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香蕉》教学设计 |
范文 | 《分香蕉》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1设计理念 新世纪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素质教育目标 让学生初步体验到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24个香蕉图片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好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 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自己想的办法,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容易被生动的故事吸引,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通过帮助猴子分香蕉,懂得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公平,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分香蕉活动。 同桌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香蕉,取出12根进行分香蕉活动。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想乘法口决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香蕉,结果都是相同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法分香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生1:2×6=12 生2:12÷2=6 师: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学生前面学过乘法,能马上说出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要给予表扬,学生不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趁机导出。再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意思,肯定学生的正确想法,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顺势在算式的结果中写出单位。] 板书: 2 × 6 = 12(根) 12 ÷ 2 = 6(根) 师: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用除法算式表示:12 ÷ 2 = 6(个)读着:12除以2等于6。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 ÷”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6”称为“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样,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12 ÷ 2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而获得,有的教学内容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就可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当然,也可让学生猜一猜,增强趣味性。] 4.学生分香蕉活动。 师:2只小猴正准备吃分好的香蕉时,又来1只小猴,12只香蕉,现在要平均分给3 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分多少根?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分香蕉活动。 请动作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分香蕉的过程并板书算式。12 ÷ 3 = 4(根) 师:请同学们一起说说算式12 ÷ 3 = 4(根)中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并说说它的名称。 三.活动探索 小组合作,分香蕉。 师:我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一组,每组人数1——7人都可以,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生1:12 ÷ 1 = 12(根) 生2:12 ÷ 5 = 2 (根)……2(根) 生3:12 ÷ 3 = 4(根) 生4:12 ÷ 2 = 6(根) 生5:12 ÷ 4 = 3 (根) 生6:12 ÷ 7 = 2 (根)……5(根) 生7:12 ÷ 6 = 2 (根) 引导观察归纳 师:从你们刚才活动中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有的可分完,有的还有的多,分不完。 师:把算式分成二类,你会吗? 生:把没有余数的分一类,有余数的分一类。 没有余数的 有余数的 12 ÷ 1 = 12(根) 12 ÷ 2 = 6 (根) 12 ÷ 5 = 2 (根)……2(根) 12 ÷ 3 = 4 (根) 12 ÷ 4 = 3 (根) 12 ÷ 7= 2 (根)……5(根) 12 ÷ 6 = 2 (根)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 四.教师小结,课外延伸 1.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回去后,同桌互相讨论:20平均分,用算式表示出来。 2.观察生活中,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到班级与同伴交流。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大纲的要求。教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指导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教材38页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 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鱼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每人20根小棒 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创设你们喜欢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回答:问题探究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分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分,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分怎样列式? 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分能用除法表示吗? 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智慧老人想把香蕉分给两位客人,每只小猴子分几个?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边分边说 12÷3=4(根)体验感悟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平均分2分: 18÷2=9 平均分3分: 18÷3 平均分6分: 18÷6 平均分9分: 18÷9实践应用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12 ÷ 3 = 4 (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3<!-- 正文开始 --> 课题 分香蕉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 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难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方法 复习、师生互动、练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分香蕉”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那我们就来帮小猴分香蕉吧,我们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看看每份是几根? 总结学生的分法,引出除法算式。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12÷2=6(根))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12,2,6分别表示什么? 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12根香蕉,每4根装一盘,需要几个盘子?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小结 把整体分成相同的部分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巩固练习: 现在咱们通过几道题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1)8 ÷ 2,读作( ),商是(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列式计算 比一比、赛一赛。 1.被除数是9,除数是3,商是多少? 2.除数是4,被除数是20,商是多少? 3.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18里面有几个6?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充分掌握关于除法的一些基本知识,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利用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信心吗? (出示图片) 1、小红有24元钱,能买几辆玩具汽车? 24÷8=3(辆) 2、小刚有30元钱,能买几艘小船? 30÷6=5(艘) 3挑战思考题 12 ÷ 2 = 24 ÷ ( ) 40 ÷ 8 = 5 × ( ) 16 ÷ 4 = 28 ÷ ( ) 18 ÷ 6 = 15 ÷ ( )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学生集体汇报: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生:12除以2等于6。 它和乘号、加号长得一点儿也不像。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长得就像两只可爱的小眼睛,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真是可爱极了。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了2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边。 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抓好“讨论点”,才能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些进行讨论,找准了新知的切入点,使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相互反馈、开展合作学习,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类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强化,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除法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名称。 通过练习,系统强化 板 书 设 计 分香蕉 12÷2= 6(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 正文结束 -->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分香蕉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和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初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两只可爱的小猴今天又来请同学帮忙了,它们带来了12个香蕉,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忙吗?(出示:分香蕉) 二、新授课 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香蕉,请你分一分。 l 独立分一分。 l指名说一说分的过程。 师引导:象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把这个分的过程也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认识。(出示课题:除法的认识) 2. 学习除法算式的书写 师:这个除法算式怎么写呢?师边讲解边板书出除法算式。 12 ÷ 2 =6(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认识除号 2)读一读除法算式。 3.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先用小棒分一分,再想一想 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示12÷3=4(根)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我们前面学的加、减、乘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除法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 讲解: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同桌互相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在算式中的什么位置? l 结合除法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 巩固练习 1、分一分,算一算 师: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3份,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互相分一分,列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想一想,怎样分才能用除法计算。 2、 练一练 说一说,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独立完成。集体反馈。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帮小猴分香蕉,你学会了什么?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5一、说教材。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三册《分一分与除法》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除法,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孩子们已经学过:乘法的意义、2~5的乘法口诀(二上)等相关的知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2至5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含义,后续的学习是:6~9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二上)、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的竖式计算、加减乘除混合过算(二下)等知识。 教材创设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物的问题,深刻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一是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之所以安排了三课时“分一分”的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在积累大量的分东西的经验,有助于他们理解除法的意义。学生在分东西时采取的策略是有差异,关键是每次分得同样多,最后的结果同样多。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交流每次的分法及结果,而不是仅仅只关注如何列出算式。学生一旦明白除法算式不过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符号表示,体会这是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除法的意义了。二是编排学习内容上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有利于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要先弄清两者区别再体会它们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三是“倍”不作为科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 分桃子——平均分的意义。它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①全部分完;②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少于份数。 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类问题。进一步体验“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分成几个”都是平均分,以及平均分有分得“一个不剩”和“还有剩余”两种不同的结果。 分糖果——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让孩子们感受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运用这一系列“分一分”的活动,为进一步数学化,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分香蕉——除法运算的意义。“分香蕉”这个活动,主要是引入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香蕉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结果,并解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这就是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并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飞行表演——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平均分 练习二——巩固和应用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 运动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快乐的动物——“倍”的含义 文具店——解决“倍”的问题 花园——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三 巩固和应用 二、说学生。 孩子们是在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孩子们大多来自周边较为富裕的家庭,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教育意识也相差很大,所以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但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动脑筋,愿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较强,喜欢听故事,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北师大版本的学习,多数孩子学会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研讨氛围也很好,每个教师有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有背投、实物投影仪等设施,师生还有人手一份的和教材配套的学具。 三、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其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能够把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能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并加深体会。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教师先请学生用摆棒或图示的方法独立解决: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有了正确答案后,教师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解释它是如何表示平均分香蕉的过程及结果的,也就是结合问题情境说明算式中每个数与符号的意义,以及算式的读法。继续让学生独立解决: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并尝试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与书上写的算式比较是否一致,说一说它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描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还可以进行“还可以怎样分”的变式练习,尝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 五、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观察主题图:说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这幅图表达了什么意义? 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二、探索新知。 1、 分一分,说一说。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12÷2=6(根) (1)、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2)、在算式里: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感悟。 活动二:12根香蕉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动手分一分? 12÷3=4(根) 12÷4=3(根) 12÷6=2(根) 12÷12=1(根)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2、 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板书:12÷2=6(根)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3、 猜一猜,分一分。 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设计意图: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体会通过除法可以简洁、明了地表示“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相同的部分”这一过程。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书上的p38第一小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的体会等分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12÷6 = 2 10÷2 = 5 15÷5 = 3 3、变式练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例: 写出下列的除法算式。 (1)、 把 12 平均分成6分,每份是2。 (2)、 被除数是30 ,除数是5,商是6。 (3)、 有8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2盘。 (4)、 40除以8等于5。 4、 实践应用 24个小朋友分组去参加大课间活动,有多少中分法?怎样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同座讨论,列出除法算式) 24÷4 = 6 24 ÷ 6 = 4 24÷3 = 8 24÷8 = 3 24÷2 = 12 24 ÷ 12 = 2 24÷24 = 1 四、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38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用除法算式表示等分;正确读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和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景,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一分”的方式完成“分香蕉”活动,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通过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了解除法并用它来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完成本课练习。4.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联系的理解和体会。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中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确立学好数学的决心。2.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在具体情景中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增加学习的乐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如何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学突破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一分”活动入手,在分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通过具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加深体会,逐步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深刻体会,然后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第38页“分香蕉”主题图。学生准备若干小木棒。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出示教学主题图,引导学生阅读思考。2.引导学会动手操作,列出算式。3.讲解除法算式。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引导学生正确列式。5.总结本课,安排练习。i.认真阅读主题挂图,思考问题。2.积极参加活动,列出算式。3.认真听讲,了解除法算式的名称及读法。4.作练习,列出算式计算。5.复习所学内容,完成练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出示“分香蕉”的主题图,请学生阅读图中的问题。2.请学生动手操作。3.引导提问:如果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应怎样列式呢?1. 朗读图中的问题,理解题意。2.用小棒代替香蕉,动手寻找答案,得出:每只小猴子可分6个香蕉。3.思考问题,寻求老师的讲解。 二、结合情景,获取新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12÷2:6(根),解释算式的正确含义。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列出将12根香蕉分成3份的数学算式。4.请学生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分法外,你还可以怎样分,请两位同学上前列出算式。1.认真听讲,了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的数学表示方法。2.朗读“12除以2等于6”,了解到“÷” 即为“平均分”的含义。3.正确列出算式:12÷3:4(根),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名称。4.借助小棒,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上台演示,体会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三、完成练习。熟悉所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在行间巡视,适当点拨学生列出正确算式。2.根据学生作练习的情况,适当评讲,以鼓励为主。3.总结本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练习。1.分小组积极讨论,用小棒将算式表示出:18÷2=9(根);18÷6=3(根)。小组代表正确读出算式及结果。2.认真听讲,注意老师所提示的细节问题。3.回顾本课所学,独立完成练习。 本课总结我们通过前面的大量等分活动,了解到一些平均分物品的方法,进入到本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用数学算式表示等分的过程,这就是除法的作用。在本课中,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将15根香蕉平均分,可以有多少种分法?列出算式计算。 教学探讨与反思1.让学生从“分一分”的活动人手,引出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除”就相当于把某物体或某个数进行分割,可以是等分,也可以是不等分,不等分就产生剩余数。2.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鼓励学生进行除法算式的探讨活动,与学生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7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小猴分香蕉”的故事情境,从这里开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通过“练一练”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学情简析: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分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目标预设: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景和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3、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集体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帖图。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猴妈妈买回12根香蕉,要把它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们知道每只猴子得到几根香蕉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一分。 请同学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几根?请你分一分。 2、写一写。 ① 象这种平均分的活动,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平均分成2份,6表示每份6根。 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 ② 讲解算式的读法。 读作:12除以2 ③ 写法: 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板书“÷”同时讲解除号的写法:写除号时,先用尺子比着画一条短横线,然后在这条小横线的上下各点一个小圆点,横线要平直,两个点要对齐。) 教师写完后,要求全体学生书空模仿一遍。 3、想一想。 ① 如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 12÷3=4(根)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示每份4根。 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4、教学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5、议一议。 把12根香蕉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 用除法算式表示。小组合作研究、交流。 12÷1=12(根) 12÷12=1(根) 12÷2=6(根) 12÷6=2(根) 12÷3=4(根) 12÷4=3(根)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有18根小棒: ①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18÷2=9(根)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9根。 ②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18÷6=3(根)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 ③ 每份3根,可分几份? 18÷3=6(份)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可以分成6份。 ④ 每份9根,可分几份? 18÷9=2(份)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9根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 2、说一说。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2÷6=2 10÷2=5 3、填一填。 算式8÷4=2表示: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表示有□个,每□个1份,有□份。 (四)、拓展性学习 把24根小棒平均分,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4÷2=12(根) 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2根。 24÷12=2(份) 表示:把24根小棒,每12根分一份,可以分2份。 24÷3=8(根) 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8根。 24÷8=3(份) 表示:把24根小棒,每8根分一份,可以分3份。 24÷4=6(根) 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 24÷6=4(份) 表示:把24根小棒,每6根分一份,可以分4份。 五、总结。 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帖图12÷2=6(根) 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 12÷6=2(根) 12÷3=4(根) 12÷4=3(根)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 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6、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 6÷2 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实践应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9《分香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首先利用“分香蕉” 的具体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说出算式,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像我班韩子宣,万雄飞等同学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个别指导。 《分香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小棒练习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这节课上完后总体的感觉不是很好,上完课我就及时对这节课做了反思,不足的地方还很多: 1、在备这节课时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对要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在提出问题时语言有几处不到位,比如:从“分一分”“摆一摆”中引出除法,当时设想的是“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怎样来计算?”而在上课时说成了“用小棒分是不是很麻烦,那你们谁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计算”这个问题说的很没有水平,说明我对教材的挖掘还是不够。 2、这节课是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平均分来引出除法,在我提出两只小猴子争吵怎么分时,学生回答平均分,紧接着我有提问“那谁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有一学生这样回答“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学生这个问题回答的很不错可是我没有抓住,应该抓住这个问题来再次强调分均分的含义,让孩子更具体理解平均分,为下面的环节打好基础。 3、建立平均分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意义,此处考虑的不是很到位,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包含分,可是我对这个重点没有抓住,以至于学生对此处的概念比较模糊,在遇到问题是不知道怎样去选除数,总是把除数和商搞混。 4、这节课是用“分一分”来引出除法的,所以在学生用小棒分完之后应强调分的结果,平均分重点是在结果,而在此处我没有重视,以至于在学生分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去分,例如:用12跟小棒代替香蕉来分给两只猴子,有一位孩子是这样分的,先给同桌4 根,再给自己4根,可是剩下4根不够分了。 5、数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从主题图中去思考! 这些都是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反思 经过前面几节“分一分”的除法意义的感受课,这节课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说出算式,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有的学生会摆,会圈,却不会列式。有的学生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等等,这让我相当的苦闷。 针对以上部分学生没能很好的掌握的种种情况,我做了以下总结: 在前面几节的感受课中未能把分东西时的总数,份数和每份数明确。在前面的感受课中应让学生边分边说分的过程,和明确分东西有一个分的总数,还有分成的份数及每份分得的数量。 另外,在教学中未能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除法算式的意义。例如,让学生用12个圆片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再指出这样的过程可用一个算式(12÷2=6)来表示。教学时如能在这个环节后增加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算式的意义,或结合小猴子分香蕉的情境来说说算式的意义,相信学生对本课的难点就能迎刃而解了。 另外,还要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一举两得。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 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使学生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演示课件“分香蕉”】你们真是热情和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也不是笑笑,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智慧老人拿出了12根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两只小猴子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智慧老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所以智慧老人想请我们二年二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行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2、要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1)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2)向智慧老人汇报分香蕉的结果. 3、智慧老人传授数学知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2)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3)在这个算式里,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4、学生汇报所学知识,师板书,并介绍除号的写法,明确每个数的意义.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里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请你先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再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和结果. 2、板书: 12÷3=4(根) 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活动四:课间操. 三、体验感悟. 同学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你们非常聪明,它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学到的知识帮助它们吗? 1、帮助小猫分木材. (1)小猫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课堂评价. 请你对你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自我评价一下. 五、实践应用. 调查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 6÷2 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实践应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xx小学 王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设计 篇13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 ★ ★ ★ ★ ★ ★ ★ ★ ★ 15÷3=( ) ★ ★ ★ ★ ★ ★ ★ ★ ★ ★ ★ ★ ★ ★ ★ 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