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 |
范文 |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精选4篇)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 篇1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 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跳水》由 “跳水”所激起的……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并能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2.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汇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课文,认读生字,可同桌互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和句子。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汇报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巩固延伸。 1.把课后生字以词或句子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 篇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认、会用。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文题目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小朋友们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认真读课文,想个办法个让别的同学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1)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2)列提纲或小标题 (3)画图 (4)小组表演 (三)指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或图示法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3.讨论:你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内相互解答。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时 就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就学过程 (一)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跳水》,齐读课文题目。 2.用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 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了?孩子为什么会到那个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 3.读课文,完成跳水图。 (1)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进行的。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 (2)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指名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4)师生交流。 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具体表现在文中拿起地方?找出有关句子 1.趣:猴子的、淘气、顽皮。 2.险: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三)换角色讲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1.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想? 2.你如果你是那条船上的一名水手,你会怎么讲? 4.如果你是船长,你会重点讲些什么? 5.那只种顽皮的猴子也想把这个惊险而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的猴子听,你能替那只猴子讲讲吗? 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色分组联系生活讲故事,然后分别请四名学生担任一个角色到前面讲 想象表演,完成作业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跳水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 篇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 ……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