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范文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通用12篇)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1

  案例背景: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语言积累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下的片段就立足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期达到“语言积累,激活思维”的终极目标。

  案例过程:

  师:小朋友们,想象一下,你们现在就是一粒种子,蚯蚓哥哥正在帮你松土呢,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生1:我好像披着绿色的外衣,身体胖胖的,像个娃娃,我快长大了。

  生2:我觉得好舒服,真想马上就钻出来。(边说边做动作,深深呼了一口气)。

  生3:我醒过来了,伸了个懒腰,我听到了外面的小朋友们在召唤我们。

  (播放音乐)生在音乐声中,模仿种子又把身子挺了一挺。

  师:哦,这粒种子听到小朋友在召唤它,其他的种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听到外面真的好热闹,有春风,有小树,有桃花,还有小朋友呢!

  生2:我听到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是吗?那再仔细听听,他们在唱些什么呢?

  生1:我听到春风在唱歌呢:“我来啦,我来啦,小种子们快起床,快起床。”

  生2:我听到小朋友的歌了:“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

  生3:我听到外面很热闹,小鸟在叽叽喳喳唱呢!

  …………

  师:小种子们,春天来了,我们钻出来了,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小草比我们还要早就探出了脑袋,给大地妈妈穿上一件碧绿的衣服。

  生2:我看到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师:你说得可真不错,还把学过的知识都用上了。“种子们”请把你们看到的继续告诉你的小伙伴们。

  生1:我看到河里的冰都化了,小河正在欢快地奔跑着。

  生2:我看到睡了一个冬天的蛇出来了,在伸懒腰呢!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案例反思:

  本案例从课文内容着手,利用低年级学生喜动爱跳的特点,放音乐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想象,巧妙地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仅丰富了词汇,发展了想象力,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体现了新课标“重积累,重迁移”的思想。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2

  第二课时

  师:从现在起咱们就来做一粒小种子,体会一下它的成长过程好吗?

  生:(非常高兴)好。

  师:想象一下,现在咱们还在黑乎乎的地下,我们怎样才能从黑乎乎的地下钻出来看看外面的阳光和热闹的世界呢?(板书:地下 种子)

  师:小种子们快快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然后说说在黑乎乎的地下你都做了什么?

  生:在睡觉。

  师:一直在睡吗?

  生:不。它觉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生:它喝了一口水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现在你们就是小种子了,应该是我而不是它。好,说得不错,你们能不能用“我先……然后……”这样的句式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我先睡在泥土里,觉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生:我睡在泥土里,先是觉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生:我先是觉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小种子,你能告诉我是谁让你醒过来的吗?

  众生争着说:是春风把我吹醒的。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你们“挺一挺”是在做什么呀?

  生:我是在往上长。

  生:我是睡醒了,在伸懒腰。

  生:我是在泥土里睡的时间太长了,累了,觉得暖和,觉得舒服,就要舒展舒展筋骨。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谁来把这两段读一读,注意要读出很暖和、很舒服的感受。

  生读课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其它的小种子演一演好不好?

  生:好。(都争着要来读)

  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边演边读这一环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都是天生的演员,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但往往是没有机会表现,或者是没有信心、害羞而不愿表现。今天就在语文课上,又是大家一起来演,孩子们毫无顾忌,演的都很好。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许多,课文也读得特起劲,似乎自己真的就是那粒种子了。演把学生拉进了角色中,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感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师:种子挺了两次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啊?谁能读一读种子与蚯蚓的对话?

  指名读文。

  师:读的得很流利,但是感情不到位,大家在下面练练,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读课文。

  生:老师,我知道了,种子很好奇。

  师:那蚯蚓呢?

  又一生:蚯蚓乐于助人,是个热心肠。

  师:好,下面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来读一下这一段,一定要读出种子的好奇和蚯蚓的热心。

  生分角色读文。

  学生读课文时,我发现有一名男生没有读,而是在摆弄铅笔。我走到他身边要求他读种子说的话,他低着头说:“我不会。”听后我非常生气,只有两句话,如果是读不好,感情掌握不准,也说得过去,但他是根本就不读。我想了想,温和地对他说:“不要紧,试一试,这么几个字还不会读吗?如果有哪个字不认识我告诉你。” 躲不过去,他只好读了,我趁机表扬他:“怎么不会读呢?这读的不是很好吗,声音响亮,也比较有感情。”听了我的表扬,他很高兴,把注意力都拉回到课堂学习上,练习读课文的声音最大。

  师:有了蚯蚓的帮助,小种子离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了!它又发现了什么?

  生:春风在唱歌。

  生:泉水在唱歌。

  生:小鸟在唱歌。

  生:还有小孩子也在唱歌。

  师:看这种景色美不美?你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吗?

  生读文。

  师:外面好热闹啊!你想不想快点出去看一看,那就把你现在最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生读文。

  师:种子一直都在泥土里,这下你们终于钻出了地面,想想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生:高兴。

  生:激动。

  生:兴奋。

  生:喜欢。

  师:那就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吧。

  生读文。

  师:小种子不是一下子就钻出了地面,它先是怎样,再又怎样,最后才钻出地面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小种子动作的词语画下来。

  师生共同种子成长过程的板书:醒过来,挺一挺,喝口水,挺一挺

  这一课大家学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看一看谁读的最好。

  学生读课文。

  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被我表扬的男孩学的非常认真,读课文不仅声音宏亮,而且表情丰富,就像一名小演员一样。这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遇事不要急,表扬往往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3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 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 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4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小节比较多。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拿出铅笔做上记号,种子睡醒过来有几个“挺一挺”。

  (学生拿铅笔边看书边做记号)

  师:书上有几个挺一挺?你来讲讲你是怎么划的?

  生:第一个“挺一挺”是从“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也就是课文的——

  生:也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第二个挺一挺呢?

  生:第二个“挺一挺”是从“它有点儿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也就是第二小节。

  师:说得很好。第三个呢?

  生:第三个挺一挺是从“种子听了很高兴”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三个“挺一挺”内容比较多,比较长,应该从“春风轻轻地吹”开始,到“种子听了很高兴。”第四个呢?

  生:从“春风在唱歌”到“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四层意思应该到完了。有四个“挺一挺”。跟他划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学生都举手)

  师:好,种子发芽有四个“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层意思,现在我们一层一层来读,看看这粒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第一小节有几句话?

  生:第一小节有两句。

  师:请你读第一句。(指名另一学生)你读第二句。(两名学生先后读第一段中两句话)

  师:好。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在图上贴上一粒子沉睡在泥土里)它觉得很暖和。(板书: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就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黑板挂图上贴上一粒微睁开眼睛的种子)

  师:(指名)你来读第二段。(学生读第二段)

  师:种子觉得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板书:喝水)觉得怎么样?

  生:(齐)很舒服。

  师:对,它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挂图上贴上一粒睁开眼睛的种子)好,我们把第一、第二节连起来念一念。要把它感到暖和,觉得舒服的感觉念出来。(生齐读一、二两节)

  师:这时候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在泥土里看到好朋友了。看到了谁呀?

  生:(齐)蚯蚓。

  师:对,看到蚯蚓了。(在挂图上贴上蚯蚓)它们就说话了,它们说了不少话呢!现在老师来做蚯蚓,小朋友,你们做种子,我们来对话。春风轻轻地吹着,你们就来问我了——

  生:(齐读)外面是什么声音?

  师:(读)那是春风,春风招呼咱们到外边去。

  生:(齐读)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师:(读)不,外边亮得很,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师:好,现在我们换一换,你们做蚯蚓,我来做种子,我来问你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蚯蚓告诉种子外边亮得很。你们看看课文中这幅图,外边是什么样儿的?谁把这幅图讲给大家听听。

  生:外边亮得很,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暖的,柳树在阳光照耀下,迎着春风跳舞。小燕子在唱歌。

  生:太阳射出了万道金光,照得大地亮堂堂。柳条儿迎着春风在空中飞舞。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师:说得真好。外面的世界那么美,那么可爱,蚯蚓看到过了,种子还没有看到过,蚯蚓会怎么做?

  生:帮种子松土。

  师:对,蚯蚓帮种子松土。它说,我来帮你松土,(板书:松土)你可以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

  生:因为它想外边亮得很。蚯蚓帮它松土,它可以钻出去看看地上的世界。

  师:对,它就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图上贴上长出小芽的种子)

  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生: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是呀,(逐一板书: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

  生: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生: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

  (一位女孩用优美的童声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小朋友也在唱歌。我们就是小朋友,我们来唱一个《我是一棵小树苗》好吗?(生齐答:好)来,准备好,配上动作,高高兴兴地唱,让种子听到。(小朋友愉快地唱起《我是一棵小树苗》,并配上动作,情绪活跃。)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这么多动听的歌声,种子都听见了,它听到那么多歌声,那样的——

  生:(齐)热闹。

  师:对。(板书:热闹)那么多的歌声,那么好听,这时候它说了什么话?

  生:(齐)啊,我要赶快出去。(教师指导读好这句。)

  师:(板书:啊,我要赶快出去。)假如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出示卡片:啊,我要出去。)你们看,这两句话,哪一句更想出去?

  生:第一句更想出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要“赶快”出去,有马上,很急的意思,第二句没有用“赶快”,就是说慢慢来好了。

  师:是的,用上了“赶快”就比上面这句更想出去,更急。你们看它说的话前面还有一个词儿也说明它很着急。是什么词?

  生:(齐)是“连忙”。

  师:对。现在我们从“春风在唱歌……”念到“啊,我要赶快出去。”要把种子想赶快出去的心情念出来。(学生齐读这一节)这里有两个句子,请读一读,比一比。

  生:(念第一句)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念第二句)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怎么样?

  生: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师:怎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说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第二句都改成唱歌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这两句话意思都相同的。

  师:为什么?你讲出理由。

  生:因为第二句把春风当作人,说它在唱歌,把泉水、小鸟也当作人了。

  师:对,老师同意后面一位同学的意见。这两句话写法不同,意思一样。你们看,春风在吹,把吹比作唱歌,泉水在流,把流水声比作唱歌,把小鸟的叫比作唱歌,小朋友本来就会唱歌,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句?要讲出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美。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生动。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好像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了真的人一样。

  师:对呀,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人一样。春风在吹,春风在唱歌;泉水在流,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叫,小鸟在唱歌。这种写法,我们读起来就觉得很生动,很活泼,很有趣,念起来怪有味儿的。你们看,它们还排起队伍来了;第一个是春风,第二个是泉水,第三个是小鸟,第四个是小朋友,排成队伍的句子我们越读越有劲。我们再来读一读。(学生有表情地齐读。)

  师:看书,读下去。(学生齐读: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师:这时候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贴上带小叶的种子,并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第四个“挺一挺”种子已经挺出地面来了。它觉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示挂图)谁能看图讲讲种子挺出地面,看到地面上的景象。要从近到远说,把图上画着的地面上的事都讲出来。

  生:种子钻出地面来,眼前一亮。它看见泉水从山坡上流下来,叮咚叮咚地在唱歌;看见小朋友背着铁锨去种树;桃花开了,小黄鹏在树上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柳树迎着春风在跳舞。小燕子围着柳树飞来飞去。远处的田野上,拖拉机在春耕。种子看见这情景多么高兴啊!

  生:(略)

  师:春天是多么美好啊!外面那么美,读最后一节,要把种子这种感觉读出来。(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对(板书: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要念出种子心里的想法,“好个”就是“好一个”,用赞美的口气再读一下。(生齐读)对,种子挺出地面,它看到春天那么美好,世界那么光明。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种子“挺一挺”一共有四次。想一想,几次在地下,几次在地上?

  生:种子“挺一挺”三次在地下,一次在地上。

  师:“挺一挺”是说种子在干什么?

  生:种子在膨胀。

  生:种子在发芽。

  师:到底是膨胀还是发芽?

  生:(齐)是发芽。

  师:对。“挺一挺”就是种子在生长,在发芽。(指板书暖和)它觉得怎样?

  生:(齐)暖和。

  师:对,暖和了,它把身子怎样?

  生:挺一挺。

  师:它有点儿渴了怎么样?

  生:(齐)喝水。

  师:喝了水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后来蚯蚓来帮它——

  生:(齐)松土。

  师:泥土松了,它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最后它要钻出地面了,又怎样?

  生: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这是一篇童话,它把种子当作人来写了,其实是告诉我们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生:它要蚯蚓翻松泥土。

  生:它要水分。

  师:对,春天天气暖和,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软,空气流通,种子就发芽啦。

  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3、能用"热闹"说一个句子。体验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注意多音字"和"的读音,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教学准备:

  一粒花生一颗花生的幼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春天里,花红柳绿、五彩缤纷(播放课件),你们知道这一棵棵美丽的小花小草,都是由一粒粒不起眼的种子变来的,我手里就有一粒种子,你们看(出示花生),把花生种到土里,慢慢地就变成了小苗苗(出示花生的幼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一粒种子就要带我们去看看它的成长岁月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粒种子(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和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游戏;种子点名(指名个别同学读,注意"暖和")

  2、出示讲读例句:(1)太阳出来了,天气真暖和呀。(2)我和他是好朋友。

  3、指名同学当小老师带全班读。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卡片,谁能用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如编字谜,编顺口溜,用钯笔标记)。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质疑问难:读完了课文,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学生交流)

  四、精读分析

  1、指名:谁喜欢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加动作)挺一挺。

  师:你们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不好。

  生1:动作好。

  生2:音很准。

  生3:不够有感情。

  师:生3,你读读。

  生3:(读出暖和的语气,加动作表情,很形象)

  师:老师觉得他"很暖和",好像睡在被窝里一样,谁也来用舒服的口气读一读,也来暖和暖和。

  生:读(也很绘声绘色)。

  师:现在再请全班同学喝口水,一起舒服舒服(做挺一挺动作)。

  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2、教学3、4、5、6、7自然段。

  师:观看插图,种子旁边有一个好朋友,是谁。

  生:是蚯蚓。

  师:他们在说些什么悄悄话。

  生:答。

  师:种子现在在哪里。(看图)

  生:黑乎乎的地里。

  师:外面有什么声音。

  生:春风轻轻地吹着。

  师:种不知道春风,它心里会怎么想。(看图观察种子的表情)

  生:很害怕,很好奇。

  师:我看看哪颗种子最害怕,最好奇。

  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指名读(3-4)读。

  师:全班都来害怕害怕,好奇好奇。

  生:全班齐读。

  师:种子很害怕,这时好朋友蚯蚓帮了什么忙。

  生:帮种子松土。

  师:哪个友善的蚯蚓帮我们胆小的种子。

  生:(热情帮助的语气)

  师:谁能比刚才这位同学更热情。

  生:(读得很诚恳)

  师:种子得到了蚯蚓的帮助,心情怎么样。

  师:谁来高兴高兴。

  生:读(不够有表情)

  师:老师发现xx同学满脸欢笑,你在笑什么。

  生:蚯蚓帮助我,我很高兴。

  师:这个同学能加上表情,很好,很生动,我们再试试。

  生:读(有感情)

  3、教学8、9自然段。

  师:观察插图2,你看到了什么。

  生:春风吹指着小花,鸟儿嘻戏欢叫,蝴蝶飞舞。

  师:四人小组扮演春风,鸟儿、蝴蝶,演一出美丽的春景。

  生:有声有色地表演。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春风、小鸟、蝴蝶,欢快唱歌的场面。

  生:热闹。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热闹欢快的场面读出来。

  生:读(很欢快)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欢快,呆在一旁的种子我可耐不住了,"啊,我要赶快出去"。

  生:笑。

  师:我们当当种子,一起出去吧。

  师、生:齐读。

  师:(打开日光灯)

  生:好亮啊。

  师:我们见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一起欢呼吧: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师、生: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4、读全文。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小演员,现在我们把刚才的片段串起来,读得比刚才更整齐,更有表情,动作更丰富,好吗。

  生:(大声)好。

  生:有声有色读完全文。

  五、分析

  1、解答刚才的质疑问难。

  2、四人小组讨论:种子挺了几次,什么情况下挺一挺。

  3、总结。

  4、课件演示练习。

  5、引导:

  板书:暖和(温度)

  喝水(水份)挺一挺

  松土(土壤)

  六、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卡,渴喝,让学生说说异同。

  2、填空:因为口渴要喝,所以用旁。

  因为喝水要用,所以用旁。

  3、学生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笔顺。

  4、教师示范。

  5、学生在大本语文写字本描两个,写两个。

  七、布置作业

  选几粒种子,好好培育,给它一定的温度,土壤和水,并填定《语语言天地》时的"观察日记表"(不会的字可用画或注音)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学短文,我采取让学生多读,边读边演,深入角色,以读促思,即富有情趣,又不失科学性。

  注重小组学习,培养小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和热爱科学,探索科学,课后作业即培养学生的种植技能,又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为日后写作做好实践基础。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5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科学知识的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用生动的语言准确描绘出春天种子发芽的过程,同时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①合适的温度(春天);②疏松的土壤(借用蚯蚓松土);③水;④空气。全文共9个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2. 认读“挺、喝、渴”等11个认读生字,规范书写“粒、种、点”等7个生字。

  3.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发芽的条件。

  4.通过朗读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追求与向往,激发学生向往美好的未来。

  三、教学重点:学会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经过。

  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挂图、字卡、自制小黑板、

  (二)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读文中“挺、喝、渴”等11个认读生字和“粒、种、点”等7个书写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种子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小树绿了,花儿红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瞧,一粒小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

  2.板书课题: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同桌互读、注意正音。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最常用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再读生字,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老师,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

  4.检查自读的情况。

  (1)检查认字的情况。

  ①小老师带读并提示注意点。

  ②抽读字卡。

  ③开火车读。

  ④老师适时、个别总结:

  a. 出示字卡: 渴、喝 ,(认读并总结怎样分辨这对双胞胎)

  借助儿歌:渴:渴了要喝水,三点水;

  喝:喝水要用嘴,口口口;

  b.     形象记字:松:树旁有位老公公

  粒:大米立起来叫做粒

  种:禾苗摆在中间叫做种(zhòng);

  中间的禾苗叫种(zhǒng)子

  (2)检查读文情况。

  ①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自然段)

  ②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个别学生展示读。

  (3)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

  (三)课堂小结,回顾学习内容。

  读准文中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作业:熟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表示种子在发芽、生长的词。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6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7

  一、复习,导入。

  板题。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理清层次。

  1、课文里有一个词,出现了多次,知道是哪个吗?板书:挺一挺

  学习生字“挺”,注意读音,后鼻音。字形与“庭”比较。

  2、从课文里找一找,有几次写到“挺一挺”,用“__”画下来。

  3、我们按照4个“挺一挺”把课文分成4个部分,用双竖线标记。

  三、分层学习。

  1、第一层。

  齐读。提问: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把身子“挺一挺”?板:暖和。

  注意:“暖”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爱”字。为什么是“日字旁”?

  为什么会觉得“暖和”?(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

  2、第二层。

  自读。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把身子“挺一挺”?

  板书:喝水

  比较:“渴”与“喝”,你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

  种子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板“舒”字,怎么记?请你读这一段,读出“舒服”的感觉。

  3、第三层。

  分角色读种子和蚯蚓的对话。

  蚯蚓要帮种子做什么?板书:松土

  听了蚯蚓的话,种子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指板书)

  4、第四层。

  种子离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了,它听到了什么?

  想象:春风、泉水、小鸟和小孩子分别在唱什么?

  理解“热闹”,并造句。

  指导读“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非常想快点钻出地面,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吧!

  贴图。

  指导读“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看图说话。除了图上说的,还可以想象别的春天的景物。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发芽的过程,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软了,种子就会发芽。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8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小节比较多。请在课文里找一找,拿出铅笔做上记号,种子睡醒过来有几个“挺一挺”。(学生拿铅笔边看书边做记号)

  师:书上有几个挺一挺?你来讲讲你是怎么划的?

  生:第一个“挺一挺”是从“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也就是课文的——

  生:也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第二个挺一挺呢?

  生:第二个“挺一挺”是从“它有点儿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也就是第二小节。

  师:说得很好。第三个呢?

  生:第三个挺一挺是从“种子听了很高兴”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三个“挺一挺”内容比较多,比较长,应该从“春风轻轻地吹”开始,到“种子听了很高兴。”第四个呢?

  生:从“春风在唱歌”到“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第四层意思应该到完了。有四个“挺一挺”。跟他划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学生都举手)

  师:好,种子发芽有四个“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层意思,现在我们一层一层来读,看看这粒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第一小节有几句话?

  生:第一小节有两句。

  师:请你读第一句。(指名另一学生)你读第二句。(两名学生先后读第一段中两句话)

  师:好。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在图上贴上一粒子沉睡在泥土里)它觉得很暖和。(板书: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就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黑板挂图上贴上一粒微睁开眼睛的种子)

  师:(指名)你来读第二段。(学生读第二段)

  师:种子觉得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板书:喝水)觉得怎么样?

  生:(齐)很舒服。

  师:对,它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挂图上贴上一粒睁开眼睛的种子)好,我们把第一、第二节连起来念一念。要把它感到暖和,觉得舒服的感觉念出来。(生齐读一、二两节)

  师:这时候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在泥土里看到好朋友了。看到了谁呀?

  生:(齐)蚯蚓。

  师:对,看到蚯蚓了。(在挂图上贴上蚯蚓)它们就说话了,它们说了不少话呢!现在老师来做蚯蚓,小朋友,你们做种子,我们来对话。春风轻轻地吹着,你们就来问我了——

  生:(齐读)外面是什么声音?

  师:(读)那是春风,春风招呼咱们到外边去。

  生:(齐读)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师:(读)不,外边亮得很,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师:好,现在我们换一换,你们做蚯蚓,我来做种子,我来问你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蚯蚓告诉种子外边亮得很。你们看看课文中这幅图,外边是什么样儿的?谁把这幅图讲给大家听听。

  生:外边亮得很,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暖的,柳树在阳光照耀下,迎着春风跳舞。小燕子在唱歌。

  生:太阳射出了万道金光,照得大地亮堂堂。柳条儿迎着春风在空中飞舞。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师:说得真好。外面的世界那么美,那么可爱,蚯蚓看到过了,种子还没有看到过,蚯蚓会怎么做?

  生:帮种子松土。

  师:对,蚯蚓帮种子松土。它说,我来帮你松土,(板书:松土)你可以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

  生:因为它想外边亮得很。蚯蚓帮它松土,它可以钻出去看看地上的世界。

  师:对,它就又把身子挺一挺。(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时在图上贴上长出小芽的种子)

  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生: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是呀,(逐一板书: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

  生: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生: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

  (一位女孩用优美的童声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小朋友也在唱歌。我们就是小朋友,我们来唱一个《我是一棵小树苗》好吗?(生齐答:好)来,准备好,配上动作,高高兴兴地唱,让种子听到。(小朋友愉快地唱起《我是一棵小树苗》,并配上动作,情绪活跃。)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这么多动听的歌声,种子都听见了,它听到那么多歌声,那样的——

  生:(齐)热闹。

  师:对。(板书:热闹)那么多的歌声,那么好听,这时候它说了什么话?

  生:(齐)啊,我要赶快出去。(教师指导读好这句。)

  师:(板书:啊,我要赶快出去。)假如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出示卡片:啊,我要出去。)你们看,这两句话,哪一句更想出去?

  生:第一句更想出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要“赶快”出去,有马上,很急的意思,第二句没有用“赶快”,就是说慢慢来好了。

  师:是的,用上了“赶快”就比上面这句更想出去,更急。你们看它说的话前面还有一个词儿也说明它很着急。是什么词?

  生:(齐)是“连忙”。

  师:对。现在我们从“春风在唱歌……”念到“啊,我要赶快出去。”要把种子想赶快出去的心情念出来。(学生齐读这一节)这里有两个句子,请读一读,比一比。

  生:(念第一句)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念第二句)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怎么样?

  生: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师:怎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说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第二句都改成唱歌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这两句话意思都相同的。

  师:为什么?你讲出理由。

  生:因为第二句把春风当作人,说它在唱歌,把泉水、小鸟也当作人了。

  师:对,老师同意后面一位同学的意见。这两句话写法不同,意思一样。你们看,春风在吹,把吹比作唱歌,泉水在流,把流水声比作唱歌,把小鸟的叫比作唱歌,小朋友本来就会唱歌,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句?要讲出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美。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生动。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好像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了真的人一样。

  师:对呀,把春风、泉水、小鸟比成人一样。春风在吹,春风在唱歌;泉水在流,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叫,小鸟在唱歌。这种写法,我们读起来就觉得很生动,很活泼,很有趣,念起来怪有味儿的。你们看,它们还排起队伍来了;第一个是春风,第二个是泉水,第三个是小鸟,第四个是小朋友,排成队伍的句子我们越读越有劲。我们再来读一读。(学生有表情地齐读。)

  师:看书,读下去。(学生齐读: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师:这时候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贴上带小叶的种子,并板书:又把身子挺一挺)第四个“挺一挺”种子已经挺出地面来了。它觉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示挂图)谁能看图讲讲种子挺出地面,看到地面上的景象。要从近到远说,把图上画着的地面上的事都讲出来。

  生:种子钻出地面来,眼前一亮。它看见泉水从山坡上流下来,叮咚叮咚地在唱歌;看见小朋友背着铁锨去种树;桃花开了,小黄鹏在树上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柳树迎着春风在跳舞。小燕子围着柳树飞来飞去。远处的田野上,拖拉机在春耕。种子看见这情景多么高兴啊!

  生:(略)

  师:春天是多么美好啊!外面那么美,读最后一节,要把种子这种感觉读出来。(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对(板书: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要念出种子心里的想法,“好个”就是“好一个”,用赞美的口气再读一下。(生齐读)对,种子挺出地面,它看到春天那么美好,世界那么光明。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种子“挺一挺”一共有四次。想一想,几次在地下,几次在地上?

  生:种子“挺一挺”三次在地下,一次在地上。

  师:“挺一挺”是说种子在干什么?

  生:种子在膨胀。

  生:种子在发芽。

  师:到底是膨胀还是发芽?

  生:(齐)是发芽。

  师:对。“挺一挺”就是种子在生长,在发芽。(指板书暖和)它觉得怎样?

  生:(齐)暖和。

  师:对,暖和了,它把身子怎样?

  生:挺一挺。

  师:它有点儿渴了怎么样?

  生:(齐)喝水。

  师:喝了水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后来蚯蚓来帮它——

  生:(齐)松土。

  师:泥土松了,它怎样?

  生:(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最后它要钻出地面了,又怎样?

  生: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这是一篇童话,它把种子当作人来写了,其实是告诉我们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生:它要蚯蚓翻松泥土。

  生:它要水分。

  师:对,春天天气暖和,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软,空气流通,种子就发芽啦。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3、能用"热闹"说一个句子。体验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注意多音字"和"的读音,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教学准备:一粒花生一颗花生的幼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春天里,花红柳绿、五彩缤纷(播放课件),你们知道这一棵棵美丽的小花小草,都是由一粒粒不起眼的种子变来的,我手里就有一粒种子,你们看(出示花生),把花生种到土里,慢慢地就变成了小苗苗(出示花生的幼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一粒种子就要带我们去看看它的成长岁月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粒种子(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和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游戏;种子点名(指名个别同学读,注意"暖和")

  2、出示讲读例句:(1)太阳出来了,天气真暖和呀。(2)我和他是好朋友。

  3、指名同学当小老师带全班读。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卡片,谁能用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如编字谜,编顺口溜,用钯笔标记)。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质疑问难:读完了课文,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学生交流)

  四、精读分析

  1、指名:谁喜欢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加动作)挺一挺。

  师:你们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不好。

  生1:动作好。

  生2:音很准。

  生3:不够有感情。

  师:生3,你读读。

  生3:(读出暖和的语气,加动作表情,很形象)

  师:老师觉得他"很暖和",好像睡在被窝里一样,谁也来用舒服的口气读一读,也来暖和暖和。

  生:读(也很绘声绘色)。

  师:现在再请全班同学喝口水,一起舒服舒服(做挺一挺动作)。

  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2、教学3、4、5、6、7自然段。

  师:观看插图,种子旁边有一个好朋友,是谁。

  生:是蚯蚓。

  师:他们在说些什么悄悄话。

  生:答。

  师:种子现在在哪里。(看图)

  生:黑乎乎的地里。

  师:外面有什么声音。

  生:春风轻轻地吹着。

  师:种不知道春风,它心里会怎么想。(看图观察种子的表情)

  生:很害怕,很好奇。

  师:我看看哪颗种子最害怕,最好奇。

  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指名读(3-4)读。

  师:全班都来害怕害怕,好奇好奇。

  生:全班齐读。

  师:种子很害怕,这时好朋友蚯蚓帮了什么忙。

  生:帮种子松土。

  师:哪个友善的蚯蚓帮我们胆小的种子。

  生:(热情帮助的语气)

  师:谁能比刚才这位同学更热情。

  生:(读得很诚恳)

  师:种子得到了蚯蚓的帮助,心情怎么样。

  师:谁来高兴高兴。

  生:读(不够有表情)

  师:老师发现xx同学满脸欢笑,你在笑什么。

  生:蚯蚓帮助我,我很高兴。

  师:这个同学能加上表情,很好,很生动,我们再试试。

  生:读(有感情)

  3、教学8、9自然段。

  师:观察插图2,你看到了什么。

  生:春风吹指着小花,鸟儿嘻戏欢叫,蝴蝶飞舞。

  师:四人小组扮演春风,鸟儿、蝴蝶,演一出美丽的春景。

  生:有声有色地表演。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春风、小鸟、蝴蝶,欢快唱歌的场面。

  生:热闹。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热闹欢快的场面读出来。

  生:读(很欢快)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欢快,呆在一旁的种子我可耐不住了,"啊,我要赶快出去"。

  生:笑。

  师:我们当当种子,一起出去吧。

  师、生:齐读。

  师:(打开日光灯)

  生:好亮啊。

  师:我们见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一起欢呼吧: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师、生: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4、读全文。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小演员,现在我们把刚才的片段串起来,读得比刚才更整齐,更有表情,动作更丰富,好吗。

  生:(大声)好。

  生:有声有色读完全文。

  五、分析

  1、解答刚才的质疑问难。

  2、四人小组讨论:种子挺了几次,什么情况下挺一挺。

  3、总结。

  4、课件演示练习。

  5、引导:

  板书:暖和(温度)

  喝水(水份)挺一挺

  松土(土壤)

  六、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卡,渴喝,让学生说说异同。

  2、填空:因为口渴要喝,所以用旁。

  因为喝水要用,所以用旁。

  3、学生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笔顺。

  4、教师示范。

  5、学生在大本语文写字本描两个,写两个。

  七、布置作业

  选几粒种子,好好培育,给它一定的温度,土壤和水,并填定《语语言天地》时的"观察日记表"(不会的字可用画或注音)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学短文,我采取让学生多读,边读边演,深入角色,以读促思,即富有情趣,又不失科学性。

  注重小组学习,培养小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和热爱科学,探索科学,课后作业即培养学生的种植技能,又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为日后写作做好实践基础。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等词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

  课前叫同学准备种子和发了牙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家调查一下,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开花,结果的,现在谁能把自己查到的,问到的和大家分享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需要在春天,暖和的天气,……)

  师:同学们说真好,那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有一粒种子是如何长大的。(师板书: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放课文录音,请同学认真听,听到了什么。

  学生起来汇报:挺一挺,口渴,蚯蚓, ……

  2、请同学找一找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段号。

  3、请生边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4、结合课文,学习生字。(同学自己拼,同学拼,小组一起拼)

  5、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

  挺一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挺一挺,而且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并用动作表示意思。

  三、课文学习

  1、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2、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为什么又挺一挺身子,那是因为( )(舒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水)

  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3、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 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B.分角色读。

  4、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生字?

  2、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啊?

  (春天,天气暖和,水分,蚯蚓帮忙松土,空气)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要带出挺的动作。

  2、抄写生字。

  板书:

  暖和 挺一挺

  种子 舒服 挺一挺 光明的世界 开心

  松土 挺一挺

  热闹 挺一挺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11

  作者:虞淑华

  教学目标 :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

  3、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种子发芽的一些条件,理解一些新词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种子及泥土。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通过看实物或看图说话,初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自学生字词,指导写字。

  一、揭题。

  1、读题、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说说你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呢?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及生字教学。听录音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1、听录音,标出段落。

  2、说说种子怎么样才钻出地面。

  3、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评议。

  5、卡片抽读生字词。

  A、读准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

  C、指导书写,扩词练习。

  三、朗读指导。

  四、小结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扩词,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题。

  第二课时

  要点:讲读课文,懂得种子生长的三个基本条件,能用自己的话说不得说种子,怎么样才能钻出地面。

  过程:

  一、复习

  1、读课文

  2、读生字、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两个词用得物别好?

  “睡、醒”用知这里有什么好处?

  “睡、醒”各是什么意思。

  2、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醒过来。

  3、挺一挺指什么?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种子除了需要“暖和的天气”外,还需要什么?

  2、“喝水”为什么要喝水呢?水从哪里来呢?

  3、“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学习题3-8段(分学习小组)

  1、分角色自由朗读3-8段

  2、讨论:说说你学懂了什么?哪些不懂?讨论下面的问题如何解决?

  A、这部分是谁和谁的对话?

  B、理解“招呼、热闹”等词意。

  C、从什么地方“看出热闹”。

  D、种子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

  E、如何朗读?

  四、小结:种子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六、作业 

  1、读课文。

  2、完成课堂作业 第三题。

  3、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三题。

  第三课时

  要点:完成第九段的学习任务,总结全文,完成课练人业,背诵课文。

  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新词。

  3、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题。

  二、学习第九段。

  1、自由朗读、思考“突然一亮”“亮”与前面哪个词相对应。(黑)

  光明的近义词(光明)反义词(黑暗)

  2、小种子如今成了什么样?

  3、她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三、指导全文朗读。

  四、指导背诵。

  1、自由背。

  2、说说怎样背得快。方法指导。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

  五、说话训练。

  除了课文里写到的春天热闹景象,种子还看到什么?充分展想象,描述春天绚

  丽多姿的景色。

  六、全文小结,说说小种子生长过程所需的条件。

  七、作业 。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堂作业 。

  板书:

  8、一粒种子

  暖和(春光)

  喝水(春雨)挺一挺

  松土(空气)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篇12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

  顾李芳

  同学们在这一堂课上了解了种子,种子象征着希望,种子是很顽强的.种子除了带给人们丰收还可以绘画呢.这堂课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用自己带来的种子作画,每一组学生都做得非常认真,他们带来的种子也是多种多样,颜色非常的丰富.有的学生用种子贴小人物,有的学生用种子贴房子,还有学生用种子贴美丽的花卉图案……,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组的同学还显得非常的团结合作,他们会一起找同样色彩的种子,种子缺了,还会一起去其他组上交换,或是去要一点,总之发扬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最后的展示上,每组学生都可以把自己制作的画很详细地介绍给其他学生听,还会讲一些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趣事,课堂气氛极好.不足之处就是有的学生还是不太懂得色彩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时候换一种颜色的种子,他们制作的种子贴画的画面会更加的漂亮.以后还是要学生们多多练习色彩之间的搭配练习.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

  《一粒种子》是一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先写在春风的吹拂下,地里的一粒种子苏醒过来;再写种子与蚯蚓之间关于外面世界的问答;最后,种子终于勇敢地冲破土层,迎接一个光明的世界。同时还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在教学中,我既重视实学知识及其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又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那种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由于学生课前有预习,正用优美的声音朗读着短文,突然,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种子从哪儿喝着水的?”突然的提问,我不禁觉得有点好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值得提出。但是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养成了不包办代替的习惯。我的学生们亦是立即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且很快有了以下的答案:“是有人给它浇的水”、“是下的春雨为种子提供了水”。好精妙的解释啊!在这不经意间的问答中,孩子渴望真知的心灵一下子被唤醒了,一种感受美的情感熏陶在这一刻被点燃。本想继续进行的我,这时发现又有孩子举起了小手:“我对第一个答案有疑问,我们不知道种子在哪,怎样给它浇水?”“如果是自己种下的种子,就可以为它浇水了。”又是一个精彩的回应。当朗读到“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一句时,又有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如果是以前,我为了不影响我的上课思路,我会示意他放下手,课后再说。可现在,我毫不犹豫地请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说:“看到种子现在的情况,好像是一个人在坐监牢,坐了很长时间,想要冲出去一样。“那一刻,我一点也不为我让他回答问题,可能会拖延课程进行时间的决定而遗憾。相反我却感到庆幸,我没有抹杀一个孩子的想像力,我想其他的学生也会非常受益的。

  这堂课在学生们的感情朗读中结束了,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课堂大放异彩。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

  作者:涿州市西丁小学 王伟丽

  今天上完《一粒种子》,回来后心里涌动着一些东西,总想说点什么。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广阔的交流天地,孩子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可是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怎么样处理说与读的关系,我仍在困惑。

  教学此文,我提前布置了预习的作业。一上课,我就让同学将这个小故事读给同位听,孩子们兴趣很高,两个人兴奋地读,读的真是不错,除了四个同学不太熟练,其他同学基本能流利地读下来,于是同学们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开始交流读后想说的话时,孩子们七嘴八舌,那些话等不得举手,就像课文中发芽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今天大家发言的积极性真是空前高涨,可能昨天回家预习时和家长交流碰出了火花。但是大家都说,70个不同的声音,彼此听不清,于是我让大家先告诉同位,哇,教室里眉飞色舞,童音一片,气氛很是热烈!然后我请同学起来汇报,刘越说:“老师,什么是挺一挺?”话刚说完,赵麒,一个淘气的男孩立刻站起来,把身子往上伸直,说:“就这样挺一挺。”董锋岳问:“老师,课后有一个问题,一粒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成长的?我不知道。”我顺势在黑板上画了地平线,一粒种子埋在下面,我问同学:“谁能帮助于阳解决这个问题?”朱云鹏说:“是蚯蚓帮助它钻了一个洞,他就钻了出来。”李楠起来反驳:“不对,是蚯蚓帮助种子松泥土,种子才钻出来。”我顺着孩子的回答,又问:“只有蚯蚓帮助它松土,他挺一挺就可以出来吗?”丁丽说:“不对,种子还要喝水,没有水它出不来。”我就在种子旁边画了一些小水点。我发现孩子没有发现种子的生长还需要温度,于是我说:“种子喝了几口水,把身子挺一挺,旁边的土让蚯蚓松了,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可是种子还是出不来,为什么呀?”我在画的旁边随着说话板书着:“喝水,松土。”聪明的杨同立刻明白,说:“老师,种子还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它就可以出来了.”我立刻加上:“暖和。”立时总结:“看,种子发芽出土需要什么?”孩子们就自然明白了。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天衣无缝,不时心中有些沾沾自喜。因为《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中,我力求做到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我感觉到孩子有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孩子们学有所得,读有所获。

  但同时,一节课上完后,又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们的语文课只是理解课文内容就完成任务了吗?这个问题同时又像一颗小小的刺,让我才有些自我欣赏的心添了点隐隐做痛。这节课孩子们虽然学得积极性很高,但我还是不经意间带着孩子们走向了语文轨道的偏路。一节课孩子们读书的声音较少,议论的声音占据了课堂的主流。重点时间放在了种子出土需要什么条件,对于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以及学生语言修养方面的训练不到位甚至是欠缺。说多了必然读少了,大忌语文课上偏离文本的说,漫无边际的说,各种说都应以学生的读为前提,都应是读中的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切记: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

  “啊”的朗读反思

  在第8课《一粒种子》的教学中,我以种子的四次“挺一挺”为线,找找种子怎样才能挺一挺,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识上的知识,那就是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份、空气。但作为语文课,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可忽略的。本课中我紧紧抓住种子与蚯蚓的对话进行朗读。在学生多次的朗读体会中,悟出:种子的语气应该是“奇怪、好奇”的,如“外面什么声音?”、“外面什么样了?也这么黑吗?”;而蚯蚓是“热情、亲切”的。如:“招呼我们到外面去呢!”、“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应该说,这些对话的朗读不是太难,学生自己体会后,还是能朗读出来的。

  但我发现后面的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啊”,学生在朗读时总是直着嗓子读。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有关“啊”的变化,如:有时读“na”,有时读“ya”,有时读“wa”。而在这课中情况又不同。

  “啊!我要赶快出去!”表达种子急切的心情;

  “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表达了种子的一种惊喜。

  可学生的朗读就是不到位。前者读得还好些,而后一句,就是读不出惊喜。而我在课堂上似乎一下子也找不出个方法来。这节课在我的遗憾中结束了。但我并没有因为课的结束而放弃对“啊”的思考。课后,在我自己的反复诵读中,我终于惊喜的发现了如何指导读好这个“啊”的技巧了。“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在读了“眼前突然一亮”之后,停顿一下,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略拖长音吐出一个“啊”字,效果不错,很能体现出当时种子的心情。于是,我再来指导学生朗读,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一次的成功,让我深深体会到: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自己感悟以外,也不能忽略技巧上的指导。而作为一名老师,也不能放弃课堂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认为课已经上过,就不去管了。

  体验“常识性童话”

  第8课《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不能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四个“挺一挺”,以及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和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习这一课,课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我把板书精心设计了一下,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样子,表现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学生也归纳出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在学习“热闹”一词时,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还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排比句“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教学理解,掌握“热闹”。

  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一起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现在是怎样一种景象。

  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教室里可热闹了,有些同学学春风唱歌,有些同学学泉水唱歌,有些同学学着小鸟唱歌。”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