蛙? 如果加上动作,小青蛙一定会更有信心的。 生表演读。加上大拇指。 多给它一些鼓励,小青蛙的信心就更足了。我们一起来鼓励小青蛙。 板书:自信 下面请男同学当小青蛙,女同学当小松鼠,我们再来读一读它们的对话。(这里引导学生做动作) (二)学习第11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带着小青蛙跳了一个又一个台阶,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 来让我们一起往上跳,小青蛙们起立。听老师喊口令: 一二跳跳跳,三四跳跳跳,来一起坚持,跳跳跳,再来往上跳跳跳~~ 小青蛙:哦哟!好滑啊!我差点摔倒,脚扭伤了。 1、小青蛙现在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 是啊,要登上那么高的山,路上肯定会有很多危险,更多的困难,那我们回去吧?不爬了。 山好高啊,小青蛙们,我们继续跳跳跳,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引说:小青蛙累了~,渴了~;气喘吁吁了吧!然后再接着跳跳跳,再次引读小青蛙累了~,渴了~;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小青蛙们加油,加油!跳跳跳,再坚持坚持,胜利就在眼前;再次引读:小青蛙累了~,渴了~。不知不觉~ 2、直接出示: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此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那就让我们一起激动地高兴地读一读“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3、出示:大海的图片 看到大海,小青蛙你觉得大海怎么样?指名说。出示:啊!大海真啊! 五、激发想象,升华主题 1、终于看到大海了,小青蛙你想对你身边的好朋友小松鼠说些什么? 指名说。 (感谢小松鼠的话) 2、这是刚才小松鼠的话,老师也把它送给你们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六、迁移拓展,实践明理 有只可爱的小乌龟,也长期生活在河边,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羡慕极了,也想去看看,一路爬呀爬呀,感觉又累又渴,速度越来越慢,看着那么高的山,有点想放弃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会怎么鼓励小乌龟呢? 小结:你们都是一只乐于助人的小松鼠。我们一起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同时也别忘记了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一定要真诚的感谢别人。 七、指导写字: 过渡:今天这只可爱的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哪两个字呢? 出示生字:登 善 齐读。 那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她们呢? 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范写。 学生练习描红就行。 在书写时提醒学生书空,学生练习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指导/柳州市弯塘路小学/莫雪莲 《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 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 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作者:全柳芳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1 关于《青蛙看海》的价值取向的思考 全柳芳 这是小学语文国标本教材(苏教版)中的一篇课文。我曾上过,也听过好几个老师的研讨课,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 观点1:这是一篇引导孩子辨别真假朋友的文章。故事中,面对小青蛙想看海的愿望,苍鹰只是告诉它:“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而且强调一定要登上那座山才能实现目标。面对小青蛙的无奈,它却拍拍翅膀飞走了;而小松鼠却不一样,它不但帮助小青蛙找到登上山顶的方法,还一直陪在它的身边,鼓励、帮助它。教者在上面这样的文本解读以后,将文本的价值取向为“象松鼠这样无论什么风雨,总是陪着你一起走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一点上。 观点2:文本中,小青蛙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坚持一级一级的往上跳,不停止、不退缩,坚持到底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文本就是要通过这个故事让读者明白:要实现理想,必须付之努力,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 观点3:文本中,将小青蛙实现理想过程中两个朋友不同的帮助形式进行了描述。旨在告诉大家:在你遇到困难时,要珍视来自不同朋友给予的不同形式的帮助;在你获得成功时,别忘了向朋友表示你的感谢。 观点4:这篇文章的教学应把握好第二节。小青蛙说:它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是登不上那座高山的。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小青蛙觉得自己没有有利的条件,登上山顶的信心不足。而后文,在小松鼠的帮助下,它发现自己可以蹦跳。只要一级一级的往上跳,它就能获得成功。因为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小青蛙便满怀信心的登上山顶,实现美好的愿望。从而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和特长,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充分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 正可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老师认为,教学就是要这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符合新课改允许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倡导个性化阅读的思想。 实际上,语文教学不止是“雾里看花”,她还要求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审美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过程、生命过程、人文精神的培育过程。”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告诉我们:“教师在与文本对话中也要注意有独特的发现,你解读到多少深度就能给学生多大的阅读、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刻,把握文本的实质,充分发掘教材中对孩子的精神发展最有帮助的教学价值。在引导体会教学价值时,教者不能跟着感觉走,凭着主观判断,觉得这个观点行,那种想法也好,随便学生怎么想都是一个“对”。这样的教学,会让孩子被眼前的“迷眼乱花”搞糊涂了,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更别说在人生观、世界观方面有什么引领了。 语文阅读教学要丰富师生双方的精神世界,就一定要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多种途径反复触摸文本,感知其中的内容,体验丰富的情感,更要产生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依靠文本,给师生提供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经历、情感,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人生。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理智的挑战和教学的智慧的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角度的去触摸文本的精神世界: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从语言的角度去把握,更重要的是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会怎么理解文本的价值?怎样把握才能真正引领孩子走进正确、获益最大的精神世界?”这应该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在钻研教材、与文本积极对话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应发掘教材中对孩子最有价值的闪光点展开、深入教学,即”掘好一口井”。如果每一篇文章的教学均能如此,“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同构共生的精神家园”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套话了! ——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研究》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苏教版第三册《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6《青蛙看海》这篇童话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道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道理,我是这样做的 。 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做了如下处理:在小朋友体会出青蛙登山的困难后,我就做热心的小松鼠。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起先小朋友们可快乐了,跳一下还 “呱”地叫一声。可是一分钟过去了,“呱”的声音小了,小部分学生嘴里开始嘟囔着累了。我乘势问:有什么感受?“累了、渴了”文中的感情都出现了。我又说:“那我们就放弃吧?”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不行。”“为什么?”孩子们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磨成针……这就是教学的重点,不用老师的明示,孩子已经亲身亲身体会出了。最后到达山顶了,看到了大海,教室里一片欢腾,也感慨万分。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