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 |
范文 |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通用4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 篇1诗在古代文坛中独领风骚,唐朝散文也有一些流传千古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 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3、教材重点、难点: 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 说教法。 《阿房宫赋》在现行教材是讲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 三、 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二用课件展示课题《阿房宫赋》让学生背诵全文(课前已做过预习) (二) 课文背诵小测试。这是一个强化过程,学后马上检测,(用课件显示强化内容) (四)由学生讨论总结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来历,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阿房宫的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心壮观。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灭亡,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作者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课件设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段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画表述秦朝的灭亡,第四段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五)迁移练习。 采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说出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秋夕》《江南春》《清明》《泊秦淮》等。提问学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用课件放动画) (六)布置作业。(课件结尾)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阿房宫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课文。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教学时,可参考“课文说明”和“有关资料”,分别在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做一些必要的提示。通过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讲解赋体的源流和特点,让学生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做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基于文言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本文的学习,应着重让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了解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 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3、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学生掌握重点文言知识”为我的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板书课题——我有一个梦想) (二)新课讲授 1、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理解。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投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同学讨论,教师强调重点,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三)深入研读 1、让学生填充课文内容: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课前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文章越短,最后只读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学和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请看投影: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可谓矣!呜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众、多、糜、极、速、悲 2、请学生在文中找出“雄、大、众、多、糜、极、速、悲”的具体内容,并朗读这些内容。 杜牧为文,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作者充分利用赋的特长(“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泼墨如云,铺陈渲染描绘阿房宫。请看课文第1、2段。 3、诵读1、2段,感受赋体特点 这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宫貌是如此的富丽堂皇,宫人是如此之众多,生活是如此之骄奢糜烂,齐读,CAI教学媒体展示音(配乐《汉宫秋月》)像。 思考: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段并说明理由) 例如: 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学生讨论,七嘴八舌地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配乐《汉宫秋月》(二胡)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比较分析,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1)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 启发思考:同样是借秦讽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样,杜牧对秦灭亡也作了深层思考,他提出的见解是——?“灭六果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为什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那么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们一起学习第3、4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杜文以阿房宫作为切入口,在杜牧笔下,阿房宫成了秦皇骄奢的.见证,封建独裁的象征,秦朝灭亡的标志。(板书) (2)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六国论》末段(课堂练习,附后)根据同学们反馈的情况再作评析。 (四)巩固提高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让学生以“啊,老师!”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过60字) 出示投影:(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啊,黄河!有了你乳汁的浇灌,这贫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茅屋、鸡鸣、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戏绘织而成的田园风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灿烂的文化。 (五)小结作业 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总结并布置作业,作业如下所示:尝试背诵这篇文章。 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规划和构思,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阿房宫赋 奢——亡——鉴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 篇3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杜牧及其创作,了解赋。 2、识记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学习本文铺陈排比、夸张、对偶、比喻的用法。 4、体悟杜牧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来猜猜一个谜语。我们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副对联,请看黑板上:上联——半边林场半边坡,下联——一曲牛歌一卷文,猜唐朝一位诗人。﹙提示:大家要注意方法,这副对联运用的是拆字法来写的,也就是说,上下联各蕴含着一个字﹚。 生:杜牧。 师:提起这位晚唐的大诗人,我们会想到他哪些诗句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精彩的诗句,在大诗人的笔下是层出不穷的。其实,杜牧不仅诗歌写得好,赋也写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赋作《阿房宫赋》。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的杰出代表人物。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宰相和史学家。26岁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及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其诗擅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极高,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的主要代表之一,亦能文,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 【“赋”介绍】 赋:指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在内容上的特点表现为通过“体物”以“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表现为注重铺陈夸张,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注意由于赋是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所以它既讲究对偶,注重声律,保存了一定的诗意,又自由流动,增强了表现力。 【分析课文】 一、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地听,给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注上读音。然后,全班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根据赋在内容上的特点来答,即通过描写阿房宫的相关情况,反映了秦始皇穷奢极欲的现实,总结了秦亡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二、分析第一段 1、逐字逐句讲解字词,翻译第一段,一边翻译一边讲解内容一边要求学生背诵: 阿房宫的来历﹙四个三字句﹚→阿房宫占地之广→阿房宫楼阁之高→建筑地形﹙外﹚→二川﹙内﹚→楼阁、走廊、屋檐、宫室﹙2个四字句+散行长句﹚、长桥、复道、歌台、舞殿。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2、本段艺术: 师:其实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但杜牧却从阿房宫的外在形势和本体构筑详细生动地描摹了阿房宫的情况。其实,这些对于楼阁、走廊、宫室、屋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的描绘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但这些奇特的想象合理,并无造作之感。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在这深刻细腻生动的想象描写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这些修辞各写出了阿房宫的什么?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 篇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 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 本文的结构层次 。 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赋”、作者及写作背景;讲解第一、二节 教学过程: 1、 介绍“赋” 这个单元的课题很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这是指上给皇帝的奏章;“滕王阁序”中的“序”,是序言,是介绍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师说”的“说”我们多次学过,这是一种议论文体。以上这些课文的文体在题目中就作了交代。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阿房宫赋》的“赋”是什么文体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86页臧克家写的一篇作品欣赏。 看了这段话后,你获得了哪些有效信息? [明确] “赋”是有诗衍变而成的一种文学体制;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辞人之赋徒有华丽的外表,而诗人之赋不但文词优美,而且意义严正;《阿房宫赋》属于诗人之赋。 [幻灯] 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这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至于什么是赋呢,我们曾经粗略的提到“赋者,铺也”。《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学完《阿房宫赋》之后,相信大家就能感受到这种美了。 赋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这样几个阶段。 2、 作者 至于作者杜牧,大家曾经学过他的《泊秦淮》,注释1里也有,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了。这里有张幻灯片,大家简单看一下。[幻灯] [板书课题]《阿房宫赋》 杜牧 3、 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红楼梦》里有一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学过了吧?里面有一张“护官符”它的内容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放幻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里就提到了“阿房宫”。[幻灯]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来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没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此时危机重重。于是,杜牧写了这篇赋。表面上,揭露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实际上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当权者要以古为鉴。 4、 听录音,正音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在听的同时请大家把一些不认识的字注注音。(强调应读阿房(fang)宫)[放录音] 5、 划分结构 读完文章,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两部分:[幻灯] 第一部分1-2节 体物,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宫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第二部分3-4节 写志,交待作这篇赋的本意,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6、 梳理第一小节 (1) 下面我们先来看“体物”中的第一小节。这一节介绍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结合课后练习一的1、2、3看看第一小节。 (2) 请同学回答第一题,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来历? [明确][幻灯]“六王毕……阿房出” 请同学回答第二题,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明确][幻灯]“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 请同学回答第三题,阿房宫的本体构筑 [明确][幻灯]“五步一楼……而气候不齐” 这样一理,大家很清楚这节可分为几层呀?(三层) (3) 第一层 我们请位同学来翻译第一层 强调:毕:完了,指被秦国所灭。一:统一,数词→动词 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尽。形→动 我们说第一句四个三字句,短短的12个字写得非常好,对的十分工整,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既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李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树木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到关中,阿房才“出”,这是多么劳命伤财呀。这12个字实际上已经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是褒是贬呀?(贬) 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等我们学完本文,将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4) 第二层 阿房“出”了,那么它的规模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第二层。请同学翻译。 强调:构:构造,建构。折;转折。走:奔向,趋向。注意“走”在古时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本文这里是奔向,趋向。 这四句交待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接着又由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过度到第三层对阿房宫建筑特点的介绍。 (5)第三层 同学翻译 强调:“五步一楼”的“一”:数词,和前面的不一样。 缦:萦绕。回:曲折,迂回。象我们今天所说的回廊、峰回路转都是此意。 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 抱:环绕。 钩心斗角:古今异同。古:宫室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今:各用心机,明争暗斗,互相倾轧。 落:量词,犹“座”。 霁:和《滕王阁序》中的“云霄雨霁”的“霁”意思相同,本指雨停,引申为风雨停,云雾散,天放晴。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通感修辞。用“触觉”去状摹“听觉”,象《荷塘月色》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气候:古今异同。古: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今:天气(雨雪阴晴) “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写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现象。 在这一层里,大家看看一共写到了哪些建筑? [明确]楼,阁,廊,檐,长桥、复道 (6)从刚才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节从三个方面写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我们齐声朗读一遍。 7、梳理第二节 (1) 第一节说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这些载歌载舞的是谁呀?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小节。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看这节说了什么。 [明确]这节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上文所说的唱歌跳舞的是“妃姘媵嫱,王子皇孙。” (2) 请同学翻译前两句 妃姘媵嫱;注音读音。 王子皇孙:这里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词→动词。 辇:原义:人拉的车,这里名→动,乘车。 朝歌夜弦:歌、弦:名→动。 为:成为 “妃姘媵嫱,王子皇孙”这些人为什么要“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明确]因为“六王毕”。这既回应了“六王毕”,又暗示秦统治者的前途,再次显露了作者的贬义。 那么这两句写的是什么?(写妃姘媵嫱的由来) (3) 下面我们从“明星荧荧”读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这几句写的什么内容?(宫人的生活情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请同学翻译。 强调;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现在专指有名的电影演员,运动员等 绿云:比喻女子乌黑的头发。腻:脂膏。 杳:状语,深远,不见尽头,不见踪影,杳然的意思。之:动词。到……去。 尽、极:互文,极力,尽量。 缦:同“慢”,迟缓的引申义。缦立:久立。和前面“廊腰缦回”的意思不同。 这里不直接写宫人众多,而是用“明星”、“绿云”、“渭涨”间接写出宫人的众多,手法十分高明。写宫女,是为了写秦始皇的荒淫无道。宫车天天过,尚且还有宫人“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在表现宫女命运悲惨的同时,揭示了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 (4) 接下来,由写人到了写物,同学翻译。 这里的“收藏”、“经营”、“精英”指的都是金玉珠宝等物,大家看看‘经营“和我们现在的意思一样吗? 铛:名作动,把它当作铛。 这些六国的珍宝,在秦人眼里,却不爱惜,这里由写人的被欺辱写到物的被践踏,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对秦始皇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5) 那么,大家看看这节可以分为几层呀?(三层) (6) 读第二小节 8、 总结一、二节 在这两小节里,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用途,虽然没有发议论,却已寓议于叙中,至于作者究竟怎样议论的我们下节课再讲。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