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
范文 |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精选17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我重点讲讲第一课时: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小松树”和“大松树”画在相应的地方。 (3)齐读第一自然。 [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 (2)让学生把小松树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指导使用和蔼的语气朗读)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让学生观察生字中的重点笔画,如:松:公的小撇在竖中线上,撇折从横中线起笔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培养学生自己读贴的习惯。 2、这节课设计讲3个生字。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2一、说教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课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新的偏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本课的难点事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灵活互动,延伸拓展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富有情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我在出示课文第一段落后,在黑板上徒手画一棵山上的小松树和一棵山下的大松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加深对两棵松树的大小和处在不同高度的认识.再以课文填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将用生动的问句:小松树和大松树经常在一起聊天,这次他们又聊了什么呢?把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读读小松树话,说说知道了什么,抓住“喂”、”多高哇”、“你呢”这三个词进行朗读,感受小松树的骄傲.接着请小朋友转换角色来体会大松树的心情,想想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大松树心里的话.再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对词义的感悟更具体、真切,朗读更到位。 接着我以课件出示和蔼的风伯伯引入课文第三自然段,请学生听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一个小故事——<小猴学画>让学生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灵活互动,延伸拓展 在学生理解了”惭愧”一词的基础上我又追问了一系列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问: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请你代表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们,那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最后,总结课文,继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技巧。 四、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风伯伯 小松树 大松树 骄傲 没有回答 惭愧 为了把课内外有机地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渠道,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选择性作业: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回家读给家长听。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给课文配上一幅插图。喜欢讲故事的学生,可以续编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研究。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拟人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长在山上的小松树非常的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树,而和蔼的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不能过分的骄傲,要学会谦虚的做人道理。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突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与教研组长多次讨论本课教学中对各个人物语言以及性格特点深度挖掘,并积极贯彻学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学为主的理念,认真的修改教案,制作课件。通过了这次的上课,我进行了总结,要发扬优势,并重视自己的不足。 一、解读文本 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里和不同的学生面前有着它独特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更能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通过对小松树语言的描写,我更透彻了解了一开始这是一个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没有礼貌的小松树。一个“喂”字,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打电话的时候,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这些孩子们说的非常的好,课堂上生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以后在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每个小细节,加深对文字的解读。 二、问题设计 同样的问题,语言设计要贴近孩子们的内心。“谁愿意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小松树?谁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读?”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亲切温和。把问题真正的抛给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充分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上课时,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换多种方法耐心的去引导,相信孩子们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上课初,我带领孩子们读生字卡片,去拼音读词语,由易到难的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开展。在一些问题的教学设计上,采用设问,追问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大松树的默默无闻,不予争锋。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树身上的品质,引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及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的这些可爱的人们。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改进 通过课下的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词的复习巩固,要更加的的重视,做到真正的扎实牢固。课上一些重点的生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一年级以说一到几句通顺完成话为主,多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说话练习的同时,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最后的引申升华部分,出示的图片不具鲜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明白理解,以后在制作课件时要更加的留心图片的应用。课尾的练习背诵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梯度稍高,应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孩子们想要去展示,多给予一些自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通过对课文的把握,我抓住了课文中关键的三句话来进行教学:(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通过对这三句话的朗读体验,架起走进课文的桥梁,以达到理解的课文的目的。 处理句子(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然后我问:说这话的时候,小松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学说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有的说觉得自己很高兴,显然,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而第二种则有点偏离了问题本身。于是,我利用朗读这一手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了不起也好,骄傲也好,高兴也好)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配上动作进行表演朗读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练开了,此时,我观察学生的朗读表情,尤其是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学生。接下来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然后请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同学说一说,在他的朗读和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很清楚地分辨出,只有觉得自己了不起,才会有那种骄傲的眼神和表情。通过表演朗读的形式,体验小松树的心理想法,走进小松树的内心世界,使得教学轻松又简单。 处理句子(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在刚才成功体验了小松树的内心世界是那么骄傲的基础上,乘胜追击, 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处理句子(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句话是本课的重点句子,要充分理解课文内涵,关键就在是否能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而又为什么会惭愧?它到底惭愧什么?我通过寻找近意词来理解“惭愧”一词,因为课文6《蘑菇该奖给谁》中,小黑兔因为没有和高手比赛而得第一名感到难为情,学生在这里很快就联系上了小黑兔,就是小松树难为情了,那它为什么会难为情呢?教师相机点拨课文一开始小松树的话语和心理,学生就知道了是小松树知道自己原来一点也不高,他在为自己刚刚的骄傲自大感到难为情呢,所以此时的小松树正低着头。 虽然对这三个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充分朗读,不断体验,但对于学生的说话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没有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在导入阶段,我先让他们玩摘苹果的游戏,这个游戏既能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各个情绪高涨。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回忆小松树和大松树住在哪儿,再指名读、齐读,并且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送回家,让他们形象地记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小松树的话,充分理解它的骄傲自大,才能为下文揭示道理打开缺口。在教学时,我通过抓重点词语和特殊标点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词语的过程中,反复朗读小松树的话,模仿小松树说话的口吻,还让学生配上动作来演一演,充分体会小松树的骄傲,理解“多高哇!”一词,我让学生读好感叹号,想象小松树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表情,指导朗读“很远很远”一词时,我出示了两个句式加以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表达得更好,使他们加深体会从而读好句子。但是在指导这一环节时也出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大松树不回答小松树的问题时,有的学生想象有些天马行空,脱离主题,而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没有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好。 第三段中让学生理解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是通过同桌互相演一演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段,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意思。让他们明白风伯伯说这一段话,他想告诉小松树什么?在这段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安排学生表演一下托起来的这个动作, 最后一段的教学,我抓住了“惭愧”一词,让学生理解小松树为什么要惭愧,它是怎样想的?使学生在揣摩小松树想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做人要谦虚这样一个道理,可是在这一环节中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了解了寓言中的道理后再来用: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又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孩子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问题提得不够精炼准确,同样的答案不同的问法,学生往往不会给你相同的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提法,不能随心所欲。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4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 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 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5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6学 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2、反复朗读,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风伯伯的话。 学习难点:懂得课文的深层含义。 学习进程: 一、自学质疑: 1、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呀?长在山的什么地方,你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吗? 2、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有 ,山下有 。 3、指名学生贴图 4、指名交流 5、教师介绍有关松树的一些知识。 6、练习说话: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7、教师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二、交流展示: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2、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一个人能取得成功是需要很多人的帮助的。 教学难点: 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听力、朗读等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朋友,谁能把他们送回家? 2、教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指名读)。 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怎么知道的的?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 (2)女生读这句话。 (3)这里的“你”指谁?(大松树) 交流展示: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心里会怎么想呢?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2、虽然大松树没有回答,但你能感觉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呀?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互动探究: 出示: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2、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2、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呢? 3、小朋友,当你犯了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4、小松树的心情和你一样,这种感觉叫“惭愧” 。 交流展示: 1、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2、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巩固案 迁移应用: 1、根据课文填空: (1)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2)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有礼的成语: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以礼相待 虚怀若谷 3、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的句子: (1)真正的谦虚,为一切美德之母. (2)知识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 (3)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4、练习写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大山爷爷说什么呢?请大家看黑板,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句话。 出示句式: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它想: 。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难为情地对大松树说:“ 。”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很不好意思地对风伯伯说:“ 。” (4)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地对大山爷爷说:“ 。”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7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由于课文中的主要对话人物是小松树和风伯伯,小松树在风伯伯的教育下,由开始的目中无人,傲慢无礼到后来的知错、惭愧,所以学生在理解小松树态度的转变上,应该比较充分。但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却是隐藏在文本中,比较含蓄地表现出来的,而且由于这两者的角色在生活中都是长者,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由于这一课说的是一则寓言故事,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一个道理,所以我打算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内化文本要揭示的道理。 教学程序:1复习导入。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让学生上黑板贴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帮助学生复习了第一自然段,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突破重点。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是因为自己长得高”和“风伯伯认为小松树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了”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一开始傲慢无礼,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却很惭愧。在理解风伯伯的话时,可能有学生对“托”这个动作不太明白,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字的偏旁,“提手旁”说明这个动作要用到手,再让学生把语文书托起来,同时教师作示范,帮助孩子理解“托”。3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一点切入,先易后难”的方法。在揭示了风伯伯说的道理后,我由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的动作“摸着他的头”,并通过教师边范读边做动作,让孩子体会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语重心长、呵护关爱。再让孩子通过大松树的反应“没有回答”,并结合书上的插图,体会大松树的宽宏大量。最后在学生理解“惭愧”后,让他们站在小松树的角度,分别对大松树、大山爷爷和风伯伯说一说内心的想法,读与说相结合,学生对小松树态度的转变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8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9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 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课目标。 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 精读第二自然段(约 10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 很 很 ,“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 “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 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 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 让学生先自学后 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句,出示句子后,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 精读第三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 ⒈ 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 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 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 讲读第四自然段(约 8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 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 本课总结(约 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 随堂练习设计(约 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比: 。 ㈧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 ↑托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六、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贴图片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地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学生将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在说的训练中,我安排了以下两方面训练:一、句式说话。利用“很 很 ,比,托”几个词培养学生说词说句的能力。二、想象性说话。本课我设计了以下说话:1、“你呢?”是什么意思?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3、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各说什么?4、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4、你最喜欢故事中谁?通过这些有坡度的说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扩散性思维,而且学生轻松地认识到做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看不起人。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 敢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0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松、伯、孩、托”四个一类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小松树图、大松树图、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并设问导人。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师范书空手势)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还和很多新的字词宝宝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出示:喂多高哇回答摸着托起来惭愧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齐读,出示“掌声”(动画)鼓励。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们真棒!(出示大、小松树图片,老师示演两人出来说话。)大家好,我们是……(生齐呼:大松树和小松树),听到你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好,我们也忍不住想出来考考你们了。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家在哪里吗? 指名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师:恩!你们的发音真准确!谁能动手来把我们送回家呀? 指名上台贴图,师根据板书需要对大松树的位置给出建议。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我替他俩谢谢你了。 (2)倒述课文,引起思考。 词语过渡,板书:惭愧,指名读。 问:“惭愧”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难为情 问:文中说谁惭愧、不好意思了?小松树。 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他知道自己错了。 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起初,小松树是怎样的?他以为自己长得高。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很了不起。 问: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山下的那些楼房啊!树木啊!人啊跟在平地上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 (2)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出示小松树放大的图片。(师:他看到了小松树的动作,觉得他……,你觉得呢?)得意、骄傲的。 (3)指导读句子 师:(出示小松树说的话)他不仅样子得意,还说了好多话呢!请看大屏幕,先自由地读一读。 a、师:“喂!”平时你会这样来称呼别人吗?如果你听到一个小朋友用这样的称呼去叫他的长辈或者是比他年长的哥哥、姐姐,你会觉得他怎么样?很没礼貌。 b、“多高哇”后面是什么符号?小松树说这句话时把语调扬得怎样?(师动作引导)高高的 c、理解“很远很远”,练习abab式的词语。 师:“很远很远”?小松树为什么要把一个词语说两遍?是他不小心说错了吗?(不是!)那他是想强调什么?强调他长得高,看得远。 师:对呀!把同一个词语重复说两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时候也可以用到这样的词语,比如今天来听课的老师非常多,我们可以说……(很多很多);比如一个人长得特别高,我们可以说他长得……(很高很高)。 d、“你呢”指谁?小松树是什么语气? e、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小松树怎么样? 十分得意,很骄傲,看不起别人。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男、女生赛读。 (5)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板书:没有回答。 问:小松树都这样说话了,大松树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为什么没有回答?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他知道自己高,不想跟小松树争了。 他觉得自己大一点,应该让着不懂事的小松树……(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师:恩!大松树真是个懂谦让、明事理的好孩子,我们要向他学习! (6)师:小朋友们!大松树这么谦虚,既然我们今天看见了,就让我们来仔细比较比较,说句公道话,好不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两棵松树分别长什么样?看看树干……再看看松针……。(师引导用“又又”来说一说。) 师:如果说这样看还不够确切,请这样再看!(同步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问:到底谁高?(大松树!)谁?(大松树?)那为什么小松树能看得比大松树还远呢?(他是被大山托起来的。)师板:托起来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读得真流利。这句话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他说话时还做了什么?(摸着小松树的头) b、(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曾经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过话?(爸爸、妈妈……)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感觉?从“摸着”这个动作,你感觉到他们对你怎么样?(很关爱) c、是呀,从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对他说话,我们可以知道风伯伯教育小松树时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耐心地开导,说明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爱护。 (3)老师读旁白,学生读风伯伯的话,要求:语速稍慢,读出风伯伯慈爱的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2)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3)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他想我错了……。师:小松树知错就改,好样的! 他会对慈祥的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刚刚被他瞧不起的大松树,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师: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1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精读体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qing;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qing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2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 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3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 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 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小记: 理解课文时,“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从小松树的话一个“喂”,一个“你呢”启发学生想象小松树当时骄傲的样子,并试着来表演,通过朗读和想象学生能体会到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样子。再从第三小节中的“摸、孩子、高多了、托起来”等词语体会风伯伯的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表演学生把自己感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有了深入学习课文为前提,学生能小松树开始的骄傲自满,后来的知错羞愧;风伯伯的宽厚慈爱演出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4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 回答空 松树空 惭愧空 低头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着空 孩子空 伯伯空 爷爷空 拖起来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 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5在教苏教版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童话故事时,我以小松树想和大家做朋友为教学情境,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学会思维、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为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单纯、理性思维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等特点,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中孩子天真、可爱,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童趣、享受到了孩子们口中散发的缕缕芳香。 片段一:愿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师:我是小松树,今年7岁了,今天我来到你们班,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抓住孩子都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单纯而又善良的心理,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快速的进入情境) 生齐声:愿意! 师:交朋友啊首先要认识这个人,了解这个人,才知道他是不是能做你的朋友。我们先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告诉孩子怎样去交朋友,给孩子在生活中交朋友有个正确的引导,同时又为下面孩子思考后的回答埋下了伏笔,又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可谓一箭三雕。)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生:山上的是小松树。 生:小松树在山上。 师:小松树站在山顶上,看到了太阳从东方生起,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孩子充分的展开想象,引领孩子在文字之旅中徜徉,在精神之旅中陶冶。) 生:我会感觉很舒服,很高兴。 生:假如我是小松树我就感觉自己好高好高啊,太开心了!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下面看看我们文中的小松树它说了些什么呢? 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听了老师的话,你愿意借给老师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喂”这种不礼貌的语气。把教学情境还原于生活情境,学生才能沉浸在真心真意中,如鱼得水,浑然不觉。) 可是善良的孩子们却—— 生1:愿意!(大声的) 我一听,急了,是我语气的不够强烈吗?我又用“喂”不礼貌的说了一遍,对着全班说,如果是老师向这样借东西,你们愿意借给老师吗? 生齐声:愿意! 我尴尬极了,后面坐着那么多老师听我的公开课,都问两遍了,语气也到位了,为什么学生还说愿意呢?突然灵机一动,师:同学们对老师都非常的热爱呀!如果是你的同学以这种口气向你借东西,你愿意吗? 生摇着头说:不愿意! 感想: [ 这时我感觉到孩子们真是天真、可爱。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是神圣的,即使老师不礼貌,他们仍然爱戴老师。这是我备课时完全没有预设到的,却让我深深感动着,还让我懂得课堂需要灵活的变通、教师需具备课堂生成机智。]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太不礼貌了。 生:朋友是应该相互友爱的,借别人东西应该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借给你。借完还要说谢谢。 师:看来我们班都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再来读读下面一句话,想想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呢? 生:很得意,很骄傲。 师:请你来扮演一下小松树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也会更加的投入,体现了新课标中朗读教学中的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生带着骄傲得意的神情,眉飞色舞的表演着,接着全班都沉浸在小松树那得意的神情和话语中。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生:我感觉到小松树这个朋友太骄傲了,我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生:我也不愿意,他自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生:我也不愿意和这样不礼貌的人交朋友。 感想: [学生从刚开始不假思索的说愿意和小松树做朋友,到愿意把铅笔借给不礼貌的老师却不愿意借给同样不礼貌的同学,以及在深入课文,深入了解小松树之后,又坚决的不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体现了孩子的童真、纯真。同时也给了孩子自己思考和体验,有了自己真实的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在恰当的等待和引导中,得到了深刻的发展。] 片段二:你会用 比 说一句话吗?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还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大松树生气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回归文本,体会大松树的心眼大) 生:没有,课文中说大松树没有回答。 师:大松树心眼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生自读第三节。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多媒体演示) (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体会风伯伯的话。) “摸着头”说明了什么? 自读,指名读,范读,练读,齐读。 师: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练习用“比”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说话,积累语言,体现新课标中的理念。) 生1:小草比虫子高。 生2:西瓜比草莓肥。 生3:黑板比门长。 生4:大象比蚂蚁高。 感想:[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没有语法和规则可言,也不符合平时的表述,但从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童真、童趣,甚至是诗情画意。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甚至有种童话般的感觉。和孩子们比起来,我们老师历经岁月磨练所形成的“优点”,例如考虑成熟、理解深刻、以及深谙世俗等等,有时真是自寻烦恼的根源,让我们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可我们教师不正是拿这些所谓的“优点 ”来教育塑造孩子的吗?我们可曾想过,孩子们的生活态度,是人类的至诚本性和天赋灵机啊!] 教学反思: “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相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正是这两个片段中洋溢的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平台,使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和对生活的体验。如创设了孩子与小松树交朋友的情景,孩子与大山爷爷对话的场景。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喂”字的解读——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紧扣“喂”字,激活了学生经验,加深体验,进而提高感情朗读的指导效率。并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语言,练习说话,展开想象。 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这一新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能以人为本,能注重情趣的激发,充分以教材为例子,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成功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机制。在这堂课中我享受到了童趣、体验到了快乐,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首小诗——《玩具》: 无论找到什么,你总能创造出使你快乐的游戏,而我却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消磨在我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上。 在我单薄的独木舟里,我挣扎着要驶过欲望之海,竟忘却了原来自己也在其中游戏。 我们做老师的在与学生学习和游戏时,也应和孩子具有一样的心境,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纯粹的引导他们,我们也可从孩子身上感受童真,汲取营养,从而拥有快乐的人生。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6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 篇17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习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 懂 看不起 礼 貌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