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
范文 |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班学生拼音、拼读掌握较好,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儿歌中有的生字学生已经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朋友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元宵节》是富有节日气息的诗歌,主要是结合正月十五正好在开学的第二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便于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更加乐学、爱学。通过朗读,感悟人民的幸福生活与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偏旁“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分析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读、背儿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 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8.课堂练习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形近字辨析组词 ( 团 ( ) ( 宵 )( ) ( 圆 )( ) ( 消 )( ) 9.作业安排 田字格生字会写、会组词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 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 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 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11.自我问答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有什么收获? 答: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2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准备: 红色打印纸、剪刀、胶水、面粉、盆子、红豆沙、筷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2、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3、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四、活动流程: 1、9:00老师引导幼儿知道今天是元宵节,知道今天的日期,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对元宵节的理解。 2、9:05-9:20给幼儿讲元宵节的来历故事,讲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3、9:20-9:25引导出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做元宵。 4、9:25-9:35幼儿做元宵前的准备-洗手、准备所需物品、向幼儿提要求,注意卫生,注意精美,注意安全,注意团结合作。 5、9:35-9:50师生共同动手做元宵。 6、9:50-9:55送去厨房煮元宵。 7、9:55-10:00向幼儿宣布下环节活动-制作灯笼和猜灯谜。 8、10:00-10:15猜谜语。 9、10:15-10:40制作灯笼,老师做示范,准备材料。 10、10:40-11:30师生共同完成灯笼制作。 11、11:40吃元宵。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3主 题: 《元宵节》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单位:邹城市机关幼儿园 班级:中班 设计者:黄静 目录 一、 主题的来源 二、 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三、 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 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 主题预设网与生成网 九、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十、 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 主 题 :民 族 节 日 《 元 宵 节 》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一、 主题的来源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庆这一共同的节日,从而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题设计旨在以横向、纵向;多学科多种形式,多种内容。通过唱歌、舞蹈、儿歌、灯谜、传说故事、折纸、绘画、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培养幼儿愉快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几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态度目标: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的品质。 3、能力目标:通过折叠“移动的花灯”、学习花灯儿歌、组织观灯猜谜等活动,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知识目标: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以及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有关的趣事。 5、技能目标:幼儿在学、说、跳、唱中充分感受到过年的喜悦心情,使幼儿萌发科技发展意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吃面叶 踩 高 跷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主题探究进程的预设 谈话活动:元 宵节的来历 收集有关元宵 节的的资料。 参观灯展 2、周计划预设 第一 周 教育活动计划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带孩子逛逛灯具店;领孩子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察观个别幼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幼儿积极投入活动。1、指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2、教 育幼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自选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儿歌 闹元宵 语言活动 儿歌: 元宵节 认知活动: 观 灯 会 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学习活动 语言: 元宵节的故事 民间音乐 卖汤圆 谈话: 元宵节趣事 体育活动 传花灯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语言区:猜谜 建构区:玩积木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移动的花灯 学习活动 音乐活动 挂红灯 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数学区: 复习7的守恒 区域活动 谈话 元宵节趣事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音乐活动 律动 敲敲打打 智力游戏 赏灯猜谜 健康活动: 长长和圆圆 自选区域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给孩子讲讲有关元宵节的故事,带孩子逛逛灯具店;领孩子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1、察观个别幼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2、指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3、教 育幼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区域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民间儿歌卖汤圆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比较7、8两数的关系 民俗活动——舞龙 语言: 观灯会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学习8的形成与数数 区域活动 认知 香椿与垂柳 自选区域 区域活动 益智区:赏灯猜谜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灯笼 学习活动 儿歌 元宵节数花灯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区域活动 故事 狼和小羊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 活动 欣赏民歌: 正月十五 那一天 区域活动 民间歌曲: 闹元宵 区域活动 绘画 灯笼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第 二 周 教育活动计划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室内: 主墙——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为幼儿选取了各式灯笼、烟花、鞭炮等道具。 活动区——语言区: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照片、画报、简报、谜语等。表演区:投放一些鼓、锣、灯笼等供幼儿表演。美工区: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儿操作。 2、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中来,向老师、幼儿介绍元宵节的不同风俗习惯。 3、社区与社区资源的利用——组织幼儿到铁山公园参观元宵节灯展。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二:认知活动 观灯会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三: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五: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六: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七:民间歌曲 《卖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八: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九:民间美术 《移动的花灯》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一:民俗活动——舞龙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二: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一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闹元宵》,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二、活动准备: 录象片:元宵节的热闹情景。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看录象片,。 2、 教师示范朗。 3、 领幼儿朗诵。 让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二: 观 灯 会 活动形式:集体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 1、忆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2、观灯会 (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3、总结性谈话。 活动三: 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学习,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风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十五灯展。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看图讲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学作品,了解猜谜的来历。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五: 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元宵数花灯》,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观看灯展,了解一些灯的知识。 2、各种花灯及图片。 活动过程 4、引导幼儿观看花灯。 5、教师示范朗诵。 6、领幼儿朗诵。 7、让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六: 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正月十五闹花灯,舞狮子、扭秧歌等民间习俗。 2、 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学会听前奏、间奏。培养幼儿的乐感和节奏感。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4一、目的及意义。 1 结合学习第一课《元宵节》,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完成识字任务。 2 着眼点: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求知的愿望, 3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都是生机盎然的,充满趣味的。 二、基本情况 1 时间:二月21日晚上6:00——8:00 2 地点:本班教室内外 3 人员:本年级全体学生及自愿参加的家长、教师。 4 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带一个灯笼,(最好有自制的)查阅资料,或自制灯谜若干,写在纸条上。要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并自备奖品,准备奖励给猜出自己制作的灯谜的同学。可以请求家长协助(比如写灯谜),但不能完全代替。 5 活动名称《再过一次元宵节》 三、活动基本思路。 1 动员,集思广益。在开学报到完后,召开班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讨论如何办好这次活动。归纳总结活动方法,鼓励大家积极筹备,简单分工。(比如哪些同学重点搜集跟“羊”有关系的词语,哪些同学重点搜集喜庆的词语,或是跟元宵节有关的知识等。)指导学生通过四五天时间搜集资料,制作灯谜、灯笼。 2 教师,做好领路人。重点指导学生准备活动,在筹备过程中,锻炼能力。为了落实活动中的知识能力目标,教师一方面做好引导,一方面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设计制作一些灯谜,有意识地包含第一单元的生字词以及一些估计学生不好完成的目标。 3 家长,好帮手。充分调动家长这支好帮手队伍。请几个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家长来协助管理,以便更有秩序的搞好活动,同时也让家长从中体会新课程的理念。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欢”字教学,可以说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生动活泼地识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说从两个方面着手: 1.联系已有知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学习者的“前理解”“前结构”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只有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就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组词”等常用的识字方法,这就成为他们识字的先前“认识模块”,是独立、自主识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可忽视。 2.联系生活经验。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这些都为识字奠定了基础。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已有积累,学生才纷纷说出“欢乐”、“欢心”、“喜欢”等积累的词语。既强化了识字效果又拓宽了识字途径。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7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麽?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8今天是正月十五,虽说春节已经走近尾声,但各个地方却仍然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洋洋的氛围。而对学生来说,元宵节亦余味犹存。值此佳节,教学《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元宵节》这篇课文是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以图为凭,激情激趣。在导入的设计上也是下足功夫。鉴于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于他们而言更有吸引力,所以,我试着让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收集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报纸图片,教学反思《《元宵节》教学反思》。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和家人团聚的可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是有趣的。比如以图为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过元宵节。同时,多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比如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时,引导他们互相评价各自在元宵节时做些什么。学生在《元宵节》这课上“过”足了瘾,整个课堂上喜庆气息韵味十足。我觉得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就是自己本节课用得最成功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小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 但由于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孩子们学习激情还是不够高,学习的心思还是花的。所以在本周我要做的的是提高心思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9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伴随着新学期的脚步款款而来,为了让孩子们从家庭到幼儿园后,继续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息。我们开展了元宵节系列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元宵节这一习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从活动中感受自己动手制作花灯、赏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活动初我们就向孩子们介绍了元宵节的有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食俗、民俗等。首先我们布置了室内外的环境,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优良老师之一。于是,我们针对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幼儿园和教室,进行了布置和装饰。我们提供了一些花灯图片和废旧材料供父母们参考,鼓励父母和幼儿在家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花灯。我们班每个孩子都精心制作了花灯,有的孩子还制作了两盏花灯。以前过节都是买花灯今年是自己亲手制作花灯显得更有意义,看着这些悬挂着的各式各样、各种材质的花灯,孩子们很有成就感也很喜欢呢。我们在教室还进行了折纸活动,根据步骤图用手工纸教授孩子们折灯笼,接着进行装饰,布置在教室的“赏花灯”主题墙面上。这些漂亮的花灯使幼儿园和教室呈现出一片节日的气氛。 接着我们给花灯贴上灯谜在幼儿园布置花灯展,事先我们在教室就请孩子们猜灯谜,孩子们很有兴趣。然后父母们带着孩子在园内一起赏花灯、猜灯谜更增添了节日的欢快气氛。我们也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猜灯谜活动,在寻找灯谜中,我们考虑到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灯谜供孩子们去猜。 最后终于在本周五进行了搓元宵活动,孩子们对这项活动更是满心期待呢,时不时的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搓元宵呀。”孩子们升入到大班,所以加大难度,我们这次要搓有馅的元宵。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搓汤圆。别看这个小汤圆可不好搓哦,元宵粉很容易就裂开,特别是放入馅后再搓圆更是有些难度。孩子们可不怕困难,很有耐心的搓,我们指导孩子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完成搓元宵的活动。请父母帮助孩子观察了煮元宵的过程,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最后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满心欢喜。 在元宵节系列活动中,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老师都感受到了节日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父母们、孩子们和老师们的智慧和心血,少不了每个人的努力和力量。我们引导孩子在幸福与欢乐之时,感受到了元宵节喜气洋洋的气息,体验民俗节日的情趣。并能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真切自然的地表现元宵节浓厚的欢乐气氛。通过二周的元宵节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元宵节的了解增多了,了解汤圆(元宵)代表着一家人团圆,也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从活动中感受自己动手制作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和自己尝元宵的快乐。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相信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一段宝贵的经历,幼儿园也会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在做中学、游戏中学、生活中学习。希望父母们主动参与,并提出好的建议,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0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形成幼儿互相关系、友爱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将幼儿事先收集的花灯布置在教室内,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若干简单的有关灯的谜语。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下我们一起布置的教室,请幼儿说说看:谁知道这样的布置是什么节日的特色呢? A、幼儿回答 B、教师总结: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意思,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有它独特的传统节日气息。 2、请幼儿回忆过去过元宵节的时候,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四、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等。 1、教师出示花灯,提出请幼儿观赏灯的要求: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等。 A、可与同伴自由结伴观赏花灯,并向同伴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B、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花灯的名称、外姓特征等,也可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C、教师总结,帮助幼儿了解花灯的特点,并且告诉幼儿:扎灯是一们民间艺术,是中国人特有的本领。 五、活动结束及延伸: 小游戏:出示关于灯的谜语,请小朋友们猜猜看。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带幼儿到湖外玩灯,在玩的过程中提醒幼儿爱惜灯,注意安全,鼓励幼儿用礼貌用语同伙伴进行交往。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一些元宵习俗。 2、进行猜谜游戏,体验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材料准备: 1、花灯的图片。 2、谜语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花灯,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带来了很多花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二、知道元宵节及一些习俗 1、什么时候我们看花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除了看花灯,元宵节还要干什么?——吃汤圆、猜灯谜、舞龙舞狮 3、教师讲解这些习俗的意义。 三、猜灯谜 师:我们也来猜猜灯谜吧,看看谁最厉害! 师幼猜灯谜,猜对的奖励一个纸折的小兔灯笼!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大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1开学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元宵节”的印象,我们首先在环境布置里加入了元宵习俗:吃汤圆、舞龙灯的图片,然后又组织了一次“搓元宵”的活动。 考虑到托班的孩子年龄尚小,动手能力较弱,所以这次“搓元宵”的材料选用了容易搓成型的橡皮泥。 在介绍“搓元宵”的时候,孩子们对“元宵”这个词一时难以理解,于是我出示事先搓好的元宵给孩子们看,并且解释元宵就是汤圆。之后,很多孩子纷纷表示自己吃过汤圆:甜甜的,圆圆的。为了更贴近孩子的认知,引起孩子的兴趣,活动中我把元宵先说成汤圆。在知道汤圆是球形的基础上,我把一小块橡皮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搓成球形。 在指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搓的时候,发现有几个新生不愿动手,还有的孩子搓几下还没搓圆就不肯再搓了,于是我把《搓手歌》运用在搓的过程中,“搓搓圆,搓搓圆,大家快来搓汤圆;搓搓圆,搓搓圆,快来搓汤圆。”一边唱一边搓,孩子们的主动性提高了很多,搓出的汤圆圆又圆。 因为橡皮泥是五颜六色的,于是我在搓的同时又因势引导孩子想象:红色的汤圆是草莓味的,紫色的汤圆是葡萄味的,绿色的汤圆是猕猴桃味的,黄色的汤圆是香蕉味的…… 一边搓汤圆,一边唱歌,一边想象水果,同时又巩固了颜色,真是一举多得!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2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学习搓元宵,能将陷料包在里面并团成元宵。 3、感受节日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做元宵的料和陷。 2、煮元宵的锅。 活动过程: 一、元宵的由来。 1、老师讲解元宵节的习俗。 2、说说人们在元宵节都会干些什么事?(吃元宵、赏花灯) 二、搓元宵。 1、观察元宵的陷和料。 2、老师进行示范。将糯米粉搓圆,挖一个坑把陷放在里面,在把它搓圆。 3、把所有的元宵放在大容器里滚圆。 三、比一比。 1、幼儿分组搓元宵,看那一组的元宵搓的多、圆为获胜组,老师进行奖励。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3今天是正月十五,虽说春节已经走近尾声,但各各地方却仍然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洋洋的氛围,《元宵节》教学反思。而对学生来说,元宵节亦余味犹存。值此佳节,教学《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元宵节》这篇课文是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以图为凭,激情激趣。在导入的设计上也是下足功夫。鉴于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于他们而言更有吸引力,所以,我试着让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收集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报纸图片,教学反思《《元宵节》教学反思》。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和家人团聚的可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是有趣的。比如以图为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过元宵节。同时,多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比如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时,引导他们互相评价各自在元宵节时做些什么。学生在《元宵节》这课上“过”足了瘾,整个课堂上喜庆气息韵味十足。我觉得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就是自己本节课用得最成功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小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 但由于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孩子们学习激情还是不够高,学习的心思还是花的。所以在本周我要做的的是提高心思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4活动目标: 1、能选取元宵节的典型情景,有目的地安排画面。 2、感知图像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水彩笔、勾边用的浅色油画棒、大红水粉颜料。 2、欣赏作品“热闹的元宵节”。 3、幼儿用书《热闹的元宵节》。 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教师出示欣赏的作品,幼儿回忆过元宵节的情景: “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大家在感什么?” “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各种形状的灯笼:又拉的、有提的、有拖的) 幼儿讨论人和灯应该先画哪一样比较合适。(先画人再画灯) 先画哪个人。(中间的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围绕元宵节各种各样的灯构想画面。 边画边思考各种灯的造型和人物动态。 注意图像的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画面完成后,用大红的水粉颜料涂底色。 3、观赏作品: 幼儿相互观赏同伴的作品,分析思考怎样使画面节日气氛浓厚。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5一、谈话导入 1、喜欢过节吗?这是什么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放元宵节动画) 2、那天,你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谁在一起?(指名说)谁能照样子再说说!(屏显:元宵节的晚上,在一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来过一次元宵节好吗?(板书课题:元宵节) [点评:通过看动画激发兴趣;激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安排“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能把元宵节的欢庆场面都表现出来,现在就读给大家听!(范读) 2、大家想读吗?自己试一试!并注意哪个音节出现的次数最多。(指名答,板书:yuán)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词里?(指名说)用笔把它们圈起来!然后4人一组,互相帮助,试读这些词。 4、指名读,大家一起试一试!(屏显:元宵节汤圆团圆圆又圆) 5、给“圆”字开花,了解“圆”的意思,渗透“团圆”含义。 6、反复认读,强化识字。自由带拼音读→师指字(屏显)学生读→同桌互相检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读课文→随机指字读。 7、4人一个小组,把你识字的方法、窍门说一说。 8、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识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9、渗透“元宵节”的来历,创设意境,“送生字宝宝回家”。(屏显:学生喊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认对后生字宝宝归位) 10、游戏:“摘灯笼”。(想一想,本课生字都会认了,再举手“摘灯笼”。) 11、“开火车”读词卡,为朗读儿歌做准备。 [点评:先让学生感知yuán,是因为本课生字有许多都跟它有关系,这样教学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感到轻松而乐于接受,并能很自然地把“语文天地”中“圆”的扩词穿插进去;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扎实地完成识字任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氛围,同时有效地使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三、指导朗读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读,学生互评。 3、师范读,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 4、同桌互读。 5、今年的.元宵节过得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把这种心情带入课文再读一读! 6、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想边读) 7、请读得最有感情的同学上台表演。(创造性地朗读) 8、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也在今天举行?(拓展学生思路) 9、让我们把美好、团圆、幸福、有趣的元宵节读出来吧!(想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能背的同学就背) [点评: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创新拓展 1、我们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说一说吗?(屏显:,在一起。) 2、有一个节日,和元宵节很像,月儿也是圆圆的,你能猜出是哪个节日吗? 3、如果我们把《元宵节》改成《中秋节》,你觉得行吗?试一试! [点评:既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尝试创作童谣,又进行了创新实践。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