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
范文 |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精选13篇)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1《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图形的变换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研究学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美丽的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开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件)。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具体内容是“变换图形”、“欣赏图案”、“设计图案“等。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先从图形的变换入手,再到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最后落到学生自己绘制图形上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总体目标:1、能够有条理地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2、分析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平移和旋转等知识设计图案。4、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方法: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安排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具备,能够多个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进行一些合作学习、开展一些操作活动,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原因,学生对图形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也学得比较扎实.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在鉴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弄清图案形成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演示动画,或者找一些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图案,让学生明白复杂图形形成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2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图案,小组相互交流,用语言描述图案行程的过程。 3、给学生观看一些美丽的图案,感受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用圆规直尺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搜集美图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基本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组织班级巡展。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手抄报 2.美图巡展 3.小论文 4.学习资源(制作的实物、网络课件等) 5.综合评价 六、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圆规、直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接触、讨论问题 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方法、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提问题、说困难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1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讨论“图形变换”单元学习目标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前期准备。 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主题。比如:图案鉴赏组,图案搜素组,图案设计组,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1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成立研究小组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定合作学习规则提供给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预定成果等1.设计研究方案模板,为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成果展示模板,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通过观察、操作,弄清图案形成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演示动画,或者找一些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图案,让学生明白复杂图形形成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2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图案,小组相互交流,用语言描述图案行程的过程。 3、给学生观看一些美丽的图案,感受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用圆规直尺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搜集美图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基本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组织班级巡展。 1.组织学生明确各自任务 2.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3.给学生一些重点提示 4.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已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教师要给与学生必要的讲解与指导。 3-4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 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与图形的旋转,理解图形成轴对称及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从点、线和面的角度深入理解图形的变换,积累进行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化繁为简、化新为旧的解决问题策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3. 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体会图形变换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设计意图 及效果分析 (一)引入 我们已经研究过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 二年级大家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和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最近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和图形的旋转。 (二)练习——对称 1. 判断 借助下面的几个图形来检验大家学的新知识,请你依次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用手势表示出对称轴的位置,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小结:有没有对称轴是判断轴对称图形的依据,看来对称轴对于轴对称图形而言非常重要。 2. 找一找 (1)提供对称轴:你能找到与它对称的点吗?你是怎样确定的? 小结:看来对称现象的背后还藏着相等的关系。 (2)现在对称轴的一侧是一条线段了,你还能找到与它对称的线段吗? 小结:只要找到两个端点的对称点,把它们连接起来,得到的线段一定与原线段对称。 (3)变成平面图形还行吗? 如果左边是个四边形、五边形、八边形呢? 小结:只要找到每个顶点的对称点,再把它们依次相连,所围成的图形就一定是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 猜一猜: 这里有一幅于老师用电脑绘制的图画,你能猜出我的绘制过程吗? 你知道我在绘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图形变换方式吗? 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基本图形,经过一系列的变换还有可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呢! (三)练习——旋转 1. 选一选 旋转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图形变换方式。这里有一个图案,如果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应该是怎样的效果呢?请你先想象一下,再选一选。 你能说说其他的选项分别错在哪里吗? 小结:要想准确地描述或进行一个旋转变换,中心、方向和度数是缺一不可的三要素。 2.画一画 你能把这三要素正确地运用在一个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中吗? 要求: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1)你打算怎样做? 虽然这次是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但你还是借助了图形的边,也就是线段的变换来实现整个图形的变换的。 (2)三角形有三条边,参考哪条或哪些边更好? 准确地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你可以怎样做? 演示: (3)请你试一试:将这个三角形在第一次变换的基础上继续绕o点逆时针旋转 90°,连续做两次。 小结: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变换,大家的好经验就是通过线段的变换来实现对平面图形的变换。在图形的世界中,点、线、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3.说一说 这里有一幅图,是由一个简单的三角形经过一系列变换形成的,在演示的过程中,请你说出变换方式。 4.画一画 听要求画一画,看看最后这个长方形会变成什么? (1)将1号长方形以这条直线为对称轴画出与它有轴对称关系的长方形,编为2号长方形。 (2)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3号长方形。 (3)将2号长方形向右平移4格。 小结:借助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很多漂亮的图案,图形的变换不光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学过的数学知识中也有重要作用。 (四)图形变换的应用 1.面积推导 你看到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我们在研究图形面积时曾经见过这些变换。图形变换帮助我们用旧图形的知识解决了新图形的问题。 2.解决问题——算一算 图形的变换在解决问题时也有用武之地。 (1)求蓝色部分的面积:没学过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求蓝色部分的面积。 小结:刚才遇的一些看似麻烦或没有学过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变换,就化新为旧,化繁为简了。其实,巧妙地运用变换是解决图形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好方法。 (五)总结 平移、对称和旋转在前面的学习中是一个一个地学的,今天我们把它们放在了一起,发现了图形中的美,解决了新的问题,它还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为我们带来更新奇的发现、更丰富的收获。 平移、对称、旋转。 看图判断,并用手势表示出对称轴的位置。 借助方格找对称点。 借助方格找对称线段。 借助相等关系找轴对称图形。 出示选项前:边想象,边用手势描绘旋转后的图案。 出示选项后生一齐选择c。 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或画法。 介绍自己进行旋转变换的经验和方法。 动手操作,进行图形变换。 随图形的演示过程,说出不同的图形变换方式。 听要求,动手画图(边画边猜)。 把左边的半圆平移到右边,就变成一个长方形了。 45=20(cm2) 通过平移或旋转。转化成长方形再计算。 63=18(cm2) 复习图形变换的不同方式,明确本节课练习的主题。 在判断中明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网格中寻找有轴对称关系的点、线段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挖掘轴对称中的相等关系。 学生在确定原图形点的轴对称图形时,关注到了点到对称轴的距离(2格),也就自然地挖掘出了轴对称关系中隐藏的相等关系。 由点变为线段,学生自然地想到了分别确定两个端点的位置,那么原线段的轴对称线段也就确定了,积累“线中找点”的意识。 由线段围成平面图形,学生也顺利地想到通过分别确定三个顶点,再依次相连得到三条边,所围成的图形就是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图中找线、线中找点”的方法。 承上启下,利用刚刚找到的有轴对称关系的图形进行旋转变换,引出有关旋转的练习。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这幅图案的绘制过程。 线条图案的旋转相对比较简单,更有助于学生准确地关注图形旋转变换的三个基本要素。 学生通过对错误选项的逐一分析,进一步明确图形旋转变换的三要素,并巩固对其的理解。 从线条图案的旋转过渡到平面图形的旋转,丰富学生对旋转变换的感知和理解。 学生在进行图形旋转时,感受到:要想实现对一个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可以从它的边(即线段)入手。与寻找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相呼应,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策略。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积累正确进行图形旋转变换的经验和策略。 动手绘图,巩固平面图形旋转变换的方法与技巧。 在总结中梳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升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将平移、对称和旋转综合在一起进行辨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图形的不同变换方式。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享受图形的美。 对长方形进行对称、旋转和平移的不同变换,在巩固不同的变换方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绘图的能力。 在观察中将图形的变换与曾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建立起联系。 运用图形变换巧妙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的价值。 运用图形变换就能够将一些看似复杂、甚至是没有学过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新为旧,从而快捷地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现行教材中几何课程的内容较过去来讲有了较大的丰富。“空间与图形”主要从“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这四个方面展开。其中,除了对图形性质的认识以外,图形的运动与位置关系等也成为学生学习几何的内容,这从本质上就反映出了几何课程的目标价值取向: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发展推理能力等。围绕“图形的变换”这部分内容,要想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 找准学习目标——提升空间观念 一个图形要运动,必然涉及方向、位置的变化,这需要观察、想象、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很好的载体。空间观念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其主要内容包含: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由此可见,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绝不仅仅是认识图形变换、会进行简单的变换而已,更要通过图形的变换,实现空间观念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变换活动中追溯数学概念,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变换本质的机会。本课中“由点得线”“由线围面”的剖析,也是力求帮助学生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认识图形变换一一对应的本质。由此,丰富和深化学生头脑中关于图形位置变换的表象,实现提升空间观念的目标。 2. 提供必要保障——恰当直观演示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形成这种空间知觉的过程中,直观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直观演示也必然成为这类内容教学的必要手段。本课中关于轴对称与旋转的细致分析和训练都没有脱离网格,这是学生细致关注图形变换的重要帮手,它可以带领学生从粗略的感知走向细致的分析,从对现象的了解走向对本质的探寻。无论是对“相等关系”还是“一一对应的点”的深入理解,都离不开网格的功劳。可以说,教师对直观素材的恰当设计,是学生空间观念得以提升的必要手段和良好保障。 3.体现学习价值——尝试综合运用 在学生们常见的有关图形变化的学习素材中,有很多都渗透了图形变换带来的美。而图形变换的数学价值学生感受不多,似乎学习图形的变换单单就是美的需要。其实不然,在学生们已有的学习经历中,这些变换方式就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只是他们未曾留意而已。在将来的学习中,学生们还会更多地运用变换研究新问题。这时,教师为学生揭开面纱,让其有机会感受它们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中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推导过程的演示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只是以前大家更关注的是“它变成什么了?变化前后有哪些联系?”而今天学生们却从“是什么让曾经的新图形变成了大家熟悉的旧图形呢”这个角度思考,在恍然大悟的一刹那,图形变换的价值不言自明。在解决几个图形中“带颜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的问题时,学生们更是主动地综合运用多种图形变换方式,使其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由新变旧,在学生们洋溢的笑脸和惊喜的表情中,图形变换的价值已不言而喻。 目标准确一点儿,手段恰当一点儿,价值挖掘一点儿,都能够让我们的课堂实效许多。然而目标的确立、手段的选取和价值的渗透,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这将是我们教学实践不断探寻的主题。 作者简介:于萍,北京市骨干教师,“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宣武区教育系统先进教师、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及北京市优秀团员。曾多次承担市、区研究课。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评选中获奖。曾编著北京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专集《用智慧开启智慧》,并参与编写了《数学教学创新说》、《数学精品课堂》等多本课改专著。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每桌一张硬纸板(正反面分别印有规格不同的大小方格纸)、4个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每桌一个七巧板实物玩具。磁性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方法。谁能上台来,边摆边说说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呢?(借助实物) 生上台边说边演示,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表述情况。在描述平移的时候,要说明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在描述旋转的时候,要说明了绕什么点、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师操作,生试说变换过程。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来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 (二)动手操作合作提高 (1)出示图1 认识图1:图中有四个三角形:为了便于大家说,我们将每个三角形取个名字,就叫做图a、b、c、d。 为了便于表述,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几个点:直角顶点、最下(上)方顶点、最左(右)边顶点;或者分别取名为o、p、q…… (2)出示图2, 思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1中的四个三角形是如何变换成这个“漂亮”的风车,也就是图2的? 如果让你先变换图a,你准备先变换成风车中的哪个图形?(取名1、2、3、4) 师生互动,总结方法:(重点突破) 先通过平移,就可以得到位似图形; 也可以先通过旋转,得到位似图形,再通过平移就可以得到。 (3)利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放手完成另几个图形的变换。 怎样将“风车”中的四个三角形变换成图3中的长方形呢? 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的呢? 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又回到最初的图形?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平移和旋转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在平移和旋转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边说边板书)平移:方向、距离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轴对称:轴 (4)试一试(七巧板) 师:这里有一个玩具,认识它吗?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拼图游戏,可以培养我们的智力。根据了解,它适合3—100岁的人群来玩,我们都适合吧? 那我们也来玩一玩,好不好?请翻到学习板的另一面,将你手中七巧板按照图中的序号摆放好。 利用平移和旋转,能将左图的七巧板变换成右图的图案吗?想一想该怎么摆? 动手摆一摆。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摆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这只是其中的一种。下面,请同学们还原成左图的样子,我们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利用平移或旋转,你能将左图再摆出一个图形吗? 给大家一点时间,同桌合作推出一件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的,可有神秘礼物一份哟!!动手吧! 师下去挑选一两位作品上台展示, 师: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变换的吧。 师:这位同学能按要求摆出了一个图形,大家掌声祝贺!!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共同分享了你们的学习成果。请大家迅速将七巧板放入盒内。 下面,请大家练习几道题。 (三)巩固练习 处理课本第48页练一练1、2、3小题。(根据第2题板书:轴对称) 第1题,学生先写出过程,再回答。第2题,学生先说再写。 第3题,学生口答,师操作。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那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互相学习,互相合作)说的太好了! 平移、旋转还有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这些变换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将一个个简单的图形变换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移:方向、距离 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轴对称:以哪条边为轴 课后反思: 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练习: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4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画出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图形。3.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和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1.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2.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增强美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使他们逐渐明确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 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 百度图片: 百度文库: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轴对称。 1、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展示: 2、仔细观察,跟同桌说说这些图形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3、学生说图形特性。数学语言不必很规范,不必下定义 (二)、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残缺的脸谱,问学生你能补上残缺的部分吗?学生讨论,汇报。肯定有人说利用格子图来画另一部分,这时问:为什么可以用格子图 ?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的有关知识。 (三)、操作发现,轴对称性质。 1、画一画,探究特性。例一 请小组长把①纸一人分一张。先讨论怎么画,再每人完成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把作品展示在小黑板上,你可以上来看看别人的作品,给予评价。 2、学生活动时,进行分层教学,关注思维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提高认识,逐步感悟轴对称现象的特征。 3、汇报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不但能画出对称轴,还能做出轴对称现象。 (四)、运用特性,实践验证: 1、如下左图中阴影图形与_______图形成轴对称(填序号),整个图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 2、在上图中标出点a、b和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画轴对称图形。 听说明年我们集团又要举行广播操比赛,陈老师将我班的队型设计成轴对称。你看,这个图案只完成了一半,你能把另一半画出来吗?请画在②纸上 。 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画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看这个图案是什么?知道老师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吗?学生交流。 4、分层练习: 选择一种方案解决问题(三星级和五星级)后,找同伴交流,应用交互性强的教学课件。给予个别化指导。。 (1)折一折,找规律 (2)作出直线左边的图形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并标出点m、n和点s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 (四)、与学生共同总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能给大家说说吗?(生交流) 七、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听课热情 与人合作 发表见解 八、总结和反思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探索多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2、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增强空间观念。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5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也许平面图形较为直观,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原因,学生对图形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也学得比较扎实.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的知识也掌握得不好,所以在本单元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力图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单元知识背景分析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施加或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开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五,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数学欣赏.(一),教材安排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第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同时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二),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六,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七,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八,教学难点: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 九,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图形的变换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课时 图案的设计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1课时 数学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尝试绘声绘制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课时 机动 1课时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课时 合 计 6课时 十,各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 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 (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 (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0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变换,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书上右面的花瓣图形案,一边想一想是如何通过a得到的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当学生展示出书上所展示的例子后,老师再进一步的提问. 师:除了上面所展示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它方法吗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汇报后老师再作简单的总结. 师:同学们可真爱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题,笑笑能将下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识她是怎样做的吗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后作汇报. 二,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练一练中的第1题,边观察边思考,图a如何变换得到b的 图e,f如何变换得图d的 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时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鼓励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自己制作变换后的图形,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汇报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做练一练中的第3题,鼓励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工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进行图案设计,进一步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工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数学欣赏 图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已学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6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术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有条理地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游戏吗?看看这个游戏你玩过吗?(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 生:玩过。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老师玩的不是很精,你指挥,我操作,看看我们合作的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指挥向左、向右或旋转之后再移动。) 师:游戏先玩到这儿,在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平移、旋转。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师在黑板上板书:平移 旋转) 师:这两种运动还熟悉吗? 生:熟悉。 2、复习旧知 师:平移和旋转时应注意什么呢?让我们先看看下面小鱼的变化。(课件演示方格、小鱼,小鱼在方格上向左移动。) 生1:小鱼从o点出发,向左移动4格,到oˊ点。 生2:平移时应说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师:概括的很准确。(板书:平移:方向、距离) 师:再继续观察小鱼的变化。(课件演示小鱼旋转。) 生:小鱼以oˊ点为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o 。旋转时应说清中心点及旋转时的方向和度数。 (师相应板书:旋转:中心点、方向、度数)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用平移和旋转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图形的变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活动一 师:观察下面各图是如何进行变换的?(课件出示) (师请一名学生读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自己动手移一移、转一转,然后按照下面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观察每组学生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只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做任何干预。)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组到前面汇报。) 生1:(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说明)把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图形d向左平移两格。这样就得到了风车图形。 生2:把图形a先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b和图形d位置不变。就得到了长方形。 生3: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左平移两格,图形d向上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就得到了正方形。 生4:图形a向上平移两格,再向左平移两格;图形b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上平移两格;图形c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d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这样就回到了最初的图形。 师:清楚他们组的变换过程了吗?如有不同意见,现在可以提出。 生5:变换风车时,我变换的过程和他不一样。(边操作边说明)先把图形a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再向右平移两格;把图形b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上平移两格;把图形c绕最上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下平移两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左平移两格。也可以得到风车图形。 生6:我变换风车图形的过程也不一样。我以图形a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下平移两格;以图形b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再向左平移两格;以图形c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右平移两格;以图形d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上平移两格。也可以得到风车图形。 师:你变换时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6:我变换时用的是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 师:生5和生6在变换图形的过程中都是用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为什么变换的过程却不一样? 生:他们在变换时找的中心点不一样,旋转的方向和度数就不同了。 师:你看问题看的很准确。在这里可以说明图形变换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据要求灵活的选择变换方式。 2、活动二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用4个三角形只变换出了一些简单的图案。你们想不想通过平移和旋转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案。先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课件出示七巧板) 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它是由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七个)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七巧板。现在老师就要用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个正方形变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认真观察,哪个图形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演示) 生:3号图形向上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2格;5号图形先向上平移6格,再以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o ;7号图形先向上平移8格,再以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o。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用你手中的七巧板也来摆一摆,可以摆老师设计的图案,也可以自己创新,看谁摆出的图形最有创意。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来展示你自己的作品?(学生到前面边操作边说明)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把正方形变换出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原来的正方形和变换之后的图形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正方形中图形的位置变了,但正方形的面积没变。 师: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面积。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师:对于图形的每一次变换,我们都要清楚是如何平移和旋转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自己默读要求,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生1:图形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形b。 生2:图形b以oˊ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图形c。 生3:图形a以o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再向右平移8格,也可得到图形c。 师:先仔细观察,再和同桌说一说变换过程。 生1:图形a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b。 生2:图形b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c。 师:在这里又出现了一种变换方式。(轴对称图形)应该注意什么? 生:找准对称轴,两侧图形完全重合。(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完全重合) 师:仔细研究,你能想到几种变换方式? 生:图形a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c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d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四、质疑问难、自我评价、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 移:方向 距离 旋 转:中心点 方向 度数 轴对称:对称轴 两侧完全重合 点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华应龙)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教师很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教师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选择观察、观察、再观察,及时捕捉学生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学生自己的想法。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良好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自然而大方的教态、熟练的教学技能、富有激qing的启发等,这是一节师生有共同收获的课堂。 3、七巧板的设计。教师能用心研读大纲,区别各年段的不同要求。六年级对七巧板的运用是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进行变换,而二年级所用七巧板要求学生会摆即可。 思考: 1、操作材料如何给? 出示活动一的要求之后,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何不如先让学生动脑想,再动手去验证,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2、课件什么时候用? 在学生汇报练习题时,课件同步播放,其他学生会一边听,一边看,而不会去思考,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7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每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在教材呈现上,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图案设计与数学欣赏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教材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两点: 一是要能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经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二是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评价时,应注意选择的基本图形不要太复杂,变换过程应在方格纸上进行。 另外,变换的过程往往不唯一,学生的答案合理都应肯定。除了书面评价外,也应设计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事先请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用自己准备的图形进行变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变换的过程。教学案例研讨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教科书第34页) (一)教学过程片段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师: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教师呈现图(见教材第34页,图略)。 师:请观察这两幅图,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是如何变换的?请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师:现在请已经想好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学生同桌间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 生1:我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第二幅图。 生2:我有补充,应该说是将第一幅图中的a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b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c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d三角形向左平移2格。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请同学们也像他这样说说图形变换的过程。 师: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师:你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样变换吗? 生:(上台演示)先把图a绕点m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2格;把图b绕点n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上平移2格;把图c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2格;把图d绕点n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左平移2格。 师:听明白他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请每位同学也用这样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二)案例点评 本案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无疑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教师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 数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三)思考与讨论 1.如何实现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上面的活动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有困难,你有什么办法突破难点?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8课题名称:轴对称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练习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观察、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称美,陶冶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形成乐于探索的态度,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带方格的练习纸、剪刀、硬纸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图形纸、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多媒体展示下面图案,让学生一起欣赏。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探索新知 1、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举例,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2、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出示课本第3页的六幅图。(请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5、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4)教师归纳总结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对折、画图、剪一剪。 2、利用轴对称变换在练习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练习一的第1题)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既认识了对称图形,又欣赏了生活中对称的图形,最棒的是同学们动手设计出了自己的对称图形,……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应力求问题生活化,要注重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9(第五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持风车,边转动边哼唱《大风车》歌曲疾步走上讲台。 师:(与学生共同唱完第一小节后)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生:玩过。 师:那么,谁来说说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旋转。 生:风车的风叶是旋转的。 (板书:旋转)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生: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来旋转的。 生:围绕着中心点来旋转。 师: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学生齐说“中心点”,教师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风车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摩天飞轮也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那请同学们再来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方向不一样。 生:它们转的方向不同。 师:风车往哪个方向旋转呢?摩天飞轮又往哪个方向旋转呢? 生:风车的风叶往右边旋转,摩天飞轮向左边旋转。 师:对,方向不同。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 生:顺时针方向 师:与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叫? 生: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 师:大家跟老师一起边说方向边用手势表示。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请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大家观察,钟表上的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指针围绕着中心点旋转,转成了一个90度的直角。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怎么判断它旋转了90度。 生:因为它中间的夹角是直角,是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是直角,就是90度。我们应该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生:绕着右边旋转了90度。 生:绕着中心点,每过一个时辰是30度,转了90度。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指针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师:说得很全面,谁还想说一说? 生:指针围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生:指针围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师:其实,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感悟旋转的三要素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图案。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后,你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地方? 生:有四块图拼起来的。 师:由四块图组成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由四块拼起来的。 生:由四块一样的图拼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个图案分解为几部分呀? 生:四部分。师:四部分图形的形状一样吗? 生:一样。 师:大小呢? 生:一样。 师:有什么不同? 生:方向变了。 生:图案方向变了。 师:从图a到图b,再到图c,最后到图d,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全都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整个图案中的一小部分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 (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生:通过旋转。 师:你能试一试吗?请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图形,先放到方格纸上,你试着旋转,看能旋转到图形b的位置上吗? 【请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师:在图形a的旋转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围绕中心点旋转。 师:你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学生指一指中心点。) 师:我看见有些同学用铅笔尖按住中心点,有的用手按住中心点,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 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图形a绕这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图形b的位置上。 师:你再试着将图形旋转到图形c的位置上,再旋转到图形d的位置上。 2、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的旋转过程。 师:跟你的旋转过程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再来细心地观察每一次的旋转过程。 师:观察图形a怎样旋转到图形b的位置上?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图形b。 师:谁来试着填一填?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生: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生: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你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 生:因为那两条边的夹角是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我们看里面这个小半圆的一条边旋转前在这里(鼠标点击边),旋转后在这里,刚好形成直角,是90度。 (教师手势演示) 师:把图形a的旋转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再看图形b怎样旋转到图形c的位置上?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谁再来说?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谁听清楚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谁听懂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这个基本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3、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个图案中的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 生:菱形。 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说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听懂了?你来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来说说图形b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b绕o点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她刚才忘记说什么了? 生:顺时针方向。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说? 生:图形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师: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后,都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图案。而且,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然后还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通过上面老师和大家的学习,接下来老师想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师:请打开书55页,读一读第1题。 师:拿出小三角形,让你的小三角形和图1中的蓝色三角形重合,你转一转,看看以谁为中心点旋转就会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再转一转图2、图3,并且说一说每次旋转都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并且填写下面的三道小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完的同学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个三角形在旋转时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看看我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读第一道题? 生:以点a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2)。 师:你们跟他想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来读第二道题? 生:以点b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1)。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师:谁来读第三道? 生:以点c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3)。 师:全部填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好,继续努力,想一想,为什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之后的图形样子不一样呢? 生:旋转了。 生:中心点变了。 师:同一个基本图形,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的图形会发生变化,看来中心点的作用也很神奇呀! 2、说一说 师:请看大屏幕,先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谁来说一说蓝色三角形的旋转过程? 生:蓝色三角形围绕中心点按着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80度。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 生:蓝色三角形围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生:蓝色三角形围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什么没有说? 生:角度。 师:我们要说清楚中心点、方向、角度。谁再来说一说? 生:蓝色三角形围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我们一起来说。 齐说:蓝色三角形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你怎么判断旋转了180度? 生:因为平角是180度,它刚好形成了一个平角。 师:三角形的这条长边旋转前后正好形成了平角,所以蓝色三角形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3、填一填 师:请看书中的第2题,先读一读题,再按照题目要求去转一转,再填写三道题,可以用小三角形转一转。 (教师巡视指导。) 师:填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回答第1题? 生: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谁来说? 生: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2)所在的位置。 师:题目要求顺时针方向,到图形4的位置上要逆时针旋转才可以。 师:你重新说一说吧。 生: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2)所在的位置。 师:好,谁来回答第2道题? 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3)所在的位置。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谁来回答第3道题?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生:不同意。 师:这里应该填什么呢? 生:填180度。 师:对,这里应该填角度,是180度。从图形2旋转到图形4的位置,形成什么角? 生:平角。 师:这里应该填180度。 师:大家再看,同一个三角形,从图形1旋转到图形2的位置上,旋转了多少度? 生:90度。 师:从图形2到图形4,旋转了多少度? 生:180度。 师:有什么不同? 生:角度不同。 生:位置变了。 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的位置就不同,看来“角度”对于旋转也很重要。 4、转一转 师:请看下一道题,先读一读题。 师:请你拿出第一个图形,照着图形a的样子放在方格纸上,同桌合作,按住中心点,旋转成图形b的样子,并且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看大屏幕,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形成图形b。 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一名学生指一指。) 师:谁找的跟他的不一样? (请学生指一指。) 师:这个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我们一起来看看旋转过程。(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齐说: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形成图形b。 师:请拿出第二个图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师:同桌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我们来看看旋转过程。 【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和你们的旋转过程一样吗? 生:一样。 师:请看第三道题,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看旋转过程。 【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刚才这两道题中,用到的是同一个图形,可是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另一个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生:旋转方向不同。 师:同一个基本图形,旋转方向不同,旋转后的图形就不同,看来旋转的方向也很重要。 5、画一画 师:下面,老师考考你,看你会不会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师:请看题目,读一读。 【课件出示作业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拿出你的作业纸和三角尺,动手画一画,也可以用手中的三角形先转一转再画。 (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们画得一样吗?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看看你们跟老师画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大家请看,在画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时,要从中心点出发开始画,要按照顺时针方向,还要看与中心点相连接的两条线段的夹角是否是90度,两条线段在原图中占几格,旋转后的图形也要占几格。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旋转时要注意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我知道了由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得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旋转时要确定中心点、方向和角度,方向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生:我知道了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得到许多美丽的图案。 生:我知道了旋转时要确定好中心点、方向和角度,旋转的方向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 生:我知道了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好看的图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并探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和朋友们,好吗? 生:好。 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图形的变换》实录后反思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第二小学 高艳玲 “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每个教师的课堂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己,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再看五稿课堂实录,将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 我在课堂中关注了四点: 1、关注学习氛围。课前,教师手持风车,边转动边唱《大风车》歌曲走上讲台,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节奏中开始学习,这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有趣、富有思考性、求知欲望强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索、交流、创造的数学活动中。 2、关注教学起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开始,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旋转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初步感知了旋转的三要素,解决了旋转中心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问题,并让学生试着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为后面的教学环节降低了难度。以学生喜欢的美丽图案作为主题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意思。在对美丽图案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图形旋转的本质特征。 3、关注学习过程。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试一试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究,认识图形的旋转。又通过具体实践练习,使学生经历了转一转、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加深对图形旋转的认识。 4、关注课件演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而且通过不断的演示对学生的猜想、操作给予了回应,使学生能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探索与发现的动力源泉。 纵观全课,仍然存在问题: 1、给予学生的探究空间小了。我总是有点着急,怕学生耽误时间,总是把学生引到自己预设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在练习题中,让学生讨论旋转中心点的不同、旋转角度的不同、旋转方向的不同,这些活动进行得不够充分,体验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不够深刻。 3、主题图的处理过程中,让同桌说图形的旋转过程时,应让学生边转边说,这样使学生对旋转过程的认识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最终成为科学的认识。 4、课堂中忽视了细节。在与学生一起演示两种方向时,应转身背对学生一起做。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应将教师的指挥棒随着演示内容而动,更清晰、明确。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3.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提出、探索、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但我想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10一、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张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画出三角形a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答案: 一、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张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画出三角形a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11【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生:玩过。 师: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生:旋转。 生:风车的风叶在旋转。 (板书:旋转)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认真观察,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 生:绕着一个点来旋转的。 生:围绕着一个点旋转的。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大家请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向左边旋转,一个向右边旋转。 生:方向不同。 师:方向不同。 师: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 生:顺时针方向 师:与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叫? 生: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边说边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指针旋转了由12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生:90度 师:你怎样判断指针旋转了90度呢? 生:因为12到1是30度,12到2是60度,12到3就是90度。 生:因为12到1是30度,到了2是60度,到了3是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就是90度。我们应该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生:指针绕着中心点旋转了90度。 师:什么方向呢? 生:顺时针方向。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次? 生:指针围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生:指针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感悟旋转的三要素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块半圆组成的。 生:都有一个半圆形。 生:都是有一个图形旋转而来的。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生:有。 师:有相同的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形状变了吗? 生:没有变。 师:大小变了吗? 生:没有变。 师:什么变了? 生:方向变了。 生:图形的方向变了。 生:图形的角度变了。 师:也就是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生:旋转。 生: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观察每次的旋转过程,还要注意什么? 生: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师: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一下中心点。) 师: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2、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试着旋转到图形b、c、d的位置上吗?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3、集体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每一次的旋转过程,观察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a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旋转。 师:旋转了多少度? 生:旋转了90度。 师:你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 生;看小半圆的一条直边,旋转了90度 生:我也看里面的小半圆,刚好旋转了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我们看里面这个小半圆的一条边旋转前在这里(鼠标点击边),旋转后在这里,刚好形成直角,是90度。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师:谁来试着填一下图形a的旋转过程呢?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生:中心点就是哪个点? 生:点o。 师:谁再来说一遍?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听清楚了?谁再来说一次?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再看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很好,谁再来说一说呢?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真棒,说得很不错嘛。 师: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个图案中的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 生:菱形。 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说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听明白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还想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来说说图形b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师:大家请看(板书),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师:请打开书55页,读一读第1题。 师:拿出小三角形,让你的小三角形和图1中的蓝色三角形重合,你转一转,看看以谁为中心点旋转就会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再转一转图2、图3,并且说一说每次旋转都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并且填写下面的三道小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完的同学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个三角形在旋转时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看看我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读第一道题? 生:以点a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 (2)。师:你们跟他想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来读第二道题? 生:以点b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1)。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谁来读第三道? 生:以点c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3)。 师:全部填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好,继续努力,想一想,为什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之后的图形样子不一样呢? 生:旋转了。 生:中心点变了。 师:同一个基本图形,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的图形会发生变化。 2、说一说 师:请看大屏幕,先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谁来说一说蓝色三角形的旋转过程? 生:逆时针。 生: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呢?要说清楚中心点、方向、角度。 生:蓝色三角形围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粉丝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谁听清楚了?谁再来说一次? 生:蓝色三角形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填一填 师:请看书中的第2题,先读一读题,再按照题目要求去转一转,再填写三道题,可以用小三角形转一转。 师:填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回答第1题? 生: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2)所在的位置。 师:你们和他填得一样吗? 师:好,谁来回答第2道题? 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3)所在的位置。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 师:不错,谁来回答第3道题? 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度)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里应该填什么呢? 生:角度,180度。 师:对,这里应该填角度,是180度。从2到4的位置,形成什么角? 生:平角。 师:大家再看,同一个三角形,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位置变了。 师:旋转的角度相同吗? 生:角度不同。 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师:请看下一道题,先读一读题。 师:请你拿出第一个图形,照着图形a的样子放在方格纸上,同桌合作,按住中心点,旋转成图形b的样子,并且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看大屏幕,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一点顺时针旋转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一名学生指一指。) 师:谁找的跟他的不一样? (请学生指一指。) 师:这个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我们一起来看看旋转过程。(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请拿出第二个图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师:同桌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应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谁来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我们来看看对不对呢?(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和你们的旋转过程一样吗? 生:一样。 师:拿出第三个图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看旋转过程。(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好,下面看第四道题,看看如何形成图形b。 (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 生:我知道了旋转的方向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 生: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中心点。 生:我知道了一个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美丽的图案。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四稿试讲后反思 今天,我进行了第四次试讲,仍然是借班上课,可是效果与前一次相比,还是有着不同之处,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1、设置问题,引导思维。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既能揭示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设置了一个个的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及其应用,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自主探究,训练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不能单纯地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着重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尤其在难点的突破过程中,更是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3、动态演示,激活思维。 课件制作较好,形象、生动,能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反思这节课,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 1、试一试的二题,仍然没有在课堂上画一画。看来,在时间的分配要做思考了。 2、课堂中还是让学生说得少了,应该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再说一说,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图形旋转过程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第五稿设计中,我更要慎重,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我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听过高老师的课,我觉得高老师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教师在演示时,一定注意让全部学生都看清楚老师的手势。 2、当学生叙述旋转过程,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应随着学生的叙述在课件上活动。 看完实录我觉得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说上还要下功夫,问学生的小问题有点多。如: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这一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是说出来,但是费时,第一个学生回答时老师就应该指导他说完整。为解决其它问题节约时间。 四稿设计后的思考 四稿设计上传以后,老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在叙述图形旋转过程时,出现叙述不完整的现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觉老师们分析的原因正是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们的指点后,我认为除了在主题图的旋转过程中去感受以外,还可以结合练习题,第一道题“找一找”讨论中心点的问题,第三道题“填一填”讨论旋转角度的问题,第四道题“转一转”讨论旋转方向的问题,在练习之后的讨论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对更少一些,让学生更深刻、更彻底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12《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二是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在教学时,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什么叫做平移、什么叫做旋转,平移时要有什么样的要求,旋转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回顾以前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初步的认知。然后开始观察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回顾的知识点自己介绍。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给你几个三角形,你可以变换出什么样美丽的图案出来。然后让同学自己拿出学具,动手操作。然后我又出示问题,课件展示方格中一个风车等图案。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深有感触,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备好教案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备好学生,光有教学热情还不够,更需要教学技巧。只有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新课改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这节课我的一些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应尽量准确,符合教材。在图形的转换中,只是让学生准备三角形,没有让学生准备方格纸,导致学生在汇报结果时还需要在把方格加上去。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表述时很茫然,表述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结合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教具准备完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心去做好每一步。 其次,我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师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利用平移或旋转后得到另一指定的图形,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题没时间完成。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在学生进行反馈验证的方法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学生的汇报不会按照你的思路进行。当你叫到一个学生,他会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出现学到的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努力体现运动变换的理念与思想,这也是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别的地方. 本章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与现象,引出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概念,并在学生的参与探索活动中,得到平移与旋转的基本特征. 2.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图案设计的能力.教材利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3删除传统知识中的繁难内容,降低逻辑推理的难度,尽可能地加以合理安排,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8:课时安排:3个课时 二:课堂教学资源 1:教学建议 1.平移是继轴对称以后的又一个图形的基本变换。本节在第四章对平移概念的认识基础上,对平移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滑雪运动员在平整的雪地上的滑翔, 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的飞驰等等,都给我们平移的大致形象. 本章主要讨论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不少平面图案(图11.1.2)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 教学中,应努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 平移既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的过程,也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后最终的位置与原先位置的关系. 在教学中不必严格区分,过于深究. 2.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主要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从而体会到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按同样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3.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确认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些基本性质,从而能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按要求平移到适当的位置.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13【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内容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1、学习内容比较抽象。2、学生在描述旋转过程时,容易出错,描述不完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交流能力。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风车,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要素:中心点、方向 1、让自己桌上的玩具转起来,并说说是怎样旋转的。(板书:中心点、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3、拓展视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按着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的东西旋转起来,再用钟表帮助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再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使学生对 “中心点和方向”在旋转中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课件出示美丽图案,让学生欣赏图案,并认真观察,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预设1:是画出来的。 应对1:那么它是按着什么样的规则画出来的呢? 预设2:旋转得到的。 应对2:是由哪个图形旋转得到的?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每个图案中都有相同的部分,每个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只是什么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生:位置变了。 师:其实,可以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课件演示分解过程,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美丽图案是由基本图形旋转得到。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并用笔初步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再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 4、拓展认识 (1)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2)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和数学万花筒图形旋转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旋转的特征”:在旋转时,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板书:角度90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 2、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写第2题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过程的理解,并能准确填空。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 5、按要求画一画。(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看题,独立完成。(可以让困难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在画一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平移、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将一个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来。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过程,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看过高老师的教学设计第二稿,感觉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更明确了,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理解,给予学生操作、思考、想象的空间。高老师还调整了数学万花筒的内容,这样也好,我建议你把数学万花筒的图案以课件演示,并演示每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设计图案的欲望。 高老师,由于教材中呈现的图形的变换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因此,我觉得你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这个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应该说,这样容易让学生掌握。我建议你在教学本课前加一个铺垫练习,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障碍可以少一些。当然,你可以看班级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是否进行铺垫练习。 高老师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也在老师精心安排的一个个环节中不攻而破。从而看出高老师在读懂教材方面下了功夫。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详尽,有学生的独立操作、同桌的互相交流、师生之间的集体交流,更有老师的适时引导,充分体现了“师为辅、生为主”的新型课堂模式。一下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不当之处请指教,谢谢! 1、老师在这里怎样引导学生认识“中心点、方向”?光是比划一下或玩一下风车学生就能理解吗? 老师可否在后面几个例子出现后,让学生充分感知后让学生自己概括得出要好一些呢? 2、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在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这一环节设计很好!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3、由于本节课练习比较多,高老师是否考虑把这些练习进行整合,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而又有趣味的练习呢?(llm) 二稿后的困惑: 从设计初稿到设计第二稿,我在与大家共同研讨、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2、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针对本课,怎样设计有趣味的练习? 希望各位老师、朋友,如有更好的方法,请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我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学生应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何谓“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为“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由低到高不断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数学教学怎样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呢?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可见。储备学生的现实原型表象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前提条件。那么,教学中怎样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由“形象”向“表象”过渡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等实践活动,促使“实物表象 —模型表象一图形表象”逐级提升,从而以丰富的表象作为建立空间观念的坚实载体。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的方向、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像力,这将为目前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初步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形象,建立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够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作正确的估计,以及从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具有各种特征的图形。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表象经验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形成的表象进行提炼、概括,即透过表面的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空间与图形的本质特征后。才能真正运用空间表象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解决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问题,从而形成含有理性成分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了空间观念在分析和抽象层次上的表现,如“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这些要求都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表象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图形的本质特征在逻辑上对图形关系进行分析与操作。 当学生经过抽象概括获得空间理性认识后,接下去要将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一方面是检验概念的外延范围·,另一方面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空间概念。《数学课程标准》也进一步指出,空间观念的表现还包括“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该阶段的“形象”和第一阶段中所讲的“形象”已有本质的区别:第一阶段中的“形象”是指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直观经验”,它是在概念之前,是零散、琐碎、模糊的;而此时的“形象”是学生已经获得理性认识之后,将理性概念运用到具体中去,寻找形象例子,以进一步验证概念的正确性和范围,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观点: 1、请认真斟酌一下过渡语、评语。 2、课前能否再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感悟图形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让学生在操作中引发自己的思考,完整叙述图形的旋转过程,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培养了学生手、口、脑一致的能力,这一关节设计的好。 2、数学万花筒课件是否为动态的?如果是,那正是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高老师的第二稿相对于第一稿较为详尽,可以看出你在教材分析、目标制定、重难点分析确定、学情分析、教学流程设计等方面对本内容的教学有较深的理解。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在你的教学设计二(一)中你有两点要思考,首先是用手势表示风车转动,只能说明方向,而凸显不出旋转中心点;是否可以将风车转动与展示钟面两个活动结合,既能说明旋转中心又能准确解释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 2、设计二(二)中,你让学生欣赏美丽图案是否分为两步,先呈现一幅美丽的图案,再呈现由一个基本图形通过几次旋转形成的图案,激发学生研究它们的关系,从而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出“基本图形”的概念。 我今年也带四年级,看了高老师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的面比较广,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设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层次分明,围绕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展开。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二稿试讲后反思 昨天,我又试讲了一次,是借班上课,说起教学效果吧,感觉上得很困难,我也没有了激qing,学生更是死气沉沉,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不熟悉。首先,不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都与我想象的相差很远。其次,学生对我的教学节奏、教学语言、教学方法都很陌生,没有默契感,互动配合不好。 2、教学设计中的个别环节安排不合理。首先,在“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用基本图形旋转,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旨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确定中心点的重要性,但事与愿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没确定中心点、没有按一定的角度,但学生没有意识到是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描画”的环节有待斟酌。其次,我将“数学万花筒”提到主题图处理之后,即练习之前,但效果不是很好,感觉要结束本课了。第三,旋转的特征和本质揭示不到位,只是抓住了三要素,但忽视了旋转的本质:基本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3、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欠佳。首先,学生在叙述旋转过程时,出现了困难,我当时有点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显得课堂气氛不是很好。其次,教师的过渡语、教学语言中有些不精准,说起来自己都觉得别扭。第三,板书设计不合理,没有跟教学过程同步。第四,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最后的“试一试”操作时间短,“画一画”没有处理。 通过这次试讲,给我的打击很大,可以说把我心中大致构思的第三稿给否定了,我觉得自己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这三方面做得真的很不到位,我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认真构思教学设计第三稿,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在同伴们的交流与研讨中,我发现教学设计第二稿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设计中的过渡语和评语不突出。 2、揭示“中心点和方向”,应在学生充分感知后再概括。 3、把数学万花筒的图案以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对旋转在生活的广泛应用,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设计图案的欲望。 4、设计中对学生的预设不够。 我的感受 在这些天的交流、研讨中,我始终在不停地思索,感觉自己的思想都要凝固了,自己也没有新的创意了,一直对我的教学设计第二稿存有许多幻想,感觉设计得很好,同伴们评价也很好,我也侥幸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事与愿违,从二稿的试讲来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而且将我还没面世的三稿也否定了,我有以下两点感受: 1、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备可能。 2、好课要多磨,要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 2、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写第2题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过程的理解,并能准确填空。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 5、按要求画一画。(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看题,独立完成。(可以让困难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在画一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平移、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将一个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来。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高老师设计的练习题量有点大了,你在试讲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有些环节的处理时间不够,就会导致学生操作不彻底,我觉得能做到“试一试”第1题就很不错了。你认为呢?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 这道题教材的编排意图除高老师说的以外,我想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图形a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它有许多个顶点,让学生发现以图形a的任何一个顶点为中心点,都可以旋转得到图形b,不知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引导这一点。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 在这道题的处理过程中,高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得到的图形也是不同的。 我的感受 在这些天的交流、研讨中,我始终在不停地思索,感觉自己的思想都要凝固了,自己也没有新的创意了,一直对我的教学设计第二稿存有许多幻想,感觉设计得很好,同伴们评价也很好,我也侥幸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事与愿违,从二稿的试讲来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而且将我还没面世的三稿也否定了,我有以下两点感受: 1、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备可能。 2、好课要多磨,要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 高老师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听了高老师的课,我谈谈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1、我觉得可以直接拿风车做文章,例如:让学生观察风车的转动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中心点和方向,然后再通过优美图案的欣赏加以理解。 2、这节课的容量好像有点大了。可以先只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描述旋转的三要素,至于在方格纸上描,可以放在下一课。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