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秋天》人教七上 |
范文 | 《秋天》人教七上(通用12篇) 《秋天》人教七上 篇1《秋天》教案 张青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语言品味、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诵读、鉴赏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秋天,在我们的眼里,秋天是五彩斑斓的,秋天是多姿多态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造句的游戏好吗? 我们每个人用“秋天是……”的句式,比如秋天是一片随风飘逝的叶子,秋天是一缕送来稻香的清风,秋天是一抹温馨的金色阳光。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动具体。 教师点评 同学们用自己的心灵体会到了一个无比绚丽的秋天,今天我们来看看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在他的心中,他的笔下“秋天”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 (一)诵读 1、检查字音字形预习。 2、学生读,同学点评,教师点评。 3、教师范读(配乐、画面)。 4、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轻松、宁静。 (二)赏读 1、分析意象、品味诗中甜美、清静、闲适的意境。 (1)早晨树林里传出几声叮叮当当的声音,整个山林会给你什么感觉呢? 提示:清静 (2)请问同学们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清静、闲适? 提示:栖息 (3)第一节诗的结尾,诗人用“栖息”这个词是否准确? 提示:栖息qīxī:停留、休息(多指鸟类),秋天象一只可爱的鸟儿在农家休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 露珠震落了,树木砍下了,稻谷收割了,瓜果收获了。这时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个人的话,是个什么状态下的人呢? 像个劳动过后做过桑拿,躺下来休息的人。 所以“栖息”是准确的。 (4)这一节诗哪些词体现了农家风光? 露珠、伐木声、稻香、背篓、瓜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它是晶莹的,是秋天的,瓜果是金黄的,都是写颜色,还有声有香,秋天在何其芳的心里是这样的绚丽,丰富,它是立体的。 (5)是什么东西震落了露珠? 伐木声。 (6)“满披”改为“披满”行不行? 不行。“满披”突出了“满”,朗读时注意重音。 (7)“伐木声”作者认为好听吗?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好听。从“飘”字可以看出来,像一首歌在飘荡。 (8)“幽谷”的“幽”是幽深、幽静的意思,既然静,这一声声伐木声是不是噪音? 不是,更体现了山谷的幽静。 (9)“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生活中的话怎么说?怎么读?“稻子收割完了”,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镰刀都足足地享受过了,写镰刀其实是写人的喜悦的心情。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10)用一句话形容这时的农人。 农人望着一堆堆金黄的稻谷、甜美地笑了。 (11)“背篓”改成大卡车行不行?怎么读?读出宁静。 不行。没有农家气息,大卡车轰隆隆地破坏了这里的宁静。 (12)我们可以给第一幅画命个名吗? 农家丰收图。 (13)第二节最后一句说秋天在“游戏”,实际上写了什么? 写渔民打鱼。 (14)写了几个动作? 三个,撒网,收网,归泊 (15)什么时候? 早晨,从冷雾可以看出。 (16)怎么撒?撒的动作是不是很焦急?象这样?(教师作动作)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轻轻 (17)“圆圆的网”改为“方方的网”“不规则的网”可以吗? 不能,圆是最美的,给人轻柔、圆润的感觉,和全诗氛围谐调,体现了作者当时唯美的思想。 (18)渔民打捞起了什么?怎么读? 青鳊鱼、乌桕叶、倒装 没打捞起什么:从似的影子轻轻可以看出渔民打捞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19)现在我们能明白是谁在“游戏”吗? 是渔民,表面上是写秋天象一个可爱的孩子在船头游戏,实际上是写渔民轻松愉悦的心情。 (20)这幅图我们又给它取个什么名呢? 霜晨归渔图。 (21)“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用正常的句子顺序说?怎么读? 是不是可以说秋天躲在牧羊女的眼里睡觉做梦。 (22)为什么会在眼里?不是在怀里呢? 实际上是看到了秋天的美景。 (23)“更”是什么意思? 衬托。 (24)“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香与热能流吗? 通感,是人的感觉,温馨、甜美的意思。 (25)题目是秋天为什么写夏天? 是牧羊女在怀念、思念。思念某个人,思念整个秋天,她在思念中陶醉了,做梦了 (26)这样看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牧羊女的心灵深处已经被秋天陶醉的意思,这样作者就从外在的秋景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去了,秋天姑娘的心是多么深情啊! (27)怎么读? 要读出朦胧、甜美、陶醉之情。 (28)谁来模仿一下牧羊女的眼神好吗? 要深情、朦胧、甜美、陶醉,要象做梦一样的,有梦幻感 (29)这一节怎么命名? 牧女遐思图。 2、小结 这样看来,作者用“栖息”“游戏”“梦寐”这三个词集中写出了一种宁静、闲适、喜悦、甜美的乡村秋景的氛围。我们在现实中见过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吗?除了旅游景点外,很难见到,诗人往往是理想化的,作者向往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许多诗人都有这种理想,比如海子“愿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如美国著名作家棱罗一直提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3、学生朗读、评点 (三)创读 1、请同学们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①清晨的密林里飘散着丝丝白雾,一楼桔红色的阳光射在已经泛黄的树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林中静悄悄的,慢慢地,从远处飘来人语声,接着便响起了叮叮当当伐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中回响。 走出密林,来到一家农舍屋前,远远望去,稻田里一夜间没有了随风翻腾的金黄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搁在屋前的镰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子里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后的竹篱上,满是肥硕的瓜果,主人背篓的绳深深扣进肩上的肉里,可他沾满汗水的脸上却泛起幸福的笑影。 ②清晨,雾儿冷冷,船儿飘飘。江水里的影子,在清波里游荡,朦胧飘忽,是青鳊鱼在戏耍,还是乌桕叶的倒影轻扬?我撒下鱼网,网儿圆圆,霜雪凉凉。哼着小曲,轻轻摇着小船,如叶浮江,如风拂柳。这惬意的秋天啊!(张青云) ③草原和蓝天同样辽阔,满眼的绿,满坡的香。偶尔传来几声蟋蟀的叫声,悠远飘忽。溪水绕过草地,浅浅的,清清的,如薄纱飘挥,如琴弦谐奏。就在这儿,整个夏天曾经留给我多少甜蜜的回忆啊,那甜透心底的笛声,在多少个美丽的夜晚,引我遐思,牵我心魂。你这梦幻般的秋天啊,你用你的声音,你的芳香,你的温情,你的色彩,你用你温厚的手掌抚摸着我,你用你柔情的怀抱拥抱着我,融化着我。(张青云) 2、秋韵 张青云 没有春天的楚楚动人。 蜂萦蝶绕的枝叶已变得寂寞枯槁,在春寒中挣扎过的小谷芽却铺成了金色的稻浪。 没有夏天的喧嚣威严。 经过烈日煎熬的鸟儿唱起轻松欢快的旋律;农人们翻动饱藏果实的土地就像淘一堆堆金沙,昔日播种的希望已然换成了收获。 人们抚摸着秋像抚摸着长成的孩子。 走进秋天,拥抱成熟。不要做瞬间即谢的花朵,不要畏惧挥汗如雨的考验。要像小溪寻向大海,奔流的过程并不壮观,海的浩瀚却令人惊叹。要有秋的信念,像棵小谷芽。 于是你体味到了秋韵,你才成熟。 《秋天》人教七上 篇214.《秋 天》 【教学目标 】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教学设想】 1.注重诵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直至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3.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检查预习,朗读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秋天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也是一个朦胧的梦。“三分诗,七分读”,读诗要注意重音、节奏感情的把握。老师给这首诗画了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① 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秋思图。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研读与赏析 ①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4.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①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②“飘”字贴切传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③“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④“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⑤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具体化(视象化)了,创造出舒适、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淡雅朦胧”。(渔夫晨归图、 渔家秋景图)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①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②“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那么,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 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体现渔民愉悦、悠闲的心情。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读者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③“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④“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⑤“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用得很生动,“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与人和船在游戏,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寥阔空远”。(秋天牧羊女图)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①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 ②“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 ③“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 通感的修辞手法: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很茂盛,夏天的记忆是美好的,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 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了。 ④“梦寐”的意思是睡梦,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牧羊女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她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 还有她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三、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狄金森也以“秋”为主题写了一首诗《秋景》。比较,说说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相同点:选择秋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5.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9.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1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1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课后小结】 《秋天》人教七上 篇3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 2、引导学生认识秋天景物特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秋天的景象。 课前准备: 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教具准备: 挂图等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景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读下面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导入:同学们,前一课老师布置你们观察校园里的景物,你们看到了哪些?它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交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七课,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新授:图文结合,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意思 1、出示两幅挂图,提问;这两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要求学生用课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啊!到处是秋天的景象。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理解“到处”的意思。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图(一)引导学生说说图中描绘的景象。 (2)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 (4)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变黄了”、“纷纷落下来” (5)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2)说说天空有些什么,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一句,提问: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大雁向南飞,是南方的天气比较暖和,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 (4)读第二句说说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5)小结: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地里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5、图文结合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说说地里的农民在做什么的。 (2)指名读第三段 (3)讨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4)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后学生齐读。 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这篇课文,知道了秋天的一些景物特征。其实,秋天的景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看,多记,下一课我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朗读课文。 《秋天》人教七上 篇4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4 薛萍 郭秀云 一、 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 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 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 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 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 板书设计 4 秋 天 zhen 王 宜 振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美 景 秋阳 秋风 秋色 秋实 秋香 陆其忠 《秋天》人教七上 篇5教学目标: 1积累秋天的词语。 2.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并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3.结合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能看图写几句话,通过看图写话,激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画面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抓住体现秋天特征的主要景物来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秋天是一个大丰收的季节,许多大文学家写下优美的诗篇、下面咱们就要来比一比有关秋天的积累吧,我们学过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你们知道描写秋天的词语有哪些? 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词语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二、整体观察 师:这么多有关秋天的词语,老师好想去大自然看看,你们想去吗?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夸一夸秋天的美呢? 师:刚才同学们的称赞表达了我们对秋的喜爱,咱们就把它作为看图写话的第一句。美在哪儿,需要我们具体说说,我们先来仔细地看图。 (板书:有顺序地看)首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看图方法: 1.整体观察,先整体了解,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画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最后中间,观察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三、看图说话 1)出示情景图1 师: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天空) 生自由说 师相机指导,将话说完整,说具体,说生动。 2)出示情景图2 (田野) 1.整体观察,先整体了解,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画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最后中间,观察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师:画面是静止不动的,但我们有想象力呀!我们要想象这是一幅活的画,有动感的画,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板书:有根据地想) 这一大片田野真美!像什么呢?用上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比喻句来说一说。风儿一吹,稻海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棉花?大豆?高粱? 3)我们观察了田野,闭上眼睛想一想那果园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会闻到什么? 自己练着说说,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生同桌说。指名说。 出示情景图3 (果园) 师:谁能根据把图上的景物再说给大家听听吗?仔细地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学过的'词语说一说,如果能用上你自己的词语就更棒了。 仅仅是就物写物的话,写出来一定会很平淡。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画面动起来,调动自己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观察积累,补充画中体会不到的东西。这样就丰富多了。 出示情景图4 (花园) 师:面对这些生机勃勃地景物, 你们想说些什么?一句话说说作为看图写话的结尾。 秋天__________ 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 (板书:有条理地说) 四、指导写话 多媒体出示:写作小贴士 师:你最喜欢秋天的那些景色呢?发挥自己的想象,选几种景物连起来写一写吧。 在写话之前,谁能帮老师提醒大家写话要注意哪些格式?(题目写中间、开头空两格、标点占一格) 板书设计: 有顺序地看有根据地想 有条理地说有想象地写 《秋天》人教七上 篇6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抓住景物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乐于与人交流。 3、能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语言通顺,体现秋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有顺序、抓特点地观察和描写。体现秋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新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充满喜悦与收获的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那么,日常生活中通过你对秋天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你眼重的秋天吗?(学生自由描述。)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室外走一走,观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写写我们眼中的秋天。揭示课题。 二、有序观察抓特点 (一)、走进大自然 1、播放秋天的天空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想象一下,天空中还会有什么呢? 2、出示远山的图片。天底下的远山又是什么样的呢?先来观察远处的山是怎样的?再来说说近处的山、树叶又是怎样的?看到这些,你会想些什么呢?有什么感受呢?如果能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先分着说一说,再连在一起说,这样把秋天的景色就描写得更细致了,你能做到吗? 3、表达方法。刚才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在说没一处景物的时候,是怎样把它说具体的? (二)、走进田野 过度:在观察大自然中,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述,说出了秋天景色的特点。接着,就让我们运用这种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来走进秋天的田野,说说田野是什么样的吧? 1、学生仔细有序地观察,在来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一说,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互相补充,看哪桌合作得好?(学生自由观察,互相交流。) 2、指名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 3、教师表达的优缺点。 (三)、走进田野 1、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秋天可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呀!下面老师就就带你们这些小搀猫到果园走一走,你们可要仔细观察,每一种水果呀,然后小声说出每种水果的特点,最后在组内进行交流,组员之间要互相补充,让你们的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并选出代表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2、全班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三、用我笔写我心 1、学生动笔文,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几段。 2、指名读,学生。 3、教师。 四、全课说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秋天》人教七上 篇7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这样教学,学生会觉得容易些。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菠萝、钥匙、气味、香甜、粮食、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总分的句式,及含蓄、艺术化的语言。 教具准备:秋天的雨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寓情导学。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秋天。秋天来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一番吧!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师出示词语 (1)谁愿意领读这些词。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一起纠正。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秋天的雨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生说。师板书:是一把钥匙 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气味 吹起小喇叭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读。 三、精读课文,品析内容。 (一)、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总给我们阵阵凉意,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仔细听,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学生说体会,教师指导读。 (2)男女生读。 (二)、体会五彩缤纷。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来。一会儿汇报。 1、出示画面(一)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个别读、全班读。 2、出示画面(二)体会描写枫树的句子。 (1)学生自主体会读。 (2)学生做上动作再读一次。 3、出示画面(三、四)。 (1)师引导学生观看画面,拓展语言,体会丰收的词:海洋、你挤我碰。 (2)个别读。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三)、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到了,不光庄稼丰收了,水果也丰收了。 (1)师引读学生想象秋雨里还会有什么味道? (2)重点理解勾住。 (3)秋天的雨多香啊!带着这样的体会,美美地读。 (四)、吹起小喇叭,体会欢乐。 (1)师生互动读一读。 (2)学生自主感悟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2、齐读最后一段。 五、做自己喜欢的一项。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背诵本课喜欢的段落。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秋天》人教七上 篇8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秋天,我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2、介绍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 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1)注音 肥硕shuò栖qī息乌桕jiù梦寐mèi清冽liè枯涸hé镰lián刀蟋蟀xīshuài廖阔liáokuò (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把握诗歌节奏,熟悉读歌内容。 提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3、全班有感情朗读诗歌 4、请男/*朗读(师生互评) 5、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文中描绘了几幅画,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小组讨论合作)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由远及近的顺序,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请同学怀着热爱喜悦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争取背诵。 三、作业 1、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或是把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画绘画出来,展示给同学。 2、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第二课时 一、描绘秋天、感悟秋天1、学生朗读诗歌,渐入诗歌意境 2、请同学试着背诵诗歌 3、检查作业请同学出示图画,并结合讲解 请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一幅图画。 师生互评,教师引导总结,初步体味诗歌意境。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二、师生合作,品析语言 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师生补充互评) 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诗 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三、品味诗歌意境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2、请同学(结合美句赏析和图画讲解)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意境?并结合课文说说依据。 教师补充总结:表现了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 四、仿写歌词,歌唱秋天 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这首诗让我想起了童年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教师把诗歌第一小节改成了歌词,作为范例: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请同学小组合作就把这首诗的二、三节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改写成一首秋天在哪里?并在小组内演唱。 五、背诵比赛 采用自背、全班齐背、分组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 六、作业 1、朗读诗歌,争取背诵。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作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乡村秋景图霜晨归渔图喜爱赞美 少女思恋图 《秋天》人教七上 篇9【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歌分为三节,篇幅不长但精粹优美,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诸般景致尽收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极具画面感的秋景图。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趋于良好,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美的事物有所感触和追求。但他们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还不够到位。(结合具体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结合预习,读准字音,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幅画面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圈点、诵读、赏析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诗歌悠远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揣摩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课前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3分钟) 师:同学们,看过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感受过夏季的烈日炎炎,伴随着季节的变迁,现在的我们走入了什么季节?(生答:秋天)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别样的秋天。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也有喜秋颂秋的,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现在考考大家,你所知道的关于秋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古诗中的“秋”都不陌生,我们一起来看两首。 教师投影:古诗中的“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四年级下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三年级上册)。 师:读完古诗中的秋,我们再来品一首现代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秋天》到底是悲秋还是喜秋呢?带着好奇,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从所处季节导入“秋天”,学生说熟悉的关于秋的诗句,回顾古诗中的“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古诗到现代诗,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读秋 1.知其人,熟字音。 课件展示《秋天》的作者和重难点字词,学生了解作者,熟记字词。 2.教师范读,揣摩朗读技巧。 师:下面先由我来读一遍这首诗,同学们注意听。(配乐范读) 教师提问:读好一首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两到三个学生回答。(声音响亮、抑扬顿挫、停顿、节奏感、读出感情等。) 教师总结:的确,读好一首诗要做到有节奏感,要抑扬顿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总之,要全身心地投入。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以及我们说的小技巧。 3.学生朗读,交流点拨。 请一个学生朗读(或自告奋勇)。 师:他读得怎么样?请大家给他评价一下。 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全班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都注意了抑扬顿挫,以及停顿、重音。但是,在感情的投入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说,读文章时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也许是我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再让我们走进《秋天》,细细品味其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对字词和朗读等基本功的要求要到位。一开始的范读让学生认准字音,再配合学生的朗读和评价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同时也为诗歌的深入品读做好铺垫。 三、品秋 (一)农家丰收图 1.概括画面。 师:第一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明确:农家丰收图:幽谷伐木,篓装瓜果、割过稻子的镰刀——秋在农家。 2.删词换词,朗读品味。 删去或替换诗中的一些词或短语,比较着进行朗读并思考:你觉得哪一个版本更好?为什么?(修改后的.版本: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放下割过稻子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的瓜果。秋天在农家里。) 师:有人对第一节做了一些改动:去掉或者替换了一些词和短语。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学生朗读修改后的第一节诗歌。 师:请再读一下原诗。 学生齐读诗歌的第一节。 师:品读一下,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好? 学生回答。(引导:原诗更有诗意。) 师:那同学们再看一看,诗意表现在哪里呢?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补充完善,等会儿请同学来说说为什么去掉或替换这些词会有损诗意。 3.小组探究,共话诗意。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小组间交流补充,教师归纳小结。 【参考】可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整体上,从诗歌的意境赏析诗歌,如果去掉或替换这些词语,就感觉不到浓浓的诗味,诗歌的意思表达不够完美;局部或细节方面,从诗歌的语言方面赏析,去掉了“满”和“披”就体现不出清晨露水之大,去掉了“丁丁”这个拟声词,就体现不出伐木的声音,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飘”字使听觉的声音视觉化,贴切传神地写出伐木声穿越深谷传入人们耳中的过程,使人们不仅可以听到伐木声,而且似乎能看到声音飞向远方,像白云般轻盈飘逸?;从诗歌的写作技巧方面,“饱食”“满披”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从作者的情感方面,表现出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声朗读第一节,要求读得比之前更上一层楼。 (二)雾霜归渔图 师:学了刚才的赏析技法,让我们小试牛刀,来看诗歌的第二节,大家分小组探究。先抓住某一点去欣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完善。 小组代表发言,先概括画面(霜打渔图:江面撒网,轻摇归桨——秋游渔船),再借鉴第一节的赏析方法从细节方面品味。 (若学生分析到冷雾和白霜,则点明它们是诗歌里的意象,是能够浸染着作者某种感情的东西。再简要说说能体现特定情感的典型意象,比如表现思乡的“月亮”,表现离别不舍的“柳丝”。) 师:诗中的雾和霜,都是能体现秋天特色的意象。还有“游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秋天写活了。以及(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下面我们再看第三节。 (三)牧女思恋图 模式基本同上。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补充:可以从诗歌语言、意境、写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赏析,进一步体会诗歌之美。 教师小结: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不仅有更辽阔的草野,更清冽的溪水,还有夏天那不绝于耳的悠扬的笛声。忽然停止了,牧羊女似乎有些伤感,有些失落,而这些都是淡淡的。最后一幅画面将我们从外在的景物引入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羊女淡淡的愁绪和思念,而她究竟在想什么呢?我们无法明确,但也是这种不确定带给了我们朦胧的诗意美感。我们可以将这幅画面命名为“牧女思恋图”。 (四)共话诗人眼里的秋天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精彩赏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如画的诗意境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调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渔民打渔的悠闲,以及牧羊女梦寐的悠远。可以说,在诗人何其芳的眼睛里,秋天,应该是这样的,你想用哪些词语或短句概括一下呢? 学生畅所欲言。(活泼的,调皮的;凉爽的,幽静的;丰收的,快乐的;宁静的,悠远的;可爱的,迷人的;耐人寻味的,闲适的;柔美的,清净的,清甜的;如诗如画的,多姿多彩的,五彩缤纷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的细致赏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悠远的意境。将赏析第一幅画面的过程、角度作为参考,之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发言锻炼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诗歌鉴赏技巧。 四、悟秋 齐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秋景》,与课文相比较,感悟两首诗共同表现出的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师:回想今天学习的这首诗,你的脑海中有没有浮现秋天的画面呢?你有没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是关于诗歌的,可以是关于秋天的,可以是学生说说感受或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诗歌的对照,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进一步体会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谈收获和感受则是让同学们抒发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融入情感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每个季节都有它的魅力,而生活中的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愿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会涌起更多的诗情,生活,也会因此而美好。希望我们都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作业布置】 1、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2、(任选一题) A.选取原诗你喜欢的一节,把它改写成小文章,150字左右; B.你曾亲密接触过秋吗?用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秋天》人教七上 篇10活动目标 1、让幼二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并感知秋天收获的喜悦。 2、欣赏秋天的色彩美。 3、学习合理构图,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图画贴纸、小猴子(图片)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问 1、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2、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3、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你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在这个季节成熟的吗? 你们想知道在小动物们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动物园的熊猫老师正在给小动物们上画画课,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它们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二、讲授新知 1、我们看看今天是哪四位小动物在上画画课呢?。(出示课件图片:) 2、熊猫老师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有好多小朋友来看你们上画画课了,现在就请你 们把自己看到的秋天画出来告诉小朋友们秋天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都画了什么吗?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出示课件:按顺序) (1)、看看这是谁画的?(小猴子) (2)、它画的是什么?(花果山) (3)、花果山里都有什么水果?(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子、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 (4)我们再看看这是谁画的?(松鼠) (5)它画的是什么?(树林) (6)树林里都有什么树?(梧桐树和枫树)它们的叶子是(黄色和红色) (7)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 (8)下面这幅是谁画的?(小猫) (9)它画的是什么?(田野) (10)田野里有什么?(金黄的稻谷、红彤彤的高粱) (11)最后一幅是谁画的呢?(小白兔) (12)它画的是什么?(花园) (13)花园里有什么?(美丽的花朵) 4、看了4位小动物画的画,你知道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了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很甜蜜的季节,因为它有香甜可口的水果和稻谷、高粱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和收获;秋天是一个很美丽的季节,因为它有美丽的花园,像雪花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枫叶和梧桐叶。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 5、休息、游戏 6、小动物们画了这么美丽的画给小朋友们看,接下来小动物们就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它们说:我们给自己画用一段话写出来了,看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通过这些考验。 7、要求:请小朋友观察右边的图片,跟着老师起做左边的题目 8、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填好的句子读两遍。 9、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了小动物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知道了秋天是一个很甜蜜很美丽的季节,还通过了小动物们给我们的考验,你们高兴吗? 10、请小朋友自己把贴纸贴在语言练习册P4——5空白处。 《秋天》人教七上 篇1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诵读品味法 2、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五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2分钟) 品味秋天(12分钟) 描绘秋天(15分钟) 歌颂秋天(10分钟) 归纳方法(4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创设优美、宁静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讨问题发现美 环节一品秋 ㈠初读 1教师表情范读。 2学生揣摩默读。 3小组合作自读。 4教师指导点读。 ㈡品读 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 本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指导学生对诗的语言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达到学生品味诗文的目的。 环节二绘秋 ㈢研读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为不同画面命上有诗意的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 3、教师出示一幅能表现第二幅场景的画(出示第二幅画)请大家与书上的插图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为自己喜欢的诗节配画。 描绘秋天这一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 环节三颂秋 ㈣诵读 1、选择你配画的诗节有感情诵读。 2、伴随《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用优美的语言,解说自己描绘的画面。 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诗人赞秋、颂秋的喜悦之情。 (三)归纳方法寻找美 1、学生依据本节的学习过程,归纳赏诗的方法 2、教师课件展示赏诗方法。 Ⅰ.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Ⅱ.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Ⅲ.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此环节的设计实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使学生形成了品评其他现代诗歌的能力。 (四)培养创新,表达美 课件出示作业: 1、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 2、喜欢写作的同学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3、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布置此项作业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其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说明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我又以诗——画——颂为学习线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之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之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秋天》人教七上 篇12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跟着念出诗歌。 2、能用语言表述出对树叶外形的想象,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图片,若干小动物图片,小船,帽子,小伞图片,大树,树叶,小白纸若干,图钉。 活动过程: 一、模仿小树叶飘落动作导入。 师:秋天到了,小树叶怎么样了? (落下来了) 小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请你们学一学。 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树叶飘落的动作。 二、欣赏学习诗歌。 出示图片,讲解诗歌内容。 师:今天请你们听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秋天》。秋天来了,一片片的树叶落在地上(出示大树和落叶图片) 提问:小蚂蚁把小树叶当成什么了,请你们猜一猜! 小蚂蚁(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小船!(出示小船图片) 小老鼠(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帽子!(出示帽子图片) 小刺猬(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小伞!(出示小伞图片) 秋天捡树叶,大家真开心。 提问:这首诗歌真好听,你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一起跟着朗读诗歌。 多种形式请幼儿集体念诗歌一遍。 三、尝试创编诗歌歌词。 1、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捡树叶了?他们把小树叶当成什么了?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小动物,教师将幼儿想象的事物用笔画出来,替换原来的歌词。 请幼儿将新的诗歌一起念一遍。 四、结束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