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教学二年级《用数学》的课后反思
范文

教学二年级《用数学》的课后反思(精选2篇)

教学二年级《用数学》的课后反思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用数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P59的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收集数学信息       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初步提出问题。还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大象运木头》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从画面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汇报解决的方法,学生自由提问。在此环节中,重点强调乘法的含义。让学生在思考中,在师生交流中,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二 .新课

  课件出示动物聚会的图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让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 .实践练习

  设计了两个情境:1、 小兔子采蘑菇 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使学生逐渐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 肯德基的图片 

  学生很喜欢吃肯德基,所以对这个情境比较感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和解决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拓展练习

  学生联系身边的事,自己编一道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再次回到完整的用数学形式,真正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看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教师的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有些地方处理的过于草率等。希望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教学二年级《用数学》的课后反思 篇2

  小学数学第一册《练习十九》中,“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与以往的“用数学”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而且围绕问题,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已知条件,从而显示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科书第109页的第四题上,已知其中一个条件:水里有8人,让学生求“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要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条件,从而将这道题目完整地表述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从而列出算式:“8+6=14(人)”

  很快,有学生发现了用其他角度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将这道题表述为:“带游泳圈的有12人,不带游泳圈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从而将算式列成:“12+2=14(人)”

  接着,又有孩子说:“参加游泳的男的有8人,女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8+6=14(人)

  我肯定了孩子们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看到有个孩子还高高地举着手,我请她站起来,她说:“游泳的大人有1人,小孩有13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13=14(人)”我大声地表扬她,并请她坐下。她却说:“老师,还有啊:戴浴帽的有1人,不戴浴帽的有13人,一共有几人?列式跟刚才是一样的。”

  我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有时,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他们却先想到了。让我们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多给他们一次发言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呈上令人满意的答卷。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