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解读《一去二三里》 |
范文 | 解读《一去二三里》(精选12篇)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1佚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这首诗,现在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将它选为一年级小朋友的开蒙读物,为什么呢?细细读来,真的看出了一些门道。 第一是它简约。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第二是它有趣味。据查,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第三是它有意境。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2005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2佚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这首诗,现在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将它选为一年级小朋友的开蒙读物,为什么呢?细细读来,真的看出了一些门道。 第一是它简约。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第二是它有趣味。据查,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第三是它有意境。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2005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3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课中总要抽出两三分钟时间来做做操放松放松,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后面的学习。在一学期的实践中我发现,课中操不仅仅是做操,它完全可以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巩固所学内容。只要设计巧妙,效果会非常好。 现就我所授课谈谈几种课中操的设计方式。 一、动口多的课,让学生动动手。 拼音教学,一堂课几乎都是读,内容难免有些枯燥,孩子稚嫩的嗓子也有些累,如果还是设计唱歌、跳舞来“休息”,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我设计了几套动手的操。 1、让学生准备好纸,课中用手撕出新学的'拼音字母。 2、自编了一套动手课中操。“点点头,摇摇头,转转头;抓抓手,摇摇手,摆摆手;伸伸腰,弯弯腰,弯弯腰” 二、配合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 例如,我教《一去二三里》一课学习完一到十的生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把两手摊开放在桌上准备好,我用生字卡片出示哪个字,学生赶紧作出那个数字的手势。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课中操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设计得好,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心的老师一定有更多有趣的设计。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4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2个字:一、二。认识笔画“一”。 2正确朗读童谣,并能初步理解童谣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设想 拓展识字形式,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引入新课。(拍手歌) 师: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进……小朋友们,这首童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这首童谣里有很多汉字是数字,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老师要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古代的童谣,它里面也有很多数字。 二、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宇。 1、出示课题。 2、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出生宇。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 4、读汉字:一、二、三,注意翘舌音和平舌音。 5、认读汉字去、里,区分n、l的发音。 三、自学童谣,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1)看拼音,读通童谣。 (2)边拼边用圆圈圈出生字,每个生字拼读3遍。 (3)再结合图画,读懂童谣。 2、自学情况反馈。 (1)指名读通,读对童谣。 (2)指名和开火车认读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学童谣,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数逐行读童谣。如:“烟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让学生数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再来读读这行童谣,帮助学生大概理解这行的意思。 2、边数边读整首童谣。 3、用投影器出示童谣和图画,较有感情地读童谣。 引: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想象像春天,你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请你来赞美一下吧! 4、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大组比读童谣,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质疑解难:请小朋友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里”: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条路上,大约有二三里路。二三里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钟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谣,再齐读一遍童谣。 五、练习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1、认识田字格。让学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横中线, 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练练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 3、认识笔画“一”。“一”从横中线的下面一点开始写,收笔的时候是在横中线上面,是一条斜线。 2、师示范讲解。 3、请小老师来书空生字“一、二”,其余学生跟着书空。 4、抄写生字“一、二”(师在黑板上范写) 5、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相应的课堂作业(机动)。 六、用生字编句子。 1、先与同2、桌互相准备3、。 4、交流。 (例句:一二三,静下来。三二一,坐端正。 我来这里,你去那里,老师不知道我们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等等。)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5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在田字格里写好5个生字。 教学难点 : 按笔顺把“四”“六”“八”3个字写漂亮。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二、四、六、八、十”。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书写“二、四、六、八、十”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八、六、四” (1)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教师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竖”,书写时稍微往里收一点,注意横中线上边的“竖”和横中线下边的“竖”应一样长。第二笔是横折钩,横不要写得太长,要看清楚竖中线左边的“横”和竖中线右边的“横”一样长时,顿笔写折钩,折笔画也稍微向里收一点,要与竖对称,“钩”不要太大。接着写“撇、竖弯”。注意两个笔画不仅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而且写在横中线的上边。最后写横。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2)书写“八”字 ①看板书“八”,观察占格位置。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二笔“捺”,起笔在右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注意“撇和捺”收笔处应在一条线上。 ③学生修改“八”字后再写一个“八”字。 (3)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教师可在起笔和收笔处轻轻画两条横线,表示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 1.每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3遍,教师巡视辅导。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1)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读读图上音节,把汉字写在里。 (3)同桌互查,比比谁书写正确、漂亮。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6【导读】 1、内容分析: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将识字与读书的任务蕴含在作品之中。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课识字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意境优美,画面形象。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2、教学思路: 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编写图文并茂,体裁利于朗读的特点,从观察入手,从朗读中寻求突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前期准备: 学生收集日历、门牌、报纸、课程表中带有表示数字的汉字的相关资料。 班级标牌、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学习之后学生接触的第一课识字课,课文寓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于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谣之中。《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1、从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给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培养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出示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汉字表示的数字等,不仅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同时也向学生渗透语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的思想。 2、教学安排了4次读课文,突出了目的性和层次性。第一次: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第二次: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第三次:去掉拼音再读课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第四次是感情朗读。这样避免了学生朗读时的盲目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 3、在教学中,多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识字教学中的同桌互读,初读课文中小组互读,互相评议、比赛读等。这样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提高识字的效率。 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读者”。本课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童谣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在读中感悟、体会童谣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读书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用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引导学生认读,并观察其特点。 生:都是数字。 师:引出课题,板题。 出示挂图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都有哪些 景物,你感觉怎么样? 师:引入童谣的阅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强调读准生字。 1、学生自已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3、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师:去掉生字的拼音,利用字卡指读,齐读。 师:指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4、小组内轮读,互评,指出优点和建议。 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6、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自由练读,指读。 三、再读感知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师:如果你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别人你看到的美景呢?(教师启发读书,相机指导。)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努力读出小山村的小和景色的美。 3、小组内比赛读,推选出最优全班展示。 四、拓展延伸 你平时还读过哪些带有数字的汉字的歌谣?相机向学生介绍郑板桥的《咏雪诗》和儿歌《香山红叶》,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和汉语的美感。 五、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笔画名称,并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这笔方法后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二”、“三”,书写指导略。)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多种语文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使识字效果得以巩固,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互读互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由,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一去二三里》这个教学设计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1、精彩的导入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教者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将语文学习综合化,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取活泼有趣的形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4、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感知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评议对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识字教学,学生写字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对写字的信心会越来越坚实。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7今天上午上了两节课,感觉真不错,这种好心情一直持续到现在呢!跟同事交流:“学习课文了,比汉语拼音有意思多了!” 今天终于开始正式学习汉字了,《一去二三里》。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在学生通读诗文后,让学生结合新课伊始所播放的关于诗文的视频,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有许多花!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八九十枝花,说明话很多。 师:这里的八九十就是说花开得多,并不是就只有八九十枝,对吧?你真聪明! 生:老师,我看到了许多宝塔! 师:你又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亭台六七座。 师:你认为亭台就是宝塔,回放了视频,还的确像宝塔(但自己也不能用语言文字具体告诉学生两者的准确概念),只得告诉他这是亭台,而不是宝塔。 生:老师,我知道(小孩和他的妈妈)所去的地方不太远。 师:大约有多远? 生:有二三里路。 生:我知道那儿还有房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从“烟”看出来的,有“烟”就说明有房子。 生2:我是从“村”知道的,“村”就是村庄,村庄里 就一定有房子。 生3:我是从“家”读懂的,有“家”就有房子。(当时我头脑里就想起《家》这首诗,白云的家、鱼儿的家也没房子啊,但想到学生是想的狭义的家,也就点头肯定了。) 师:那你觉得这个村庄热闹吗? 生:我觉得这里不很热闹,因为只有几户人家。 师:对,“四五家”就是说住的人家不多。 生1:我觉得这里应该很热闹吧,这儿有山、小河,小草,亭台,燕子啊。 生2:老师,这应该叫美,而不是热闹。 师:我也有同感,那你们觉得这儿美吗? 生:美! (学生只简单说出了山美,小河美,草美……) 师:是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美,但老师并没有从你们的语言表达中感受到美。 (学生逐渐说出“小河清清的,好美!”“嫩嫩的小草,美!”“高高的山上都是绿色的小草,真美!”) 生:老师,我觉得那里的河很清,不像我们这儿的人随便扔垃圾,那里的环境很美! 师:(竖起大拇指)你观察的角度与众不同。是啊,一个整洁的环境确实很重要! (当时就觉得很轻松地理解了一首诗,而且学生的兴致空前的高涨。) 师:这么美的地方,这么美的诗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读得更美! (今天学生的朗读,一改以前学汉语拼音时读儿歌的拖腔拖调,还真读得挺投入的。) 接着我补充了一首也含有1-10这十个数字的诗——《咏雪诗》。 师:小朋友,你知道“咏”是什么意思? (学生摇头默不作声,有两名学生声音很小的说了什么,我都没听清,反正不正确。) 师:“咏”是赞美的意思。那你能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生:这首诗是赞美雪的。 师:你来读读诗题。 (学生还没有脱离刚才读《一去二三里》的意境,读得没有赞美的语气) 师:小朋友们想想平时老师是表扬你们的语气,再读读。 (这一次学生终于能大声表达出了对雪的赞美之情了。接着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这首诗,再指名读,觉得学生读得快而过于响亮,) 师:小朋友们,闭上你的眼睛,想象雪花正一片一片飘飘悠悠地从天而降,看到了吗?好,让我们来数数看。(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个个仰起小脸,轻声地数着,诵读着: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8今天,有幸在学校教导处安排下听了邱丽丽老师的《一去二三里》。虽然邱老师是新老师,但是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趁热打铁,把自己的几点学习写下来: 一、丰富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片断一:邱老师在操练生字:一、二、三、四、五……等生字时,老师用“开小火车”游戏读生字。】 游戏名称:开火车 适用范围: 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 操作过程: (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例,教师在复习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 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片断二:操练生字时,张老师指名学生上前,根据出示的图片,选择正确的字。类似“贴商标”游戏。】 游戏名称:贴商标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拼音复习、课后词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 游戏操作过程: (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 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 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 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生齐:“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 (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还有很多其他的识字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孩子们轻松地在玩中学。 二、平平淡淡教语文,如一缕清香沁人心脾。 听邱老师的课就好像在家吃家常饭,平淡但又不失本真。与学校老师一起外出听过很多名师、特级教师的课,但是当我们私下去模仿时候却又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像。其实,这大概是我们的“功力”尚欠火候吧。所以,我更喜欢听“家常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学习。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语言——精炼。邱老师没有废话,也不重复,在学校教研课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句话重复很多次,大概是担心学生没听懂吧。其实这样做不好,因为我们再重复之前的话时,可能会改变,那就会给学生不明确的要求。 其次,注意在课堂上学生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一个月多。课余时,我经常能听到低段老师的抱怨。今天,在课堂上我不止一次看到邱老师的“润物细无声”。 『教学片断一』:教师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台下已经又孩子跃跃欲试了,“老师,我,我……”看着一双双小手,张老师拍了拍手,提高声音:“不要着急,先把老师要说的话听清楚了。”当然,张老师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孩子们“我看你最积极了,别急,先听清老师说的话再举手。” 还有诸如:举手答题、请把话说完整了、要站起来回答……这些看似平常的养成教育,却是最能反应平时教学,我相信张老师的学生一定在习惯养成上做得很好。 再者,课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一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所以经常听到老师说,时间不够用,有些知识没有讲。这堂课上,张老师重点教学:生字的正确认读,流利朗读童谣。难点是:感受童谣的意境。 这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张老师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把图中几个重点景物:亭台、烟村再这里出示为下面的朗读童谣做了铺垫。我想这应该是张老师精心的预设,其实在最前面的yan cun qu的课前操练中已经开始了。 整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对于难点的突破,张老师用了配乐朗读,闭目想象等办法。 三、认识田字格,发挥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书写。 扎扎实实教语文,从张老师的指导书写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位置,然后范写“一”(注意到一个细节:整个书写过程,老师从起笔到收笔都做了详细的讲解。)然后“二、三”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并指名说一说。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9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首先要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通过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 其次我再一次出示古诗,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古诗,再读课后生字三遍。然后请他们在诗中找出生字划圈,读三遍,再全诗读两遍。这个设计,首先学生能整体感知全诗,再通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就着将生字放回具体语境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全诗,同时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然后指名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其他孩子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为一读得是否准确,二你觉得哪句诗句读得最好?哪句诗句还读得不够的,你来试试看。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对整首诗的意思我并没做多大的解释,个人认为看图说话时孩子已大体对诗句的意思有所了解,在此环节就不必重复了。 第三,本篇课文的教学是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重要的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此,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写字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古诗的教学并不是一蹴就成的,诵读、理解诗意还需要多次的教学才能很好地落实下去,尤其是朗读,怎样读出韵味,还需要深究探讨的。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10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数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计数方法,感知数字的实指与虚指的不同。认识“去”并了解字理,认识“里”并初知距离意义。 2.学写“一、二、三”,以评价观察的方法巩固长横,以摆笔画等方法发现“二、三”短横的写法及横画的组合。 3.学习古诗,通过游戏、想象、配乐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意,练习朗读。 预设过程 一、以古代计数引入,了解学生掌握数字汉字的真实学情 1.看图举手指回答。 2.故事讲述古代计数法。 3.出示十个数字汉字。 4.利用插图,对汉字与手指对应的游戏,了解真实学情。 二、学习诗歌,巩固生字,了解诗意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学着做到三个会: 会表扬:如果你觉得他每个字都读正确了,就用喜欢的方式表扬表扬他 会帮助:如果他有字读错了,就帮助帮助他 会道谢:被表扬了,被帮助了都要记得说“谢谢”哦! 3.齐读展示,指名展示,同桌展示。 4.除了数字,古诗中还藏着两个我们还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去,指名读。去是个很意思的字,古时候曾是这样的写的,下面部分表示山洞或者一扇门,上面部分就像一个人,去就是人离开山洞、走出门的意思呢!看看图,古诗中的小朋友走出门啊,好像是去郊游玩耍呢!他们一走啊,就走了二三——里。 课件出示:里,一里大约是绕咱们胜利实验小学的操场两圈半左右的样子,二三里也就六七圈的样子。 5.学到这里,课文的十二个生字都集中在黑板上了。咱们用它们来玩个游戏,大家都玩过的拼图游戏。这是一幅古诗拼图,缺少的几块就在这黑板上得请大家找回来。 6.风景图选择理解:烟村四五家 7.图示辅助理解:十枝花。体会数字的虚指意思。 8.原来,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郊游,一路上看到了的那么美丽的景色呢!诗的意思理解了,咱们一定能读得更好了。老师这里有三段不一样的音乐,你能帮我选一选,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上音乐读一读,你觉得哪一段比较适合。放松姿势,一起欣赏 9.交流,配乐朗读。 三、指导书写 1.评价观察,指导书写“一”。 2.摆笔画,指导书写“二、三”。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1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大体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2、学会汉字一、二、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表、田字格 一. 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拼音学习一首古诗.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你能说得更好吗?]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下面这些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 出示ting san cun )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你读时怎样区分?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帮助读一读.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哪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① 这一次难度很大让我们仔细听电脑老师是怎样朗读这首诗的. ② 你能读得和她一样好吗?我要求小小组一起合作,要求: 先说说你们喜欢图中的哪些景象? ③ 然后一组同学可以以各种形式朗读,一定要读出你对美丽景色喜欢的感情. 7小朋友表演 8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吗?现在请小朋友眯起眼睛,把课文轻轻背一边,一边背,一边想象,好象你走进了这个小村庄里.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开火车)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得准,看谁找得快? 3.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呀? 4.在平时的笔画训练中小朋友们已经熟悉四线格了,下面我们就轻松一下,一起来做田字格课间操. 5.今天我们就先帮一 二 三安个家好吗? 先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哪一个细心的孩子告诉我写笔画 横 要注意什么? 根据小朋友的要求我来写横.(起笔要稍重行笔要果断,稍微向上斜,收笔要稍顿. .一起书空 6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 ,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 一 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7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8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有什么不同,分别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9请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再请同桌互相合作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4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一去而三里》反思 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和能够有感情得朗读这篇古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从前,有个小朋友跟着妈妈一起去姥姥家,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感情朗读课文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对美丽景色的憧憬和向往,才能充分体会图片中小朋友的心情。我在本课时的朗读中,教学设计得比较呆板。局限于本堂课的“语言场”,只是一味请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先分析了诗句,然后马上就请学生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并未很好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亲身体会诗句中的美景,切实感受到诗句的美丽,也没有很好起到老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所以本课时学生朗读还不到位。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解读《一去二三里》 篇12【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习写字,巩固练习,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有趣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韵母(ai 、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ch、sh、yi、wu)和三个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一的课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听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烟村、亭台、花)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课题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具体实例帮助理解。 三、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2、教师放慢语速带读课文,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一)画出12个要认识的12个生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除了这12个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办?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学生各自看着拼音拼读12个生字。(每个生字拼读两遍) 5、教学生字: ⑴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注意“去”“四”“三”“十”) ⑵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抽读12张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竟赛读,全班齐读。 ⑶ 分一分:你们能把这12个生字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把“去”和“里”分为一组。) ⑷ “找朋友”游戏:把“一”至“十”和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1”至“10”的卡片发给学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对好朋友。 ⑸ 用“去”“里”组词,看谁组得多。 ⑹ 动动手“我会做”:学生用自己的手,怎样做手势来表示这十个数字,使别人会意。 ⑺ “摘果子”游戏:把12个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个领读对了,就奖励这个“果子”。 ⑻ 带生字准备回家:学生认读12个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问:小山村的景色美吗?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得美一点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愿起立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师生表演读,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板书设计】 yí qù èr sān lǐ 1、一 去 二 三 里 yān cūn tíng tái měi huā 烟 村 亭 台 美 花 【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原因,上完这节汇报课后,总有许多遗憾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的从教路,虽然有徘徊过,也有成功过,有令自己欣慰的时候,但这一节课总的感觉是不成功的。 我几番的思前想后,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课程理论的阅读过程中,虽然能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把握不住尺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轮课改,教师不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从图入手,观察说话,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从而引出这首个歌谣,让学生感受歌谣的美,多种形式地、有趣地学习生字。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钟的时间,没有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恰当地分配时间,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最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朗读感悟童谣的美,只能把遗憾留给下一节课。 为此,我认为课前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极为重要。我也知道,当今课改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而灵活地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活动中得到发展。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