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范文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通用15篇)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沁园春 长沙》课后测试1、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随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 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 游泳

  一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4.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5.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参考答案】1              答案:c   分析:“思想内含”应写为“思想内涵”。   2              答案:c   分析:c项的正确停顿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              答案:d   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4              答案:c   分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篇》,“子在川上曰”的“子”是指孔子。 5              答案:d   分析: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不是说要神女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而是强调“当惊世界殊”,神女该会惊讶世界跟从前不同了,来突出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课外拓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稿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2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3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4

  今天教完了《沁园春长沙》,感觉不如意。首先是觉得不能实践新课标的理念,与过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活动不充分,不知道学生在学过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意象,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入后让学生说词中哪能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说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发诗人毛泽东的这一追问,有学生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就进一步地引导思考学生“万类”是哪些,“竞自由”的表现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预习题“词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最后总结出了:词的上片写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正是这壮丽的秋景让毛泽东心潮澎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哲理追问。这里回忆起来思路很清晰,线条很流畅,但在教学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主要是老师讲解过多,比如对意象特点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师讲解的老习惯。讲完上片就快下课了,对下片只提出了问题:上片所问“谁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答吗?学生回答:“同学少年。”便下课了。下片的教学法用了三十分钟的样子,其余时间让学生做练习。

  本来用一课时教完的,结果却用了两课时,还有一个原因是导入用得时间过长,我从章士钊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帝王气象”说起,说到了朱元璋的《咏鸡鸣》、黄巢的《题菊花》然后说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实也有帝王气象,问“哪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的帝王气象”,由于所引用的诗学生不熟悉,我在黑板上板书,用时较多,所以花多了时间。我一上课叫学生朗读,有一个学生就说那女生的朗读声音太小不能表现毛泽东的伟大政治抱负,其实我本该揪住这“伟大政治抱负”提问的,但当时就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备课内容,造成时间浪费。这就关系到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预设,但也不能被预设捆住手脚,当然有时也有“显摆”的心理在,这也就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要显示自己的才学。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5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

  教学原则

  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设计

  地位与作用:

  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目标: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2(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3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4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鲜μ嵛剩汗湃吮氏碌那锞岸嘞羯北梗謇洳业蠖?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5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中  看  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     鹰击长空,(空中)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怅寥廓,

  中  怅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情          谁主沉浮?

  下阕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峥嵘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6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7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6

  作者系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0年教龄,三门峡市级骨干教师,陕县学科带头人。联系电话:0398-3711541(办)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这首词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新闻记者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本课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的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这首词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必要的指导,本篇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也即把诗歌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述的境界。

  参照现在高考对学生诗词阅读的能力要求,这首写秋景的词与以前接触的有很多不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比阅读。

  教学目的: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学法指导:

  1.诵读入境,欣赏诗意。

  2.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具准备:

  1. 教师:制作课件。

  2.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6分钟)

  1.播放《沁园春 雪》的吟唱

  2.教师的导语 :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绽放着生命华彩的壮美诗篇就使得这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风云,不断照耀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不断支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学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暂历史而最终获得了永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的崇高心灵。

  二 、赏析课文

  (一)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显示思路的关键词。

  (二) 赏析上片

  1.教师范读前三句。

  2.学生讨论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这里交代的情况。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点拨到:词的语句多倒装)

  3.用历代咏秋的诗句来对比作者看到的秋景:

  (1) 让学生读出“看”领属的诗句。

  (2) 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3) 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4)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4) 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较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②比较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与教师自己与毛泽东用同样的景物写的咏秋诗相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作品风格与人格的关系,由衷地赞叹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再一次齐读全词。

  (三) 赏析下片

  1讨论几个重点词的用法:

  (1)“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2)“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3)“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4)“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5)“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比较拓展:

  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1、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赏,至死不渝。2、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呢?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而又无私,陆游则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 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却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直到将死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所以他笔下的梅花就呈现出虽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赏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写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五、带领学生学习《沁园春 长沙》的吟唱

  附:课件准备

  1.从下载《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吟唱

  2.制作《沁园春 长沙》flash动画,课堂配乐朗诵。

  3.将宋玉、屈原、杜甫等人的咏秋诗句制成幻灯片。

  4.毛泽东与其他人诗词比较的幻灯片。

  5.将毛泽东与陆游的《咏梅》制成幻灯片。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7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学原则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长沙〉〉的教学设计

  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3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 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8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色彩绚烂的秋景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9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8

  执教人:余书伟,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0年教龄,三门峡市级骨干教师,陕县学科带头人。联系电话:0398-3711541(办)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这首词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新闻记者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本课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的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这首词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必要的指导,本篇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也即把诗歌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述的境界。

  参照现在高考对学生诗词阅读的能力要求,这首写秋景的词与以前接触的有很多不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比阅读。

  教学目的: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学法指导:

  1.诵读入境,欣赏诗意。

  2.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具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6分钟)

  1.播放《沁园春 雪》的吟唱

  2.教师的导语 :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绽放着生命华彩的壮美诗篇就使得这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风云,不断照耀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不断支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学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暂历史而最终获得了永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的崇高心灵。

  二 、赏析课文

  (一)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显示思路的关键词。

  (二)赏析上片

  1.教师范读前三句。

  2.学生讨论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这里交代的情况。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点拨到:词的语句多倒装)

  3.用历代咏秋的诗句来对比作者看到的秋景:

  (1)让学生读出“看”领属的诗句。

  (2)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3)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4)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4)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较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②比较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与教师自己与毛泽东用同样的景物写的咏秋诗相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作品风格与人格的关系,由衷地赞叹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再一次齐读全词。

  (三)赏析下片

  1讨论几个重点词的用法:

  (1)“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2)“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3)“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4)“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5)“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比较拓展:

  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1、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赏,至死不渝。2、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呢?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而又无私,陆游则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 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却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直到将死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所以他笔下的梅花就呈现出虽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赏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写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五、带领学生学习《沁园春 长沙》的吟唱

  附:课件准备

  1.从下载《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吟唱

  2.制作《沁园春 长沙》flash动画,课堂配乐朗诵。

  3.将宋玉、屈原、杜甫等人的咏秋诗句制成幻灯片。

  4.毛泽东与其他人诗词比较的幻灯片。

  5.将毛泽东与陆游的《咏梅》制成幻灯片。

  [1]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9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学原则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长沙〉〉的教学设计

  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

  1导语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3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  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 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8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色彩绚烂的秋景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9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 :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0

  这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正课。首先开始的就是诗歌。本身而言,我自己并不擅长诗歌,而目前的高中生诗歌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在第一节课,我主要的思路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诗歌。

  一、问学生自己是如何学习诗歌的?

  基本上的同学会提到理解问题,有些同学会忽视朗读的重要性。

  通过我自己的总结,诗歌学习包括:了解背景;初步朗读;理解情意;有感情朗读;自我思考。

  其实应该要在整堂课中贯穿如何学习诗歌,这样学生就有可能通过课堂的学习记牢这几个环节。而一开始就把几个环节亮出来,在后面的时间里又没有进行及时的提醒反复,效果可能会差一点。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效果,解决字词问题。

  在一个班级是全班齐读,在另一个班级是请几位同学读。还是后者的效果好一些。不过也要看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班级学生根本就不会站起来朗读,即使站起来,声音也很小声,再加上问题都差不多,并不能很好的检测他们,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恐慌。而有些班级学生比较积极,水平也各异,上课情绪比较放松,教师的点评比较有效。

  三、理解情意

  这首词写了哪几幅图景?有些学生对图景这个词都无法理解。三班的基础比其他两个班级会差一些,需要更多的耐心,要鼓励学生或错或对的回答,而不要先指出他们的错误,不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在三班上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从基本的开始讲,慢慢引导他们。这节课里,在三班已经是最后一节课了,我有点急躁,对学生如此简单的问题都不懂,没有心理准备,对他们有点凶,可能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下次要多加注意。

  有些班级说是三幅图景,有些是两幅图景。而我是迎合了学生的看法,认为三或二都可以。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应该事先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想到足够的理由来应对不同的看法。

  对诗歌进行了解释。

  在解释过程中,我太想把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传递给他们。但是在过程中,我运用的方式是追问,不停的追问,问不出来的地方,就自己来讲解,缺乏教学的技巧。

  在和学生讨论该用“独立”还是“伫立”时,引导学生不同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个环节我比较满意。

  四、有感情的朗读

  自读——齐读——请学生读。

  在有些班级的朗读指导比较有效。通过我的分析,让他们更明白这首词的深意,以及该如何具体去朗读。

  最大的问题还是教学语言太过琐碎。特别是对问题答案的整合。可能是因为没有准备充分,所以自己就说不连贯。上课前,还需要准备更充分一些。不要出现太多不规范的语言!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1

  听李老师讲课之二

  时间:2004年9月8日星期三

  地点:成都新教育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三班教室

  授课老师:李镇西老师

  听课老师:罗老师,陈老师,桃夭,铁皮鼓

  现场记录:铁皮鼓

  前面有眼保健操,顺便进行班级教育: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现在慢慢认识了,开始“眉来眼去”。另外,大家不要做自己发明的眼保健操。(笑眯眯地用手指不认真做操的同学)

  教学过程 :

  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苏氏在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 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不算标点。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而且,要把分数标上。(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我马上就要收了。现在,个别同学没改完的,继续改。叫两个同学收两边。其他同学听李老师讲。

  (下面有议论声,李老师在等)抓紧时间。还有个别同学没交上来,一会儿给我。

  在阅卷中批一百分的举手。(举手的寥寥无几)同学们能不能就李老师的突然袭击谈一谈感受。

  请一位同学谈李老师为什么突然袭击。

  一个同学起来回答,说得很好,李老师上前握手。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零分请举手。大家笑。

  李老师今天的目的不在于看你们写对了没有。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在于要靠自觉。我今天听初中老师的课,他把生难字词写在黑板上,但高中不需要这样,我希望今天这个小小的测试会成为大家的一个教训。本来我今天还有一个小小的事情要做,就是你们的随笔,上面错字很多。这些东西很重要。

  顺便我强调几点,语文学习的常规。我说得那样清楚,有的同学还问一个字扣多少,有同学还要问,我说不要说话,有的同学还在说话。我今天第一次批评,心里很不舒服。

  第一,课前要自己预习。老师讲了一些要求,该记的自己要记。现在只有一个人要记。(同学们拿起笔来)预习哪些?生难字词自己解决。课文自己朗读。注释要看。

  第二、课堂上的笔记。李老师很少板书。课堂笔记不是抄板书,师生发言有什么地方值得记都要记。如果一节课下来,看你的书可以得卫生红旗,我不会表扬你的。(大家笑)有同学问,错了要不要记?当然,也可以啊,可以批驳。当然,必须是有价值的。还有一个我要宣布一下,怀着沉重的心情。不要说话。

  第三、课后。李老师的练习比较少。优化练习自己选来做。你看优化练习哪些是难点,自己可以做。到时候我把老师用书教给同学,可以自己对照。假如有同学说我不必看,我都掌握了,当然你可以不做。另外,关于随笔,我顺便说一说。上次交上来的本子参差不齐,你们能不能统一一下。都用作文本。学生否定,说我们都用笔记本,李老师同意了,但强调要写得整齐。周记是对本周情况的总结。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以后你们的作文本一定要严格地写在作文本上。我怕有的同学写在作业 本上。

  现在,你们翻开,背诵一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看一看。(学生齐背)

  我还听见一个同学在说,粪土当年万户侯。(户字读得有问题,李老师高声表演这个同学的读法),同学们今天没有昨天读得好。起立,每一个同学都是青年毛泽东。(学生起立读)

  比刚才有进步,请坐。学生自发为自己鼓掌。

  完全能够背下来的同学举手。(**同学举手,刚才你是看着书读的,为什么还要举手?要渲染气氛吗?同学不好意思,起来解释说,他为了读好才看书的)

  能不能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你为什么能够很快地背下来。

  第一个同学:以前我背过《沁园春 雪》,这一首结构上大体相似。另外,有规律。(李老师插话:大家注意,杨晓梅同学要讲规律了,这就值得记嘛)刚开始。然后他视野有一个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慨,然后回忆同学少年,书生意气,都是渲染自己的气概。(李老师:杨晓梅熟悉结构)

  问:你为什么不把上下片背倒了?

  刚才杨晓梅的发言同学们可以记的。他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是抒情。由景产生了情,所以不能颠倒。在背的时候,先是毛泽东自己站在江边。

  问:毛泽东站在什么地方?

  橘子洲头

  问,那他完全可以说: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一个同学说:你必须先烘托气氛。

  李老师:打断一下,正因为要烘托气氛,才要把橘子洲头放在前面嘛。你又错了。你看他没有把我说服吧。

  问,高健起来说,低健也行。

  高健:我觉得独字表现出毛泽东的与众不同。然后独就可以引出下面他自己的感慨。(李:一开始就有一个独立的形象,这个独立包括人格的独立。)

  有没有补充的?先声夺人,形象。还有没有?

  问:看一直统领到什么地方?

  远近上下

  问:哪一句作结?万类霜天竞自由。在这个基础上才发表感叹。

  好,后一句,我要说一下。: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答案上有两种说法,我宣布一下,大家可以讨论。一种是我们在河中心击水,浪阻止了飞舟。一句说法把他颠倒过来,讲成在浪遏飞舟的时候,我们在江中游泳。就是说这个浪不是游泳的结果。

  哪一个要好一些?

  同学说第一种。李老师没有定论,让下去讨论。

  采桑子 重阳。

  大家齐读一下。(学生读)

  这首词有没有同学背过?

  你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感悟?还有五分钟,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或者你最喜欢哪一句,可以说一下。

  无人应答。

  你们再读一遍,自己读。(学生小声读)

  有什么感觉?交流一下。是不是没读懂?

  问:人生易老天难老,天指什么?

  学生一:我觉得可以是指心中的志向。

  反问:那是……

  天是指什么?时间,自然嘛。

  人,几十年匆匆一过,而自然本身不会老。这句话有一种紧迫感,李老师在乐山工作过九年,每次看到大佛都有感慨,它不知在那儿坐了多少年!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感慨。比如伤感。而在伟人看来,有紧迫感,需要不断地进取。

  今又重阳。不一样了。打胜仗了。

  一年一度秋风劲,强劲。

  甚至比春光要好。

  这都是表现一种乐观,豪迈。我跟同学们讲过,写这首词的时候他正处在低潮,心情不好。

  学生齐读。(铃响)

  李老师再读一遍,作为这节课的结束。

  李老师读,学生鼓掌。

  李老师:我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注释里说,这首词的上下阕原来是颠倒的,那么为什么要改为这个样子?说实话,这个问题李老师也没有想透,就把他作为问题留给大家解决。

  铁皮鼓曰:杜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用来评价李老师的课堂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是一节家常课,甚至只是处理了一些遗留问题,但坐在教室里,我的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被李老师所吸引,有如坐春风之感。

  这节课至少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老师要敏感,要有一种意识,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李老师从走进教育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教育活动。私立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时候不太好,李老师一上来,看到这些现象就幽默地批评这些同学“眉来眼去”,做自己“发明”的保健操,学生当中起了笑声。这种批评,既达到了目的,又不生硬,被批评的学生也感到不好意思,习惯立即得到了纠正。在教学过程 中,对有些同学偶尔的交头结耳也没有放过,(其实在我们听课的老师看来,课堂气氛很好,偶尔有些同学小声议论一下是很正常的,我们很容易迁就放过的)而且整个教育过程显得很自然,水到渠成。

  二、学习语文要随时培养学生的习惯。我也听了不少公开课,发现许多讲课老师喜欢煽动学生,达到一种控制学生的效果。但李老师的课堂更为务实,更注重实效。自始至终,他一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突击默写,我没有料到这里竟然也能够做出一篇大文章,渗透许多语文习惯的教育,比如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要有自觉学习的意识,要认真写字,减少错别字等等。然后非常自然地引出语文学习应该有的习惯。而且我特别注意到,李老师在后面立刻就对这些习惯进行了强化,比如提醒怎么样情况要记笔记。

  三、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作用只是协助引领。比如怎样背得快,就请同学自己谈看法,他做补充,这样慢慢地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意识。在很多对话中都一直循循善诱,并不像有些老师(比如我)在学生发生思维障碍的时候急不可待地抛出正确答案。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就先交给学生去解决,个别问题坦率地承认老师也没有弄清楚。

  四、李老师对练习的处理对我很有启发。我们往往容易把自己和学生一块儿抛到题海里去。如果把那些默写收上来老师自己批阅,要消耗掉不少时间,李老师这样处理非常好,值得借鉴,而且对学生也有好处,在批阅其他人试卷的时候自己又复习的一遍。那优化设计里面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选择,非常信任学生。我在课前和李老师聊天的过程中听他讲,如果一定要有单元练考,(李老师不赞成)可以考虑题目从优化设计里选。这样认真读了这些题的同学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分数。李老师还说,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考倒。这话我记忆深刻。

  一个突出的印象,学生注意力很集中,思维活跃,整节课都在不断地思索讨论。

  [1]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2

  从大处着手,要领略到这首词的豪迈风格。其风格的体现,最重要的就是朗读。从目前班级的朗读情况来看,做得并不是特别到位。我分析一下了原因,高中手之所以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以及更不愿意举手来朗读文章,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担心自己所读或者所回答的问题不够好,引起同学的哂笑。伤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客观方面,确实是不是太熟悉班级同学,倘若熟悉了。就可以放得开一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要求同学的点评,点评的同学说好话我会问好在哪里,说不好我要他示范,让他们有了畏惧心里。于是乎,在课堂互动这一块,就有点打不开。但是目前主动举手的还有几个。

  从小处着手,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来看,同学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实在是基础薄弱,不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确实也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止步。在文本分析的时候,学生还是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独立寒秋”之“独立”二字,教材分析中有三种意思,其一就是确实是一个人,第二,与下文的“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第三,就是表现了年轻革命家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另外,从古代诗歌中的传统出发,例如杜甫的“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金圣叹就点评“操危虑深”。但是在点到学生如何理解独立的时候,也有同学说道了毛泽东的心境的些许悲凉。其理由就是毛泽东即将南下广州,离开生活学习工作达十三年之久的长沙,内心会有不舍,再加上一个人,怎能不悲凉呢?这个是学生发现的,这种说法我当即肯定,是啊,我离开三年之久的瑞安还那样依依不舍呢。

  另外,由于湖南省长赵恒剔派兵逮捕毛泽东,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应该说是“独”字所包含在里面的。我个人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在一大二大三大之后,陈独秀和毛泽东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应该内心也有孤独感的。

  不管后面的秋景描写多么壮观豪迈,不管多么有气势,有年轻革命家的伟大,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毛泽东细腻的情感也不可忽略的!

  另外,我觉得如何引导同学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很重要。李镇西老师说,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读出问题,读出自己。诗歌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是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们可曾有问题没有?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但是我却问:一首词中毛泽东为何会几次用“万”呢?几次用动词“击”呢?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带着他们进入了思考。可是,如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还是一个未待解决的问题。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3

  学习目标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4.背诵这首词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学习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学习流程:

  一、温故知新

  金手指结合初中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雪》等词的学习,说说有关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想一想:《沁园春•长沙》,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标题?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二、鉴赏品味

  想一想: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芝麻开门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金手指这首词的思路: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金手指从炼字、意境、主旨等角度赏析诗句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想一想:“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立”在何时、何地?

  “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 “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名“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想一想: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芝麻开门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看到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以及附近的许多山峰。 “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这四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指湘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

  “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之水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碧”,与上文“遍”为互文,都是副词,含有“极”的意思。如果说“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百舸:船很多。争流:争着行驶。一个“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了出来。又次,抬头,看到天空:“鹰击长空”;俯首,看到水底:“鱼翔浅底”。长空:广阔的天空。一个“击”字,把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情景写活了。浅底:水清能见到河底,故显得浅。翔,一般用于指称鸟的动作,这里借用它来描绘鱼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非常生动,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所谓动景。前者属于远景,后者为近景,远近结合,相映成趣。

  “万类霜天竞自由”句,则是对以上山、树、水、船、鹰、鱼等事物精神风貌的概括。万类:万物。霜天:习惯指秋天。这句话意思是说,世界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仍然蓬蓬勃勃,奋发自强。这句诗暗喻了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诗是靠形象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般都不直说。

  金手指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芝麻开门一方面选择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鹰、游鱼都是湘江地区最有特色的景物。一方面贴切地写出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如写山林,突出“红”字;写江水,突出“碧”字;写鹰,用“击”字;写鱼,用“翔”字。

  金手指这七句全是写景,为下阕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从写景到抒情,中间安插了下面三句作了巧妙的过渡。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想一想:“怅”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富有表现力?

  芝麻开门怅:不如意。这里含有慨叹的意思。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怅”字准确地描述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面对广阔无垠,一派生机蓬勃的大千世界,诗人的心里油然升起“怅”的思绪。

  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芝麻开门诗人发问,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绪万端。诗人,也是个哲学家。他正在作哲学的沉思。从这发问中表现出诗人感情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联系下阕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4、携来百侣曾游。

  想一想:“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芝麻开门携:携手。在这里是“亲切友好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到这里聚会、游览,抒发革命豪情,畅想美好的未来,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 “携”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下面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做好了铺垫。用了一个“携”字,很自然地从上阕转入下阕。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想一想:“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芝麻开门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画出了时代特征。往、昔:同义反复,都是指过去。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湖南青年赶走军阀赵恒惕一事便可见当时的岁月确实“峥嵘”。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

  金手指对革命青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写得层次分明。请归纳。

  第1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正当。“恰同学少年”五字,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这四字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秉赋。

  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

  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想一想:先说一说这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芝麻开门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金手指下面让我们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芝麻开门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巩固拓展:

  请你说说下面的每个诗句的诗眼,并中从修辞、画面、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4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袖,*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作品

  ]《*选集》:*的主要著作集。

  《*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文集》编入《*选集》以外的*重要文稿。

  《*诗词》:*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写作此诗的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③.朗诵诗歌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此诗,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诵此诗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外,你们还知道*那些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诵。第一次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

  ~~~~~~~~

  ~~~~~~~~

  现在同学们已经朗诵完了,就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

  除了《沁园春.长沙》外,*的诗歌还有很多,最的有《沁园春.雪》,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④.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他和《沁园春.雪》相应位置结构相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迈悲壮。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舸、遒、遏)分别给它们注音。

  第三次读课文(读上阕):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寒秋”怎样理解?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近观)

  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怅”字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怅”并非作者心情不好,而是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这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完成,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和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了解了*的《沁园春.长沙》,我们介绍了*的生平及其著作,还简单的分析了词的上阕,下面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这首词的下阕。

  首先让同学们读一下下阕,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上阕和下阕有什么联系?

  总结明确: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篇15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

  教学原则

  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设计

  地位与作用:

  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目标 :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

  1导语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2(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  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  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3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4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鲜μ嵛剩汗湃吮氏碌那锞岸嘞羯北梗謇洳业蠖?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5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中 看 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 鹰击长空,(空中)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怅寥廓,

  中 怅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情          谁主沉浮?

  下阕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峥嵘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6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7布置作业 :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