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蚯蚓大班教案 |
范文 | 蚯蚓大班教案(精选9篇) 蚯蚓大班教案 篇1设计意图: 读了《蚯蚓的日记》这一绘本,被书中小蚯蚓俏皮的形象、本真的个性、执着的勇气深深吸引并打动。透过那一页页惟妙惟肖的图画日记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我仿佛看到了蚯蚓世界以外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在经历着成长的孩子。绘本也幽默诙谐的形式阐述了蚯蚓特点。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氛围里了解日记的基本形式与绘本里幽默诙谐的画面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 2、从阅读绘本中了解日记的基本形式。 3、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 难点:在阅读绘本中了解日记的基本形式。 活动准备: ppt、蚯蚓姐姐图片、蚯蚓日记每日事情统计表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封面《蚯蚓的日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封面图片,了解书名,引起阅读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蚯蚓在干什么? 它是怎么写日记的? "蚯蚓的日记"是这本书的名字。 蚯蚓在他的日记里到底写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绘本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1、逐副阅读启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初步理解绘本的基本内容(1)、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蚯蚓教蜘钻地,了解蚯蚓会钻地的特点)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 在这一天里,有谁? 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2)、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蜘蛛教蚯蚓倒立走路,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依附在树枝上)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有什么变化? 对了,3月21日,这一天蚯蚓学会倒立走路了吗? 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3)、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蚯蚓做了一个噩梦,了解蚯蚓是吃垃圾的特点)师:这件事是发生在哪一天? 你是怎么知道的? 蚯蚓日记的最上面都标有日期,记录这一天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在这一天蚯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教师讲述故事:昨天晚上蚯蚓做了一个噩梦,遇见了巨大的鸟,妈妈告诉它睡觉前不能再吃那么多垃圾了。 (4)、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蚯蚓参加舞会,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师:3月23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 蚯蚓可能才做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它在干什么? 它是怎么跳舞的(教师边讲述边以动作演示)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 (5)、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姐姐照镜子,了解蚯蚓的头和尾巴是一样的特点)(出示姐姐的图片)师: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它是谁? 蚯蚓和它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提问:为什么蚯蚓要这样说它姐姐呢? 事实是这样吗? (6)、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看牙医、不用洗澡 了解蚯蚓没有牙齿住在泥土里的特点)师:昨天是3月24日,今天是?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教师讲述故事提问:为什么蚯蚓永远不必看牙医? 为什么蚯蚓可以拖着泥土进屋? 为什么蚯蚓可以永远不用洗澡? 三、第二遍完整阅读绘本,了解日记的基本含义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完整阅读3月20日到3月25日蚯蚓的日记。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吧! 3月20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诉进行张贴绘本简易图片,并进行ppt画面再回顾)3月21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2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3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4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5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看了蚯蚓的日记,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日记吗?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等事情,而且每篇日记都要标有日期。 四、拓展幼儿思维,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运用神秘的语气启发幼儿对蚯蚓3月26日日记的想象。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五、延伸部分你们也想写写自已一周的日记吗?我们一起回去试试吧! 蚯蚓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阅读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视角里的世界。 会选择一篇日记重点阅读,用记录、交流等方式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初步分辨是非好坏,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与感动。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课前了解有关蚯蚓的知识; 《蚯蚓的日记》电子版大图书(ppt,网上直接下载); 《蚯蚓的日记》大图书分页布置在教室四周(网上下载,打印涂色); 幼儿人手一份纸笔(纸片剪成小鸡心形状);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对蚯蚓的已有经验 师:你知道蚯蚓吗?把你了解的关于蚯蚓的知识来和大家说一说! 二、播放电子大图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观看电子大图书,记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记。 师:有一条小蚯蚓,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会记录哪些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蚯蚓的日记》吧!注意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下一篇你觉得最有趣的日记! 2.通过提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哪一篇日记最有趣?记录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散阅读 用记录、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幼儿归纳并理解 1.猜测蚯蚓记录日记时的心情。 师:蚯蚓的日记有趣又精彩,那你觉得蚯蚓在记录每一篇日记的时候心情都一样吗?有些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得意、难过、伤心、害怕、沮丧、担心……) 2.幼儿分散阅读,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日记重点阅读并做好记录。 师:日记里到底记录了哪些高兴、得意的事,哪些难过、伤心的事呢?请大家仔细去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一篇你最喜欢的日记。 3.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自己或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记的,记录的是哪一篇日记呢?(引导幼儿讨论在记录时用最简便的方法:即记录日记的日期,记下自己的姓名或学号、标记等) 4.出示记录统计表,汇总阅读后记录的情况。 师:我们用表情符号(微笑、难过)分别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阅读记录的那篇日记是蚯蚓开心的事还是难过的事,就贴到相应的.表情符号后面。 5.分享交流各自的记录,师幼共同分类归纳蚯蚓在不同心情时记录的不同的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记录的喜欢的日记是哪一篇?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蚯蚓高兴的事还是难过的事? 四、深化理解,初步分辨是非好坏 1.寻找蚯蚓日记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的地方。 师:在蚯蚓的那么多高兴和难过的日记中,你觉得哪些地方他做得很棒,让我们感动并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还有些小问题或小缺点,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 2.记录统计表上增添符号“大拇指、问号”,分别表示“值得我们学习、有问题需要改进”,请幼儿分辨是非,将先前汇总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匹配。 3.出示最后一篇日记,组织幼儿讨论。 师:“作为一条蚯蚓,也有不好过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很小,有时大家甚至忘了我们在这里……”小蚯蚓有担心的事吗?担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五、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将图画书放到图书区,引导幼儿进一步阅读书的前后环衬中一张张有意义的相片,观察小蚯蚓使用的桌椅、如何握笔等可爱的形象,加深幼儿阅读的兴趣,深入理解体会《蚯蚓的日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考。 2.游戏活动:会用手偶在表演区中表演《蚯蚓的日记》故事情节。 3.家园共育:继续阅读《蚯蚓的日记》,在家长的指导下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将自己每天或每周有意义的事用图文的方式记录成日记。 活动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先指导孩子细细品读了其中的三篇日记:蚯蚓教蜘蛛钻地,蜘蛛教蚯蚓倒立行走,蚯蚓和蚂蚁打招呼,从而引发孩子对阅读绘本的强烈兴趣,也渗透了一定的写日记的方法。接着让孩子们自己阅读绘本,说一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从中可以知道如果哦我们学写日记可以仿照蚯蚓写哪些事情。从中提炼出可以写“家里的事”,“学校的事”,“朋友间的事”,甚至是“做梦梦到的事”等等,可以写伤心的、高兴的、难过的、失望的、丢脸的等等。在此过程中,由于我选取了很多孩子们的生活照进行引导,因此孩子们思维很活跃,想到了很多很多我甚至之前没有设想到的写作题材。本周二我进行了初次的日记写作练习。孩子们写的内容也很丰富多彩,而且也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内容真实,这让我非常欣喜。 孩子们喜欢这本绘本,并能通过这本绘本学习到技能,我觉得我这堂课的目的就圆满完成了。我以后也会更多地选取一些特定绘本进行教学,希望也能像《蚯蚓的日记》一样,在孩子的心中开出美丽的花。 蚯蚓大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能在完整讲述的基础上,学习对画面细节进行描述,运用语言丰富对图画的讲述。 2、感知日记中小蚯蚓的快乐生活,并喜欢它调皮可爱的形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PPT、《蚯蚓日记》四张、底板若干、标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对蚯蚓日记的兴趣 1、唤醒幼儿对蚯蚓的经验 T: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蚯蚓吗?在哪里见过蚯蚓? 二、教师精读日记,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完整讲述画面 1.教师精读日记四篇请你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听,并记住日记里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2.个别幼儿尝试讲述,教师提问:A.哪篇日记你最感兴趣? B.谁来完整的来说一说你喜欢的日记? 3.教师小结提升:要把蚯蚓日记讲的完整,必须要把日记中的时间、地点、小蚯蚓和谁,发生了什么故事说清楚) 三、分组讲述,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细节,丰富对日记画面的描述 1、教师提要求,引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它说的好玩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观察画面的细节) 2、幼儿分组练习丰富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3、大家倾听并相互评论,师生小结丰富讲述的要求。 四、迁移讲述经验,创编蚯蚓日记 1.介绍材料和做法,让幼儿了解材料。 T:小蚯蚓每天都在写日记,那么他还会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和谁,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一边说一边出示图片材料)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现在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一篇日记,记住哦,每篇日记上都应该有:发生的时间、在哪里、小蚯蚓会和谁,发生什么有趣、好玩的事情呢?) 3.幼儿讲述:A先编完日记的小朋友,拿着日记讲给课人老师听,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比比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好玩? B展示幼儿作品,并进行讲述(3个孩子,选择小蚯蚓表情比较复杂的讲) C评价幼儿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教师小结,出示图画书《蚯蚓的日记》 其实小蚯蚓还写很多有趣好玩的日记呢,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本日记里的一部分。你们想不想跟像蚯蚓一样,也拥有一本自己的日记本呢?通过蚯蚓日记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把你们生活中好玩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等你们到小学了学会写很多字以后,你也可以看着你画的日记,再把日记里的发生的事情用文字或者拼音写下来。 活动反思: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封底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这堂课选择了蚯蚓和好朋友之间的日记,引导仔细观察,图文结合的绘本阅读方式。 蚯蚓大班教案 篇4一直以来,自己对于科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有着很多的困惑,我认为,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之前,首先对于相关内容应该事先做好功课,对于一些科学现象能够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语言应该做到精确、简练、严谨,而这些也都是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在组织活动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设计活动,如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谁轻谁重》这一科学活动时,我为每组各提供一个天平,接下来在环节的推动下引导幼儿在称重、比较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轻重关系,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是一组一个天平,导致班级中大部分幼儿不能充分参与到科学操作的环节中,他们充当了观察者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而且,看天平比较轻重这个环节放在大班是否合适?显而易见,对于大班孩子的能力来说,还是太显简单了,所以,活动之后,我对此活动进行了一次反思,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硬纸条(或者KT板条)各一份,上面写好数字“12345、54321”,在引导幼儿自己参与到活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并引发幼儿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轻的变重?等问题。 活动目标: 1、欣赏视频,了解蚯蚓的更多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2、通过科学实验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1、有关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 2、潮湿、干燥的泥土各六盘,蚯蚓六只 3、记录纸人手一份、笔 指导要点: 游戏指导重点应该引导幼儿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关于蚯蚓的其他生活习性,激发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实验并记录”是游戏的难点,教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边静静观察,当幼儿之间遇到问题或者有争执的时候,可适时介入,发现现象总结的时候,教师自身的语言应该做到严谨、简洁、准确。讲评也是一个关键,毕竟科学区参与的只是班级中的个别幼儿,有必要可以请这部分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在集体前实验,激发更多孩子探索的欲望。游戏应该有一定的递进性,所以,教师可根据班级中孩子的游戏情况适时增减游戏内容,根据幼儿需求来开展。 实施步骤: 1、播放视频,激发探索欲望 师:上次课上,我们已经对蚯蚓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关于蚯蚓的视频,请你们先来看一看,让我们了解到蚯蚓的其他秘密吧! 2、讨论自己看到的 幼儿之间相互讨论自己从视频中所了解到的其他秘密,相互之间说一说。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蚯蚓 问题一:蚯蚓为什么喜欢生活在土里 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or光亮? 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盘潮湿的泥土,以及一只蚯蚓,请大家将蚯蚓和泥土分开,并用手电筒照蚯蚓,观察其反应,并记录 结论:原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问题二: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土里? 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的or潮湿的泥土? 教师为幼儿准备一盘干燥的泥土和一盘潮湿的泥土,,把蚯蚓放置在中间,观察蚯蚓的最终去向,并记录。 结论:原来蚯蚓喜欢潮湿的泥土,不喜欢干燥的泥土 4、总结 师:在今天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了解了关于蚯蚓方面的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明天我们游戏可以再试试。 反思分析: 每当下雨过后,我带着孩子来到操场上时,总会发现一些蚯蚓,当孩子们发现这些蚯蚓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丝毫害怕,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蚯蚓充满了好奇?“咦?是蚯蚓,大家快看,是蚯蚓”……听到这样的呼唤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跑过来观看,大家围在一起看着、说着、笑着。另外,这个区域游戏应该建构在“认识蚯蚓”的基础上,幼儿对于蚯蚓的基本特征应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蚯蚓大班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蚯蚓大班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通过捉蚯蚓活动,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习性及用处。 2.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可乐瓶底若干个,小木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捉蚯蚓。 (1)带领幼儿在草地上或花坛中挖几条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样活动的。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体像什么?什么颜色的?有没有脚、眼睛和耳朵?是怎样运动的? 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何用处。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领和用处? 蚯蚓生活在湿土中,吃土中腐烂东西,有时也钻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它喜欢在土壤中钻洞,人们称它为松土能手。它的粪便是好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饲料。 4.讲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蚯蚓大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蚯蚓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 2、从阅读绘本中了解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尝试运用绘画形式来续写日记,并能大胆而连贯地讲述所续写日记的内容。 3、体验阅读和续写日记的乐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ppt一份,纸和笔人手一份,绘本一本,星期一到星期日的标记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绘本封面《蚯蚓的日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封面图片,了解书名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呢?这个蚯蚓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 (根据幼儿回答引入)“蚯蚓的日记”是这本书的什么?有几个字?前面的三个字你不认识没关系,但“日记”这两个字你一定要认识。那你知道什么是日记呢? 2、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日记?(幼儿回答) 师:那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寻找答案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绘本故事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 1、第一遍阅读,启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 (1)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3月1日)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在这一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讨论回答) 师讲述故事: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2)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该怎么记录?对了,3月2号,这一天蚯蚓学会倒立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吸附在树枝上。) (3)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播放孩子的尖叫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呢?他们碰到了什么事情?这跟蚯蚓有什么关系啊?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师讲述故事。 师: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天?你怎么知道?对了,蚯蚓在日记的最上面都有标日期,记录这一天他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会怎么样?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师:昨天是3月3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调皮的事情。今天是(幼儿回答3月4日),蚯蚓不再调皮了,它变得非常讲礼貌。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 (从蚯蚓的日记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5)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播放音乐) 师:3月5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蚯蚓可能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到底它在干什么? 师: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 (6)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出示蚯蚓姐姐的图片) 师: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它是谁?蚯蚓和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师讲述故事提问:为什么蚯蚓要这样说它姐姐呢?事实是这样的吗? (7)阅读完后与幼儿共同得出日记的简单含义。 师:看了蚯蚓的日记,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记都标有时间。 2、第二遍完整阅读绘本,引导幼儿进行续写日记。 师幼完整阅读3月1日到3月6日蚯蚓的日记,那3月7日,蚯蚓还会去什么地方呢?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三、拓展幼儿思维,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续写日记 1、师提出记日记的想法,用神秘的语气启发想象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请你来帮助蚯蚓把3月7日这天的日记记下来。 2、引导幼儿思考日记怎么记?梳理幼儿经验。 师:记日记的时候我们首先在日记的最上方标上日期(3月7日),写完日期后,再想想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呢?想好了就把它画在纸上。 3、幼儿自由尝试记录日记,师巡回观察指导(可以请先画好的小朋友,去找客人老师,请客人老师将他的日记写下来)。 4、展示个别幼儿日记,并简单点评。 5、把作品贴在书的后面,引导幼儿发现日记记了几天的事情,其实,3月1日是星期一,那3月2日呢?……原来,在写日记的时候还可以写上星期几,这就是蚯蚓一周的日记。 6.延伸活动结束:你们也想写写自己的一周日记吗?那我们到教室里再去试试看吧。 活动反思: 此绘本蕴含的教育意义深刻,我巧妙地采用记录的形式,用四个符号标记统揽整个故事脉络,以蚯蚓记日记时的心情为切入口,从区分开心、难过的日记开始,逐步过渡到“值得我们学习和需要帮助改进”的环节,深化了幼儿的认知和理解,凸显了教材的教育价值,效果良好。 蚯蚓大班教案 篇8目标: 1、 在绘本的共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小学的生活。 2、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的预测和推理。 3、 能仔细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准备: 课件ppt,大钟1个 过程: 一、引出话题: 1、 你们是大几班的小朋友? 2、 你们幼儿园毕业了要到哪里去了? 3、 蚯蚓的小学是怎样的呢?请看…… 二、绘本共读: 1、 出示P2:开学第一天,会遇到什么新的事情? (1) 这些蚯蚓是谁? (2) 你认为蚯蚓弟弟还需要什么东西? 2、 出示P3、P4:蚯蚓在上什么课? (1) 语文课学什么?学会认字有什么用? (2) 音乐课学什么?你们会唱什么歌? 3、 出示P5、P6:下课啦,蚯蚓们在干什么? (1) 什么叫下课? (2) 下课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4、 出示P6:晚上蚯蚓弟弟几点睡觉的? (1) 你从哪里看出时间的? (2) 这是几点钟? 5、 出示P7:蚯蚓弟弟考试成绩好吗? (1) 什么叫考试? 6、 出示P8:蚂蚁和蚯蚓弟弟说什么了?蚯蚓弟弟的小学叫什么名字? 三、延续思考: 1、 你希望你的小学是怎么样的?你希望你的小学要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蚯蚓大班教案 篇9活动设计背景: 每天饭后散步,孩子们经常会停下来捉捉小虫什么的给同伴们看,孩子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我就及时抓住幼儿对周围环境的一个偶发性的关注点,又利用我园地处农村,离幼儿园不到50米处就有一大片农田的便利,设计了这个活动。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捉蚯蚓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用处。 2.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乐于探索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 活动前先与保育员、保安师傅沟通,说明活动目的与大概过程。 2. 安排具体地块,考察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3. 工具:锄头、小塑料桶、玻璃瓶、放大镜、白色塑料布等 三、活动过程 (一)捉蚯蚓。 1.启发提问: a.老师准备带你们琪捉蚯蚓,哪里会有蚯蚓呢? b.怎样才能发现蚯蚓? 2.幼儿分组,分发工具,指定跟随人员(配班教师、保育员、保安)。 3.带领幼儿来到事先已踩点的农田,开始分组挖蚯蚓,要求每组把挖来的其中三条放在白色的塑料布上以便观察,其余放玻璃瓶和塑料桶内带回幼儿园放自然角。 (二)引导幼儿分组观察、交流对蚯蚓的认识。 1.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a.仔细看看,捉来的蚯蚓是怎么样的? b.用放大镜看看蚯蚓,能发现什么? c.蚯蚓有没有眼睛?没有眼睛它怎么钻到泥土里的? 2.交流讨论蚯蚓的习性 a.蚯蚓喜欢吃什么? b.它喜欢怎样的泥土? c.蚯蚓怎样爬行? 建议幼儿碰碰蚯蚓,观察它怎样爬。 d.引导幼儿观察捉来的半条蚯蚓,问:它还能活吗? 3.交流讨论:蚯蚓有什么用? (三)整理结束。 (四)延伸活动: 继续观察自然角里的蚯蚓,了解蚯蚓的再生、粪便等。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