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范文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篇1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篇2

  如果说今天的课堂还是以前那种以教师说教为主、循规蹈矩的陈旧模式,那这堂课上发生的意外,或者不能称之为“意外”,而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去,我会采用第一种方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把问题抛给学生,当有学生说出“歌声”是牧童的这个答案以后,我马上予以肯定,这样,其他孩子也不会提出任何不同意见,自然而然地认为:“歌声”就是牧童的。整堂课会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地完成,课堂上的这个小插曲也会无声无息地消失。然而,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我选择了放手,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预先裁好的衣服样子摆到布上去,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且具有开拓性,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上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以下几点深刻的印象:

  一、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学生的争论中交流、质疑、展开、发散——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只是维持了课堂秩序,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热烈的讨论氛围,而学生则可以畅所欲言,对诗文中的内容提出质疑:“歌声”到底来自哪里,有的说是牧童的,有的说是蝉儿的,有的说是林中其他人的,有的说是大家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真正地思考了,探究了,同时对诗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朗读也会变成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朗读”。

  二、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思想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开放式的教学是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开放式并不是放任学生任意任为,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思想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的教学。以上教学片断就是体现了学生对“歌声”来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对于学生这些虽然有些偏离作者意图,但又不无道理的思考,我没有反对,也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积极的响应,积极的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交互式的评价,学生的思想也在这种交互式的评价中得到升华。

  一堂再普通不过的语文课,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尊重学生特有的想法,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珍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不照搬教材,而是把教材做为学习知识的载体,帮助学生循着探索问题的路线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篇3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一)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二)

  小池》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渲染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表现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与情趣。整首诗情趣盎然,语言清新,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促进孩子与教材的诗性对话、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作为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时,我除了考虑它们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更多地考虑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情感主目标的达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环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古诗动画画面,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把孩子带进了吟诗作画的情境中。在课首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创设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诗,夏天是快乐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发并滋长。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 )。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读中动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诗歌的教学淡化诗句逐词逐句的理解,已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来,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在充分朗读中获得初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篇4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 )。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篇5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进行了反思,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为了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在教学《小池》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这首诗和昨天学的《所见》有什么不同?”我原本是想让学生发现《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而《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从而让他们知道两种不同绝句的节奏。但是班上一个男孩的回答:“《所见》这首诗里面有人,《小池》这首诗里面没有>写人,只有景物。”他的回答让我惊讶,我惊讶于孩子的发现力,也为自己备课时没有充分的备学生而感到羞愧。我连忙说:“你真会读书,发现了两首诗的不同。《所见》是一首写人的古诗,所以昨天我们学习《所见》的时候可以采用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来记忆背诵。《小池》是一首>写景的诗,我们今天就尝试用画画的方法来记忆背诵。想要画好《小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让后进入教学,让学生通过画画来感受本诗的意境。

  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心绪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

  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教学模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经过探究交流,结合自己画的诗意图,便整体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使他们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篇6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是什么季节啊?(夏天)对,就是美丽的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在这里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之所以这样导入,主要是想从孩子的情感入手,为之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喜爱之情做铺垫。

  二、多方法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本首诗识字教学采取随文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学习的生字有:阴、晴、柔、露。而里面又涵盖了多种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换偏旁、编顺口溜、借助反义词和组词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根据以前的积累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孩子的识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之所以把“惜”作为随文识字,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字放在诗句中理解更有利于孩子理解诗句,由生活中的“我们要爱惜书本”等引申到本首诗中的“泉眼爱惜它的细细的水流”,孩子们会理解得更加到位。

  三、以字带句,加深理解

  在识字环节过后,就是深入学文。本首诗一行诗描写一个景物,思路很是清楚。在这一环节,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听朗读找出诗中所描写的四种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然后逐个景物地学习诗句。先带孩子看泉眼的图片,了解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之后在图中找树阴在哪里,然后分别抓住“惜、细流、晴、柔”等字逐句理解。适当的理解之后,孩子们体会到了泉眼对泉水的爱惜,体会到了树阴对美景的喜爱,更体会到了诗人对小池景色的喜爱之情,为之后的背诵全诗做了较好的铺垫。

  四、角色扮演,入情入境

  在学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亲自扮演小蜻蜓,说一说自己落在尖尖的小荷上再干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我停在荷叶上休息”,有的说“我在和荷叶说悄悄话”,有的说“我在荷叶上看风景”,还有的说“我在和荷叶做游戏”等等,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出的答案充满童趣和喜爱,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投入了自己的感情,为背诵奠定了感情基础。

  五、适当拓展,加强识字,激发情感

  在整节课的最后带孩子们欣赏了盛夏荷花池图片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诵读两个环节。在看到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时,孩子们不禁发出一声声的赞叹,不禁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也给了孩子一次欣赏美景的机会。

  但是纵观整节课,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全诗的朗读形式较单一,应该让形式再多样一些。

  2、在理解诗句含义的时候,应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通过看图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加深理解,利于背诵。

  3、课堂上有一个问题第一讲和第二讲时我是这样问的: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孩子们的回答既准确又快速。在第三讲中,由于我的疏忽,问题变成了这样:诗人描写了那几处景物?孩子们就回答不上来了。看来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尽量的儿童化,提出的问题要精准,使用一年级孩子能够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