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
范文 |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5篇)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7个生字,会写“灰、阿”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请你标画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听故事录音,边听边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有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呢? (2)“快活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象一下,做这个动作。谁还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这自然段,这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议论。 (3)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象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读,再分角色进行表演。 (4)学生练读。表演。 (5)汇报后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板书:乌龟青蛙 (2)自选学习内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用读的形式汇报出小蝌蚪的变化。 4、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7、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8、戴头饰表演。 9、教师小结: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2、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有关资料。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有些生字的结构规律。 2、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 迎 阿姨追 顶 披 鼓 (2)同桌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汇报。 3、指导学生写本课的生字。 先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组词。注意区别“披”和“波”。 (1)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书空。,重点指导“灰、条”。 (3)学生仿写,老师订正。 (4)认真书写。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师生对话,背诵句子。师:小蝌蚪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青蛙什么样?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说清楚。 四、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乌龟 青蛙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内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法、表演法。 四、教具准备:图片、vcd光碟、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板书: (二)放动画片,激情引趣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它们在路上都遇上了谁?教师板图。(鲤鱼乌龟青蛙) (三)学习课文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图(小蝌蚪) (2)指名读,全班同学做动作表演。体验快活含义。 (3)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看见谁了?同桌一块儿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板图(小蝌蚪长后腿)(迎)放幻灯演示。 (4)指导朗读。 (5)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汇报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板图(小蝌蚪长前腿)(追)放幻灯演示。 (6)指导朗读。 (7)听了乌龟妈妈的话,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师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这时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找到妈妈后它们是怎么做的.?板图(小蝌蚪尾巴变短,)(游)放幻灯演示。 (8)指导朗读。 (9)齐读第六自然段。小蝌蚪长成青蛙后每天都干什么? (三)戴头饰表演: (四)引申扩展,进行思想教育:出示图判断对错。 (五)练习、巩固: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腿,又过了几天,____变短了,成了_____。 2.青蛙四条腿,____嘴巴,鼓着_____大眼睛,披着碧绿的______,露着雪白的______。.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探究一下,一只青蛙一天能捉多少害虫?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七)板书设计: 鲤 鱼 乌 龟 青 蛙 迎 追 游 小蝌蚪 长后退 长前腿 尾巴变短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一)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学生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学生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所以教学本课,应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收到学生的欢迎。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五)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 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二)学法: 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 1.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2.合作讨论法: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六)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 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 ①小蝌蚪长什么样? 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 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会认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哪、皮、跳、就、肚、孩、生字组词 塘 táng 鱼塘yú táng 池塘chí táng 脑 nǎo 大脑dà nǎo 脑袋nǎo dai 头昏脑涨 袋 dài 袋子dài zi 一袋yī dài 酒囊饭袋 灰 huī 灰色huī sa 灰心huī xīn 万念俱灰 哇 wā 好哇hǎo wā 哇啦wā lā 教 jiào 教室jiào shì 教育jiào yù 因材施教 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小蝌蚪找妈妈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跃跃欲试)行! (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学生活动: 1、抽查 2、齐读)【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 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 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 (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学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再一次被引发。) 三)、走进文本,有所侧重 1、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师:小朋友看得真投入,小蝌蚪找妈妈时遇见了谁? 生:鲤鱼,乌龟。 师:真棒!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们都说了什么? 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被激发) 师:那小朋友赶紧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在读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标出自然段! 师:瞧,我们的小蝌蚪都被你们的读书声吸引过来了(出示小蝌蚪的图片)。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小蝌蚪的长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师:他们在干嘛? 生:游泳 师:怎样的游泳啊? 生:快活的,甩着尾巴。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师:读的真好,小朋友你们看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多自在啊,我们课文中有一个词,你们能找到吗? 生:快活 师:找的真对,那你们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吗?(培养学生由词到句的能力) 生1:今天,我很快活! 生2:小鱼在水里游的真快活! 2、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说的真好!小蝌蚪快活的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 生:鲤鱼阿姨(师出示鲤鱼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进行画面观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它们跟鲤鱼阿姨说了什么呢? (生回答,师出示它们的对话,生分组分角色来朗读) 师:读的很好,请小朋友认真的观察一下课文的插图,小蝌蚪是怎样游向鲤鱼阿姨的? 迎上去(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生读)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小蝌蚪是“迎上去”不是“冲上去”? 生:小蝌蚪有礼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出示词卡(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蝌蚪终于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妈妈的样子,高兴极了,他们连忙小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小朋友们,他门为什么要追上去呢?(比较追上去和迎上去。出示图片) 生: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生:因为乌龟是宽嘴巴 师: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正确,他们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高声叫着—— 生:妈妈(引导学生读出激动,高兴的心情)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出示词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分角色朗读。 3、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和乌龟大叔指导让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模样,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他们又遇见了谁呢?请小朋友们跟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青蛙妈妈的样子用横线标注出来。 ①谁能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出示词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出示青蛙图) 生:是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肯定是无比的激动,谁来读读小青蛙跟妈妈说的话? 生:妈妈,妈妈。(师引导孩子读出激动的语气)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拓展学生思维,学会爱的表达)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3:“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4、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他们的身体也跟妈妈变得一样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跟妈妈会到哪里去吗?(贴图五)请同学认真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介绍青蛙知识,出示人类捕杀青蛙的图片,让孩子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同桌相互练说)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评析: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内容时,老师对教材的整合独具匠心。避开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们的样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 四)、课外练习,拓展延伸 前段时间,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在养蚕宝宝,请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变化过程,并用笔记录下来。 【评析:在引导孩子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然后在把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生活中,鼓励孩子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使得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李吉林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鼓 尾巴不见了。 蹲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近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习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习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习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习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习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习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习,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习”,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 陈兴杰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数量样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8一、激趣导入。(看动画) 1、师:池塘里有一群游来游去的小蝌蚪,这会呀他们可着急了!因为(生说:他们不知道妈妈在哪里。)他们正准备去找妈妈呢。(板: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美丽的童话世界,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要求仔细看,认真听。 2、学生欣赏全文动画课件 二、初读课文。 1、看了动画,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怎样?(生说:很有趣。很好看。)是呀,多有趣呀!有位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可好啦!同学们想读吗?下面就把时间交给同学们自由读书。有两个要求:一、边读边仔细看图,动脑思考,看谁最快读懂这个故事。二、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做个记号。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待会可提出来。(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看看同学们读书后有什么收获。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师板:变)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的妈妈就是大青蛙。(师贴青蛙图)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时碰到了鲤鱼和乌龟,他们还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呢。 生:我明白了小蝌蚪长什么样。 师:小蝌蚪长什么样?请看图,说一说。(生答,师强调看图和说话要按顺序说。)课文里哪一段话是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来,自己轻轻读一遍,想想这段话描写的小蝌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小蝌蚪很可爱,很快活。 生:我觉得小蝌蚪很活泼,很开心。我是从“甩着长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中看出来的。 师:谁能把小蝌蚪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一生有感情地读)读得怎样?(生评论)大家像他一样,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快活。(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小青蛙会跟着妈妈去捉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3、师: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书了!很快就弄懂了这么多知识。聪明的同学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有什问题不明白或者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大胆地提出来吧! 生:我想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 生:“游哇游”是什么意思?(师请全班同学作动作告诉他) 生:青蛙妈妈为什么丢下小蝌蚪不管?害得他们到处找妈妈?(一生答是因为青蛙妈妈要去捉害虫。师给予肯定,并说也许青蛙妈妈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生活的本领。) 生: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 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生: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 师: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认真读书),请带着这些问题,再细细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认真思考,争取自己解决问题。 三、细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根据问题划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把读书的收获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流,看看明白了哪些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四、解决问题,精读细品。 1、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谁能根据小蝌蚪身体变化的顺序把图贴好?(请两名学生合作贴图,贴完可让学生点评) 2、师:谁能看着图把小蝌蚪身体变化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请一生说,师板书,然后同桌互说。) 3、师:小蝌蚪找妈妈时,看到鲤鱼就迎上去,看到乌龟就追上去,他们为什么要迎上去和追上去呢?还有他们为什么会找错妈妈呢?要理解好这些问题,同学们还得认真读书。下面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4、指导朗读。乌龟和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慈祥),就像妈妈对孩子讲话一样。小蝌蚪叫“妈妈”时要读得(高兴,激动)谁愿意读好他们的话?(学生都争着想读,读得很投入,效果较好) 5、理解“迎上去”和“追上去” 师:(出示带有“迎上去”和“追上去”的句子)请看看这两个句子,句子中的“迎上去”和“追上去”换一换,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请同学们边看动画边思考。(看动画演示) 生:因为鲤鱼和小蝌蚪是面对面,所以要用迎上去。 生:因为小蝌蚪急着想找到妈妈,所以就迎上去。 生:因为小蝌蚪在乌龟的后边,他们一前一后,所以用追上去。 师:从追上去还可以看出小蝌蚪的什么心情? 生:可以看出小蝌蚪以为找到妈妈又着急又高兴的心情。 师:可见这两个词语不能换,同学们平时用这两个词语时也要注意用准确。 6、理解小蝌蚪为什么找错妈妈。 师:老师觉得小蝌蚪真笨,居然会找错妈妈。你们同意老师的看法吗?为什么? 生:不同意。因为乌龟是四条腿,宽嘴巴。 师:说得还不是很清楚。谁再来说说? 生:因为是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也是四条腿,宽嘴巴。 生: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妈妈的样子全部说清楚,所以他们才会找错妈妈。(这个问题较难理解,应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7、假设问题情景,描述青蛙妈妈的样子。 师:如果你是鲤鱼妈妈,为了让小蝌蚪一下子就找到妈妈,你会怎样对他们说?(一生饰小蝌蚪,一生饰鲤鱼妈妈,进行对话。直至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说全面。学生踊跃参与,气氛热烈。) 8、师:课文里有一句话把青蛙妈妈的样子写得非常美,非常可爱。请用横线划出来。 (出示句子)师:自己轻声读读,体会体会哪些词语作者用得特别好。 生:我觉得“露着”用得特别好,写出了青蛙肚皮的样子。 生:我觉得“碧绿的”和“雪白的”用得好,写出了青蛙身子的颜色很美。 生:我觉得“鼓着”用得好 。因为青蛙的眼睛是鼓鼓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段话里的动词都用得特别好,把青蛙的样子写得非常生动。你们知道“披着”是什么意思吗? 生:“披着”就是衣服不穿袖子,不扣扣子,搭在肩上。(师披衣服演示动作) 师:这里用“披着绿衣裳”好还是用“穿着绿衣裳”好呢?为什么? 生:用“披着”好。因为青蛙肚子上没扣扣子。(哄堂大笑) 师:这位同学理解了,但是没有表达清楚。谁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生:因为用“披着”就可以看到青蛙的白肚皮了,所以用“披着”好。 师:回答得真不错!作者真会用词语!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一生读,读得不够好。) 师:请大家评一评。(二生指出他读得不够流利及读错的字音) 师:让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下面让老师试试,我会用非常喜欢青蛙的语气来读。(师有感情朗读) 师:老师读得好吗?希望大家读得比老师更好。(生有感情齐读) 9、师:小青蛙终于找到妈妈了,这回他们是游过去,为什么用“游过去”而不用“追上去”呢? 生:因为青蛙妈妈蹲在荷叶上不动,所以不用“追上去”。 五、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师:小青蛙终于找到妈妈了,他们的心里多激动呀!他们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青蛙妈妈又会怎样说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小组里找朋友,续编对话。(学生积极参与,续编的故事也富有情趣,但说的量还要加大) 六、结束课文,留下悬念,鼓励课外探索。 师:我们这节课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这个问题挺难,就留给同学们课外去想办法解决,只要大家能够像小蝌蚪一样有勇气,主动去询问,去探索,并坚持到底,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9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过程 1、 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 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 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 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 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 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题目是《小蝌蚪找妈妈》(跟念)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 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 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 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 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 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0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四册。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课文配有三幅图画,形象描绘了青蛙的变化过程中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适合分角色朗读。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巧妙创设情境,合理分配角色,注重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找中读”、“读中说”、“说中演”,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以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为主线,即以小蝌蚪的“寻人启事”贯穿全课,以“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变化特点为重点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特点。初步培养学生保护小蝌蚪和青蛙等动物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自主、全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青娃生长过程变化特点。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形式,激qing导入 1.导入:同学们,刚才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动物王国小蝌蚪的求救信,并付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师出示“寻人启事”内容,配音朗读。 寻人启事 我们是一群小蝌蚪,因为一出生就找不到妈妈,新年快到了。我们想和妈妈一起过新年,可妈妈在哪儿呢?热心的小朋友们能帮帮我们吗? 小蝌蚪 12月10日 二、创设情境,逐段感知课文 1.导入:老师都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都愿意帮助小蝌蚪。下面,我们先认识一下小蝌蚪吧!(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课文大意。) (1)谁来说一说,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它们在表演什么?说明它们的心情怎样? (过设疑问,发挥学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思。) 2.进入角色,踏上“寻找”的路途: (1) 引导学生观察,第2自然段描写小蝌蚪的外形与前一段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学生观察了,再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它们遇到了谁?怎样打招呼?说明了请问别人时要怎么样?(引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并渗透德育教育。) (3)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问题,并派代表汇报,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生生合作,交流,探讨。) (4)经过刚才学习,说一说小蝌蚪妈妈长相。为了更快找到妈妈,小蝌蚪们把“寻人启事”改了一下,谁能将它补充完整呢?(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 寻人启事 我们是一群小蝌蚪,新年快到了,我们想和妈妈一起过新年,可妈妈在哪 儿呢?我们妈妈。热心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小蝌蚪 12月15日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分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或者求他人(包括老师)帮忙。(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合作学习能力。) (2)结合课文的图画,观察小蝌蚪的变化,练习看图说话。 (3)根据学到的信息,重新帮助小蝌蚪拟一份更仔细的“寻人启事”。 (4)分角色朗读这自然段内容。 4.结合图画,理解第四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一说小蝌蚪的变化,图上还有谁?(用课文话回答,培养学生的想、看、说能力。) (2)表演领会、“蹬”、“跳”“蹦”等动词的准确性,说明了小蝌蚪心情。(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角色朗读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可自由加动作。全班齐读,体验成功快感。 (4)理解重点语句,体会“蹲着”“披着”“鼓着”等词语的准确运用。(通过对比表演,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5)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又怎样呢?它们去干什么?引出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挥学生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总结,知识延伸 1. 大家都知道小蝌蚪长大后是青蛙,谁能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总结课文,通过说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蝌蚪和青蛙,除了它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能介绍一下吗?(让学生自由畅言,鼓励学生全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评析: 此教学设计在熟悉教材和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1师: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来谈谈对青蛙的了解。 生:青蛙会捉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像力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 生:青蛙的肉很好吃。 (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哦,你吃过青蛙肉吗? 生:我吃过,爸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青蛙,蚊子就怕我了,不敢叮我。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你吃了青蛙,也不可能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会怕你呢? 生: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一天能提很多害虫,要保护它,怎么能吃呢? 生:如果我们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庄稼不就被害虫吃光了吗?到时,我们人类还吃什么? 生:哦,原来不能吃青蛙的肉! 【执教者阐述】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教例中,我关注到学生“吃青蛙肉”这一状况,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爱吃青蛙肉”的同学也受到教育,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2游戏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游戏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活动身体。 〔注: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注: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注: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相关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袋---裳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五、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1、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2、完成课后作业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披、短、蹲、碧、肚、鼓”6个生字,理解词意。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卡片抽读词语。 2、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些句子顺序可以调吗? 2、讨论,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B、小蝌蚪看见了谁?[重点理解“迎”指名表演] C、小蝌蚪怎么说? D、 “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 小结学法。 先找有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最后有感情地读读。 三、讨论学习第三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分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3、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四、学习四、五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⑴、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学习蹲、鼓等生字。 ⑵、找一找写青蛙颜色的词。学习“碧、肚”等生字。[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⑶、朗读这段话。 ⑷、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自由说,指名说) 3、这时小蝌蚪外形又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学习“短”。[给“短”找个反义词]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5、朗读四、五段。 五、巩固练习。 1、指导书写。 2、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 2、完成课作第2题。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4、5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2、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自由背、指名背 3、按照“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段。 4、按“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段。 5、把4、5段连起来背。 {五、总结课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它自己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还知道了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向爸爸妈妈和邻居宣传保护青蛙。(一只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虫,多达200多只,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4教学要求: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 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⒈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⒉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⒊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⒈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⒉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⒊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⒋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⒌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⒈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⒉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⒉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⒈遇到鲤鱼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⒉遇到乌龟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 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 在 。 ⒊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读。 ⑶ 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5在教学中确定的教学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结合了学情)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随机认识“甩”、“脑袋”。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生:我就画了只小蝌蚪,先画一个大大的脑袋,涂上青灰色,再画一条长长的尾巴,在甩来甩去。 生:我画了很多小蝌蚪在快乐地游。 生:我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生注意到了体形的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