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春到梅花山》教案 |
范文 | 《春到梅花山》教案(精选14篇)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呢? 二、初读指导 1、(课件播放梅花开放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课件播放课文)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hán hái āi piàn fā xiū xī 寒 气 还 没 有 挨 着 一 片 散 发 休 息 huān shèng jīng yíng tòu yǒng 欢 乐 盛 开 晶 莹 透 亮 涌 动 (2)让学生同桌互读,个别读,集体读。 5、出示长句子,指导读好停顿。 (1)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6、齐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题。 ①梅花什么时候开放? ②在远处看,盛开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③到近处看,一朵一朵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 四人小组边读边讨论答案,并在书上做上记号。 3、 指名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有关词句并指导朗读。 ①"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②“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表演一下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开放的梅花?(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来,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表演盛开的梅花,并对着坐着的学生说“瞧,他们这个样子,就是一个挨着一个。”教师自己也凑过去和他们紧挨着,然后说:“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看,我们成好朋友了!”让互相挨着的小朋友说。“满山的梅花,现在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亲密地开放吧!”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梅花开得多而密,而且是争相开放) 梅花们争芳斗艳,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白的像雪,粉的如霞,红的似火,远远望去,出示图,看,你觉得像什么?"像蓝大下的片片彩云"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导学生远看图上的梅花,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③师小结:梅花竞相开放,密密麻麻,热热闹闹,令人兴奋不已!刚才,我们远远欣赏了梅花,现在我们再走近一点,仔细欣赏一下。(过渡到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 那梅花,散发出清香。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一朵一朵。说明了什么?(数量多)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梅花"晶莹透亮" 说明什么?(颜色鲜) 师述:在梅花丛中,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你心里一定有很美妙的感受,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梅花山的梅花开得这么多,这么美,小朋友喜欢吗?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用喜爱、赞赏的语气读) 四、细读第2自然段。 1、盛开的梅花是那样的吸引人,所以人们喜欢(生读……)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样呢?(生读……),梅花山成了(生读……) 2、"报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报春的梅花?(引导谈第 1自然段,说说从哪儿看出梅花开得早)读后,你觉得人们对待梅花的态度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3、你在什么地方也见过“人流涌动”? 引导加深对“人流涌动”的理解。 (节日的集市上、双休或过年时人们到大超市购物、电影散场时、著名景点观光。) 4、梅花山上人流涌动,人多得像水流一样,涌来涌去。这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梅花山真热闹,真美!)指名朗读前半句。 看着那朵朵绽开笑脸的梅花,人们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所以作者说“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 梅花山上欢乐,热烈的气氛把老师都给感染了,谁愿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 5、如果现在你就在这群看花的人群中,眼望着这美丽的梅花,尽情享受着阵阵清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上书上的语句。 6、大家的发言真精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一下这热闹,欢快的气氛。学生朗读第二段。 五、总结全文,朗读深化 今天我们随作者到梅花山游览了一番,梅花山上的梅花真是太美了,难怪有那么多的人不远千里来观赏。现在让我们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别人,好吗?(配乐,学生齐读课文) 六、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梅花的古诗,读。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2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长这么大以来,你都到哪些地方旅游过?(生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有去过这个地方的吗?请看黑板。板书:梅花山 学生读一遍。去过吗?(生说) 师:看来我们都没去过,姚老师也没去过。今天姚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南京看看春天的梅花山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板书春到 谁来读?指名读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四课,齐读课题板书4,再齐读课题。4、春到梅花山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往梅花山吧。同学们把眼睛闭好,认真听,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看谁听得最认真。(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师读后问: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师随即表扬。 2、师:是呀,梅花山的梅花太美了,让我们跟着摄影师一起回放一下刚才你眼前出现的画面吧!放课件(第二张投影片)同学们我们看到的梅花美吗?(美)是,真的很美很美,那作者笔下的梅花山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快读一读吧!请你们轻轻打开书27页,把书端正确了,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平时的读书要求。还记得读书要求吗?(生:眼到、心到、口到。不丢字、不填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生说后播放课件,读一读读书要求。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要求大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由读。学生读课文一遍。师巡视指导。 3、师:同学们读书真投入,老师为大家鼓掌。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读书时真的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了吗?老师把这些字宝宝从课文里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看谁能一目双行,正确快速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快叫一叫吧!(出示课件加拼音的生字。)(1)自由练读,(2)指名读(3)同位互相读,(4)开火车读。(5)齐读。你们看为什么是三种颜色的字宝宝呢?(生说,红字是书上田字格里的,绿字是书上绿线内的字。黑字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字。)非常正确, 4、师:带拼音的汉字词语宝宝没有难倒大家,那去掉拼音小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快叫一叫它们。出示课件(不加拼音的词语)。(1)自由练习一遍(2)互相检查一遍(3)开火车读一读。 5、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词语宝宝,你认为有哪些字是难记的呢?生说,大家一起帮助。(如生不说,老师就点出个别字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6、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字词关很快过了,看看长句子能读好吗?出示句子课件。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 师:梅花山的梅花真美呀!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春姑娘的脚步走进梅花山吧。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1)自由读一遍,看看这段话有几句话? (2)指导读第一句,早春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看课件图片感受早春的寒冷)春天刚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师:梅花开得真早啊!在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如学生说出多,就问从哪个词看出的?如说不出,就提示问从满山看出什么?梅花的多(师板书多) 师:满山遍野,开满了梅花,谁能把梅花的多读出来?指名生读这一句。(早春读得好,让我们知道梅花开在早春。满山读得到位,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梅花山的梅花真多呀!) (3)喜欢盛开的梅花吗?(喜欢)好,来读读二两句。师:你看这么多的梅花,(放课件看图体会梅花的美),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站在山脚下,远远看去,那满山的梅花就像?(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在蓝天的映衬下,美丽极了,真惹人喜爱。师板书:美。谁来读好第二句话?学生齐读,指名读。 (4)刚才我们远远看到了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近距离的梅花。看课件第三句。谁来读?生读句子。出示课件看图,什么是晶莹透亮?(刚化的雪花,花瓣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透亮。)闻一闻?闻到了什么?(淡淡的清香)板书:香 看到这晶莹透亮、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梅花,你最想做什么?(想摘一朵)我们只能观赏不能摘呀。老师看得出你很喜欢这里的梅花,你能读出来吗?指名生读句子。 (5)你能连起来把第一自然段读好吗?男女生赛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同学们朗读的第一自然段,老师太喜欢这梅花山的梅花了,如果我是南京人那该多幸福呀,那样一有时间就可以去梅花山看梅花了。今天就让我们也随着南京人一起到山上看看吧!(放课件课文内容)谁来读这段话? (1)自由读一读。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思考:人多吗?从哪里看出?(涌动着看花的人流)出示课件图,这就是涌动的人流。你看,大人、孩子、老人……都来到了这美丽的梅花山,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3)师:歌声、笑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这时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谁能读出当时人们高兴的心情来?开火车读。 三、总结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这春天的梅花山。再次播放课件(投影片第二张)今天我们游览了南京春天的梅花山,欣赏了这美丽的梅花,知道了梅花山的梅花多、美、香。(指着板书说)此刻的你最想说什么?放课件 (生说说)师:此时你是那里的一名小游客,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这美丽的梅花? 举例:如果我是作家,我想把眼前的这一切写下来,让别人都来分享这梅花的美。如果我是歌唱家……如果我是摄影师……如果我是画家……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了奖励你们,送给你们一首诗,请看,放课件,读一读。齐读。今天回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心目中的梅花告诉你的爸妈和亲人好吗?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课下收集有关描写梅花的古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看谁收集得最多?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播放钢琴曲《爱的纪念》)让我们带着快乐,听着音乐走出教室去休息好吧!下课! 多 板书: 4春到梅花山 美 喜爱 香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3教学内容4、春到梅花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目标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 二、引导看图 三、初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 五、教学生字 六、指导书写 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把课文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从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等方面选择侧重点,揭示规律,教给方法,培养书写能力 1、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春姑娘来到了小池塘,她给小池塘带来了五彩的世界。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来到了梅花山带来了什么呢?2、板书课题,生跟写。 1、出示幻图片,引导观察。 1、自读课文。要求;田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上小节号。3、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4、出示生字词:(1)自读,有什么音值得注意?然后正音。(2)让学生开火车读,个别读,集体读。5、指名把生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画出难读句子,练习把句子读通顺。6、出示长句子,指导读好停顿。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春天到了梅花山,梅花山上怎么样? 1、出示生字卡,齐读生字词。2、自学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笔顺。3、启发: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记忆这些生字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作重点提示:寒、挨、息:重点指导记忆。 1、怎么才能把这些生字写正确、美观呢?(重点指导)2、师范写“还、自、息、挨”,生描红、仿写。3、生描红、临写剩余的生字,师巡视指导。 回忆,回答问题 跟写课题 观察图片 自读课文 再读课文 按要求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 开火车读,个别读,集体读把生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读好停顿 边听边思考问题 齐读生字词自学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笔顺 描红、仿写 描红、临写剩余的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 二、细读课文 三、交流赏读 复习巩固 让学生整体感受梅花的形、色、质、味,从而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以“引读”为基本手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结合上下文、图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1、开火车读生字词。 (一)细读第1自然段。1、梅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2、指名读第1自然段。3、听了以后,觉得梅花开得怎样?书上哪几句写出了梅花的美丽。4、自己有感情练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朗读、评议、再读)(1)出示第二句话,多媒体播放:梅花挨挨挤挤开放的画面。(2)看到这画面,你觉得梅花怎样?然后有感情地朗读。(3)比较句子。那梅花,散发出清香。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4)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句。(二)细读第2自然段。1、盛开的梅花是那样的吸引人,所以人们喜欢(生读……)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样呢?(生读……),梅花山成了(生读……)2、读后,你觉得人们对待梅花的态度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3、第一句中的“便”可以换成另外的词吗?4、小朋友,这么多的人来到了梅花山,看了美丽的梅花后,会怎么说?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早春时节,梅花山的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观赏梅花山的盛况。谁愿意为大家做一下梅花山的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呢?配乐朗读或表演朗读。 开火车读生字词 读第1自然段 有感情练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朗读第3句 回答问题 说话训练 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配乐朗读或表演朗读 教学流程图导入——引导看图——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教学生字——指导书写——复习——细读课文——交流赏读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盛开 片片彩云 梅花 挨着 透亮、清香 喜爱 人们 涌动 人流教学反思: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本课共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春到梅花山)“谁能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2、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所以取名梅花山,是因为山上有许多红梅。梅花山的北边靠近明孝陵,东边靠近中山陵,是南京市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人们观赏梅花的好去处。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这里游览。 3、“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吧。” 二、 初读指导。 1、 引导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梅花山的梅花开得真多真美,看梅花的人真多)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画出生字词。 5、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6、了解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a 寒气还没有退尽 b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c散发 休息 欢乐 晶莹透亮 涌动 7、学生拼读生字词。 8、学生互相交流已经懂了的词语的意思。 “我们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呢?” a 出示生字:寒 还 退 尽 挨 片 发 休 息 欢 b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c 指名发言。 d 根据发言,教师小结。 9、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0、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 齐读。 三、 作业。 1、写写、记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领读两个长句子。 二、 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3、检查自读效果。 “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 “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朗读。” (1)各自练读。 (2)指名朗读,齐读。 4、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5、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6、回忆全文内容。 7、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填空。 (1)人们喜爱( )。 (2)梅花散发出( )。 (3)春风姐姐轻轻吹了( )。 (4)春笋掀翻了( )。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1)人们喜爱( )。 (2)梅花散发出( )。 (3)春风姐姐轻轻吹了( )。 (4)春笋掀翻了( )。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要求学生写出偏旁。 2、出示生字,要求自主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 片 发 休 尽 欢 还 挨 息 寒 3、组织交流后小结。 4、学生描红。 5、学生练习写字。要求写得工整。 三、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词。 宀( )( )( )扌( )( )( ) 氵( )( )( )辶( )( )( )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板书: 4 春到梅花山 人们 梅花 涌 动 盛开 挨着 片片彩云 人 流 一朵一朵 晶莹透亮 欢乐的海洋 散 发 清 香 (多) (美)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会“寒”、“挨”等5个生字,选择其中的两个指导书写。 2.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讲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体会梅花山上梅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叫《梅花》的古诗,咱们一起来背一背。 2.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那不畏严寒的梅花(板书:梅花),在南京有一座种满了梅花的山(板书:山),这就是梅花山。每年,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梅花就开放了(板书:春到),那景色非常迷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3.今天我就去梅花山看一看,一起学习第4课,谁愿意来读一读课题?(学生读课题,教师相机指导) 【课外拓展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揭题,有水到渠成的自然之感。】 二、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梅花山走一走,看一看呢?(师配乐朗读课文) 2.这么美的课文,小朋友想不想读?那就赶紧坐端正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翻到27页,自己借助拼音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尤其注意课前预习时圈出的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一些长句子的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读完课文,谁来说一说,(指图)你觉得春天的梅花山怎么样? 教师引导:(指图)是呀,看梅花多美啊,所以去看梅花的人……(很多),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看梅花的人”,使他们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这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一起去梅花山欣赏那美丽的梅花吧!(板书:梅花)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数一数这一段总共有几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多读几遍,过会儿老师请你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馈:第一自然段总共有几句话? 2.(出示:§1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谁喜欢第一句,老师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1)读了第一句话,你知道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早春) (2)对呀!春天刚到,梅花就开放了,像现在这个时候,就是“早春”。(课件“早春”变红色) (3)采访一学生:这位小朋友,春天都已经到了,你为什么还穿着棉衣呀? (4)是啊!春天虽然已经到了,可我们还是觉得有些冷,这股寒流还没有完全走掉呢,这就是“寒气还没有退尽”。(课件“寒气还没有退尽”变红色) (5)(出示:词卡“寒气”) ①谁能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②(课件:“寒”会意字图片)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这座茅草屋就是“ ”,下面的冰块就是“ ”,图里藏了了个“寒”字呢!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啊! ③小朋友,老师用红色写出来的这部分特别难写,谁能来写一写? ④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寒”字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个“寒”。——师范写指导 ⑤现在大家打开习字册描一个“寒”,写一个“寒”。 ⑥“寒”就是冷的意思,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给“寒”找哪些词语朋友? 【“寒”字的教学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在方法上讲究直观生动,在过程上强调扎实丰满,具有原创的研究价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6)梅花是在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的时候开放的。谁能来读好这句话? 满山的梅花都开了,到处都是——梅花可真多啊!(板书:多) 3.(出示:§1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引读:“那盛开的梅花……” (1)(出示:梅花“挨”图片)小朋友,看,这枝头的梅花多美啊!它们开得怎么样? ①(拿词卡“挨着”)是呀!这梅花开得可真多呀!一朵“挨着”一朵,(师走到一生旁)看,老师和你靠得多近呀!我“挨着”你,也就是你…… ②(课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变红色)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吗?还可以加上你们的动作呢! (指名同桌表演读;全班表演读:这枝头的梅花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紧紧挨在一起,大家非常开心!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片片彩云”:枝头的梅花一朵挨着一朵,可多了。这是一棵树上的梅花,那许许多多棵梅花树在一起,又会是怎样一幅情境呢? ①(出示:“片片彩云”组图)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②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③(指图)小朋友,你们看,这里一片全是红的,像“红云”,那里一片都是白色的,就像“白云”,有的时候是红云和白云交织在一起,多美啊!就像“蓝天下的……” ④(出示:词卡“片片彩云”)(指名读、指导书写、齐读) ⑤此时此刻,你来到梅花山上,你会对这些“像片片彩云”的梅花说些什么呢?(板书:美) (3)指导朗读句二:你能来读好这句话吗? 4.(出示:§1第三句话“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当我们走近这些梅花,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1)指名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2)这么晶莹透亮的梅花,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①(课件:梅花特写组图)你瞧!多美的梅花啊!美在颜色,美在形状,每一朵都是那么迷人。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透明的一般,这就是“晶莹透亮”。 ②谁能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3)走近看,多美的梅花啊!凑上去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是呀,这是淡淡的清香!(板书:香)指导朗读。 5.小结。 (1)出示三句话,指导学生朗读,并配乐。 (2)读了这一段,你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吗?(出示:“春天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 。”) 【第一自然段的讲读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把识字教学与阅读理解统一于课文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感受梅花之美的同时,获得了语文的知识和能力。】 四、巩固总结。 1.梅花山上的梅花不仅多,而且又美又香,人们会怎样呢? (板书:人们——)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巩固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去美丽的梅花山游玩了一番,还认识了许多的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开火车读词、齐读) 3.指导书写“挨”:我们不仅要学会生字,还要来把它写漂亮呢! 五、作业布置: 1.写生字。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第一学段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者虽然年轻,但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出众,令人称道。】 (简评:张新东) 附板书: 4、春到梅花山 多 梅花 美 香 人们 ——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6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春到梅花山(用绿粉笔板书“春”,用红粉笔板书“梅花”)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课题?(指名读) 你读得真好,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再去南京的梅花山欣赏一番。多媒体播放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师有感情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用不同颜色粉笔板书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春意盎然,梅花的美丽颜色。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 过渡:梅花山的梅花开得美吗?你也打开课本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 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1、 出示第一句: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1)指名读。(多名)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2)“早春”是什么时候啊?天气怎样啊? 现在已是早春,你感觉温度怎样?你看校园里其它的花儿都开了吗? (3) 春天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啊,堪称“报春使者”。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与其它花儿的比较,体会梅花开的早。】 (4) 齐读这段话,你还知道了什么?(抓住“满山”,理解梅花的多。)播放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满山的梅花”。 板书:满山的梅花 (5) 漫山遍野到处都开满了梅花,你能把满山都是梅花的景象读出来吗?读给同位小朋友听一听(抓住“早春”、“满山”等进行评价)。 过渡:满山的梅花,红的胜火,白的似雪。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出示第二句: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多媒体演示) (1) 男女生分组读,看图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体会梅花的多。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词“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2) 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我们站在梅花山下,远远地看那山上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 那梅花彩云在哪儿呀?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还有吗?这儿还有一片,这儿,这儿,都是,真多呀!在蓝天的映衬下美极了,真让人喜爱。 你能读好这些句子吗?让大伙听了觉得梅花山的梅花真美呀!指名读。 集体评议后引导学生一起读。 【多媒体再现了美丽的梅花山,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语言文字,更让学生置身花海,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有滋有味。】 1、 刚才,我们站在远处看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眼前的梅花吧。 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齐读这句话。 (1)想一想,有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珍珠、冰花、露珠……) (2)沾满露珠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如珍珠般美丽,你能读好“晶莹透亮”吗?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走近梅花树时,小朋友,你闻到了什么?指名说。 (4)淡淡的香味让人闻了很舒服,老师听出来你非常喜欢这里的梅花,请打开课本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对梅花的喜爱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读一读,多肯定,多鼓励,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努力与学生搭建和谐、民主的交流平台。】 过渡:你喜欢梅花,喜欢梅花山吗?人们都喜欢梅花,一到休息日啊,梅花山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 (2)男女生分组读。 (3)结合实际理解“涌动着的人流”,你在哪里见过涌动的人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赶集的时候、人们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 你看,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子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的人走在美丽的梅花山上,像流水一样,这就是“涌动的人流”。 (4)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梅花山上,你想说些什么、想干些什么呢?(引导想象说话)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梅花是报春的使者,以及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春姐姐真神奇,她轻轻一吹,梅花山就醒来了。齐读课题。 2、师生共同简介梅花山。 3、今天,我们也到梅花山去郊游,好吗?一起唱《郊游》歌。 【从儿童的童话视角出发,创设梅花山醒来了的情境,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急于想知道醒来的梅花山是什么样子。因此,学生很快便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 初读感知 1、(出示梅花山的画面)我们现在来到了梅花山。下面,请文字帮忙,带你去游览梅花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想:梅花山是个怎样的世界? 3、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梅花山的美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再好好读读这些句子。 【此环节设计了三种形式的读:自由读、听读和默读(新课标要求低年段学生学会默读)。这样设计,不但让学生充分地接近文本,而且培养了学生各种读的能力,同时又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比一遍要求高。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要求面前,读书的积极性很高,又读得有趣有味,又充分感知了文本。】 三、 品读感悟 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梅花山的美呢?或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呢?为什么? (以下环节,以学定教,随机生成,学生交流哪处,就顺势品读哪处)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找出句子。 2、教师指导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本环节,无须教师的讲解,学生边读边思,没有什么烦琐的问题,只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舞台。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的理解,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学生拥有了读的时间,说的权利,真正体现了自主阅读,实现了个性化阅读。通过交流,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趣有了很强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在他们眼中,一个词句就是一幅画,一个词句就是一首诗。】 4、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发挥想象;品读优美词句,进一步体会文章意境。 (1)欣赏早春盛开的梅花,春寒料峭,梅花却散发出勃勃生机。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此刻,你想对迎着寒风开放的梅花说些什么? 【通过多媒体画面欣赏,使学生感到梅花不畏寒冷,有“凌寒独自开”的精神。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深受到教育。】 (2)把你想对梅花说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3)发挥想象,指导说话。 梅花山的梅花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而且好看极了,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真像片片彩云。 (4)怎样才能读出梅花的多和美呢? 【通过观察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借用学过的句式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表象,形成画面。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悟到梅花山的梅花色彩的绚丽。】 (5)你见过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呢?梅花怎么是晶莹透亮的呢?利用多媒体欣赏晶莹透亮的梅花。 (6)怎样读才能使人感到梅花的晶莹透亮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呢? 【就词解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让他们借助图,回想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却是轻轻松松的。这样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把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衔接了起来。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课堂教学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 (7)师小结,指导朗读,带入情境。 ①梅花山的梅花开得这么早(寒气还没有退尽就开放了);这么多(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么美(红的似火,白的胜雪,粉的若霞,像片片彩云;晶莹透亮)小朋友,你们喜欢吗? ②带着脑海中的画面,能用朗读把你们的喜欢表达出来吗? ③指名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随机的指导。 ④齐读。 【借助朗读,启发学生想象,在学生头脑中串起整段画面;披文入情,感悟情境美;反复吟诵,品味语言美,使学生入境入情入味,给学生以整体美。】 4、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风姿楚楚,摇曳多姿的梅花。怪不得,一到休息日…… (1)引读第二段。 (2)多媒体播放人们看梅花的景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人流、涌动”,从而体会看梅花的人多。 (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的内容理解“报春”的意思。) 【新课标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想象说话。 人们来到梅花山,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梅花,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可以用书上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新课标提出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以致用,同时也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 (5)花多、人多,汇成海洋。赏梅的人个个嬉笑颜开,欢呼声、赞叹声不绝于耳,此刻的梅花山真的成了“欢乐的海洋”。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创设多媒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引发学生触景生情,学生仿佛也置身于梅花山上。此情此景,诱发了他们倾吐的欲望,借游人之嘴吐自己心中之情。学生通过想象、说话,真正体会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意境。】 四、 拓展延伸 1、出示填空:( )的梅花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了吗? (2)自古以来,人们爱梅、赏梅,乃至画梅、咏梅,有关梅花的诗词歌赋,名画佳作层见叠出。 多媒体呈现诗词歌赋,名画佳作,学生欣赏。 (3)重点欣赏两首古诗。 《梅花》 《咏梅》 王安石 毛泽东 墙角数枝梅, 俏也不争春, 凌寒独自开。 只把春来报。 遥知不是雪, 待到山花烂漫时, 为有暗香来。 她在丛中笑。 (4)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这梅花。齐读全文。 ( )的梅花。你还想夸夸谁? 【既巧妙渗透了松竹梅和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的思想内涵教育,又拓展了思维迁移说话。同时将诗词歌赋,名画佳作出现在课堂中,拓展了学生知识,很好地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联姻”。给学生以启示:要博览群书。】 2、仿说。 春天来到了( 梅花山 ),( )。 春天来到了( ),( )。 【从仿说到创造性地说,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指引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并在读中积累,逐步学会欣赏。 【教材分析】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第二册的课文。课文描写了梅花山的梅花迎春开放的动人景象,展示了人们前往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抒发了爱梅、赞梅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但对于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紧扣词句,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感悟到梅花山的意境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相关链接】 梅花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中山南,在东郊风景区内,因山上多红梅得名。北靠明孝陵,东近中山陵,为南京市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观赏梅花的好去处。每到梅花开放的时候,游人如织。 据《中国名胜词典》:梅花山,旧名孙陵冈,三国时吴帝孙权与步夫人葬此。相传朱元璋营造明孝陵时,中军都督府佥(qiān)事李新准备把孙权墓迁走。朱元璋说:孙权也是好汉,留他守门。所以仅将孙陵石麒麟等迁往他处。此后,孙陵冈遂改称梅花山。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8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 (师红笔圈划,指导朗读) 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 师:你真会读书!“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边说边做了个”挨着“的动作。) 师:你能用刚学过的句子来理解“涌动”,真好!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4:老师,我感觉满山的梅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也带来了很多欢乐! 师:是吗?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4:“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海洋是广阔无边的,那不是说,人们很欢乐很欢乐吗? 生5:老师,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点意思是说来看花的人很多,他们都很快乐! 师:你俩的理解都很独特!那么,假如你也在这群看花的人中,眼望着这美丽的梅花,尽情享受着阵阵清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生6:我会站在梅花树旁,闻着那阵阵清香,发出赞叹:“梅花啊梅花,你不但很美,还很香,我真喜欢你啊!” 生7:我会望着远处的梅花说:“你看,满山的梅花都开放了,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多么象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啊!” 生8:如果我是看花的人,我希望自己也变成一朵晶莹透亮的梅花,努力散发出清香,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教学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努力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加强感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就让学生边读边思,没有问一个繁琐的问题,而是给 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的话超出老师的“教案”,背离老师的“设计”时,我没有生搬硬拉着学生,而是从学生的话题入手, 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谈谈假如自己是一个赏花人,会怎么想,怎么说?在交流中,他们的感受挥发得淋漓尽致! 2、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深入课文,边读边思,并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或小组同学加强交流,促进理解。当学生在“欢乐的海洋”的理解上相互补充,即 “看梅花的人很多”,“他们很欢乐很欢乐”时,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加以赞赏,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两得。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9一、激情导入 课文: 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激情导入 )春天到了,南京梅花山上的梅花开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成了花的海洋。红的似火,白的胜雪,粉的若霞,风姿楚楚,摇曳生姿,争香斗艳。你喜欢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去旅游吧! 二、读悟第一段: 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读了第一句,知道梅花是在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开放的。那时候,盛开的花很少,人们觉得梅花特别漂亮。) (生:我读到“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我好象看到整座山上都是梅花。梅花很多很多,美极了!) 2、指导交流、朗读第一句。 (生:我喜欢“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霞。”梅花多得挤在了一起。) (生:我也喜欢这句话。梅花像我们小孩子一样靠在一起,挤在一起,一定很热闹。) (生:我好象看到在蓝蓝的天空下,有鲜红鲜红的梅花,有雪白雪白的梅花,还有粉红色的梅花,五颜六色的,像一片一片彩色的云。) 3、指导交流、朗读第二句 (生:我读到“晶莹透亮”,觉得梅花像玉那样透明的,闪着亮晶晶的光。) (生:我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好象闻到了梅花的香味。 生:我读了第三句,我闻到了梅花很淡的,令人舒服的香味。) 4、指导交流、朗读第三句 三、读悟第二段: 1、师:我太喜欢梅花山上的梅花了!如果我是南京人,我一定会觉得很幸福。一到休息的时候,南京的梅花山上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们也去看看吧。读读第二段,说说。 (生:我从“喜爱”这个词中知道人们喜爱梅花。) (生:“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化的人流。”人多得像水流一样,还涌来涌去。梅花山真热闹,真美!) (生:我还从这句话里知道,人们太喜欢梅花了,一有时间就去看梅花。) (生:因为满山的梅花开放了,看梅花的人很多很多。所以书上说“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生:人们一定会一边看梅花,一边笑着赞美梅花。他们说“……”) 2、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师总结课文 析:本课的教学,无须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趣具有多强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啊!在孩子们眼中,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词就是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个童话。有人说“一千个人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才能有“自主阅读”,才能谈“个性化的阅读”。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10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兴旺景象。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一、 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利用图片理解梅花,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有了解梅花的欲望。1、出示图,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怎么样?3、简介梅花山。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就知道了。齐读指名说说 初步了解梅花山。 二、 初读指导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梅花,再让学生自由积极的朗读课文,激发朗读课文的热情。 1、引导看教学光盘,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1)标出自然段序号。(2)画出生字词。 3、了解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2)学生互相交流已经懂了的词语的意思。我看到梅花开得很旺,人们都在赏梅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拼读生字词。学生互相交流已经懂了的词语的意思。三、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字词,再将课文读通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将课文中的长句和短句都读对,在此基础上读流利课文。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段话。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侧重指导如何读好停顿。3、齐读。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5、齐读。6、说说你对梅花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7、齐读课文自由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2段话。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侧重指导如何读好停顿。齐读。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齐读。我认为梅花山的景色非常美,能吸引无数的游人齐读课文四、指导书写生字使学生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书写本课的生字。1、出示要认识的生字2、请同学自学要写的字。我们怎么才能记住下面这些生字呢?请大家想出好办法来记,然后把你的办法给大家作介绍,看谁的办法最好。片 发 休 尽 欢 还 息 寒 挨3、看笔顺表4、看老师范写 挨 欢5、抄写生字指名认读请同学自学要写的字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会写哪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看笔顺表看老师范写 书空 抄写生字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11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起立!老师好!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南京的中山门外,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一到春天,漫山遍野,梅花盛开,那就是我们南京的——什么地方?指生答 生:梅花山 师:好的,伸出我们的右手食指,跟李老师来写这个词(师范写,生书空)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会怎么打扮梅花山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题。预备齐! 生:春到梅花山 师:春天的梅花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107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呀,借助拼音把它读准。好,自己先读一读。 生很投入地自由朗读课文 师:(出示课后生字)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我们课后的生字,你能自己学习这些生字吗? 生:能 师:怎么自学生字呢?听老师来教同学们三招。一、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二、想想办法记住字形。三、连成词儿想想意思。有了这三大法宝,小朋友们就能把字学会了,好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学习生字词。在学习过程当中,如果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困惑你都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交流交流。这些字在语文书上,看语文书自习吧。 生自学课文生字词 师:自学好了吗?在字音方面我们小朋友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你来说 生:我要提醒大家”尽”,”尽”是前鼻音。请大家跟我读两遍,领读两遍尽 师:谁能连成词读一读吗?指生读 生1:退尽 生2:退尽 师:“尽”啊是个前鼻音,很容易读错 师:还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生说 生:我要提醒大家休息的“息”读一声调,请大家跟我读两遍。领读两遍 师:在这个词当中,它确实是读第一声(出示生词卡片:休息日)大家跟我读一读 生:齐读:休息日 师:我们的休息日是哪几天啊? 生:放假、星期六和星期天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的休息日,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这个词啊还会变魔术,如果把这个“日”去掉,这个词谁会读呢? 生:休息休息日 师:是的,在这个词里面啊,它读轻声。跟我读 生:齐读休息 师:放假了,我们小朋友在家休息。还有什么字要提醒大家的?你来说 生:我要提醒大家“盛开”的“盛”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两遍。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是的“盛开”的“盛”是后鼻音,还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词啦? 生:我要提醒大家“晶亮”的“晶”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两遍。 生:齐读 师:真好,在我们的课文当中是这个词“晶莹透亮”(出示),这个词中里面还有一个难读的字音,谁来提醒大家?指生答 生:“莹”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两遍,“晶莹透亮” 生:齐读 师:好的,“莹”这个字呀不仅是后鼻音,它还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我们把这个词再读两遍。 生:齐读 师:字音啊,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那么字形你能不能像一些好办法来记住啊?你会记哪个字? 生:我会记“还”,“还”上面一个“不”,下面加一个走之底,合起来就是“还”。课一组成“还是” 师:老师想问问小朋友,“还”是什么结构的字呀? 生:“还”是半包围结构 师:真好,李老师提醒小朋友啊,有走之底的字都是先写里面的部分,再写外面的走之。记住笔顺不能错。你还会记哪个字? 生:我会记“休”一个单人旁加一个“木”,合起来就是“休”“休息” 师:真好,“休息”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休息”就是小朋友星期六星期天不出去玩,在家休息。 师:是的,那我们想想假如有一个人在路上走呀走呀,他走累了,正好前面有一棵树,他会干嘛呀? 生:他就想休息。 师:他会怎么休息呢? 生:他就会坐在树底下乘荫 师:“乘凉”,哦,他会坐在树底下休息,也可能会靠在树底下休息。我们来看看“休”这个字多有意思啊!左边是一个人,右边就是一棵树,把左右两边合起来就是“休”的意思。一个汉字呀,就像一个故事。你还会记记哪个字? 生:我会记“欢”左边一个又字旁,右边一个“欠”合起来就是“欢”,“欢迎” 师:好的,左边要学的这个偏旁啊,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偏旁。跟我说“又字旁” 生:齐说 师:“又”字旁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独体字“又”有什么不同? 生:“又”字旁的捺变成了一点了。 师:知道为什么要把捺变成一点吗?你来说 生:要不然右边的汉字不够写了。 师:是啊,汉字还知道谦让呢,它们知道要给右边的部分腾出地方来。你还会记哪个字? 生:我会记“息”上面一个“自己”的“自”,下面一个“心”合起来就是“息”“休息” 师:这个“自”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偏旁,跟我说“自”字头 生:生齐说 师:你还会记哪个字? 生:我还会记“挨”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撇折点,下面一个“失”,合起来是“挨” 师:下面是“失”吗?你再看一看?“失”那一撇要出头,而“挨”下面的是“矢”,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学过这个字读“矢”,“矢”不出头。 师:还有谁会说这个字,我们可以用“台”来记。把“台”下面的什么换成什么? 生:把把“台”下面的“口”换成“矢”,再加提手旁,合起来就是“挨” 师:是呀,这就是一种识字方法,用我们学过的熟字换一个偏旁来记新的字。这是一种是紫的好方法?你还会记哪个字? 生:我会记“尽”,上面一个“尺”。下面两点,合起来就是“尽”“尽头” 师:你真了不起,你知道尽可以组成“尽头”这个词。小朋友们,你知道“尽头”的“尽”是怎么来的吗?老师啦告诉大家:“尽”字古人指手拿刷子去洗盛东西的器皿,那盛东西的器皿空了,里面没有东西了,就要洗刷呀。所以“尽”字就有完没有的意思。我想了很多很多办法,结果最后我们有办法?我们可以说—— 生:“想尽办法” 师:“想尽办法”就是都想完了,没有办法可想了。课文中“尽”字出现在哪句话当中?“寒气还没有退尽”就是说寒气还没有—— 生:退完 师:你还会记哪个字呀? 生:“片”撇横竖横折 师:这是一个什么字呀? 生:它是一个独体字 师:说的真好,“片”是个独体字,我们一起来书空这个字,“片”怎么写? 生:“片”这样写撇横竖横折 师:这个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个字写写。你们和老师一起书空 生:“片”这样写撇竖横横折 师:你知道“片”可以组成什么词啊? 生:方片 师: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啊? 生:叶片 师: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一片 师:刚才小朋友们组的“方片”“叶片”加上丁老师这儿的“药片”“名片”“卡片”(出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事物都是“一片一片” 师:它们的样子都是? 生:这些东西都是薄薄的一层。 师:这些东西都是薄薄的、平平的一层。所以片这个字就是指“平而薄的东西”。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儿的小填空题。一叶子一花瓣一彩云你会填吗? 生:一片叶子 生:一片花瓣 生:一片彩云 师:彩云他们也是什么形状的呀?薄薄的、平平的。所以他们前面用什么呀?我们书中说“片片彩云”是一片两片彩云嘛? 生:不是,是好多片彩云 师:那朵朵梅花呢? 生:就是多很朵梅花 师: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 生:一张张桌子 师:是呀,明天是植树节了,小朋友们在学校里种好多棵树,我们可以说—— 生:一棵棵树 师:说得真好,上课时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的笑脸,我们可以说一张张—— 生:笑脸 师:你还会记哪个字? 生:我会记发,一个撇着撇下面一个又,最后加上一点,合起来就是发 师:老师想提醒小朋友注意,第一笔是竖撇,只是他有一点内收。师范写。 生:书空 师:这是什么呀? 生:头发 师:老师的头发是黑色的,叫—— 生:黑发 师:老奶奶的头发叫—— 生:白发 师:男孩子的头发短一点叫—— 生:短发 师:女孩子的头发长一些叫—— 生:长发 师:同学们看,跟头发有关的读音都读第四声,长发也好,短发也好,他们都和头发有关,根头发有关,记住都读第几声? 生:第四声 师:课文中“散发”这个词和头发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师:那这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1:散发 生2:散发 生3:散发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梅花盛开的情况,结合园艺文化,让学生受到美丽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朗读这段话。想一想讲了什么? 2、你读懂了那些地方? 3、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梅花什么时候开? "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4、指导朗读。 5、盛开的梅花怎么样?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挨"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 "片片彩云"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确实像片片彩云。 6、看图理解;指导朗读。 7、"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结合图理解指导朗读。 "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又名春梅、红梅。梅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白色、淡红色,有芳香,再早春1-2月开花,后发叶。] 8、小结:早春,满山的梅花盛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散发出阵阵香气。你喜欢吗? 9、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许多人也都像同学们一样喜欢梅花,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漂亮?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人们喜欢梅花的什么? 2、讨论(人们喜欢梅花的报春)。 3、指导朗读。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被人们欣喜。] 4、同桌讨论;从那里看出人们喜欢梅花? 5、指导朗读 6、如果你来到梅花山,心情怎么样? 7、学生配乐朗读。 三、学习生字: 1、挨:注意右边"矣"的写法。 2、息:认识"心",说说怎样记住它? 3、休:你怎样记住它?注意木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旁。 4、淡:注意左边的"火"中"捺"的变化。 四、写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剩余的4个生字及有关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借助图片,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美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学生读)你读得真美,谁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好,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齐读) 二、复习词语 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学生响亮地回答“会”!)真的?多媒体出示词语(词语背景为满山遍野的梅花):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早春 盛开 挨着 片片彩云 晶莹透亮 清香 报春 涌动 人流 (第一、二行词语是描写梅花的;第三行是描写看花的人的。通过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为更好的理解词语做铺垫。) 三、细读课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呀?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那就更好了。(用上一个也可以,用上两个、三个那就更好了)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醒,用自己的话说出一些有关梅花的句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 小结: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呀!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边看梅花边细细地读读这篇课文,好不好啊?(学生肯定会大声地说“好”,接着我就播放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录像,伴着舒缓的音乐、师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了!那刚才宣老师读的是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呀?打开书本,你也读读吧! (对于小朋友的自由朗读,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1、小朋友你看(出示图片),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教师引读)—— 出示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背景图仍为满山的梅花)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因此在这里我只要让孩子能够抓住“早春”或“满山”来回答。) (2)(“早春”两字变换颜色,让学生加深印象)“早春”是什么时候呀?天气怎么样呀?读读整句话。 (学生在以前的课文中,理解过“深秋”、“初冬”的意思,我想对于“早春”,他们能说出大概意思。) (3)是的,春天刚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就”字在老师说的时候相机变换颜色)——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呀! (4)在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指导学生抓住“满山”,来理解梅花的多。) 教师追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很多的呢?(学生回答。接着,“满山”两字变色,让学生理解“满山”。(“满山”就是指不管是山脚,还是山腰、山顶,到处都开满了梅花)板书:满山的梅花 (5)教师小结: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谁来读读这句话? (如果学生“早春”读得到位:你读得真好,让我一听就知道梅花是在早春开的;如果学生“满山”读得到位: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梅花山的梅花可真多啊!) 2、你喜欢那开放的梅花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交流学习所得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开放的梅花。老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评价。) 出示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分男、女生读。 (3)“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时词语变换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呀?那梅花——,来,让我们来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多。) (4)小结:你看,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那你站在梅花山的山脚下,远远地看山上那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 (5)指导学生看文字下的梅花图。那梅花彩云在哪儿呀?(让学生在图片上指)哦,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还有吗?这儿还有一片,这儿、这儿,都是!真多呀!在蓝天的映衬下,美丽极了,真惹人喜爱! (通过看图,让学生在体会梅花多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梅花的美。) (6)那谁来读好这句话呢?(2个人)(梅花真多、真漂亮呀!)好,让我们一起来读! 3、刚才,我们站在远处看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近处的梅花吧! 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1)指名学生读句子。(出示图片)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结合图片,来理解“晶莹透亮”,体会有着露水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的美丽。) (2)小朋友们,你们闻到什么了吗? (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淡淡的清香”。) (3)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呀?(渗透思想教育) (4)淡淡的香味让人闻了很舒服,心旷神怡。老师听出来你非常喜欢这里的梅花,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你对梅花的喜欢吗?(2个人) (5)那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男生读、女生读)让我们再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6)小结:这么美丽的梅花,这么美丽的梅花山,怎能不让人喜爱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什么呢? 3、看图理解:人流(出示人很多的图片)。这就是“涌动着的人流”。 4、(换成有梅花的图片)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的人置身于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你猜猜他们会干些什么呢?你想干什么呢? (通过这一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融入文本,体会到人们的快乐。) 5、哦!歌声、笑声融合在一起,这时的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陶醉在这梅花丛中,梅花山成了—— (教师可采用“开火车”等方式,让学生多读几遍) 6、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到了梅花山,欣赏到了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你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说,把你最想说的那句话来说给大家听吧! 四、指导写字 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三个生字,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寒:认识新偏旁“宀”,下面是“一、一、丨、丨一”再一个“八”加两点。 片:教师要强调书写笔顺。教师先板书,再让学生描红。 息:这个字谁来教?(指导学生如何教字:先分析字的结构,再分析字的每个组成部分,再说说每个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满山的梅花 欢乐的海洋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13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4 激活学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学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就是梅花山,看了这个名字,你觉得梅花山会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我觉得梅花山上会有很多花。 生:我觉得梅花山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不,我觉得梅花山上有许多的梅花。 师:说得真好,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梅花”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梅花加上重点号) 生:梅花山会成为一个花的海洋。 师:老师真佩服你,你形容得太贴切了。 生:我想说一个字“多”。 师:你说得真精彩,老师把这个“多”字写在黑板上。 生:我觉得梅花山上会有阵阵花香。 师:是啊,香气已经扑鼻而来了。老师把这个“香”字也送给大家。 生:我觉得梅花山真美。 师:是的,的确很美,老师把这个“美”字写得大大的。 生:我觉得梅花山上会有很多游人,他们都被吸引了。 师:是啊,梅花山以梅花的“多”、“香”、“美”吸引了大家,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被吸引了呢? (此时,小朋友们情绪高涨,都想看看梅花山到底是什么样的?) 师:那春天得梅花上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到梅花山》 接着播放录像,同学们发出了阵阵赞叹声,仿佛已经来到了梅花山。 小结:怎样能在上课初始就把一年级的学生带入课堂,这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虽然梅花山就位于南京,但据我了解,班里去过的学生几乎没有,更何况七八岁的小朋友似乎并不热衷于景色的观赏,那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春到梅花山》的美,大自然的美呢?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去激活学生的情绪。 1.通过质疑拓宽想象的空间,激起学生的热情。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于是我通过质疑将语言文字与想象相结合,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心中的梅花山,并在师生的对话中,让学生学会从重点词语入手展开想象,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一步步走入梅花山中,如身临其境般去触摸,去感受,再加上画面的欣赏,学生的情绪高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板书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并让学生有了整体的感受。 根据已有经验以及想象,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越是我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并在最后起到了整体归纳的作用。 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因而,课堂教学的推进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尝试,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亦心提供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14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片,紧扣词语,欣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通过朗读,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三、教学准备: 课文动画,梅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教师简介梅花山。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3)学生交流已经读懂的词语。 (4)出示生字: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型。 结合教新偏旁:宝盖头、提手旁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 教师指导:读“盛开的梅花”后作短暂停顿;读“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后作稍长停顿。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2、指名读两个长句子。 (二)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这一段共三句话:梅花开放的时间;梅花盛开的样子;梅花发出的味道。 *第二句写出了梅花开得多而美,就像彩云一样。(结合图理解) (3)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一句总写人们喜爱梅花,第二句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 第一句先说时间,再说看话的人多。 理解:报春、涌动、人流。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形容人们很高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同桌练说;大胆在全班说。 (3)联系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作业 1、用“像”说一句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人们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散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片发休息尽欢退挨寒 2、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教师归纳: 片:笔顺是撇、竖、横、横折。 息:重点指导下面的“心”,要写得扁,托住“自”。 尽:“尸”要居中,写在横中线的上部。 还、退: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姿势。 (三)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 )( )( ) 宝盖头: 走之底:( )( )( ) 三点水: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