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
范文 |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通用6篇)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1一,教学目标: 1,找准故事的"矛盾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2,通过三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编寓言故事. 3,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 (1)画面中的这些故事你们熟悉吗 (2)谁来选择其中一则故事简单讲讲. 小结过渡:讲得真不错,这些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事,也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学生读题) 2,了解寓言,了解伊索. (1),说到寓言,我知道,很多学生都很喜欢.那你知道寓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吗 (学生交流后板书:小故事 大道理)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2),课题中的伊索是一个人,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 过渡:伊索是编寓言故事能手,他编的寓言就叫——那伊索寓言又是如何通过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吧. 3,学习〈牧童和狼〉 (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两人,第一遍重在正音,第二遍重在思考) (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指名说)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交流,红字显示 齐读) (4)"一贯说谎的人"是指谁 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牧童一贯说谎 (交流时指导学生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并进行感情朗读.第一次读出戏弄的语气,第二次读出着急,惊恐的语气.) 小结过渡:然而,不管牧童怎么叫喊,就是没有人来帮忙.因为——(学生再次齐读寓意).这就是《牧童和狼》所告诉我们的道理.那下一则寓言《蝉和狐狸》又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学习《蝉和狐狸》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 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指导朗读. a,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蝉很聪明 (相机理解"别人的灾难") b,谁愿意来扮演一下这只聪明的蝉,读一读蝉最后对狐狸说的那番很有智慧的话.(指名读 齐读) c,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英国哲学家罗素 (学生齐读) 过渡:都说狐狸很狡猾,但这一次,他却没有能够忽悠得了一只小小的蝉.这真是狐狸家族的悲哀,耻辱.于是,他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时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发生了呢 5,学习〈〈狐狸和葡萄〉〉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2)指名说.(课件显示 齐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或结合课文,或结合实际) (4)是的,有些人他没有能力把事做好,还要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就像文中的狐狸,他够不到葡萄就说——(引读狐狸的话) (5)这葡萄真是酸的吗 (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6)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狐狸说的这句酸溜溜的话. (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预设:爱面子,不敢承认自己没能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8)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狐狸这样的人 举例说说. (9)再读寓意.(拿起书,让我们齐声把最后一句话送给这只狐狸和像它这样的人) 6,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则寓言,这三则寓言都出自伊索之口. (1),快速浏览三则寓言,想想三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点 "(结构,内容,人物) (2),指名交流.(可结合前面学过的三则成语故事比较着谈.) (3),课件出示: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啊等等.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齐读) (4)师小结:这就是伊索寓言与其它寓言所不同的地方. 7,提供寓意,编写寓言. (1),老师听说伊索寓言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先有寓意,然后,伊索再根据这些寓意,编出一则则简短而又简单的小故事.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寓意,(课件出示 齐读)你想不想根据寓意也来编个小故事 (2),那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谁来给大家友情提醒一下 (故事与寓意要吻合,故事要有趣,情节要简洁,语句要通顺) (3),学生编写寓言 三,总结:同学们,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而像《伊索寓言》这样的一本经典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课后请同学们一定用心去赏读. 板书: 小故事 伊索寓言 大道理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2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语言故事的特点和《伊索寓言》。 2.细读课文《狐狸和乌鸦》,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当,并引导领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 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 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仔细听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每人选择其中的一则故事朗读思考: (1) 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2)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三个寓言故事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 4.指名了解学生朗读思考情况。 分别说说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主要内容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感受形象。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4.出示生字词:狐狸 葡萄 谗 酸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葡萄”的词尾都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四、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狐狸想吃葡萄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够) 2.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 “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课文永乐一个词——无望 * 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 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事实真的如此吗? * 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3.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4.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板书设计: 狐狸和葡萄 想尽各种办法 (吃) 狐狸 葡萄(酸的)? 吃不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细读课文《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当,并引导领会寓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着两则故事。 3.了解《伊索寓言》这本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习《牧童和狼》。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 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 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 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三、 学习《蝉和狐狸》。 (一) 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2.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3.合作讨论: 《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为什么会受骗,《蝉和狐狸》中的蝉却没有受骗 4.阅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1.慌、贯、谎、粪、戒 2.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集》实物)。上节课给大家介绍过这本书,咱们今天学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就选自这本书,这里面精彩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想不想好好读读这本书呀?(生齐答:想)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注意些什么呢?(点明读法。) (1)每则寓言的最后都以一句话点明寓意,应好好体会它的寓意。 (2)不动笔墨不读书,应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 2.师总结: 同学们,《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它出自《伊索寓言集》,而像《伊索寓言集》这样的一本一本的经典的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贝,但愿我们从书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快乐。让我们——热爱读书吧! 板书设计: 蝉和狐狸 狐狸 狡猾*诈 蝉 聪明 善于观察总结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3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题 1、 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课外你们读过或听过《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伊索和他的寓言吗?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个故事。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三则寓言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卡片: 狐狸 葡萄 馋得 酸的 惊慌失措 粪便 戒心 a、 指名读、抢读; b、 指导“馋”、“慌”与“谎”的写法; (2) 指名读文,注意指出“狐狸”、“葡萄”中的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 (3) 联系读文理解“惊慌失措”、“一贯”、“圈套”、“戒心”; 三、 再读复述 1、 自由读文,试着复述这三个故事; 2、 指名读文,复述故事。 四、 作业布置 1、 每字写两遍。 2、 课后继续读这三则故事,用“||”试着给每个故事分段。 3、 课外朗读《伊索寓言》并写下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理解寓意 (一)《狐狸和葡萄》 1.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这幅抓插图上的内容的? 2.“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办法呢?。 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办法的结果。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4、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 1、学生写话 2、学生交流体会。 一、精读感悟《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一)学习《牧童和狼》 1、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狼来了》的故事?(指名说)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牧童和狼》)。 3、默读这则寓言,思考:牧童两次喊“狼来了”村民们反应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们的样子他的反应是怎样的? 4、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5、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蝉和狐狸》 1、自由读文,思考:这则寓言与《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所用伎俩有何异同?蝉与乌鸦表现一样吗?为什么它们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2、生活中或是电视、其它媒体中听过或看过这样的例子吗? 六、作业布置 1、同学或伙伴之间说说这三则寓言 2、修改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继续选读《伊过寓言集》。 附: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口是心非 《牧童和狼》牧童 :不诚实,罪有应得 《狐狸和蝉》蝉 :善于观察、思考,能识破坏人说好话的欺骗手段,对小人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4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此课参加宁波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摩比赛,获一等奖。)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2、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通过课前自己查找的资料,你了解伊索或《伊索寓言》吗?(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材料补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 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7、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8、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扩写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板书设计】 狐狸和葡萄 狐狸 想尽各种办法(吃) 吃不到 葡萄 (酸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抓住第一课时的特点,完成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的任务: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知道课文大意。在生字词教学环节,为了体现趣味性,我把生字做成卡片,分组赛读评分、齐读巩固,读后指导两个重点字的书写。在赛读前还专门留一分多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再用心看一看这些生字的读音,主要是体现高年级的自主识字。这样,第一课时既认读了这些生字,还掌握了这些字的写法。第二遍读文,主要是解决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这些词的意思,避免了空口的理论说教,而是借助文中相关语句的描写,加上学生的想像,及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消化吸收。在理解词语时,我还注重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做到有的放矢,为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寓意作了非常好的铺垫。在理解“成熟”一词的两层含义时,我借助了当时的教学生成,学生回答不了这个词的引申义,说明他们还没有思考成熟,这就是成熟的另一层意思。这么一引导,学生马上豁然开朗,想出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成熟”一词的用法,从而使学生对此词有了更为深刻的、全面的理解。在复述故事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是利用螺旋推进的方法,在引导孩子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就有意引导他们对故事内容的记忆,为他们理解、复述故事内容做了坚实的铺垫,所以在复述这一节孩子们说得非常流利,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自己缺乏语言魅力!教师的语言魅力对于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的影响相当重要。而一节课下来,我的评价用语贫乏得可怜!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催化剂。可这节课上,感觉自己一直不在状态中,还不如平时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赞美吝啬得舍不得送上一句话。这节课之所以能把教学任务完成的让听课的老师们满意,我非常清楚源自于学生课前预习得非常到位。感谢孩子们今天在课堂教学中给我带来了不少的精彩,感谢之余,更感羞惭。我的预习或者说教学预设还不如孩子们做得好。这对我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促进与经验的积累。知不足而后进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自己评价语的“修炼”,在教学语言上亟待提高,有教学态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识。 教学始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去追求、去钻研,才能使这种缺憾降低到最小限度。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的寓言创作指导。 2、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进行学习、迁移技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欲 教学重点: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寓言创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法:内引—对比—外联 教学过程: 一、内引教学,认识寓言 [教学构想]师生共同完成《小鸟找水喝》寓言故事的创作,让学生明了寓言的基本特点是依*想象和联想进行创作 1、看图画画,完成故事创作 媒体展示一组图:a、烈日飞翔图b、小鸟想水喝图c、见水瓶思考图,而第四幅图则为空白,让学生结合前三幅图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想出第四幅图的内容并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媒体展示学生成果,对学生所画做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上台说自己的做画思路,并要求学生将四幅图连起来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引导,对学生在讲故事中穿插的小鸟心理活动的语句加以特别表扬,在黑板上完成板书,做第一次总结: 人 物 故事情节 寓 意 如何写? 小 鸟 找水喝 遇事 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心理、动作 [ 总结语句]同学们,刚才,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集体创作了一个故事《小鸟找水喝》,初步了解了寓言是依*想象和联想来进行创作的基本特点。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寓言的创作,与它做朋友。 二、对比教学,学习寓言 [教学构想]结合学生已获得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法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个故事。 1、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参与其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2、检验小组学习效果 引导完成如下补充板书,并做第二次总结: (人 物 故事情节 寓 意 如何写?) 赫耳墨斯、雕像者 问身价 人不应爱慕虚荣 等 语言(对话) 蚊子、狮子、蜘蛛 挑战与失算 人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等 动作、心理 (人、神)万事万物 情节简单 言此意彼 想象与联想 [总结语句]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做为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寓言故事大多情节简单,但虽然情节简单却内藏寓意,那我们应如何进行寓言创作呢?一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二是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进行描写,藏寓意于故事中。知道了创作的办法,让我们来进行寓言的创作吧! 三、外联教学,创作寓言 [教学构想]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尽情展现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成就感吧! 1、媒体出示“给题目写寓言、给开头写寓言、给寓意写寓言”等几种不同要求的写作题型,让学生自主构思。 ①给题目写寓言:水滴与石头、新龟兔赛跑、粉笔与黑板的对话 等 ②给开头写寓言:老虎回家之后…… 树干对树叶说:“……” 等 ③给寓意写寓言: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等 ④自主创意写寓言:自拟题目,自找寓意进行创作 2、进行讲故事比赛 将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进行上台讲故事比赛,教师给予及时地表扬并适时做第三次总结。 3、第三次总结 师生互评:可结合讲故事情况展开互评,也可让学生说学习本课之后的心得体会。 巩固教学:在下课前布置课后创作题目(书后第二题),及时把学生对寓言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