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
范文 |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6篇)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我在2006年10月31日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画》,以下是我的一个片断教学: ……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歌,也是一首谜语诗,我们来猜一猜,它的谜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画 师:还有其他的谜底吗? 生:没有了,是画。 师:你们为什么认为谜底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有想过。 师:别着急,先想一想,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谜底是一幅画。 师:是亚,这首诗的谜底就是他的题目。还有什么根据? 生:近听水无声,也就是说走得很近还没有听见水的声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由声音的。 师:是呀,你听,有水的声音吗? 生:没有,是画。 师:那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生:没有声音,应该读的轻声一点。 生齐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就是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人来了,鸟也不会飞走。 师:平常你们在操场上,在家门口看到小鸟,你们走近小鸟会怎样? 生:小鸟会飞走了。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有这么多幅画,你摸一摸,小鸟飞走了吗? 生摸了摸课本,说:没有飞走,他是画。 (出示诗句)生朗读。 师:还剩下一句“远看山有色”,是画吗? 生:是的,是画。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 生朗读。 师:我们连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不仅会朗读诗歌,还会懂得思考,懂得了原来猜谜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谜面,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大家一起为自己精彩的发言热烈。 …… 这是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环节,这给我带来的启示如下: 1、这在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2、感悟诗境,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我示范朗读,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解释诗句和题目《画》的关系。如说到“水无声”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他耳朵听听是否有水的声音;说到“人来鸟不惊”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鸟不惊”。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2【知识塔】 pīn yì pīn xiě yì xiě 一、拼 一 拼,写 一 写。 rén huǒ wén liù 【聪明屋】 wǒ huì xiě fǎn yì cí 二、我 会 写 反 义 词。 kàn kan tú wǒ huì xiě 三、看 看 图,我 会 写。 【益智园】 ná qǐ nǐ de xiǎo huà bǐ lái huà yì fú huà ba 四、拿 起 你 的 小 画 笔,来 画 一 幅 画 吧! 【参考答案】 二、近、去、下、小、黑 三、1、来 2、开 3、飞 4、笑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3作者:金姝娟 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4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 新课。 1、谈话导入 。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 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 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 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 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 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5学习目标: ⒈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1个,会写4个字。流利地朗读。认识2个偏旁。 知识链接:古诗谜 风 头戴小红帽, 解落三秋叶, 身穿大白袍。 能开二月花。 走路摇摆摆, 过江千尺浪, 游泳稳又快。 入竹万竿斜。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自主、合作、探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 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4. 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是“捺”。 我来闯关: a、我会说 远—— 高—— 来—— 笑—— 白—— 晚—— 大—— 小—— 多—— 黑—— 美—— 胖—— b、我会写 人、火、文、六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 2、收集谜语,互猜谜语。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生:小朋友都好聪明,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给学生呈现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1.找朋友游戏,把本课的几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远、看、近、听、春、还” 五、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师: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7一、教材简析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本人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春字头和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出示课文。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 (想不想像老师这么读?不过,这首诗带了些生字朋友,我们得先认识他们才行啊!)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交流记字方法。玩读字卡。 a 解决生字读音 远和无 整体认读音节 听、声和惊 是后鼻韵母 声、春、人是翘舌音 b 交流记字方法 远、近和还都有走之儿,远和近它们是意思相反的词(上和下 黑对白 左对右) 惊是竖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 游戏巩固 玩读字卡 3、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正确、通顺。 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交流识记办法,提高认字能力与质量。把诗句读准确、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习质疑。(我们能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 如: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等 2、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近听 水无声(?)等。 3、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看谁读懂的问题多。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导读如下: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想读这句诗呢?谁还想读读?谁想向她这么读?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相机教学“春”,组词,认识部首,春字头。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相机教学“惊”,并认识部首竖心旁。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 a 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b 看书中插图。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你能按照老师指的内容,读出相应的诗句吗?师指“山”,学生读“远看山有色”等。在课文中画出“山、水、花、鸟”四种景物。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意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不需要繁琐解析。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卡片让学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范写——生写——评价。重点指导撇和捺,多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与兴趣。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4、诗歌是人们最喜欢朗读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诗。老师这儿有几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配乐,师生共读。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本环节重点是写字教学。积累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8【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法 欣赏法 朗读法 【教学媒体】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思路: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思路: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思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⑴ 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 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思路: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⑶ 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 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思路: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⑸ 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⑹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⑺ 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思路: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⑴ 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⑵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⑶ 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思路: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⑴ 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⑵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⑶ 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⑷ 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⑸ 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5、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思路: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3、背诵。 4、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三、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思路: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思路: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六、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思路: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学建议: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可视时间和学生情况任选其一,不必面面俱到。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9教学目的: 1.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二、初读感知 自主识字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2. 小组合作交流生字并检查 3. 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点拨多音字“藏” 4. 多种形式读生字 5、指名朗读课文,为文中两幅图取名字。 三、巩固识字 1.争与蜡笔交朋友:全部读对,得一张蜡笔激励卡。 2.游戏:给字宝宝照相。要求认读会写的字。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盒”“宝”“永”“底”的书写,其中“盒”与“宝”要与语文天地的书写结合,还要与“金钥匙”的写法介绍结合起来。 (2)其它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习惯的方式进行识记。 四、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一)4人小组选择友情提示的一项或几项来完成 a说一说:丁丁用彩笔画了什么,那表示什么景物? b画一画:用简单图形把板书补充完整 c读一读:怎么读才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好听 (二)小组汇报按上面的提示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相机理解“连绵起伏”,图片展示。 相机理解电视塔。问你为什么把电视塔画得这么高呀? 教师出示图片电视塔:电视塔给了你什么感受呢?) (三)总结第一小节: 1、齐读: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 2、丁丁说读法: 每次读这一小节,我总喜欢边读边想象那些美丽的景色边读,读着读着,我仿佛就在美丽的景色中游玩,是多么的陶醉啊。 3学生出主意、提建议:怎么读才能把第一小节读好?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课件配音。 第二课时(阅读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罗杰斯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人格才得以培养”。基于此,本课的设计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拟通过朗读、评读、绘画、想象等方式来感受诗歌的美;基于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拟多次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文,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与擅长的方式予以表达,在学生多层次朗读的前提下,拟通过朗读金钥匙及各种形式的评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本课的评价要求:回答精彩,朗读有味道,小组会合作的可获得蜡笔激励卡,若小组四人共能得到4张,就可以到“阅读天地”选择小组喜欢的“太阳”,不同颜色的太阳有不同的小诗。 二、课件出示生字词,复习引入(师再次提醒“藏”有两个读音),并送出教师的第一个理想。 三、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1、同桌两人一人画,一人背第一节诗完成得怎么样。 2、说背诵好方法 3、全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来背,并送出教师的第二个理想。 四、学习第二节诗 (一)师根据课件分步展示动画来范读第二节诗。 (二)学生找到喜欢的伙伴把第二节诗读一读。 (三)学生个人汇报:你觉得丁丁的哪个理想最神奇、最有趣? 学生提到哪引导到哪: a画透明的海洋 1、理解海底宝藏:播放图片。 2、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神奇的东西? 3、学生个人试读、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b画绿色的太阳 1、 说出自己喜欢这个理想的理由。 2、 比赛读、评读 c画结满面包的树 1、理解饥荒(出示难民图片),相机提问: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挑战读、评读 d画长翅膀的小朋友 1、倘若你有翅膀,你会飞向哪儿去干什么? 2、同桌读、评读 (四)为怎么读好第二小节提建议,出主意。 1.丁丁朗读金钥匙 2学生说 3学生按自己喜欢的读与背。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如果你有一盒彩笔,你想描绘出怎样的今天和明天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主题:美丽的今天或 明天的理想画一画:你想为画补充点什么?然后下面的句式编一编。 画 或 我画 那是 为了 (一)学生画与编 (二)学生作品展示 (三)出示教师的四个理想 五.选择性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来完成) 1.选择合适的音乐背诵课文,让听的人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一张蜡笔激励卡) 2.你喜欢用彩笔画什么,仿照课文写一写诗,再为小诗画插图。(两张蜡笔激励卡) 3.为自己写的小诗找到合适的歌曲,套词进去唱一唱。(三张蜡笔激励卡) 六.拓展阅读(小组四人两节课合起来有4张蜡笔卡片的话,就可以到“阅读天地”换一张太阳小诗。)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0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⑵ 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 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 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听”变成“近”。 ③ 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三、课后练习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实践活动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2、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六、资料袋 〖古诗谜〗 风 李 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歌谣谜〗 头戴小红帽, 身穿大白袍。 走路摇摇摆, 游泳稳又快。 (鹅) 千条线, 万条线, 落在水里看不见。 (雨)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1湖北 屈小青 李莉 ------------------------------------------------------------ 《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刚入学的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进行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像,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分析。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句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朗诵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 ------------------------------------------------------------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育才小学 最新文章: 《在家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中年级识字活动课设计一例 苏教版小语第三册(国标本)《识字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语第三册(国标本)《识字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识字学词学句(1)3》教学设计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2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 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二》,来自网!http://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3佚名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2005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4武汉市育才小学 屈小青 李莉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5教育学院 李晶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观察图画导入 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 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 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2004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篇16【教材简说】 《画》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整个教材体系中出现的第一篇古诗课文。上好这一课对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文安排了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这样的安排是希望学生能够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学生对古诗及祖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读文,让学生喜欢上在阅读中识字学文呢?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古诗教学向来是语文课文教学中比较难的一块内容,但教材却把古诗安排在课文教学的第一位。这样的安排无非是要激起我们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热爱、喜爱汉语。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从拼音的动画王国里走出来爱上课文学习呢?我想古诗的深厚内涵、文化背景以及谜语诗的趣味性将是我入手教学的好切入点。但是古诗离我们又有一定的距离,怎样让学生自己喜欢上这么遥远的东西?本单元主要是美的自然景象的熏陶,如果配上人文资源是不是会更好,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教案,并对自己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 【学生分析】 1、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诗句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了解诗局和画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环境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尽可能给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触手可及的故事世界。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表演,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3、先扶后放,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 4、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初步感受古诗文化的优美,激发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课文 师:(出示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状元桥吗?对,那就是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一座桥,我们这个地方就因为这座桥才叫状元镇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座桥叫状元桥吗?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很贫困的书生,虽然他家里很贫困但是他读书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读之后他要去考状元了。因为他平时很努力学习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状元呀,书生可高兴了。但是皇帝还想再考一考这个书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于是他把书生叫到宫殿里,给他看了一幅画,要求书生马上根据这幅画写一篇文章。让我们先来看看皇帝给书生看了什么画。(出示画的幻灯片) 教学开始通过一个结合本地事实的故事创设了能把学生领入课文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对于故事的喜爱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循图说话 1、看了这幅画,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谁来说说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注意你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图画的? 3、书生要看图写文章,那你能根据这幅图编编儿歌吗? 通过指导看图说话,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语言组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予字音和语句上的指导。 三、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我们回到故事里,书生只看了几眼这幅画,就拿起大笔“刷、刷、刷”写下一首诗,皇帝看了直叫“这不仅是首诗,还是一个谜语,用词还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们想不想看看书生到底写了什么诗让皇帝这样连说三个好呀。(出示古诗正文) 1、请小朋友先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让学生自读文章,同时圈圈点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的习惯。 2、(出示生字卡片)请谁来当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这些字要怎么读,读时要注意什么。 由“小老师”来教学生读生字,教师仅是在一边指点小老师的遗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且生教生的形式也充分引起了学生听、读的积极性,同时培养的学生的自学自教能力。 3、既然都能读好这些字了,那么谁能来读读这首古代人写的古诗? 4、学生自评正音:重点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理解诗意:读了这首诗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你们先说还是我先说?(学生质疑) ⑴ 书生是怎样来写“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的 ⑵ “山有色”,那山会是什么颜色? ⑶ 流水回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书生却说走近流水仍然听不到声音呢? ⑷ 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⑸ 鸟儿为什么看到人来也不惊飞,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 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让他们自己通过读诗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2、范读:这么美的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你们注意到老师读的停顿和重音了吗?(板书停顿、重音处) 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范读给学生的朗读指明方向。 多形式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组合读。 3、听你们读着读着,我脑袋里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说这也是一个谜语,我已经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了,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根据生答板书:画)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是画? 4、找出反义词:我们明白了皇帝说这首诗是谜语的原因,但是他还说了一句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用词也很有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教师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好象在思考。学生若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装作无意地念念“远”“近”这些词,再找不到就装作自己找到原因,点明一组,让学生找出其他组。 五、拓展练习,指导背诵 1、指导看图背诵,同桌背诵。 2、拓展升华:小朋友,你们说这首诗好不好呀?为什么好?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好的诗,这个书生真不愧为第一名,皇帝可高兴了,就马上封他为“状元”,还在他的家乡造了座状元桥。这就是我们这座状元桥的由来。其实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是很有才华的,历史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不信,我就念两首给你们猜一猜。 风 鹅 雨 解落三秋叶, 头戴小红帽, 千条线, 能开二月花。 身穿大白袍。 万条线, 过江千尺浪, 走路摇摇摆, 落在水里看不见 入竹万竿斜。 游泳稳又快。 六、总结本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学习了一首谜语诗,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化是非常有意思,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下课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看谁找的谜语诗能难得到别人。 【板书设计】 画 山 远看/山有色, 水 近听/水无声。 画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课后反思】 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中体会成功。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能在触手可及的故事中体会汉语的魅力,激起他们对于古诗的热爱。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教自己,教师只是提点他们学习。另外,我如果能用课件表现故事,将会更加有趣,效果会更好;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我应该要在别的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再让他读,真正让他掌握,再让他自信地坐下。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