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范文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兰色的纱衣,那是广袤无垠的海洋在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你们明白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 练习用“由于”造句。

  4、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怎样开发、利用海洋?)

  5、 好,就让我们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吧。

  二、学文

  1、 把书打开,自由读5—8自然段,找出问题的答案,画出句子,圈出关键词,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自学)

  2、 交流:

  ⑴ 交流为什么

  (生读能源危机,出示“目前……能源危机”)可以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担忧)有感情地读这一段。(生读文)

  (生读食物匮乏,出示“由于……威胁。”)说说你圈出的词语:

  “急剧”是什么意思?世界人口增长怎样急剧呢(2000年60亿,平均每年增长7800万人,2050年人口是90亿)人口如此急剧增长,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恶化”学生举例说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越来越多,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开始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着那些生存危机?

  (出示图片)是啊,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与此同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30年内增长了一倍,并继续增长。陆地资源紧缺,人类事物匮乏,我们深深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齐读这两段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生读文)

  ⑵交流怎么办

  人类真的到了山重水复、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吗?有没有什么解救之道呢?(海洋……聚宝盆……丰富……)于是,人类把目光转向海洋,是怎么开发、利用的呢?

  (生读“如今……大显神威。”出示)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有感情)真好,想不想去看看海洋采矿者的风采(录像)

  (没感情)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象,相信看了后你会读得更好。(录像)

  继续交流怎么开发、利用海洋。海洋可开发利用的远远不止这些,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开发和利用呢?(学生各抒己见)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21实际的希望了吧,谁来说说。

  4、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兰色希望的呢?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这是赤潮爆发是的海水。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5、同学们,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6、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生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7、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三、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仿5、6自然段把自己开发、利用海洋的设想写下来。

  3、 继续了解海洋的知识。

  四、板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生存危机 开发、利用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八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选文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旨在让学生关注海洋,关注自然,从而关注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海洋——21世纪的希望》正符合这一特点。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懂得搜集信息;但对生活关注不够,对海洋了解不多,作为我们南方学生,对海洋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指名点、齐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认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也重点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查阅关于海洋的资料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流程:

  共有你心中的海洋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领悟过渡段的表达效果——感受海洋和人类的关系:热爱又敬畏——设下悬念,继续学习6个环节组成。

  (一)你心中的海洋导入新课

  孩子们都知道,地球的百分之七十是有海洋组成的,可是海洋对于我们生活在南方的孩子还说比较陌生,但是在电视、书籍上都会认识到想象中的海洋,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就设计了“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孩子们会说到心目中的大海的样子,有时平静,有时波涛汹涌,由此再导入到本文作者金涛先生却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在这一环节,我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提出要求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会读会写:“慷慨、蕴藏、锰、硫、威胁”。

  首先把字音读正确,然后通过读的方式展现出词语的画面,把词语读出韵味来。

  再充分利用课文后面的“用钢笔描红”指导书写。先邀请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孩子们是很乐意的,其他同学在书上描红,然后请学生做小老师,评价黑板上的字,写得如何,给出建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如何写,由此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其次,理解“匮乏、低廉、敬畏、望洋兴叹”的意思,可让生联系上下文、也可采用等方式来理解。

  最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站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再说说你为什么对这一段感受深。”采用这种方式再次指名朗读课文,我再适时给出朗读的评价,在谈海洋给自己的感受时有同学会说海洋无私奉献、可怕等,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会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激发更多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诵,分享朗读的体会感受。

  (三)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生采用浏览的阅读方式,快速读课文,便于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领悟过渡段的表达效果

  生概括的课文内容时有可能是在复述课文,篇幅比较长,孩子们概括的也很是辛苦,在此刻我引出这篇课文中的2个特殊的段落,即第3、4自然段,帮助他们概括课文内容,通过老师的提醒,孩子们会发现这2段就是过渡段,(板书:过渡段)只是和我们平时接触的一段式的过渡段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总结上文,总起下文,即承上启下,(板书:承上启下)这样就可以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课文的层次也是一目了然,然后再通过齐读感受过渡段的表达。

  (五)感受海洋和人类的关系

  这里的展示分为小组交流——全班展示2个环节完成。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设置了这样的引入语“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课文的1、2、3段写的就是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他们的关系到底怎样密切呢?请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2、3小节,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特别要关注那些扣住你心弦的词语”。同学们很快就会找到课文中的“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的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市,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这句话,学生们会抓住句中的“提供了、慷慨的给予”体会海洋的无私奉献,抓住“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体会海洋的可怕,在此基础上,再出示两组图片(一组为海洋给予人类丰富水产品的图片,一组为给人类带来可怕灾难的图片。)更进一步感受到海洋与人类密切的关系,那是既热爱又敬畏,(板书:热爱、敬畏)再带着这种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读与悟的不断交替、深化中落实教学重点。

  (六)设下悬念,继续学习

  “海洋自古以来就是喜怒无常的,人们对他只能是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人类是不是只能这样?海洋到底能不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呢?”由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3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学什么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怎么学

  读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kāng kǎi ynchng li suān wēi  xi ji   zh   

  二、填字成词

  波涛(     )(     )     无(     )无(     )   喜怒(     )(     )

  望洋(     )(     )    大显(     )(     )    一(     )(     )

  测一测

  一、读下列句子,并在“□”处填上标点,并写出其作用。

  1、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

  2、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

  3、科学家们早就呼呈□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

  4、她终于想到一个主间□,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茂在半截蜡烛内。

  二、选出和前一对词关系最相似的一组,对“√”。

  1、牙刷:刷牙

  a、颜色:图画    b、肥皂:洗衣    c、布:纺织     d、飞机:降落

  2、树枝:树

  a、课本:书包    b、袜子:衣服    c、蔬菜:水果   d、手指:身体

  3、医生:病人

  a、爸爸:哥哥   b、朋友:邻居   c、老师:学生  d、教养员:幼儿园

  三、正确选用“的、地、得”填入句中括号里。

  秋天,梧桐树(   )叶儿黄了,一阵风吹来,悠悠(    )飘舞在空中,如金色(    )蝴蝶。菊花却开(    )那么热闹,有红(    ),紫(    ),黄(    ),白(    )……一串红色不示弱,热烈(    )怒放着,红(    )那么娇艳,那么可爱。

  四、按要求写句子(各一句)。

  ?(1)表示学习方面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的一句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提高

  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大海的呼吸

  ①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习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②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③海水永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⑤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用“√”表示下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①威风凛凛(wēi fēng lǐng lǐng)无影无踪(wú yǐng wú zōng)

  ②飞溅(fēi jiàn) 浸没(jìn mò)  沙滩(shā tān)

  ③能量(néng liàng) 蕴藏(wèn cáng)   显露(xiǎn lù)

  ④放置(fàng zhí)  潮汐(cháo xī)    脚印(jiǎo yìn)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现(      )   隐藏(      )   *近(      )   停止(      )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威风凛凛:                                                      

  无影无踪:                                                      

  4、大海的呼吸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5、第②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③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④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⑤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请你说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使用的好处?

  。

  6、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大海会呼吸吗?是的。(        )

  ②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

  7、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如果”一词能否去掉?理由是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板书: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理解文中部分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开火车”,齐读。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领会文中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讨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1—3)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4—8)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9)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四、精读训练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交流。

  3、引读第3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过渡:科技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默读下面的自然段,交流。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交流讨论。

  3、课文学到这里,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根据板书,概括的说说。自由说,指名说。

  4、齐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地希望。

  四、练习指导造句“……由于……”

  板书: 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水利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目前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人们又是从哪几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教学重点)

  2.通过对“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探讨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难点)

  温故互查

  1.你知道海洋、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请多多搜集一些海洋的知识吧!

  2.什么是“能源危机”

  3.人们热爱海洋(喜),是因为海洋;

  人们敬畏海洋(怒)是因为海洋。

  合作探究,解疑释困

  1.快速浏览5—8自然段,目前人们面临哪些困境?针对这些困境,人们又是从哪几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

  2.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3.人类对海洋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海洋资料说说:看着这些骄人的成绩,你想说什么?科学家早已预料到什么?

  4.海洋这位温情的母亲,它以宽广的胸怀,用生命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儿女,可人们又是如何与它共处的呢?

  测试内化,反刍评价

  1.《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 。文章是从这5个方面来说明未来海洋的开发。

  2.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拓展升华,引导迁移

  1.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宣传语:。

  2.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6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对于海洋,学生都很好奇,因此,在预习中,让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在上第一课时时,学生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争相交流手重的资料。我没有想到学生对大海了解得还真多。什么是“蓝色宝库”,可在还水中提取大量的矿物质,及稀有物质;什么海洋是生物的起源;海洋分“海”与“洋”两部分……交流时一改以往看着资料进行读资料,这次都脱稿“演讲”。有些没论到交流的还不开新呢。看来,在教学中,遇到学生赶兴趣的,还要利用各种活动课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活动与互相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课文的教学上,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理解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再请学生用朗读,把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出来。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课文的有关知识整理成一篇介绍海洋的周记。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后记

  今天上《9、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课是在阶梯教室上,准备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还搜集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但是上课的效果很不理想。

  第一,昨天睡得太晚了,2点多才睡。课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就大致地备了一下课。早上,我们班的庞曼曼舅舅来找我说要请假直到国庆放假后才来,我脑中简直不敢相信,六年级了,家长还把子女的学习当儿戏。跟家长理论几句,才去拿钥匙开阶梯教室的门,结果晚了。让孩子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一步就没有走好。

  第二,虽然在20分钟时班级中学生和老师达到过和谐气氛,但是我没有能够把握好。课件的利用也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在上完了“开采利用矿产”和“索取高蛋白食物”后才回过头来欣赏,此时作用以有限。在下班堂课中,无论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如斯瓦涅河上的雾气一样雾霭阵阵。

  第三,没有充分考虑“星期一综合症”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屏弃花大量时间寻找资料而不花一点时间分析资料的坏习惯。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网页内容,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二、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新希望。

  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本文理解的重点。课文在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之后,首先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接着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条缕清楚、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对于海洋,以前只听说过,但对它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而网络提供了许多与课文相关的资源信息,大部分同学已学会上网查找资料,会用bbs留言板,让他们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密度,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1、自主探究策略: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行提出想要进一步探索的海洋的知识,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汇报交流——课外拓展”的步骤进行自主探究。2、分层策略:教学活动面对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五、教学媒体设计1、《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专题学习网站信息来源:把课文和各大网站有关海洋的专题网页资料进行整合,供学生浏览、探究。2、交流区  提供学生反馈信息,自由发表学习所得,课后继续研讨的空间。便于教师进行过程控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请同学们再读课题。2、对于本课,你最想了解什么? 自由发表自己的学习愿望、要求。唤起已有经验,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选择想要探究的问题,体现自主学习策略。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特色。  一、布置学习任务。同学们想了解的真多,老师把你们说的归纳成几方面内容:1、为什么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2、人类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只要了解问题2,问题1就解决了。下面让我们围绕问题2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了解内容。1、同学们概括得不错。课文重点写了哪些方面?2、我们先来学习重点内容,这一段是用哪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来写的?进行句式训练。3、引读其它段落三、网上学习,搜集资料,段落重组同学们学得挺好,可老师发现课文中的部分章节过于简单,我们得想办法进行补充。为了便于同学们搜集相关信息,老师专门制作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请打开浏览器输入地址:,浏览网站,也可以用“百度搜索”进一步搜索相关信息,用我们以前掌握的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对有些章节进行重组。把你重组的内容发布到留言本与同学交流。四、指导学生交流网上学习收获。1、刚才同学们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了网上学习,相信大家对海洋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来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围绕问题自读课文,概括出人类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   了解主次 了解说明方法,并读好相关句子。完成句式训练。 读好其它段落  按照课文和提供的网页,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上网阅读有关海洋的资料。  收集准备交流讨论的信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2、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实施广播教学,打开留言本,查看信息。  3、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现在我们对问题1明白了吗?谁来说说看。   相关学生介绍重组的段落。也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回到中心问题。 五、课堂总结1、正因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引读最后一段),你能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标语吗?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浏览相关网站,深入研究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把你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留言本与同学交流,老师也将随时关注。2、布置作业。 设计标语      完成作业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8

  之二

  作者:李怡梅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心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本课词语丰富,要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中出现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语言比较多,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作一般了解,教师则不必过多讲解。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  :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读题: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3、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

  2、学习生词:

  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蔚蓝色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理解词义:

  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导分段: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1)生读文分段

  (2)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精读训练: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热爱海洋)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敬畏海洋)

  4、师生接读第一段:

  生说说对“喜怒无常”和“望洋兴叹”的理解。

  四、作业 :

  1、完成描红本

  2、读课文:思考习题5

  3、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检:

  1、默写词语

  2、齐读第一段:

  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段:

  1、出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从哪些方面对海洋进行了开发、利用?

  2、生自学课文第二段:

  (1)思考上述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用括号标出来)

  (2)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写在有关语句边上)

  3、交流:

  “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一座座……已矗立……”、“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1)生说体会

  (2)点拨:人类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

  (3)生概括板书: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4)指导朗读

  “由于……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1)方法同上

  (2)板书: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潮汐……、海水温差发电站……,……电力。”

  (1)方法同上

  (2)板书: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生存空间。”

  (1)方法同上

  (2)板书: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4、齐读第二段:

  根据板书综合回答: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四、作业 :

  1、造句:

  由于——

  2、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联系课文内容写体会。

  板书: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9

  之三

  作者:中央路小学 哈俊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新希望。

  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本文理解的重点。课文在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之后,首先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接着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条缕清楚、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建议在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理解,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海洋的神秘莫测、绚丽多姿,定会使学生们遐想联翩,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不要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建议课后带领学生查阅、搜集有关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资料,写读后感或制作摘记小卡片,激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愫。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激趣。

  1、同学们,你见过海洋吗?你了解他吗?(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畅谈对海洋的认识,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出示图片或播放录像,观看美丽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灾难,加深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体会。

  二、合作学文。

  1、过渡: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既爱又敬畏。不过,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不用再“望洋兴叹”了!是什么原因呢?

  2、读第四自然段,揭示原因,并体会本段在课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科学家从哪些方面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

  4、小组汇报,展示资料,交流体会:

  (1)开发矿产资源。

  (2)索取高蛋白食品。

  (3)利用水力发电。

  (4)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5)建设海底城市。

  5、你知道海洋还有哪些资源可利用吗?

  6、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感悟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

  7、原来海洋有这么多的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利用,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各谈感想,总结:海洋真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我们要保护好海洋,珍惜这些海洋资源。)

  8、齐读第三段。

  9、观看录像,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现状,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愫。

  三、总结全文。

  海洋真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大宝藏,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就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练习设计:

  1、说一说: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到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写一写:查阅有关海洋的书籍、资料,调查了解海洋目前被污染、资源被破坏的现状,写一份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海洋的现况》,呼吁人们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3、小建议:对保护海洋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你的想法,提供具体措施。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10

  〔目标预设〕

  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

  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 慷慨地给予 蕴藏 )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适机理解“匮乏”

  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

  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慷慨地给予、蕴藏”是从海洋这一方面讲的,而“威胁”却是从人类现状方面说的,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了什么?它蕴藏了什么?人类的现状受到了什么威胁?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文章内容的全方面,在这样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意思,还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文本内容的理解:人类面临的困境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突显了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关键句析段落 明文本结构

  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的。

  预设一: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组合在一起。

  预设二:将各段内容合理组合。

  2、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读一读,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段,师生对话交流,明确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中心句总起、过渡段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的学科,既有语言内容的学习,也需语言形式的掌握。本板块训练学生概括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明晰概括归纳的方法:可以逐段叠加整理段意,可以找出文章中关键句段。在读思议的基础上,文本的内容与框架便可以了然于心。

  三、表达中品情感 悟语言特色

  ㈠、读“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段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读读文章的1—3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达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的,找出的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一:从内容上谈。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这关系的密切。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人类对海洋的敬与畏。引导学生读好关键短语:“航行的便利、丰富水产、不可缺的食盐、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城镇。”(出示与短语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二:从形式上关注。

  1、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但是课文的语言特别的生动有趣,试着找一找。

  2、在找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3)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关注加横线的字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海洋就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海洋的形象一下子丰满、鲜活了起来。)

  3、适机理解“望洋兴叹”及引号的用法。

  (1)请课前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望洋兴叹”的意思或者老师出示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的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现在看来我是多么渺小。” 典故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课文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为什么还加上双引号呢?

  (2)课文中还有一些加上双引号的句子,看看它们又隐含着什么秘密。

  A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水球”。

  B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点,一点一得。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以及关注引号的用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的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说明不是干涩的无情物,人有情,物亦有情。把这些精彩之处聚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悟读,实现一课一得。

  ㈡、读“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语言中感受海洋的魅力。

  自由读文章的5-8自然,每一段都尝试填一填。

  海洋是个 ,人类 。

  预设一: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1、你从聚宝盆看出了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在致力开发海洋?

  2、比较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如今,一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3、小结:作者将海洋比作“聚宝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海洋内矿产资源的无穷无尽。你能像作者这样形象地表达吗?读读其它的段落,试一试。

  预设二:海洋是个“食物柜”,人类向海洋索取高蛋白的食品。

  预设三:海洋是个“能源站”,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价格低廉。

  预设四:海洋是个“家园”,人类可以在海底拓展生存空间。

  预设五:海洋是个“淡水库”,人类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水荒。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要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课文中形象的表述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本环节利用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模仿,海洋是个“食物柜”、海洋是个“能源站”、海洋是个“家园”、 海洋是个“淡水库”,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4、学到这儿,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想抛什么问题给大家思考?

  海洋还是个 ,人类 。

  [设计意图]读出理解是收获,读出问题也是收获。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是收获。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处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5、深入思考: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但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中重迁移 达读写目标

  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与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短文,用上“慷慨地给予、蕴藏、威胁”等词。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此处是读写结合,与开篇理解前后呼应。意在趁热打铁,积累运用,把语言训练做得更扎实、有效。

  板书设计: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聚宝盆——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柜——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源站——利用海洋发电

  淡水库——淡化海水

  新家园——建设海底城市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 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读题: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3、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

  2、学习生词:

  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蔚蓝色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理解词义:

  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导分段: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1)生读文分段

  (2)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精读训练: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热爱海洋)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敬畏海洋)

  4、师生接读第一段:

  生说说对“喜怒无常”和“望洋兴叹”的理解。

  四、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默写词语

  2、齐读第一段:

  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段:

  1、出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从哪些方面对海洋进行了开发、利用?

  2、生自学课文第二段:

  (1)思考上述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用括号标出来)

  (2)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写在有关语句边上)

  3、交流:

  “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一座座……已矗立……”、“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1)生说体会

  (2)点拨:人类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

  (3)生概括板书: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4)指导朗读

  “由于……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1)方法同上

  (2)板书: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潮汐……、海水温差发电站……,……电力。”

  (1)方法同上

  (2)板书: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生存空间。”

  (1)方法同上

  (2)板书: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4、齐读第二段:

  根据板书综合回答: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四、作业:

  1、造句:

  由于——

  2、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联系课文内容写体会。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篇12

  教案背景:

  1、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2、海洋的神秘莫测、绚丽多彩会使学生遐想连联翩,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的欲望。

  教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课前自主预习搜集法

  2、课堂教学情境感染法

  3、课堂指导阅读法

  4、课堂朗读感悟法

  5、师生共同探讨法

  6、学生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海洋、潮水的声音,让学生认真聆听。

  2、听到潮水的声音你有什么感想?

  生:博大、辽阔、伟岸……

  那我们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海洋,跟海洋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习生字词。

  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蔚蓝色

  读准字音。

  识记生字。

  知道理解以下词语。

  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情却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引导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第一段(第1~3自然段):人类生活与海洋关系非常密切,但人类还没有完全征服、利用海洋。(热爱海洋,但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放、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指出人们要保护海洋,合理开发资源。

  (三)、指导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自由阅读第1~3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明确: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2、提问 :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航海让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人类食盐的主要来源就是通过晒盐而得。(热爱海洋)

  交流:“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敬畏海洋)

  5、指导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喜怒无常”、“望洋兴叹”。

  (四)、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一题描红。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我觉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开“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百度搜索了视频资料,让学生理解了如“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望洋兴叹”等词语……课将结束时,学生激动地表示:只有我们人类善待海洋,海洋才会馈赠于人类,海洋成为21世纪的希望才成为可能。此时,任何的语言已是多余,我知道,有一种思想已经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它将会深深地扎根,并会开出行动的花蕾来。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