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我 若 为 王
范文

我 若 为 王(精选12篇)

我 若 为 王 篇1

  一、导入,读一首打油诗

  皇上

  皇上最勤政,皇上最刻苦。

  皇上最爱民,皇上最民主。

  皇上最多情,皇上最英武。

  皇上最有才,皇上即大儒。

  皇上最寂寞,皇上最痛苦。

  皇上最寡欲,皇上最简朴。

  皇上最难受,皇上尽受苦。

  皇上最可怜,皇上最没福。

  皇上最无私,皇上真圣主。

  二、皇帝是这样的吗?做皇帝如何?你想不想做皇帝?(学生七嘴八舌)

  三、有个怪老头,他也瞄上了王位,写了一篇杂文《我若为王》,过了一把皇帝瘾。他就是蹲过大牢却常常怀念监狱的聂绀弩。

  四、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一遍了,也已经随着聂先生去领略过一番做王的滋味儿了,那么大家说说做王以后到底是怎么样的呀?(学生说出做王后的种种光景,教师指导:作者层层递进,尽显帝王威风八面,越说越起劲,简直心花怒放了)

  五、文章既然题为《我若为王》,作者把为王以后的种种好处都写尽了,那么到此文章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呢?

  明确:如果到此结束就浅陋了,属纯粹的“无厘头”,假想为王成了泄欲的工具,那么就毫无杂文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品读文章的最后三段。

  1、那么作者为王后感觉如何? 

  感到单调,寂寞,孤独——这样做王有劲吗?没劲。刚才心花怒放的热闹一下子冷却了。

  2、孤独寂寞可以使人更加冷静地思考问题,于是作者接下来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呀?

  提出“为什么人们要这样”的问题。

  3、作者醒悟到:我生活在奴才们中间,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个奴才的首领罢了。

  4、醒悟之后,“我”要怎么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用文中的话回答)?

  醒悟之后要杀奴才、灭奴种;因为“我认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

  5、结果会怎么样?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为什么?理解一个疑难句子 

  六、再读课文,思考聂先生为什么要对奴才那么深恶痛绝?奴才到底是怎样一副嘴脸呢?结合课文概括出奴才的特点。 由师生讨论分析后得出:

  奴才: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卑躬屈膝    低头、鞠躬、匍匐

  巧言令色    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 

  欺软怕硬    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

  心怀叵测    也会把王赶下王位 

  像这样可恨的奴才有很多。比如:在先秦时期,齐桓公的厨师易牙为了讨好主子,心甘情愿的杀掉自己的孩子,烹成肉羹,献给齐桓公;五代时期的后唐节度使石敬唐,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还,把小自己十岁的辽太宗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留下千古骂名。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回忆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或看过的影视作品等,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奴才”形象,并加以评价。

  七、讨论:结合课文和历史,说说王权和奴才是什么关系?它们有什么危害?

  明确:首先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掌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则接受统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总想做王,做君王的总想压制奴才。

  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赖以生存的温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 

  所以要铲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权,最终实现人人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危害(由学生自由发挥):人人自危,不利创新;为后,是非不分;白痴当道,贤能不士;欺上瞒下,军昏民苦

  八、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讲究的是三纲五常,尊卑有序。官大一级压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让人精神变的麻木,欺压人的人会心安理得,被欺压的人也会心安理得。有个笑话说:有人无缘无故被大老爷打了一顿板子,他不知道生气,反而沾沾自喜。哎呀,今天真是走运,大老爷只拿板子打了我一顿,要是拿带钉子的板子打我那才惨呢。在封建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的环境中,很容易让人是非不分、唯命是从、逆来顺受。这就是奴性。就是到了今天“平等”这个词在人们的心中到底有多重,还要好好想想。请大家看课后练习三的材料,说说你觉得身边有奴性吗?你身上有吗?(可补充材料:我就亲眼看到过一个给我们单位干活的民工,因为工程质量我们公司的领导训我们队长,我们队长训施工员,施工员训民工头,民工头就训到了他的头上,他环顾四周再无人可训,又不敢据理力争。懊恼半天,用脚狠很踢了一下石头,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骂了一句“gouri的石头”让人哭笑不得。) 

  九、再出示打油诗(比第一次出示多一个副标题和一句结束句)

  皇上

  ——看电视剧有感

  皇上最勤政,皇上最刻苦。

  皇上最爱民,皇上最民主。

  皇上最多情,皇上最英武。

  皇上最有才,皇上即大儒。

  皇上最寂寞,皇上最痛苦。

  皇上最寡欲,皇上最简朴。

  皇上最难受,皇上尽受苦。

  皇上最可怜,皇上最没福。

  皇上最无私,皇上真圣主。

  教化奴儿们,别长脊梁骨。

  作家余杰说的不错,在一个民主、法制、科学的年代,大唱帝王之赞歌,鼓吹专政独裁,张扬奴性意识,宣传封建思想,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看来,走向真正的民主,我们任重道远。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努力,你觉得从今天起我们应该怎么做?(从个人微观的角度、国家民族宏观的角度都可以)。

  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没有奴性的人,说真话,做真事。聂绀弩本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课前发给学生有关聂绀弩的介绍) 

  十、聂先生用他的文字和人格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民主精神的洗礼,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篇假想式杂文的成功典范。(然后说一下该类作文在高考作文中的优势和成功例子。)

  假想式杂文的写法

  1、巧设题目,反面切入。撇开本文,你一看到该题认为作者会写什么,或者你拿到这个作文题会怎么写?一般思维会从正面描写,如竞选宣言:《假如我成了班长》。这就不是杂文了这篇杂文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并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作者充分发挥想像的作用,设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了王权和奴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比之正面着手,更具一种揭露的威力。

  2、欲擒故纵的行文方法。

  3、排比铺陈来蓄势,增强批判效果 

  提供一个话题,指导学生用假想式杂文的方法写 

  十一、总结。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说,从今天起做一个真正的人。

我 若 为 王 篇2

  [探究学习]一、双基在线1、给下面加点词语注音:    亲眷(  )鞠(  )躬呵(  )斥谄(  )媚(  )    悲戚(  )帽盔(  )畏葸(  )憎(  )恶(  )2、解释下面所给词语    ①光景:②残物:    ③指摘:④乞求:    ⑤恍然:⑥敬畏;3、找出并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想象(  )丑漏(  )顽烈(  )喝斥(  )    柔宛(  )畏思(  )面像(  )原故(  )4、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如果去爬山,你去不去?b、纵然是刮大风,下大雨,山也只是岿然不动。c、她不仅不改悔,而且犯了更大的错误。d、无论成功和失败,我们都要有信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7题。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而且真想作王的人,他将用他的手去打天下,决不会放在口里说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5、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一种什么态度?6、作者评价自己由影片名而联想的活动用了哪一词?7、有“我若为王”不现实想法的我与真想作王的人有什么区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8-11题。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那时侯,她也仍旧是王后。一个王后是如何的尊贵呀,会如何的被人们像捧着天山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呀,假如我能够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8、“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这一句有何深意?9、“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那时侯,她也仍旧是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10、“人们像捧着天山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11、“假如我能够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一句中“有趣”一词怎样理解?二、拓展训练(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4题。兽·人·鬼闻一多刽子手们的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但既已认清了是兽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甚至用人类的义愤和它生气,也是多余的。反正我们要记得,人兽是不两立的,而我们也深信,最后胜利必属于人!胜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过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着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村子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结果遭牺牲了。于是成人们之间便发生了这样一串分歧的议论;——立即发动全村的人手去打虎。——在打虎的方法没有布置周密时,劝孩子们暂勿离村,以免受害。——已经劝阻过了,他们不听,死了活该。——咱们自己赶紧别提了,免得鼓励孩子们去冒险。——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么会惹您?——是呀!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虎是越打越凶的,谁愿意打谁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像。当然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议论。至于那“为虎作伥”的鬼的想法,就不必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然而我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背景资料:抗战刚刚胜利,渴望和平民主的人们对国共之间的谈判还抱有希望。但是,战后国民党政府种种丧失民心的政策,特别是蒋介石派数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挑起内战的事实,激起了人民普遍的不满。于是,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反内战呼声迅速传遍了各大城市。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等校学生教职工6000余人于11月25日在西南联合大学校内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云南当局竟采取野蛮手段,派特务混进校内捣乱,派军警包围学校,并鸣放枪炮进行威胁。从26日起,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开始罢课。12月1日上午,国民党云南当局指派大批军警、特务分子闯入西南联大、云大等校,大打出手,并向校内投掷手榴弹。罢课师生被炸死和打死的有4人,被殴打成重伤的有25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昆明各届人士继续以悼念死者、送挽联、安葬四烈士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反动派的抗议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意愿。时任西南联大教授的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罢教声援学生运动,对有些教授瞻前顾后的态度极为不满,于是作《人·兽·鬼》一文。收入《闻一多全集》时改作《兽·人·鬼》。1、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文中“兽”“人”“鬼”分别指什么?兽:人:鬼:3、文中成人们的议论大体上反映了那几种态度?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每种态度的概括限用4-6字)。4、闻一多先生说“胜利道路……有时也实在曲折的可笑”,这“可笑”指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课后问题。随感录三十八(节选)鲁迅不幸中国偏只多这一种自大:古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这种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计算起来,可分为下列五种: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是完全自负。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丁云:“外国也有叫花子,——(或云)也有草舍,——,——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戊云:“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又云:“你说中国思想混乱,那正是我们民族所造成的事业的结晶。从祖先混乱到子孙;从过去混乱起,直要混乱到未来。……(我们有四万万人)你能把我们灭绝了么?”这比“丁”更进一层,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至于口气的强硬,却很有《水浒传》中牛二的态度。五种之中,甲乙丙丁的话,虽然已很荒谬,但同戊比较,尚觉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还有一点好胜心存在。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或者寻求人家一点破绽,聊给自己解嘲。这虽然极是可笑,但比那一种掉了鼻子,还说是祖先传老病。夸示于众的人,总算略高一步了。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这不但因其居心可怕,实因他所说的更为实在的缘故。混乱的祖先,养出混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的根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混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所以我们现在虽然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混乱分子不来作怪,我们也不由自主,一变而为研究丹田脸谱的人物: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但我总希望这混乱思想遗传的祸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样猛烈,竟至百无一免。即使同梅毒一样,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上的病,既可医治;我们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祖传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混乱病,便也有全愈的一天。背景资料鲁迅《随感录三十八》写于1918年,当时新文化思潮已经涌动,新、旧文化的代表人物开始交锋;次年“五四”运动爆发。上文节选自原文第4至11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略有删节)。文中“全愈”今应作“痊愈”。1、鲁迅先生说“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联系全文看,这“根柢总是一致”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2、参照第2自然段鲁迅先生对“甲云”的批评,再写两条简明的评语,分别表明你对“乙云”和“丙云”的批评。“乙云”:“丙云”:3、第6自然段末尾说“这比‘丁’更进一层”。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4、用自己的话,从三个方面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①②③三、创新提高学习本文“假定之假定”后合理联想,并有序说理的技巧。联系生活实际,假定自己是,然后作文,不少于800字。

我 若 为 王 篇3

  【客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所注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柔婉(wǎn)   鞭笞(tà)   谄(chǎn)媚    长歌当(dàng)哭

  b.畏葸(xǐ)    角(jué)逐   睚眦(zì)必报  恪(kè)守不渝

  c.悲戚(qī)    柔婉(wǎn)  憎(zēng)恶    悼(diào)念

  d.嫉(jì)妒    黜(chù)免   拯(zhěng)救   层见(jiàn)叠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谄媚  缠绵悱恻   大意  微言大义

  3.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玲玲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b.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怎样……也会被人们像捧天上的星星一样地捧来捧去,因为她们是贵人。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d.我并不以为我的儿子会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但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旧是太子或王子。

  4.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上海浦东新区高楼林立,环境宜人,给人面目全非的感觉。

  b.今天是圣诞之夜,无法回家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伦之乐。

  c.我将看见所有的人们在我面前低头、鞠躬、匍匐,连同我的尊长,我的师友,和从前曾在我面前昂头阔步、耀武扬威的人们。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c.以语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主观深化】

  6.如果正面批判奴性,那么几万字都结束不了,作者却以“我若为王”说起,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答:                                                                  

  7.“但是赶下来,就是我不为王了”是否可以改为“但是赶下来,我就不为王了”?试说明理由。

  答:                                                                  

  8.联系下文,“假如我能够想象,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中的“有趣的事”是指什么?

  答:                                                                  

  9.“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里的“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怎样理解?

  答:                                                 。

  10.“‘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与前面的“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两句中的“万岁”有区别吗?

  答:                                                                  

  【由内而外】

  〖甲〗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请科学家不要见笑,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耻辱,最大的悲哀。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11.“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文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

  答:                                                                     

  13.“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杀”字有怎样的意味?

  答:                                                                      

  14.“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中“真的人们”指怎样的人们?

  答:                                                                     

  〖乙〗                         论拍马

  聂绀弩

  有一种会做官的人,到上司那里去的时候,常常是准备好了上、中、下三种书面的对策的。

  忘记了是商鞅还是范睢说秦王,曾先说尧舜之道,再说汤武之道,两者都说不进去,才改说桓文之道。如今的老爷们可不这么麻烦,先窥探一下上司的口气,完全不谈那隔得较远的两策,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使上司以为你只有一策,这一策又和自己的如此地“英雄所见”,而大加激赏。西装,中山装,都口袋多,很便于策士;记好:上策放在左边上面口袋里,中策放在右边下面口袋里,下策常常是被采纳的,尤其要记清楚,里面左边的口袋!这样才不会临时手忙脚乱,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西装,中山装的样式,都是来路货,莫非外国的老爷们也这样办;发明这种衣服式样的莫非就是策士自己?

  有策而又献得上,当然是一些优秀而又幸运的人物。但官场中,大多数却是根本无策或有而献不上去的。平凡的老爷们用什么在官场里混,而且混得很不错,不幸的老爷们又怎样变得幸运了的呢?庄子曰:“盗亦有道。”准此以推,当然官亦有法。孔子曰“事君敬礼,民以为谄也!”说穿了简单得很,就是那个“谄”字,今语谓之拍马屁!有策的人用三策拍马屁,无策的人就少不了设法打洞,用别种方法拍马屁。

  拍马屁决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空口说白话地喊几声“万岁”或“伟大的主上” 就算得了数的;除了聪明才智会窥探“上头”的意向,还非要有具体表现不可,而那表现有时简直非常血腥,不能牺牲这些,就不算真正拍了马屁,也就未必能真正得到“知遇”!历史上有会拍马屁的人,都是些毅然决然的大勇者:易牙蒸儿子给主子吃,乐羊子自己吃儿子的肉羹,吴起杀妻,吕不韦用妻妾施美人计,竖刁阉割自己,弥子瑕、董贤化男为女,以妾妇之道事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有一位苟观察,听说制台大人的宠妾去世了,他却正有一个绝色寡媳。两老夫妇就跪在地下劝她改嫁给制台作夫人;寡媳不肯。乃暗中让她吃进一些春药,使她心痒难搔,不得不答应。人同此心,心向此理,这些英雄豪杰,岂不知父子之恩,夫妇之爱,人性人格之可尊又可贵?无奈要顾全这些,就没有人给官做,纵有也做不久,做不大,在官言官,也就不得不如此了!

  有一种书,叫做《人怎样变成巨人?》著者是苏联人,说的是苏联事,至于咱们贵国,如果你曾耳闻目睹过—些官场现形记,就该明白:人怎样变成非人!我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想做官,在官场里混,还要想尽方法混得不错,那就很容易变成非人的,像上引的易牙乃至苟观察们一样。不过这种现象,大概立刻要结束了。(1946,11,2,重庆。)

  15.下列词语注音、字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名一钱(占有)     残羹冷炙      恣睢(zhuì)

  b.安之若素(朴素)     义愤填膺      桓(huán)

  c.刻骨铭心(深刻记住) 民不聊生      尧(ráo)舜

  d.骇人听闻(惊吓)     无济于事      骚(sāo)扰

  16.简析第2段中“英雄所见”的妙处。

  答:                                                                     

  17.第2段中关于“西装中山装的样式”的论述有什么深意?

  答:                                                                     

  18.作者是怎样论述拍马的危害的?

  答:                                                                     

  〖丙〗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要钱;头钱〔注〕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1925年12月26日)

  注: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60期。

  头钱:旧社会里提供赌博场所的人向参与赌博者抽取一定数额的钱,叫做头钱,也称“抽头”。侍候赌博的人,有时也可从中分得若干。

  19.注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估量 liàng     即使jí       敷衍了事xǐng    笨拙zhuó

  b. 补给gěi       伺候cì        污秽suì         窠kē臼

  c. 房檩lǐn       酗酒xiōng      断垣yuán       呻吟yín

  d.应届 yīng     浑身解数xiè    绵亘gèn        诅咒zǔ

  20.文中“奴才”指怎样的人?

  答:                                                                     

  21.文中的“聪明人”指怎样的人?

  答:                                                                     

  22.文中的“傻子”指怎样的人?

  答:                                                                     

  ●写作指津

  【构思导引】

  关于杂文,瞿秋白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揭示了杂文的文艺性、社会现实性和论说性。但这个概念无法穷尽所有杂文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以记叙为主的杂文,以抒情为主的杂文,还有三者熔于一炉的杂文。但不论哪一种杂文,杂文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是形象化的说理。因此,形象化说理是杂文创作的最主要的艺术规律,也是衡量杂文艺术的最主要的标尺。《我若为王》正体现了杂文说理艺术性的特点。这篇杂文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并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设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了王权和奴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比之正面着手,更具一种揭露的威力。

  所以我们学写杂文的时候切忌空洞地说教,要注意从实入手,就实寓虚,取类譬喻,形象说理。

  【例文简析】

  矫情的年代

  夏非

  我作为团支书去会议室开会。

  老师发给每个团支书一份倡议书,号召为我校某生捐款。

  团支书们回去要把这个工作做好,钱不在于多少,意思意思就行,原则上是每个同学都要表示表示……老师怡然自得地布置给我们任务。

  我听了觉得有意思。他说“意思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原则”——好像学校老碰上这类事情,操作流程已经驾轻就熟。“表示表示”?搞得跟行贿一样……

  可惜的是我回到教室依然用老师的语气把大意复述了一遍,自己都有点儿恶心。同学们很配合地听我做倡议,大概因为故事情节精彩,还要求我把倡议书完整地念一遍……

  一节课后,某公闪到身旁探口风,“您,您准备捐多少啊?”

  “啊?还没想过,再说吧。问这个干吗?”

  “我是想看看团支书的标准啊,然后我们好效仿啊。”

  我心里想,得了吧你,这号人爷瞅得多了。自个儿拿不准主意,捐少了怕丢人,捐多了怕吃亏,最好跟别人差不多。我心里本来就不畅快,半开玩笑半挖苦地反问:“我捐多少你也捐多少是吧?”

  “……是啊……”他回答得很痛苦,但这点面子还是要保住的。

  俄顷,丫又小心翼翼地追问:“捐款数额记名吗?”

  “我不晓得!”语气有些烦闷。

  他也知趣儿地走开了。

  我把这些人这些事儿跟矫情联系在一起只是我的臆测,可是至此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对这么点儿小事儿斤斤计较念念不忘还饶有兴味,矫情的,恐怕是我。

  点评:作者从亲历的事出发巧妙地批判了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矫情”、人性中的虚伪,绘声绘色,深辟入里。语言诙谐机敏,结尾看似闲笔实则辛辣之至。

  【题目参考】

  23.就某些你所见的不良现象引发议论提出你的感受和观点,注意说理要生动形象。字数800左右。

  ●资料附录

  ◎清人叶燮说:“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真正的艺术家不但要有艺术良知,而且要具备艺术勇气。对于优秀的杂文作家来说更是如此。这是由杂文直接干预现实、参与政治、抨击邪恶的特性所决定的。聂绀弩曾提醒、告诫自己时时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打击旧世界的统治者”(《天亮了·序》)。可以说这是他全部杂文中最有价值、最富生气的部分。(姜振昌《聂绀弩的勇气与才气》)                        

  ◎习题参考答案

  1.b。 a中“鞭笞”应为chī,c中 “憎恶”应为zēng ,“悼念”dào。d中“层见叠出”应为xiàn。

  2.b,“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a中“流连忘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从流往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连”,故为“连”不同于“留恋”的“恋”。b中“质疑”的“质”为责问之意,而“不容置疑”的“置”为安放之意,是有区别的。c中“旁证”意为间接的证据,而“旁征博引”之“旁征”意为广泛地引用证据,“征”为引用证据之意。“变换”和“变幻”都是变,但前者是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后者则是没有规律的“莫测”的变化。d中“大意”为主要的意思之意,而“大义”指大道理。

  3.d,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a引号并用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应用单引号。b中“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是陈述语气不必用问号,用逗号即可。c前文“正如有的评论所说的那样”后改用冒号,或者把引号里面的句号提到外面。

  4.c。a“面目全非”和“耳目一新”都有事物改变很大之意,但前者多含贬义,这里应用后者。b“天伦之乐”指家庭之乐,与前文矛盾。d“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发表自己粗浅的见解以引出大家的高见或佳作。显然不能用于题中这样的总结辞中。

  5.c。a“处女作”与“第一步”意义重复。b“余项”与“之多”相矛盾。d主语残缺。

  6.这样做了假设后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要批判的对象漫画化,极具讽刺性。从要反驳的论点出发得出荒谬的结论,即那个至高无上的王原来也是个奴才,欲擒故纵,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在议论文中称“归谬法”。

  7.不可以,“就是我不为王了”含有别人继续为王的意思,而“我就不为王了”就没这层意思。

  8.从下文看“有趣的事”指作者想象中人们在众星捧月时的种种丑态:“所有的人们在我面前低头,鞠躬,匍匐”,“谄媚的,乞求的,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等等。“有趣”一词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9.里的“暴君”非贬义,是要去铲除奴种的人。

  10.有,有本质区别。前面的“万岁”是卑躬屈膝的奴才发出的,而课文结尾的“万岁”是有尊严有独立思想的“真的人们”发出的,是为“除奴扶正”的成功而欢呼之语。

  11.由于前面蓄足了势,在这里笔锋一转,把那个虚幻的自己抛人深渊,指出那“无比尊贵的王”不过是“奴才的首领”,换言之,不过也是个“可鄙的奴才”而已,从而辛辣而巧妙地指出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恰恰是滋生前者的温床,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 正是从这一点上说,此文不是一般意义上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意识,而是从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上去批判的,在一般人止步的地方起步,这也正是此文尖锐深刻之处,不同凡响之处。

  12.“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就是奴颜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虽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以“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为生平“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

  13.作为一个有着自由民主思想的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作者对奴性有深刻洞察:奴性是人的品行中最低*的品行;奴才是人类中最低*的种类。所以作者要将所有的臣民一齐“杀死”,表达了他要铲除奴性以改造世界的斩截愿望。“杀”字有斩钉截铁、痛恨至极之意。“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一句话正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胆略和才气。

  14.这里的“真的人们”是指与奴才相对立的有尊严有独立思想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与前面的“古今中外最大的王”同义呼应。

  15.d。a中“恣睢”为suī。b中“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指代人或事;素:平常,往常。对困难遭遇毫不介意,心情像往常一样。现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c,“尧舜”为yáo.

  16.这“英雄所见”一词精妙地讽刺了那些当官的因献了与上司一致的计策而拍马得逞的得意之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文风:辛辣深刻、机敏便捷。

  17.在这里作者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以示滑稽,令人忍俊不禁。这就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唯上是从“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的策士们。

  18.作者在第4段中举了很多古代的例子,具体深入地揭示了拍马怎样地“与骨肉相连,肢体相连,人性人格相连”,从人性的高度论述拍马的危害,最后一段以“人变成非人”一语道尽拍马的本质。

  19.d。a “敷衍” 应为yǎn,意为做事不认真只表面上应付。b“补给”读 jǐ,“污秽”读huì。c“酗酒”读xù。

  20.指虽生活在可怜的景况但麻木不知反抗的人。这种人只在诉苦和同情中得到满足,来一个启发他帮助他的“傻子”,他反而马上站到了主子那边,在主子面前显出“恭敬而得胜”的神情,可见其骑墙和不仁。

  21.“聪明人”是指那些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明哲保身、精神虚空的人。遇上诉苦者能“叹息甚至眼圈也能红”,遇上高兴的人也能“代为高兴似的”说话;然而这种人终究是甘心让命运摆布的“怯弱者”。

  22.“傻子”是清醒的“人间叛逆的勇士们”,他们悲悯着受难者的前途,他们看透了造物的把戏将要起来使人类苏醒,那一声“混帐”就可看出他们的生猛。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是寂寞的,为受难者蒙难却往往只是引来几个“看客”而已。

  23.略。

我 若 为 王 篇4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全文内容,认识本文思想的深刻性。

  2、体会本文隽永幽默、机敏便捷、辛辣深刻的语言。

  重点难点

  1、大开大合(亦称“欲擒故纵”)的结构与思路。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揣摩体会“幻想虚拟式”的写法。

  学法导引

  1、从本文“大开大合”的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聂绀弩杂文语言隽永幽默、机敏便捷、辛辣深刻。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当然不只是作者对遣词造句的考究,关键还在于其语言是饱含着思想与激情的有生命力的活语言。所以,注重语言的形式、思想和感情是优秀文章的前提,是我们写作文章的借鉴。

  教学过程 

  一、 作者是怎样构思全文的?

  明确:文章构思新颖,由一部电影片的名字作引子,作者首先假设“我若为王”以后的种种情景,指出“我”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然而接着“我”却突然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所以“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这里作者隐藏着这样一个观点——皇权和奴才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因而,作者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写到:“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这里,作品由对皇权意识的形象化批判转入对奴才思想的抨击,文章正是从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其思想性显得更尖锐、深刻、不同凡响。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真的人们”了。对这种景物,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字里行间,充沛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

  卡片: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湖北金山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曾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为笔名,创作大量的战斗杂文。

  二、 文章先描写“我若为王”的假定事实,后引申议论,这里作者用了一种怎样的行文战略?

  明确:课文先揭示了“我若为王”后的 “假定事实”——我的妻子,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侯,她也依然是王后;——我的儿子,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儿,我的亲眷,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怎样……三者的的结果都一样——“会被人们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我呢——更不用说,没有任何过失,没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听不到真正的声音……这种种情景,正是为下文正面展开议论和提出批判作铺垫。这里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景,从妻子到儿子到女儿,再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但这仅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却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评,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就叫“欲擒故纵法”。

  卡片:聂绀弩作品:《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二鸦杂文》、《寸磔纸老虎》、《海外奇谈》。

  三、 文中涉及的“王权”与“奴才”有何关系?

  明确:“王权”与“奴才”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主人”和“狗”的关系。“主人”就是“主人”,“狗”就是“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说“王权”与“奴才”是相对对立的。掌握王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而“奴才”要愿意接受统治、管理的一方。王权要求“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奴才”只能是,也永远是被要求的另一方。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王权”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之上的,而“奴才”正是王权思想赖以生长存在的温床,因而说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卡片:奴才:指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明确:在上文中,作者对于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了深深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生存的温床,因而要“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犀利和思想的深刻。

  课外作业 :

  阅读《读本》中的杂文两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巩固练习

  1、注音或写字。

  呵(    )斥    谄(    )媚    顽劣(    )    畏xǐ( ) 悲qī(   )   亲juàn(    )

  2、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在下列括号中填上相应的词语。

  没有人敢呵斥我,(     )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但是赶下来,就是我不为王了。.......我将看不见一个人的脸,所看见的只是他们的头顶或帽盔;或者所能够看见的脸都是谄媚的,(   )的,快乐的时候不敢笑,不快乐的时候不敢不笑的脸。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     )的,畏葸和(    )的,......

  3、本文以“我若为王”这种幻想虚拟的写法,大开大合,畅快淋漓。文中“大开”的部分是哪几段?起什么作用?“大合”的部分是哪几段?揭示了几方面的深刻含义?

  答:                                                                     

  4、本文在文体上属于杂文。杂文具有哪些特点?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为犀利、幽默?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请科学们不要见笑,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  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 ,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5、下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答:                                                                                                                                                                                                                                                                                                                                                                                        

  6、文中所说的“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一样?请作简要说明。

  答:                                                                                                                                                                                                                                                                                                                                                                                                                                                                             

  7、“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 ,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这句话前后矛盾吗?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答:                                                                                                                                                                                                                                                                                                                                                                                                                                                                                                                                           

  [1] [2] [3] 下一页  

我 若 为 王 篇5

  一、导入  

  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篇名,给“为”字注音释义;写作者名字,注音释义。

  强调:作者名字多么形象:天青色的、用机栝发箭的弓。在现代文学史上,聂绀弩是继鲁迅、瞿秋白之后的一位战斗的杂文家。如果把鲁迅的杂文比作是投向敌人的匕首、投枪,那么,聂绀弩的杂文就是射出去的箭。

  强调:“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但是假借的外物要立得住。

  强调:学语文首先重在积累。当遇到生难字词、经典句段的时候,要把它“吃”下来,咽到肚子里去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

  (之所以临时改变了导入  ,是因为发现课前5分钟发现学生对作者名字的注音全错,是因为他们人手一本的《金榜》上注错了。)

  二、读解

  (一) 从破题入手阅读文章,先看一个“王”字

  1、速读补充材料一,归纳“王”的义项

  《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选文者,三画而连贯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古汉语中“王”字产生了“帝王、天子”的意义。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周王,自称是上天的“元子”(长子),王的权力是上天给的,因而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篇》)说明了周王(特别是在西周盛时)所拥有的极大权威。如果哪个诸侯国不履行义务或超越权力,“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爵禄,可以改变他们的封地和爵禄,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如周共王曾因一小事而灭掉了同姓的密国(“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国语·周语上》)周宣王曾派兵伐鲁,杀伯御而立其弟孝公(“三十三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见《国语·周语上》)

  平王东迁之后,失去了控制诸侯的力量,周王室已和一个小国差不多,不但无法向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只有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才能苟延残喘,王权逐渐削弱。先是强大了的楚国,怨恨周朝(岐阳大盟会上,周成王派楚国君熊绎看守祭神火堆,不让他正式参与盟会,自此结怨),自称“楚王”,继而吴、越也陆续称“王”。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夏,秦穆公称霸西戎,楚庄王称霸诸蛮,战国各诸侯国陆续称“王”。“礼乐征伐”不再“自天子出”,形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王”的意义逐渐降低。

  随着秦王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王”就不再具有“帝王、天子”的意义,而成了臣子的最高封爵。如西汉初的“异姓诸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七人以及消灭“异继诸王”后的“同姓诸王”如吴王刘濞、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等。在中国,这种封爵一直沿续到封建王朝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字又产生了“指辈份的尊大”用法,如称祖父为“王父”,祖母为“王母”等;“一类中最特出或特大的”,如王蛇、花王、棋王、拳王等引申意义。

  总之,“王”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意义由一人独有的专指意义逐渐扩大,直至指事物。不难预料,它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还会有新的引申义、转义等产生。

  ——黄彪:《说“王”》

  补充、引导:“王”还有义项:①姓;②《书》:“四夷来王”(请学生课后自己“假于物”解决)

  2、文中的“王”指哪个义项?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分析课文2、3、4、5段(第5段取前半部分)让学生边读边议,读读议议。顺便解决一些语言上的问题,比如“无论他们是怎样的丑陋……”,“他们”指代谁?是前文中的“公主”还是“皇亲国戚”或者是两者的总合?由后文“因为他们是贵人”中“贵人”的解释得出结论。

  强调:“王”的背后是“权”,是“王权”。

  (二) 接着分析由“王”引出的“权”字。

  1、“王”多好啊!那么大的“权”: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至高无上!让人羡慕,令人憧憬。文章作者是不是这样一种心理?为什么?从课文中找答案,找作者明确表示对“王”态度、情感的句子。

  学生比较容易找到:

  第1段:“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

  让学生改称陈述句比较一下效果,然后读出反问句的语气和作者的感情来。

  第7段:“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2、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态度,这种感情,在文中找答案:

  第6段:“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不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强调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恍然大悟的深刻含义(并不是每个奴才都能自省,并走向自觉的——铁屋子的呐喊)、奴才的首领的“王”的本质。

  3、找出文章描写奴性的内容,朗读并且用成语提炼概括。

  第5节:惟命是从、俯首帖耳、卑躬屈膝、巧言令色、欺软怕硬……

  一个奴性十足的典例:易牙烹子媚主

  (三) 接着分析由“权”引出的“奴”字。

  1、那么,“奴性”是怎么产生的呢?结合补充材料二(已经学过)进行分析。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过秦论》

  强调:愚民、弱民、防民(前两个材料中直接能找到,后一个需要概括),总之:奴化。

  强调:王权的高压是奴性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奴性的不自觉——群体的无意识——是王权得于巩固、延续的温床。

  2、引入补充材料三,作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中国的历史不过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鲁迅:《灯下漫笔》

  分析:顺民之后也有暴民,但这些暴民,绝大多数是有王权意识的,他们不仅受到了奴化,而且受到了毒化,这是更糟糕的。

  (四) 接着分析由“奴化”引出的“毒化”,引出补充材料四。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鲁迅:《阿Q正传》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并结合补充材料五分析:

  古时候,秦始皇帝很阔气,刘邦和项羽都看见了;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羽要“取”什么呢?便是取邦所说的“如此”。“如此”的程度,虽有不同,可是谁也想取;被取的是“彼”,取的是“丈夫”。所有“彼”与“丈夫”的心中,便都是这“圣武”的产生所,受纳所。

  何谓“如此”?说起来话长;简单地说,便只是纯粹兽性方面的欲望的满足— —威福,子女,玉帛,——罢了。然而在一切大小丈夫,却要算最高理想(?)了。我怕现在的人,还被这理想支配着。

  ——鲁迅:《随感录·五十九》

  (五)作者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要从“自省”走向“自觉”,采取行动。阅读分析文章最后两节。先朗读,后分析。

  1、 民国的情状(作者写作的背景)。

  2、 课文联系二:两个句子的理解。稍改动:第二个句子,侧重在“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了,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中两个“王”的不同含义上。

  三、结语

  在一个专制横行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可能被奴化,也可能被毒化。如果不彻底争取到民主与自由,那么,“权”与“奴”的游戏就依旧会进行下去。“权”与“奴”的游戏在现代社会在我们身边存在不存在呢?这个问题留待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去讨论。

  让学生齐读补充材料六: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迅:《灯下漫笔》

  师:你们就是现在的青年,你们正有创造的使命!老师最后介绍你们看一本书《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的。

  布置作业 :

  请以《“王朝”还要走多远》为题,续写下面一篇文章:

  电视剧《康熙王朝》又在热播,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确实引人入胜。康熙大帝文功武治、惩治贪官的气魄,暗查民情、体恤百姓的故事,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文艺作品塑造的明君、“青天”的力量。

  但是,… …

我 若 为 王 篇6

  一、关于作者

  文学史上颇多奇人怪人,聂绀弩是其中之一。他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口无遮拦,我行我素,一生坎坷,多灾多难,10年囹圄,8年病疴。能活到83岁真是一个奇迹。

  1903年出生于湖北,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曾任南京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辗转各地从事抗日宣传、报刊编辑和进步文艺活动。

  195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改。文革期间以“现行”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粉碎四人帮后,状如鬼影,老伴带他去理发,他“揽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1986年3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传奇人生。

  聂绀弩是杂文大家,在杂文、古典小说研究、旧体诗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聂绀弩为第一人。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文学成就,还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旧体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至在诗坛上有了“聂体”之誉。不少名篇、名句被传诵一时,如“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 等人物诗;“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交心坦白难”等文革诗。

  二、内容分析

  第一自然段,先由影片名字“我若为王”引出论题,紧接着明确否定王权意识:“我根本不想做王”“王是什么东西?”进而说明封建王权只是“封建的残物”而已。然后,再用“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一转,引出下文对封建王权意识滋养下的种种奴才形象的描绘。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先连用四个“我若为王”分别领起前四段,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像,用形象生动而又幽默辛辣的语言描绘了“我若为王”后所见到的种种奴才嘴脸;然后提出“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接连两问,引发更进一步的思考,“恍然大悟”:“我将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就形象地指出王权意识的危害:只能滋生各种奴才。从而充分表达了“封建君主制是滋生奴才的温床”这一见解。

  最后两段,在前面论述封建王权意识的本质与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该怎样直面王权与奴性的问题。先明确指出作为“民国国民”,应该“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因为奴才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世界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最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一个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综上所述,全文紧紧围绕“我若为王”的论题,通过设想了“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有力地抨击了由封建王权意识所滋生的国民的奴隶性,号召人们灭绝奴性,争做“真的人们”(自由、民主的国民)。

  三、问题举例

  ①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一种什么态度?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鄙视和憎恶,对王权吃否定态度。“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

  ②阅读2-5段,看一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有什么共性?

  作者虚拟自己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而我则是“万岁”。

  共性:

  不管“我”多么无能,不管“我”的妻子儿女亲眷多么无耻,无能,丑陋,都将是“万岁”、“王后”、“太子或者王子”、“公主”“皇亲国戚”,而且都将被捧着,被颂扬着。

  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谄媚,乞求,他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的语言就是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

  ③阅读第6段,体会“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这里巧妙地批判了皇权思想和奴才思想,阐述了“我若为王”后出现种种情景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为王者的蔑视和嘲讽以及对为奴者的憎恨与鄙视。

  ④第7段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指的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

  是奴颜媚骨,是奴性。我虽然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我有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

我 若 为 王 篇7

  [问题导引]

  一、 作者是怎样构思全文的?

  文章构思新颖,由一部电影片的名字作引子,作者首先假设“我若为王”以后的种种情景,指出“我”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然而接着“我”却突然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所以“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这里作者隐藏着这样一个观点——皇权和奴才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因而,作者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写到:“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这里,作品由对皇权意识的形象化批判转入对奴才思想的抨击,文章正是从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其思想性显得更尖锐、深刻、不同凡响。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真的人们”了。对这种景物,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字里行间,充沛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

  卡片:作者简介

  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湖北金山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曾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为笔名,创作大量的战斗杂文。

  二、 文章先描写“我若为王”的假定事实,后引申议论,这里作者用了一种怎样的行文战略?

  课文先揭示了“我若为王”后的 “假定事实”——我的妻子,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那时侯,她也依然是王后;——我的儿子,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儿,我的亲眷,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怎样……三者的的结果都一样——“会被人们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我呢——更不用说,没有任何过失,没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听不到真正的声音……这种种情景,正是为下文正面展开议论和提出批判作铺垫。这里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景,从妻子到儿子到女儿,再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但这仅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却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评,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就叫“欲擒故纵法”。

  卡片:

  聂绀弩作品:《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二鸦杂文》、《寸磔纸老虎》、《海外奇谈》。

  三、 文中涉及的“王权”与“奴才”有何关系?

  “王权”与“奴才”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主人”和“狗”的关系。“主人”就是“主人”,“狗”就是“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说“王权”与“奴才”是相对对立的。掌握王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而“奴才”要愿意接受统治、管理的一方。王权要求“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奴才”只能是,也永远是被要求的另一方。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王权”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之上的,而“奴才”正是王权思想赖以生长存在的温床,因而说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卡片:解词

  奴才:指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

  [探究学习]

  一、双基在线

  1、给下面加点词语注音:

  亲眷(  )   鞠(  )躬     呵(  )斥       谄(  )媚(  )    

  悲戚(  )   帽盔(  )      畏葸(  )       憎(  )恶(  )    

  2、解释下面所给词语

  ○1光景:                    ○2残物:                     

  ○3指摘:                    ○4乞求:                     

  ○5恍然:                    ○6敬畏;                     

  3、找出并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想象(  )  ○2丑漏(  )  ○3顽烈(  )  ○4喝斥(  )

  ○5柔宛(  )  ○6畏思(  )  ○7面像(  )  ○8原故(  )

  4、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如果去爬山,你去不去?

  b、 纵然是刮大风,下大雨,山也只是岿然不动。

  c、 她不仅不改悔,而且犯了更大的错误。

  d、 无论成功和失败,我们都要有信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7题。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而且真想作王的人,他将用他的手去打天下,决不会放在口里说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5、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一种什么态度?

  6、作者评价自己由影片名而联想的活动用了           一词。

  7、有“我若为王”不现实想法的我与真想作王的人有什么区别?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8-11题。

  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那时侯,她也仍旧是王后。一个王后是如何的尊贵呀,会如何的被人们像捧着天山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呀,假如我能够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8、“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这一句有何深意?

  9、“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那时侯,她也仍旧是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

  10、“人们像捧着天山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

  11、“假如我能够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一句中“有趣”一词怎样理解?

  二、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4题。

  兽·人·鬼 

  闻一多

  刽子手们的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但既已认清了是兽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甚至用人类的义愤和它生气,也是多余的。反正我们要记得,人兽是不两立的,而我们也深信,最后胜利必属于人!

  胜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过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着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

  村子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结果遭牺牲了。于是成人们之间便发生了这样一串分歧的议论;

  ——立即发动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在打虎的方法没有布置周密时,劝孩子们暂勿离村,以免受害。

  ——已经劝阻过了,他们不听,死了活该。

  ——咱们自己赶紧别提了,免得鼓励孩子们去冒险。

  ——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么会惹您?

  ——是呀!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

  ——虎是越打越凶的,谁愿意打谁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像。当然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议论。至于那“为虎作伥”的鬼的想法,就不必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然而我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

  背景资料:

  抗战刚刚胜利,渴望和平民主的人们对国共之间的谈判还抱有希望。但是,战后国民党政府种种丧失民心的政策,特别是蒋介石派数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挑起内战的事实,激起了人民普遍的不满。于是,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反内战呼声迅速传遍了各大城市。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等校学生教职工6000余人于11月25日在西南联合大学校内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云南当局竟采取野蛮手段,派特务混进校内捣乱,派军警包围学校,并鸣放枪炮进行威胁。从26日起,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开始罢课。12月1日上午,国民党云南当局指派大批军警、特务分子闯入西南联大、云大等校,大打出手,并向校内投掷手榴弹。罢课师生被炸死和打死的有4人,被殴打成重伤的有25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昆明各届人士继续以悼念死者、送挽联、安葬四烈士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反动派的抗议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意愿。时任西南联大教授的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罢教声援学生运动,对有些教授瞻前顾后的态度极为不满,于是作《人·兽·鬼》一文。收入《闻一多全集》时改作《兽·人·鬼》。

  1、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文中“兽”“人”“鬼”分别指什么?

  兽:                                               

  人:                                               

  鬼:                                               

  3、文中成人们的议论大体上反映了那几种态度?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每种态度的概括限用4-6字)。

  4、闻一多先生说“胜利道路……有时也实在曲折的可笑”,这“可笑”指的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课后问题。

  随感录三十八(节选)

  鲁迅            

  不幸中国偏只多这一种自大:古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这种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计算起来,可分为下列五种:

  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是完全自负。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

  丁云:“外国也有叫花子,——(或云)也有草舍,——,——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

  戊云:“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又云:“你说中国思想混乱,那正是我们民族所造成的事业的结晶。从祖先混乱到子孙;从过去混乱起,直要混乱到未来。……(我们有四万万人)你能把我们灭绝了么?”这比“丁”更进一层,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至于口气的强硬,却很有《水浒传》中牛二的态度。

  五种之中,甲乙丙丁的话,虽然已很荒谬,但同戊比较,尚觉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还有一点好胜心存在。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或者寻求人家一点破绽,聊给自己解嘲。这虽然极是可笑,但比那一种掉了鼻子,还说是祖先传老病。夸示于众的人,总算略高一步了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这不但因其居心可怕,实因他所说的更为实在的缘故。混乱的祖先,养出混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的根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混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所以我们现在虽然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混乱分子不来作怪,我们也不由自主,一变而为研究丹田脸谱的人物: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但我总希望这混乱思想遗传的祸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样猛烈,竟至百无一免。即使同梅毒一样,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上的病,既可医治;我们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祖传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混乱病,便也有全愈的一天。

  背景资料

  鲁迅《随感录三十八》写于1918年,当时新文化思潮已经涌动,新、旧文化的代表人物开始交锋;次年“五四”运动爆发。上文节选自原文第4至11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略有删节)。文中“全愈”今应作“痊愈”。

  1、 鲁迅先生说“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联系全文看,这“根柢总是一致”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

  □□□□□□□□□□□□

  2、 参照第2自然段鲁迅先生对“甲云”的批评,再写两条简明的评语,分别表明你对“乙云”和“丙云”的批评。

  “乙云”:                                                    

  “丙云”:                                                    

  3、 第6自然段末尾说“这比‘丁’更进一层”。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4、 用自己的话,从三个方面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

  ○1                                                          

  ○2                                                            

  ○3                                                            

  三、 创新提高

  学习本文“假定之假定”后合理联想,并有序说理的技巧。联系生活实际,假定自己是      ,然后作文,不少于800字。

我 若 为 王 篇8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4、德育目标:1、明白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是造就奴才的思想制度,天迫使人失去人性,异化为奴才。扫除奴才孽生的封建制度、思想,才能使人性复归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揣摩本文语言,分析作者语言特色。鉴赏本文艺术特色。正确理解本文的辨证思维。教学重点:揣摩本文语言,分析作者语言特色。鉴赏本文艺术特色。正确理解本文的辨证思维。教学难点:重点语句的体会。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同学们,提到杂文,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鲁迅,我们知道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刺向黑暗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位作家,有人称他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射向敌人的鼻梁”。他就是著名的杂文作家——聂绀弩。聂绀弩,现代作家,湖北金山人,是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后,在杂文创作中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萧今度、淡台、灭暗的笔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点斗杂文。二、析题:你们认为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若。可以看出,本文在构思上是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三、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绀弩  匍匐  盔  呵斥  葸 谄媚:卑*地奉承讨好别人。谄:曲意迎合。匍匐:使自己俯卧。这里指臣子们俯卧在国王面前。畏葸:畏惧,诚惶诚恐。昂首阔步:仰着头,迈大步。形容精神奋发的神态。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四、齐读课文。整体感悟。问:作者采用这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假象自己是王,你感觉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学生自由发言,大致把握中心思想。(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憎恶和否定,对民主,平等等思想的强烈呼唤。)五、分析艺术手法。教师提出基本点,学生分析。    1、排比段。文章结构很严谨,这里就不急着说了,我们要说的是作者运用排比段,几乎是一气呵成地揭示了封建专制的王制是孽生奴性、迫使人性异化的本质力量。(2、3、4、段,从不同侧面,严密地揭示了王制专制的反动力量。句式相似又有变化,如行云,如流水,语势流畅)    2、先抑后扬。在三个排比段中,作者又取先抑后扬的方法,把奴性的“奴”字揭了个透:丑,但她是皇后,奴才们也得捧,也得以之为美;白痴、丑陋、顽劣,都和一样丑,但他们若是太子,公主,奴才们照得捧。这种先抑后扬的方法,把“王制”的反动力量、奴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写得形象而深刻。    3、语言朴素、流畅。本文语言朴素、流畅而又风趣,有写词值得揣摩:王是什么东西呢?至高无上的“王”在作者笔下成了“东西”,作者对封建残余的轻蔑甚为鲜明。“捧来捧去”的“捧”活活画出奴才们的那种媚态。“没有人敢说”,一个“敢”字,就表现了王权专制的程度。“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这个“娇痴”更活现了奴才的可憎、可恶、恶心的面目。六、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抓关键词(标志)。作业:    1、找出理清文章脉络的标志,并理清文章脉络。    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评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我 若 为 王 篇9

  【识记书写】绀(gàn)弩(nǔ)亲眷(juàn注意:誉yù誊téng的区别)呵(hē注意:“诃”也读hē)斥匍(pú)匐(fú)谄(chǎn注意:“掐”读qiā)媚(mèi)悲戚(qī)柔婉(wǎn)畏葸(xǐ注意:“偲”读sī或ruì)憎(zēng)恶(wù)恍(huǎng)然大悟【补充注释】绀:带红的黑色。光景:状况,景象,情景。顽劣:顽固无知,顽固不顺从。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呵斥:大声斥责。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悲戚:悲痛哀伤。谄媚:用卑*的态度向人讨好。柔婉:形容柔顺服从的样子。娇痴:形容撒娇献媚的样子。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背景扫描】聂绀弩(1903—1986)作家。笔名耳耶。1903年1月28日(夏历除夕)生于湖北京山县城。县立高小毕业。1922年任国民党讨伐北洋军阀之“东路讨贼军”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处文书,同年到吉隆坡任运怀义学(小学)教员。1923年任缅甸仰光《觉民日报》、《缅甸晨报》编辑。1924年考入广州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任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东征胜利后,1927年回广州考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回国。1928年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副主任。与周颖结为夫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反日运动,离职逃往上海。1932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编辑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得识鲁迅。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编辑军部刊物《抗敌》的文艺部分。1939年任浙江省委刊物《文化战士》主编。1940年任桂林《力报》副刊《新垦地》《野草》编辑。1945年、1946年任重庆《商务日报》、《新民报》副刊编辑,西南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兼古典文学研究部副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55年因“胡风事件”牵连受到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送北大荒劳动。1960年回北京,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同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25日以“现行罪”关押,1974年由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为无期徒刑。1976年10月获释。1979年3月10日由北京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无罪。4月7日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改正错划右派,恢复级别、工资、名誉。恢复党籍,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1935年—1986年共出版语言文字、古典小说论文、散文、小说、杂文和新旧体诗歌31种。著有《绀弩小说集》、《绀弩散文》、《聂绀弩文集》、《散宜生诗》、《中国古典文学论集》。文学史上,颇多奇人、怪人,聂绀弩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落拓不羁,不拘小节,也许正是这个“自由主义”,口无遮拦,我行我素,才造成了一生坎坷,多灾多难,10年囹圄,8年病疴,可谓“传奇经历多难身”。其杂文创作成绩尤其卓著,影响很大,被称为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的战斗杂文大家。●阅读理解【路径点拨】一、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性。二、领悟文章巧妙的幻想虚拟的写法(归谬法)。三、品味文章诙谐幽默、辛辣深刻的语言。【问题化解】1.在第1段中哪两句已表明了作者对“为王”的态度?化解:①“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②“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2.在2-5段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化解:作者虚拟自己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而我则是“万岁”。共性:不管“我”多么无能,不管“我”的妻子儿女亲眷多么无耻、无能、丑陋,都将是“万岁”、“王后”、“太子或者王子”、“公主”、“皇亲国戚”,而且都将被捧着,被颂扬着。3.第6段在整篇文章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化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2-5段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种种情景,把“我”推向虚幻的高峰,这一段中,在一个设问后“我”终于“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一个奴才的首领”不过也是个“奴才”罢了,把那个虚幻的“我”一把拉下,捧高跌重,以示本相,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正面议论和批判。【疑难通释】1.假定又假定的前3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通释:结构并列,层次清晰,构成文章的形式美;朗读起来,节奏也美。“会如何地被人们像捧着天上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呀”,间隔反复,突出强调了奴性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强化了节奏感。2.说说第2段中“纵然……纵然……也”句式的表达效果。通释:这是个让步假设复句,作者连用两个“纵然”,假设我的妻不过是“没有任何德性的”,为良民所不齿的,与“我若为王”后的尊贵形成强烈反差,以揭示奴才的畸变心理。3.第2-5段中的形象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奴才相有哪些特点?通释:在这4段中作者通过大胆假设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在主子面前奴才的种种丑相,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①卑躬屈膝:表现在“低头”、“鞠躬”、“匍匐”,“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敢指摘王的过失、罪行”等;②巧言令色:表现在“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及“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等;③欺软怕硬:表现在“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等;④心怀叵测:表现在“也会把王赶下王位”。4.第5段中“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中“真正的声音”指什么?通释:“真正的声音”指与“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声音相对的亲切的、推心置腹的、平等的交流。5.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有矛盾吗?通释:不矛盾。我若为王,将铲除一切奴种,那样“我将没有一个臣民”,当然也就“将终不能为王”。但我捍卫了人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维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而独立的完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说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追求。【小结升华】1,以幻想虚拟的写法将奴才的种种丑态漫画化,幽默辛辣。2,将对皇权意识的批判转入对奴才意识的批判,更显深刻。●拓展练习【客观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所注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柔婉(wǎn)鞭笞(tà)谄(chǎn)媚长歌当(dàng)哭b.畏葸(xǐ)角(jué)逐睚眦(zì)必报恪(kè)守不渝c.悲戚(qī)柔婉(wǎn)憎(zēng)恶悼(diào)念d.嫉(jì)妒黜(chù)免拯(zhěng)救层见(jiàn)叠出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谄媚缠绵悱恻大意微言大义3.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玲玲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b.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怎样……也会被人们像捧天上的星星一样地捧来捧去,因为她们是贵人。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d.我并不以为我的儿子会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但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旧是太子或王子。4.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a.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上海浦东新区高楼林立,环境宜人,给人面目全非的感觉。b.今天是圣诞之夜,无法回家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伦之乐。c.我将看见所有的人们在我面前低头、鞠躬、匍匐,连同我的尊长,我的师友,和从前曾在我面前昂头阔步、耀武扬威的人们。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b.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c.以语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主观深化】6.如果正面批判奴性,那么几万字都结束不了,作者却以“我若为王”说起,说说这样写的妙处。答:7.“但是赶下来,就是我不为王了”是否可以改为“但是赶下来,我就不为王了”?试说明理由。答:8.联系下文,“假如我能够想象,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中的“有趣的事”是指什么?答:9.“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里的“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怎样理解?答:。10.“‘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与前面的“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两句中的“万岁”有区别吗?答:【由内而外】〖甲〗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请科学家不要见笑,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耻辱,最大的悲哀。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11.“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2.文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答:13.“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杀”字有怎样的意味?答:14.“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中“真的人们”指怎样的人们?答:〖乙〗论拍马聂绀弩有一种会做官的人,到上司那里去的时候,常常是准备好了上、中、下三种书面的对策的。 忘记了是商鞅还是范睢说秦王,曾先说尧舜之道,再说汤武之道,两者都说不进去,才改说桓文之道。如今的老爷们可不这么麻烦,先窥探一下上司的口气,完全不谈那隔得较远的两策,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使上司以为你只有一策,这一策又和自己的如此地“英雄所见”,而大加激赏。西装,中山装,都口袋多,很便于策士;记好:上策放在左边上面口袋里,中策放在右边下面口袋里,下策常常是被采纳的,尤其要记清楚,里面左边的口袋!这样才不会临时手忙脚乱,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西装,中山装的样式,都是来路货,莫非外国的老爷们也这样办;发明这种衣服式样的莫非就是策士自己?有策而又献得上,当然是一些优秀而又幸运的人物。但官场中,大多数却是根本无策或有而献不上去的。平凡的老爷们用什么在官场里混,而且混得很不错,不幸的老爷们又怎样变得幸运了的呢?庄子曰:“盗亦有道。”准此以推,当然官亦有法。孔子曰“事君敬礼,民以为谄也!”说穿了简单得很,就是那个“谄”字,今语谓之拍马屁!有策的人用三策拍马屁,无策的人就少不了设法打洞,用别种方法拍马屁。拍马屁决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空口说白话地喊几声“万岁”或“伟大的主上”就算得了数的;除了聪明才智会窥探“上头”的意向,还非要有具体表现不可,而那表现有时简直非常血腥,不能牺牲这些,就不算真正拍了马屁,也就未必能真正得到“知遇”!历史上有会拍马屁的人,都是些毅然决然的大勇者:易牙蒸儿子给主子吃,乐羊子自己吃儿子的肉羹,吴起杀妻,吕不韦用妻妾施美人计,竖刁阉割自己,弥子瑕、董贤化男为女,以妾妇之道事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有一位苟观察,听说制台大人的宠妾去世了,他却正有一个绝色寡媳。两老夫妇就跪在地下劝她改嫁给制台作夫人;寡媳不肯。乃暗中让她吃进一些春药,使她心痒难搔,不得不答应。人同此心,心向此理,这些英雄豪杰,岂不知父子之恩,夫妇之爱,人性人格之可尊又可贵?无奈要顾全这些,就没有人给官做,纵有也做不久,做不大,在官言官,也就不得不如此了!有一种书,叫做《人怎样变成巨人?》著者是苏联人,说的是苏联事,至于咱们贵国,如果你曾耳闻目睹过—些官场现形记,就该明白:人怎样变成非人!我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想做官,在官场里混,还要想尽方法混得不错,那就很容易变成非人的,像上引的易牙乃至苟观察们一样。不过这种现象,大概立刻要结束了。(1946,11,2,重庆。)15.下列词语注音、字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名一钱(占有)残羹冷炙恣睢(zhuì)b.安之若素(朴素)义愤填膺桓(huán)c.刻骨铭心(深刻记住)民不聊生尧(ráo)舜d.骇人听闻(惊吓)无济于事骚(sāo)扰16.简析第2段中“英雄所见”的妙处。答:17.第2段中关于“西装中山装的样式”的论述有什么深意?答:18.作者是怎样论述拍马的危害的?答:〖丙〗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要钱;头钱〔注〕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我想,你总会好起来……”“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怎么行?……”“那么,你带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1925年12月26日)注: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60期。头钱:旧社会里提供赌博场所的人向参与赌博者抽取一定数额的钱,叫做头钱,也称“抽头”。侍候赌博的人,有时也可从中分得若干。19.注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估量liàng即使jí敷衍了事xǐng笨拙zhuób.补给gěi伺候cì污秽suì窠kē臼c.房檩lǐn酗酒xiōng断垣yuán呻吟yínd.应届yīng浑身解数xiè绵亘gèn诅咒zǔ20.文中“奴才”指怎样的人?答:21.文中的“聪明人”指怎样的人?答:22.文中的“傻子”指怎样的人?答:●写作指津【构思导引】关于杂文,瞿秋白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揭示了杂文的文艺性、社会现实性和论说性。但这个概念无法穷尽所有杂文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以记叙为主的杂文,以抒情为主的杂文,还有三者熔于一炉的杂文。但不论哪一种杂文,杂文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是形象化的说理。因此,形象化说理是杂文创作的最主要的艺术规律,也是衡量杂文艺术的最主要的标尺。《我若为王》正体现了杂文说理艺术性的特点。这篇杂文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并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设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了王权和奴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比之正面着手,更具一种揭露的威力。所以我们学写杂文的时候切忌空洞地说教,要注意从实入手,就实寓虚,取类譬喻,形象说理。【例文简析】矫情的年代夏非我作为团支书去会议室开会。老师发给每个团支书一份倡议书,号召为我校某生捐款。团支书们回去要把这个工作做好,钱不在于多少,意思意思就行,原则上是每个同学都要表示表示……老师怡然自得地布置给我们任务。我听了觉得有意思。他说“意思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原则”——好像学校老碰上这类事情,操作流程已经驾轻就熟。“表示表示”?搞得跟行贿一样……可惜的是我回到教室依然用老师的语气把大意复述了一遍,自己都有点儿恶心。同学们很配合地听我做倡议,大概因为故事情节精彩,还要求我把倡议书完整地念一遍……一节课后,某公闪到身旁探口风,“您,您准备捐多少啊?”“啊?还没想过,再说吧。问这个干吗?”“我是想看看团支书的标准啊,然后我们好效仿啊。”我心里想,得了吧你,这号人爷瞅得多了。自个儿拿不准主意,捐少了怕丢人,捐多了怕吃亏,最好跟别人差不多。我心里本来就不畅快,半开玩笑半挖苦地反问:“我捐多少你也捐多少是吧?”“……是啊……”他回答得很痛苦,但这点面子还是要保住的。俄顷,丫又小心翼翼地追问:“捐款数额记名吗?”“我不晓得!”语气有些烦闷。他也知趣儿地走开了。我把这些人这些事儿跟矫情联系在一起只是我的臆测,可是至此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对这么点儿小事儿斤斤计较念念不忘还饶有兴味,矫情的,恐怕是我。点评:作者从亲历的事出发巧妙地批判了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矫情”、人性中的虚伪,绘声绘色,深辟入里。语言诙谐机敏,结尾看似闲笔实则辛辣之至。【题目参考】23.就某些你所见的不良现象引发议论提出你的感受和观点,注意说理要生动形象。字数800左右。●资料附录◎清人叶燮说:“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真正的艺术家不但要有艺术良知,而且要具备艺术勇气。对于优秀的杂文作家来说更是如此。这是由杂文直接干预现实、参与政治、抨击邪恶的特性所决定的。聂绀弩曾提醒、告诫自己时时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打击旧世界的统治者”(《天亮了·序》)。可以说这是他全部杂文中最有价值、最富生气的部分。(姜振昌《聂绀弩的勇气与才气》)◎习题参考答案1.b。a中“鞭笞”应为chī,c中“憎恶”应为zēng,“悼念”dào。d中“层见叠出”应为xiàn。2.b,“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a中“流连忘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从流往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连”,故为“连”不同于“留恋”的“恋”。b中“质疑”的“质”为责问之意,而“不容置疑”的“置”为安放之意,是有区别的。c中“旁证”意为间接的证据,而“旁征博引”之“旁征”意为广泛地引用证据,“征”为引用证据之意。“变换”和“变幻”都是变,但前者是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后者则是没有规律的“莫测”的变化。d中“大意”为主要的意思之意,而“大义”指大道理。3.d,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a引号并用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应用单引号。b中“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是陈述语气不必用问号,用逗号即可。c前文“正如有的评论所说的那样”后改用冒号,或者把引号里面的句号提到外面。4.c。a“面目全非”和“耳目一新”都有事物改变很大之意,但前者多含贬义,这里应用后者。b“天伦之乐”指家庭之乐,与前文矛盾。d“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发表自己粗浅的见解以引出大家的高见或佳作。显然不能用于题中这样的总结辞中。5.c。a“处女作”与“第一步”意义重复。b“余项”与“之多”相矛盾。d主语残缺。6.这样做了假设后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要批判的对象漫画化,极具讽刺性。从要反驳的论点出发得出荒谬的结论,即那个至高无上的王原来也是个奴才,欲擒故纵,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在议论文中称“归谬法”。7.不可以,“就是我不为王了”含有别人继续为王的意思,而“我就不为王了”就没这层意思。8.从下文看“有趣的事”指作者想象中人们在众星捧月时的种种丑态:“所有的人们在我面前低头,鞠躬,匍匐”,“谄媚的,乞求的,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等等。“有趣”一词有辛辣的讽刺意味。9.里的“暴君”非贬义,是要去铲除奴种的人。10.有,有本质区别。前面的“万岁”是卑躬屈膝的奴才发出的,而课文结尾的“万岁”是有尊严有独立思想的“真的人们”发出的,是为“除奴扶正”的成功而欢呼之语。11.由于前面蓄足了势,在这里笔锋一转,把那个虚幻的自己抛人深渊,指出那“无比尊贵的王”不过是“奴才的首领”,换言之,不过也是个“可鄙的奴才”而已,从而辛辣而巧妙地指出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恰恰是滋生前者的温床,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正是从这一点上说,此文不是一般意义上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意识,而是从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上去批判的,在一般人止步的地方起步,这也正是此文尖锐深刻之处,不同凡响之处。12.“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就是奴颜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虽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以“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为生平“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13.作为一个有着自由民主思想的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作者对奴性有深刻洞察:奴性是人的品行中最低*的品行;奴才是人类中最低*的种类。所以作者要将所有的臣民一齐“杀死”,表达了他要铲除奴性以改造世界的斩截愿望。“杀”字有斩钉截铁、痛恨至极之意。“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一句话正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胆略和才气。14.这里的“真的人们”是指与奴才相对立的有尊严有独立思想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与前面的“古今中外最大的王”同义呼应。15.d。a中“恣睢”为suī。b中“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指代人或事;素:平常,往常。对困难遭遇毫不介意,心情像往常一样。现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c,“尧舜”为yáo.16.这“英雄所见”一词精妙地讽刺了那些当官的因献了与上司一致的计策而拍马得逞的得意之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文风:辛辣深刻、机敏便捷。17.在这里作者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以示滑稽,令人忍俊不禁。这就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唯上是从“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的策士们。18.作者在第4段中举了很多古代的例子,具体深入地揭示了拍马怎样地“与骨肉相连,肢体相连,人性人格相连”,从人性的高度论述拍马的危害,最后一段以“人变成非人”一语道尽拍马的本质。19.d。a“敷衍”应为yǎn,意为做事不认真只表面上应付。b“补给”读jǐ,“污秽”读huì。c“酗酒”读xù。20.指虽生活在可怜的景况但麻木不知反抗的人。这种人只在诉苦和同情中得到满足,来一个启发他帮助他的“傻子”,他反而马上站到了主子那边,在主子面前显出“恭敬而得胜”的神情,可见其骑墙和不仁。21.“聪明人”是指那些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明哲保身、精神虚空的人。遇上诉苦者能“叹息甚至眼圈也能红”,遇上高兴的人也能“代为高兴似的”说话;然而这种人终究是甘心让命运摆布的“怯弱者”。22.“傻子”是清醒的“人间叛逆的勇士们”,他们悲悯着受难者的前途,他们看透了造物的把戏将要起来使人类苏醒,那一声“混帐”就可看出他们的生猛。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是寂寞的,为受难者蒙难却往往只是引来几个“看客”而已。23.略。

我 若 为 王 篇10

  朱军 我若为王 聂绀弩 一、教学设想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从而达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于生的初衷。 二、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 (一)预习指导 1、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掌握下列字词。 光景 德性 亲眷 敬畏 憎恶 谄媚 悲戚 呵斥 乞求 2、浏览全文,初步把握作者抨击的对象,即杂文中的靶子。 3、本文在立意和结构处理上,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读本》第13—15课,以加深对杂文作品的认识。 (二)教学步骤 1 导语设计 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或能动人心扉,或能发人深思。请你以教师身份,拟一则80字左右的导语。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我若为王》。 2、根据同学们的导语,联系课后练习中的一则材料,得出本课的中心论题是什么。(1)学生谈自己导语设计的出发点。(2)讨论犯罪分子为何能轻易得逞? 3、为了能讲清楚这个问题,你的文章打算怎样写?试列出你的结构提纲。 4、联系自己的构思,对照本文,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将来写作的借鉴。 文章立意上:表现在对王权和奴性批判的处理上 讨论: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 奴才:惟命是从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俯首帖耳)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卑躬屈膝 低头、鞠躬、匍匐 巧言令色 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 欺软怕硬 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 结构安排上: 1、捧高跌低法: 王——————————臣民 王权 —————— 奴性 妻子——王后 唯命是从 儿子——太子 卑躬屈膝 女儿——公主 巧言令色 (铺垫) 虚 —————————— 实 (欲擒故纵) 2、虚拟幻想法: 假设:我若为王。。。。。。;我将。。。。。。 3、排山倒海法: 表现在段与段之间,也表现在段落内部。 4、波澜突起法:“王”的想法既合理,又来得突然,有些意外。然而,警戒之意,更明显。 (四)课后练笔 学习本文以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对你的人生将会有什么样的教益?试写出自己的思考。(600字) (五)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 现代诗人、散文家。聂绀弩出生于湖北京山县城关镇,在读高小时就以作文闻名,同学们戏赠“聂贤人”这一雅号。高小毕业后,因家贫失学在家,但他仍攻读不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0年代中期,先后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和杂志《海燕》。这时,他以短小精悍、犀利泼辣的杂文,引起读者注意。当年《申报》的《自由谈》上,有两个人的杂文与鲁迅神似,一是刻意学鲁的唐 ,一是随意为之的聂绀弩,他被认为是鲁迅之后的杂文第一人。抗日战争时期,聂绀弩在桂林与夏衍等编辑杂文刊物《野草》。“皖南事变”后不久,他在《野草》上发表了《韩康的药店》,从诙谐中体现讥刺,回击了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逆流,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杂文集《历史的奥秘》、《蛇与塔》,都是作为《野草丛书》出版的。前者杂论社会现象,后者评说妇女问题。后来又以二者为基础,编为《二鸦杂文》出版。解放战争时期,他的散文集《沉吟》和杂文集《血书》出版。《沉吟》通过人物记述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血书》是对黑暗现实的针砭、挞伐,并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公布的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绀弩在香港办报期间,仍以杂文为武器,批判各种怪现状、怪议论,宣传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聂绀弩在杂文写作上,学习鲁迅的笔法,但又形成自己的风格:行文恣肆,用笔酣畅,反复驳难,淋漓尽致,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他的作品多已收录于《聂绀弩杂文选》(1955)、《聂绀弩杂文集》(1981)、《聂绀弩散文》(1981)。 晚年,聂绀弩运交华盖后又写起旧体诗来,古怪而又美妙,实为文坛一绝,堪称“我国千年传统诗歌里的天外彗星”。

我 若 为 王 篇11

  【教学目标 】

  1、 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理清全文思路。

  2、 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方法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 导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王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奴才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

  今天我们来看现代作家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在大胆的假设下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二、 作者及文体简介(投影)

  聂绀弩,现代作家,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本文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杂文。

  三、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四、 具体研读

  1、问题:聂先生喜欢做王吗?

  【明确】从文章最后两段可知,作者是怎样的观点态度。

  (1) 表达对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3)表明铲除皇权和奴才的愿望

  (4)呼唤民主制度      (板书:结论    铲除奴种   改造世界)

  2、问题: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通过假设自己为王之后出现的种种情景,进而否定奴才,否定为王。

  (板书:假设     幻想为王)

  3、问题:本来假设自己为王了,为何又不想做了?

  【明确】因为有奴才的存在,憎恶奴才的嘴脸。

  4、讨论1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

  由师生讨论分析后得出(投影)

  捧王后

  趋炎附势    捧太子、王子

  阿谀奉承    捧公主、皇亲国戚

  俯首帖耳    我的每句话都成为“圣旨”               

  惟命是从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

  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奴才:                                                  王:单调、寂寞、孤独

  卑躬屈膝    低头、鞠躬、匍匐                        恍然大悟:也不过是

  一个奴才的首领

  巧言令色    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

  欺软怕硬    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

  心怀叵测    也会把王赶下王位

  因此王感到单独、寂寞、孤独,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讨论2王权和奴才的关系。

  【明确】首先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掌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则接受统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总想做王,做君王的总想压制奴才。

  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赖以生存的温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

  所以要铲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权,最终实现人人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5、 问题:作者当时是民国国民,在民国时期难道还真有人想做王吗?作者怎么会提出这个话题的?

  【明确】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提出话题的。(板书:引题  “我若为王”)

  问题:这个片名意味着什么问题,为何会引起作者这么多的思考?

  【明确】“我若为王”说明“我”仍处于奴才的地位。

  “我若为王”说明奴才总是艳羡王权,并以“为王”为最高理想。

  到了民国,身为民国国民,却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说明封建主义基础还很牢固,民国还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国民的封建意识还很浓厚,没有树立起民主思想。

  “我若为王”这个片名正是还有奴才的明证,也就成为“世界还大有待于改进”的理由。

  “我若为王”这个电影名字,不但触发了作者写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实际指向封建专制主义,消灭奴才,消灭王权。

  五、 探讨本文的论证方法、写作手法

  由板书可知,文章引出话题后,进行假设,进而否定,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六、 布置作业 

  根据本文假设论证的方法,针对某个主题写一篇杂文。

  板书:        我若为王

  引题     “我若为王”  

  假      ↓          ↓

  设    假设      幻想成王    

  论     ↓          ↓                     

  证    结论      铲除奴种       

  改造世界    

我 若 为 王 篇12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么?而且真想作王的人,他将用他的手去打天下,决不会放在口里说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那时候,她也仍旧是王后。一个王后是如何地尊贵呀,会如何地被人们像捧着天上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呀,假如我能够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若为王,我的儿子,假如我有儿子,就是太子或王子了。我并不以为我的儿子会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但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旧是太子或王子。—个太子或王子是如何地尊重呀,会如何地被人们像捧天上的星星一样地捧来捧去呀。假如我能够想像,倒是件不是没有趣味的事。 

  我若为王,我的女儿就是公主;我的亲眷都是皇亲国戚。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怎样……也会被人们像捧天上的星星一样地捧来捧去,因为她们是贵人。 

  我若为王,我的姓名就会改作:“万岁”,我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圣旨”。我的意欲,我的贪念,乃至每一个幻想,都可竭尽全体臣民的力量去实现,即使是无法实现的。我将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没有人敢说它是过失;我将没有任何罪行,因为没有人敢说它是罪行。没有人敢呵斥我,指摘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但是赶下来,就是我不为王了。我将看见所有的人们在我面前低头、鞠躬、匍匐,连同我的尊长,我的师友,和从前曾在我面前昂头阔步耀武扬威的人们。我将看不见一个人的脸,所看见的只是他们的头顶或帽盔。或者所能够看见的脸都是谄媚的,乞求的,快乐的时候不敢笑,不快乐的时候不敢不笑,悲戚的时候不敢哭,不悲戚的时候不敢不哭的脸。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他们的全部语言:“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啊!”这就是那语言的全部内容。没有在我之上的人了,没有和我同等的人了,我甚至会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请科学家不要见笑,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耻辱,最大的悲哀。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