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
范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精选1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2活动日标 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语言的精练及节奏之美。 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诗歌寓意。 感受农民种粮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爱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有关古诗《悯农》的图片或视频短片。 活动过程 出不图片或视频短片,欣赏古诗。 鼓励幼儿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与同伴交流。 欣赏古诗。 ①老师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②老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 老师鼓励幼儿针对古诗提出问题,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老师:听了这首古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伯伯还在 地里松土,锄草。农民伯伯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种禾苗的土里,他们很辛苦。知 道吗?我们吃的这些粮食,一粒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 了解古诗语言精练。 老师:你们来数数这首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这么少的字能表达这么多的意思,古诗的语言是很精练的。 学习朗诵古诗。 老师打拍子,幼儿跟着节奏朗诵,语速稍慢,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老师:朗诵这首古诗时,你有什么想法? 老师:农民这么辛苦,我们要怎样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3〔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4活动日标 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语言的精练及节奏之美。 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诗歌寓意。 感受农民种粮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爱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有关古诗《悯农》的图片或视频短片。 活动过程 出不图片或视频短片,欣赏古诗。 鼓励幼儿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与同伴交流。 欣赏古诗。 ①老师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②老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 老师鼓励幼儿针对古诗提出问题,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老师:听了这首古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伯伯还在 地里松土,锄草。农民伯伯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种禾苗的土里,他们很辛苦。知 道吗?我们吃的这些粮食,一粒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 了解古诗语言精练。 老师:你们来数数这首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这么少的字能表达这么多的意思,古诗的语言是很精练的。 学习朗诵古诗。 老师打拍子,幼儿跟着节奏朗诵,语速稍慢,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老师:朗诵这首古诗时,你有什么想法? 老师:农民这么辛苦,我们要怎样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附: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5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春种-----秋收 一粒-----万颗 无闲田(艰辛) 犹饿死(同情、愤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6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7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8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 ) 拉( ) 一颗( ) 夫( ) 粒( ) 一棵( )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9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0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悯农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1【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幼儿教育 )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2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悯农 辛苦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__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4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1 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 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4、使用生字卡,盖上音节,检查学生对字音掌握的情况。 读诗时,下面几个字,指导读准 谁,翘舌音,读shu0 知,读“zh9”,不读“z9” 5、指名读古诗,教师予以指导评价 6、教师范读,指导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样了? (2)结合句子理解“日当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农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过学习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农民劳动辛苦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齐读第二句,体会“盘、餐、粒粒、皆”这些词语的意思。 盘——碗里 餐——饭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扩展: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6、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 (四)指导背诵:出示悯农(二)读一读 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1、在欣赏图片表演环节,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紧凑,时间不够用了,我只好以老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内容,告诉大家“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悯农》 篇16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