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金 色 花 |
范文 | 金 色 花(通用13篇) 金 色 花 篇1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德育目标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3、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4、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匿笑( ) 沐浴( )( ) 祷告( )嗅 ( ) 衍 ( ) 摩 ( ) 2、解释下列词语:匿笑:祷告: 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 自由朗读 2、 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 个别学生读 4、 学生评价 5、 朗读指导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⑶ 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 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⑴写了孩子的三次嬉戏。 ⑵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⑶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 2、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因为妈妈找到孩子,非常着急。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呈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是责怪的口吻,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中国人喜欢把儿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板书设计: 三 母亲 孩子 (金色花——圣树) 次 祷告 散发香气 嬉 读书 投影书页 戏 拿灯(去牛棚) 恢复原形 六、迁移拓展 1、 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 阅读泰戈尔的另外一首散文诗《审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内容。审判官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他是如何的可爱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 3、 学生谈感受 4、 以孟郊诗《游子吟》作结。 金 色 花 篇2一、教学设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三、 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四、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二)整体感知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教师朗读课文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3、聊一聊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b集体讨论。4、内容归纳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三) 能力训练1、朗读练习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2、写作训练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c佳作交流(四) 拓展想像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五) 布置作业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 色 花 篇3泰戈尔 你要是叫道: “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 色 花 篇4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做《泗县二中三维动态学案》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跟唱,展示图片,感悟母爱。由此导入课文。 二、学生打开学案,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四、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扫除字词障碍:谁来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嗅(xiù)闻(气味)。 2、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3、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4、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五、合作探究,品味情感美。 必答题:(加油哦!)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抢答题:(挑战你!)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六、拓展阅读,升华情感美。 1、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我love爸爸妈妈!) 2、请你今天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无需花钱的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让爱住我家!) 七、课堂小结: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八、布置作业: 发放印好的《检测题》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获___________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6、第⑧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九、再次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下课。 金 色 花 篇5一、导入 幻灯出示金色花图片和词语“妈妈”,然后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考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谁能说出“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生:是母子关系,孩子是花朵,妈妈是温暖的阳光,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地开放。 师:就“母子”与“子母”的用词纠正一下。 生:妈妈像花一样美丽。 生:花是我献给礼物。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把花当作孩子,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诗——《金色花》。 二、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幻灯出示:本文写“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找一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然后思考。 生:写了三次嬉戏,第一次写妈妈作祷告时,“我”把花香送给妈妈;第二次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次写妈妈傍晚到牛棚时 ,“我”再落到地上,请求妈妈给我讲故事。 生:还有一次,写“我”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到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 师:归纳起来共讲了三种情况。板书如下: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 嬉戏 投影在书页上 ,伴妈妈读书 傍晚在牛棚现身,请妈妈讲故事 三、品 师:下面我们来品读这首诗。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 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把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写写批注,讨论后每组选一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生:第四段写得好,它写出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在母亲作祷告时孩子把花香送给她。 师:同学们闻到花香了吗?闭上眼睛仔细地嗅一嗅,看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好香啊,我感到心情愉快,好像有一股清泉从我心中缓缓流过。 师:你体会得太好了。那么,孩子要借这花香表达对母亲的什么感情? 生:对母亲的爱。 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生: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里写得好,他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无私。 师:他为什么不告诉妈妈? 生:这是他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感情,为自己能为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行动。 生:我认为第五段写得好,这里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书页上,而且投到她正读的地方。这体现了“我”对依恋,充满童趣。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而且用了“依恋”和“童趣”这两个词,非常贴切。 生:读 …… 四、悟 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归纳一下,你从文中感受到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一下。 生:我感到母爱子,子爱母,母子非常融洽亲密。 师:同学们的体会都非常深刻。板书: 对母亲深深的爱 融洽的亲情 五、拓展延伸 出示:你是否也有与此类似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同学教我一首歌——《吻》,回家后,我调皮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唱一首歌,你亲我一下吧。”“好!”妈妈答应了。我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妈妈指着我的小鼻子说:“你呀,调都跑到北京去了。”说着亲了我一下我也趁机亲了妈妈一下,我们都笑了。” 师:你能给大家唱唱这支歌吗? (生唱其他同学主动鼓掌) 生:去年放寒假时,我得了一张奖状。回到家,妈妈正在洗衣服,我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捂住眼睛,故意变了声调,说:“你猜猜我是谁?”妈妈猜了好几次才猜中我,我把奖状放在她面前,妈妈看到奖状后开心地笑了。” 六、活动:请你露一手 出示要求:本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片云 一片富有爱心的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他的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上 一阵清爽 (师生同时热烈地鼓掌) 师:你写得太好了,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诗篇,多么纯真的感情啊! …… 七、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与父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金 色 花 篇6《金色花》教案 金塘中学 黄芬华 一、 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 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 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 不知道,别问我.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 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 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 色 花 篇7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嗅衍摩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学生评价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三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 次祷告散发香气 嬉读书投影书页 戏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六、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学生谈感受 金 色 花 篇8教学创意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这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教学中,深入文本细处,通过比读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精美,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解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爱与被爱都同样幸福”的理解与实践,并以篇带类,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新月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儿化音。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句子会说出其蕴含的母爱的伟大深沉。 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 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PPT呈现) 1.文学常识--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 二、远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PPT呈现)《新月集》把我们“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这个儿童的天国便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国。” 诗人把儿童比作“新月”,预示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创作背景:(PPT呈现)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作者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对他的打击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过作品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满含着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 (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这一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理解泰戈尔借助作品所传达出的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深情缅怀,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三、赏读《金色花》 活动一:读一读 1.齐读课文 选几位学生评价全班齐读效果。 教师点拨文章朗读的整体基调:温馨、活泼、亲切、甜蜜。 2.深情朗读 每位学生先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 选几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落(把朗读和文意理解融为一体),并根据其朗读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注意:教师指导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范读和集体朗读。 朗读的目标是:要能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关于读出画面: 文章的画面感很强,画面之间可以做稍长一些的停顿,以给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每一个画面呈现时要能读好轻重、缓急、起伏,以突出镜头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叶”、“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强调。 关于读出形象: 孩子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要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活泼、撒娇来。 (文中出现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叠词,要读出孩子说这些词语时的天真调皮的语调。) 母亲的形象是圣洁的、温婉的、慈爱的,要能用舒缓的语调、舒展的情绪读出一个做祷告、读圣书、爱孩子的圣洁母亲的形象。 关于读出情感: 读出孩子在调皮中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情。 读出妈妈说“你这坏孩子”时的丰富的含义。 活动二:说一说 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适时地穿插金色花图片及介绍。 (PPT呈现)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菩提树,树叶呈心形)上的花朵,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和敬重。菩提树在印度又被称为“幸福树”。 参考: 金色花,是圣树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圣洁可爱,也象征着母爱的光辉给孩子的影响。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就变得隐匿起来,为妈妈做的事情就变得悄悄的、不留痕迹的,这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表现对妈妈爱的回报。 借助这样奇特的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小精灵,他可以把自己变成花朵,散发出幽香,为妈妈遮阳,又可以把自己变回来,回到妈妈的怀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与爱。孩子是一个活泼的、调皮的、懂得被爱与爱的幸福的一个小天使形象。 人们常常用花来称呼孩子,因为孩子活泼、美丽、纯洁、可爱。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爱,孩子希望自己能让妈妈喜爱。 活动三:品一品 此环节为深度解读,是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层挖掘。这是教学难点,要注意做好铺垫和引导。 深度品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呈现)“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为什么不告诉呢?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这” 指代什么?如何理解“同”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对于最后一段中的人物语言“我不告诉你,妈妈!”,有两种理解: 1.只是孩子一个人说。 分析: 他不告诉妈妈,这是孩子的天真调皮的表现。他爱妈妈,用儿童的方式、悄悄地回报妈妈的爱,但又不愿让妈妈知道,于是用与妈妈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会告诉妈妈,也许他正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呢! 2.妈妈与孩子一起说出。 提倡采用第二种理解。但不要强求学生放弃他的第一种理解。 分析: 不难想象,妈妈会模仿孩子的口气来说。生活中,也许孩子经常调皮地逗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性格、脾气已经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实妈妈都是心里很有数的。于是,在孩子又一次调皮时,妈妈也会脱口而出这一句话。或许,两人说完后,会因为这样的默契而同时开心地大笑起来。这是多么温馨、活泼、甜蜜的时刻。妈妈了解孩子,理解这份童心,也满足了孩子的童趣,并和孩子幸福地享受这份童趣。这样的妈妈是真实的、可爱的。这样的理解也许更贴近泰戈尔创作的本意,这么温馨、幸福的`画面谁说就不会是在他的家里常常发生的呢?(板书:童心)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这”究竟指代什么?第一可以理解为指代母子的一问一答,正好是先“你”说再“我”说;第二可以理解为是指两人同时说的,“这”指代的内容就是“我不告诉你,妈妈”。) (“同”,第一个理解,相当于英语里的“and”,这样就是母子同说“我不告诉你”了。第二个理解,跟,与,相当于英语里的“with”,这样就是妈妈问,孩子答了。) 第二种理解,学生也许想不到,或者不会一下接受,教师可以穿插介绍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又幽默、充满温情的例子。 小结: 学会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学会通过理解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内心来把握形象。 这首散文诗表现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是那么的圣洁。彼此的理解和关爱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书:理解、爱) 活动四:比一比 这一环节是一个有创意的比读设计。 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课文文字上的细微差别。分析选用不同词语的效果。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教师朗读与学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学生边听读,边在自己的课本上做记号。 读完后学生提出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朗读、对比、分析。 不同之处有: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摇摆”--“风中摇摆”;“新生的树叶”--“新叶”;“母亲”--“妈妈”;“你做祷告”--“做祷告”;“花的香气”--“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将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点分析: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要使句意准确,不能有歧义。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声音,与文意不合;后者的“笑”更有孩子气和调皮味,给人一种偷乐的感觉,同时与后文中的“匿笑”呼应。 “空中摇摆”--“风中摇摆”:前者是主动的行为,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后者是被风刮的,被动的。 “母亲”--“妈妈”: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实际;后者口语化更亲切,且与后文的用词风格一致。 “花的香气”--“花香”,“新生的树叶”--“新叶”:后者“花香”“新叶”更精致、凝练,符合诗歌的语言特征。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观表述、只是表现出“小”这个特点;后者显得小巧、灵动、可爱,叠词“小小”的使用又增加了亲切感和韵律感。 小结:选词用句精致、确切,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抒发情感。在比读中,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四、近观《新月》 《新月集》里有许多写母子故事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亲爱的妻儿的深深怀念,也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爱,对幸福生活的歌咏。 《新月集》里的很多诗歌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诗歌里的想象更是奇妙独特。我们试着阅读、体会其中的一篇。 印发《花的学校》《恶邮差》《同情》等。 联读欣赏《花的学校》。 学生齐读。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分析: 这首散文诗修辞手法丰富,想象非常奇特,语句活泼有灵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小节,写出了孩子很得意的形象,这种得意是因为他觉得他读懂了那些从地底下花的学校里钻出来的花儿们的心思:他们在渴求妈妈的拥抱!从这首散文诗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体会到了一个孩子对母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个中年男子对在天堂的妻儿的怀念和祝福。这就是真实的泰戈尔。 五、顺势小结 从《花的学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把诗集命名为《新月集》的意图,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儿童的目光去观察生活,永葆一颗童心,用诗歌把对生活的爱记录下来,你就是一个有诗心、有诗性的人,你必将拥有诗意的生活。愿大家都诗意地活着!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新月集》。 《榕树》《告别》《小大人》《著作家》《恶邮差》《同情》《英雄》…… 七: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童心 爱 徐鸣 金 色 花 篇9教学创意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这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教学中,深入文本细处,通过比读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精美,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解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爱与被爱都同样幸福”的理解与实践,并以篇带类,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新月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儿化音。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句子会说出其蕴含的母爱的伟大深沉。 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PPT呈现) 1.文学常识--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 二、远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PPT呈现)《新月集》把我们“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这个儿童的天国便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国。” 诗人把儿童比作“新月”,预示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创作背景:(PPT呈现)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作者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对他的打击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过作品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满含着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 (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这一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理解泰戈尔借助作品所传达出的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深情缅怀,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三、赏读《金色花》 活动一:读一读 1.齐读课文 选几位学生评价全班齐读效果。 教师点拨文章朗读的整体基调:温馨、活泼、亲切、甜蜜。 2.深情朗读 每位学生先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 选几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落(把朗读和文意理解融为一体),并根据其朗读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注意:教师指导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范读和集体朗读。 朗读的目标是:要能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关于读出画面: 文章的画面感很强,画面之间可以做稍长一些的停顿,以给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每一个画面呈现时要能读好轻重、缓急、起伏,以突出镜头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叶”、“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强调。 关于读出形象: 孩子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要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活泼、撒娇来。 (文中出现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叠词,要读出孩子说这些词语时的天真调皮的语调。) 母亲的形象是圣洁的、温婉的、慈爱的,要能用舒缓的语调、舒展的情绪读出一个做祷告、读圣书、爱孩子的圣洁母亲的形象。 关于读出情感: 读出孩子在调皮中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情。 读出妈妈说“你这坏孩子”时的丰富的含义。 活动二:说一说 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适时地穿插金色花图片及介绍。 (PPT呈现)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菩提树,树叶呈心形)上的花朵,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和敬重。菩提树在印度又被称为“幸福树”。 参考: 金色花,是圣树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圣洁可爱,也象征着母爱的光辉给孩子的影响。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就变得隐匿起来,为妈妈做的事情就变得悄悄的、不留痕迹的,这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表现对妈妈爱的回报。 借助这样奇特的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小精灵,他可以把自己变成花朵,散发出幽香,为妈妈遮阳,又可以把自己变回来,回到妈妈的怀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与爱。孩子是一个活泼的、调皮的、懂得被爱与爱的幸福的一个小天使形象。 人们常常用花来称呼孩子,因为孩子活泼、美丽、纯洁、可爱。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爱,孩子希望自己能让妈妈喜爱。 活动三:品一品 此环节为深度解读,是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层挖掘。这是教学难点,要注意做好铺垫和引导。 深度品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呈现)“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为什么不告诉呢?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这”指代什么?如何理解“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对于最后一段中的人物语言“我不告诉你,妈妈!”,有两种理解: 1.只是孩子一个人说。 分析: 他不告诉妈妈,这是孩子的天真调皮的表现。他爱妈妈,用儿童的方式、悄悄地回报妈妈的爱,但又不愿让妈妈知道,于是用与妈妈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会告诉妈妈,也许他正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呢! 2.妈妈与孩子一起说出。 提倡采用第二种理解。但不要强求学生放弃他的第一种理解。 分析: 不难想象,妈妈会模仿孩子的口气来说。生活中,也许孩子经常调皮地逗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性格、脾气已经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实妈妈都是心里很有数的。于是,在孩子又一次调皮时,妈妈也会脱口而出这一句话。或许,两人说完后,会因为这样的默契而同时开心地大笑起来。这是多么温馨、活泼、甜蜜的时刻。妈妈了解孩子,理解这份童心,也满足了孩子的童趣,并和孩子幸福地享受这份童趣。这样的妈妈是真实的、可爱的。这样的理解也许更贴近泰戈尔创作的本意,这么温馨、幸福的画面谁说就不会是在他的家里常常发生的呢?(板书:童心)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这”究竟指代什么?第一可以理解为指代母子的一问一答,正好是先“你”说再“我”说;第二可以理解为是指两人同时说的,“这”指代的内容就是“我不告诉你,妈妈”。) (“同”,第一个理解,相当于英语里的“and”,这样就是母子同说“我不告诉你”了。第二个理解,跟,与,相当于英语里的“with”,这样就是妈妈问,孩子答了。) 第二种理解,学生也许想不到,或者不会一下接受,教师可以穿插介绍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又幽默、充满温情的例子。 小结: 学会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学会通过理解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内心来把握形象。 这首散文诗表现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是那么的圣洁。彼此的理解和关爱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书:理解、爱) 活动四:比一比 这一环节是一个有创意的比读设计。 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课文文字上的细微差别。分析选用不同词语的效果。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教师朗读与学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学生边听读,边在自己的课本上做记号。 读完后学生提出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朗读、对比、分析。 不同之处有: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摇摆”--“风中摇摆”;“新生的树叶”--“新叶”;“母亲”--“妈妈”;“你做祷告”--“做祷告”;“花的香气”--“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将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点分析: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要使句意准确,不能有歧义。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声音,与文意不合;后者的“笑”更有孩子气和调皮味,给人一种偷乐的感觉,同时与后文中的“匿笑”呼应。 “空中摇摆”--“风中摇摆”:前者是主动的行为,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后者是被风刮的,被动的。 “母亲”--“妈妈”: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实际;后者口语化更亲切,且与后文的用词风格一致。 “花的香气”--“花香”,“新生的树叶”--“新叶”:后者“花香”“新叶”更精致、凝练,符合诗歌的语言特征。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观表述、只是表现出“小”这个特点;后者显得小巧、灵动、可爱,叠词“小小”的使用又增加了亲切感和韵律感。 小结:选词用句精致、确切,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抒发情感。在比读中,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四、近观《新月》 《新月集》里有许多写母子故事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亲爱的妻儿的深深怀念,也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爱,对幸福生活的歌咏。 《新月集》里的很多诗歌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诗歌里的想象更是奇妙独特。我们试着阅读、体会其中的一篇。 印发《花的学校》《恶邮差》《同情》等。 联读欣赏《花的学校》。 学生齐读。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分析: 这首散文诗修辞手法丰富,想象非常奇特,语句活泼有灵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小节,写出了孩子很得意的形象,这种得意是因为他觉得他读懂了那些从地底下花的学校里钻出来的花儿们的心思:他们在渴求妈妈的拥抱!从这首散文诗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体会到了一个孩子对母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个中年男子对在天堂的妻儿的怀念和祝福。这就是真实的泰戈尔。 五、顺势小结 从《花的学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把诗集命名为《新月集》的意图,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儿童的目光去观察生活,永葆一颗童心,用诗歌把对生活的爱记录下来,你就是一个有诗心、有诗性的人,你必将拥有诗意的生活。愿大家都诗意地活着!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新月集》。 《榕树》《告别》《小大人》《著作家》《恶邮差》《同情》《英雄》…… 七: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童心爱 金 色 花 篇10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 xiù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花瓣( bàn ) 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两个小问题: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么样的感觉,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学生谈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表演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来做恰当描述。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源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小结: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2、课外创作: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自制的贺卡上,在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或生日送给妈妈。 同时,寄到老师的邮箱,我会把你们的祝福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金 色 花 篇11四基达标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船》一诗中,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四基达标] 1.印度 泰戈尔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2.d 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pgn0149b.txt/pgn> 4.“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难受而痛苦的。 [能力提高] 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2.略 [开放探究] 1.排比 拟人 2.发展 贡献 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芽儿”、“花儿”、“果儿”是青年的象征) 金 色 花 篇12《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金 色 花 篇13今天早上,带着学生继续学习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讲到“非典”,讲到那段特殊的岁月,我的情绪就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也许是因为亲身经历过,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那的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合着护士长叶欣那句:“这里危险,让我来吧!”结合着让学生理解词语: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舍生忘死……我给学生讲起了当时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封封自愿书、一次次的主动请缨,面对着死亡,面对着拿自己的命换别人的命……我已经无法流畅的说下去,我知道此时的我已经要热泪盈眶……教室里变得出奇的安静,孩子们沉静而又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气氛…… 我不认为自己失态,只要具备起码的良知的人,面对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着无声的战场上,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都无法无动于衷。我知道孩子们能够理解,所以才能够和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在那一刻,知识不重要了!学习也不重要了!我和孩子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我带着孩子超越了平凡的生活,用心灵看到了崇高,看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我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