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二册师 说 |
范文 | 第二册师 说(精选2篇) 第二册师 说 篇1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文,解题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车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字词疏通 2、内容梳理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那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与结尾“余嘉……”呼应。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 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嘛。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 3、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4、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段 一、检查复习 1、提名按要求和全段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疏通 3、思考完成表格 4、简析 如前所说,本文有着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般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即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陋习。文势如暴风骤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 1)以感叹发端,由从师学习的理论分析转入对今人“耻学于师”的批判。 2)下面作者运用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结果 作者态度 古圣人与今众人 对子女与对自己 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3)作者态度语气的变化:疑问推测——肯定责备——感叹讽刺:语气步步加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学生背诵本段。 三、作业 :背诵当堂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三、四段并总结课文 一、检查复习 1、背诵 2、字词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自译:师,不必 3、简析:列举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例的好处:一石三鸟,典型精当 1)阐明了从师的意义;2)也说明了从师的原则;3)与“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应。 (二)第四段 虽为附记性质,但或是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三)背诵 三、总结 1、思想内容、现今意义 2、写作特色 1)对比论述,有破有立 2)语言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3)感情充沛强烈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 板书设计 : 正面提出 “人非生而……也”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中心论点 “无贵无贱……存也”从师学习的原则 师 反面阐述 古人——今人 正反对比爱其子……——于其身…… 说 巫医……——士大夫…… 例证:孔子 附记:赞扬李蟠 第二册师 说 篇2(吉林油田高中 陈宝林)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先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咱们学校有一位叫数学老师,[有人点头]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 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 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这是吉林油田高中著名的一桩“公案”,其 中的是非指向不难判断。由此导入 课文,可以巧妙地体现尊师重教问题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授课 者补记,下同。] 生甲: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 [糊涂!这位家长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抹杀了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该生在这个问题上 认识错误,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有澄清的必要。] 生乙:我不赞成那位家长的意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没有老师,就没有当代文明; 没有老师,人类只能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蒙昧时期。[偏激!两个人的观点都偏激片面。一个彻底否定了教师 的作用,一个又无限夸大了教师的作用。看来,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但现在还不是结论的 时候,赶快打住,转入课文,而后再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讨论。对!这节课的格局就应该如此。] 师:同学们的发言说明了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先研读《师说》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韩愈 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然后再请同学们深入讨论。 [学生看书。有的圈点课文,有的轻声议论,有的作沉思状。教师巡视课堂,不时停下来回答学生的提问 ,几分钟后,讨论开始。] 师:好了,请同学们考虑,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 生丙: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认识应该说是对的,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教师的 本质特征。 师:那个时候,老师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 生丁:传的是儒家之道,讲授的是六艺经传。 师:非常好,儒家的鼻祖是谁? 生众:孔子。 师:儒家之道是谁提炼总结出来的? 生众:也是孔子。 师:后人学习孔子的发明,这说明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戊: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师: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生戊:也对也不对。 师:(笑)能不能解释一下? 生戊:现在的老师还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义、“业”的内容都发 生了变化。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 师: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什么? 生戊:(摇头) 师:其他同学有知道的么? 生众:不知道。 师:(板书)“仁”,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孟子也说过“杀身成仁”,“仁”是 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生戊:(若有所悟)噢。 师:现在的“道”指的是什么? 生戊:爱国主义教育吧? 生乙:我认为是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 师:对。既然当代教师仍旧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那么老师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吧? 生甲:我认为,普通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培养,天才的学生靠自学就可以成才。 师:你的意思是说,有些人不是学而知之,而是生而知之? 生甲:不是,他不需要向别人学习,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 生乙:我不同意。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我认为今之学者也一定有老师,天 才的出现同样离不开老师,他与常人不同之处只是智商高些罢了。 生甲:但你不能否认他们自学成才的事实。比如法布尔…… 生乙:法布尔虽然是自学成才,但不能说他没有老师,他的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在研究自然的过程 中不可能没有疑问,他请教的那些人就是他的老师。 师:用韩愈的话就是闻道在先者为师,对吧? 生乙:是。 师:这样看来,老师不一定都有职称,不一定都站在讲台上。 生众:(笑) 师:凡在某一问题上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众:同意! 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法布尔先生有老师!××同学,你同意吗? 生甲:(笑,点头) 师:那么,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 生众:可以。 师:当然,“老师”这个概念的外延在这里得到了拓展,可以是人生方面,可以是文化科学的,也可以是 劳动技术方面的。在我们中间,不是有大量的“一字之师”、“一题之师”、“一文之师”吗? 生众:(笑) 师:既然人人有老师,说明社会需要这个行业,说明老师确有存在的必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对吧? 生众:对! 师:好了,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伟人和他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方才说,徐特立是靠毛 泽东才名扬天下的,是吗? 生甲:是。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呀? 生甲:如果毛泽东不成为一代伟人,人们也不会知道他的老师是徐特立。 生乙:没有徐特立,毛泽东也不会成为伟人。 生甲:按你的观点,徐特立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成为毛泽东那样的伟人。 生乙:按你的观点,毛泽东成为伟人和徐特立没有丝毫关系了?那他当初为什么拜徐特立为师呢?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做暂停手势)谁知道小鸡崽儿是怎样来到人间的? 生众:(愕然,感到问题突兀) 生庚:是老母鸡孵出来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庚:我家孵过。 师:那你有发言权。 生众:(笑)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辛:也可以用孵化器。 师:你家有孵化器? 生辛:没有,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的。 师:你也有发言权。 生众:(大笑) 师:就是说,先有鸡蛋,然后用老母鸡或孵化器,经过二十几天? 生庚:二十一天。 师:对,然后,小鸡崽儿就破壳而出了。是这样吗? 生庚:是。 师:如果把一堆鸡蛋大的石头放进孵化器或者放在老母鸡身子下面,二十一天后能孵出小鸡来吗? 生众:(大笑)不能。 师:时间再长一些,比如二百一十天…… 生众:也不能。 师:为什么? 生乙:鸡蛋和石头的内部结构不同。 生丙:鸡蛋和石头的化学性质不同。 生乙:老师,我明白了;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靠个人奋斗。 师:那么,为什么小摊上卖的鸡蛋摆了二十多天,还是出不来小鸡崽儿? 生乙:因为缺少外部条件。 师:缺少外部条件,鸡蛋就不会变成鸡崽儿? 生乙:对。 师:缺少外部条件,地下石油会自己冒出来么? 生众:不能。 师:成才固然离不开个人奋斗,它和一个人的志向、品德、才能有直接关系这是事物变化的内部根据,是 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是因为他具有伟人的素质,除此之外也和机遇、和他的老师 的教诲等外部条件不无关系。徐特立六十大寿的时候,毛泽东特意给他写了一封贺信,开头就说“你是我20 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说明毛泽东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师。这种 尊重不是仅仅出于礼貌,出于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在徐特立先生身上,不仅过去,就是现在乃至将来 仍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毛泽东的贺信,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恩师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真诚的感谢。现在 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说那位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呢? 生甲:因为他错误地否认了老师在他儿子获奖中的重要作用。 师:这就如同否认老母鸡和孵化器的作用一样。“没有你们,我自己也会变成小鸡崽儿!”这可能吗? 生众:不能。 师:这种否认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抹杀了老师含辛茹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是应 该受到谴责和唾弃的。[一片寂静] 师:××同学,你现在有何感想? 生甲:毛泽东成为伟人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我们要成为跨世纪人才同样需要老师的帮助! 生众:(鼓掌) 师:我们反对否定教师的观点,那样会导致社会的倒退。我们也不赞成过分夸大教师作用的主张。有些学 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老师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只要分进“好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而放松了主观努 力。刚才我们讨论了,主观努力是成才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外部的一个条件,外因要通内因起 作用。你明明是一块石头,我怎么把你变成小鸡崽儿呀?就算你是个鸡蛋,可你不愿意变成小鸡崽儿,我这老 母鸡一爬上去,你就滚得远远的,宁可“淌黄儿”也不转世,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嘛! 生众:(大笑) 师:所以,我们要正确评估老师的作用,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当然,尊重老师并不是唯师是从 。前些天,我曾给大家抄过一则《论语》,…… 生众:“当仁,不让于师。”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生丁:在真理面前,对老师也不让步。 生戊:用一位科学家的话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师:对!我们师生面临同一个任务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会不断完善,我们 的时代才会不断进步。这节课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