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 |
范文 |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4篇)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 篇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 一、教学过程: 导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 篇2一、写作背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注音 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èi)芼(mào) 三、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ū)鸠(jīu):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四、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钟鼓乐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钟打鼓。 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友好、亲近。 琴瑟友之名词做状语,像琴瑟一样和谐。 五、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六、诗歌赏析 1、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窈窕淑女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孔子评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描述自己看到了哪些画面? 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尽情狂欢图 4、诗歌开头运用什么手法?作用如何? 运用“兴”的手法,诗歌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婉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 5、说说下列诗句的作用。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既写出了姑娘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形象。“悠哉”连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难耐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描写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地表现出来。但这并非是已然的事实,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的幻想。描绘这一美满结合,突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之深。也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6、“诗无邪”,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综观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 篇3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 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 篇4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词语含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领悟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品、写等方式学习诗歌。 2、音乐烘托,资料辅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营造氛围) 一、走近《关雎》--仰视 1、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 2、《诗经》简介(屏显)(生自读积累)。 3、《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 二、走进《关雎》--透视 聆听先民吟唱: 1、自由读,回顾诗歌朗诵常识。 (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据诗歌常识探讨如何读好这首诗,再据总结的经验试读。) 2、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推荐同学示范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3、同桌互读,探寻人物内心世界。 (读给同桌听,并与同桌探讨: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出了诗中男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探究人物形象: 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样。那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让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闭上眼,我们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微风轻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一位挎着篮筐的姑娘不时弯下腰,轻快的采摘着荇菜……也许这个姑娘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我们相信,她一定有-- (生随老师设置的情景想象。明确: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 (2)详解“窈窕淑女”(屏显)。 (3)“窈窕淑女”的形象在诗歌中是通过她的什么举止表现出来的?朗诵相关语句,感受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之音韵美。 (男生先读,女生轻和) 2、分析“君子”形象。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中男子是个“君子”? (生找出反映男子举止及心理活动的语句,边读边品边评价。) 小结:看来是一位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的君子!既写了他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未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难怪孔子评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故事结果探究:他是否如愿以偿?反复咀嚼诗歌最后两行,猜想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 (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自由发表见解,需有理有据有感慨。可能是现实,可能是想象,可能是做梦……允许答案多元化。) 小结:其实,无论结局怎样都已不再重要!时间的帷幔后,所有的聚聚散散都随风而散,只有这些简约、典雅的文字沉淀下来,将她的美丽勤劳、他的真挚执著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回放,将人类最美好的情愫绽放!日渐浮躁功利社会中的我们,是否更应将这古老而文雅的歌谣传唱? 分角分层全班合作读《关雎》。 改创优美篇章: 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诵,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雎鸠鸟在沙洲鸣叫,我们仿佛又看见了采荇女在河边忙碌,我们仿佛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无尽的思念……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景或一处细节,将其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或几行意韵悠远的小诗,拟个题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轻音乐声中学生静心创作,然后全班交流,师简单点评。) 三、走近《诗经》--正视 (屏显:王安忆语) 我们又似乎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条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关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还有许多扇窗等着我们去开启,我们当寤寐求之,我们当琴瑟友之!虔诚的破译祖先文字的原码,执著的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我们当永不止步!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